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首页 >> 诸子百家 >> 历史探究

在这么慢速度下的古代,古人是怎么解决马车造成的交通问题

众妙之门 2023-06-23 03:57:02

在这么慢速度下的古代,古人是怎么解决马车造成的交通问题

还不知道:古代交通问题的读者,下面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

从前,车马很慢,在古代,人们一般通过行走、骑马、乘坐马车等出行,速度较慢,在这种交通工具的制约下,古人的出行也会受到限制。但是,在这么慢速度下的古代,“私家车”照样横行,古人也出现了堵车。在唐代,宰相袁滋在有年春节陪着妻子回娘家,路过县口由于春节各家各户出来互相串门,小孩子在街道上玩耍等,导致了县口的山道堵车无法通行,袁滋跟妻子花了一天一夜才走出了县口。由此可以看出,古代的堵车问题是十分严重的。

细看古代各类“爆款”的交通工具

以走路为主,绿色出行

在古代中国一直是一个以农业发展为主的国家,一年四季循环反复,都是以农耕为主。因为土地的固定性,古代人民的流动范围比较小,一般都是在出生的县里流动。加上交通工具的制约,主要是以走路为主。一般出行比较困难,耗费的时间长。

古人乘轿出行

古代私家车——轿子

在古代,有"八抬大轿"的说法,比较富裕的家庭里会有轿子。通过人力扛起轿子,乘车人坐在轿子里。由于是用人力,一般的速度也是比较慢的,主要用于女子出嫁、大官出行等。轿子是等级地位的象征,既舒适又有面子,普通人一般是负担不起的,属于比较奢侈的出行方式。

骑马八百里加急

在古代,也有通过骑马,乘坐马车出行的。但是马作为一种打仗标配的牲畜,属于军队物资,是要上战场杀敌打仗的,一般普通百姓家里是不允许养马的。在宋代,由于当时市民阶层的崛起,经济的繁荣增加了居民的收入,大部分的人都是可以买得起马的。

骑马

马作为最古老的交通工具的一种,以其速度著名为世人所喜爱。在杜甫诗"一骑红尘妃子笑"中提到,唐玄宗为了杨贵妃能吃到新鲜的荔枝,八百里加急,一天就从岭南把荔枝运回长安。由此可以看出,马的速度是十分之快的,在古代战出行等都发挥了巨大的作用。

水路运输王者——船

历朝历代,统治者都积极的开发运河,加上中国原本就有大量的河流湖泊,古代通过水路运输也是十分的重要。在古代,一般人们通过船只在水路运输货物,利用风向水流方向等,来增快船只运行的速度。

从清明上河图中我们可以看到还有骆驼和骡子,背上驮着货物朝城门方向走去,还有轿夫抬着轿子,有男丁推着独轮人力车送货,也有挑着扁担走街过市的,拱桥下面有小货船,由此可见古代人出行的交通工具分别有马、骡子、骆驼、独轮车、轿子、货船及脚力等。通过牲畜力车来帮忙运送货物等,有利于解决人力运输不便的问题,减少人力物力的花费。同时,大量人群的出行加上各种商业活动等,出现了严重的堵车现象。

清明上河图一角

从《清明上河图》上看古代的车水马龙

大量人员日常出行导致堵车

《清明上河图》是宋代风俗画的代表,画上刻画了汴京的繁华景象。细看清明上河图,有一个三辆马拉着的一个马车在道路上疾行,而这条道路宽阔,与马车并行的有人力独轮车,有挑担的脚夫,商店门口也有摆放桌椅。大量人员采用不同的交通方式出行,呈现出人潮涌动、车水马龙的繁华景象。尤其是古代在繁华年代,马车的增多导致了交通拥堵,出现堵车问题。

古代最著名的马车堵车事件发生在廉颇和蔺相如之间。蔺相如完璧归赵有功被提拔后,廉颇认为自己的功名没蔺相如那么有地位,于是放话要羞辱蔺相如。蔺相如知道后请假避免与廉颇相遇,但是一直请假也不是办法就去上班了。冤家路窄,刚刚好两人的马车就在路上相遇了,又因为都是在路中间,这样一来,整条马路就被这两辆马车堵住了。后来,蔺相如让马夫拐进小路,这才解决了堵车的问题。

