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首页 >> 诸子百家 >> 历史探究

清朝的文字狱到底有多残忍因为两封信就被满门抄斩

众妙之门 2023-06-22 15:57:58

清朝的文字狱到底有多残忍因为两封信就被满门抄斩

今天小编给大家带来清朝文字狱,感兴趣的读者可以跟着小编一起看一看。

文字狱是古代统治者迫害知识分子的狱事,中国许多朝代都有文字狱的记录,其中当属清朝时期的文字狱是空前绝后的。打击异己分子,镇压对自己统治不利的思想言论而制造的一些因言论而获罪的案件。清朝的文字狱案件多样,乾隆时期文字狱达到了历史的顶峰。

今天笔者就想跟大家聊一聊清朝乾隆时期的一桩文字狱案件。

乾隆皇帝是清朝的第六位皇帝,乾隆时期的中国也是封建社会历史的最高峰。乾隆在位期间,在康熙、雍正两朝文治武功的基础上,进一步完成了多民族国家的统一,社会经济文化有了进一步发展。可以说乾隆执政期间也做了许多的贡献。

但是乾隆皇帝身上有一个很大的污点,那就是文字狱,在乾隆时期,大兴文字狱,迫害了无数的文人墨客。可以说在乾隆在位的时期,想要整死一个人,就给他安上“文字狱”的谋逆罪名就可以了。

在公元1781年,乾隆御驾在河北保定,刚到了保定府没多久,就有人向乾隆皇帝报告有个叫尹绍淳的人要给皇上两封信。尹绍淳这个名字大家应该都不认识,但是他的父亲应该都知道,就是尹嘉铨。

尹嘉铨是乾隆时期的官员,最后官拜大理寺正卿,可以说也是一位朝中大官,但是当时的尹嘉铨已经退休了,所以没有皇帝的召见是不能主动前往拜访,于是便想了一个法子,让自己的儿子尹绍淳带着自己写着两封信去见乾隆皇帝。

当乾隆得知了尹绍淳的身份,心里想着既然是部下的儿子,不妨就见一见,看看尹嘉铨打着什么主意。于是就下令让侍卫带尹绍淳来见他。尹绍淳见到乾隆后就把父亲的两封信递交给了乾隆。

但是乾隆看过两封信后怒不可遏,下令对尹家抄家问斩,那么这两封信里都写了什么内容让乾隆如此生气呢?

第一封信上的大概内容:万岁爷您好,我是前大理寺卿三品官尹嘉铨,我爹是前河南巡抚,江苏学政尹会一。当初您曾经还写过一首诗赏赐我们家,现在我爹已经去世三十年了,正好您现在在巡视五台山,想请求给我爹来个追认,封个谥号。

要知道不管是古代还是现代,所有的领导都不会喜欢主动要荣誉的下属,所以这第一封信已经让乾隆心中不爽了,乾隆接着又打开了第二封信。

第二封信的大概内容是这样的:我爹在世的时候曾经向您提议把杰出先进文化人士汤斌的牌位放进孔庙里面,但是当时被您否决了,现在一晃过去四十多年了,这回趁着您巡查五台山的春风,也请求您将汤斌先生的牌位安置到孔庙里面去。顺便也将我爹的牌位也安放到孔庙里面,让我家也沾沾文气。

要知道孔庙可不是随便谁的能进地,为汤斌求情也就算了,还企图妄想让自己的父亲也能进孔庙。乾隆看完两封信后大怒道:“竟大肆狂吠,不可逭矣”。下旨尹家除去去顶戴,锁交刑部审讯。

不过乾隆后来也怕天下的百姓说他为了两封信就下手如此狠重,而且尹嘉铨的要求也都是与自己的父亲有关,乾隆也是一个很有孝心的人,要是就这么给尹嘉铨定罪,这不是也在打自己的脸吗?

于是乾隆就想用文字狱给尹嘉铨一家定罪,尹嘉铨一家也是文人世家,家中藏书无数,尹嘉铨自己也是当时颇有名望的道学家,在抄家的过程中,在尹嘉铨家中搜查出其家藏书大小311套, 散书1539本,未装订书籍一柜,法帖册页65本,破字画58卷、书信一包计113 封、书板1200块。

有如此多的书籍,想要找出尹嘉铨一家文字谋逆的罪证就十分简单了,随后在刑部的仔细检查下,罗列了尹嘉铨文章中忤逆的罪证。最后刑部上报乾隆,尹家被判死罪。

不过乾隆还是一位惜才之人,尹嘉铨又是一位十分有才华的人,最后乾隆冷静过后还是赦免了尹嘉铨的死罪,不过销毁了其著述93种,抽毁其写过序跋的书籍6种,磨毁其撰写的碑文7块。

笔者不得不感慨,帝王之心果然是千变万化的,没有人能够猜透皇帝到底在想什么,尹嘉铨的案件在乾隆时期无数文字狱中的一桩,可以说乾隆时期的文字狱狱禁锢了中国人的思想,导致当时思想上、文化上万马齐喑。

清朝文字狱案例

?清朝文字狱案例?

