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首页 >> 诸子百家 >> 历史探究

郭孝恪被杀后,李世民为什么要说他是咎由自取

以史为鉴 2023-06-20 22:32:27

郭孝恪被杀后,李世民为什么要说他是咎由自取

今天小编为大家带来唐朝大将郭孝恪是什么结局,希望对你们能有所帮助。

唐太宗李世民开创了大唐的盛世,让全世界几乎都知道了中国。李世民登基之后,不断扩大唐朝的领土,与周边的西域等国家要么建立了友好的关系,要么就将其消灭,握在自己的手中。曾经有一员大将,战无不胜,为李世民立下了赫赫战功,尤其是在攻打西域等国一事上,军功卓越。但是当这个人被乱箭射死之后,却没有获得李世民的赞誉,李世民只说了四个字,咎由自取。

这个人就是李世民麾下曾经军功显赫的郭孝恪,他从李世民未登基之前,就跟随着李世民四处征战,可以说是李世民的亲信之一。如果李世民不信任他,那么也不会将收服西域各国这么重大的事情,全权交给郭孝恪。郭孝恪这个人能征善战,威猛霸气,有气吞山河之势,是一名不可多得的大将。他被派往西域之后,在西域地区声名显赫,可以说是无人不知,无人不晓。那个时候郭孝恪可以说是西域这个地方的老大。

但是骄傲容易自满,尤其是当一个人坐到了高位,并且手中有了大量的权力之后,他的心就会开始膨胀,欲望越来越填不满,对于自己的认知也会模糊,认为自己无所不能。郭孝恪就是这样的人,当他在西域尝到了呼风唤雨的滋味之后,他将李世民也不放在眼里,认为自己可以不受李世民的管辖,越来越放纵自己的行为。

在领兵打仗这个事情之上,也越来越不谨慎。有一次,他狂妄地将大军驻扎在龟兹国的城外,丝毫不听谋士的劝诫,当天晚上就受到了龟兹国大军的内外夹击,伤亡惨重,导致唐朝几十万的军队几乎全部覆灭。而他自己本身也被乱箭射中,失去了性命。这一场攻打龟兹国的战役,惨烈的结束了,当然是以唐朝的失败告终的。郭孝恪本人因为这一场战役,以往的英名全部都被磨灭了。

郭孝恪也死在这场战役之中,并且死去的情形非常的惨,但是李世民听到消息之后,反而大发怒火,他认为这完全是由郭孝恪的狂妄自大引起的,郭孝恪自己死了就算了,反而将几十万的大军全都赔了进去,大大的损耗了唐朝的国力,在西域,大唐王朝的威风也全部都没了,因此当场就非常生气的说了一句,郭孝恪这是在咎由自取,全是他自找的。

大唐统一天下关键之战,李世民差点被射成刺猬?

大唐统一天下关键之战,李世民差点被射成刺猬?下面我为大家详细介绍一下相关内容。

爆发于武德三年(公元620年)的“虎牢关之战”,被称为唐朝统一天下的关键一战。

01

武德三年,唐高祖李渊虽然建立了唐朝,但依然是群雄争霸的局面,天下远不是他一个人的天下。

当时,李渊的强劲对手,至少还有两大割据势力,一是建立了夏国、称雄河北的窦建德,一是占据河南、以洛阳为都城建立了郑国的王世充。

李渊若想统一全国,必须拿下这两大势力。

何况,这两人占据的地方,是至关重要的中原地区。

武德二年三月至武德三年四月,在山西新绛西南的柏壁,秦王李世民搞定了刘武周、宋金刚等割据势力,这使李渊得以腾出手来,集中力量对付王世充和窦建德。

李渊的方略是先郑后夏、各个击破,于武德三年七月下诏,命李世民率八总管二十五将,统兵八万多征讨王世充。

王世充立即调兵遣将,抵御李世民大军,命魏王王弘烈守襄阳、荆王王行本守虎牢、宋王王泰镇守怀州、齐王王世恽负责洛阳南城、楚王王世伟守洛阳宝城、汉王王玄恕守洛阳城北、鲁王王道徇守洛阳宫城北。

