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首页 >> 诸子百家 >> 历史探究

蜀汉为何会灭亡只因诸葛亮死后没人能替代他的工作

以史为鉴 2023-06-22 20:12:35

蜀汉为何会灭亡只因诸葛亮死后没人能替代他的工作

你知道蜀汉灭亡的原因吗?今天小编就给大家带来相关详细介绍。

诸葛亮作为三国刘备集团非常重要的一个历史人物,对于刘备创业的持续成功及其后续的巩固有着重要的影响,期重要性主要是以下几方面:

首先,诸葛亮被刘备三请茅庐后走出南阳,开始将自己在《隆中对》中的宏图进行一一实现。这一段时间可以理解为蜀汉政权的孕育时期,诸葛亮主要是出谋划策,实现刘备从颠沛流离到有稳定的后方根据地,荆州、益州的夺取就是明证。在这一时期,诸葛亮其实就是一个谋臣地角色,尽管自始至终他都是始终是谋臣,但是这一时期这个角色更为浓重些。

如果说荆州、益州的夺取与经营是诸葛亮《隆中对》政策的第一步,那么赤壁大战则是其主动出击、打破曹操过度做大的重要一步了。赤壁之战之前,无论是任何一个与曹操对峙的军阀,而曹操却凭借着人才、实力以及挟天子以令诸侯的号令优势,可以借由“朝廷”的号令出兵讨伐任何一个割据一方的军阀。诸葛亮早就在《隆中对》中进行了联吴以抗曹的说明。曹操对孙吴政权的主动讨伐使得诸葛亮有了实施这一政策的可能,但是在这其中更为关键的是,诸葛亮舌战群儒让孙吴政权中的一些对刘备有偏见的人放下成见,愿意诚意合作,而且是相互借力的合作。

赤壁之战奠定了三国鼎立的局面,曹操再也无心主动南下,而刘备和孙权也借此得以瓜分荆州,壮大了各自的实力。在这场联合中,诸葛亮是作为代表的身份去谈判。他的每一句话的分量都是刘备政权的自我展示,可以说是一次外交实力的交锋。

从刘备称帝到白帝城托孤这一段时间,诸葛亮成为丞相,《三国志·蜀书·先主传》载:“诸葛亮为股肱,法正为谋主,关羽、张飞、马超为爪牙,许靖、糜竺、简雍为宾友。及董和、黄权、李严等本璋之所授用也。”又载刘备称帝时:“太傅许靖、安汉将军糜竺、军师将军诸葛亮、太常赖恭、光禄勋黄柱、少府王谋等上言⋯⋯ 受皇帝玺绶。由这段话可以看出,蜀汉当时的政权格局是由刘备所依赖的基本力量和后来的刘璋旧部,其中值得注意的是,这两个集团在政事上的代表人物分别是诸葛亮和李严,他们二人关系的和睦与否关系到后诸葛亮时代蜀汉政权能否得以持续存在的关键。而刘备在白帝城托孤的时候,以诸葛亮为主要,以李严为副,一方面是为了让二人合力辅佐新主,另一方面刘备和诸葛亮的一番对话“君才十倍曹丕,必能安国,终定大事。若嗣子可辅,辅之;如其不才,君可自取。"虽说可以理解为刘备对诸葛亮不忘创业忠于汉室初心的一种嘱托,但是也从中能够反映出诸葛亮在蜀汉的地位可以说是至关重要,关系到蜀汉的延续。

而之后的数次北伐,各种军务、政事的处理,以及对刘禅的辅佐,都显示了诸葛亮在蜀汉政权中的核心地位,尽管这个时候的蜀汉还是三国中最薄弱的一个,但是有诸葛亮存在,曹魏、孙吴政权等都不敢轻易讨伐。而他命丧五丈原不久,蜀汉政权就开始了直线下降的命运,更是让曹魏找到契机。是诸葛亮的核心地位以及对大小事务的亲力亲为让后蜀汉政权得以继续安稳存在,也正是诸葛亮的这种大事小事不放手让蜀汉政权在诸葛亮之后没有可以任用的得以替代他的能臣。

蜀汉后期为何沦落到无人可用,为何说是人才济济,诸葛亮却不敢用?