  徐述夔《一柱楼诗集》案

  江苏东台的举人徐述夔去世后,其子为纪念亡父而刊印《一柱楼诗集》。集中有诗句?举杯忽见明天子,且把壶儿抛半边?被指用?壶儿?喻?胡儿?,被暗指满清。还有?明朝期振翮,一举去清都?,后来干隆帝称?用朝夕之朝为朝代之朝,不用上清都、到清都,而用去清都?,因此是?显有兴明灭清之意?。干隆四十三年(1778年),仇家蔡嘉树检举诗中辱骂清廷,于是酿成大案,牵连的人很多,只要是涉及到一柱楼诗者,均一个不漏地查过去。干隆帝指示:?徐述夔身系举人,却丧心病狂,所作《一柱楼诗》内系怀胜国,暗肆底讥,谬妄悖逆,实为罪大恶极!虽其人已死,仍当剖棺戮尸,以伸国法。?故徐述夔及其子已死也开棺枭首示众,两个孙子虽携书自首,仍以收藏逆诗罪处斩。他的两个族人徐首发和徐成濯,名字连起来是?首发成濯?,根据《孟子》?牛山之木,若波濯濯,草木凋零也?,因此认为这两人的名字连起来是首?发?成濯,是嘲笑清剃发之制,以大逆罪处死。连干隆帝的宠臣沈德潜因为给徐述夔写过传记,又兼写过《咏黑牡丹》诗句?夺朱非正色,异种也称王?,尽管沈德潜已死去多年,也被?革其职,夺其名,扑其碑,毁其祠,碎其尸?。徐家惨遭灭门不说,当地其他徐姓族人也被翻箱倒柜抄家,有些徐姓人逼迫无奈隐姓改名,把自己的祖宗牌位藏在马桶里以躲追究。就这样,迷惑人们十五年的干隆时期?言论宽松?的烟雾一下子烟消云散了,代之而来的是干隆朝长达三十一年的两次

  ?文字狱高峰?(即?干隆十六年至四十一年的?第一次?文字狱高峰?和?干隆四十二年至四十八年的?第二次?文

  字狱高峰?),?高己卑人,雄才易事?的干隆,不仅有了在位六十三年的奇迹,更有创造有清一代乃至中国封建专制

  史上文禁最严,文网最密的?文字狱高峰?之辉煌政绩,远远胜过了顺治、康熙和雍正;其将?文字狱?对象由上层官

  绅扩展到粗通文墨的下层平民(连精神病患者也不放过)的招术,其开创?闱中墨牍必经词臣造订,礼臣校阅,方许刊 行?的?言论检查?制度。?古稀罪?案

  又有道学先生尹嘉铨官至大理寺卿,其父尹会一是道学家。干隆四十六年(1781年),尹嘉铨已离休回到老家河北博野,当年四月,干隆帝西巡五台山回跸保定,尹嘉铨忽发老来疯,一心要参加接驾盛典。然而竟没有圣旨要传召他入觐,尹嘉铨灵机一动,想到老爹尹会一,便草拟两份奏折:一是请谥,二是从祀。要是皇帝恩准,不但博个孝子名声,还能乘机出风头,于是派儿子将请谥奏折送去,自己呆在家中。干隆帝看到他儿子替他送上来的奏本,为父请谥,当即恼了。遂提起朱笔,批上:?与谥乃国家定典,岂可妄求?此奏本当交部治罪,念汝为父私情,姑免之。若再不安分家居,汝罪不可逭矣!?而尹嘉铨接着又送上一本,请求皇上恩准他父亲从祀文庙。干隆帝当即火冒三丈:?竟大肆狂吠,不可恕矣!?于是承办官员绞尽脑汁罗织罪名,给尹嘉铨扣上大不敬、假道学、伪君子等等罪名,影响最大的是所谓?古稀罪?:尹嘉铨自称?古稀老人?,但干隆帝说:我称古稀老人,早已布告天下,他怎么也敢自称古稀老人?杀。

  干隆四十七年(1782年)生员吴英拦舆献策,则被凌迟处死。

  干隆四十八年(1783年),李一《糊涂词》有语?天糊涂,地糊涂,帝王帅相,无非糊涂?。被河南登封人乔廷英告发,经查发现举报人乔廷英的诗稿也有?千秋臣子心,一朝日月天?句,日月二字合为明,你不是谋反又是什么?检举人和被检举人皆凌迟处死,两家子孙均坐斩,妻媳为奴。

  干隆五十三年(1788年),发生了贺世盛笃国策案。湖南未阳的老秀才贺世盛,多次参加科举都没及第。他平时常替别人代写词状,又把道听途说的传闻和故事之类,拉杂地拼凑出一部《笃国策》,准备写成以后上京城投献,以求贷得一官半职。因为这本书上写了批评捐官制度的意见,这就成了?妄议胡政?,贺世盛被判斩立决。

  其他涉及?华夷?、?明?、?清?字句的文字狱俯拾皆是。

  江西德兴的祝庭诤,为教儿孙读书,自编一本《续三字经》,被人告发。官府查抄发现书中对?于帝王兴废,尤且大加诽谤?,如写元朝有?发披左,衣冠更,难华夏,遍地僧?句,?衣冠更?是指改穿着,?难华夏?是华夏遭难,?遍地僧?是全部光头,虽说是说元朝,认为是影射当朝?明系隐寓诋清?。于是判祝庭诤开棺戮尸,十六岁以上子孙辈斩立决。

  江苏兴化人李驎《虬蜂集》中有?杞人忧转切,翘首待重明?;?日有明兮,自东方兮,照八荒兮,我思孔长兮,夜未央兮?句,被认为故意影射,定为叛逆大罪。

  张缙严在给刘正宗诗稿作序中有一句?将明之才?等,皆被定为逆案。

  杭州卓长龄著《忆鸣诗集》,?鸣?与?明?谐音,被指为忆念明朝,图谋不轨。干隆帝对卓氏一家深恶痛绝,称他们?丧尽天良,灭绝天理,真为复载所不容?。判决如下:?仁和县监生卓长龄著有《高樟阁诗集》,伊子卓敏、卓慎等人亦著有《学箕集》等项诗稿,伊族人卓轶群写有《西湖杂录》等书均有狂妄悖逆之语,该五犯俱先后病故,侥逃显戮,应仍照大逆凌迟律剁谁其尸,枭首示众。卓天柱系卓长龄之孙,卓天馥系卓慎之子,均依大逆缘坐律,拟斩立决。卓连之收藏逆书不行首缴,依大逆知情隐藏律,拟斩立决。陈氏、高氏,王氏并卓天馥二岁幼子均解部给发功臣之家为奴。?

