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说起郭子仪的话,各位一定都有所耳闻吧。
玄武门之变后,李世民杀掉兄长逼退父亲,自己登基做皇帝。在他登基之前,担任的是尚书令一职,做了皇帝之后,这个职位也就空了出来,谁也不敢做。后来,在安史之乱中,郭子仪站出来力挽狂澜,使得战乱得到平定。
郭子仪对于唐朝的贡献很大,得到了皇帝的高度评价。有一次郭子仪的儿子与升平公主吵架,他气愤的说“你牛气什么,不就是有一个做皇帝的爹吗?我爹还不喜欢做呢”。气的公主回宫告状,李世民不仅没有降罪给郭子仪儿子,反而对女儿说:“他说的很对,如果郭子仪想做皇帝,就没有今天的李家”。
这足以说明唐太宗对于郭子仪贡献的认可,有了功劳就得进行封赏。唐太宗将尚书令一职交给郭子仪,可是对方却不接受。无奈之下,唐太宗命令五百名骑兵护送他去就职,可是郭子仪就是不接受。他说皇帝做过尚书令,李适是皇太子,有过功劳,才能够担任这个官职。自己怎能因为平定战乱而贪功呢?
郭子仪说的也对,皇太子是皇位的继承人,不需要避嫌。可是作为臣子却不同,谁能有胆量做皇上做过的官呢?就有那么一个人,不是皇子,却觊觎尚书令的位置,下场特别凄惨。
他就是王行瑜,是唐昭宗时期有权势的将领,逼迫皇帝将西门君遂以及宰相杀掉。当时的皇帝很差劲,为了拉拢王行瑜,送了一道丹书铁券。可是王行瑜依然不满足,想做尚书令。
可是这件事情被其他大臣知道了,纷纷表示反对。曾经,太宗做过尚书令,做了皇帝之后,不敢将此职位交给大臣。当时只有郭子仪立过大功,想让他做尚书令。可是人家一直在避嫌,不敢做。王行瑜没有什么功劳,怎敢做这个职位呢?
于是,皇帝拒绝了王行瑜的要求,气的他直接带兵打进长安,杀掉宰相,废除皇帝拥立新帝。不过他也没有猖狂太久,当李克用进入京城勤王时,将王行瑜打败。事情败露之后,王行瑜立即逃跑,却在逃跑的路上命丧黄泉。
王行瑜太不知天高地厚,总觉得自己才是最厉害的。却没有郭子仪的智慧,对于不属于自己的权势很热衷,不是明摆着作死吗?
李白,字太白。少年时就通晓诗书。长大后,隐居岷山。李白喜欢剑术,以“侠义”自任,看轻财物,乐易助人。后来又寄居任城,和孔巢父、韩准、裴政、张叔明、陶沔居住在徂徕山,每天酣饮沉醉,号称“竹溪六逸”。天宝初年,他前往拜见贺知章,贺知章看了他的诗文,赞叹说:“你,是天上贬谪下凡的仙人啊!”并向唐玄宗举荐。唐玄宗就在金銮殿召见李白,谈论当代国家大事,李白献上一篇颂赋。皇上赏赐食物,并亲自替他调羹。皇上下令,让他在翰林院任职。李白还是和酒友在闹市喝得烂醉。皇上坐在沉香亭子赏景,心里有所感触,想要李白创作歌词,就把李白召进宫中,可是李白已经喝醉了。酒醉稍醒,取笔给他,即刻写成歌词,辞藻委婉绮丽,意精旨切,一气呵成。皇上非常喜爱他的诗才,多次设宴。李白曾经伺候皇上宴饮,酒醉了,让高力士替他脱靴。高力士一向高贵,认为这件事耻辱,就挑剔他的诗句来激怒杨贵妃。皇上想任命李白担任(重要)的官职,杨贵妃就毁谤阻止。李白知道自己不被皇帝亲近的人容纳,更加桀骜不羁,不注重自己的言行。后来恳求回家,皇上就赏赐钱打发他回家。李白漫游四方,曾经乘船和崔宗之从采石到金陵,身穿宫廷的锦袍端坐在船中,旁若无人的样子。安禄山反叛后,永王李璘征召他为幕府属官。李璘起兵(不久被肃宗消灭),李白逃回彭泽;李璘兵败后,李白(受牵连)罪该判处死刑。当初,李白游历并州时,见到郭子仪,(郭子仪)认为他是个奇才。郭子仪曾经犯法,李白救助他免受处罚。到这时郭子仪请求免去自己的官职来赎李白的罪。皇上下令,把李白长期流放到夜郎。后又恰逢天下大赦,回到寻阳,因事而被关进监牢。当时宋若思率领吴兵三千人到河南去,经过寻阳,释放囚犯,并征召李白为参谋。不久,李白辞职。李冰阳做当涂县令时,李白去投靠他。代宗即位,召李白到朝廷担任左拾遗的官职。但李白已经去世,时年六十多岁。
郭子仪,这位在中唐时期响当当的人物,历经四朝,受到四任皇帝的重用,被后世称为?千古一臣?。他不仅是历任皇帝的股肱之臣,还权倾朝野,一呼百应,儿子郭暧还娶了唐代宗的女儿,升平公主。两人的爱情,还被后世写成?醉打金枝?的故事,广为流传。
按理来说,郭子仪这样的大臣手握重权,特别是兵权,已经达到功高盖主的地步了,皇帝是绝对不能容忍他的。可是郭子仪历经四朝,仍然受到历任皇帝的重用和尊重,并没有受到任何皇帝的排挤,他是怎么做到的呢?