王世充意识到,这是一场生死之战,所以能安排的全都安排了,包括他的大儿子、所谓的太子王玄应(负责洛阳东城),他自己也亲自披挂上阵。

当李世民率大军打到慈涧(今河南新安县东三十里)时,王世充顶不住了,不得不退守洛阳。

李世民暂时不攻洛阳,而是先逐个拿下洛阳附近的城镇。

当洛阳成为一座孤城、粮道被切断后,李世民才驻军洛阳北面的邙山,居高临下,像老虎的眼睛盯肉那样盯着洛阳,盯得王世充毛骨悚然。

02

这时的王世充,成了真正的孤家寡人,河南的五十多个州,全都降了李世民,放眼全球,如今唯一能帮他的,只有一个窦建德。

但向窦建德开口求助,他实在不好意思——据《资治通鉴》,自从他于武德二年九月占了窦建德的黎阳、窦建德袭破殷州作为报复后,他们就成了冤家,互相仇恨到了信使不通的地步。

但不向他求助,向谁求助呢?

经过激烈的思想斗争,王世充被迫向昔日仇人开口求救。

呵呵,你小子当初那么狂,没想到也有今天!窦建德刚想教训王世充派来的使者几句,他的中书侍郎刘彬就朝他使了个眼色,两人走到一边,说起了悄悄话。

刘彬对窦建德说,如今天下大乱,唐得了关西,王世充占了河南,咱们得了河北,虽成三足鼎立之势,但李渊起兵攻王,来势凶猛,王世充的地盘越来越小,眼看撑不了多久了,王世充一完蛋,咱们也很危险。

在刘彬看来,王世充一定要救,因为救他就是救自己,两家联手打败唐军后,“咱们再根据形势的变化,寻机干掉王世充,夺取天下”!

呵呵,强敌当前,首先想的不是如何自保,而是夺取天下,很有追求嘛!

既然性价比这么高,还有什么仇恨不能放下呢?窦建德便派人去给王世充回话:帮你抵御唐军,没问题!

可他是如何帮王世充的呢——派他的礼部侍郎李大师等人,去请求李世民停止进攻洛阳。

很傻很天真五个字,说的就是这位吧?不知道李世民笑没笑,反正读到这里的时候,本人情不自禁地笑了。

李世民留下了窦建德的使者,却对他的请求未加理睬——(窦建德)遣其礼部侍部侍郎李大师等诣唐,请罢洛阳之兵,秦王世民留之,不答。

03

既然不答,那就是不给面子了。

武德四年,李世民仅率一千多骑兵,让秦叔宝、程知节、尉迟恭、翟长孙带队,将王世充打得节节败退,仅在洛阳外围的一次战斗中,就歼灭、俘虏对方六千多,还把王世充的骑将葛彦璋抓了活口,王世充逃回洛阳的时候,很是狼狈。

紧接着,李世民又派将军李君羡,半路截击从虎牢关运粮到洛阳的王玄应,把他打了个稀里哗啦,王玄应运粮军最后逃脱的,只有他一个人。

据《资治通鉴》记载,接下来的战斗之激烈,身先士卒的秦王李世民之危险,都可以说是古今罕见。

首先是在大战正式开始之前,李渊的命令就不一般,他对李世民派回朝廷请求包围洛阳的宇文士及说,你回去跟秦王说,今取洛阳,务必全胜,否则决不收兵,克城之日,乘舆法物图籍器械这些东东,你把它们收集起来,其他的男男女女玉器布帛等等,全部分给将士们吧!

说白了就是,这一次非把王世充弄死不可,再也不给他活的机会!

王世充也明白,最后一搏的时候到了,所以在被关门打狗之前,他不得不主动出击,未等想把军营移到青城宫的李世民把壁垒修好,就亲自率兵两万冲出方诸门,搞得唐军惊慌失措。

好在李世民并未慌张,命精骑在北邙山布下阵势,等待王世充自投罗网,他则登上北魏宣武帝陵,观察了一阵敌情后说:“今天非狠狠收拾他一顿,把他打痛不可,不然今后他还敢出来!”

