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首页 >> 诸子百家 >> 历史探究

李建成输给李世民的原因是什么是玄武门之变

揭秘历史故事 2023-06-23 13:08:52

李建成输给李世民的原因是什么是玄武门之变

你们知道玄武门之变李建成早闻风声,为何还会输给李世民吗,接下来小编为您讲解。

在玄武门事件中,有一个很大的疑问,在李世民伏兵太极宫时,李建成早已得到了密报,可为何他依旧大摇大摆进入玄武门?

对于唐太宗李世民,我们都知道他是中国古代历史中最知名的皇帝之一,所谓秦皇汉武,唐宗宋祖,成吉思汗一代天骄,如果给历史上的400多位皇帝排个位,李世民位列前五没有任何人有意见。

我们看李世民人生中的三大杰作,分别是公元617年至627年荡平群雄建立唐朝、公元627年至649年贞观之治,当然,还有公元626年著名的玄武门之变。

玄武门之变是个老生常谈的话题了,在这个事件里我们看到了李世民快准狠的手段,他先是斩杀了两个亲兄弟——李建成和李元吉,随后又将十个侄儿处死,再把胞弟李元吉的妻子带入秦王府成为新宠,此后入宫威逼高祖李渊,成功黄袍加身。

李世民从“血泊”中开始了他的“贞观之治”,但后世的人们只记得他的“贞观之治”,忽略了这个“血泊”事件,在胜者为王败者为寇的观念下,胜利者拥有话语权,而御用文人也大肆歌功颂德,对于杀亲兄弟杀亲侄儿威逼父亲一事,给予的说法大多为秦王无奈,被迫拔刀。

秦王很无奈,无奈到做出了暗示加明示让史官修改史书的滑稽之事。

回到主题,玄武门之变并不是李世民临时起意,是早有预谋的。我们看公元624年,李世民以献俘的名义,率领自己的亲卫部队入太庙。李世民身披金甲,直接挑战了太子李建成和皇帝李渊,旧唐书对此评价高祖大喜。

李渊真的大喜?当然不是,高祖只是畏惧自己的儿子李世民功高,而这也是李世民为了发动政变搞出来的一次预演。

当然,玄武门事件里面也有一个很神奇的疑问,就是我们开篇所说的,在李世民伏兵太极宫时,李建成早已得到了密报,可为何他依旧大摇大摆进入玄武门?

这里面其实有一个很关键的人物,这个人物在史书当中并没有大书特书,但是这个人却是李世民能够成功发动玄武门之变的最大功臣。

这个人的名字叫做常何。

常何当时是什么官职?

玄武门禁军首领。

对于唐史很熟悉的朋友可能会有个疑问,当时唐朝的禁军不是太子李建成统领的部队吗?

是的,禁军是李建成手里的筹码,而这个常何也是李建成的部属,作为李世民发动政变的重要一环,在很早前李世民就收买了常何,让其配合这场玄武门之变。

不过这一切李建成都不知道,在李世民伏兵太极宫的前一天,李建成就收到了张婕妤的线报,告诉了他李世民想干什么,但李建成依旧大摇大摆地进入了玄武门。

因为李建成认为,玄武门是他的地盘,在他的地盘禁军都听他的,而常何是他的嫡系,他没有想过会遭遇背叛,但进入玄武门后立马遭遇腹背受敌的局面,当下后悔已经来不及,在死地之中只能交出了性命。

我们回过头来看李世民收买常何,肯定不是一朝一夕之功,作为一名禁军首领,他的防线被攻破也并非一年两年,这需要李世民不断布局,不断给常何利诱、施压,最重要的是给常何一种他比李建成更占优势的信念。

可以说,在不断收买常何的时间里,李世民早已经打算无所不用其极用亲兄弟的血肉来当垫脚石,为了登上九五至尊之位,李世民早早已经做好谋划,只等李建成发难,自己便可以趁机发难。

玄武门之变李建成为何会失败,李建成结局怎样呢?

