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明朝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
通常认为,在清朝之前,明朝是中国古代封建王朝中中央集权程度最高的朝代,在明朝的封建制度下,皇帝于理论上在全国享有无可厚非的绝对权威。但是纵观明朝历史,明朝中后期的皇帝多受制于文官集团,到底有何缘由呢?
对于这一问题,我们不得不谈到明朝开国皇帝朱元璋。明朝初年无论是中央建制还是地方治理原则在相当程度上沿袭了元朝,在中央设立中书省,置丞相,地方推行行省制。这一制度运作不久,朱元璋就察觉中央的丞相和地方的长官权力过大,于是推行了一系列的改革,其中非常重要的一项措施是废除丞相制度,提高中央六部的地位,此后六部尚书直接由皇帝经手管理,六部各不相属。延续千余年的丞相制度被废除,辅之于其他制度上的改革意义深远,就此朱元璋构建了一套以绝对皇权为中心的封建制度。
废除丞相之后,所有的政务负担全落在了皇帝一人身上,可料想皇帝的压力之大,若非极强的自制力和勤勉,万不能将全国事务一一梳理清楚。哪怕是素来勤奋的朱元璋也感到十分吃力,在此背景之下,朱元璋于洪武十五年在借鉴宋朝的制度基础上设置了华盖殿等殿阁大学士,这些大学士多由文人进士担任。最初大学士的主要职责是批阅奏章并针对奏折的问题提出对应的意见,其中意见只作为皇帝的备份参考。眀成祖即位之后,在明太祖的基础上更进一步,特批解缙、胡广等七人进入文渊阁,得以参与军机要务,这群人被称为内阁学士,这也就是内阁的由来。
内阁中一个非常重要的制度就是票拟制度,所谓的票拟制度就是朝中内外的奏章先送到内阁处经由各位阁臣审阅,用黑色的墨水将意见书写在一张小票上,呈递皇上批阅。皇帝审阅之后,一般会用赤色的墨水标注,表示已经阅过。由于奏折的数量非常庞大,皇帝一般很少查看奏折中的内容,除非极为重大的事件,所以阁臣言简意赅的建议往往就是最后的措施。内阁在维护皇权至上的过程中,实际上已经完成帝国实权的承接。
另外,内阁成员以通过科举考试进入仕途的文人为主,文人在古代社会中的地位较高,而且在社会网络中影响力较大,特殊的社会地位,让他们在批阅奏章是往往会考虑到社会宗族方面的事情,而这在文臣中多易达成共识。数名阁臣之中,又会推荐一名政治经验丰富、德高望重者为内阁大学士(内阁首辅)。内阁首辅在明朝的文官集团中地位非常,诸如严嵩、张居正等人,在朝中一呼百应,实际上是掌握着国家最高行政权。特殊的社会地位加之特殊的政治权力,让内阁逐渐成为一支与皇权抗衡的力量,而内阁的成员又多来自社会文人构成的文官集团中的成员,所以,明朝的皇帝多为文官制衡也就不足为奇了。但是不容置疑的是,明朝的皇帝在制度上仍然享有绝对的权威。
明朝的皇帝们都太懒了嘛,处理公务的时候奏章看不进去,要太监读给他们听;批阅的时候不愿意写字,他们口述,让太监来写。而且这帮玩意更奇葩在于,无论朝中大臣及民间如何议论他们的野心,事实上他们中的多数却从没想过要篡位,真想这么做的话,不可能几百年里都无一人成功的。
可他的后代不同,他们没有朱元璋的勤奋和能干,相反多懒散,这就出现问题,皇帝对政事权力不上心,内阁的权力的逐渐膨胀起来,为了压制内阁,宦官被启用。明朝开国之初朱元璋也曾写下宦官不得干政,但是朱元璋废除了丞相,永乐皇帝开始组建内阁协助理政,到宣宗开设内书堂,宦官权柄开始加重,皇帝也乐于用宦官制衡内阁。
孝宗时,宦官势力逐渐膨大,制衡文官集团的宦官集团,有了批阅奏章的披红权利,权倾朝野,开始祸国殃民,对明廷造成极大危害。明朝的宦官的确牛逼,但是他是文官集团、武官集团,宦官集团等等各个集团中的一员,他们相互制约,所以,宦官集团并不能威胁皇权。
用一个专门机构取代了明代宦官的角色,但仍然不是政府编制,所以康有为等变法政令出自军机处,下面地方官员也是用这个理由去抵制,最终是慈禧授意地方才执行的。
尤其是没有强大的军权,即使是像刘瑾、魏忠贤那样的大宦官,其权势与汉唐宦官相比仍相对有限。正德帝收拾刘瑾、崇祯帝收拾魏忠贤,都没有过多的费力。首先就要经过儒家这一关。自西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开始,这一历程就出现了,各方势力要想自己做大就要打败儒家系统。
因为明朝中期开始重文官轻武官,导致文官的势力越来大。明朝皇帝担心继续发展下去,文官的力量会危机到皇权,于是,便启用宦官。一是培养另一股势力代替武官可以和文官想制衡,另一方面是因为宦官没有生育能力,所以不用过多担心官宦的力量会发展为家族势力。
明朝初期,朝廷对待文官和武官都一样予以重用,但是到朱高炽登基后,朝廷便开始重文官轻武官了,因为此时天下太平,更重要的是发展经济和民生。于是,武官在朝廷的势力慢慢被文官压制,甚至到后来,出现文官也可以上战场指挥打战,而且还屡屡获胜。虽然文官们很是骄傲自满,但是皇帝却感到文官的势力有些失去控制,长此下去不利于管理。因此,便出现了由宦官担任的司礼监这个机构。
司礼监这股势力是在朱瞻基时期开始和文官成为相互制衡的势力,而明朝历史上第一个拥有专权的宦官是王振。王振开始是伺候在还只是太子的朱祁镇身边,深得朱祁镇信任,所以在朱祁镇登基成为明英宗后更深得器重,可以说,宦官得势盛行就是因为王振。
于是,从王振开始,明朝内部势力的竞争就变成了宦官和文官的竞争。任何事情都有好的一面,也有坏的一面。皇帝为了制约文官势力,而发展宦官势力,虽然从皇权的角度,两股势力相互竞争,可以保住皇权不受任意一股势力威胁,但是宦官之祸对明朝的影响却也是皇帝自己造成的。不过,有多少帝王,为的就只是保住皇室的利益,并不是全天下和百姓的利益,所以只要能保证不威胁到皇室的势力,臣子和臣子之间的相争就变得不那么重要了,甚至就是皇帝所希望的。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lishitanjiu/37266.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602607956@qq.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下一篇: 史可法是什么人他为什么会被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