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首页 >> 诸子百家 >> 历史探究

乾隆出了一道考题,整个翰林院没有一个答出来

众妙之门 2023-06-23 10:28:48

今天小编给大家带来了乾隆的一些故事,欢迎阅读评论。

按清代惯例,每逢科举殿试,朝廷也会举行庶吉士散馆考试。嘉庆元年,岁在丙辰,这一年适逢会试、殿试正科,但因嘉庆皇帝刚刚即位,所以也称恩科。对于殿试,已退居幕后的太上皇乾隆无心过问,但对于他在位前留下的最后一批庶吉士,却是特别的关注。

庶吉士散馆考试早先为诗、赋、时文、策论,在四题中选二题。乾隆即位后,改为专试一赋一诗。这次参加考试的庶吉士共有21人,其中就有石韫玉、洪亮吉、戴敦元等人,不可谓人才不盛。但意外的是,他们都栽在了这次考试上,原因就是乾隆出了一个奇怪的考题——污卮。

不管是乡试、会试还是朝考,应试写作首先就要弄明白题目的出处,把握题中要义,由此演绎引申方能下笔成文。然而“污卮”二字,令这些饱读诗书的翰林们望而生畏,大家都搞不清题目出自何典,只好东拉西扯,勉强敷衍成文。考试结果很快揭晓,乾隆殊为不满,于是发了一道上谕予以严厉申斥:“昨庶吉士散馆,适朕连日盼望雨泽,兼盼楚省捷音,未免焦劳倍切,心绪不宁。随手翻阅,于《赋汇》内偶拣‘污卮’为题。《赋汇》并非僻书,学习词章者原应留心检阅……不知朕向来命题,从不故求隐僻者,庶吉士等当惟益加勉励,勤学好问,以副朕教诲至意。”

乾隆的意思是说,“污卮”的出处源于《赋汇》,并非是什么冷僻的题目,而你们读书不勤奋,连这样一场考试都考不好,实在是辜负了我的一番教诲。乾隆应该说在文学方面是很有造诣的,加上天资聪颖、刻苦勤奋,在学问上颇为自矜。而在内心深处,他对翰林们也是非常敬重的,如今一个考题将所有应试者考倒,是他始料未及的。如果这种事情发生在盛年,而不是禅位之时,那么毫无疑问,这些庶吉士将被一杆子扫出翰林院,如此既符合朝廷法度,也可警醒士林。但此时的乾隆还是网开一面,失望之余仍显大度,说书籍太多,没有人能一一记诵。

那么“污卮”到底是什么意思呢?它指的是脏酒杯,出典于晋代傅咸《污卮赋》。傅咸写所爱的琉璃杯为小孩子拿去玩耍,不慎失落污秽之中,本来冰清玉洁、晶莹剔透的宝物,一下子变得肮脏丑陋,于是引发一番人生感慨,这篇赋不长,不过百余字。

《污卮赋》没有收入文选,流传亦不算广泛,但代不乏识者,如唐欧阳询《艺文类聚》、宋李昉《太平御览》、明梅鼎祚《西晋文纪》等书均有收录。康熙年间敕修的几部大书,如张英《渊鉴类函》、张玉书《佩文韵府》,以及《四库全书》皆有收录。因此,乾隆说他“朕向来命题,从不故求隐僻”,也是实情。

尽管乾隆所出题颇有难度,但应不至于21位庶吉士无一人能答出。这也是有原因的,当时正值朴学流行、乾嘉学派振起之时,做学问的人大多不在翰林院。况且,庶吉士们认为在翰林院清苦难耐,于是找各种理由请假回乡,待散馆后再来考试。

这一届庶吉士主要出自乙卯恩科,入馆只有一年时间,为了应付散馆考试,教习们只能着重于经典的讲授,罔顾其他。所以当乾隆试题一出,诸公只能是脑袋发晕,搜索枯肠。

这次诗的题目为“赋得‘虚堂习听’得‘声’字”。虚堂习听,出自《千字文》,与“空谷传声”连用,意在告诫人之语言放恣。虚堂:高敞的厅堂,空荡荡的房子。两句的意思是:空旷的山谷中声音会传扬甚远,宽敞的屋子里话音回荡,也显得格外清晰。乾隆出此题是告诫士子应爱惜名节、言行审慎,与“污卮”题义相吻合。

这次庶吉士朝考是乾隆皇帝在位期间最后一批庶吉士,他表现出了帝王的大度,并没有加以责备。但是嘉庆帝则不能不给予薄惩。引见时,其中有五人被分派到各部学习使用,这不仅是一件很没面子的事,于前程也大为不利。

如戴敦元为二甲十三名,潘世璜为探花,已授编修,由于考得不好,都未能留在翰林院。这次挫折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他们的人生走向,戴敦元历地方数年,总算是熬到了刑部尚书,而潘世璜没几年就丁忧回乡了,再也不肯做官!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lishitanjiu/38785.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602607956@qq.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上一篇:

下一篇: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