在李世民看来,王世充这是倾巢而出,想拼命了。

只有没有其他办法的人,才会使这最后的“绝招”。

说完这话,李世民命屈突通率领五千步兵打头阵,交代他说,两军一交锋,你就马上放烟火。

屈突通答应一声,率军过谷水迎敌去了,李世民则翻身上马,命令骑兵做好战斗准备。

04

烟火一起,李世民亲率骑兵,饿虎扑食一般冲向敌阵,与屈突通的步兵合并一处,奋力杀敌。

为了弄清王世充的兵力分布情况,李世民来了个火力侦察,亲率几十精骑冲入敌阵。

李世民的不怕死,把王世充吓了一大跳,同时也觉得,这是干掉他的好机会,于是指挥士兵朝李世民靠拢,试图包围他,然后干掉他。

然而,直到李世民一直冲到他的阵地背后,王世充也没有达到包围他的目的。

也不知过了多久,边冲边杀,边杀边冲,不知杀了多少敌人的李世民,突然惊讶地发现,自己已与大家走散,身边除了将军丘行恭,再无第二个人!

王世充的几个骑兵也发现了这个情况,立即像打了鸡血那样追上来,箭像雨点般朝李世民射来,李世民拼命挥动手中剑才未中箭。

但他顾得了自己,却顾不上坐骑,结果,他的坐骑中箭倒毙,把他像狗啃泥那样从背上摔下来,若不是丘行恭调转马头,拼命朝敌人射击,使之不敢向前,李世民定会被射成刺猬!

趁敌人愣神的工夫,丘行恭急忙翻身下马,把坐骑让给李世民,自己在马前步行,手舞长刀连杀几人,才保护李世民冲出敌阵,回到自己的部队。

骠骑将军段志玄也是险象环生,深入敌阵的他坐骑倒下,他被王世充的两个骑兵抓住,他们抓住他的发髻,打算把他“绑架”过河,没想到他奋力一跃,飞身而起,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连踢两脚,把两个敌兵踢下马来,他骑着其中一匹马,快马加鞭朝自己的阵营狂奔,后面跟着几百个追兵,却一个也不敢靠近!

王世充明白,殊死一搏,也许还有一线生机,所以他也亲自上阵,军队多次被唐军打散,又重新集中到一起,不歇气地从早上打到中午,实在坚持不住了才退军。

李世民则紧紧咬住他的 *** 不放,一直追到洛阳城下,包围了洛阳。

05

洛阳毕竟是王世充的首都,王世充又是困兽犹斗,防御之严密,前所未有,可以说是水泄不通,基本上没有破绽,要想拿下,实在不容易!

王世充集中到洛阳的武器,也是最精良的,使用的大炮,可以发射五十斤重的石头,射程达两百步,使用的八弓弩,箭如车辐,镞如巨斧,射程达五百步。

李世民指挥部队,昼夜不停地四面围攻,十多天过后,洛阳依然固若金汤!

城里先后有十三个人,想翻墙出来投降唐军,都未成功,全被城里发出的箭射死。

连续攻打十多天,唐军将士的体力和意志,都到了极限,“皆疲弊思归”——算了别打了,洛阳坚如磐石,打多久都没有卵用,咱们还是哪里来回哪里吧!

连总管刘弘基都想打退堂鼓,请求班师,被李世民一顿训斥:“咱们这次大举而来,应该一劳永逸地解决王世充,东方诸州已望风款服,唯洛阳孤城,势不能久,功在垂成,奈何弃之而去!”

李世民教训完刘弘基,下令全军:“洛阳未破,师必不还,敢言班师者斩!”

将士们倒是不敢啰嗦了,了解到情况的大老板李渊却不淡定了,既然洛阳如此难啃,那就放弃吧,令李世民还军。

李世民立即上表,阐述不能还军的理由,又派参谋军事封德彝入朝面论形势:“世充得地虽多,率皆羁属,号令所行,唯洛阳一城而已,智尽力穷,克在朝夕。今若旋师,贼势复振,更相连结,后必难图!”

总而言之,在李世民看来,如今就像烧开水,已经烧到了九十九度,再加把火就能烧开了,值此关键时刻,千万不能松劲,否则就是前功尽弃!

