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是非成败转头空。今天小编来说说谭纶的故事。
都知道,倭寇之患,一直困扰着明朝。
明嘉靖年间,倭寇在东南沿海一带横行肆掠尤甚,对当时的国家造成了极大的危害。起初,明军剿灭的结果极不理想,直到出现了几位抗倭名将局势才扭转,最终,将其彻底消灭。
大家所熟知的,当推戚继光及戚家军,和俞大猷。不过,根据史载,还要加上一人——谭纶。虽然,他的曝光度并不高,但谭纶在三人职位中却是最高的,且曾是另外二位的上司。尤其和戚继光,二人共同相处过了一段艰苦而光荣的岁月。
谭纶,文官出身,是明朝制度的一个缩影。但与宋朝不同,不但需要有相关的历练,自己还要有实力。因此,他是通过流程选拔而出的儒家将领。史载,他是嘉靖二十三年(1544年)进士,由于排名靠后,仅在南京礼部做了个六品主事。
尽管,“正业”不太理想,但是,他的“副业”却让他小有声名。他没事时,就爱读兵书,写心得,寻常生活小事,都会被他联系到军事上,有作品《说物寓武》。除此之外,他还着迷于戏曲艺术,研究填词和曲牌。很快,他的能力被朝廷认可,升调为南京兵部职方司郎中。
“职方司”这个职位,可以说是为朝廷培养的“军队统帅”,工作既琐碎又辛苦。平日负责各地的军事资料,到了战争期间,则要负责作战方案的定夺。
这段工作经历,让他熟知了明朝的军备实际情况。同时,他也不断思考如何才能取得最终的作战胜利。不久,一场突如其来的危机,给了他检验理论的机会。
嘉靖二十七年(1548年)五月,倭寇居然突破防线,杀到了南京城下。当时,官员们都慌了,守军们也害怕了。然而,谭纶却主动请缨,临时招募了壮丁500余人。之后,他简单地教了他们些武艺战术,就急忙去了战场。在常人看来,这是“自不量力”。
不过,谭纶有他的方法。首先,是一番战前动员,大家激情澎湃。然后,抓住了有利战机,趁着倭寇们刚登岸,发起了进攻。之后,兵分两路,一路正面,一路侧面,两路一夹击,顿时将倭寇分割了。此外,谭纶更是勇猛,带头进攻。在这种战术下,居然击溃了敌人。
就此,谭纶一战而红,很快被任命为台州知府。在当时,台州是倭寇“骚扰”重灾区。他上任后,汲取南京募兵的经验,在当地招新兵。而且,在他精心训练下,这支千人军队,军纪强,作战勇猛,多次击溃了倭寇。
尽管,几年中取得了不俗战绩,但是,他却从中清醒地认识到了自己的弱点。
因为,管理是他所长,训练却不是。时间用了不少,训练出来的人马,仅够满足地方保卫战,如要彻底歼敌,这还远远不够。因此,他迫切需要一位搭档,弥补其不足。嘉靖三十四年(1555年),参将戚继光的来到,实现了谭纶心中所想。
当时,戚继光也有同样的想法,灭倭寇得训练新兵,且其目标更宏大,他要训练出一支平定倭寇的专门的精良部队。不过,他很是谨慎,给自己留了至少三年的时间。而谭纶相当配合,这三年里,戚继光做的事,基本就是练兵。如有倭寇再犯,都是这个知府大人去应付。
由于,他手中兵力不多,就从防守入手,还积极想对策。如及时得到消息,就立刻转移百姓,让敌人空手而归,若有机会,还会再挫挫敌人的锐气。几年的苦练,戚继光终于成就了一支作风彪悍军队——戚家军。之后,二人通力携手,多次击败了倭寇。
这期间,嘉靖四十年(1561年)的台州九战最为著名。长达数月的交战中,戚继光领兵攻打正面,谭纶率军从侧面包抄。于是,在密切配合下,连续九战皆胜,重创浙江一带倭寇。自此,浙江不见倭寇再犯了。
只是,二人不久后就分开了。
谭纶先是公务调动,到福建做参政,后回家丁忧。
而戚继光却是浙江、福建两头跑,倭寇不敢来浙江,就去祸害福建了,战事不断。到了嘉靖四十二年(1563年),福建的形势更加糟糕。一支两万多人的倭寇,居然攻下了福建兴化。当时,朝廷派出了三员大将:戚继光,俞大猷和刘显。