  安徽歙县生员方国泰收藏的其祖方芬《涛浣亭诗集》内有?征衣泪积燕云恨,林泉不共马蹄新?、?乱剩有身随俗隐,问谁壮志足澄清?、?蒹葭欲白露华清,梦里哀鸿听转明?,干隆帝认为有反清复明之心,罗织成罪。

  有个刘三元,本就疯癫,某日失口对人说:我乃汉室后裔,要众官扶持;这个疯子因此得罪被杀。

  有些字句是专制帝王的专用品,如果不慎误用了这些字句,就是僭越犯上。

  山西王尔扬为别人父亲作墓志铭,用?皇考?两字,这是习语,屈原《离骚》和欧阳修《泷冈阡表》内都称父为?皇考?,却被斥为?于考字上擅用皇字,实属僭逆?。

  江苏韦玉振为父刊刻行述,中有?于佃户之贫者,赦不加息?,不料?赦?字只能由皇帝使用,韦玉振被指责?乃敢竟用赦字,殊属狂妄?。

  湖南监生黎大本为母亲做寿,祝寿文内有?女中尧舜?等字句,被斥为?拟不于伦,谬妄干分?,黎大本充军乌鲁木齐。

  湖北秀才程明諲为人作祝寿文,内有?绍芳声于湖北,创大业于河南?,?创大业?被曲解为做皇帝,程明諲?语言悖逆?,斩立决。

  其他触犯庙讳、御名以及提到皇帝应该换行抬写而没有换行抬写,因此获罪的,不可胜数。有一个河南人刘峨,编印《圣讳实录》一书出售,本来是为了告诉人们应当怎样避讳,所以把应避讳的清代诸帝的名字?各依本字正体写刻?,却被控大不敬,惨遭斩首。清代禁书真是五花八门,令人有望洋兴叹,叹为观止的感慨。凡是涉及思想,历史,政治,以及民族问题的书籍被禁被毁,当然也在意料之中,但令人匪夷所思的是大量纯粹的科学,技术,经济方面的书籍也赫然在目,实在不知道统治者打的究竟是什么算盘了。凡是涉及明朝,比如明人的文集,明人的诗集,明代的历史,明代人物传记,被禁毁也不算出奇,但是许多为满清歌功颂德拍马奉承的书比如什么《大清典礼》《大清天定运数》,还有干隆的爹雍正的作品《大义觉迷录》以及曾祖父顺治的作品也在禁毁之列。更离奇的还是甚至连明人选编或者写过评注的一些唐诗选集都在禁毁之列,比如《杜工部集筏注》《杜工部诗集》《杜工部诗集辑注》《杜诗详注》都在名单上。

  谁也没想到,1736年(干隆元年),25岁的干隆皇帝即位后,首先下令刑部将悬挂在菜市口枭示的汪景祺头骨取下?制

  竿掩埋?,接着又降旨赦免了被发遗的汪景祺及查嗣庭的亲属。为避免再发生以文字罪人的违反封建法制的事,干隆皇

  帝?从之?山东道御史曹一士?请宽妖言禁诬告折?,批准刑部的建议:今后凡告发旁人诗文书札等悖逆讥刺的,如无实迹,一律照诬告反坐;如果承审的法官率行比附成狱的,以?故入人罪?论。这一?刷新前朝弊政?的改革,暂时减缓了雍正后期疾剧蔓延的?文字狱?风。1741年(干隆六年)的?谢济世私注《

  大学》案?,虽然为干隆亲自揭发,但没有依祖制上纲到?谋逆?政治问题,只说谢济世?迂?,只是将谢济世私注的

  经书及书版一并烧毁,谢济世仍在湖南粮道官职上稳稳当当。如此放松对文化思想的严密禁锢,?请宽妖言?,?大煞文字狱?,?禁挟仇诬告诗文?可让文人秀才高兴透

  了,纷纷上表称颂干隆,?上下无隐情?,?为政以宽缓?,并大施?感情代理权?编造民谣:?干隆宝,增寿考;干

  隆钱,万万年。?以对比雍正时的歌谣?雍正钱,穷半年?。然而乐极必然生悲。1751年(干隆十六年),?文字狱?突然死灰复燃,一个空前残酷的?字祸? *** 突兀而起,七十

  多起?文字狱?一个接一个连年?扑面而来?。?文字狱还乡?起于轰动一时的?伪造孙嘉淦奏稿?案。孙嘉淦历任左都御史、吏部和刑部尚书及直隶总督、湖广

  总督等中央、地方要职,以敢于直言极谏著称,声望很高。干隆十五年(1750)七月,江西千总卢鲁生与守备刘时达合

  谋,编造了一个指责干隆帝错误的奏稿,假托是孙嘉淦写的,意图借此制止干隆劳民伤财的首次南巡。干隆十六年六月

  ,?伪孙嘉淦奏稿?流传到云南时 *** 隆帝发现了,由此顺藤摸瓜,辗转根究,在全国追查伪稿作者。到当年十一月,仅四川一省即逮获传抄伪奏稿犯二百八十余人,湖广、江西为数更多。十八年(1753)二月,干隆帝下令将所谓正犯卢

