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莽你知道吗?不知道没关系,小编告诉你。
王莽篡政与代刘篡汉
王莽本是西汉末年王政君太后的侄子,是西汉的外戚,西汉末年,皇帝年幼,西汉中央政权极为不稳,长时间出现外戚专权的局面。王政君韬光养晦数十年,通过对内服侍母亲、兄长,对外结交贤士使得自己的名声与才华均受到外界的好评。公元前22年,王莽利用在其伯父王凤身边的机会,所极力表现出来的恭顺让王凤深感到家族大业适合托付于王莽,于是临终前要求王政君对王莽格外照顾,王莽由此受到朝廷重用扶摇直上,最终利用自己外戚的身份登基为帝。
五等分爵制
五等分爵制实际上就是对恢复“礼制”的一大实践,先秦文献《礼记》中倡导因德封爵,而不是秦汉以来的军功封爵制,以德行的好坏来取代战场上的杀伐,这是王莽的高妙之处,通过这种方式能够让王莽以“和平”的方式即非军事政变也非暴乱,不费吹灰之力,将刘氏政权改姓建立新朝。
五等分爵制本身与王莽个人的喜好有直接的关系,王莽为了塑造一个“明君英主”的形象,极力推崇“古制”,实际上就是为自己登上皇位大造舆论声势,此外也为了迎合当时的文人阶层需要,这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减小代刘篡汉的阻力。真正刺激要将五等分爵制付诸于实践的则是一次军事叛乱,这次军事叛乱的领导者就是翟义,翟义拥立刘信为帝,一时间声势十分浩大,对于王莽而言猝不及防,以至于派出多名手下大将平息叛乱,而王莽则在宫中每日祝祷,不能不说此时的王莽内心的挣扎与矛盾,虽说后来翟义的叛乱被平息下去,但却在一定程度上为西汉末年诸侯并起埋下了祸根,而这件事情对于王莽而言则是必须加快自己代刘称帝的速度,而五等分爵制则是自己能够称帝的重要“理论武器”。
“五等分爵制”实际上按照古人的思维就是天子、然后依次为公、侯、伯、子、男等爵位,但这些所授予的依据则是根据个人的品行而定,尤其是公爵与天子仅仅相差一步之遥,更何况当时王莽已经赚足了天下的“粉丝”数量,一个品行高尚的人统一天下、一统万里江山岂不是水到渠成的事情,这种设想实际上也为了自己将来有朝一日称帝登基做好了舆论准备。
此后王莽又将五爵制与权力结合在一起,并成功地通过五爵制解决掉刘氏皇族对于新生政权的威胁。
改革过度与王朝“迷梦”
我们都知道,由于王莽的过度改革,很多政策都是朝令夕改,普通民众根本无法适应,在现实主义与浪漫主义之间的无限徘徊,最终引发了全国的农民起义,无论是中央阶层还是地方群众都对王莽的政策持怀疑态度,甚至是极为不满。当这种矛盾爆发以后,就成为一种倾覆政权的灾难,公元23年,气势汹汹的更始军打入京城,王莽的政权也随之灭亡,一心恢复礼制,崇尚“上古之风”的王莽最终由于现实的残酷将自己的迷梦击碎。
在中国历史中,记录了18个朝代。但是除此之外,历史上还出现过一个朝代,它是历史上唯一的一个不被正史承认的朝代,那就是在西汉和东汉之间,王莽所建立的新朝。
西汉末年社会动荡,政权不稳,西汉初始元年(公元9年),王莽篡汉称帝,建立新朝,定都常安,改初始元年为始建国元年。延续了二百一十年的西汉王朝结束了。
后来,王莽采取了一系列改革的措施,史称"王莽改制"。
在思想上,王莽是儒家学派狂热支持者,以新圣自居,推崇儒家歌颂的夏商周三代盛世。盛行谶纬学说,天人感应,五德始终说,好谈灾异、祥瑞,常以自然现象来附会人事的祸福。