之后,谭纶再次“挂帅”,以福建巡抚的身份。
那时候,他巧妙地协调这三位的关系,并根据个人的作战特点制定战术。戚继光在前,刘显侧翼,俞大猷断敌后路。果然,迅速收复了失地。
到了来年二月,谭纶和戚继光二人配合,在仙游灭敌两万。
从此,福建再无倭患了。
就如谭纶自己所言,他擅长的是管理将领。再加上其通晓人性,本人又能以身作则,所以,在作战中,和将士配合相当默契,保证了战事的顺利。此后,谭纶任蓟辽总督,戚继光为蓟州总兵,二人再次配合,防御北方的蒙古。
在谭纶的支持下,戚家军得以扩编,边关军队的战斗力也得到了显著提升。这期间,他最大的成绩是蓟州长城的著名工事“空心敌台”。蓟州边境分成12个防区,空心敌台有3000多座,还配备700多辆火器战车和5000多门火炮。蒙古骑兵遭受几次惨重损失后,不敢轻易再犯。
此外,他和俞大猷的交情也不错,除了在其人生危机中给予保护,还力挺其发明的独轮战车。后来,这种武器更是成为了明军的主要火器。万历登基后,他被召回京城,任兵部尚书。在任上,他主张全面清理军屯土地得罪了不少人,因为,有老上司张居正的支持,他才无事。
到了公元1577年,谭纶病逝,时年57岁。
还有一点就是,谭纶虽然一生征战无数,却始终保持着对戏曲的热爱,除了消遣,更多的是编演提振士气的戏曲。后来,跟随他征战的这支戏班子,和他家乡江西宜黄的戏曲风格相融合,形成了宜黄腔,更是成为了中国传统戏曲的一大流派。
但宜黄腔这一称谓,始见于清嘉庆时宗室昭梿的《啸亭杂录》。有人认为宜黄腔即二黄腔的前身或二黄腔,但尚缺乏根据。
原文 :
谭纶,字子理,宜黄人。历职方郎中,迁台州知府。纶沉毅知兵。时东南倭患已四年,朝议练乡兵御贼。纶亦练千人立束伍法自裨将以下节节相制分数既明进止齐一未久即成精锐倭犯栅浦纶自将击之三战三捷倭复由松门、澶湖掠旁六县,进围台州,不克而去。转寇仙居、临海,纶擒斩殆尽。进海道副使,益募浙东良家子教之。倭自象山突台州,纶连破之。加右参政,会忧去。四十二年春再起纶。道擢右佥都御史,巡抚福建。倭屯崎头城,都指挥欧阳深搏战中伏死,倭遂据平海卫,陷政和、寿宁,各扼海道为归计。纶环栅断路,贼不得去,移营渚林。纶自将中军,大破贼,复一府二县。诏加右副都御史。纶以延、建、汀、邵间残破甚,请缓征蠲赋。又考旧制,建水寨五,扼海口,广东境内悉定。纶上疏请复行服,世宗许之。纶练兵事,朝廷倚以办贼,遇警辄调,居官无淹岁。迨南寇略平,而边患方未已。隆庆元年,给事中吴时来请召纶练兵。诏征纶还部,进左侍郎兼右佥都御史,总督蓟、辽、保定军务。纶相度边隘冲缓,道里远近,分蓟镇为十二路,路置一小将,总立三营。诸将以时训练,互为掎角,节制详明。是岁秋,蓟、昌无警。异时调陕西、河间、正定兵防秋,至是悉罢。纶初至,按行塞上,谓将佐曰:“秣马厉兵,角胜负呼吸者,宜于南;坚壁清野,坐制侵轶者,宜于北。”遂筑敌台三千,起居庸至山海,控守要害。纶召入为右都御史兼兵部左侍郎,协理戎政。会台工成,益募浙兵九千余守之。边备大饬,敌不敢入犯。以功进兵部尚书兼右都御史,协理如故。其冬,予告归。万历五年卒官。赠太子太保,谥襄敏。
译文 :
谭纶,字子理,宜黄人。历任职方郎中,调任台州知府。当时东南地区已经遭受了四年的倭患,朝廷商议训练乡兵来防御贼寇。谭纶训练了一千人。他制定了约束队伍的纪律,从副将以下,一级控制一级,职分明确以后,行动整齐划一,不久就成为精锐部队。倭寇侵犯栅浦,谭纶亲自率领军队迎击他们,三战三捷。倭寇又从松门、澶湖劫掠附近的六个县,进而围攻台州,没有攻克只得离去。转而侵犯仙居、临海,谭纶几乎将他们全部擒拿、斩杀。升任海道副使,招募更多浙东地区的良家子弟训练他们,倭寇从象山突袭台州,谭纶接连打败他们。