既然是这样,那就继续干吧,李渊听从了李世民的建议。

李世民又给王世充写信,分析他即将面临的险恶形势,指出困兽犹斗是没用的,是负隅顽抗落得身败名裂呢,还是识时务者为俊杰,你自己看着办吧,相信你是个聪明人!

这个聪明人,来了个不理不睬。

06

王世充拒不投降,他的郑州司兵沈悦却扛不住了,派人到唐左武侯大将军处请降。

双方谈妥之后,沈悦做内应,唐左卫将军王君廓趁夜带兵攻打虎牢关,夺了虎牢关之后,抓了王世充的荆王王行本和长史戴胄。

王世充之所以拒不投降,是因为他还有希望——窦建德终于答应出兵,实质性地帮他了!

窦建德亲自出马,率领十多万大军水陆并进,向西溯黄河而上,与王世充之弟、徐州行台王世辩手下将领郭士衡的几千兵马会合,号称三十万,驻扎在成皋东原。

有人怕了,请求李世民避开窦建德的兵锋,宋州刺史、阳翟郡公郭孝恪却说,窦建德傻呀,王世充已是穷途末路,马上就要完蛋,他竟然主动往火坑里跳,那咱们就成全他,趁机把他和王世充一起收拾了,这是天意要灭郑、夏两国啊!

他建议李世民凭虎牢关之险抵御窦建德,抓住时机,一举歼灭。

经与将领们商议,李世民最后决定:把军队分为两部分,一部分交给齐王李元吉,命屈突通等人辅助他围困洛阳,李世民自己带三千五百人开赴虎牢关。

李世民率军开赴虎牢关的时候,王世充碰巧在洛阳城上望见,但他不知李世民意图,竟以为对方在玩儿阴谋、挖坑让他跳,不敢出城交战。

不然,他若倾巢而出,李世民和他那点兵力,恐怕不够他塞牙缝!

而后来的事实证明,李世民的坚持是对的——

武德四年三月二十五日,李世民率军进入虎牢,第二天带领五百骑兵,来到离虎牢二十多里处观察窦建德营地,让李勣、程知节、秦叔宝等人,带领其他人埋伏在路边,他自己仅带四人去诱敌。

来到离窦建德营地三里处,李世民与窦建德的游兵遭遇,敌人以为他们是对方的侦察兵,李世民却朝他们大喊一声“我是李世民”,然后举箭就射,箭无虚发,一箭一个,窦建德军顿时大乱,出动五六千骑兵追赶。

其他三人吓得面无人色,李世民却说,你们只管往前跑,我来断后,说罢放慢速度,等对方追上来,然后又是一箭一个。

后来,他成功地把对方引入埋伏圈,斩首三百多,还抓了窦建德两员大将。

据《资治通鉴》,被挡在虎牢一个多月、PK了多次都没占到便宜,更未能前进一步的窦建德,探听到唐军草料用完,在黄河以北牧马的消息,准备对李世民来个一网打尽。

五月初一,渡过黄河侦察敌情的李世民,故意留下一千多匹马在黄河岸边放牧。

窦建德果然上当,第二天倾巢出动,列出的战阵连绵二十多里,还真吓住了一些胆小的唐军。

李世民却不慌不忙,耐心等待时机,从早晨等到中午,等到敌人饥饿疲惫之时,才率军向东涉过汜水,直扑敌阵,而那时,窦建德正在接受群臣的朝谒……

在从天而降的唐军面前,窦建德军队迅速崩溃,李世民率军追出三十多里,斩杀三千多人,俘虏五万多人,被长枪刺中的窦建德也成了俘虏。

窦建德一完蛋,王世充的将领王德仁就放弃洛阳旧城逃跑了,副将赵季卿献城投降。

李世民押着窦建德和其手下等其他俘虏,来到洛阳城下,请王世充过目,王世充见大势已去,只好率众投降。

看着来到军营门前,王世充率领的长长的投降队伍(郑国太子、百官等两千多人),李世民长舒一口气——感谢上帝没有辜负我的坚持。

如果玄武门之变李渊要坚持处理李世民,李世民会咋办呢?