蜀汉后期无人可用有点言过其实,三国时代后期确实没有前期那么精彩,但是蜀汉政权同样有优秀人才,诸葛亮之所以不敢重用因为他们背后牵扯着复杂的利益关系。吴班、吴懿、魏延等人都是能力非凡的将领,但是在诸葛亮的手下却没有发挥出自己真正的才能。吴班、吴懿代表着益州利益集团,魏延代表着荆州利益集团,他们任何一方发展壮大都会引起蜀汉政权内部的混乱,所以诸葛亮选择了半路出家的姜维作为自己的接班人,他进入蜀汉政权就是一张白纸,他不属于任何一个利益集团,姜维能够站在中间立场左右逢源。

蜀汉政权外部面临东吴政权曹魏政权的威胁。内部的争斗更加激烈,蜀汉政权之所以灭亡是因为荆州集团和益州集团已经形成了势同水火之势。诸葛亮凭借自己的聪明才智能够解除外部威胁的危机,却无法解决国内的矛盾,清官难断家务事,两股利益集团的争斗已经严重威胁蜀汉政权的发展,诸葛亮只能通过战争的方式来转嫁国内的矛盾,众人的视线暂时脱离内斗中。

荆州集团和益州集团任何一方的人员都不能成为诸葛亮的接班人。荆州集团和益州集团当中不乏一些优秀的将领和杰出的文臣,但是诸葛亮都不敢使用,任何一方力量的强大都会震动已经危如累卵的蜀汉政权,蜀汉政权再也经不起这些大风大浪。

诸葛亮在北伐的过程当中就已经在考虑自己接班人的问题。诸葛亮是一个非常幸运的人遇见了姜维,姜维曾经在诸葛亮北伐的过程当中给他制造了一些障碍,是一个可造之材,同时它又不属于蜀汉政权内部的人物,这些都符合诸葛亮用人标准。

不少人说蜀汉的衰败很大程度上是因为诸葛亮,为何这么说呢?

后主既降,剑阁成了孤军。姜维不服输,他要兑现与诸葛亮的承诺。在国破主降的情况下,他唯有利用邓艾和钟会不合这个唯一的条件来博一下,作为一名智将,来施展他个人舞台上最后的一次奇谋!诈降!!!借钟会之手除去邓艾,然后策动钟会谋反,抵抗司马昭派出的增援部队,最后除去钟会,复兴蜀汉。

由于钟会行事不密,军士哗变,姜维、钟会、张翼皆死于乱军之中。而姜维更是死后被剖尸。姜维那绚烂的一生也就此结束,时年五十有九。姜维其实可以有许多的选择,国君都降了,他本来就是魏将,他为什么不可以降!但姜维没有降。姜维也可以像北地王那样自杀来博个忠烈的名声。他没有。他已经五十九岁了,在当时已算垂垂老矣,投降可以换来平安的生活,自刎可以博得忠臣的赞誉。


但是他没有!他还要奋起一博,虽事败身死,三族尽灭,姜维始终都没有放弃希望,他奋斗到了最后一刻,正确地说直到姜维倒下的那一刻,蜀汉才算是真正灭亡……历史是公平的,它让那些酸腐文人的笔墨无法阻挡我们看到了一个顶天立地的,忠信智勇皆备的,为蜀汉献出自己毕生才能的姜维——姜伯约。

西蜀之亡,非亡于他人之手,正是亡在被鲁讯先生称为“智而近妖”的诸葛武侯手上。

当年刘玄德在日,仁义之名满播天下,虽然他本身只不过是个虚伪的伪君子,但无可非议他在当时吸纳了一大批顶尖人才。徐州城破,关云长投降后被汉相曹操封以高官厚爵,日日宴赏,可是在听到刘备的消息之后依然抛下好友张辽、徐晃等人夺关斩将而去;张永年、法孝直等人都是西蜀重臣,但却主动向刘备抛出绣球,引他入蜀灭亡旧主刘璋,其号召力可见一斑。正是因为这个原因,刘备前半生虽然穷困潦倒,东投西靠,却始终未如二袁、吕布等无能之辈般被曹操逐一歼灭。

刘备三顾茅庐请出诸葛亮,自称如鱼得水,在开始的时候,诸葛亮确实为他立下了汗马功劳,因为当时武侯只能出谋划策,决定权依然掌握在刘先主手上,所以当时刘备阵营中的诸多名将得以人尽其用,如张翼德义释严颜、黄忠定军山大破夏侯渊、赵子龙威震汉水、关云长水淹七军等战役,张、黄、赵、关等人接到作战指令之后自行决策出战,灵活自如,所以当时西蜀建国后形势一片大好。

好景不长,吕子明白衣渡江袭取荆州,魏吴联兵大破关羽,刘备出兵伐吴却被陆伯言火烧连营全军覆灭,临死前托孤给诸葛亮。诸葛亮上台之后大包大揽,文治武事事事亲力亲为,严重影响了接班人的培养,他又痛感于汉之覆灭,提出了“亲贤臣,远小人”的主张,可是他矫枉过正,令蜀汉的人才政策出现了严重失误,不但没有纠正刘备时期重出身的毛病。

而且将人才品行放到了才干之上,重用的董允、蒋琬等文官虽然不是无能之辈,而且一个个清正廉明,但距离治国之才却相去甚远。马谡是当时蜀少有的智谋之士,可以成为一流的军师,可武侯却让他和自己一样当了大将,失了街亭明明是自己用人不当,却推罪马谡,上演了一出“挥泪斩马谡”。