晋升为右参政,遇上父母的丧事离职而去。嘉靖四十二年春天,第二次启用谭纶。上任途中被升任右佥都御史,任福建巡抚。倭寇驻扎在崎头城,都指挥欧阳深战时中埋伏而死,倭寇就占据了平海卫,攻陷政和、寿宁,各自控制海道作为退路。谭纶围起栅栏截断他们的退路。倭寇不能逃走,就将营地移到了渚林。谭纶亲自统率中军进逼,大败倭寇,收复了一府二县。诏令加封他为右副都御史。谭纶认为延平、建宁、汀州、邵武地区残破不堪,请求缓期征收、减免赋税,又考察旧制,建立了五座水寨,扼守海口,广东境内全部平定。谭纶上奏再次请求回乡服丧,世宗同意了。谭纶熟悉兵事,朝廷依靠他来对付倭寇,遇到紧急的情况就调动他,他担任官职没有满一年的。等到南方的倭寇大致平定后,边关的祸患却没有停止。隆庆元年,给事中吴时来奏请征召谭纶训练兵马。诏令谭纶回兵部,升任左侍郎兼任右佥都御史,总督蓟、辽、保定的军务。谭纶考察研究边境关口地形的冲要和平缓,道路的`远近,将蓟镇分成十二路,每路设置一名小将,全军总共建立三个营。各位将领按时训练,互为掎角,管辖责任非常清楚。这年秋天,蓟镇、昌平地区没有紧急的情况。过去调集陕西、河间、正定的兵马在秋天加紧防卫,到这时候全部停止。谭纶刚刚上任,巡视塞上,对身边的将领说:“喂饱战马,磨利兵器,较量胜负于呼吸之间的方法,在南方适宜;加固营垒,疏散人口、财物,以逸待劳制服侵犯之敌的方法,在北方适宜。”于是修筑了三千多个屯兵御敌台,从居庸关到山海关,控制着要害地区。谭纶被召到京城担任右都御史兼任兵部左侍郎,协助处理军务,到了御敌台修成,他又招募了九千多名浙江兵驻守。边防经过此番大整治,敌人不敢前来侵犯。因功升任兵部尚书,兼任右都御史,协助处理原来的事务。这年冬天允许他回乡休假。万历五年,死于任上。被追封为太子太保,谥号襄敏。
戚继光幼年时风流倜傥,很有个性。虽然家境贫寒,但是他喜欢读书,通晓儒经、史籍。
嘉靖二十三年(1544年),戚继光继承祖上的职位,任登州卫指挥佥事。
嘉靖二十五年(1546年),戚继光负责管理登州卫所的屯田事务,当时山东沿海一带遭受到倭寇的烧杀抢掠,戚继光有心杀贼,写下了“封侯非我意,但愿海波平”的诗句。
嘉靖三十二年(1553年),戚继光受张居正的推荐,进署都指挥佥事一职,管理登州、文登、即墨三营二十五个卫所,防御山东沿海的倭寇。
嘉靖三十四年(1555年),戚继光被调往浙江都司佥事,并担任参将一职,防守宁波、绍兴、台州三郡。 岑港之战 嘉靖三十六年(1557年),倭寇进犯乐清、瑞安、临海等地,戚继光率军前往救援,但因为道路隔绝而没有来得及,朝廷也因此不治戚继光的罪。而后,汪直余党作乱于岑港,戚继光与俞大猷两军会合,前往围攻。但很长时间都没有攻下来,于是朝廷将戚继光、俞大猷等人全部罢免,让其带罪杀敌。驻守在岑港的倭寇抵御不住戚继光与俞大猷的进攻,于是打算逃走。
嘉靖三十七年(1558年),倭寇造好了大船,准备驾船夜遁,俞大猷和戚继光趁机发动进攻,击沉倭寇大船,余党向闽南逃窜。 从岑港逃走的倭寇又在台州烧杀抢掠,给事中罗嘉宾等人弹劾戚继光故意放走岑港的倭寇,有通倭的嫌疑。正要准备治罪,戚继光却因平定汪直的功劳而复官,让戚继光守卫守台、金、严三郡。