玄武门变革的实质是李渊皇帝与建国第一功臣李世民,之间的斗争。

玄武门, 李渊两个重要棋子换下后,李建成和李元吉,已经被李世民淘汰。

此时李渊已经没有筹码对抗李世民了我们从军队、朝廷和地方政府三个层面来看。

在关中,第十二军中,有一半以上的部队会在玄武门,变更前支援李世民,其余的跟随李世民。

对李世民非常熟悉关中第十二军整体支援李世民的情况已经形成,军队支援李世民,这说明李渊已经失去了势头。

朝廷和武学末期,李渊有七个宰相,其中李世民是书的大臣和书的大臣。

李元吉是仆人(被打死了),裴济是左仆人,萧瑀是右仆人。封德彝中书令、陈叔大石忠、宇文士和校对师忠。

其中,是的心腹,和达公开支持和先鼠。继玄武门,之后,必然会支持李世民。

也就是说,三省诸侯都支持李世民,只有裴济留在李渊一边,这是无能为力的。

武术九年六月,当地只有两个超级军政组织,即益州道行台和陕东道大行台,他们的高层都是实际管理者李世民。

益州道邢台仆射窦贵,陕东道大兴台仆射曲图同,同为李世民心腹。除此之外,凉州还有安兴贵、安修仁兄弟。

他们是李世民双士洛,省长有定州, 河北, 田留安,省长魏州,省长丘师利,省长冀州、赵州的秘书处。

郭孝恪的心腹,其他都是李世民的心腹。山南有荆州,和李世民的总督刘瞻,救了他的命。

在东南部,扬州,的总督李神符,是李神通的兄弟,而李神通与李世民关系密切。

基于以上分析,可以看出,玄武门,更迭后,李世民无论在军队、朝廷还是地方上都占有绝对优势。

李渊再也不能发挥任何作用,甚至李渊本人也不行。

因此,即使李渊不合作,对李世民也不会有任何影响,李世民甚至不必杀死李渊,所以他可以继续被软禁。

同时,他只是以李渊的名义向外界发号施令。

第六节焉耆龟兹争夺战

平定高昌之后西突厥吃了个大亏,不甘心失败的西突厥立刻把主意打到了西域剩下的几个大国身上,首先西突厥重臣屈利啜将焉耆国王龙突骑支的女儿娶为弟媳,使得焉耆与西突厥有了联姻关系,接着西突厥乙毗咄陆可汗的继任者乙毗射匮可汗把自己的女儿嫁给了龟兹的国王诃黎布失毕,因而将两国牢牢地绑到了西突厥的战车之上。而原本亲唐的西域两国的政治态度由此急剧转变为反唐
如此强烈的政治转变自然导致了焉耆国内亲唐势力的不满,焉耆国于贞观十八年发生了内乱,亲唐派首领、王弟颉鼻叶护与粟婆准等人因为遭受国王龙突骑支的迫害不得不逃往唐朝。因此身为安西都护的郭孝恪于贞观十八年八月正式被任命为西州道行军总管,以粟婆准为向导,出南道,攻焉耆。以阿史那忠为西州道抚慰使,以屯卫将军苏农泥孰为检校处月、处密吐屯,出北道,安抚西突厥治下的处月、处密二部。郭孝恪接到任务之后便于八月十一日出兵,率数千安西汉兵倍道兼行急行军至城下。此时已是夜晚,焉耆四面环水,易守难攻,因此防卫便较为松懈。郭孝恪暗中遣将士浮水过河,埋伏在城墙下,于拂晓之时攀爬至城墙之上,消灭城楼上的哨兵之后打开城门,并在城中四处敲锣打鼓,搅乱人心。郭孝恪趁机率城外主力一举杀入,这一下子打得焉耆措手不及,城中兵将还未能组织起有效的抵抗就稀里糊涂地做了刀下之鬼。这一役郭孝恪八月十一日出兵,八月二十二日便攻破焉耆,仅用了十一天的时间便取得了斩首七千级,活捉焉耆国王的战绩,上演了一场中国古代特种部队突袭的经典战役。此役后因为粟婆准为向导有功,所以郭孝恪留他统摄焉耆国政,便率军返回安西都护府
西突厥知此消息后自然不能善罢罢休,屈利啜于三天后亲率大军杀奔焉耆国,将位子还未坐热的粟婆准囚禁,并以劲骑五千追击唐军。突厥骑兵风驰电掣,又熟悉地形,很快便在银山脚下将郭孝恪追上,两军会战,唐军虽然是被追击的一方,可是丝毫没有死守的思想,他们在郭孝恪的率领下率先向突厥军发起了逆攻。两军锋锐相交,汉家士卒勇猛无敌,突厥军大溃,唐军追杀数十里而还。北路唐将阿史那忠闻听焉耆又被西突厥侵占,便率军再攻焉耆国,击破留守的屈利啜,夺回了焉耆国。可是好景不长,唐大军刚退,西突厥的鼠尼施、处般啜又领兵前来,以自己的吐屯统领焉耆国政,还将被俘虏的粟婆准杀于龟兹国中。此次战役,虽然唐军取得了辉煌的胜利,但是碍于地理国情,并没能达成最终的战略目标,因此在数年的准备后唐军又发起了龟兹战役,与西突厥的势力进行全面的较量