清明上河图之汴京繁荣景象

摆地摊的商贩影响交通顺畅

在古代,由于经济水平较低,大型的交易市场较少,主要是在马路上交易,而大量的摊贩在马路上摆摊售卖商品,本身就占据了一定的道路,同时吸引了大量的顾客造成人群的密集,这样一来,交通变得拥挤。交通拥堵的出现会影响百姓的出行,耽误百姓的时间。

家家户户逢年过节出行导致堵车

在"元宵节、乞巧节"等节日,各家各户纷纷外出过节。加上一到节假日,借着过节的名义,到各大官的家里送礼拉关系,纷纷外出也会造成拥堵。大量的人群涌上街道,造成街上水泄不通的局面,对交通运输造成了极大的挑战。《清明上河图》所描绘的是清明节前后汴京人潮涌动的情景,清明节百姓出门扫墓、祭拜等,导致了上文所呈现的热闹景象。

由此可见,人员的聚集导致人流的密度大,出现了车水马龙的景象,导致了交通的堵塞,不便于人们的出行。除此之外,交通堵塞甚至会影响整个国家的生死存亡。在秦末战争时,由于一群民工在路上堵住了传达战报的士兵,影响了800里加急战报的送达,最终,前线无法及时收到准确的消息,秦国灭亡。

节日盛况

下有情况,上有对策:看古代治理交通堵塞各类大法

限制官员出行规模,缓解交通堵塞

首先,皇帝直接能管理到的就是官员。为了解决交通问题,先从官员下手。但是,入朝为官地位是比较高的,一般都是通过乘坐马车出行。而且历朝历代,一般都是文官比较多,自然是乘坐马车出行的比较多。这样一来,一大波官员乘马车浩浩荡荡出行就是一个十分严重的问题。

但是无法限制官员乘坐马车,可以限制官员乘坐马车的规模。秉持着勤俭节约的理念,通过官员的等级不同,限制马夫数量、还有马拉车的数量等。在《王度记》中记载到,周朝规定天子驾驶六匹马拉的马车,诸侯驾驶五匹马拉的马车,根据等级不同层层递减。采用限制马车的规模,有效的解决了官员出行的铺张浪费,可以形成勤俭节约的风气。也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由于官员的车马规模过大,而造成的交通拥堵的问题。

古代官员

拓宽马路宽度,增加马路的运载量

但是,实际上限制规模无法限制官员乘坐马车的数量,这样一来只能够通过将道路面积扩大来解决交通问题。通过扩大街道的宽度,来提高交通的运输力跟承载力,这样一来,道路可通行的车辆行人大量增多,一定程度上可以缓解交通堵塞的问题,同时也方便了人们的出行。在春秋战国时期,由于战争需要大量的军队,军队的通行就是十分大的问题。各国的君主纷纷拓宽道路的宽度,重新修筑道路保障车辆的通行。

规定商贩经营范围,减少人员流动

除了马车的问题,在街上的小贩小摊也是堵塞交通的一大原因。为了解决这一问题,部分朝代的法律规定,摆摊的百姓只能在规定的街道做生意,不能随意的在路上摆摊,要遵守官府的管理,违反的人要罚钱或者是承担刑事责任。通过固定摊位,这样一来就解决了摊贩流动造成的交通压力,这样一来,交通拥堵的问题就有了很大的缓解。

提高养马成本,控制马车数量

对于马车造成的堵塞现象较多,为了解决这一问题。官府出台政策,限制马车的出行。在重大节日时,禁止马车在道路上通行,违反的要罚款,最重的可以罚三十两银子。同时,汉代还出台了课税政策,对于有马车的家庭,要按照国家政策交一定的赋税。这样一来,就增加了普通民众家里养马的成本,一定程度上会减少马车的数量。与此同时也为交通减轻了负担,减少交通的拥堵。

养马

在汉代提出了"节车舆"的口号,国家规定要勤俭节约,绿色出行。提倡步行,节约马车。但是,在古代,贫富差距比较大,富人的奢侈的风气盛行,加上步行需要耗费大量的体力精力,一般有马车的还是会选择乘马车出行。

从上文可以看出,为了解决交通拥堵问题,官府从各个层面出发,尽力的通过减少人群的出行,控制车马的数量,抑制摊贩的流动,采取各种积极措施,解决交通堵塞的问题。在各种措施的作用下,交通问题得到了一定的缓解,百姓出行更加方便,交通秩序更加规范,有序的交通也减少了交通事故的发生,保障了百姓出行的安全。

