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首页 >> 诸子百家 >> 历史探究

张辽威震江东为什么还当不了都督原因是什么

以史为鉴 2023-06-22 17:35:49

张辽威震江东为什么还当不了都督原因是什么

对张辽威震江东,为何至死连独当一面的都督都做不了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

张辽,字文远,是三国时期曹魏的名将。他本从属于吕布,后投降于曹操,并且屡建战功,以武勇晋为五子良将之一。

建安二十年(公元215年),东吴孙权率领十万大军大举进攻张辽等人驻守的合肥,吴军可谓是志在必得。当时张辽等人手上只有7000多人,敌我众寡悬殊,形势已经危如累卵。

这时,张辽突然想到曹操在征讨张鲁前,曾经给过自己一个锦囊,说“敌至乃发”。张辽认为现在就是打开之时,只见上面写道:“若孙权军来到,张、李将军出战;乐将军守护军,不得与战。”诸将皆为此感到疑惑。此时张辽便说:“曹公远征在外,待其救兵来时,敌军必定已攻破我们了。所以曹公教我等众将,待敌军未合便逆(迎)而击之,摧折敌军锋锐,以安众人之心,然后方可坚守。成败之机,在此一战,诸君何须疑惑?”

孙权大军虽然有数量优势,但尚未集结完成,若挫其先锋,后继的吴军不攻自破,曹公的计谋的确出神入化。但是问题却在于,张辽等人是否能击破吴军先锋。

曹军除了数量处于劣势外,张辽、乐进和李典还互相不服,关系恶劣,更可怕的是他们还是平级的,互不统帅。在大敌当前之际,张辽牵头,与乐进、李典互相和解、同仇敌忾,共同击敌。

张辽首先挑选800精锐步卒,趁夜率军杀入茫茫多的吴军之中,如入无人之境。张辽在吴军阵营三进三出,甚至还杀到了孙权面前,扬言要和孙权单挑。在大发了一阵豪言后,张辽率领军队杀出重围,吴军无人能挡,从此吴军士气大衰。

随后,孙权攻打合肥十余日,终不可能克敌,于是回师东吴,孙权本人自己断后。没想到张辽突然率军杀出,直取孙权本人,几乎将孙权擒获。此战后,张辽以800破十万而名声大振,成为曹魏东部防线的屏障。张辽屡次击败吴军,威震江东,小儿闻张辽之名不敢夜啼。

然而,张辽立下了如此功勋,为何却不能独当一面,成为假节钺,镇守一方的大都督呢?

曹魏为了满足军事需要,设置了都督诸州军事之职。都督是代表中央分驻各地的军事长官,所领是不同于州郡兵的中央军队,拥有一定行政权和财权,能够在对付吴蜀的战争中便宜从事,不用即时与中央通气。曹魏主要分中、东、西、北四镇。

北方防线主要是为了对付鲜卑、乌丸、高句丽等少数民族,这个战场不重要。中部都督区在襄阳一线,专门对付荆州的吴军,西部都督区主要在关中、凉州,警备蜀国的威胁,东部都督区仍然监视东吴,防备盘踞在江东的吴军。而张辽属于东部战区。

终张辽一生,一直未能担任都督,最高官职是前将军。他的顶头上司先是夏侯惇,而后是曹休。说到军事才能,夏侯惇和曹休自然不能和张辽相比,那么为何张辽不能成为都督呢?

原来,曹操一直采取宗室领都督职的政策。为了掌控兵权,控制地方,压制恶性膨胀的士族,曹操只让曹氏和夏侯氏担任都督,曹仁坐镇襄阳,主镇中部,夏侯渊坐镇关西,曹休坐镇江东,形成了宗室防御体系,对曹魏内外的安定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所以终张辽一生,都无法染指都督这个职位。

然而,当老一辈曹魏宗室去世后,后继者变得越来越不给力,只剩下曹真还能独当一面,夏侯楙这样的简直是来搞笑的。此后,都督也不再是宗室的专属职位,许多外姓人也能担当,其中就包括后来阴谋夺权的司马懿。

由于宗室不给力,最后他们的首领竟然是平庸的曹爽,最终他在高平陵之变中被司马懿打倒,而曹魏最终也走上了绝路。

所以,张辽当不了都督只能说他没赶上好时候,如果他能活到曹睿的时代,并且身体能堪一用,都督一职肯定是跑不了的。

张辽在逍遥津之战因为什么原因,才能横扫江东十几位虎将?