贞观二十一年十二月,李世民正式下诏讨伐龟兹,拜右骁卫大将军阿史那社尔为持节昆丘道行军大总管,统帅全军。以左骁卫大将军契*何力,汉将金紫光禄大夫、行安西都护郭孝恪,司农卿、兵部侍郎、清河郡公杨弘礼等三人为副大总管,率左武卫将军李海崖、沙州刺史苏海政、伊州刺史韩威、右骁卫将军曹继叔、尚辇奉御薛万备等诸将俱为行军总管,统各路汉军步骑,并发铁勒兵牧十有三部,突厥侯王十余万骑,另有吐蕃、吐谷浑等诸部兵马,军容之盛,更在侯君集高昌战役之上
贞观二十二年春,唐军渡碛,正式行军于域外。唐军军威赫赫,沿途之敌均惧怕而降,四月西突厥叶护阿史那贺鲁便率部投降,七月因为屡败于唐军而失势的西突厥屈利啜亦率部投降。唐军于是沿丝路北道发进,九月二日进至西州时击破突厥处月、处密等部的抵抗。至十月,唐大军兵从焉耆之西突然直趋龟兹北境,西突厥复立的焉耆王慌忙弃城而逃,阿史那社尔派轻骑追击,擒杀焉耆王,并立其弟先那准为王,重新夺回了焉耆。眼见焉耆一触即溃,龟兹国内大震,很多城内守将不战而逃。社尔率部抵达西部碛口,大军屯于距龟兹王都伊逻卢三百里处,命伊州刺史韩威率千余骑为前锋,右骁卫将军曹继叔为后军次之,继续西进。韩威率先锋军行至多褐城,龟兹王诃黎布失毕、国相那利、大将羯猎颠率五万大军出城迎击。韩威见敌人气势汹汹,因此率兵伪退诱敌。龟兹王见唐军寡少,尽率大军追击。韩威一路上发挥了极高的战术手腕,与龟兹军若即若离,始终将龟兹大军紧紧钓住。退至三十里后终于与曹继叔后军会师,两军合击,大破龟兹主力。龟兹王只能率败军退守伊逻卢城。阿史那社尔立刻直捣伊逻卢城,龟兹王眼见不是对手,轻骑而逃。阿史那社尔于是派安西都护郭孝恪留守伊逻卢王城,又令沙州刺史苏海政、尚辇奉御薛万备率精骑追击龟兹王,向西穷追六百余里,阿史那社尔率主力殿后。龟兹王在穷困之际,只能据守拨换城。社尔麾大军西进,将拨换城团团围住,接连猛攻四十多天。闰十二月初一,拨换城终被攻破,龟兹王及其大将羯猎颠等龟兹大臣全部被擒,只有其国相那利单骑北逃
龟兹国相不甘心失败,于是投奔西突厥,不但引来了西突厥的大军救援,他也利用其在龟兹国多年的威望征发了万余龟兹国兵助战,突龟联军气势汹汹地杀奔龟兹王城伊逻卢城。而唐军连战皆捷却使得郭孝恪丧失了警惕性,居然迟迟没有进入龟兹城稳固唐军的统治。当时有龟兹人劝告郭孝恪说:那利是我国的国相,在龟兹国中素有名望,很得人心,如今逃亡在外,肯定会有所动作。而城中之人多有异志,还请大人多多防备
可是郭孝恪却将此金玉良言抛之脑后,依然恣情歌舞为乐。当西突厥军杀到之时郭孝恪才恍然大悟,连忙率部下千余人进城防守。可是此时城内国相那利的党徒却将城门抢占,城中龟兹人与城外突龟联军夹攻郭孝恪。郭孝恪犯下了大错,可是其依然勇武无比。他自己为先锋,率唐军杀入龟兹城内。而城内龟兹人亦不退缩,占据有利地形的他们与唐军死战,而城外大军则猛攻唐军之后,城上流矢及钺斧乱下,唐军死伤惨重。郭孝恪血战长街,一路杀至西门,身后唐军仅剩数十人
龟兹王城巨变早已被附近驻扎的韩威、曹继叔两军知晓,于是尽起兵马援救,援军从西北角杀入,眼见就能救下郭孝恪等人,可是依然晚了一步,郭孝恪与其子郭待诏在十数倍的敌人围攻之下同死于阵中,由此他成为第一位马革裹尸的安西都护。郭孝恪死后唐军并没有全面崩溃,其部将仓部郎中崔义超率因混战失散的唐军二百余人依然在城中与敌力战,坚持到了韩威、曹继叔的援军到来。此时局势因援军前来略有好转,可是唐军依然兵少,两军在城内以死相拼,白刃映血,短兵相接,甚至徒手肉搏、以拳互殴,战况异常惨烈。两军在龟兹王都血战至第二天黎明,唐军斩首三千余级方将敌人击退。失败后的那利并不甘心,于十天后又率兵前来攻打,却被曹继叔率休整完成的唐军杀得大败,死伤八千余众。与此同时听闻,龟兹王都大变讯息的阿史那社尔率大军回援,大破西突厥主力,西突厥乙毗射匮可汗只能收兵退守碎叶川西,不敢再轻举妄动
那利彻底没了指望,只能单骑而逃,但却被龟兹降人抓获,执送唐军。

