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首页 >> 诸子百家 >> 历史探究

司马懿夺权为何无人站出来反对,大臣和军队为什么会集体倒戈

以史为鉴 2023-06-23 10:28:19

司马懿夺权为何无人站出来反对,大臣和军队为什么会集体倒戈

很多人都不了解司马懿夺权的事情,接下来跟着小编一起欣赏。

曹魏正始十年,公元249年,司马懿在洛阳发动兵变,控制了魏国中央,开启了司马氏篡位的道路。

在这个过程中,司马懿轻而易举的就掌握了魏国的权力中枢,几乎没有遭到什么抵抗,而在地方上,除了后来局部动荡的“淮南三叛”,也没有出现大规模的抵抗活动。

曹魏自曹操立国,曹丕篡汉,直到曹睿主政,前后几十年,不说根深蒂固,起码也是一个成熟稳固的政权了。

为什么魏国大臣和军队会在兵变中集体倒戈?为什么没人站出来反对司马懿?是司马懿手段高超还是另有原因呢?

正始十年正月,魏国实际掌权者曹爽带着自己的亲信和小皇帝曹芳,一起离开首都洛阳前往“高平陵”扫墓,高平陵就是魏明帝曹睿的陵寝所在。

结果,曹爽一行人刚出洛阳没多久,司马懿便带着儿子司马师以及“三千死士”占据了洛阳军械库,随后又伙同一批朝中元老要来了太后旨意,称曹爽是乱党。

曹爽在毫不知情的情况下被司马懿攻击,陷入了混乱。当时有“智囊”桓范劝曹爽去许昌躲避,调集边军勤王,但被曹爽拒绝。司马懿对洛水发誓,声称不会害死曹爽兄弟,保证其荣华富贵,曹爽信以为真,竟然放下武器,做了阶下囚。

不久之后司马懿出尔反尔,将曹爽兄弟全族灭掉,随后掌握了绝对权力。

这就是高平陵兵变的过程。

在这个过程中,司马懿的行动异常顺利,几乎没有受到较大阻力,太后也很给面子,发诏书指责曹爽,朝中元老也都支持司马懿。

那么,原本是曹氏正统的曹爽为何会众叛亲离,司马懿为何能在首都顺利夺权呢?

因为曹氏的制度存在问题,而曹爽本人的操作也很失败,所以才会有这种局面。

魏明帝曹睿临死前曾托孤给曹爽司马懿二人,希望他俩能一起辅佐曹芳。然而事实上曹爽不久之后便夺了司马懿的兵权,将其架空,司马懿为此不得不装病,骗取了曹爽的信任。

曹爽的失败有几个原因,除了曹爽本人才智平庸以外,曹魏制度的缺陷也是一个重要原因,

曹魏吸取袁氏败亡的教训,严格提防本族王爷,曹魏的王爷毫无权力,这样就导致一旦中央权力被篡夺,地方上的曹氏王族没有任何反抗之力。

除了藩王制度,曹魏在人才选拔制度上也导致大权旁落。曹操前期“唯才是举”,但是后来确立的“九品中正制”则逐渐将人事权转向了豪强望族手中,这个制度导致了曹魏后期基层组织被世家大族掌握,所以司马懿兵变后除了淮南地区由于特殊原因“叛乱”三次,别的地方基本没有大的波动,因为世家大族已经控制了曹魏基层。

曹爽的改革失败也是他倒台的原因之一。曹爽在掌握权力后进行了一场改革,这场改革牵扯到政治、文化和军事多个层面,这就是所谓的“正始改革”。史书中对于这次改革言语不详,所记不多,从目前可见的内容来看,这场改革主要牵扯到对九品中正制的改革,对曹魏人事选拔制度的改革,对于儒家思想的改革等。

而这些改革内容恰恰是动了世家大族的“奶酪”,后来支持司马懿兵变的郭太后就是世家大族,她的家族受到曹爽变法冲击,利益受损,所以她才毫无保留的支持司马懿兵变对付曹爽。这场改革随着司马懿兵变曹爽败亡而流产。而这场改革中受到“打击迫害”的曹魏元老如蒋济高柔等人,后来都成了支持司马懿兵变的重要人物。

司马懿作为世家大族的代表,他一举推翻曹爽,其实等于为世家大族揭开了“封印”。从此以后,魏晋政治走向了世家大族掌权的时代,影响中国历史几百年。

曹操是个爱才之人,他提拔了很多人,为何司马懿夺权时没有人站出来反对?

