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首页 >> 诸子百家 >> 历史探究

夏言与严嵩是什么关系他为什么会被害死

众妙之门 2023-06-23 02:51:35

夏言与严嵩是什么关系他为什么会被害死

今天小编给大家准备了夏言与严嵩的文章,感兴趣的小伙伴们快来看看吧!

中国历史上曾经涌现过许多令人敬佩的千古名臣,如唐代直言尽进谏的魏征,宋代刚正不阿的包拯,明代心系百姓的于谦……等。其实在明代嘉靖年间,曾有一人,他的直言进谏如魏征,刚正不阿如包拯,因一念之仁,放过了大奸臣严嵩,最后却被其设计害死。“他”便是刚正耿直,心胸宽广的夏言,明代杰出的政治家。下面我们一起来聊聊他的故事。

一、直言进谏如魏征

一次,夏言与严嵩跟随世宗一起到承天去拜访显陵,回来之后,严嵩两次奏请世宗,准许大臣上表称贺。但是夏言觉得在承天让众臣上表称贺,会给当地百姓带来不便,故而奏请世宗等到回京后再议此事。世宗见此,只能暂时作罢,但心里很是有些不痛快。严嵩老奸巨猾,善谋圣意,他知道世宗虽然说暂时作罢,实非内心所愿,故而他坚持再三请求,要求准许大臣们上表称贺。世宗见严嵩再三请求,龙颜大悦,说道:“礼乐之事,当然可以出自天子。”因而最后还是命令大臣上表祝贺。

一次,世宗想给太子建造宫殿,便问夏言太子应该住在何处?夏言一听便明世宗心意,但是他觉得建造宫殿需要耗费大量的财力和物力,而且当时慈庆、慈宁两宫夫人去世后,房子一直空着,无人居住,便奏请世宗请把其中一个宫殿改由太子居住。世宗听后默不作声,心里十分不高兴。

明世宗后期避居西苑,修仙炼丹,从不上朝,朝中大臣均不敢言,而夏言却反对世宗沉迷道教。一日,世宗将沉香水叶冠赐予夏言、严嵩等大臣,夏言却从不佩戴此冠,但严嵩为了迎合世宗,每次出朝都会戴上此冠,还特地用轻纱笼住此冠,以示郑重。世宗见状,越来越喜欢严嵩而嫌弃夏言。

二、刚正不阿如包拯

嘉靖初年,夏言和御史樊继祖等外出清理庄田,把被权贵侵吞的民产如数夺回并归还百姓。建昌侯张延龄仗着自己皇亲国戚的身份,到处侵占田产,横行不法。朝中大臣惧怕其位高权重,不敢上奏世宗。虽然当时夏言还只是个位卑言轻的小御史,但是他却不畏权贵,上书世宗弹劾张延龄。世宗念及建昌侯张延龄乃是孝宗皇帝的小舅子,不愿归罪于他,将其置之不理。夏言却并未退缩,一连上了七道奏章,终于将其定罪。

他还奏请世宗请把后宫负郭庄田改为亲蚕厂、公桑园,禁止一切亲戚、乡人的请托及河南、山东一些坏人把民田献给王府的行为。他还不怕触怒世宗,上书弹劾世宗宠爱的宦官赵灵。世宗下令赐庄奉夫人的弟弟刑福海和肃奉夫人的弟弟顾福世袭千户锦衣,夏言认为此番赏赐有些不妥,据理力争。夏言生性耿直,从不拉帮结派,所上的奏章也是直言不讳,被世人传诵。

三、心系天下如于谦

明武宗时期,皇亲勋贵霸占百姓田产,致使部分百姓留恋失所,社会矛盾进一步恶化。明世宗继位后,夏言心系天下百姓,上疏直陈武宗朝弊政,受世宗赏识。后建议世宗裁汰亲军及京师卫队冗员三千二百人,出按皇族庄田,将其全部夺还民产。他不仅自己廉洁奉公,还严革贪赃枉法,勘查皇庄和勋戚庄园,还地于民,鼓励耕织,重新整顿赋役,赈济灾荒,减轻租银,体恤民情,极大地缓解了当时激烈的社会经济矛盾。