  鲁生凌迟处死,刘时达斩决,草率结案。本来,两个地方官以?言官?孙嘉淦名义写个希望皇帝不要?劳民伤财南巡?的建言奏折,虽然有冒名之不当,但其心

  意却是正直善良的,借用名臣孙嘉淦名义,无非是怕自己人微言轻,劝不动皇帝。全国十八省皆争相传抄,正说明此议

  深得人心,皇帝该?闻过即改?才是。哪知道,在处理?伪稿案?的一年又八个月中,干隆帝坐卧不安,疑神疑鬼,一

  时怀疑伪稿是曾静、张熙余党所造,一时怀疑出自那些读书失志的文人之手,怀疑可能是被杀掉的川陕总督张广泗的亲

  友故旧流落怨望,造谣生事。面对突发的伪稿案,干隆帝丝毫不想到自己确有过错,反而感觉到敌对的暗潮在全国涌起

  ,将原因定为?皆因以往实行的宽大之政?,是?请宽妖言?,?禁挟仇诬告诗文?等大政方针出了毛病。联想到在廷

  讯时,张广泗曾供称:?但知皇上慈仁,不知皇上英武?。干隆深有感触,对臣下说:?朕闻之,深为抱愧。水懦而玩,亦朕所深戒!?干隆由此决定改变?妇人之仁?的?宽缓

  方针?,继承和发扬列祖列宗的严猛精神,降旨说:?此等奸徒,传播流言,俦张为幻,关系风俗人心者甚大,不可不

  力为整饬?。干隆创造性地提出,要提高?皇权专制?,就要对文化思想厉行统治;而将一切禁书统统烧毁,要比单个

  打击一个个文人更快更彻底。干隆独创了借?搜集古今群书?而冠冕堂皇的理由来查办禁书,欲将一切?反清文字?作

  品的旧刻新编之作者、出版者、收藏者一网打尽。干隆时的文字狱,有不少案件,甚至是因为向清朝统治者歌功颂德、献书献策,不过,因马屁拍得不得法,犯了忌讳,也会遭到杀身之祸。直隶容城一个走江湖的医生智天豹,编了一部《万年历》,祝颂清朝国运久长,其中说?周朝止有八百年天下,如今大清国运,比周朝更久?,可是这万年历中把干隆的年数只编到五十七年为止,犯了大忌,被认为是诅咒干隆帝短命,?罪大恶极,人人发指,非碎磔不足以蔽辜?,结果,将智天豹处死。

  还有个冀州秀才安能敬,写了一首颂扬清朝的诗,其中有?恩荣已千日,驱驰只一时,知主多宿忧,能排难者谁?,这四句诗被曲解为咒骂皇帝有忧有难,无人辅佐,其实,就象安能敬自己在审讯时所说,?原要竭力称颂,无奈说不上来?,顶多是颂诗写得不好,哪里是什么讥讪诽谤呢?

  再如著名学者全祖望著有《皇雅篇》,叙清世祖得天下之正。但全祖望的仇家却向干隆帝控告说,全祖望文内有?为我讨贼清干坤?之句,居然冠?贼?字于?清?字之上,大逆不道!全祖望几遭陷害,因朝廷官员为之辩解,才得以幸免。

  直到干隆末期,文字狱才较为放宽。这主要是清廷统治日益腐败,各族人民纷纷起义,清廷连镇压起义也来不及,顾不上在文字上吹毛求疵、无中生有。如干隆四十七年(1782年),广西抄获 *** 经卷书籍,?语多悖逆荒唐?,照往例会严厉追查,治以重罪。但这时甘肃的 *** 起义刚刚镇压下去,清廷不敢因文字细故,再激起 *** 的反抗。所以干隆帝说?书内字句,大约鄙俚者多,不得竟指为狂悖。此等 *** ,愚蠢无知,各奉其教,若必鳃鳃绳以国法,将不胜其扰。若此等 *** 书籍,附会其词,苛求字句,甚非朕不为已甚之意。此事竟可毋庸办理,嗣后各省督抚,遇有似此鄙俚书籍,俱不必查办?。显然,象这类案件,如果都要彻底查究的话,势必是案件山积,株连甚众,?将不胜其扰?。在各族人民拿起武器、纷起反抗的时候,清廷不得不稍稍收敛其 *** ,对文字犯罪,也不得不从宽处理了。但即使如此,直到嘉庆年间,文字狱的阴影仍笼罩着文坛,知识分子余悸尚存,所以龚自珍有?避席畏闻文字狱,著书都为稻粱谋?,以及?万马齐喑亦可哀?的叹息。

  ?康、雍、干?三朝的?文字狱?比较

  今天的学者们仔细比较了?康、雍、干?三朝的?文字狱?,发现,三朝的文字狱虽有程度不同、方式不同,但本质却是一致皆是?热衷于皇权专制?的封建专制王朝的产物。考之中国三千年封建历史,并非每朝每代都有残酷的?文

  字狱?,汉唐封建盛世基本上没有大?文字狱?,宋代虽以苏东坡?乌台诗案?开了?文字狱?先河,不过是贬官三级

  ,下放黄州流放琼崖而已;直到明代衰弱的万历皇帝,才创造了?中国第一思想犯?将只是?不以孔孟之是非为是

  非?的李卓吾,以?敢倡乱道?、?妄言欺世?罪名拿下诏狱,逼其自刎。清朝是满清入侵中原,冒充正统以自居,对天下极尽压迫与变态。康熙康熙在位六十一年有较大?文字狱?11起,?文

  字狱?多由? *** 互相攻讦?而起;而雍正则生性刻薄猜忌,虽在位只有十三年,却有残酷而大规模的?文字狱?近20

  多起,其中不少是?亲自揭发?,?亲自审讯?;干隆一向?高己卑人,雄才易事?,所以虽在即位初期准行?请宽妖

  言?,假造?言论宽松?,一旦根基稳固,?得志便猖狂?,在六十年的帝王生涯中,竟创造了130多起酷刑?文字狱?