根据《三国志》等史料的记载,公元215 年(建安二十年),孙权趁曹操用兵汉中之际,亲率十万兵马攻向合肥。对于合肥来说,扼守江淮,成为曹魏进攻东吴的重要跳板。所以,就孙权和东吴来说,无疑将曹魏占据的合肥视为眼中钉和肉中刺。为此,在进攻合肥上,除了吕蒙、陈武、甘宁、凌统、潘璋、宋谦、徐盛、丁奉、贺齐、蒋钦等东吴将领明确参战之外,当时驻东吴守于江淮附近的东吴将领孙皎、周泰、朱然、朱桓、全琮等人,都应参与此役,可谓名将云集,甚至说是东吴精锐全部出动了。在此背景下,合肥之战以及逍遥津之战也爆发了。



首先,就逍遥津之战来说,是合肥之战的组成部分。在逍遥津之战中,面对东吴的10万大军和众多名将,曹操因为主力在征讨汉中和对战刘备,所以在合肥只有7000守军。因为曹操的主力来不及支援合肥,所以,在逍遥津之战中,东吴在各方面可谓占据绝对优势。但是,这场战役的结果却让人大跌眼镜。在逍遥津之战中,张辽从7000守军中挑选了800壮士,并且在夜晚突然冲击东吴的十万大军,一直冲杀到孙权的主帅旗下。对于孙权和东吴将士来说,对张辽的突袭根本没有什么准备,所以迅速溃败开来。



此战,张辽率领800壮士一直冲杀到孙权的主帅旗下。为了保护孙权撤退,东吴猛将陈武被斩杀。根据史料记载,陈武孙权部下的猛将,负责统率精锐的庐江上甲,也即陈武之于孙权,就好比赵云之于刘备。在陈武的奋力抵抗下,孙权获得了宝贵的撤退时间。为了躲避张辽的追击,孙权丢掉主帅麾旗,逃跑到山冢。众所周知,在古代战争中,一方主帅的麾旗丢失的话,无疑会让己方的阵营大乱。所以,对于10万东吴大军,也因此全都披靡溃败、望风而退、闻风丧胆。



在逍遥津之战的后期,张辽继续率领精兵追击东吴将士,并且再次击破孙权、甘宁、凌统等人。在此背景下,孙权这位诸侯蹴马趋津,跳过断桥,才免于被张辽活捉。由此,在这场实力悬殊的对战中,张辽凭借800将士让10东吴大军溃不成军,这是为什么呢?对此,在笔者看来,奇袭是张辽以少胜多的关键。在曹操给张辽的信中,核心内容就是要趁东吴10大军还没有集结完毕的时候来突袭对手。对于曹魏在合肥的守将——张辽、李典、乐进三人,在商量完毕后悄悄召集了800壮士,在凌晨的时候突然进攻还在熟睡中的东吴大军。与此相对应的是,孙权仗着自己的兵力优势,对张辽的偷袭根本没有什么准备和防备。



最后,对于东吴来说,虽然在进攻合肥上投入了10万大军和众多大将,但是,相对于蜀汉和曹魏,东吴的兵力组成上,往往来自于各个将领的部曲,也即这些兵力平时都在各个将领名下,需要战斗时才由孙权等人集中在一起。由此,对于这10万大军,不仅没有集结成阵,彼此之间也缺乏足够的配合和协防,这是张辽能够成功突袭的重要原因。而且在逍遥津之战中,本来东吴可以在后期凭借兵力优势围堵张辽的,但是,因为主帅孙权只顾逃跑,促使东吴大军失去了指挥。总的来说,逍遥津之战化解了合肥之围,,是三国时期合肥之战的重要组成部分。经此一役,张辽威震江东,成为曹魏五子良将中最耀眼的一位将领。

三国中刘备遗憾错过了哪些大将,他们后来有什么事迹?

熟读汉末三国历史,有着?主角?光环的刘备,在涿郡起兵之后,前半期大部分是颠沛流离,没有固定的据点,文不过简雍、糜竺之辈,武不过关羽、张飞、赵云、陈到等几员,完全不成气候,由于居无定所,长期没有属于自己固定的地盘导致刘备早期错过很多人才,其中有六大杰出的名将,他们到底是谁呢?