我个人认为夏言确实是个心系天下百姓,不畏皇亲勋贵,为民请命的好官,也是支撑嘉靖前期中兴的一位肱骨之臣。

四、一念之仁放严嵩

嘉靖二十四年(公元1545年),严嵩的贪婪和放纵让世宗感到不满,世宗重新下诏书召夏言回朝,并恢复了他少师等全部官职,与严嵩的职位相当。夏言来朝后,看不惯老奸巨猾的严嵩,凡所有批示,概不征求严嵩的意见,严嵩却决口不提。凡是严嵩私自所提拔使用的人,夏言大加罢斥、放逐,严嵩也不敢吭声,但对他恨入骨髓。当时全国的士大夫正恨严嵩贪婪、嫉妒,认为夏言能压服严嵩,制其死命,莫不深感痛快,纷纷上书弹劾严嵩父子。其中有官员弹劾王日韦贪赃枉法,证据确凿,而王日韦又牵连出严世蕃父子。严嵩父子得知情况后,非常害怕,最后他们决定亲自登门求饶,他们扑在夏言的脚下,当场痛哭失声,悲痛欲绝。夏言貌似古板,像是个不好说话之人,实际上是个胸怀宽广,心存仁义的好人。看着痛哭流涕的严嵩父子,夏言心也就软了下来,过了许久,说道,“分宜(严嵩是江西分宜人),你这又是何必呢?”他扶起严嵩,叹了口气,挥挥手,示意他们离去。严嵩父子见此,大喜过望,再次拜倒,千恩万谢而去。

嘉靖二十六年(1547年)十月,湖广道试御史陈其学揭发陆炳勾结侯崔元增加盐税,收受奸商徐二贿赂等渎职行,虽然夏言私下与陆炳交好,但是他得知情况后,十分生气,即起草圣旨要将陆炳逮捕治罪。陆炳势窘,便以三千两黄金行贿夏言以求解脱,但夏言正直,不允,陆炳便长跪哭泣谢罪,夏言心生怜悯,同意不再追究。陆炳从此对夏言恨之入骨,暗中便和严嵩勾结欲图害死夏言,但是夏言却丝毫没有察觉。

夏言因为一念之仁放走了严嵩父子和陆炳,却不料,他们恩将酬报,被其设计冤杀。

五、中奸计而被冤杀

嘉靖二十三年(1544年),鞑靼入侵河套(今宁夏和内蒙古境内贺兰山以东,狼山和大青山以南),陕西总督曾铣发兵夺回河套,并上呈奏疏,建议从府谷黄甫到定边修筑一段边墙,再水陆并进,逼鞑靼退兵,此举得到夏言的支持,而严嵩揣测到世宗的真心,却一直默不做声。夏言向朝廷举荐曾铣,并与之商讨计划。明世宗决心夺回河套,并褒扬曾铣。此时严嵩暗中买通皇帝近待,称其“轻启边衅”,并指使边将仇鸾诬称曾铣掩败不报,克扣军饷,贿赂首辅夏言。严嵩更在世宗面前说两人夺回河套别有用意,世宗果然相信,批评夏言为难君上,威逼众人。世宗被严嵩的蒙蔽,虽然夏言极力辩解,但是却毫无效果,世宗日渐冷落夏言。

嘉靖二十七年(公元1548年)正月,世宗剥夺了夏言的全部官衔,并让其以尚书的名义致仕,但仍然没有杀他的意思。严嵩有意放出流言蜚语传入宫中,说夏言临走时埋怨、诬蔑世宗。严嵩还代仇鸾起草上书,攻击夏言收了曾铣的贿赂,插手关市,谋取暴利,事情还牵连到夏言的老丈人苏纲。于是他们把曾铣、苏纲关进了京城的大牢里。严嵩和陆炳等人暗里勾结,就以边将勾结内臣的罪名将曾铣斩首,将苏纲发配充军,并派官兵逮捕夏言,要将其斩首。