随机应变是什么意思

  一个词语可能有好几种意思,可能有些意思你不知道,那么就让我来告诉你吧。

  随机应变是什么意思

  随机应变,读音 su? jī y?ng bi?n,是一个成语,意思是机:时机,形势。随着情况的变化灵活机动地应付。

  解释

  机:时机,形势。随着情况的变化灵活机动地应付。

  出处

  1、《旧唐书?郭孝恪传》:"世充日踧月迫,力尽计穷,悬首面缚,翘足可待。建德远来助虐,粮运阻绝,此是天丧之时。请固武牢,屯军泛水,随机应变,则易为克殄。"

  2、明 罗贯中《三国演义》第五十七回《柴桑口卧龙吊丧 耒阳县凤雏理事》不必拘执,随机应变。

  3、 清?李宝嘉《官场现形记》第四十五回:总而言之,我们做官,总要随机应变,能屈能伸,才不会吃亏。

  成语典故

  三国时期,吴国大将鲁肃邀请庞统去见孙权。孙权看见庞统浓眉黑脸,心中不高兴,就问庞统有什么特长。庞统回答说:"何必拘泥于某一项本事,顺应时机的变化而灵活应付而已。"孙权没有看中他,让他退下回家。庞统仰天长叹而回

  《旧唐书?郭孝恪传》:"世充日踧月迫,力尽计穷,悬首面缚,翘足可待。建德远来助虐,粮运阻绝,此是天丧之时。请固武牢,屯军泛水,随机应变,则易为克殄。"

