很多人都不了解和珅武功的事情,接下来跟着小编一起欣赏。
有人要说了,你这不是瞎问吗?和珅乃是文臣,我只知他会写诗会唱曲,会媚上贪财,没听说过他还会武功啊。
和珅后来确实是文臣,但在他官场起步的时候,可并非如此呢。
据《清史稿》记载,和珅“少贫无藉,为文生员。乾隆三十四年,承袭三等轻车都尉。寻授三等侍卫,挑补黏杆处”。
可见,最开始的时候,和珅确实是文秀才,不过因其父本有官职,后来接班做了三等轻车都尉。
这都正常,清朝很多官员子弟是有这种职位的。但和珅不久之后便被授予三等侍卫,之后又进了黏杆处。
我们一个个来说。
三等侍卫在清朝,虽然仅仅是个正五品衔。但侍卫本身,却不简单。
努尔哈赤开始,就从与自己关系最密切的正黄、镶黄、正白三旗中挑选子弟作为侍卫。我们知道,八旗男子皆军人,可知这些侍卫,是懂舞刀弄枪的。康熙二十九年,“擢武进士娴骑射者为侍卫”,这就更不要说了,战斗力那是杠杠的。到雍正四年,武状元授一等侍卫,榜眼、探花授二等,二甲武进士授三等。
由上可知,按着一般规矩,三等侍卫,可真得有那么些本事才当得了呀!文弱书生,绝对是不行的。
再来说说黏杆处。
这个单位,表面上看,是拿着根长杆子给公子哥们粘蝉儿玩的。实际上,却是个特务机构。在雍正皇帝眼里,自己的敌人们,都像蝉儿一样聒噪,而自己,就是那个捕蝉的。
当然,黏杆处有个更通俗的名字——
血滴子。
九〇后朋友可能没多少印象,但八〇后朋友们,咱那时流行放露天电影啊,看得最多的之一,就是血滴子了。一个像帽子一样的暗器扔出来,一颗脑袋就被扯走了……
可见,黏杆处更是高手如云。
和珅能做侍卫,又进了黏杆处,那他真的会武功吗?
其实说起来,飞檐走壁那样高深的功夫,他肯定不会,但作为旗人,且在那个八旗尚未完全堕落的时代,走马射箭,舞刀耍枪,他肯定是会的;说不定,还能来个胸口碎大石之类……
当然咯,会玩这些没大用。脑子好使,比这些厉害多了。
据说和珅酷似雍正的一个妃子,而乾隆很喜欢这个父亲的妃嫔,那是和珅还在宫里当侍卫,雍正和这个妃子归天,乾隆即位后,散步时看见和珅就觉得眼熟,立马睹人思人,有心提拔,乾隆就和和珅交谈,发现和珅又很有才华,所以和珅就上位了。和珅发迹后专门研究乾隆的性格,脾气和习惯。乾隆发现和珅很合他的口味就更宠信他了,宠信度居然更胜旧臣臣刘墉和纪晓岚!所以他们就想把和珅扳倒,乾隆皇帝就不如刘、纪等人的愿,所以和身就被乾隆用来制衡他们的大臣。即使和珅犯了欺君、议罪银等案件还是没有缉拿和珅。制衡权臣是和珅最大的的功绩之一,还有就是乾隆退位后,和珅又被乾隆当做用来送给新皇嘉庆帝颙琰来立威的人头,所以嘉庆很容易又很快得到民心。故所以人们都说和珅是乾隆送给嘉庆的礼物,巩固新君地位是和珅的又一大功绩。
提起和珅这个人,很多人的第一印象想必都是王刚先生饰演的那位“和胖子”!不得不承认,王刚先生的演技是一流的,把“和胖子”演得坏到了极点、却让人恨不起来,反而觉得有些“可爱”。但是,“和胖子”是“和胖子”,与真实历史上的和珅根本不是一回事儿。真实历史上的和珅到底如何呢?是大奸还是大忠?亦或是……
和珅的发迹