以下排名,与刘备接触的时间顺序排列:

TOP 1 田豫

田豫,字国让,当刘备投靠公孙瓒的时候,田豫当时就将自己托身于刘备,刘备非常看重他。刘备后来,投靠曹操,被任豫州刺史后,田豫以母亲年老为理由请求回乡,刘备涕泣着与他告别,说:?只恨不能与君一起建立大业。?田豫后来,跟随公孙瓒,公孙瓒败亡,曹操攻略河北时,田豫正式得到曹操任用,历任颖阴、郎陵令、弋阳太守等。后来田豫常年镇守曹魏北疆,从征代郡乌桓、斩骨进、破轲比能,多有功勋;也曾参与对孙吴的作战,在成山斩杀周贺,于新城击败孙权,是一个不可忽视的大将。

TOP 2 太史慈

太史慈,字子义,东汉末年名将,其人身长七尺七寸,美须髯,猿臂善射,弦不虚发,是个真正的神射手。初平四年(193年),太史慈与刘备认识在救孔融的过程之中,刘备曾派遣精兵三千人随太史慈去救援孔融,救过之后,太史慈回到同郡人扬州刺史刘繇任职。刘备素有识人之明,对太史慈这种忠义无双的武将,必然会拉拢,但是当时刘备只是平原相,没有足够的优势吸引到太史慈。毕竟扬州刺史刘繇同样写信邀请过太史慈,所以,刘备就这样错过了太史慈,这位与孙策在神亭之战,不分伯仲,后来,孙权统事,以太史慈能克制刘磐,力压黄忠,遂委以南方诸大事。

TOP 3 陈登

陈登,字元龙,为人爽朗,性格沈静,智谋过人,文武双全。在徐州牧下,担任典农校尉,主管一州农业生产。兴平元年(194年),陶谦病死,陈登主持由刘备继任徐州牧,倾心拥戴。但是建安元年(196年),吕布赶走刘备,袭夺徐州,自称徐州牧。就这样,刘备遗憾的错失了陈登,陈登后来使赴许昌,向曹操献灭吕布之策,被授广陵太守。以灭吕布有功,加伏波将军。又迁东城太守,在担任军事方面 ,几次击败孙权的东吴人马。

TOP 4 张辽

张辽,字文远,本是吕布的手下的武将,迁任骑都尉,不久,吕布为李傕、郭汜等击败,张辽跟从吕布往东奔至兖州,为曹操所败后前往徐州。也就是在这个时候,张辽和自己的同乡关羽意气相投,关系非常好,如果这个时候,刘备像对待赵云那样对待的话,或许能够将张辽招在自己麾下,而且很可惜,吕布和刘备的关系破裂,张辽与高顺等攻破刘备,刘备败逃,逃了曹操的阵营,从而彻底失去招募张辽的可能,张辽之后,随曹操征讨,战功累累,尤其在建安二十年(215年)的合肥之战,张辽率800将士冲击孙权的十万大军,打到了孙权的主帅旗下,令孙权闻风丧胆,吴军披靡溃败。后以七千之众大破十万大军,差点活捉孙权。经此一役,张辽威震江东,声名大噪,?张辽止啼?也成为民间流传的传奇故事。后世将其与乐进、于禁、张郃、徐晃并称为曹魏?五子良将?。

TOP 5 张任

张任,益州蜀郡人,东汉末年益州牧刘璋的属下,川中名将,自少就胆大勇敢,为人有志向节气。公元212年(建安十七年)末,刘备率众进攻刘璋,占据广汉郡的涪城。刘璋派遣张任、刘璝、冷苞、邓贤等率兵在涪县一带与刘备军交战,但皆被刘备击败,张任等退守绵竹。刘备率军进逼绵竹,刘璋任命李严为护军,都督绵竹诸军抵挡刘备,但李严却率领部下投降刘备,绵竹落入刘备之手。张任和刘璝退至雒城,与刘璋之子刘循共同在此抵御刘备的进攻。其后,刘备进军包围雒城,张任勒兵战于雁桥,却战败被擒。刘备听闻张任之忠勇,令军士劝降张任,张任厉声答道:?老臣我终究是不会侍奉二主的。?于是被杀,刘备为之叹息。 张任是一个不可多得的忠义之将,如果刘备能够善于劝降,张任的能力势必会在蜀汉名将中获得一席之地,很可惜,刘备就这样错过了。