首先我们要了解那个时代,在三国后期,那些所谓被曹操所启用的将领们,到司马懿杀曹爽的时候,曹操那时候的大将基本都已经死了,比如说在与刘备正汉中的时候夏侯渊就死了,诸葛亮六出祁山,射杀了张郃,张辽老死了,许褚估计也老死了,于禁被关羽擒获了,曹洪,曹仁也都老死了,而且还把兵权交给了夏侯霸,徐晃在擒拿关羽的时候就老成那个样子了,曹彰被曹丕废了,而且当时之前十几年魏国军队主要布防中原,防诸葛亮,好多新出的猛将,像郭淮,钟会,邓艾,以及司马族旧部等已掌握军政大权,只有夏侯霸叛逃蜀国了。


再加上曹丕继承了曹操的爵位后,因为曹操在位时,他的儿子们进行了长期艰苦卓绝的夺嫡之争,双方剑拔弩张,最终曹丕艰难继承了曹操的爵位,于是他在即位后就大肆打压曹家的势力,如曹彰,曹植一个个沦为阶下囚,反而重用了一士家大族的力量,导致了世家大族的势力在中央做大,最终造成了一发不可收拾的地步。


导致到了曹睿时期不得不重用这些士家大族的人才,导致了曹家的势力越来越微弱,而曹爽犯了一系列的政治错误,被司马懿抓住时机,发动高平陵兵变,最终司马家族一举铲除了中央的曹家势力,只剩下了边防的一些地方势力不足为惧,曹魏政权开始沦为司马家族的傀儡,最终取而代之。

司马懿举兵起事声势浩大,为何没有人反对,甚至还帮助司马?

这个问题主要有两个原因,即司马懿整体实力的强大和政局的倾斜

一、整体实力的强大。首先我们知道,司马懿在曹操,曹丕执政期间一直安安分分,矜矜业业的当自己的臣子,可以说并无谋反之心,他是在晚年曹芳在位时举兵起事的,并且成功了。而在之前的四十年中,司马懿已经熬死了诸葛,摆平了曹爽,赢得了声誉,成为三国时期魏国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战略家。成为掌控魏国朝政的权臣。他善谋奇策,多次征伐有功,其中最显著的功绩是两次率大军成功抵御诸葛亮北伐和远征平定辽东。对屯田、水利等农耕经济发展有重要贡献。而司马家也发展成为可以与‘荀氏八龙’媲美的司马八达,人人在朝堂上占得一席之地。司马要反魏,就无人敢反司马。

二、政局已然朝着司马家倾斜。司马懿举兵起事时,可以说既无内忧,亦无外患。曹操曹丕已亡,老将老臣们也都老的老,殁的殁,他后期的主要对手是曹爽,可曹爽配做他的对手吗,曹爽一来没什么功绩,二来也就蹭着点他父亲曹真的名气在武将中有些名气。他年纪轻轻官升大将军,实则是先帝曹叡的偏袒,并无真正根基。曹芳无能,曹爽轻浮嚣张,而司马家独揽朝政,任谁都会觉得,司马懿谋反,是很自然的事。

三、最后,识时务者为俊杰,司马懿起事成功是明眼人都能看出来的,那么为何不为自己谋一条不错的发展道路呢?帮助了他就等于帮了自己。

司马懿发动高平陵之变,为何曹家老臣不起兵对抗?

三国时代,曹操、刘备、孙权终于熬到了三分天下的局面,魏、蜀、吴三国也先后分别得以建立。当时天下豪杰四起,曹、刘、孙3人能够坚持到建国也非常不容易。就拿曹操来说吧,他一生扫平了袁术、吕布、刘表、袁绍等人非常不易,其中几次差点被人灭了。赤壁之战以后,孙、刘击败了曹操,从此天下呈现了三分的格局。不过曹老板把开创魏国的机会留给了儿子曹丕。

公元220年,曹丕废掉了汉献帝,建立了魏国。与此同时,一个传奇的人物也随之而崛起,这人就是司马懿。曹操在世时,司马懿没能得到重用,而且曹老板还经常叮嘱儿子曹丕一定要小心司马懿。可是到了曹丕统治时期,司马懿兄开始了逐渐崛起,并且到了曹睿时代而成了魏国的重臣。

“三国第一奇才”诸葛亮曾6次讨伐曹魏,而每次均是司马懿打退了蜀兵,由此可见司马兄的才智不亚于诸葛孔明。曹操曾言:“司马懿有狼顾之相,日后必为国家大患。”也许是司马懿长期受压而憋得太久了,他最终对曹魏皇族下了手。公元249年1月,司马懿借机发动了高平陵之变,除掉了魏皇族成员曹爽。