戚继光到浙江赴任后,发现卫所的将士作战能力一般,而金华、义乌的人比较彪悍,于是戚继光前往招募了三千人,在戚继光的指导训练下,将其练成一支精锐的部队,后称“戚家军”。戚继光根据南方多沼泽的地理特点制定阵法,又给他的部队配备火器、兵械、战舰等装备,戚家军因此名闻天下。 台州之战 嘉靖四十年(1561年),倭寇大举进攻桃渚、圻头等地,戚继光率军扼守桃渚,于龙山大破倭寇,戚继光一路追杀至雁门岭。倭寇遁走之后,趁虚袭击台州,戚继光一马当先手刃倭寇首领,余党走投无路,全部坠入瓜陵江淹死。而圻头倭寇竟又来侵犯台州,戚继光率军于仙居将其全歼。 台州大捷后,戚继光官升三等。而后,闽、广一带的倭寇流入江西一带作乱,总督胡宗宪无法平定,于是让戚继光来增援,戚继光率军于上坊巢将其击破,倭寇奔走建宁,戚继光引军回浙江。 福建之战 嘉靖四十一年(1562年),倭寇进犯福建,并联合福宁、连江等地的倭寇,先后攻陷寿宁、政和、宁德等地,从广东南澳方面侵略的倭寇联合福清、长乐的倭寇攻陷玄钟所,并进犯龙岩、松溪、大田、古田、莆田等地。
倭寇声势浩大,当地官军不敢进攻,于是胡宗宪传令让戚继光带兵剿贼。戚继光领命后引兵先进攻横屿,横屿四面水路险隘不易通行,戚继光命将士们每人手持一束稻草,填壕而进,大破横屿倭寇,斩首两千二百余级。而后,戚继光乘胜追击,杀至福清,捣毁牛田,端了倭寇巢穴。倭寇余党慌忙逃往兴化,戚继光也不停歇,一路狂追,又捣毁倭寇据点六十余营,斩首无数。
戚继光平定福建倭患后班师回浙江,行至福清,遇见少量倭寇从东营澳登入,戚继光率兵急攻,斩首两百人。经过几番战斗,闽广一带的倭寇几乎被戚继光杀光。 兴化之战 戚继光回到浙江后,从日本国本土而来的新的倭寇又伺机侵略,他们人数日益壮大以后,袭击兴化,但围攻了好几个月都没有攻下来。而此时刘显派了八个人带着书信到兴化传达信息,被倭寇拦杀,倭寇就换上刘显使者的服饰骗开城门,趁机攻陷了兴化城。
倭寇攻陷兴化后,刘显率兵逼近兴化,但因为兵少,刘显不敢擅自攻城,却因此被弹劾,背负罪名。 而福建总兵俞大猷也表示需要有大军合围。
嘉靖四十二年(1563年),朝廷以谭纶为右佥都御史,巡抚福建前来支援,而都指挥欧阳深却中了倭寇埋伏搏战而死,倭寇遂占据平海卫。 四月,戚继光率领浙江兵前来支援。戚继光到后,谭纶立刻筹备对倭寇的总攻,先在各海道上环立栅栏阻断倭寇归路,而后谭纶以刘显为左军,俞大猷为右军,谭纶自领中军,以戚继光为先锋,围攻平海卫,一举告破,斩首两千余级,戚继光等率兵追击,倭寇道路不通,又被斩杀三千多人。于是刘显等复兴兴化。朝廷以戚继光先前横屿大战,录前后战功,以戚继光为都督同知,世廕千户,代替俞大猷为总兵。 仙游之战 嘉靖四十三年(1564年)二月,倭寇余党纠合一万多人围攻仙游,打了三天,戚继光率兵前往解围,倭寇败走,戚继光率军追击,追至王仓坪,斩首百余级,不少人都坠于悬崖摔死。余党数千人逃走占据漳浦蔡丕岭。戚继光分五哨(古代军事编制单位)将士攀岩而上,与倭寇短兵相接,连俘带杀一百多人。 剩下的倭寇劫掠渔船逃到海上,而后侵扰福宁,戚继光率领李超等前往将其击败,又乘胜追至永宁,杀死三百多人。
同年,潮州倭寇聚众二万,与海盗吴平互为犄角之势劫掠潮州,俞大猷率兵杀败倭寇,并将吴平招降,让吴平驻扎在梅岭。 但不久之后,吴平纠合被明军击败的流散倭寇一万多人,伙同林道乾、曾一本先后在走马溪、泊浦澳登陆,洗劫南村堡和港口村。戚继光即刻率军前来围剿,吴平得知后放弃之前据守的梅岭,集合大船一百多艘,逃入南澳,并修筑大寨防御。
嘉靖四十四年(1565年),俞大猷率领水军,戚继光率领步兵,二人合力围剿吴平,吴平破败,孤身逃往凤凰山。 隆庆元年(1567年),给事中吴时来向明穆宗上疏,建议让戚继光、俞大猷等人训练蓟门一带的士兵。但朝议后决定只任命戚继光即可。于是朝廷任戚继光为神机营副将。当时谭纶刚刚在辽、蓟一带募集了三万步兵,又在浙江招募了三千士兵,请求让戚继光对其训练,得到了穆宗的许可。
隆庆二年(1568年),明穆宗让戚继光训练蓟州、昌平、保定等地的士兵,总兵官以下的官员都受戚继光的节制。 戚继光到任后,时蓟州有总兵郭琥,而戚继光为总理,无法统一号令,于是朝廷将郭琥调走,以戚继光为总兵官,镇守蓟州、永平、山海等地。又以戚继光前破吴平有功,进封为右都督。时北蛮子侵略青山口,戚继光引兵将其击退。