在政治上,王莽推崇《周礼》,以《周礼》设置官名。恢复五等爵制(公,侯,伯,子,男),废除王爵。在中央设置四辅、三公、四将,合称"十一公"。在地方设置大尹,大尉,宰,并频繁更改地名。
在经济上,王莽依据《周礼》,进行经济改革。
推行王田制:全国土地为朝廷所有,称为"王田",王田不得任意买卖。男丁未满八人,而田超过一井(九百亩)者,余地须分给宗族乡邻,如果无地者由政府授田,每夫一百亩。目的是抑制土地兼并,缓和社会矛盾。
除此之外,他在经济上,还推行私属制,实行五均六筦,发行新币等。
虽然采取了一系列的措施,但是,王莽改制没有解决西汉末年以来的土地兼并以及流民问题。相反,由于他兴师动众讨伐匈奴和周边少数民族,大兴土木,还大大加重了老百姓的赋税、徭役负担,甚至造成成千上万的百姓死于非命。最终改革失败,使得百姓纷纷破产,被迫揭竿而起。
天凤四年荆州绿林军兴起,次年泰山赤眉军兴起,绿林赤眉大起义爆发。王莽派军征讨,以刘秀为主力的绿林军在昆阳之战大败王莽的新朝大军,不久攻入长安,王莽被杀,新朝灭亡。
关于新朝为什么没有列入正史的原因有不同的解释,一种是王莽所建立的新朝,只存在了十五年,存在时间极其短暂,因此这个朝代不被正史所承认。第二种是由于王莽的思想,不符合当时的历史潮流,因此不被正史承认。第三种是因为新朝的接替者东汉以西汉的继承者自居,是恢复了汉朝,所以不认为新朝是正统。
王莽篡汉是一个著名的历史事件,他建立新朝想要将汉朝代之,经过一系列的谋划与实施,最后还是失败了。
对于王莽篡汉这一历史事件,众多人都对王莽有着贬义的看法,一般都认为他只是一位伪君子,把他作为"逆臣"归纳于千古罪人一列。
究竟怎样评价王莽我们先不作判断,首先来看看王莽篡汉这一事件。
王莽,新朝的建立者。公元8年—23年在位。
公元前22年,王莽24岁入中枢开始做官,办事认真,对人更加恭敬,叔父王商上书汉成帝,愿把自己封邑的一部分分给王莽,朝中名望大臣,也上表推荐王莽;王莽30岁时,被封为新都侯,骑都尉,光禄大夫侍中。而王莽的伯叔父王凤、王商、王根相继为大司马辅政。汉成帝之世,王氏为侯者九人,为大司马者五人。公元前8年,王根病重,举荐王莽代替大司马之位,汉成帝接受了,王莽时年38岁。王莽做了一年多的大司马,汉成帝就病死了,太子汉哀帝刘欣即位,母亲定陶丁皇后派的外戚得势。王莽不得不请辞下台,退居于新野,闭门读书,一面注意朝廷动态,等待机会,准备东山再起。
他的儿子王获杀死了家奴,王莽逼子自杀偿命,王莽此举得到人们的好感。在新野三年,多人上书为他反平。在公元前2年,王莽获允回京居住,来年汉哀帝刘欣死,太皇太后王政君收回了传国玉玺,召王莽复为大司马,领尚书事,兼管军事令及禁军,百官奏书也由王莽处理;此时王莽45岁,一夕之间,王莽成了国家最高行政的执行人,王莽一上台就清除了丁、傅外戚的势力,立刘箕子为汉平帝,还为汉平帝祖母冯太后及东平王昭雪,迅速果断的行动,受到朝野上下的拥戴,为推行以后的新政奠基础。
来年太皇太后赐给王莽为安汉公,类似周公受封的封号,王莽假意推辞再三,才接受了名号,却把俸禄转给二万八千人的封赏,大家皆歌颂王莽的恩德,此时正值公元1年。王莽48岁时立长女王_为汉平帝刘_的皇后;长子王宇因吕宽案,被王莽逼自杀,牵连数百人,王莽之同党即上书说,安汉公大义灭亲,公而忘私,作八篇诫书与孝经作为国家选拔人才的书目。