玄武门之变是唐朝初期的转折点,面对皇族之间的政治斗争,由于李世民更改历史造成了李建成的黑化,使得李世民发动政变看似不得已而为之,但实际究竟如何?首先看看两人的实力对比:

军事上,秦王李世民手下战将智囊自不必多说,关键是李建成当时的实力究竟如何?答案是比李世民强很多,因为太子府本身就有士兵数千加上齐王的府兵和京城以外可由太子调用的军队比李世民强很多,军事将领也不必秦王少。李建成的军工也被李世民抹去,实际上李建成辅佐李渊一直打到长安,在唐刚刚建立的时候多次击退突厥的入侵,要知道唐朝刚刚建立时突厥实力强劲,为消弥兵戈唐朝还曾短时间内对其称臣,如此战功一笔带过只详细记载了李世民对内战争的功绩也着实不公平。

政治上,李渊很明显是站在李建成一边,在玄武门之变前一直打压李世民。这对于李世民来讲压力很大,如果没有野心恐怕只有交出兵权一条路可走了。另外李建成是太子,作为正统的嫡长子太子,李建成的地位在朝堂上是毫无争议的。李渊前有隋朝的教训并不会对于太子人选有丝毫动摇。

性格上,李世民胆略野心都不是李建成可比的,面对强大的太子实力,秦王没有一丝的畏惧发动政变时指挥得当临危不惧,展露了出色的指挥才能。而李建成生性宽厚,不忍对弟弟下手恐怕是失败的重要原因。在包括弟弟李元吉等人的杀掉李世民的计划都不被李建成采纳,仁慈是历史人物政治生涯死亡的杀手。

还有就是在政变的当时当地,由于处处占上风,玄武门守将又是太子府的人,这一切使得李建成放松了警惕。在得知弟弟真的发动政变之时,心里防线崩溃连射三箭接不中,一切的一切都已李建成的失败而告终。由于自己的麻痹大意与自身对于政治斗争看法与李世民相差一定距离,李建成的失败不是力量实力上的,而是个人素质上的。

其实对于李世民来说,本身的为政得失其实不必在利用修改历史来粉饰。但历史的记录如果就是这样记载的话,虽然对于当世没有任何影响,但后世的议论恐怕就是李世民执意修改历史的原因。对于来路不正的皇位,后世的评价谁有经受的住呢?

玄武门之变:

玄武门之变,是唐高祖武德九年(公元626年7月2日),由当时唐高祖李渊次子秦王李世民在唐王朝的首都长安城(今陕西省西安)太极宫的北宫门玄武门附近发动的一次政变。在起兵反隋的过程中,李氏兄弟二人配合仍算默契,直到建立唐朝。

唐高祖李渊即位后,李建成为太子,常驻宫内处理事务,为文官集团代表。李世民为秦王,继续率领武将集团带兵出征,功劳也最大。太子自知战功与威信皆不及世民,心有忌惮,就和弟弟齐王李元吉联合,一起排挤和陷害李世民;同时李世民集团亦不服太子,双方持续明争暗斗。

经过长期的斗争,在李渊的偏袒下,李建成集团逐步占上风,控制了局面,为了挽回局面,最终李世民搏命一击,在玄武门杀死了自己的长兄皇太子李建成和四弟齐王李元吉,李世民逼迫唐高祖李渊立自己为新任皇太子,并继承皇帝位,是为唐太宗,年号贞观。

太子李建成明明坐拥天时地利,为何还是斗不过李世民?

李建成之所以占据了天时地利人和之后还是斗不过李世民,不仅是因为李建成他心慈手软,还因为李建成对付李世民的那一套太死板没用,而且李世民对李建成太过了解,才会造成李建成的惨败。总之,李建成的惨败是多方面原因综合的结果。

一、李建成心慈手软

其实太子党也不是没想过对李世民下毒手,当初李元吉就曾经向李建成提议过直接杀掉李世民。但是李建成没有采纳,因为李建成一直念着他和李世民之间的那点兄弟情义。他觉得李世民再怎么样都是自己的亲弟弟,要是自己以后登基了因为自己杀了李世民而被世人诟病的话就很难再洗白了。因此,李建成就一直没对李世民下手。

