嗨又和大家见面了,今天小编带来了一篇关于曹操为什么要南下战争的文章,希望你们喜欢。
我们先来说说曹操这个角色,曹操在演义里肯定是一个奸角,但是在正史里他却是一个枭雄之才,按理来说以他当时独霸一方的地位来讲的话,他断断是不可能为了两个女人去南下征吴的,但是,他偏偏就这么做了,这又是为何呢?
曹操南下,其实很简单,当时来说的话孙刘两国已经达成了连刘抗曹的决策,所以曹操肯定是不能坐以待毙的,而且曹操当时击败了袁绍,自己肯定是膨胀了,认为自己已经天下无敌了,于是一举南下肯定是能拿下东吴的。
而且,曹操的志向可是统一天下,就算不为了二乔他也会去攻打东吴的,可以说这基本是与二乔无关。
但是,也不一定,毕竟已经过了1800年了,历史肯定是有些出入的,可能就是因为当时曹操的欲望已经膨胀的不行了或者是当时二乔的姿色已经惊天动地了,也说不准不是。
但是问题就在于二乔毕竟出身贵族,不可能随便跑到比方又很巧合地与曹操相见。所以曹操是不可能见过二乔的,这么说的话他就根本没见过二乔,则么会被他们的姿色所惊讶呢?
周瑜和孙策死后,曹操想要争夺二乔,也不过是为了给东吴一个下马威罢了,毕竟,如果自己得到了这两位的女人,那么东吴也就不得不向自己低头了。
后世多认为,曹操修建铜雀台意在“锁二乔”,有觊觎二乔美色之心,这是有原因的。
为什么这样说呢?我们一起来讨论、归纳一下原因。
首先,我们先来看一下“二乔”,二乔是什么人?
二乔,就是大乔和小乔,一母同胞的姐妹,她们是汉末乔太公的两个女儿。长相貌美,天姿国色,闭月羞花。这二乔之美,我们现在一般都认为,大小乔可以与四大美女西施、貂蝉、王昭君、杨玉环等齐肩媲美,毫不逊色。
大乔嫁了吴主孙策,小乔嫁了大都督周瑜。
苏东坡《念奴娇*赤壁怀古》中有两句:“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美女配英雄,以美女小乔来齐衬周公瑾,妙不可言。
其二,我们看一下主角曹操,一代枭雄曹操自己有“案底”,他有特殊爱好。
曹操这个人有“品味”,审美也有自己的独特一套,因为这个爱好,他的妻妾多是已婚妇女
接理说,就曹操这样的雄主,在当时,他海选几个妙龄少女也不算什么难事,指不定有多少人求之不得呢!可事实并不是这样。
我们简单看一下曹操的妻妾们。
杜夫人,原是吕布部将的妻子;
尹夫人,原是汉灵帝大将军何进的儿媳妇;
邹氏,这个就更有意思了,曹操在征讨张绣时,竟然看中了张绣的婶子邹氏,而因此,张绣反悔不降,曹操的第一武将典韦,以及曹操的爱子曹昂均战死于此役。这个代价太夸张了!
第三,曹操修建铜雀台与曹植《铜雀台赋》。
(一)铜雀台,曹操修建铜雀台的目的何在?
罗贯中《三国演义》上讲,曹操建好铜雀台后,先是兴志勃勃地帅领一班文武做了两件事:一是比武射箭,二是各自赋诗。做了一番演讲,表态,激励群臣。
同时,铜雀台还有一个重要的功能,楼阁亭台广置美女,曹操与众人一起娱乐,饮酒作赋。曹操重金把蔡文姬从匈奴赎回,就是在这儿接见了她,谈诗赋,论家长。
(二)曹植《铜雀台赋》。
立双台于左右兮,有玉龙与金凤。
揽二乔于东南兮,乐朝夕之与共。
这是七步成诗的天纵才子曹植曹子建《铜雀台赋》中的几句。“揽二乔于东南”,这句话很有意思,现在一般分析,认为“乔”通“桥”,曹操的儿子曹植写这句,也不过就是讲的桥,铜雀台前的两架桥,并没有其他意思;可是呢,后世的许多诗人词人都视为“二乔”就是大乔和小乔两位美女,并有许多“锁二乔”的字句、作品。
这样,后世认为曹操建铜雀台是为了“锁二乔”,也是有一定道理的。
其四,诸葛亮舌战群儒,激周瑜。
为抗衡强曹,以图孙刘联兵,三分天下,诸葛亮东下东吴,去游说孙权。
东吴大都督周输周公瑾,其实也是个抗战派,苦于无援,实力不济。
诸葛亮先是舌战群儒,摸了下东吴的底细,觉得有机会,周瑜可以争取,于是夜探周公瑾,给他心上浇点油,烧把大火。
怎么刺激他呢?拿他老婆小乔说事儿!
甭管是真是假,就是扑风捉影,也要这样讲。鲁迅先生评说“诸葛近妖”,确实妖,妖娆哈哈!
诸葛孔明正襟微坐,一本正经地对周瑜讲了这样一番话:“山人我最近听说曹阿瞒建了个铜雀台,而且还扬言,他要兵马南下,把你老婆小乔抢去,置放到铜雀台供他玩赏。”
一愿扫平四海,以成帝业;二愿得江东二乔,置之铜雀台,以乐晚年,虽死无憾。
这句话出自《三国演义》,吃瓜群众能不有想法嘛!