这就要说到这位四朝元老的为人之道了。
一、君臣关系
自古以来都说?伴君如伴虎?,皇帝的心思是最难猜的,一旦处理不好君臣关系,就容易招惹杀身之祸。那么如何处理君臣关系,对一名官员来说,就显得尤为重要。
一位大臣首先要做到的,就是让皇帝相信你忠诚。?忠?不是通过嘴上说的,而是要以行动令皇帝信服,郭子仪的?忠?,就是通过一场场战争表现出来的。
安史之乱爆发后,郭子仪在守孝期间接到朝廷征召,他为了国家大义,舍弃了孝。郭子仪在此战中收复了静边军,斩杀了叛将周万顷,接着又收复了云中、马邑等地,斩杀叛将高秀岩,从而被封为御史大夫。
后来郭子仪又多次临危受命,帮助国家击退强敌,一次次将唐朝解困于危难之中。要知道一个人掌权太久,就容易对权力产生留恋,导致不想放手。而郭子仪久握兵权,却从未萌生过要一手掌权的想法。
正所谓?将在外军令有所不受?,可郭子仪每次都谨遵皇帝旨意,从来不一意孤行,而每次打完仗以后,都等着皇帝来收回兵权。他完全就像是皇帝手中的一把剑,让他刺谁就刺谁,让他回鞘便回鞘。
二、恪守本分
除了处理好和皇帝的关系外,还要处理好和大臣之间的关系。如果锋芒太露,就算皇帝不追究,也会引起大臣的嫉妒,难免就有引来小人陷害。
当时唐代宗即位的时候,宦官程元振认为自己有拥立之功,便打着排除异己的算盘,多次离间老将与代宗的关系。后来唐代宗听信谗言,就将郭子仪罢了官。此时郭子仪非但不记恨代宗,反而时时恪守本分,随时等待朝廷的召唤。
史书记载:?代宗即位,内官程元振用事,自矜定策之功,忌嫉宿将,以子仪功高难制,巧行离间,请罢副元帅,加实封七百户,充肃宗山陵使。?
后来吐蕃来犯,朝廷在程元振的一手遮天下,导致没有兵力可以御敌。一大帮将领害怕受到责问,纷纷躲在驻守地不敢回京,唐代宗实在没有办法,只好召回郭子仪。
郭子仪临危受命回到京师,可由于很久没掌权,手下只剩20个骑兵了,他请求增加军队,却受到程元振的阻挠。结果吐蕃军队打过来,唐代宗在慌乱之下逃离长安,郭子仪听闻后,随即从咸阳赶去救驾,可到的时候,代宗都已经走了。
吐蕃军进入长安的时候,很多官员和百姓还在逃离当中,郭子仪带领着寥寥无几的骑兵,开始与对方周旋。后来他在途中遇到蓝田等将领,这才召集起一支军队,他派了一部分去保护唐代宗,剩下的和他一起抗敌。
在郭子仪的率领下,唐军终于击退了吐蕃军,这时候他上书给唐代宗,希望迎接他回长安。唐代宗经历此事才知道,郭子仪才是真正的国家忠臣,于是赐予他丹书铁券,并将他的画像放入凌烟阁内。
即使如此,郭子仪也从未居功自傲,他在群臣中显得十分低调,所以群臣都对他十分尊敬。有些奸臣为了巴结他,想私下贿赂,结果都被郭子仪拒绝,后来他还特意与这些人保持距离。
正是因为郭子仪得到忠臣的尊重,又不去损害奸臣的利益,所以他才能在百官中生存。有了百官的尊重和支持,自然就赢得皇帝的信任。
三、严于律己,宽于待人
?严于律己,宽于待人?这句话运用在郭子仪身上,是再适合不过了。他对于自己的严厉,从上面两点就可以看出来,那么他是如何宽于待人的呢?
郭子仪不仅能赢得皇帝的信任,群臣的赞同,还能获得手下士兵的尊重。他虽然是德高望重的将领,但是他从不摆架子,对士兵都很宽厚。只要是有本事的人,他统统都会提拔,他从不会忽略任何人的功绩,更不会抢占别人的军功。
而在打仗过程中,遇到有人犯军规,他也不会死板到就按照军规处置,而是要了解实情后,再根据情况处罚。
不光对手下的人如此,他对敌军仍然宽厚无比,在与回纥两军对峙之时,他敢空手走进敌营,劝说对方与唐朝结盟,期间采用的语气,不是来自大国的傲慢,而是真心实意的交流。正是因为他的宽于待人,才赢得回纥首领的尊重,从此以后,唐朝又多了一位盟友,而不是一场生灵涂炭的战争。
当了一辈子官的郭子仪,在建中二年病倒了,唐德宗特地派人前去探望。同年六月十四日,郭子仪病逝,享年八十五岁。唐德宗追赠其为太师,谥号?忠武?,并配飨代宗庙廷,这可是至高无上的荣耀。
郭子仪一生遵守他的为人之道,令他得到无数人的尊重,也为他赢来不少美名。唐代宗评价他:?为社稷之元勋,实台陛之良辅。?
唐德宗评价他:?勋高今古,名璟夷狄,而劳乎征镇,二纪于兹。?
宋太祖赵匡胤评价他:?唐李靖、郭子仪,皆出儒生,立大功。?
郭子仪戎马一生,不仅武功卓著,还善于为人之道,实属德才兼备、文武兼修。也正是因为如此,他才能在战场上所向披靡,又能在官场上明哲保身。这就是郭子仪历经四朝,虽然功高盖主,却没有受到皇帝排挤的种种原因。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lishitanjiu/34598.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602607956@qq.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上一篇: 为何说汉光武帝刘秀是最完美的开国皇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