但是反观李世民,他非常心狠手辣。他敢于发动玄武门之变,直接射杀李建成,逼李渊退位。由此看来,李建成会输给李世民的最主要原因还是因为他太过心慈手软,而李世民太过心狠手辣。

二、李建成对付李世民的那一套太过简单

李建成对付李世民的方法其实就是靠和他打持久战,把李世民的羽翼慢慢剪除,因为李建成身为太子有很多的资源。这样一来,李建成就可以一举击败李世民了。但是很明显,李建成的这个方法对李世民根本没什么作用,因为李世民从来没有停止过在朝中壮大自己的势力。而李建成会蠢到用钱去收买李世民身边的尉迟敬德这位虎将,也就说明了他在情报和手段这方面上确实不如李世民。

三、李世民富有心机谋略,李建成比不起

李世民和自己的幕僚们非常懂得抢夺先机,他们曾经制造出了一场杨文干事件来把谋反罪嫁祸在李建成头上。因为那时李建成曾经派人给杨文干送过铠甲。本来这也可能只是李建成体恤下属,给人家送一副新的铠甲以表慰问。但是李世民和他的幕僚们把李建成的这个做法说成是谋反。李世民还买通了送铠甲的尔朱焕和桥公山,让他们直接向李渊自首,这样一来,李建成谋反的罪名就彻底落实了。由此看来,李世民的心机和谋略不是李建成能比的。

李建成为什么会失败呢?

李建成是历史上非常有名的人物之一,这并不是因为他对历史做出了什么贡献,而是因为玄武门之变。历史上的玄武门之变是发生了四次,都在唐朝时期,只不过四次中,仅仅李世民的玄武门之变成功了。从李渊起兵开始,天下就陷入纷争了。

此时的隋朝走向了灭亡。与杨家有亲戚的李渊没有选择救援隋朝,反而是选择了起义。起义之后,李渊征战天下,不断地进行战争,在这样的情况下,李渊建立了唐朝。不可否认的是,唐朝建立之后,让百姓走入了一个太平盛世。

这个盛世就是贞观之治。李渊在位期间,对天下的贡献不大,在当时来说,李世民才是唐朝非常厉害的皇帝。之所以会有唐太宗李世民,就不得不说玄武门之变,假如没有玄武门之变,李世民肯定是不能够登基的,因为他不是嫡长子。

玄武门之变的发生,让李世民成功的走向了皇位。不可否认的是,在这样的情况下,李世民背负了骂名,毕竟弑兄杀弟不是什么好事。玄武门之变中,李建成和李元吉失败,两人被李世民处死。总的来说,李建成是嫡长子,按理说不应该失败。

那么为什么身为嫡长子的李建成会失败呢?总的来说有三个原因。致命错误导致失败,结果让李建成没有了回旋的余地。在史书中,记载了一个奇怪的现象,就是关于魏征的。史书记载了“建德败,(魏徵)与裴矩走入关,隐太子(李建成)引为洗马。徵见秦王(李世民)功高,阴劝太子早为计。”

其次还有更让人起疑的,就是“太子败,王(李世民)责谓曰:‘尔阋(xi)吾兄弟,奈何?’答曰:‘太子早从徵言,不死今日之祸。’王器其直无恨意。”让人好奇的是,魏征到底给李建成出了什么计策?魏征先是投靠李密,可是李密不用。

后来的魏征选择了投靠窦建德,在这里窦建德仍然看不上魏征。窦建德不重用魏征,就找到了李建成。于是魏征投靠李建成。在李建成这里,魏征建议李建成毒死秦王。“建成等召秦王夜宴,毒酒而进之,王暴疾,血数升,淮安王扶掖还宫。”

只是失败了。魏征的建议就是要李建成先下手为强。这是李建成失败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李建成没有笼络到魏征。其次就是李建成错误的相信了李元吉。李元吉是一个武功不赖的练家子,在当时来说,他绝对不甘心做一个齐王。