当时曹爽与小曹芳前往高平陵祭先皇曹睿,而曹爽还把手下亲信及御林军都带了出去,所以司马懿才找到了机会采取了行动。司马懿这人野心大还很狡猾。他并没有直接对曹爽发动进攻,而是以武力威胁太后下诏书数落曹爽的罪过。由于司马懿的威胁,所以太后被迫下了诏书。因此司马懿的军事行动就成了顺理成章的合法举动。

曹爽这人本就没有什么本事,加上他长期养尊处优根本没见过这种阵势,再者他的家眷全部被司马懿控制,所以这位老兄直接不战而降。当时司马懿曾许诺只要曹爽投降就可以放过他的家人,因此曹爽直接认了输。可司马懿兄并不厚道,在曹老板投降后,司马懿把他一家给全部处死了,而且还包括其手下亲信,总计屠杀了几千人。

这个时候,曹家的王气与威信还没有减弱,魏国的很多文武都受过曹家厚恩,但为什么这些人没有起兵反抗司马懿呢?高平陵之变时的情况有点复杂,所以那些文武不敢对抗司马懿。因为当时司马懿是逼着太后下了诏书才对曹爽下手的,而曹兄弟又没什么本事,他直接投降还认了罪。

司马懿手拿诏书,他的军事行动具有合法性。而那些文武大臣想要反对司马懿就成了谋反,因此这些人就不敢乱动了。毕竟他们起兵不但改变不了局面,还存在把自己变成乱臣的可能。再者,太后落到了司马懿手里,也就几乎成为了他手里的人质。

如果这些文武想要举兵反抗,可能司马懿就会丧心病狂地拿太后来威胁众人,到时候那些文武也就只能束手被擒了。不过虽然当时没人出来反抗司马懿,但后来有不少的人站了出来讨伐司马氏。高平陵之变后的第2年,扬州都督王凌就暗中积蓄力量来反抗司马懿。

但司马懿老板也不是傻子,他大权在握,早就安排了眼线在各地监视别人,所以王凌的秘密行为也被司马懿知道了。所谓先下手为强,司马懿抢在王凌发动进攻前而先出兵对其进行讨伐。诸葛亮当年也不能吊打司马懿,何况没有准备的王凌呢!因此王凌很快被司马懿活捉,这次王凌义讨司马懿的行为也就功亏一篑了。

司马懿死后,毋丘俭、诸葛诞等人也相继讨伐了司马师、司马昭,可惜都没能成功。久而久之,曹魏的皇帝也就没了存在感,司马氏几乎成了魏国的实际统治者。到了后来,曹魏还是被司马氏所取代。公元265年,司马炎依靠祖父司马懿留下的家底最终建立了晋朝。

司马懿夺曹魏政权时,为何忠于曹魏的旧臣没有反抗呢?

司马懿在刚刚夺取曹魏政权的时候手里并没有实质的权利,但是曹魏的旧臣们并没有进行反抗,这主要是因为曹魏的旧臣们以为如果司马懿夺取了政权的话,那么就会恢复他们原本拥有的权利,但是这些旧臣们并没有想到他们太过于去相信司马懿的为人了,而最后也遭遇了更加凄惨的失败。

司马懿通过控制郭太后而拟造出假的圣旨来起兵造反,并争夺曹魏的政权,而当曹爽听到司马懿说他宣布的圣旨是郭太后同意的情况下时,曹爽相信了司马懿的话并且直接将自己手中拥有的兵权交给了司马懿,最后被司马懿杀害了甚至于连同自己的亲人一同被杀害了。就这样司马懿获得了曹魏的政权,从而开始了自己下一步的计划。

而在司马懿夺取曹魏政权的时候,他之所以借助郭太后的名义是因为他自己手中并没有实质的权利,只有借助了郭太后的名义才能够去暂时的对付曹魏家族手中的真正实力。而在他夺权之计曹魏家族的一些旧臣们并没有做出一定的反抗,这主要是因为之前他们手中的一些权利就被曹爽所夺取,因为曹爽通过夺取这些旧臣们手中的权力来进一步扩大自己的势力,所以这些旧臣们其实想通过司马懿夺取政权来让司马懿恢复他们原来所拥有的权利,所以他们才没有进行反抗,同时在默默的支持着司马懿夺权。

但是这些大臣们太过天真的认为司马懿夺权成功之后真的会将政权还给他们,其实司马懿并没有还给他们,因为司马懿是一个非常有野心的人他只想要将曹魏的政权一心揽在自己的手中,所以这些大臣们也没有夺回自己的权力甚至于丢掉了自己的性命。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lishitanjiu/38784.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上一篇:

下一篇: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