而他带兵出征时每每故弄玄虚,搞得手下众将只能听令行事,毫无自由发挥的余地,像魏延献计奇袭关中就被他断然否决,结果六出祁山而无功,最后自己也被司马仲达拖死在军中,临死还疑心魏延有谋反之心,遗计给杨仪杀了魏文长。李严本是蜀中大将,因为犯了过失被诸葛亮打入冷宫,诸葛亮死后李严自叹终身不能再得复用,可见诸葛亮的家长作风,他贬的人就算自己死了也没人再敢起用。


诸葛亮死后,因为他的人才政策,蜀中除了姜伯约之外,已经再没有其他出类拔萃的人才。反观曹魏,当年曹操用人唯才是举,陈孔璋为袁本初作檄文大骂他一家三代,袁绍被没后,孟德却以“此可愈头风”为由将他收入帐下。当年为敌兵所败时他说:“唯魏种且不弃孤。”

魏种却偏偏举全城向敌军投降,及至之后他生擒魏种,左右请杀之,他却说:“唯其才也。”又释而用之。虽然在对待张松的态度上出现失误,令自己一统天下的愿望始终未能实现,但他成功的人才政策却一直在魏和之后的晋得到了延续。邓士载出身贫寒,在魏却连受提拔,总督诸军抗蜀,令姜维不得越雷池一步。到晋伐蜀伐吴时,晋依然人才辈出,遥遥领先于蜀吴。

在人才对比如此失调的情况下,姜维以一省之力以攻代守,力抗拥有全国领土三分之二的魏,而且胜多负少,足可称得上是一代将才,可惜武侯遗毒太深,西蜀终于灭亡。

公元263年,钟会,邓艾领大军征蜀。由于后主听信师巫之言,不肯按姜维之言派廖化守阴平、张翼守阳安,只在宫中饮宴欢乐,而黄皓竟隐匿告急文表(此人后被凌迟真是死有余辜),致使汉中天险被钟会一攻及破。汉中已失,姜维采取廖化的建议合兵一处,死守剑阁天险。可惜他没有听从董厥之言派人回守成都。

为什么感觉蜀国人才那么多,却先灭亡了呢?

说到三国时期的伟大人物,我们都会被诸葛亮的智慧与聪明所吸引,他可谓是智慧的代言人。他的草船借箭、巧借东风、空城计等计策无不令人拍案叫绝。周瑜曾说过:"诸葛亮计谋很高,精于算计,我真比不上他。"刘备也曾"三顾茅庐"寻求诸葛亮为其出谋划策。

但是如此有智慧的一个人,为何当刘备死后,蜀国却渐渐衰落,直到最后被曹魏灭掉,成为三国鼎立时期首个被灭掉的国家呢?

究其原因,是因为他在培养人才以及用人方面不及刘备。

在培养人的方面,他在决策的时候,大多是只是利用自己的智慧进行决断,在团队中没有其他人员的参与,众多的谋臣将领没有实际的机会参与锻炼,久而久之,将领们就会形成了对诸葛亮的绝对依赖,这对蜀汉政权的影响是极其重要的。

我们都知道打仗是一个集体性的活动,需要各方面的积极配合,若只有诸葛亮自己进行决策,这样有时势必会造成考虑不周、配合不到位的情况,从而导致战争的失败。

在用人方面,诸葛亮太过小心谨慎了。他不能放手让他人去独立的做事情,因为他唯恐别人做不好。例如,打二十军棍以上的惩罚措施他都要亲自盯着,有时候他甚至自己亲自上去打。

诸葛亮曾经解释他这种行为时说,我不是不知道这样做的弊端,但是因为先帝对我太好了,我接受了先帝托孤的重任,就不容许自己出差错。

他不相信别人,不能放手让别人去做,手下的人就得不到锻炼和施展,自然很难出人才。因为即使有人才,也会被诸葛亮这样的管理的方式所埋没掉。

因此,刘备在的时候,蜀国有五虎上将。刘备死后,诸葛亮没有去培养年轻的人,而在姜维北伐时,蜀之能征善战的大将都已亡故,这样就无人可用。

这样的培养人才和用人方式,蜀国最先灭亡也是必然的。

从这里可以看出,独木难成林。

企业的发展和组织的壮大,不能光靠管理者一个人的努力,需要所有成员的共同奋斗。每一位管理者都希望员工的任务能够完美完成,但完美是相对的,允许员工犯错,在犯错中积累经验成长才是最重要的。作为管理者,只有在实际中让员工得到锻炼,壮大自己的队伍,才能乘风破浪,傲立商场。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lishitanjiu/36921.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602607956@qq.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上一篇:

下一篇: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