可问题是,李建成此时犯了糊涂,李建成说了:“善,然不共入朝,事何繇(you)知?”,意思就是说,不上朝怎么能够解释清楚里面的事呢?现如今看来,李建成的这一个误判,直接导致了没有能力与李世民一争高下,此后李建成在玄武门之变中失败。

不可否认的是,李建成是一位非常优秀的太子。即使是李建成即位,对唐朝的江山也许不是坏事。换句话说,李建成即位后,在治理朝政方面不会比李世民差什么,只不过玄武门之变中,李建成失败,最终的他被杀身亡。以及李建成的家人全部被杀。

李建成占据天时地利人和 李建成最后是怎么输给李世民的

还不知道:李建成和李世民的读者,下面我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

很多时候,人的成功和失败,不仅和自己所拥有的东西、势力有关系,还与自己的能力,自己的运气,自己的谋略有着莫大的关系。正是因为如此,有一些原本应当是毫无疑问会取胜的人,最终却因为自己的一时不小心,亦或者是技不如人而走向了灭亡的终点。而这样的事情,在古代的皇家中多有发生,比如唐朝太子李建成便是这样的一个人。

李建成长期在长安经营,与长安的官员和高祖许多妃嫔关系良好,尤其与高祖最宠爱的妃子尹德妃、张婕妤两人关系密切,她们经常在高祖面前说李建成的好话:“至尊万岁后,秦王得志,臣妾母子定无孑遗。”“东宫慈厚,必能养育臣妾母子。”等话,使李建成一直保持李渊对其的信任。

可以说,李建成是个非常幸运的人,他是李渊的嫡长子,也是名正言顺的太子,深受李渊的喜欢,为李元吉以及后宫嫔妃所支持。但是可惜的是,这样一个占据优势的人,最终却在后来的“玄武门之变”中败给了李世民,这是为何呢?原因其实也很简单,主要有两个:

第一, 李渊对皇子的权力分配不均匀。

李渊登基之后,将李建成立为太子,给了他继承皇位的机会。而在此时,李渊还需要李世民南征北战,因为没有剥夺李世民的兵权,人事任命权和铸造钱币的权利,这让李世民有了发展的机会,也有了夺权的能力。当李渊开始意识到这些的时候,早已经来不及了。朝中很多人,甚至因为李世民的军功显赫,而站在了他的阵营之中,与李建成形成了可以分庭抗衡的势力。

第二, 相较于李建成而言,李世民更加心狠手辣,并且处事果断。

李建成其实对李世民是非常不喜欢的,但是他认为此人是自己的亲弟弟,因此只想过要削弱对方的实力,但是并不想要取了李世民的性命。

其实在很早的时候,李建成是有机会毒死李世民的,但是可惜的是,他的犹豫使得这件事情最终失败了,甚至还引起了李世民的警觉。

当李世民感受到了李建成的态度之后,为了自己的性命,为了自己的未来,自然是需要赌一把了,于是他做出了一个坚定的抉择——发动玄武门之变。经过这场血腥的战役,李建成和李元吉在没有反应过来的时候就被杀了,抱憾终身。

在《大唐创业起居注》中,太子李建成随父起兵征战,一路政绩战功卓著,而李世民并无殊勋。就在后世史家津津乐道的李世民苦谏父亲勿从霍邑前线回师太原这件事上,《大唐创业起居注》也明确记录,这是李建成与李世民共同的主张,而李渊也是欣然接受,并无“哭谏”一事。

由此不难看出,能够登上皇位的人,特别是那种不是靠着顺位继承制度,登上皇位的人,一般都是比较残忍的存在,也是有实力的存在,比如明朝的朱棣,倘若不是如此的话,他们几乎没有机会从血腥的皇位继承战斗中胜出,并获得最后的辉煌。而这件事情也告诉我们,人的成功与否,不仅仅靠的是手中的砝码,还有自己的每一个决定,你们说是不是呢?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lishitanjiu/39132.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602607956@qq.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上一篇:

下一篇: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