王莽49岁时被封为宰衡,其地位在诸侯王公大臣之上;此时大力宣扬礼乐教化,增加各经博士的名额,由一人增至五人,广建学校、宿舍,使有才干之士纷来京师,京师顿时文教昌盛,因此得到汉廷儒生的拥戴,群臣上书说,周公设礼作乐需七年,而王莽只用四年天下就升平,王莽因而加封九锡,王莽此次却没谦让。汉平帝元始五年,平帝病,王莽以自身祈祷上天代平帝病死;但是平帝却死了。王莽遂立孺子婴为皇太子,只有两岁,太皇太后据群臣之意,叫王莽代天子朝政,称假皇帝,臣民则称王莽为摄皇帝,王莽自称「予。此时王莽51岁,值公元6年,年号称为居摄元年,次年,东郡太守翟义及槐里人赵明、霍鸿起兵反莽,声势浩大,王莽遂派王邑平息,称帝之心浮现。此时谶纬禅让之说盛行,符命、图书,层出不穷,如「求贤让位、「汉历中衰,当更受命、「天告帝符,献者封侯,王莽则大加利用,献符命的人,皆得丰厚赏赐,有名哀章之人,更献上金匮策书至汉高祖庙,大意言莽为真命天子,表中有十一人都有官衔,次日莽则入高祖庙拜受,御王冠即天子位,国号新,称始建国元年,王莽时年54岁。从安汉公—宰衡—假皇帝—真皇帝其计八年,中国历朝除了贵族革命及平民革命之外,另开篡夺之例。
西汉末年,王莽篡权。他要改朝登基,需要传国玺来证明自己的合法性。当时,传国玺由他的姑姑、孝元太后王政君掌管着。王政君对刘家的感情比对王家要深,就是不交出传国玺。最后王莽命弟弟、安阳侯王舜逼老太后交出传国玺。王舜撂下了狠话,说这玉玺是不交也得交了。王政君早先对王莽等人印象很好,现在感觉被虚伪的侄子给骗了,哭骂着将传国玺掷到地上。王舜慌忙将传国玺捡起来,可惜传国玺还是被摔掉了一角,不完整了。后来,虽然王莽等人用黄金将缺角给补上了,但是传国玺还是留下了瑕痕。
王莽的新朝政权垮台时,传国玺就在王莽的尸体身上。乱军抢到传国玺,献给了绿林起义军拥立的更始帝刘玄。刘玄后来被赤眉军打败,传国玺一度成为赤眉军拥立的小皇帝刘盆子的玉玺。后来建世帝刘盆子也失败了,投降了东汉的光武帝刘秀。传国玺重新成为汉朝的玉玺,从刘秀开始,一直在东汉诸帝手中流传。
他仿照周朝的制度推行新政。屡次改变币制,更改官制与官名,削夺刘氏贵族的权利,引发豪强的不满。由于他看不起边疆藩属,削王为侯,不断挑起对匈奴和东北、西南各族的战争。赋役繁重,刑政苛暴。11年,黄河改道,灾民遍野。天凤四年各地农民纷起反抗,形成赤眉、绿林大起义。地皇四年绿林军攻入长安,混乱中他为商人杜吴所杀,新朝灭亡。他是被割去舌头的皇帝。
王莽做了十五年的新朝皇帝,欲有所作为,动引经义,对周礼等三代政治为理想,变法大肆改革,号为新政,却是复古;首定国家经济政策,立井田制度,奴婢私属,五均赊贷,六_政策,即把盐、铁、酒、币制、山林川泽收归国有,利用公权力控制市场经济,平衡物价,防止商人剥削,增加国库收入。下至人民养生嫁娶,官室封国、刑罚、礼仪、田宅车服等仪式皆依周礼,一系列改革,充满理想;但徒法不足以自行,奉行不得其人,百姓未蒙其利,先受其害,且改革步骤太快,朝令夕改,使百姓官吏不知所从。「王田、「私属,影响了大地主,官僚及商人的利益,加上刘姓宗室失去权位,自然引起不满和抵制。莽看不起边疆诸国,野蛮无文明,削王为侯,致使边疆乱起,不得平息。
在中国历史上,王莽的评价普遍不高,一般都认为他只是一位伪君子,众口一辞的千古罪人。如二十四史之一的汉书就把王莽列作逆臣一类,可见一斑。而后世评价也大抵是受到了后汉时代史家所影响。事实上王莽本身是篡汉而取得帝位,而同时也是汉朝宗室所灭,从汉朝政权来看,王莽被视作逆臣贼子,并不奇怪。而他在取得帝位前的种种行径,更被视为王莽作为逆臣贼子的理据,如他杀了汉平帝而立了孺子婴为皇帝。