万历元年(1573年),北蛮小王子与董狐狸谋划进犯,向明朝廷索要赏赐遭到拒绝,于是二人在喜峰口烧杀抢掠,戚继光得知后率兵前往平乱,差点活捉董狐狸。同年夏,董狐狸侵略桃林,被戚继光击退。 而后董狐狸的侄子董长昂侵犯界岭,又被击败。董狐狸多次侵扰边境不但没有占到便宜,反而损失惨重,于是献关求赏,朝廷答应其按年给予赏赐。
万历二年(1574年),董长昂又入侵边境但无法从关口攻入,于是逼着他的叔父董长秃寇犯边境。戚继光领兵将其击败并活捉董长秃。董狐狸与董长昂率领宗族三百人来到戚继光关前请罪,董狐狸穿素服大哭请求赦免董长秃。戚继光与部下商议后决定接受其投降,董狐狸于是将劫掠的百姓放回,并发誓不再反叛。自此董狐狸与董长昂再也不敢侵犯蓟门。
戚继光镇守的蓟门固若金汤,北蛮子无法攻入,于是转而进犯辽东,戚继光率兵增援,协助辽东守将李成梁将其击退。 朝廷封戚继光为太子太保,又进封少保。 万历十年(1582年),朝廷里内阁首辅张居正病逝,给事中张鼎思趁机上言戚继光不应该放在北方,于是戚继光被朝廷调往广东。
万历十三年(1585年),给事中张希皋再次弹劾戚继光,戚继光因此遭到罢免,回乡后病死。
1.胡宗宪(1512~1565),明朝最重要抗倭将领。字汝贞,号梅林,徽州绩溪(今属安徽)人。嘉靖十七年进士。历任益都,余姚知县,后为湖广道御史,御史巡按宣府、大同,三十三年出任浙江巡按御史。三十四年擢都察院左佥都御史巡抚浙江。三十五年擢兵部右侍郎兼佥都御史、浙、闽总督,诱降并歼灭倭寇的徐海、陈东等部。三十九年以平海盗汪直功加太子太保,晋兵部尚书。四十一年入狱。四十四年再次入狱并死于狱中。隆庆六年,得以平反昭雪,并录平倭功勋入国史。万历十七年赐谥“襄樊”。短短六年间,以其雄才大略取得抗倭斗争前所未有胜利,浙江倭患基本平息,开始剿灭福建倭寇,为大明社稷立下赫赫战功。历史学家称“没有胡宗宪,就没有戚家军”。身上集中诸多古代儒将优点,《徐渭集》中将之喻为明代的“郭子仪”、“李愬”。善于用人,精通谋略,冲锋陷阵,冒死报国,功绩在主持抗倭的诸位大员中当推第一,为中国人民反对外来势力侵扰做出杰出贡献,作用颇大。其次,海禁解除,对外贸易益愈活跃。另外,国防得到巩固。抗倭功劳卓著,实不可灭。为抗倭战争胜利,他忧劳国家,作出了巨大的牺牲。
2.俞大猷,字志辅,号虚江,福建晋江人。少年家贫,好读书,随名师习兵法和剑术。父死,袭世职百户。嘉靖十四年(1535),任千户,守金门(今属福建),多次上书陈述御倭方略,获兵部尚书毛伯温器重。二十八年,任参将,奉命镇压琼州(今海南岛)黎族人民起义。后转战今江、浙、闽、粤诸省,屡次打败倭寇。三十四年,他与参将卢镗、汤克宽等率部在王江泾(今浙江嘉兴北)斩倭1900余,焚死溺死倭寇数千,继而又在陆泾坝(在今苏州市境)击败溃逃的倭寇。三十五年,任浙江总兵,大力修造海船,严格操练军队。先平定浙西倭患,智逼勾结倭寇的贼首徐海溺水而死,又攻克盘踞舟山(今属浙江)的倭巢,至三十七年,先后斩倭四五千。不久,遭诬陷发配大同(今属山西),受到大同巡抚李文进赏识,参与筹划军事,造独轮兵车,大破敌阵。四十一年,调任福建总兵。次年,会同副总兵戚继光、广东总兵刘显攻克倭寇据为巢穴的平海卫(今福建莆田东南),斩倭2200余,救回被掠民众3000余,收复兴化城(今莆田)。四十三年,改任广东总兵,屡败倭寇,威名大振。倭寇闻“俞家军”至,皆恐,盗首伍端自缚请降。经四个月激战,大败侵扰广东潮州、惠州的倭寇2万余。他与戚继光等部配合作战,至四十五年,东南沿海倭患基本消除。
俞大猷从军50载,严于治军,先计后战,不贪近功。强调“艺精则胆壮,胆壮则兵强”(《正气堂集》卷十一)。抗倭战功卓著,虽屡遭诬陷,受挫不馁。卒后,赠左都督。著有《正气堂集》等。