和珅出身正红旗满洲,钮祜禄氏。钮祜禄氏出了不少清初的大咖,如额亦都、遏必隆父子就姓钮祜禄氏。但是,和珅家这个钮祜禄氏与遏必隆家那个钮祜禄氏似乎并没有太大关系,即便有,血缘应该也相当疏远了。但和珅也不是普通老百姓,他是妥妥的“官二代”,而且是“高官二代”!和珅的父亲常保曾经担任过副都统之职,武职正二品,地位仅次于驻防将军、都统和绿营提督,也算得上是清王朝的高级官员了。
只可惜,和珅命苦,九岁时父亲就去世了,并没有沾到自己这位高官父亲太多光。不过,和珅并没有像一些八旗子弟那样,月月领粮米,提笼架鹰、游手好闲。反而刻苦读书,后来还考入了咸安宫官学深造,不仅熟读经史子集,还精通满、汉、蒙、藏四种语言,称其为“学霸”也不为过。但是,和珅的科举之路并不顺畅,参加乡试却落榜了。
就在这个时候,天上掉下一个大馅儿饼,正好砸中了和珅,名落孙山的他承袭了祖上的三等轻车都尉世职。轻车都尉是清朝异姓功臣爵位的一个等级,正三品待遇。换言之,和珅就算什么事也不干,也可以享受正三品待遇!要知道,清朝各省的按察使也不过正三品而已。
但和珅并没有满足于此,反而自降身价、屈就谋了一个正五品的三等侍卫之职,而这也为和珅后来的发迹埋下了伏笔。在担任三等侍卫之后不久,和珅入选粘杆处侍卫,拥有了接近清高宗(乾隆帝)的机会。聪明的和珅不失时机地在清高宗面前卖弄了一把学识,因而得到了清高宗的赏识,成为了清高宗的“仪仗队”侍卫。在担任侍卫仅仅三年以后,和珅便成了御前侍卫,清高宗的“贴身保镖”!
不久之后,在清高宗的提携之下,和珅出任了正蓝旗满洲副都统,算是追平了自己的父亲常保。乾隆四十一年,和珅出任户部右侍郎。同年又入选军机处,成为了军机大臣,正式步入权力中枢,这一年和珅二十六岁!在这个岁数,现在不少人才刚刚大学毕业,可人家和珅却已经是副部级官员并且进入了权力中枢军机处!比比吧,汗颜吗?反正本人不敢比,也比不了……
和珅的崛起
如果说此前和珅多少还沾了点儿父亲常保和祖上的光,之后就全靠和珅自己了。在出任户部右侍郎短短三年之后,和珅便不断升迁,坐到了候补御前大臣(在御前大臣上学习行走)的位置上。乾隆四十五年的“大学士兼云贵总督李侍尧贪污案”再一次给了和珅机会,在整个查案过程中,和珅处置得法、不卑不亢,硬是把堂堂大学士、总督给拉下了马!自此,清高宗对和珅的办事能力刮目相看,愈加重用。不久之后,和珅出任户部尚书、议政大臣处行走。旋即又正式升任御前大臣、补镶蓝旗满洲都统,全面超越了自己呢父亲常保并开始了“开挂”的人生。
过了没多久,清高宗又把最喜爱的十公主(和孝固伦公主)许给了和珅的儿子丰绅殷德并让和珅出任了正白旗领侍卫内大臣。随着自己地位的提高,加之圣眷正隆,上门送礼、行贿之人也越来越多。于是,和珅沦陷了……个人对此持不同看法,和珅地位低微、急需大量银子铺路往上爬的时候没有贪污纳贿,反倒是位极人臣之后却开始腐败起来了,这显得有些不太正常了,不是吗?个人更倾向于和珅是在效法萧何,以自污求自保。
人生的巅峰往往是衰落的开始,和珅位极人臣、权力鼎盛,如果再刚正不阿、不结党营私,恐怕第一个不放心的就是清高宗了!一旦清高宗对和珅产生猜忌,他的好日子也就到头了,不是吗?试想,因为有了和孝公主这个儿媳,清高宗对和珅赏赐无数,他又位极人臣、不需要再花钱铺升迁之路,难道会缺钱吗?和珅不差钱,也不需要那么多钱!那么,只能有一种解释,他是在效法萧何,以自污求自保。