TOP 6 庞德

庞德,字令明,本是马腾帐下名将,在平定羌民的征伐中屡立战功。每次出征常冲锋陷阵,勇冠凉州三军。后来跟随马超投降了张鲁,在马超投靠刘备的时候,庞德因生病没有跟随马超,导致刘备就这样错过了。建安二十年(215年),曹操平定汉中,庞德随众投降。曹操素来听说庞德骁勇善战,于是拜庞德为立义将军,219年,庞德协助曹仁抵御关羽,作战勇猛,常骑白马驰骋奔杀,曾一箭射中关羽前额,被关羽军称作?白马将军?。最后因被大水困住为关羽军所擒。关羽敬重他的刚毅威武,以封将劝降,但他却怒目不跪,怒斥关羽,最终殒身殉节。

张辽简介_张辽简介_张辽

更新时间:2019-02-26 14:36

张辽(169年-222年),字文远,雁门马邑(今山西朔州)人。汉末三国时期曹魏名将。曾从属丁原、董卓、吕布。吕布下邳败亡后,归顺曹操。此后随曹操四处征讨,战功累累。濡须之战后,张辽与李典、乐进等镇守合肥,并多次击退孙吴的进攻,在建安二十年(215年)的合肥之战,张辽率800将士冲击孙权的十万大军,打到了孙权的主帅旗下,令孙权闻风丧胆,吴军披靡溃败。后以七千之众大破十万大军,差点活捉孙权。经此一役,张辽威震江东,声名大噪,“张辽止啼”也成为民间流传的传奇典故。张辽为历代推崇,并成为古今六十四名将之一。曹丕登基后,仍令张辽守御孙权。黄初二年(221年),张辽屯驻雍丘,染病。张辽大病期间,孙权依旧对其非常忌惮。黄初三年(222年),张辽不负众望,抱病击破吴将吕范。同年在江都病逝,谥刚侯,享年五十四岁。

本名:张辽

字号:文远

所处时代:汉末三国

民族族群:汉族

出生地:雁门马邑

出生时间:169年

去世时间:222年

主要成就:阵斩蹋顿,击破乌桓;合肥大战,威震东吴

官职:前将军、征东将军

爵位:晋阳侯、关内侯

谥号:刚侯

典故:张辽止啼

张辽出生于并州雁门郡马邑县,其家乡位于汉朝的北方边陲,人习戎马,畜牧於野。张辽本是聂壹(马邑之谋的发起者)的后人,其家族为了避怨而改为张姓。

张辽出生时,塞外的胡人已经在檀石槐的统治下而变得非常强盛。因此,张辽所在的雁门郡经常遭到胡人的杀掠洗劫。熹平六年(177年),雁门郡的军民曾与一些匈奴人联合反攻檀石槐,却大败而还,死伤惨重。张辽自幼就经历了大量的边塞战乱,少年时便成为雁门郡的郡吏。

中平五年(188年)三月,并州刺史张懿在抵御胡人的进攻时,战败被杀。继任为并州刺史的丁原因为张辽武力过人,召其为从事,命他带兵赶赴京城,去接受大将军何进的领导。大将军何进又派遣张辽前往河北募兵,张辽共募得千余人。当张辽募兵尚未还京时,京中的何进已因剿宦失败而死。因此,张辽统兵从属于董卓。张辽虽然“以兵属董卓”,但他是大将军府的属官,在董卓军中保持相对的独立地位。在董卓死后,张辽统兵从属于吕布,迁任骑都尉(相当于

曹操:武力既弘,计略周备,质忠性一,守执节义,每临战攻,常为督率,奋强突固,无坚不陷,自援枹鼓,手不知倦。又遣别征,统御师旅,抚众则和,奉令无犯,当敌制决,靡有遗失。论功纪用,宜各显宠。

曹丕:此亦古之召虎也。

孙盛:以致命之兵,击贪墯之卒,其势必胜;胜而后守,守则必固。

孙权:张辽虽病,不可当也,慎之!