众人如此说王莽的为人,近代的胡适开始不满了,胡适站了出来为王莽平反:王莽是中国第一位社会主义者。他认同王莽改革中的土地国有、均产、废奴三个大政策,王莽受了一千九百年的冤枉,至今还没有公平的论定。他的贵本家王安石虽受一时的唾骂,却早已有人替他伸冤了。然而王莽却是一个大政治家,他的魄力和手腕远在王安石之上可怜这样一个勤勤恳恳,生性‘不能无为’,要‘均众庶,抑并兼’的人,到末了竟死在斩台上,竟没有人替他说一句公平的话。
但从另一角度看,王莽也是书生式政治家。王莽登位后推行之新政,大抵都是为了仿照周朝的制度推行,如屡次改变币制、更改官制与官名、以王田制为名恢复井田制,把盐、铁、酒、币制、山林川泽收归国有,都是不停回复西周时代的周礼模式。可是古今风俗不同,环境各异,源于古制的新法,未必一切都合时合宜。而这些新政都是违反了历史规律,所以推行失败,自属历史必然。所以这个角度看,王莽是一个事事复古,脱离现实的政治家,就正如史家钱穆所言:王莽的政治,完全是一种书生的政治。
旅美历史学家黄仁宇则指出,从王莽登位后发出的一系列诏书中看到,王莽的政策根本脱离了当时的实际环境,亦缺乏适当的用人安排。他在中国大历史里语带讽刺的评论王莽:他尽信中国古典,真的以为金字塔可以倒砌。
王莽改革所做的一切不都是为了更好的方向行驶么,只是改革的方法走的是前人的路程,没有考虑当世的实际情况。最终的失败结束了西汉的一段历史,不过汉朝并没有就此灭亡,新的一段历程就此开始了。
历史上的王莽是如何建立了自己的政权的? 个人认为王莽能够建立自己的政权与自己前期的性格作风以及当时的大环境有关,王莽虽然出身看似高贵,实则却没有任何实力,可以说早年生活还算是艰苦的,所以这就酿造了王莽躬身节俭,勤身博学的修养,正是因为这样的性格,有很多人为他 *** ,使得他在二十九岁就封了侯,即使没有任何军功。
当时的西汉应该说已经走到末路了,气数已尽,势必要有一个名义上的救世主出现,所以王莽就应运而出了。不过王莽的上位自然不是巧合或者莫名其妙的,应该说是非常顺应当时的时代潮流,因为当时儒家思想盛行,在所有的儒生们看来,要想救百姓于水火,那么势必要有一个圣贤来施行王道。
而王莽此人就具备非常高的儒家修养,他的身份,资源,以及自身的素质都是当时的不二人选,而在呼声相当之高,所以他也就顺势出任大司马。在初期,他也确实是施行一系列符合儒家思想的政策,但是随着对权势的欲望越来越强烈,他趁着汉哀帝去世,迅速清除异己,夺回大权,并且在朝野的支持下建立自己的政权。
但是在名正言顺建立自己的政权之后的王莽却被儒家治国理念禁锢住了,初期施行儒家思想,得到一定的成效,但是在后期却成为了错误的治国之道。所以从一定的角度看,王莽的成功和失败都与自身的性格以及当时的环境有关,不过或许他怎么也没想到,做到顺应时代潮流的第一人,却被人唾骂千年。
王莽政权是怎样灭亡的 王莽(公元前45年-公元23年)西汉末年,社会矛盾空前激化,王莽被朝野视为能挽危局的不二人选,被看作是“周公再世”。公元8年12月,王莽代汉建新,建元“始建国”,宣布推行新政,史称“王莽改制”。王莽统治的末期,天下大乱,新莽地皇四年,更始军攻入长安,王莽死于乱军之中。王莽共在位16年,卒年69岁。