  ,创造了比此前中国历史上?文字狱?总和还多一倍多的空前奇迹。

  [编辑本段]书籍的销毁和篡改

  至于干隆年间修的《四库全书》,就更是搞的彻底,全国图书都要进献检查,不仅不利于满清的文献被禁毁,连前人涉及契丹、女真、蒙古、辽金元的文字都要进行篡改。查缴禁书竟达三千多种,十五万多部,总共焚毁的图书超过七十万部,禁毁书籍与四库所收书籍一样多。?初下诏时,切齿于明季野史。其后,四库馆议,维宋人言辽金元,明人言元,其议论偏谬尤甚者,一切拟毁,隆庆以后,至于晚明,将相献臣所著,靡有孑遗矣?。明清之际,黄道周、张煌言、袁继咸、钱肃乐、顾炎武、黄宗羲、孙奇逢诸人的著作,均于例禁。后来稍稍放宽,有些人的著作,只要?改易违碍字句,无庸销毁?。但对钱谦益、吕留良、屈大均、金堡以及戴名世、王锡侯、尹嘉铨诸人的作品,查禁特别严厉。

  干隆时被销毁的书籍?将近三千余种,六、七万卷以上,种数几与四库现收书相埒?。吴晗说过?清人纂修《四库全书》而古书亡矣!?连宋应星的科技著作《天工开物》也因为有碍于愚民而禁毁。文字狱如此之彻底,一篇吴三桂的?反满檄文?,一本《扬州十日记》,一本《嘉定屠城记略》,竟在中华本土湮灭二百多年,二百多年后才从日本找出来!所?汉化?深者:尤其中华士人之民族意识!较之前代的外族统治者,更加阴险、卑劣、刻毒!难怪鲁迅先生说:?对我最初的提醒了满汉的界限的不是书,是辫子,是砍了我们古人的许多的头,这才种定了的,到我们有知识的时候大家早忘了血史。?

  《四库全书》所收古籍许多经过篡改是尽人皆知的事实。与清代统治者利益相关的明朝人的文学和历史作品遭到大力剿灭,而且殃及北宋南宋。《四库全书》的编纂者对于反映民族矛盾、民族压迫和民族战斗精神的作品尽量摒弃和抽毁,对于不能不收录的名家名作则大肆篡改。

  如岳飞《满江红》名句?壮志饥餐胡虏肉,笑谈渴饮匈奴血?。?胡虏?、?匈奴?在清代是犯忌的。于是《四库全书》馆臣把它改为?壮志饥餐飞食肉,笑谈欲洒盈腔血?。

  张孝祥名作《六州歌头?长淮望断》描写北方孔子家乡被金人占领:?洙泗上,弦歌地,亦膻腥。膻腥?犯忌,改作?凋零?。

  陈亮的《水调歌头?不见南师久》词云:?尧之都,舜之壤,禹之封。于中应有,一个半个耻臣戎。耻臣戎?犯忌,改作?挽雕弓?。

?

  还有更荒谬的,辛弃疾的《永遇乐?千古江山》中的?斜阳草树,寻常巷陌,人道寄奴曾住?,被改作?人道宋主曾住?。?寄奴?是南朝宋开国皇帝刘裕的小名,?宋主?可以说是他的尊称。这两句的格律也应作?仄平?,两个字的音也都是?仄平?,改为?宋主?并不涉及音律问题;?寄奴?二字也与清朝犯忌的?胡?、?戎?、?夷?、?虏?等了无关涉。那么为什么还要改呢?原因只有一个,那就是用小名称呼帝王,做惯了奴才的《四库全书》馆臣看到就感到别扭,因此即使没有?违碍?之处也要改。这是多么自觉的奴才态度!难怪鲁迅说《四库全书》不仅藏在内廷,而且?还颁之文风较盛之处,使天下士子阅读,永不会觉得我们中国作者里面,也曾有过很有些骨气的人?(《病后杂谈之余》)。

清代“文字狱”事例,越多越好

先看个“经”字,禁毁名单有《经锄堂集》《经话甲编》《经济考》《经济录》《经济言》《经略复国要编》《经略疏稿》《经史辨略》《经史辩体》《经史镜》《经史提纲》《经世集》《经世契要》《经世实用编》《经世文新编》《经世文新编序》《经世要略》《经武要略》《经畲遗集》《经源统宗》

这些书被禁毁的原因,有些我也看不太明白,比如《经锄堂集》介绍里说是清叶奕苞纂写,而这个叶奕苞“博雅,擅诗歌,能画,康熙年间荐试鸿博,有《金石补录》等著作”,从这个介绍来看,似乎应该是清庭的一个好奴才,好帮闲,却不知道为什么,他的这本书“被列入军机处奏准全毁书目之中”,莫名其妙。

至于《经济考》则被禁的原因都没有介绍,就交代说是乾隆四十六年奏准禁毁。

《经济类考约编》则总算交代了被禁的原因,“此书因‘内有龚定孳序’,而为安徽巡抚闵鄂元奏缴,乾隆四十六年奏准禁毁”。我孤陋寡闻,不知道这个龚定孳是谁?他做了一个序,一本书就被禁毁。

《经济录》《经济言》《经略复国要编》《经略疏稿》《经世集》《经世契要》《经世实用编》《经世要略》《经畲遗集》《经源统宗》全都是明朝的人写的书,对于谈明色变的满清来说,这些书被禁毁就自然是顺理成章的事情