《魏略》:张辽为孙权所围,辽溃围出,复入,权众破走,由是威震江东。儿啼不肯止者,其父母以辽恐之。

陈寿:太祖建兹武功,而时之良将,五子为先。

温恢:辽等素知王意,后召前至。

杜佑:张辽审计,立擒贼首,亦同料敌之义。

张仲宣:张辽运筹之方,可以归之於先轨;关羽搴旗之效 张辽简介 ,可以论之於后尘。

《全唐文》:张文远身先士卒,果立殊功。

《旧五代史·列传五·李存孝传》:(李)存孝每临大敌,被重铠橐弓坐槊,仆人以二骑从,阵中易骑,轻捷如飞,独舞铁楇,挺身陷阵,万人辟易,盖古张辽、甘宁之比也。

《智证传》:魏将张辽,唐将王彦章皆

在公元215年的合肥之战,虽然孙权带领十万大军,以及吕蒙、甘宁、陈武、徐盛、宋谦、潘璋、贺齐、凌统、蒋钦等众多的东吴名将一起进攻合肥。但是,张辽率领800人冲阵东吴十万大军,使得孙权以“走登高冢”的方式逃命,张辽突出重围之后,为了救援那些身陷重围的将士们而再次冲进入东吴十万大军。猛将众多的东吴军队都无法挡住张辽,最终,被张辽击破而败走。从此,张辽威震江东。如果江东地区的小孩们啼哭不止,小孩们的父母就会拿威名赫赫的张辽来吓唬他们。唐朝诗人李翰所作的《蒙求》中,也收录了“张辽止啼”这一典故。而在日本,民间仍然流传着“辽来来(辽来々)”的俗语,该俗语正是来源于“张辽止啼”。

当年关羽投于曹操营下,张辽与关羽为好友,曹操便派张辽问关羽去留之心,关羽表明只会跟随刘备,张辽想到如果照实说给曹操,怕曹操杀关羽。但不说,又不是事君之道,便叹息:“曹公,是如父亲般的君上;关羽,是兄弟而已。”最后选择了照实说给曹

张辽的军事表现受历代所尊崇。唐代李翰所撰《蒙求》中有“张辽止啼”一语。建中三年(782年),礼仪使颜真卿向唐德宗建议,追封古代名将六十四人,并为他们设庙享奠,当中就包括“魏征东将军晋阳侯张辽”。同时代被列入庙享名单的只有关羽、张飞、周瑜、吕蒙、陆逊、邓艾、陆抗而已。

及至宣和五年(1123年),宋室依照唐代惯例,为古代名将设庙,七十二位名将中亦包括张辽。在北宋年间成书的《十七史百将传》中,张辽亦位列其中。另外,日本俗语中有所谓“辽来来(辽来々)”一语,正是来自张辽止啼的典故。

聂壹,马邑的豪商,曾发起“马邑之谋”,使得西汉与匈奴正式开战。

张汛(或作“张泛”),张辽之兄,于建安二十五年(220年)因张辽之功而被封为列侯。

张虎,张辽之子,在其父张辽去世后,袭爵晋阳侯,在立下军功后,升为偏将军。

张?,名字不详,张辽之子,于建安二十五年(220年)因张辽之功而被封为列侯。

张? 张辽简介 ,名字不详,张辽之子,于黄初六年(225年)因张辽之功而被封为关内侯。

张统,张虎之子,张辽之孙,在其父张虎去世后,袭爵晋阳侯。

张辽墓位于安徽省合肥市逍遥津公园内湖中岛上,为衣冠冢,现存墓冢,张辽陈列馆、逍遥阁和渡津桥,园中有张辽持刀立马的青铜塑像。

另外,据《宋高僧传·卷十·唐扬州华林寺灵坦传》载:“元和五年相国李公墉之理广陵也……召居华林寺,寺内有大将军张辽墓。”此段记载则称张辽墓位于广陵(今扬州市广陵区)一带的华林寺内。

三国时繁钦作品《征天山赋》,主要描写张辽征讨陈兰、梅成时的状况。赋题写明:“丞相武平侯曹公东征,临川未济,群舒蠢动,割有灊、六,乃俾上将荡寇将军张辽治兵南岳之阳。”清末民初时期学者古直《曹子建诗笺》指出,陈思王曹植的作品《白马篇》中的主角,是以张辽于207年征讨乌桓时的形象为创作原型的。南北朝时的文学作品中,庾信《哀江南赋》有“张辽临于赤壁,王濬下于巴丘。乍风惊而射火,或箭重而回舟。未辨声于黄盖,已先沈于杜侯。落帆黄鹤之浦,藏船鹦鹉之洲”之句。元代杂剧中,张辽主要有两个身份:一是吕布手下“八健将”之一,二是曹操的亲随军师,更有“百计张辽”之称。托名关汉卿所作的杂剧《关云长千里独行》中,张辽的开场白就已道出其出身:“笔头扫出千条计,腹内包藏七字书。小官姓张名辽,字文远。幼习儒业,颇看韬略之书。先曾在吕布之下为健将,后在于曹丞相手下为参谋。”而在不少杂剧剧目,张辽与许褚分别担任曹操军中重要的文武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lishitanjiu/36573.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上一篇:

下一篇: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