  隋末,群雄并起,逐鹿中原。唐灭刘武周后,李渊为统一天下,命令秦王李世民率军东征占据洛阳的王世充。

  当时,窦建德占据河北,唐还要防范北方的突厥。为了集中兵力拿下洛阳,李渊遣使与窦建德言和,争取使其中立,又派太子李建成率军驻蒲坂(今山西永济西南),以防突厥南犯。

  窦建德当然明白唇亡齿寒的道理:唐灭掉王世充之后,下一个目标肯定是自己。于是,他决定联合王世充,对抗李渊。在李世民围困洛阳后,窦建德率军10余万西援洛阳。突厥颉利可汗为策应王世充,也率军南犯并州、石州(治今山西离石)等地。

  面对这种危急情况,李世民召集众将商议对策。萧璃、屈突通、封德彝等多数人认为唐军长期作战,过于疲惫,一时难以攻下洛阳;而窦建德气势正盛,唐军将腹背受敌,主张退保新安,相机再战。

  而郭孝恪则认为:王世充被我们围了很久,已经力尽计穷,他的失败,指日可待。而窦建德也有不利的条件:长途增援,粮道不通,这正是自取灭亡!

  郭孝恪建议李世民"围城打援":一边继续围困王世充,一边带兵占据虎牢关,"随机应变"。记室薛收也分析说:王世充保据东都,府库充实,所带领的部队,是江、淮精锐,他最大的问题是被围缺粮。一旦缺粮,跟我们打,他打不赢;守,他守不牢。窦建德带兵来援,自然也带来了粮草。一旦王世充有了粮草,这一仗还不知道要打到什么时候呢!现在应当深沟高垒围住洛阳,不与之交战。而大王你亲自带上精锐,迎战窦建德,战胜窦建德之后,洛阳也就不攻自破了。

  李世民采纳了二人的建议,命齐王李元吉等继续围困洛阳,亲率精兵步骑进驻虎牢关,不久,全歼窦建德军。李世民随即移师洛阳,内无粮草、外无援助的王世充只好投降。

  洛阳、虎牢之战,是唐统一战争中最关键之战,唐军取得"一举两克"的重大胜利,为唐朝统一大业奠定了基础。郭孝恪也因出众的谋略为李世民所常识,在召开庆功会时,李世民对诸将说:"郭孝恪谋擒建德之策,出诸人之右也。"

  而郭孝恪献策时所说的"随机应变",也作为成语流传了下来。

  词语辨析

  【近义词】:见风使舵、见机行事

  【反义词】:一成不变、刻舟求剑

  【歇后语】: 飞行员的降落伞

  【灯谜】: 躲;降落伞

  藏污纳垢是什么意思

  藏污纳垢,读音是c?ng wū n? g?u,同"藏奸纳垢",是为后现代新创成语的衍生成语,指某人藏不干净的人或物,比喻隐藏或包庇坏人坏事,形容坏人聚积的场所。

  成语资料

  【成语】藏污纳垢

  【释义】 污、垢:肮脏的东西。比喻隐藏或包庇坏人坏事。

  【用法】作定语;指某人藏不干净的人或物

  【反义词】藏龙卧虎

  【押韵词】筚门闺窦、迎新送旧、娟好静秀、平价和售、宝货难售、甘居人后、覆前戒后、靠胸贴肉、才高行厚

  【近义词】蓬头垢面

  成语出处

  藏污纳垢,古代史书、文献以及民间流传中并无此特定组词成语。其衍生于"藏奸纳垢",因世人以为"污"、"垢"并列起来更为对账。其实奸字古代并非单纯的狡诈之形容词,而是名词。详见百科"藏奸纳垢"。

  后世人牵强附会解释其出自古代,源于当代人的创造力匮乏而不敢相信依旧有人在创造大众可以广泛应用成语的可能。藏奸纳垢即是个反例。

  成语故事

  公元前594年,楚庄王率军攻打宋国。宋国派乐婴齐去晋国求救。晋景公看不惯楚国的恃强欺弱,准备出兵救宋。大夫伯宗认为晋国是鞭长莫及,他说:"谚曰'高下在心' 。川泽纳污,山薮藏疾,瑾瑜匿瑕,国君含垢,天之道也。"

  成语举例

  这个地方曾经是一个藏污纳垢的黑窝。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lishitanjiu/34935.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602607956@qq.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上一篇:

下一篇: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