再看看“军”字打头的,这个比较少,只有三本,两本是同名的书,都叫《军器图说》,另一本是《军中遗稿》,都是明代人的作品。第一本《军器图说》是明万历年间的进士毕懋康撰写的,根据介绍,这本书“罗列各种火器,图文并茂,叙说军器之制造,使用与威力。书中云:‘夷虏所最畏于中国者,火器也’。此书为江苏巡抚闵鄂元奏缴,乾隆四十六年十一月二十七日奏准禁毁”。另一本《军器图说》是明代朱铮撰写,被收入《索引式的禁书总录》全毁书目内

我们最后不妨再选一个有代表性的字“明”,以这个字打头的禁毁书籍太多,故只列名单。下面就是了:

《明百将传》《明宝训》《明表选》《明兵略纂闻》《明策衡》《明朝官制大全》《明朝捷录》《明朝通纪会纂》《明朝小史》《明臣言行录》《明臣奏疏》《明初开国群雄事略》《明大事记》《明代帝后纪略》《明代圣政》《明代野史》《明道杂志》《明纲目》《明馆课标奇》《明馆课宏词》《明馆课录》《明光宗实录》《明纪本末》《明纪本末国书》《明纪编年》《明纪编年会纂》《明纪编遗》《明纪重辑》《明纪纲鉴补》《明纪纲目》《明纪会纂》《明纪甲乙事略》《明纪鉴略》《明纪鉴略补》《明纪鉴鼎脔》《明纪全载》《明纪弹词》《明纪要》《明纪编年会纂》《明记甲乙两年汇编》《明季南略》《明季遂志录》《明季文杂抄》《明季遗闻》《明家训》《明鉴会纂》《明鉴易知录》《明将略》《明将略注》《明将传》《明经济名臣录》《明经济书》《明经济文辑》《明论必读》《明论表》《明名臣经济录》《明名臣奏牍》《明末纪事》《明末诏书》《明女直志》《明人后场论表》《明人诗抄》《明人物考(焦竑)》《明人物考(王世贞)》《明神宗实录》《明诗别裁集》《明诗归》《明诗善鸣集》《明诗选(陈子龙)》《明诗选(马士奇)》《明诗综》《明实纪》《明实录》《明史纪略》《明史记事本末》《明史类编》《明史列传》《明史略》《明史全集辑录》《明史通纂》《明史野获》《明史纂》《明疏抄》《明书》《明太祖实录辨证》《明通纪编年》《明通纪会》《明通纪辑录》《明通纪辑略》《明通纪辑要》《明通纪捷要》《明通纪统宗》《明通纪摘录》《明通纪直解》《明通纪纂》《明通鉴编年》《明通纂要》《明琬琰录》《明文案》《明文百家粹》《明文宝符》《明文初学读本》《明文大家二编》《明文大小题商》《明文得》《明文得珠》《明文发》《明文分类传针》《明文录》《明文赏奇》《明文选》《明文翼运》《明文英华》《明献帝宝训》《明相业军功考》《明续记》《明宣宗宝训》《明一统志》《(皇)明杂录(尹直)》《明杂录(佚名)》《明诏制》《明政统宗》《明职方地图》《(皇)明制书》《明制稿》《明注略》《明状元策》《明宗孝义》《明奏疏(施元征)》《明奏疏(陆澄源)》《明奏疏(佚名)》《明奏议》

我数了一下,光是以“明”字打头的被满清禁毁的书籍就接近一百五十种。

因为好奇去看了《明宣宗宝训》禁毁情况的介绍,摘录如下“乾隆四十八年九月,检查红本办应销毁书籍总档载,此书‘系宣德宝训,查从前明代实录宝训已经奏明销毁,此册仍应销毁’”

《明杂录(佚名)》的情况似乎更有趣味,这本书的作者是清朝人,自己在书的序里就已经战战兢兢的说“后编所载之事皆出自……等书,并不敢妄增一字,第未经本朝颁定,似乎未可尽信。兹姑仍其旧说约略成篇,以自附于蒙瞽之义也,待史馆告成,此册竟作覆瓿可也”。也就是说作者编写这本书的时候就已经低三下四的承认因为没有经过清朝的颁定,所以不能尽信,等到史馆告成,这本书就可以象破碗一样扔掉了。
清廷的统治者也终于没有辜负这个作者的期望,这本书“为两江总督萨载奏缴,乾隆四十六年(1781年)四月二十六日奏准禁毁”

千万不要以为这些就是被禁毁的关于明朝书籍的全部,去看以“皇”字打头的禁毁的书籍,几乎全部都是以“皇明”开头的书:《皇明……》,从《皇明从信录》一直到《皇明奏疏类抄》又是几十种书,清廷的统治者对“明”字的敏感和畏惧真是到了神经质和歇斯底里的程度。在书名中直接出现“明”字的禁毁书籍有这么多,至于名字当中没有“明”,而内容和明有关的禁毁书籍就更是不知其数了,比如《嘉靖、隆庆、万历、天启四朝注略》,这本书乾隆年间被军机处奏准列入全毁书目,《嘉靖以来首辅传》乾隆四十四年十一月十八日奏准禁毁,还有以“甲申”开头的一系列书也都在禁毁之列。还有《朝鲜征倭纪略》讲述的大抵是明朝抗倭援朝的事情,和满清并没有直接关系,结果还是被禁毁。“乾隆四十八年(1783年)九月,检查红本处应销毁书籍总档续办第六次应毁书目中列入此书”。