总结

总的来讲,经济不断发展的过程中,必定会伴随着交通拥堵的出现。古代在经济的不断发展,百姓出行需求的增加,也会导致交通的拥堵,如此不利于百姓的出行,一定程度上会耗费人们出行的精力,耽误百姓办事的效率。并且其导致的安全隐患一定程度上也加重了官府的工作量,不利于国家的建设。在历朝历代的统治者,对于交通问题都是十分的重视的。上到官员,下到平民百姓,采取各种各样的措施,解决交通问题,推动交通体系的不断完善。

关于古代的交通速度---紧急求援!!!

查来的各类说法略有差异,不过大致不差,我把有用的分别列示如下:
一、步行和骑马速度:
1、三国最著名的急行军——老曹追击刘备,五千精骑一日一夜行三百里,行进中重创刘备陆军。
白起在华阳之战时,曾率军8天行军800里,平均每天100里。
汉武帝元狩二年,霍去病将万骑出陇西,“转战六日,过焉支山千有余里,合短兵,鏖皋兰下,杀折兰王,斩卢侯王,锐悍者诛,全甲获丑,执浑邪王子及相国、都尉,捷首虏八千九百六十级,收休屠祭天金人”。此战霍去病六日内转战千余里,平均每日行程应该在160里以上。
顺昌之战时,完颜宗弼率金军不到7天疾驰1200余里,平均每天170-180里。当时金军留下攻城器械,炮具,是轻装急进。
2、步兵一天估计20--30里,骑兵应该大致是60---80里
考虑到普通行军时,一昼夜要包含睡眠时间、用餐时间、休整时间等,那么24小时内有效行走时间恐怕最多8小时左右;而且带甲执械负重行走、并需保持队形,速度打折,正常每小时健步行走4-5里路(有如在上海您从杨树浦港桥走到虹口港桥的距离),即每个时辰8-10里路。所以普通一昼夜步军行军30-40里不算慢。
3、孙子兵法军争篇中对高速行军带来的危险说得很清楚:“是故卷甲而趋,日夜不处,倍道兼行,百里而争利,则擒三将军,劲者先,疲者后,其法十一而至;五十里而争利,则蹶上将军,其法半至;三十里而争利,则三分之二至。”
4、汉里约等于今天0.7里
唐之后,里则约等于今天0.9里
二、信息传递方式:
1、唐代对邮驿的行程也有明文规定,陆驿快马一天走6驿即180里,再快要日行300里,最快要求日驰500里;步行人员日行50里;逆水行船时,河行40里,江行50里,其它60里;顺水时一律规定100到150里。
2、宋代将所有的公文和书信的机构总称为“递”,并出现了“急递铺”。急递的驿骑马领上系有铜铃,在道上奔驰时,白天鸣铃,夜间举火,撞死人不负责。铺铺换马,数铺换人,风雨无阻,昼夜兼程。南宋初年抗金将领岳飞被宋高宗以十二道金牌从前线强迫召回临安,这类金牌就是急递铺传递的金字牌,含有十万火急之意。
3、飞鸽传书,就是用信鸽,将信绑在信鸽腿上,再放飞,信鸽就会回到原来的地方,往哪写信就用哪个地方带来的信鸽
4、利用烽火台传递信息,虽然较快,但只能起到报警的作用,很难满足掌握敌情,指挥作战的需要。所以,随着社会的发展和政治军事上的需要,从殷商时代的“来鼓”到了周代已逐步形成了传送官府文书的更加严密的邮驿制度,并与烽火台互为补充,配合使用。
5、明代在沿袭旧制的基础上,由于海上交通日渐发达,随着部和七下西洋,还开辟了海上邮驿。清初有官办驿站1600余处,驿卒七万余名,驿马四万多匹,归兵部主管。19世纪中叶以后,驿站经费多被官吏贪污中饱,驿政废驰。到了清朝末年,近代邮政逐步兴起,驿站的作用日渐消失,于是,1913年1月,北洋政府宣布全部撤销驿站。
6、民间通信组织的形成,大约始于唐朝。当时主要由于社会经济的发展,特别是经商贸易的需要。首先在长安与洛阳之间,有了为民间商人服务的“驿驴”。

虽然是盗版过来的,但是希望对你有用。。。

古代人跑长途怎么办?