更始军的领袖刘玄,杀王莽的是被商人杜吴击杀。 “更始军申屠建、李松、邓晔等进入长安,传王莽首级于更始帝刘玄” 刘玄(?—25年),字圣公,南阳舂陵(今湖北枣阳西南)人,西汉皇族后裔,汉景帝刘启之子长沙定王刘发之后,东汉光武帝刘秀的族兄,更始政权建立者。公元23年,刘玄被绿林军立为皇帝,年号更始,成为历史上著名的更始帝。同年新朝灭亡,刘玄入主长安,成为天下之主。公元25年,更始政权在赤眉军和刘秀大军的两路夹击之下,土崩瓦解,刘玄向赤眉军出降,献出传国玉玺,更始政权灭亡。 王莽建立新朝,为什么这么快灭亡? 王莽篡位后,建立“新”朝。按照王莽之前的设想,他在称帝后首先要对西汉的制度进行整改,以便对底层农民公平。但当王莽刚刚实行完他整改的制度,准备着手建立一个永不覆亡的“新”朝时,各地的农民起义却接踵而来。最终,“新”朝灭亡。极具讽刺意味的是,王莽正是被他所要帮助的人——农民所杀害的。王莽的“新”王朝仅仅维持了十六年,就被农民起义推翻了。
那么,王莽的“新”王朝为何仅仅维持了十六年就灭亡了呢?这与农民之间又有什么关系吗? 综合看来,王莽的改制,(包括他的篡位)都激起了一些人的不满。这些人的不满,很大一部分的原因导致了“新”朝的灭亡。 第一、原西汉官员的不满。 原因1:王莽篡位。王莽篡位后的“新”朝朝廷中,原西汉的官员占据了很大一部分。王莽篡位的行为引起了他们的不满,于是就经常劝说原西汉诸侯王发动起义,推翻“新”朝。一般当王莽听说这种事时,就会以“叛国罪”为由将他们痛打一顿。而“新”朝的官员又很瞧不起他们,戏弄他们为降官。于是在农民起义军声势浩大之时,他们趁王莽出城巡游之际,发动了兵变,一举占领了全城。迫使王莽只能流亡于别城,居无定所。 原因2:严重的等级分化现象。王莽在宴请群臣时,有明显的等级分化现象。例如,“新”朝的官员可以坐着;原西汉的官员,只有王莽让你坐,或者你哪里不舒服必须要坐时,才可以坐。而在上朝时,晚来的“新”朝官员可以“插队”至早来的原西汉官员,先向王莽报告情况。这种严重的等级分化现象令原西汉官员非常不满,却又无可奈何。所以当起义军攻入“新”朝首都时,所有原西汉官员几乎都大开城门迎接起义军。(尽管他们不是原西汉官员所领导的起义军) 第二、农民不满。 原因1:货币种类太多,物品贬值速度太快。王莽在位期间,先后进行了四次钱币整改行动。这些钱币农民们普遍不适应,还是愿意使用原西汉时期的货币。但商人确是用王莽制定的钱币定价的,导致物品越来越贵。农民们很反感,曾经还闹出过一次起义。(次数不多。因为农民们知道,再怎么起义,最终也是要被镇压下去的,不如就默默地接受这个现实吧)王莽知道后,又决定改回原西汉时期的货币,以安定农民。但此时的物价已经涨得很高,钱币贬值得非常厉害。再做什么补救措施,也都无济于事。 原因2:任用商贾。王莽为了保持“新”朝经济实力的稳定,决定沿用原西汉时期的商贾来管理农民土地分配问题与商业问题。但这些商贾们往往都是只认钱,不认人。谁交的钱多,谁就可以得到更多的土地;谁如果不交钱,不但不给他分配土地,反而会扣除他的土地。这样就导致了富人们越来越富,穷人们越来越穷。越来越富的富人们还要不断地压榨越来越穷的穷人们。致使许多农民没有饭吃,就聚在一起,共同到富人家去抢。使得“新”朝的社会危机越来越大! 第三、商人不满。 原因1:挣不着钱。商人们都是出来做生意的,结果由于王莽实行的改制,导致物价变高,商人们也不得不增加商品的价钱。这样一来,购买商品的人就越来越少,商人们也就挣不着钱。但王莽还定期派人来检查每个商人的收入,(比如说一个商人在一个月内必须要达到规定的收入额才行)一旦发现商人的收入额比规定的收入额要少,就会扣他的钱。