其五,认为曹操觊觎二乔美色的,不仅仅是现在的我们,其实是自古就有。
铜雀台与二乔,是汉末三国时代的故事。可是,认为曹操建台觊觎二乔的美色,从唐到宋,从明到清,就从未停过。这个故事,正好是才子诗人们的好素材。我们来试举几个例子。
唐代杜牧: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
宋代魏了翁:试问伊谁若是班,二乔铜雀锁孱颜。
明代高启:大乔娉婷小乔媚,秋水并蒂开芙蓉。二乔虽好犹知节,日供诗书自怡悦。不学分香歌舞儿,铜台夜泣西陵月。
清代周支良:何期月暗来双凤,疑是春深锁二乔。
所以,后世许多人都认为,曹操贪恋美色,觊觎二乔,他建铜雀台就是为了“锁二乔”,把大小乔抢来置于该台,据为己有。
唐代诗人杜牧的一句诗,加上罗贯中《三国演义》的描写,让大家都以为曹操建铜雀台是为了金屋藏娇,为了收罗二乔这样的天下美女。这实在是有点冤枉曹操了,曹操是一个优秀的政治家,政治家的每一个举动背后都有很明确的目的,怎么会为了两个美女劳民伤财呢?
据《三国志·武帝纪》,建安九年(204),曹操占领邺城。建安十五年(210),铜雀台建成。 由此可见,铜雀台的营建时间正是北方地区逐渐结束战乱,走向安定、百废待兴的时期。 在曹操的倡导下,当时整个朝廷都在提倡节俭。 民力正是恢复之时,朝廷正在提倡节俭,曹操为什么要大兴土木,修建铜雀台呢?主要有3个目的:
想要搞清楚曹操为何要建铜雀台,首先我们要搞清楚铜雀台在哪里,铜雀台在邺城,而邺城是日后曹操所受封魏国的国都。公元204年,曹操攻占邺城,从这一年起,曹操把自己的据点北迁到了冀州邺城 ,政令军队此后皆从此出,而汉献帝的都城许县则只留些许官吏。
公元196年,曹操迎汉献帝到许县,东汉的首都也就迁到了许县。当时曹操的力量比较弱小,打着汉献帝的名义征讨四方。但是官渡之战击败曹操,特别是公元204年占据邺城开始,曹操已经有了脱离汉献帝的资本。所以曹操想新建政治中心,降低汉献帝的影响。
孙策曾经计划趁袁绍、曹操相持之际进攻许都,被刺杀未能成行;刘备也曾建议刘表趁曹操远征乌桓之际进攻许都。这里其实有个地理上的问题,许都在黄河以南,接近 荆州,离孙权、刘备等人的统治区域相对较近,容易受到威胁,而邺城在黄河以北,更有利于防守。
基于以上两个方面的考虑,曹操在占据邺城以后,把邺城当作一个新的政治中心。但是汉献帝虽然没有实际权力,但他毕竟是国家最高统治者,东汉首都名义上也还是许都。想让邺城成为政治中心,所以曹操才想起了建一个标志性建筑——铜雀台,包括后来建安七子等许多士人集会作诗,其实都是为了提升邺城的政治地位。
公元207年,曹操彻底消灭了袁熙、袁尚,统一了北方,但其实河北地区人们对于曹操并没有多少归属感。有很多记载可以说明这个问题:公元202年袁绍病死,当地士民百姓非常悲伤,没有不痛哭流涕的;审配坚守邺城,誓死不降,当时人们都非常同情他,这些都说明河北四州人心都还向着袁家。
经历了多年的军事割据,在当时人们的心中有一种观念:黄河以南是曹操的地盘,黄河以北是袁绍的地盘。曹操征战河北时也意识到:河北地区的许多人才、名士把袁绍看成他们的主公,把曹操看成占领者。因此,曹操扎根邺城,兴建铜雀台就是向河北士民昭示,自己是这片土地的控制者,以此稳固对河北统治。
曹操建铜雀台还有一个原因,就是为了彰显自己统一北方的功绩。虽然赤壁之战没有能够统一天下,但除了孙刘天下基本平定。曹操将邺城作为自己的大本营,都城的防御则变得更加重要。铜雀等三台这种高大的台式建筑,居高临下,本身就带有极强的军事功能。据史书记载铜雀台并不是孤零零高台一座,而是包括铜雀、金虎、冰井三台,即史书中之“邺三台”。
许都、邺城都曾发生过叛乱,曹操兴建高台可以稳固城内防守。铜雀台上可以俯瞰整个邺城,对邺都的防御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以铜雀台为例,高十丈,约合23.1米(汉代一尺等于23.1厘米),上有房屋一百多间。台上可储大批军械、物资,以备不时之需,而且三台之间有二桥相连,彼此呼应,在冷兵器时代,要攻下这样的高台是比较困难的。
古代帝王修建高台建筑,一方面是为了显示其权力与地位,另一方面是为了标志其政权。邺城前临河洛,背倚漳水,虎视中原,凝聚着一派王霸之气,先后成为曹魏、后赵、冉魏、前燕、东魏、北齐六朝都城,居黄河流域政治、经济、军事、文化中心长达四个世纪。以铜雀台为标志的古邺城,因中轴对称、分区布局、功能明确成为“中国古代都城建设之典范”。
参考资料:《三国志》裴松之注、《三国演义》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lishitanjiu/34925.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602607956@qq.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