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人都不了解雍齿和刘邦的事情,接下来跟着小编一起欣赏。
刘邦虽然不像朱元璋那样,将开国功臣几乎都杀尽了,但韩信、彭越、英布等功臣也都惨遭清算。然而在早期跟随刘邦的一群人中,雍齿才是最该被清算的人。因为他屡次背叛刘邦,还是刘邦最恨的人,可为何雍齿最后能善终呢?
雍齿是刘邦的同乡,不过出身比刘邦高一些。起初的雍齿为人豪爽,喜欢结交朋友,当地不少豪强都和他称兄道弟。其中有个人叫王陵,刘邦当时是他的手下喽啰,通过他的介绍,刘邦和雍齿才正式结识。不过雍齿根本看不上刘邦,觉得他就是个市井无赖。
后来刘邦起兵,王陵不肯屈居在自己的“小弟”之下,于是毅然离开沛县,打算单干。雍齿很想跟王陵一起走,但他舍不得自己在沛县的家业,所以不得已加入了刘邦的队伍。
刘邦知道雍齿一向看不起自己,但他不仅不介意,还愿意重用雍齿。可雍齿根本不信,凭刘邦这个“无赖”就能做成什么大事。于是他趁刘邦不在的时候,就和魏将暗中联系,私自将丰邑献给魏王。
正在外面作战的刘邦,听到这个消息气得火冒三丈,随即带兵回来攻打丰邑,没想到雍齿却出面阻挡。刘邦苦攻无果,只好带着众人去投靠了项梁,后者帮助他才拿回丰邑。
刘邦拿回丰邑后,魏王已经被杀,叛变的雍齿无路可去,便投靠了赵王。楚汉战争爆发后,赵国响应项羽对付刘邦,雍齿也从中出了不少力。加上之前丰邑一事,刘邦对雍齿是恨之入骨。
公元前204年,韩信率军攻打赵国,雍齿再次走投无路,只好重新归附于刘邦之下。而这时候刘邦当年的“大哥”王陵,也已经投靠他。刘邦本想杀了雍齿泄恨,可是王陵极力劝解,刘邦才给了他面子,收留了雍齿。
雍齿这次不得不寄人篱下,所以做事也卖力起来。不过他这个人虽然反复无常,但还是有些本事的。刘邦见他表现不俗,也就不好再找借口去杀他。雍齿知道刘邦对自己恨之入骨,所以每次都积极立功,但事后却不邀功。
两个人就这样,一个心里不服对方,却碍于形势不得不替对方效力。一个心里恨极了对方,却因为他人的劝说,以及对方的功劳不好说什么。
刘邦建立西汉以后,开始对众人进行封赏。于是二哥刘仲被封为代王,庶长子刘肥被封为齐王,大将韩信被封为楚王,彭越为梁王,英布为九江王等等。另外,萧何、曹参、张良、樊哙等人,也因功依次被封为侯爵。可想而知,里面并没有雍齿。
雍齿没有被封赏,是在意料之中,而这些被封王封侯的功臣,心里也很不好受。因为他们不知道,刘邦这样大肆封赏,是出于对他们功劳的肯定,还是想让他们功高盖主,好找借口除掉。
因此众将常常聚在一起议论,结果有一天恰好被刘邦看见了。随即刘邦询问张良来龙去脉,张良告诉他,他是以平民身份成为了皇帝,但是封赏的都是萧何、曹参这样的亲近之人,诛杀的都是仇恨之人。如今大家害怕论功劳,天下的土地会不够分,又怕会因为平生的过失而被诛杀,所以就聚集着讨论谋反。
刘邦听后很惊讶,于是询问张良计策,张良就问他平生最恨谁,刘邦回答:
“雍齿与我故,数尝窘辱我。我欲杀之,为其功多,故不忍。”
张良听后说:
“今急先封雍齿以示群臣,群臣见雍齿封,则人人自坚矣。”
于是,刘邦就将雍齿封为什邡侯,食邑二千五百户。众将看到连雍齿都被封了侯,便从此消除了顾虑。没多久,大家就按照爵位的高低,陆续获得了土地封赏。
雍齿从没想过,刘邦会厚待自己,所以被封为什邡侯的他很是兴奋,马上就带着家人去就封。就这样,雍齿在什邡享受了9年时间,最后安然去世。他去世后,子孙还承袭了爵位。直到其曾孙雍桓承袭爵位时,因为不肯从军征讨南越,以及所筹酎金不符合朝廷标准,从而被削除爵位,这时候已经是汉武帝时期了。
(参考文献《史记》《汉书》)
如果说高祖刘邦最痛恨谁,那么这个人非雍齿莫属,雍齿令起兵之初让刘邦丢掉了丰县;
还多次和刘邦唱对台戏,甚至从最开始就表现出看不起刘邦这个小混混,就是这样一个令高祖刘邦讨厌之极的人却比韩信、萧何这类的功臣的晚年过得还舒服。