刑部尚书喻茂坚、左都御史屠侨等正直的大臣不惜开罪严嵩,援引大臣、上书请予减免死刑,可惜,世宗不愿多听,严厉批评了喻茂坚等人,并扣发了他们的薪俸。同年十月,将夏言斩首街头,时年六十七岁。

明朝嘉靖年间,夏言不惜触怒世宗,屡次直言进谏;不畏权贵,屡次弹劾高官勋贵;心系百姓,归还田产于百姓,缓解了社会矛盾,也为嘉靖王朝的中兴奠定了基础,令后世称道。但是他却因一念之仁,错放了大奸臣严嵩,最后终被其设计冤杀,不免令人痛惜。他是大明历史上一颗璀璨的明珠,为当时社会的和平与发展作出了应有的贡献,值得每一个中华民族的儿女们为之骄傲。

《锦衣之下》夏言是被谁害死的?和皇上有关系吗?

《锦衣之下》的背景是在明朝嘉靖年间,男主陆绎和他父亲陆炳在历史上都是有真实原型的。《锦衣之下》的核心案件便是夏言案,这也是陆绎和袁今夏之间最大的隔阂所在,袁今夏没办法和陆绎在一起,就是因为自己的爷爷夏言当年冤死跟陆炳有关。嘉靖帝究竟是个怎样的皇帝呢?为什么会让内阁首辅的夏言被冤杀?其实对于嘉靖帝的评价是要分为两面来看的。

锦衣之下皇上坏吗?

《锦衣之下》的历史背景定位在明朝,那么,《锦衣之下》中的皇帝是谁?据了解,剧中的老皇帝,对应的正是明朝的嘉靖帝,一个年纪很小的时候就当上了皇帝的人。嘉靖总共当了多少年的皇帝?历史上嘉靖帝跟剧中的老皇帝,又有何不一样?接下来我们就一起了解下历史上真实的嘉靖皇帝吧。

《锦衣之下》的故事发生在明朝嘉靖年间,所以剧中的老皇帝正是明朝的第十一位皇帝嘉靖帝。历史上嘉靖十五岁就继承了皇位,在位四十五年的时间,六十岁的时候驾崩,世宗是他的庙号,嘉靖皇帝真名叫朱厚熜。

在嘉靖皇帝之前的皇帝叫朱厚照,没错,朱厚熜跟朱厚照其实是堂兄弟关系。因为朱厚照没有子嗣,所以朱厚照死后,留下遗诏,传位朱厚熜,朝廷文武百官也一致拥立年仅十五岁的朱厚熜当皇帝。

在位时间长,又沉迷道教,这大概是很多人对于嘉靖皇帝的印象。嘉靖皇帝是明朝历史上,除了万历皇帝之外,在位时间最长的皇帝了。他跟万历身上还有另外一个共同点,那就是两个人都有过罢朝的经历,嘉靖皇帝二十年不上朝,大明仍然还能安然运转,嘉靖跟万历一样,也是任性又幸运的皇帝。

但是沉迷道教,渴望炼丹修仙也只是嘉靖帝晚年的标签,嘉靖帝当皇帝的前半生,他也做了不少有益于国家万民的大事。十五岁当上皇帝,通过三年半的大礼议之争,将皇权牢牢掌握在自己的手里。

在政治上,严惩奸佞,整顿朝纲;在经济上,轻徭薄赋,体恤民情;在军事上,抗击倭寇,抵御外侮。总而言之,嘉靖皇帝在位前期的中兴局面,就已经可以证明,嘉靖帝也是有当明君的本事的,只不过后期他被修仙问道给耽误了。

夏言被谁害死的?

《锦衣之下》中袁今夏的身世很坎坷,她的爷爷夏言,当初惨遭朝臣诬陷含冤而死,夏言如果不死的话,袁今夏会是身份贵胄的千金小姐,内阁首辅的孙女。据了解,夏言案是在历史上真实发生过的,《锦衣之下》夏言案真相是什么?历史上陷害夏言的人又是谁?夏言案和陆绎的爹陆炳又是什么关系?