3.戚继光(1528~1588)明朝名将,民族英雄,军事家。字元敬,号南塘,晚号孟诸。蓬莱人。其七世祖为河南卫辉府人,六世祖戚祥年幼时与母亲为避战乱,随舅父一家迁居安徽定远昌义乡(“从外氏避乱濠梁,居定远之昌义乡”)。五世祖戚斌袭世职登州卫指挥佥事,经六世至戚继光。戚继光初任登州卫指挥佥事。嘉靖三十四年(1555年)调往浙江,招募新军进行训练,创立攻防兼宜的鸳鸯阵,1562年戚继光受命入闽剿倭,先后荡平宁德城外的横屿、福建福清牛田等三大倭巢,在浙江、福建取得台州、横屿,平海卫、仙游等战役的胜利,基本荡除东南沿海倭患,为扫除东南倭患作出很大贡献。隆庆二年(1568年)调往蓟州,加高加厚长城,修建空心敌台,创立步、骑、车、辎重诸营,边境得以安宁。万历十一年(1583年)调往广东,后罢归登州,不久病卒。戚继光以捍卫边疆为己任,屡克强敌,战功卓著,著有《纪效新书》、《练兵实纪》、《止止堂集》等书传世。中国历史上著名的民族英雄。
4.谭纶。自幼饱览诗书,性格沉稳,有雄才大略。嘉靖二十二年(1543)中举,次年登进士第。二十七年,授南京礼部主事。不久,补兵部郎中。时有倭寇逼近南京城下,官员惊慌失措,将士“怯懦不前”。谭纶请命募壮士五百,击退倭贼,以能用兵闻于朝廷。二十九年,浙江倭犯猖獗,谭纶受命台州知府。他募乡兵千人,“教以荆楚剑法及方圆行阵”,严格训练,成为劲旅。三十六年五月,倭寇侵扰台州一带,谭纶率兵大挫倭犯。三十七年四月,倭寇再次聚集数万人窜扰台、温、福、泉、漳等州,谭纶亲率精兵与寇大战。三战三捷,军威大振。升浙江按察司副使,巡视海道,转右参政使,兼治兵事。此时,他与浙江佥都司、参将戚继光、浙江总兵官俞大猷等联合,转战于浙江沿海,屡战皆捷,至嘉靖四十年,浙江倭患得以平息。谭纶改任福建参政。嘉靖四十二年(1563),倭寇又在广东、福建沿海大肆劫掠。三月倭陷兴化,朝廷命谭纶为右佥都御史、福建巡抚,提督福建军务。谭纶日夜兼程,急赴平海卫。命浙江副总兵官戚继光火速从广东、江西一带回闽;令福建总兵官俞大猷,整饬营内,疏通河道,扼守海口,断敌退路;着广东总兵官刘显速率军驰赴兴化, 谭纶对倭寇实行重围。四月上旬,各路进剿军先后入闽。谭纶召俞、戚、刘商讨破敌之策,自任总指挥,戚继光率中路军直捣倭贼大本营平海卫,刘显率左路军侧翼迂回,俞大猷率水师为右路,断敌退路。各路军分头进击,一举歼敌2200余人,解救被掳男女3000余人,随即收复兴化城。以军功升右副都御史。次年二月,2万余倭寇又围攻仙游等地,谭纶亲率戚继光部驰援,攻下仙游,斩敌千余,又追歼逃倭数千名,残余倭寇抢夺渔舟入海逃遁。谭纶迁陕西督抚。四十四年十二月,改调四川。不久,即以兵部右侍郎兼右佥都御史,总督两广军务。
5.刘景韶,中嘉靖庚子科(1540)举人,会甲辰科(1544年)进士。初授潮阳令,擢刑部主事,历贵州佥事、浙江海防兵备副使,破倭寇有功升为浙江按察使、都察院右佥都御使。嘉靖三十九年(1560)提督淮阳军务兼巡抚凤阳诸府。殁万历戊寅年(1578)五日二十一申时,享年七十一岁。始葬史家渡上手蔡家套,后改葬假马白羊冲(望天垅)山埚口咀上,俱属官御葬。刘景韶是嘉靖甲辰进士,善诗文,有《燕台集》《秋蛩集》等著作问世。平倭战役大获全胜后,他曾作《平倭曲》云:“团练从今须土著,莫凭征调作长城。满地流亡须抚字,眼中谁复是阳城。”刘景韶又是一位品行高尚之人。“自倭入寇连年,淮海困甚,景韶悯之,凡军务事议,皆留心民疾,切中时病,议减税粮。”“晚岁,景韶荣归故里,出俸金修余恩桥。”(见《崇阳文史》刘三保文)。