韩信被萧何、吕后用计含恨而终,晚年的萧何也是难免被高祖刘邦猜疑,而得牢狱之灾。
而这位关键时刻背叛了高祖刘邦雍齿却是被刘邦册封为为邡侯,到汉惠帝三年的时候才去世,还得了谥号肃侯。
按理说按照雍齿在刘邦面前的表现,即使不死,也要半残了,为什么雍齿能够有一个完好的结局;
他和高祖刘邦之间究竟有什么故事,这个 历史 的奇葩人物是怎么造就出来的,接下来我们就来走进这个奇葩的世界。
雍齿是高祖刘邦的同乡,在沛县也算是一个小世族,和王陵的关系非常的不错;
高祖刘邦和雍齿这两人此时关系基本就是属于一个富二代和一个小流氓之间的关系,世族出身的雍齿自然瞧不上小混混时期的高祖刘邦。
这就是两人初期的关系,也正是因为这个瞧不上,导致了后来雍齿的背叛和高祖刘邦的痛恨。
在秦二世二年的时候,刚刚起义没有多久的高祖刘邦被秦军围困在了丰邑,最后是高祖刘邦战胜了秦军,守住了丰邑。
有了根据地,就要继续发展啊,雍齿因为家庭不错,在丰邑当地影响力还是挺大的,所以此时高祖刘邦作为起义军的首领自然对雍齿倍加看重。
就让雍齿看守丰邑,而刘邦继续开拓领土,估计高祖刘邦此时对于自己的这位老乡还没有任何的成见。
但是,令高祖刘邦没有想到的是,自己信任的这位老乡最后背叛了自己,将丰邑献给了魏国人。
大意就是说雍齿本来就看不起高祖刘邦,不屑与之为伍,在魏国招安以后,随即就背叛了。
大家想一下,高祖刘邦听到这个消息会是什么感觉,打个比喻就像你最好的兄弟背叛了你,拿走了你的钱财,霸占了你的一切。
嗯,那种感觉,简直就是撕心裂肺啊,此时的刘邦对于自己的这位老乡必定是想要千刀万剐。这也算是刘邦起义道路上第一次遇到了不大不小的危机。
在雍齿将丰邑献给了魏国以后,自己还亲自守城,高祖刘邦三番两次的攻城,都被雍齿击败了。
搞得此时的刘邦是灰溜溜的,只能跑去向项梁借兵,这才把自己的根据地收了回去。
虽然从雍齿三番两次击溃刘邦的进攻来看,雍齿确实是有一些才能的,但是这并不能成为高祖刘邦不杀他的理由。
在魏国被秦军击溃以后,雍齿一看,这还得了,就跑路了,投奔赵国去了,也许是老天想要惩罚这位背叛者。
没过多久赵国又被秦军击溃了,雍齿又投奔了当时势力很大的楚国,然而楚汉争霸大家也知道,刘邦虽然吃亏了。
但是最后的结局是刘邦获得天下,雍齿一看楚军衰弱,又去投靠刘邦去了,我们猜测此时刘邦确实是想要将其斩杀。
但是雍齿的好友王陵趁机给雍齿说情面,大概意思是雍齿虽然背叛了您,但是雍齿还是有利用价值的。
现在天下还未安定,需要雍齿来帮助您,再说雍齿还是您的老乡,此时投靠您必定不敢再次反叛。此次雍齿算是再次逃过一劫。
《史记》中有这样一段留侯张良和高祖刘邦的对话,留侯曰:"上平生所憎,群臣所共知,谁最甚者?"上曰:"雍齿与我故,数尝窘辱我。我欲杀之,为其功多,故不忍。
大意就是说张良问高祖刘邦最痛恨之人是谁,刘邦回答是雍齿,雍齿多次令我难堪、陷入危机,我想要杀他,但是考虑到雍齿功绩还不错,就没杀。
我们从这段对话来看,雍齿在再次投靠了刘邦后,确实是帮助刘邦做了不少的事情,立下了不少的战功。
这虽然是雍齿能够活下来的一个因素,但是还有另外一个更加重要的因素,那就是为了安定天下。
上面的一段对话是在高祖刘邦分封天下的时候,因为册封的都是功臣,对于那些刘邦讨厌的人包括雍齿一个都没有册封,张良劝说刘邦将雍齿册封,目的是为了安抚人心,稳定那些曾经和高祖刘邦有过恩怨之人。
所以雍齿又作为标兵逃过了一劫,不得不佩服雍齿的运气,真不愧是 历史 上的一朵奇葩,伴君如伴虎好像对雍齿有点不适用了。
遇到雍齿,就是小混混刘邦也只能收敛锋芒,以求天下稳定了。
在汉朝的历史上,雍齿这个人是个幸运的存在,他一生多次的背叛刘邦,但是刘邦却没有杀他。到刘邦伟业功成之后,雍齿先于别的官兵册封。不得不承认,在汉朝历史上,雍齿是一个极为好运的人。一个多次背叛刘邦的人竟然还封候。这其中的实情究竟是什么呢?