这样就使商人不仅挣不着钱,还要“付出”钱。(在当时,如果投机取巧是绝对不行的)最后就会使商人也和农民一样,越来越穷。商人们为了生存,参加了起义军。 原因2:商贾的贿赂。商贾就是富人,他们经常会贿赂商人,让他们交给自己一部分钱,然后帮他们招揽生意。这种情况在“新”朝初期还可以实行;但到了“新”朝后期,由于物价变高,购买东西的人也越来越了,这就使商人亏了本。而且王莽还经常派人向这些商贾们查账,一旦发现以前和某个商人的贿赂记录。富人罚款,商人抄家。富人交几个钱也就没事了,但商人一旦被抄家就意味着自己已经真真正正、彻彻底底的没钱了。(以前如果急需用钱,可以把家里的传家宝进行抵押,换点钱救急。可是现在就不行了)这同时也看出了“新”朝的等级分化不仅出现在朝廷中,也出现在生活里。 第四、士兵不满。 原因1:常年征战。王莽经常命令部队去攻打“新”朝周围的其它部落,而且部队刚返程回来没多久就还要去出征。所以每次只要反程一回来,士兵们都会和家人一起庆祝自己活了下来。同时也企盼下次出征时,不要战死。但战争是不能不死人的,每次返程回来,都会有许多士兵牺牲,又会有许多青年入伍。这样下去就会使“新”朝的劳动力越来越少,军队中的逃兵也越来越多,战斗力也随之下降,战争就会失败。战争失败后,王莽又命令出征······这其实是一种恶性循环! 原因2:士兵没有奖赏金,但责罚却很多。每次返程回来,王莽都会给将军们许多奖赏,却不给负责打仗的士兵们一文钱。而有些士兵阵亡后,不闻不问也就算了,连补恤金也不给。这不就相当于白白利用士兵们的生命去打仗吗?而且每次返程时候,几乎都是这种情况。(没准儿那一天王莽心情好了,出来视察一下出征的士兵们,随即也就会给一点奖赏金)而在出征路上,表现不好的士兵还会受到将军的责打。没准儿就是一些小事,将军都要“咆哮”一通。(例如一个士兵给将军端水,不小心洒到地上了)这样既使当事的士兵非常愧疚,还会使军队的战斗力下降。(一想到将军的“咆哮”,士兵就会害怕。一害怕,士兵就无心再战) 王莽引起了四种人的不满:分别是原西汉官员、农民、商人和士兵。不过,这四种人中,农民的不满最大。不管是各种各样的农民起义军或者是强大的“绿林”、“赤眉”军,都是农民起义军。而正是这些农民起义军,攻入了“新”朝的王府,灭掉了“新”朝,并最终杀害了王莽。 农民们究竟跟王莽有什么深仇大恨,才让他们把这个“希望改善农民生活的”皇帝给杀害了呢? 这主要还是“新”朝的新制度中的弊端,对农民来说非常不利,激起了农民们的不满。 原因1:混乱的封赏。汉代封赏官员一般都是察举制,但到了“新”朝时,察举制变得非常混乱。一个傻瓜富人多交一点钱就能拥有官职,而贫穷的才子和农民因为没有钱,总是没有当成官或者只当了一个芝麻官,管不了多大的事情。而那些富人当官后,不会治理所管辖的区域,只会一味地压榨农民,赚取钱财。而那些穷人们则只能在一旁默默的感叹,希望这种日子可以快点结束。 这就导致了“新”朝的贪官污吏越来越多,底层人民的气愤也越来越大。 原因2:穷人们要服沉重的徭役,富人们则不用。“新”朝朝廷认为,富人们可以发展“新”朝的经济动力,而他们所需要的动力就是——穷人们。穷人们一般都特指农民,(商人至少还有点儿钱)所以他们每年都要服沉重的徭役。如果因为生病等原因,只能请1-2天的假。如果超过了规定天数,那么当他就要多干一些活。而如果因为太累等原因休息了一会儿,被工头看见就会被抽打一顿。 有人会问:穷人家的女人们还用服徭役吗?