《锦衣之下》中的夏言,是嘉靖时期的朝中重臣。众所周知,嘉靖皇帝在位的时候,朝政受奸臣蛊惑,严嵩大权在握,祸乱超纲。跟奸诈狡猾的严嵩相比较,夏言以正直敢谏出名,嘉靖皇帝刚刚继位之初,对他也颇为信赖和赏识。

历史上夏言因为在大礼仪之争中有着出色的表现,他在官场上也一路平步青云。从光禄大夫、上柱国,一步步被擢升为内阁首辅,原本应该是风光无限的人生,却因为得罪了他人,而遭到别人的陷害,最终失宠被杀。

夏言得罪的人并不是别人,正是严嵩和陆炳,他们在《锦衣之下》中对应的,正是严世蕃他爹和陆绎他爹。

严嵩与夏言都是江西人,按理说夏言还是他的官场前辈,但是严嵩却一直嫉妒记恨夏言,在嘉靖皇帝对夏言没有以前那么宠信的时候,严嵩也见缝插针,开始排挤夏言。耿直中正的夏言,自然不是严嵩的对手,所以在跟严嵩的斗法中,他并不占优势。

至于陆炳,他是锦衣卫头领,因为行事不端差点被夏言问罪,所以陆炳对夏言也是恨之入骨。他跟严嵩勾结,在皇帝面前诬告夏言,说他在收复河套一事上对皇帝心存不满,污蔑世宗,还诬陷夏言收受底下人的贿赂,谋取暴利。

最终夏言也被严嵩等人害得在闹市中斩首,死的时候六十七岁。夏言临死前,他是这样形容严嵩的,他说严嵩“奸巧弄权父子专政”,朝中的大臣都受到严嵩的笼络,只知道有严嵩而不知道有皇帝。隆庆元年,隆庆皇帝继位之后,夏言案才得以沉冤昭雪。

明朝荣誉最多一人,与严嵩狼狈为奸,为何又杀严嵩?

在明朝时期,出现过很多著名的人物,这里面有好人也有坏人,在这其中大部分人的立场都是很坚定的,但是有一人的立场很奇怪。这个人就是明朝时的锦衣卫陆炳,陆炳可以说是一个十分复杂的人,从他的所作所为来看,既不是一个好人,也不是一个坏人。因为陆炳在被羞辱之后,和当时的奸臣严嵩一起杀死了当时的忠臣夏言,但是后来陆炳又因为考虑到国家安危问题和徐阶一起将严嵩给杀了。

陆炳一开始只是锦衣卫中的一个小人物,因为他只是继承了他父亲的事业,陆炳的家族从他的祖父开始都在锦衣卫中任职,一直到了陆炳这一代。但是到了陆炳这一代之后有了新的改变,因为陆炳的母亲成为了兴献王一个儿子的奶妈,所以在陆炳很小的时候就与兴献王的儿子朱厚熜很熟悉,并且后来还成为了好兄弟

在一次机缘巧合之下,因为当时的武宗没有后人可以继承皇位,所以这皇位就落到了当时的兴献王的儿子朱厚熜头上。当朱厚熜当上皇帝之后,他也没有忘记陆炳,原本想要将陆炳直接召进宫的,但是陆炳坚决要通过科举,最后陆炳也获得了很好的名次。在朱厚熜知道后,就让陆炳做了锦衣卫的指挥使。而当时皇宫中有一个大奸臣严嵩,当时的严嵩有很大的权力,以至于陆炳在面对严嵩时都有一些害怕。

后来也因为陆炳被严嵩的权力所威慑,陆炳选择了和严嵩狼狈为奸,一起用计谋杀死了当时朝廷中的大臣夏言。在杀死夏言后陆炳很后悔,于是就一直在寻找机会推翻严嵩,后来陆炳也利用他是皇上身边的红人的权力解救了一些被严嵩谋害的大臣。后来因为徐阶的权力越来越大,而且徐阶也想除掉严嵩,所以陆炳就和徐阶一起联手将严嵩给杀了。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lishitanjiu/37802.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上一篇:

下一篇: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