雍齿和刘邦的关系
说到雍齿和刘邦的关系,按照秦汉史,他两个是纯正的乡党关系。雍齿与刘邦是同乡,都是沛县人,而且他们俩还是那时农民起义的患难战友。
但是在刘邦刚刚举义的时候,刘邦将打来的封邑之地交到雍齿驻扎,那时候的封邑是刘邦的大本营,也是刘邦亲属老少所属的家乡。这般关键的地区,当然要交到可靠的人来驻守。
可是刘邦千算万算,都没有算到雍齿,竟然在六国旧部来追讨旧地的状况下,把封邑拱手让人,它是雍齿对刘邦的第一次背叛。
雍齿从刘邦处逃走之后,看到项羽有不少君王之范,将来是个不错的君主,他投在项羽的帐下。可是人算不如天算,项羽最后败在了刘邦的手下。
刘邦忽略雍齿
数番瞎折腾之后,刘邦和雍齿见面了。雍齿本次是栽在了刘邦的手里,刘邦手下的士兵都觉得雍齿必死毫无疑问,不容置疑。可是,让人大跌眼镜的是,刘邦又一次放过了雍齿。
在刘邦成就霸业的道上,那样一个随处使绊的混蛋,刘邦怎能不一肚子气呢。可是,在张阳等人的规劝之后,刘邦不但没有杀雍齿,反而在册立事儿上,让雍齿捡一个大便宜。
有一则历史典故,就是说汉高祖咬紧牙封雍齿,说的就是说刘邦不杀雍齿,反而加封于他的事情。要保求刚打的河山,权宜之计。他听了张良的话,只能先封一个世界上他最讨厌的人,而求控住军心。
虽然刘邦对雍齿讨厌之极,刘邦非常反感他,多次在公共场合训话斥责。但是能造就千古霸业的人,并不是妇孺晚辈所比得。刘邦以君王之情怀,免了雍齿的死刑,还封了雍齿一个侯爷,让他捡了一生的荣华与富贵。
刘邦不杀雍齿的缘故
刘邦弄死的开国元老不计其数,刘邦可以干掉韩信,能够分食了彭越,却唯有没有杀雍齿。
刘邦不杀雍齿的缘故之一是秦二世年里,因形势所迫的雍齿追随着刘邦起兵反秦,此中也立过很多赫赫战功,这使得刘邦对他是有一定感情的。不容置疑,雍齿一定是很武勇的,帮刘邦拿下了很多城池。
第二点缘故是刘邦以便控住军心,因为这个时候恰好是楚汉相斗之时,杀了雍齿,会让下面的官兵起一定的躁动不安。
第三点缘故是雍齿在以后对刘邦来说,真是是草芥一般,不值一提。总而言之存着他也没有阻碍,不愿理他。大家都了解雍齿是个叛徒,使他受尽天下人的取笑与辱骂,也是不错的。
历史时间记述,公元前一九二年雍齿去世,至悉雍齿现阶段有雍齿词,于上世纪被毁。秦穆在二十世纪六十年代土改时,被夷为农田。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lishitanjiu/34440.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