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小编给大家准备了赤壁之战的文章,感兴趣的小伙伴们快来看看吧!
今天小编跟大家聊一聊周瑜这一历史人物。其实我们说起三国,我们就会不由自主的想到当时一场著名的战役赤壁之战。说到赤壁之战呢,我们又会想起苏东坡的一首著名赤壁怀古。赤壁怀古这首词写的,真的是大气磅礴,他让我们不禁会想起以前三国时期英雄的气概,浪漫的情怀。当时曹操在基本统一了,北方以后。挥师南下,企图要去消灭当时占有荆州的刘表和江东的孙权。以此来统一全国。后来呢,刘表就因为生病了去世了,他的两个儿子一个接手了襄阳,一个接手了樊城。后来呢,曹操他到新野打仗,对手却不战而降。当时江凌的刘表已经有了大量的粮草兵器等等。而刘备呢,也从樊城向江陵撤退。然后跟关羽的军队汇合,而刘备的儿子江夏太守刘琦带领的一万余人退到了夏口,想要联合孙权抗击曹操。而当曹操准备南下的时候,孙权就派出特使到达荆州去吊丧刘表,而刘备呢,有心想要去抵抗曹操。
当时鲁肃跟刘备相遇,后来刘备就用某些计谋撤退到了樊口。曹操到达了江陵之后准备东流而下,但是当时形势非常紧迫,刘备就命令诸葛亮前往东吴。曹操当时在全吴之地,因为当时十万军队都是受制于曹操的,当时又顾虑到孙权跟刘备联合起来不一定可以跟曹操相对抗,所以因此犹豫不决。而诸葛亮呢对敌我军情进行了分析,他觉得当时曹操已经远征,他的军队力量已经较为薄弱,士兵也已经非常疲惫,而北人不习惯于水战,所以孙刘联军肯定是可以获胜。
当时分居两派的主战派和主和派呢也展开了激烈的争辩。诸葛亮的就只出了主和派所提的意见错误进一步的去消除了孙权的顾虑。孙权最后决定决心要联合刘备来去打击曹操,随后急忙召回周瑜。周瑜呢,也支持诸葛亮跟鲁肃的意见。终于指出实际来自中原的曹操军队不过才十五万左右,而且已经疲惫不堪了,当时刘表的人有七八万,他们的心都没有向着曹操的,加上当时马超跟韩遂都还在关西,他们也是曹操的后患,这些都是对曹操有极大的不良影响,孙权跟刘备联合抵抗曹操能够取胜的信心不断增强,随后命令周瑜他们出战,周瑜率领三万人沿江而上到达了夏口,跟刘备两万多人的军队汇合,共同去抵抗曹操。孙权和刘备的军队那到达了湘西,经与顺流而下的曹操军在赤壁相遇曹操的军队初战不利,后来退往乌林,双方之间隔一条江河在对峙。而北人不习惯水上的战斗。
曹操便命令。将所有战船用锁链连在一起来,目的是为了减轻风浪的颠簸,而周瑜的部将黄盖建议用火进攻曹操。曹操非常的骄傲,非常的轻敌,他相信了黄盖的假装投降。黄盖带着十艘船载满了粮草和油,然后用一个布盖住作为伪装,然后顺着风驶上了草船,然后借东风烧到了曹军的船之后,因为曹军的船你都连在一起,然后火也一起烧到了岸上的堡垒,曹军的人伤亡惨重,而周瑜跟刘备的军队在水上和陆地共同进攻。随后曹操沿着华容小道,向江陵的方向退去,加上当有瘟疫,而且已经非常饥饿了,曹军已经损失惨重。赤壁之战结束之后,曹操逃到了北方再也没有力气去南下而刘备通过这次战争也趁机的占据了荆州的大部分领地,然后又夺回了益州,孙权占有江东,形成了魏蜀吴三国鼎立的割据局面。
小编认为赤壁之战之所以能够胜利,除了孙刘联军之外,诸葛亮的一些建议,其实周瑜也是非常的有作用的。周瑜他是真正促成了孙权决心去抵抗曹操的人,而且当时周瑜也分析了为什么曹操一定会失败而东吴一定会胜利的理由,然后用自己说话的感染力去鼓舞了孙权的决心之后,孙权才有信心跟刘备联合来去抵抗曹操。
虽然当时在三国演义中描述的周瑜是心胸狭窄,嫉妒心能的,但其实在历史上周瑜是雄姿英发的他,根本就不亚于亮他也是一个跟诸葛亮一样的人才。但是呢,好像周瑜最恨的不是诸葛亮,他最恨的应该是罗贯中才是。其实三国演义里面所描写的其实跟历史是真实情况的出入其实蛮大的,所以大家也不要一味的去深信三国演义里面所描写的人物,但是三国演义都也是描述了很多好的的人物可以作为历史的一个借鉴。毕竟三国演义里面也是有非常多的英雄人物值得我们去学习。
我们知道,历史上三国鼎立的时候,周瑜在孙权阵营中是非常杰出的,甚至可以说是最为杰出的将领之一了,但可惜的是,历史总是这样的,胜利的人物可以说一切失败的就只能承认失败,在看三国演义的时候,我们都知道,吴国是应该是三国之中最弱的一个国家了,不仅因为里面杰出人物比较少,国王也比较弱,而且在罗贯中的三国演义里面,好像特别突出了曹操以,刘备之间的斗争,而将孙权放在了比较弱的地位,因此使得我们感觉吴国的存在感是比较少的,也就影响了周周瑜的地位。