旅行中,一项重要的因素便是交通。可以说,旅行与交通之间是不可分割的关系。而在中国封建社会时期,水陆交通在我国有着悠久的历史,早在春秋时代便有水运的记载。战国与秦朝的“郑国渠”、“灵渠”都是水利史上光辉的篇章。并且,从汉朝以来,我国历朝历代封建王朝都将漕运作为国家的最重要的政策之一,因此,中国封建社会时期,水利交通十分发达,成为我国最重要的交通方式之一。其中对水陆交通贡献最大的朝代首推隋朝。从隋文帝时期开始便打通了从淮水到长江的水陆。到了隋炀帝时期,又先后开凿了通济渠(由黄河连接汴、泗两河直通淮水)、永济渠(到达黄河以北的涿郡)和江南和(经由镇江、苏州至杭州,直连通长江与钱塘江),最终构成了华北与江南密集而发达的运河网。同时,当时天然河流的通航能力也十分优良,隋炀帝三下扬州,大型龙船、官号无数通行方便,可见其水运能力之一斑。而到了元、明、清时期,由于三个朝代都建都北京,为了更好的管理国家,运输所须,国家又开始了海运的发展。著名的“海上丝绸之路”的起点便是我过的泉州,相传,马可·波罗就是从泉州开始的中国之旅,而仅仅是当年因突发事故沉没在泉州海域的大小货船,其沉睡在大海之中的货物也不计其数,形成了“陶瓷的海底世界”。可见当时海运的发达程度。我们说,虽然在封建社会时期,水陆交通的发展是由国家政治统治和经济发展所需,但是,在客观上却大大便利了人们的旅行,通过水陆往来各地成为人们旅行方式的一种很好的选择,从而促进了旅行的发展。

在水陆交通获得极大发展的同时,我国封建社会时期的陆路交通也有长足进步。自秦朝以来,陆路的建设便取得了一定的成果。“驰道”、“直道”、“五尺道”、“新道”的建设共同构成了以咸阳为中心的、四通八达的道路网络。秦朝以后,陆路交通的建设则不仅仅表现在道路本身的建设上,还通过其辅助设施的建设表现出来。驿站便是其中一个重要的代表。驿站是历朝历代政府沿水陆和陆路建设的馆舍机构,其最初目的在于传送官方文件和国家物资,后来也开始招待来往的国家公务人员,甚至是至休人员。驿站可以提供宿舍、车马、船轿、人力、米粮以及饲料等等。其功能很类似于现在的饭店。我国驿站的发展历史十分悠久。最早在周礼和先秦的典籍中就可以看道,当时就有传、置、邮、驿的记载,但是,那时驿站的设置并不十分普遍。经历了各个封建王朝的不断发展,到唐朝,驿站的发展便达到了一定的规模。据记载,当时每三十里设置一驿,而在《新唐书·百官志》中记载,唐朝设置驿站共计1639所。按照这个数字计算,设置驿站的道路就应该有25000公里以上。可见当时陆路交通的发展状况。而到了明、清时期,驿站则更是扩展到内、外蒙古、新疆以及西藏等地区。

而交通的发达,使我国很早就出现了导游图。据考证,中国最早的导游图出现于南宋时期。其间,高宗赵构将都城从开封南迁至临安(现在的杭州)。建都后,杭州的经济繁荣,手工业发达,游乐业兴起,故有“西湖歌舞几时休”,“直把杭州做汴州”的诗句。《地经》就是在这种形势下产生的。《地经》的内容,类似于今天的交通导游图,印刷精致。图中,以杭州为中心,将南宋皇室所属的地域各城通向杭州的道路、里程以及沿途可以提供歇息的旅馆、饭店等均一一标明,对旅行和游览有所帮助,所以《地经》问世后,就受到大家的欢迎。《地经》使用的时间也比较长久,相传直到马可·波罗到我国杭州时,也曾经购买此书,作为旅游线路中的参考。

由此可见,我国封建社会水陆、陆路交通的发达程度。这些,很显然都为旅行的开展提供了极大的便利。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lishitanjiu/37949.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602607956@qq.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上一篇:

下一篇: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