不过看了开头摘引的王芑孙《洴澼百金方》序的话,我们应该知道这些被列出来的禁毁书籍名单还只是被满清统治下被消灭的书籍中的一小部分,是冰山一角。甚至可以说是比较幸运的一小部分,因为这些书毕竟都留下了名字,尽管有很大部分的禁毁书籍彻底消失灭绝,但还有一部分是逃过了满清罗网,甚至因为在名单之上,反而被刻意搜求保存,留存至今。相比之下,倒是更大部分的书籍干脆名字都没有留下,就直接在清廷制造的这种恐怖气氛下,被藏书者安全起见而销毁了,就如王芑孙所说的这种情况“凡天文地理言兵言数之书,有一于家惟恐召祸,无问禁与不禁,往往拉杂烧之。”
“拉杂烧之”就是这些书的命运了!
少数书籍,比如《天工开物》,不在满清禁毁书籍的名单之中,经过满清两百多年的统治,几乎从中国土地上彻底消失,最后却从外国如日本法国的图书馆中找了回来,这是很幸运的。更大部分的书,恐怕就没有这么运气。

满清治下藏书者这种“惟恐召祸,无问禁与不禁,往往拉杂烧之”的行为是可以理解的,随便拿乾隆制造的百多起文字狱中的一个作为例子,就能明白清朝文字狱究竟恐怖到什么程度,在这样的恐怖气氛下,不管三七二十一先自己把书烧了似乎是最明智的选择了
乾隆四十六年十二月,江苏震泽县卓汝谐告发卓连之、卓培之收藏祖父卓铨能著的《忆鸣诗集》中有悖逆词句,于是清廷爪牙就到两人家中抄检,《忆鸣诗集》并没有抄检到(估计这两人看见有人告发,就赶紧把书烧掉了,以为把书烧掉就总没有事情了,可惜是天真的一相情愿),抄检到三本《高樟阁诗集》,这是两人的曾祖父卓长龄所著的诗集,里面查到有一句诗“可知草莽头垂泪,尽是诗书未死心”。结果就罪名落实,被指为“一家之丧尽天良,灭绝天理,真为覆载所不容,阅之实堪发指”(也不知道乾隆和他的爪牙所谓的天良天理是什么,是汉人被他们入关的祖先屠杀了,残害了,还要歌功颂德感恩戴德感激涕零口无怨言么?他们的屠杀蹂躏或许在他们心里已经成为施与被屠杀者被残害者身上天大的恩德,如今不知报恩,反而要痛心垂泪,那自然是丧尽天良,灭绝天理了)。罪名既然已经落实,那么剩下的就是判决了,怎么判决的呢?如下:“仁和县监生卓长龄著有《高樟阁诗集》,伊子卓敏、卓慎等人亦著有《学箕集》等项诗稿,伊族人卓轶群写有《西湖杂录》等书均有狂妄悖逆之语,该五犯俱先后病故,侥逃显戮,应仍照大逆凌迟律剁谁其尸,枭首示众。卓天柱系卓长龄之孙,卓天馥系卓慎之子,均依大逆缘坐律,拟斩立决。卓连之收藏逆书不行首缴,依大逆知情隐藏律,拟斩立决。陈氏、高氏,王氏并卓天馥二岁幼子均解部给发功臣之家为奴。”

一个本来活的停滋润的家族,仅仅因为收藏了曾祖父和祖父的诗集,结果就导致了家破人亡,凌迟的凌迟,斩首的斩首,为奴的为奴的下场,的确是令人不寒而栗。如果不是满清自己的档案把自己凶虐残暴到顶点的作为记录下来,谁又能相信这是事实?设想一下如果西游记的作者吴承恩不是生活在明代而是生活在满清统治下,光凭他书中的一句“皇帝轮流做,明年到我家”,光凭他对车迟国国王好道教而失德讽刺当朝皇帝,就足够他凌迟一百次了,不光他自己凌迟,他的家人,他的子孙都要被斩首。幸亏吴承恩是活在明代。

清朝文字狱的危害有哪些 相关的评价及影响是什么样的

危害

清代文字狱泛滥有其特殊的历史原因。清王朝以少数民族入主中原,从汉族传统观念看,叫“乾坤反覆,中原陆沉”,“天昏地暗,日月无光”,在以儒家文化为正宗的汉族知识分子中间有着相当激烈的民族敌忾情绪。

(1)给思想文化、士人风气带来恶劣影响。龚自珍的名言“避席畏闻文字狱,著书只为稻粱谋”,大意是“言谈中听到文字狱就吓得立即躲远,文人著书就为生计,不敢发表自己的见解。”这是对清代文字狱后果的真实写照。读书作文动辄得祸,文人学士只好泯灭思想,丢掉气节,或者死抱八股程式,背诵孔孟程朱的教诲以求科举入仕;或者远离敏感的学术领域,远离现实,把全部精力用于训诂、考据的故纸堆中,史称乾嘉之学。

(2)文字狱败坏了官场风气。清朝官员大多数是科举入仕。作为文人,他们有可能成为文字狱的牺牲品;作为官僚,他们又是文字狱的制造者或帮凶。他们一方面不愿意自触文网,身死家破;另一方面不愿因为贯彻皇上谕旨不力,不能严究文字之责而获罪。于是他们只有向着谨小慎微、没有节操的方向发展。

(3)造成了社会恐怖,摧残了人才。许多知识分子不敢过问政治,从而禁锢思想,严重阻碍了中国社会的发展和进步。

(4)一些地方官吏以查出犯忌文字为邀功之路。

评价

清代文字狱以次数多,规模大,惩处之残酷著称于世。清朝时期的文字狱是空前绝后的,而且随着统治的稳固而加深,越是统治稳定的时期,文字狱就越是登峰造极,至乾隆时期,以是无以附加的强化,中国的传统文化,也因此而扭曲变形。按照鲁迅的说法,“文苑中实在没有不被蹂躏的处所了”。