此外,清高宗对和珅贪污纳贿的态度也非常值得玩味。和珅虽然权势熏天,但却做不到只手遮天,换言之和珅贪污纳贿清高宗心知肚明。但是,他却保持了沉默,视若无睹。为什么?很简单,这本就是君臣之间的默契:“你贪心说明没有野心,你没有野心我用着自然放心!”退一万步讲,就算和珅掏空了整个国库,只要清高宗一声令下,抄了和珅的家,任他和珅富可敌国,还不都是清高宗的?后来的所谓“和珅跌倒、嘉庆吃饱”不正是如此吗?当然,清高宗对和珅也并不完全放心。因此,到后期时,清高宗基本上完全收回了和珅手里的兵权,尤其是和珅的胞弟和琳去世之后,和珅在军中已经没有任何影响力了。这就是后来清仁宗(嘉庆帝)可以轻松拿下和珅的原因所在,个人甚至认为,这就是清高宗的政治布局,他早就准备牺牲和珅了。
不得不承认,和珅是一把理财的好手!面对所谓“乾隆盛世”虚假繁荣下早已千疮百孔的经济烂摊子,出身户部并长期分管户部的和珅硬是东挪西借、挖地三尺,给清高宗提供了数次南巡和成就所谓“十全武功”所需要的、源源不断的财政支持!仅此一点,就无怪乎和珅能够平步青云了。乾隆四十九年,三十四岁的和珅升任协办大学士,这是纪晓岚临死前才被清仁宗“赏给”的职位!两年之后,和珅再度升迁,出任文华殿大学士。清朝不实行“宰相制”,但通常默认大学士兼军机大臣为事实“宰相”地位。换言之,和珅三十六岁便成为了清王朝的“宰相”!
再两年之后的乾隆五十三年,和珅进爵三等忠襄伯,达到了彼时文臣的巅峰。清初文臣爵位普遍偏低,雍正年间的名臣鄂尔泰、张廷玉,其爵位也不过伯爵而已,伯爵基本上是彼时文臣的最高爵位了。但是,和珅的升迁之路远没有结束……
和珅的结局
乾隆六十年,清高宗为践行早年的承诺“在位时间不超过祖父清圣祖(康熙帝)”,不得已选择了“禅位”。可是,权力欲旺盛的清高宗并不打算交出权力,嘉庆元年清仁宗虽然成了皇帝,权柄却牢牢把控在清高宗手中。如此一来,父子矛盾无可避免。清高宗毕竟年事已高,八十多岁的人了,已经没有太多精力去和儿子勾心斗角。于是,和珅成了清高宗制衡清仁宗的一把利器,不仅进爵一等忠襄公,时人甚至戏称和珅为“二皇帝”!
或许有人要说了,难道和珅不知道清仁宗早晚要掌握实权的吗?他为何不及早改换门庭倒向清仁宗?不是和珅不想,而是没有机会、不可能。自嘉庆元年起,和珅实际上已经成为了清高宗的把门恶犬,他唯一的作用就是帮清高宗牵制清仁宗。如果和珅的政治态度有些许暧昧,他根本活不到嘉庆四年!彼时的和珅虽然权势熏天,但手里却没有兵权,清高宗想杀他就如同捏死一只蚂蚁一般,和珅明知是个坑,也不得不往里跳!
当咬清仁宗的恶犬,和珅好歹还能活到清高宗去世。不当咬清仁宗的恶犬,和珅能不能看到第二天的太阳都很难说!换言之,到这个时候,和珅其实已经知道自己必死无疑了。所以,清仁宗后来拿下和珅时几乎没有遇到太大阻力。为什么?因为和珅早有有心理准备。说白了,清仁宗和和珅都让清高宗给算计了,他心里只有他自己,连亲儿子都信不过,和珅算什么?该舍弃时清高宗眼睛都不会眨一下!