这点“新”朝早就“想到了”,他们让女人们在家织衣服,要漂亮的。织好后就给这些富人们送过去,富人们如果觉得好看,就给几个赏钱;要是觉得不好看,就扫地出门,赶紧滚蛋。 而对于织衣服,富人们还有明确的规定。例如:一个人必须要在一天之内织到多少件,否则就要扣钱,并处以批评。织衣服也是件累人的活,所以很多“新”朝的农家子弟中女人们的手上都会有被针扎过的痕迹。 穷人们这么拼命的干活,最后可能一文钱都得不到。这种事在“新”朝的社会中很常见! 原因3:长期的征战。王莽经常命令部队去攻打“新”朝周围的其它部落,进行不义的战争。打仗总是要死人的,怎么补充兵力?这时,富人们便向农民们耍了一个阴招:骗他们参军就不用服徭役,不用交税,参了军还可以获得额外的封赏等等一系列的好处。在富人们的花言巧语下,农民们争先恐后地参了军。 但事实却恰恰相反。农民们不仅要学会在战争中活下来,还像往常一样服沉重的徭役,交很多的税。而和从前相比,多了一个在战争中会有生命危险,其它的则一成不变。 对于没有战争经验的农民们来说,在战场上的伤亡率是很高的。 农民们气愤了:“你们富人们不是说好了什么徭役都会取消,我们才参了军。结果现在你们却拿我们的生命当赌注,赌战争的输赢。不过,只要推翻现在的朝廷,这些不平等的规定才会被废除。”于是,一个轰轰烈烈的起义计划从农民们的脑海中诞生了。 原因4:残酷的刑罚。王莽称帝之后,对现有的刑罚进行了改革。经过改革后的刑罚,明显是对官员和商人有利,对农民和士兵无利的。要是官员和农民犯了同样的错误,官员写检查,(其实也没用,只是样子货)农民打大板子,关进牢里十天,罚钱·····反正针对农民的刑罚很多,样样还都很残忍。(“新”朝的人民肯定会羡慕汉文帝时期的人民)导致了“新”朝的很多穷人都是冤死,官员们的 *** 则越来越严重,而农民们的呼声也越来越大。(因为这些贪官们一有贪污的事,就全说是农民干的,和自己没有任何关系) 通过种种原因都看出了“新”朝时期严重的等级分化现象:富人们永远被尊敬,穷人们永远被欺凌。 最终,农民们再也忍受不了这种社会了。于是就聚在一起,组成起义军,推翻了“新”朝,杀害了王莽。 王莽是以什么样的身份参篡夺了西汉政权 外戚。
外戚者,皇亲国戚也。皇帝的妻子,皇后娘家兄弟。与皇族宗亲没有丝毫关系。最有名的是太后的兄弟,也就是国舅。 王莽(公元前45年-公元23年10月6日) ,字巨君, 新都哀侯王曼次子、西汉孝元皇后王政君之侄 、王永之弟。中国历史上新朝的建立者,即新太祖,也称建兴帝或新帝,公元8年-公元23年在位。 王莽为西汉外戚王氏家族的重要成员,其人谦恭俭让,礼贤下士,在朝野素有威名。西汉末年,社会矛盾空前激化,王莽被朝野视为能挽危局的不二人选,被看作是“周公再世”。公元8年12月,王莽代汉建新,建元“始建国”,宣布推行新政,史称“王莽改制”。 王莽统治的末期,天下大乱,新莽地皇四年,更始军攻入长安,王莽死于乱军之中。王莽共在位16年,卒年69岁[6] ,而新朝也成为中国历史上很短命的朝代之一。 西汉时期包括王莽政权和更始政权 汉:公元前202~公元9年 东汉:公元25年~公元220年 新朝:公元9年~公元23年 新朝(公元9年-公元23年),仅存十四年,是中国历史上很短命的王朝。开国皇帝王莽,西汉元帝王皇后的侄子。西汉后期,王莽逐渐把持朝政。公元9年,王莽自立为帝,国号“新”,年号为“始建国”,公元14年改元“天凤”,公元20年又改元“地皇”。 新朝末期