明代中叶后,统治集团日益腐朽,沿海军备荒废,倭患为害甚烈。嘉靖三十一年,倭寇又侵掠我东南沿海地区,时任浙江海防兵备副使的刘景韶,奉朝廷之命到如皋、海安一带布防。刘景韶抓紧训练士卒,构筑海安土城,筹谋歼敌。嘉靖三十八年四月,倭寇的兵船从海门杨树港驶出,停泊在狼山沿江一线。由于狼山镇副总兵邓城抵御无能,致使数千倭寇围攻通州,并直逼如皋、海安。刘景韶与边将邱升亲率官兵御敌。七月,从江南溃逃而至的倭寇由南通再犯海安,刘景韶挑选战车数百,扼守岔河,以截阻敌人。自己率兵同边将邱升布下口袋阵,埋伏于西场。
不久,倭寇果然向西场进犯,刘景韶命骑兵分两路从左右包围,又用大炮从中间猛轰,倭寇大乱,成群地奔入仲家园。刘景韶率兵围困,经3昼夜激战,斩大酋长以下1527人,活捉15人。在这次战役前后,刘景韶驰骋于通、如、扬、淮,衣不解带长达3个多月,歼灭倭寇总共达3000余人。西场仲家园大捷后,当地民众聚埋了倭寇尸骨,封土其上,称之为“平倭冢”,并立碑冢前,这就是保存至今的平倭冢记碑。
是戚继光。
戚继光(1528年11月12日-1588年1月5日),字元敬,号南塘,晚号孟诸,卒谥武毅。汉族,山东蓬莱人(一说祖籍安徽定远,生于山东济宁微山县鲁桥镇)。明朝抗倭名将,杰出的军事家、书法家、诗人、民族英雄。
戚继光在东南沿海抗击倭寇十余年,扫平了多年为虐沿海的倭患,确保了沿海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
后又在北方抗击蒙古部族内犯十余年,保卫了北部疆域的安全,促进了蒙汉民族的和平发展。
写下了十八卷本《纪效新书》和十四卷本《练兵实纪》等著名兵书,还有《止止堂集》及在各个不同历史时期呈报朝廷的奏疏和修议。
同时,戚继光又是一位杰出的兵器专家和军事工程家,他改造、发明了各种火攻武器;他建造的大小战船、战车,使明军水路装备优于敌人。
他富有创造性的在长城上修建空心敌台,进可攻退可守,是极具特色的军事工程。
扩展资料:
嘉靖三十四年(1555年),江浙地区遭到倭寇的侵袭。朝廷升戚继光为参将,由山东调往浙江,镇守宁波、绍兴、台州三府。来到浙江后,戚继光视察军队,发现陋习甚多。
于是戚继光决定另组军队。他特地招收当地(主要是义乌人)的农民和矿工,认为这些人朴实无华,容易训练,很快将一支三千人的新军组建完成。在戚继光严格调教下,这支军队成为日后令倭寇丧胆的“戚家军”。
戚继光还根据江浙地区的地形以及倭寇的作战方式,因地制宜地创造了中国古代军事史上著名的‘莺鸯阵’。
莺鸯阵由十二名士兵组成,队长在队伍的最前头,队长身后有两行士兵,每行五人,最后是一名伙夫。队长身后的两名士兵手持藤牌,遮挡箭支、刀砍,掩护其他战友。
在他俩背后是狼筅兵两个,狼筅是戚继光发明的新武器,实际是在大毛竹上插上尖刀,可用于横扫挥舞,威力巨大。
再后面分别是两行长枪兵和一行短刀兵,协同作战。这样一个小队既可以独立作战,又可以将上百个小队集中起来组成一个大阵。
嘉靖四十年(1561年)五月,一万余人的倭寇大举侵入浙江的台州、温州沿海地区,并兵分两路,妄图侵占台州、宁海。
戚继光闻讯后,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到达宁海,切断了倭寇的退路,将敌人逼迫到龙山地区进行决战,戚家军首次出战就将倭寇击溃。
残敌败退到温州西面的雁门岭。戚家军乘胜进攻,经过一番激烈战斗,肃清了这股倭寇。
但在此时,另一支倭寇进攻台州。此地兵力不足,城墙不固,处境危急。戚继光即刻回师救援,他一到台州城下,运用火器击溃了围城的倭寇。
倭寇见招架不住,故意将抢夺的金银财宝扔到地上,引诱明军拣拾,然后回师反扑。但戚家军纪律严明,不为财宝所动。
个个奋勇杀敌,很快就歼灭了这股倭寇。此战,斩首三百零八个,生擒巨魁两人,其余倭寇淹死江中。戚军伤亡极少,仅三名官兵阵亡。