嘉庆四年阴历正月,清高宗驾崩。随即清仁宗便以二十条大罪拿下了和珅。被拿下五天之后,和珅被赐死,从清高宗去世到和珅被赐死,前后总共不超过一个月。一代权臣和珅,就这样让清高宗父子给玩了,清高宗拿和珅制衡清仁宗,清仁宗拿用杀珅立威,父子双赢,倒霉的只有和珅……
不过,清高宗对和珅这条“忠犬”还算是心存仁慈的,因为和孝公主的缘故,和珅的儿子丰绅殷德并没有受到太大冲击。虽然日子过得并不舒心,起码人还活着!也算是清高宗对和珅这条“忠犬”的最后一丝怜悯吧,好歹给他留了后。可惜的是,丰绅殷德与和孝公主的儿子夭折了……最后和孝公主只得过继了一个儿子福恩作为丰绅殷德的嗣子,承袭了和珅祖上留下的三等轻车都尉世职,一切恢复原状。早知如此,和珅还不如当初就守着这个三等轻车都尉世职安安稳稳过日子呢,到头来他的“后代”还是只剩下这个三等轻车都尉……
综上所述,和珅早年发迹和崛起凭的不只是阿谀奉承,这个人的能力还是相当强悍的!清高宗可不喜欢养废人,更何况还是一个家世背景并不那么深厚的废人?如果和珅知会溜须拍马,恐怕很难在清高宗面前长期不倒、平步青云。
到达巅峰之后的和珅,实际上就已经被清高宗纳入了权力格局的布局之中,清高宗需要他来制衡清仁宗,以防自己步唐玄宗李隆基的后尘!到这个时候,和珅基本上已经被清高宗吃得死死的了,他从也得从、不从也得从!明知是个坑,也不得不往里跳。可怜和珅聪明一世,最后还是让清高宗父子给算计了,活着被算计,死了还被利用、成了清仁宗立威的工具!辛辛苦苦一辈子攒下的家当也落得个“和珅跌倒、嘉庆吃饱”。到头来,和珅什么也没捞着,剩下的只有祖上留下的那个三等轻车都尉世职……
和珅身上最出名的标签无疑就是贪官,但很多人可能不知道和珅除了会贪财之外,还很会生财。此外,和珅很有才华,还是个著名的大帅哥。和珅的出身很普通,后来能成为乾隆皇帝身边的第一红人,主要是依靠个人能力奋斗出来的。和珅年轻时就通读四书五经,精通满、汉、蒙、藏四种语言。这在当时八旗子弟中,算是非常出类拔萃的人才了。
乾隆三十七年(1772年),和珅被授予三等侍卫,进入内务府的粘杆处就职。粘杆处的日常工作就是负责在紫禁城中粘蝉、捉蜻蜒,说起来这份职业并不能算是有多体面。但最大的好处是经常有机会接触到皇帝。
一年后,因机缘巧合,和珅得到了在皇帝面前展示自己才学的机会。当时乾隆皇帝正为身边缺少干练的满人官员而发愁,和珅的出现让乾隆心中大喜,于是便决定重点培养这个年轻人。自此,和珅的人生就开始扶摇直上了。
从乾隆三十八年(1773年)到乾隆四十五年(1780年),和珅先后担任过御前侍卫、户部右侍郎、总管内务府大臣、吏部右侍郎兼步军统领、户部尚书、御前大臣等职务。从一个不起眼的三等侍卫,到位高权重的一品大员,和珅只花了七年时间。更值得一提的是,此时和珅才刚满三十岁。
乾隆是个花钱如流水的皇帝,而和珅却是个顶级理财高手。在和珅的打理下,清朝国库大体上做到了收支平衡。当时正值连年用兵时期,能做到这一点实属难得。此外,和珅还帮乾隆皇帝解决了个人财务困境。乾隆太会乱花钱,以至于内帑(皇帝的私产)捉襟见肘。和珅给皇帝出了个主意,让犯罪的官员以钱顶罪,即议罪银。罚没的银子不进国库,而是直接进入皇帝的个人腰包。结果这个议罪银制度很快就让乾隆皇帝赚得盆满钵满,和珅也得到了皇帝的加倍青睐。
和珅在个人理财方面同样表现突出,他名下经营了当铺七十五间,大小银号三百多间,而且还和英国东印度公司有商业往来。后来嘉庆皇帝查抄了和珅家产,其实里面有相当一部分都是和珅通过经营生意赚过来的。
此外,和珅在外交工作方面也有不错的评价。英国外交官马戛尔尼率使团出使中国的时候,曾对和珅做了这样的评价:“白皙而英俊,举止潇洒,谈笑风生,真具有大国宰相风度。”使团的副使斯当东也夸赞和珅“态度和蔼可亲,对问题的认识尖锐深刻,不愧是一位成熟的政治家。”