王莽政权被谁瓦解? 王莽(公元前45年-公元23年)西汉末年,社会矛盾空前激化,王莽被朝野视为能挽危局的不二人选,被看作是“周公再世”。公元8年12月,王莽代汉建新,建元“始建国”,宣布推行新政,史称“王莽改制”。王莽统治的末期,天下大乱,新莽地皇四年,更始军攻入长安,王莽死于乱军之中。王莽共在位16年,卒年69岁。
更始军的领袖刘玄,杀王莽的是被商人杜吴击杀。 “更始军申屠建、李松、邓晔等进入长安,传王莽首级于更始帝刘玄” 刘玄(?—25年),字圣公,南阳舂陵(今湖北枣阳西南)人,西汉皇族后裔,汉景帝刘启之子长沙定王刘发之后,东汉光武帝刘秀的族兄,更始政权建立者。公元23年,刘玄被绿林军立为皇帝,年号更始,成为历史上著名的更始帝。同年新朝灭亡,刘玄入主长安,成为天下之主。公元25年,更始政权在赤眉军和刘秀大军的两路夹击之下,土崩瓦解,刘玄向赤眉军出降,献出传国玉玺,更始政权灭亡。 刘玄推翻了王莽政权,为何刘秀成为开国皇帝? 我觉得这其中的原因大概可以分为两方面,刘秀的才智以及刘玄的不作为。
从历史记载中我们可以看到,刘玄本人当上了皇帝之后,做出了许多错误的决定,首先是他引起了当时功臣的不满。因为在推翻王莽政权之中,有一支军队赤眉军在其中起到了非常关键的作用。然而在刘玄当上了皇帝之后,不仅仅是没有论功行赏,反而是收回了赤眉军部分将领的权利,仅仅是封了一个爵位,毫无作用。所以说这些人心中愤愤不平,也就不再尽心尽力。
而且当时刘玄太没有自己的主见,也可以说耳根子软,常常被别人牵着鼻子走。具体表现在每每遇到大事情的时候,他往往会听取一些文臣的意见,并且过于依赖。所以说他因此而下达了许多非常错误的指令,并且毫不自知。这些不仅仅逐渐的瓦解了他在当时的平民百姓心中的地位,也让他的政权也岌岌可危。
最重要的一点是刘玄以谋反的罪名杀掉了刘秀的哥哥,并且把刘秀发配到了边缘的地区,刘秀的内心彻底的起了反叛之心。而且刘玄并没有防备刘秀,没有足够的危机意识。这才使得刘秀在当时的地区暗暗的积蓄兵力,并且逐渐的甚至可以称是非常迅速的发展壮大起来。一直到被攻打到眼前,刘玄才意识到自己就是放虎归山,但是此时已经没有了翻盘的能力。所以说刘玄建立起来的政权仅仅是在两年之间就已经全盘覆灭,刘秀也因此建立了东汉,成为了开国皇帝。
总得来说,刘玄虽然推翻了王莽的政权,但是他本人并没有什么能力,所以说到最后才会在短短的时间内被刘秀打败。简而言之,就是能力的问题,能者居之。
西汉末期新政权是怎么建立的? 王莽新政。
西汉王朝最后一任皇帝刘婴即位时只有两岁,当他5岁时(1世纪09年),西汉实际掌权者宰相级的王莽布置成熟,发动宫廷政变,命其下诏禅位,西汉王朝灭亡。王莽把他的政权命名为“新”,并以儒家思想为指导,开始一系列的政治、经济、社会变革,史称王莽新政。 王莽,字巨君,生于公元前45年,公元8年改国号为“新”,死于公元23年,即王莽称帝时的地皇四年。王莽的显赫和他的家族有着直接的关系,他的姑姑是汉元帝的王皇后(王政君)。 自己的(148)王莽(62)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lishitanjiu/37258.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602607956@qq.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