清代人李祖陶在《迈堂文略》:“今人之文,一涉笔唯恐触碍于天下国家……人情望风觇景,畏避太甚。见鳝而以为蛇,遇鼠而以为虎。削刚正之气,长柔媚之风。此于世道之心,实有关系。”

胡奇光《中国文祸史》说:“(清代文字狱)持续时间之长,文网之密,案件之多,打击面之广,罗织罪名之阴毒,手段之狠,都是超越前代的。”

鲁迅:“为了文字狱,使士子不敢治史,尤不敢言近代事。”

何西来为周宗奇《文字狱纪实》所作的序中说:“清代文字狱,主要集中在前期,历顺治、康熙、雍正、乾隆四代君王,绵延一百三十余年。无论就时间之长,案件之多,还是规模之大,株连之广,花样之翻新,手段之残忍来看,在中国的封建时代,都是没有前例的。”其实,两位学者并非故作危言耸听之论,而是对清代文字狱真实情况的准确概括和高度总结。有清一代,文字狱案此起彼伏、绵延不绝,几与爱新觉罗氏王朝的历史相始终,案狱数量之多、规模之大、牵连之广、杀戮之血腥,均称空前。

方志远:明朝的士大夫越是被朝廷惩罚,便越是得到舆论的赞扬,于是更加意气风发;除了文字狱和贪赃枉法,清朝的士大夫倒是少受惩罚,但不是最高统治者的仁慈,而是士大夫的“死相”。中国知识分子的脊梁,其实是在清朝被折断的。从维护社会稳定来说,清代有借鉴意义;但从倡导自由开放和社会发展来说,似乎明代更具有胸襟气度。

李凌:清朝的文化专制导致中国积弱贫穷。

雷海宗:“全国大规模有系统的搜查禁书,现代的人不易想见。但在最严重的十五年间(乾隆三十九至五十三年)全国人心惶惶,连不识字的农家也有时因为祖传下来一部原来不相干的书而招大祸;这在普通的史料中是不易见到的,只有私人所遗留的日记与笔记能帮助我们回想到当时的紧张情形。著者把这点特别提出,深得史家恢复往迹的本旨。”

富路特(Luther Carrington Goodrich):“乾隆总的来说是个应该受到历史谴责的暴君”,因为他“干预学者的独立研究,故意窜改历史, 残酷地迫害文人,接二连三地禁书、毁版。”,“而《四库全书》 的编纂虽名为保存国粹,实际上是别有用心地为了达到钳制思想的目的。”

周宗奇:清代文字狱呈现康乾盛世背后文人血与泪。

影响

文字狱使广大文人学者无所适从,于是不少人逃避现实,埋头于古纸堆中作考据性的学问,从而形成了中国学术史上的一个著名学派,即乾嘉学派。乾嘉学派源于明清之际的顾炎武,起初主张根据经书和史书立论,达到救世目的,到乾隆、嘉庆时期兴盛起来,学者们推崇汉儒古文经学的训诂方法,考证原委,条理阐发,并用于古籍整理和各方面学术探索。其研究范围以经学为中心而衍及文学、音韵、史学、天算、水地、典制、金石、校勘、辑逸等等,引证资料多极于两汉。因为兴起于乾隆、嘉害年间,故称为乾嘉学派;反对浮华,提倡朴实,故又称“汉学”和“朴学”。这个学派对中国古籍和史料整理研究作出了很大贡献,其研究方法历代相沿,对后来的学术界产生过深远影响。汉学纠正了理学的空疏之风,但也有为考据而考据的繁琐流弊。摧残了人才,禁锢了思想,不利于我国社会进步的发展和人才的进步,是中国历史上的一大弊政。

在文字狱的高压下,有的地方戏曲也遭受到了史无前例的破坏和毁灭。在这种文化专制恐怖主义之下,曹雪芹在写《红楼梦》时不得不声明此书大旨言情,都是“贾(假)语村言”,“甄士(真事)隐去”,其良苦的用心,就是为躲避残酷的森严文网。

当时的士人只有两条出路,一是钻进古书堆中搞训诂、考古、校勘、金石之学,搞繁琐的考证。这就是乾隆年间的所谓朴学,虽然也获得了可观的成就,但正如一些学者所指出的,这些成就就像囚牢里的犯人作出的精致玲珑的工艺品。在这种学问里,哲学不见了,理论不见了,中国文化一向重视现实,重视人生,重视政治,重视伦理的传统不见了。

轶事

千钧一发

还有些成语,有些字,那个时候也不能随便乱用,比如说千钧一发,翻遍整部明史里面没有千钧一发,或一发千钧这四个字,清朝法律大家得剃头,如果说一发,我一根头发有千钧之重,这表示你很不满意剃头。

学习汉语入狱

东印度公司一个叫洪仁辉的英国人,因不满地方官员勒索告御状,乾隆气得直哆嗦。于是,洪仁辉被判有期徒刑三年,罪名竟是:擅自学习汉字汉语。

避席畏闻文字狱

道光五年(1825)冬,龚自珍写了一首《咏史》诗,其中有一句“避席畏闻文字狱,著书都为稻粱谋”。大意是,友朋聚会,本可无拘无束、畅所欲言,但席间有人谈到文字狱,因不忍听、不敢听,只好退席,落荒而逃。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lishitanjiu/36358.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602607956@qq.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上一篇:

下一篇: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