不久,又有一股倭寇向台州袭来。戚继光立刻向倭寇的驻地圻头进发。倭寇见戚家军至,见不能取胜,就龟缩不战。
三天后,倭寇得知台州有备,放弃了原定计划,将进攻目标转向处州。戚继光识破敌军意图,派兵在倭寇的必经之地的仙居上峰岭设伏,另派一支军队尾随敌军。戚继光还让设伏的士兵,用松枝遮蔽身体,以防暴露自己。
当倭寇来到上峰岭,见四处尽是苍松翠柏,感觉安然无事,便大摇大摆地进入上峰岭。当倭寇路程过半时,一声如惊雷般的炮响划破山谷的寂静,数千将士有如神兵天降,向倭寇杀来。
在戚家军的冲杀下,倭寇伤亡惨重,惊慌失措的残余势力逃到附近村子的百姓家寻求躲避。民众早对倭寇的暴行恨之入骨,倭寇逃入村中时,大家群起而攻,将这些倭寇全部消灭。
此后,戚继光相继获得几场胜利,在浙江九战九捷,歼灭倭寇六千多,清除了倭寇在浙江的势力,恢复了当地稳定和安宁。
嘉靖四十一年(1562年)七月,戚继光被任命为上将军,率领六千军队到福建平定倭患。当时,倭寇主要盘踞在福建的宁德横屿、福清牛田以及兴化林墩等地,他们在此修筑大量倭垒,以这三地为基地,侵袭福建沿海。
八月,戚继光到达福建,他审时度势,观察战场形势,决定集中优势兵力,逐个清理倭寇的三个据点。他首先拔除倭寇在横屿的基地。
要收复横屿,必须解决漳湾上的倭寇党羽。戚继光决定攻心为上,他对上面的倭寇党羽晓以大义(估计这股倭寇以华人为主),并保证对他们过去的罪行既往不咎,最终这群倭寇全部放下武器。
八月九日早晨,戚继光等到退潮之机,让士兵用稻草铺路,登陆横屿。然后三面包抄,前后夹击,经过六小时的鏖战,肃清岛上的倭寇。此战,明军生擒九十余人,斩首二千六百余,救出被掳百姓三千七百余人。
此战后,倭寇决定集中兵力,将附近各地的数万人,全都集中到牛田。戚继光见状,决定偷袭这股敌军。
九月一日夜,戚继光率领所部,悄悄地向杞店急驰。大军打破大门一拥而入,许多倭寇在梦中被结束了生命。
之后,戚继光乘胜追击,连破牛田、上薛、闻读等巢,一路追到新塘,共计斩首六百八十人。收降数千,解救被掳男女九百五十四人。很多倭寇见状,纷纷溃退。戚家军获得牛田之战的胜利。
十天后,戚家军从福清出发向兴化进攻,一路势如破竹,共计歼灭倭寇千余人,并于十三日黄昏收复兴化。三天后又向林墩进发,攻占了这个据点,基本肃清了福建的倭寇。接着班师回浙。
然而戚家军班师不久,倭寇再度侵占兴化。面对危局,朝廷任命抗倭名将俞大猷为福建总兵,并急调戚继光再次入闽。倭寇见大兵压境,于是退守平海卫。
嘉靖四十二年(1563年)四月二十日,戚继光与俞大猷和广东总兵刘显会和。次日夜,福建巡抚谭纶以戚继光为中军,刘显、俞大猷为左、右的三支劲旅围攻平海卫。
戚家军奋勇当先,以火器击溃了二千倭寇的堵截。此后乘胜追击,俞、刘二部紧随其后,他们在倭寇盘踞的许家村乘风放火,将倭垒化为焦土。
次日三军又追剿倭寇一百七十余,解救百姓三千,取得了抗倭战争最大胜利——平海卫大捷。接着,戚继光又将马鼻、小石岭等地的倭寇全部剿灭。?
这年十月,戚继光升任总兵,领闽浙粤三省军务。不久戚继光再次带兵出击,取得水战六捷、陆战六捷歼敌三千的辉煌胜利。
此后又在仙游重创倭寇,直到嘉靖四十三年二月,戚家军在王仑坪、蔡丕屹两次战斗中给倭寇的残部以毁灭性打击,肃清了倭寇在福建的势力。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戚继光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lishitanjiu/36018.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