当然,和珅的诸多长处都无法弥补他对国家所造成的破坏。和珅在得势后,不断培植党羽,铲除异己。一些清廉官员因弹劾和珅遭到打击报复,而一些阿谀奉承的小人却受到提拔。和珅身为宰辅,却结党营私,大肆敛财,给下面的官员们树立了很坏的榜样。在和珅的影响下,乾隆朝后期官场吏治败坏,大大加深了社会矛盾,清朝开始由盛转衰。
善保三岁的时候,生母难产而去世,临终前生下弟弟(即和琳),兄弟俩很小就失去了母亲。乾隆二十年(1755年),他们的父亲常保再娶,之后又被授予福建副都统之职,远赴福建就任。年幼的善保兄弟只能独自留在京师,相依为命,在继母的苛责中生活。乾隆二十五年(1760年),常保病逝于福建任上,十岁的善保和七岁的弟弟成了孤儿。
父亲去世后,继母主持家务,更加看这两个继子不顺眼,几次想要借机将他们赶出家门。幸好善保机灵乖巧、又会察言观色,曲意奉承继母,另外父亲的一位妾室和家中的老家人也多方护佑,这才使得年幼的善保兄弟得以勉强留在家中。
乾隆二十六年(1761年),善保考上咸安宫学(旗籍子弟学府),并在这个时候改名和珅,弟弟也按照兄长的名字起名和琳。和珅在咸安宫学读书时,因为为了摆脱继母的苛待、避免日后寄人篱下,所以学习特别刻苦用心,熟读四书五经、儒家经典,并精通满、汉、蒙、藏四种语言。宫学的老师吴省钦、吴省兰兄弟十分喜爱这个勤奋又上进的学生。
乾隆三十三年(1768年),年轻的和珅因为聪颖好学、勤奋努力,又长得一表人才、气度不凡,所以被家族世交?刑部尚书、直隶总督英廉看中,把孙女冯氏嫁给了他。从此,和珅的人生不再黯淡谦卑,逐渐走上顺畅之路。这一年,和珅十八岁。
乾隆三十四年(1769年),和珅参加科举考试,获取?生员?(也就是秀才)功名,不过在接下来的顺天府乡试中,和珅名落孙山,没有中举。在妻祖英廉的帮助下,他在这一年承袭了父亲常保所遗留下来的?三等轻车都尉?世职(从三品)。
本来和珅还想继续通过科举获取正途出身,但是两次乡试都没有中举,所以也断了经科举入仕的心。
乾隆三十七年(1772年),二十二岁的和珅以正红旗满洲旗籍、三等轻车都尉世职、家世清白、功臣之后(和珅六世祖尼雅哈纳,因?先登之功?被授予三等轻车都尉世职)的优异条件,并兼具生员功名,在激烈的竞争中脱颖而出,被挑选为皇帝亲卫,授予三等侍卫之职(正五品),入宫当值。
乾隆三十八年(1773年),和珅又被优中选优,担任粘杆处侍卫(皇帝贴身近卫),成为銮仪卫的一员(即皇帝出行时负责举仪仗、或抬御辇、或随扈出警入跸),经常随同乾隆皇帝出行,随驾侍候。
这个时候的和珅,基本算是步入顺畅仕途了,但和日后的青云直上相比,还远远不及。乾隆皇帝也从未注意过这个普通的侍卫,平常没有任何特别关注于他。
这样随扈圣驾、典仪护卫地日子,和珅一干就是三年,他自己也从没有想过会因为皇帝的赏识而出人头地、扶摇直上。在青年和珅的心里,把这份侍卫职责兢兢业业地干好,过个几年,资历经验积累够了,或是在銮仪卫内部升迁、或是外放地方担任如同父亲一样的武官,平稳安定地过完一生,把世袭的爵位安安稳稳地传下去,也算对得起祖宗和家族了。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lishitanjiu/39670.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602607956@qq.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