周瑜是三国时期吴国的一名大将,他是安徽庐江舒县人,洛阳令周异的儿子。姿貌、精音律,在江东有“曲有误,周郎顾”之称。周瑜与孙策交好,二十一岁追随孙策,冲向战场平定江东,孙策遇到刺杀身亡,孙权上任,周瑜将兵赴丧,与张昭一同掌握众事。在公元208年,周瑜率军与刘备联合,到赤壁之战中大败于曹军,奠定了“三分天下”的基础。
之后就是周瑜的英雄事迹,在《三国演义》里有一场战争是赤壁之战,在这场战争中为了让曹操上当,他使用了苦肉计。黄盖奋勇当先,于是在会议上,故意假装与周瑜意见不和,甚至出言还有轻视之意。于是下令将黄盖斩首,因为黄盖是功臣,因此众将士苦苦求情,周瑜将处罚改为笞刑,之后将黄盖打得卧床不起。这正是做给敌人看的,于是阚泽为黄盖献诈降书。敌人又恰好将这一假情报传回了曹营,曹操还是有点深信不疑,黄盖领军前来时,他们丝毫没有防备,结果赤壁惨败,也就出现败走华容的局面。
还有联刘破曹,公元208年的秋天,曹操率军南侵,占领荆州,向吴进逼。大军压境之际,孙权本意与曹操一战,向下属询问计策。而孙权的大臣们大多以谈和为主,重臣更是支持投降曹操。于是招回周瑜。周瑜回到孙权身边,分析了一下,曹军因为要远途跋涉,一定是疲惫不堪的,天气又寒冷,马也没有草,他们水土不服,马超他们还在关西,是曹操的后患,孙权最终下定决心,拔剑砍掉桌子一角,说在有投降的就格杀勿论,之后曹军因为得了疾病,又不善于水性,所以最后战败。
所以我认为周瑜的作用是辅助帮助孙权统一三国。
在赤壁之战的战前阶段,周瑜是真正促成孙权决心抗曹的人。
诸葛亮受使来到柴桑,激怒孙权好胜之心。鲁肃以务实的态度分析了降而必亡的道理。但最后促使孙权下决心的,是周瑜一番力排众议的言论。这番话真是言议风发、慷慨不曲,周瑜的才气、谋略从中可见一斑:
“操虽讬名汉相,其实汉贼也。将军以神武雄才,兼仗父兄之烈,割据江东,地方数千里,兵精足用,英雄乐业,尚当横行天下,为汉家除残去秽。况操自送死,而可迎之邪?请为将军筹之:今使北土已安,操无内忧,能旷日持久,来争疆埸,又能与我校胜负於船楫(可)乎?今北土既未平安,加马超、韩遂尚在关西,为操后患。且舍鞍马,仗舟楫,与吴越争衡,本非中国所长。又今盛寒,马无藁草,驱中国士众远涉江湖之间,不习水土,必生疾病。此数四者,用兵之患也,而操皆冒行之。将军禽操,宜在今日。瑜请得精兵三万人,进住夏口,保为将军破之。”
●周瑜先为抗曹出兵“正名”
这番话中,周瑜把曹操定位成“汉贼”,提出“为汉家除残去秽”。使得抗曹成为出师有名,以顺诛逆的军事行动。
对此,民国学者祥梦庵曾评道,周瑜之高雅处,也是周瑜与鲁肃最大的不同,就是“从不说悖汉的话”。本人很赞同这种评价。观《三国志》,周瑜每在孙权面前献计建策,总以“灭曹清汉祚”为核心思想。而鲁肃所规所谋,总是从孙权集团的实际利益出发,“帝号”挂在嘴边。这不仅反映出周瑜、鲁肃两人在器局和情操上的差异,也体现出周瑜在汉室利益和江东利益之间,一直巧妙地把握其度。所以,周瑜的“赤壁战前议”,首先做到的是赋予东吴出兵在道义上保证。
●周瑜分析了曹操必败东吴必胜的理由
当时曹军占有绝对优势,在吴人看来似乎是不可战胜的敌人,唯有周瑜计出众人、专明独断,看出曹军的可败之处。《三国演义》评书里说诸葛亮“能掐会算”,而实际上,周瑜的预见性才真正令人惊叹。战事的发展果然如同周瑜战前之议:曹军不习水战,初次遭遇便“引退江北”,而后果如周瑜所料发生疾疫。也同样如周瑜事先保证的,周瑜果然以以不足三万之兵为孙权大破曹操。
●富于感染力演说鼓动了孙权的决心
周瑜短短一生,留下的文字议论,只有两封书信、三段议说,即“作徒备置吴疏”、“临终上疏”、“不质子议”、“赤壁战前议”、“取蜀议”。这两疏三议,不仅是周瑜一生谋略的概括,也体现出周瑜的语言艺术。周瑜精通音乐,这使得他的言辞充分感染力、鼓动力,也体现出韬勇抗威、不畏强敌的的谋略风格。智略过人的谋划,加上动人的演说方式,周瑜一生屡次说服孙权听从他的建议。
不仅如此,周瑜抗曹必胜的信心更是令人慨叹。海外华人史学家黎东方老先生在《细说三国》一书说赞叹:“好周瑜!这‘操自送死’四个字,是何等的雄壮!周瑜,你真不愧为周瑜!当时,整个江东,整个中国,有没有另一个人,敢能说,曹操是来送死的呢?”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lishitanjiu/36718.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602607956@qq.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