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们知道李膺的故事吗?接下来小编为您讲解。
李膺(公元110—169年),字元礼,汉颍川襄城(今属河南)人。祖父李修,安帝时为太尉。父李益,赵国相。 初举孝廉,曾任度辽将军、河南尹、司隶校尉,是个文武全才。李膺生性高傲,交结不甚广,只是和同郡的荀淑、陈寔等人往来。但他却是后汉政局混乱时期,一个敢于同违法乱纪斗争的人。
他任青州刺史,地方长官怕他严明,多望风弃官而去。后为渔阳太守,不久转为蜀郡太守,调任护乌桓校尉。鲜卑来骚扰时,他常亲自率军迎击。永寿二年(公元156年),鲜卑寇掠云中郡,李膺任为度辽将军,担任抵御任务。由于他抵御得力,寇掠者惧怕,放还一些被掠的人口,边郡得以稍稍安宁。
桓帝在位时,太监专权,贪污贿赂公行。延熹二年(公元159年),李膺任河南尹,当时有个叫羊元群的人任满回家,此人在北海郡为官时,声名狼藉,贪赃枉法,无所不为。李膺即上奏参了他本。羊元群得知李膺参了他,便到宦官处行贿,朝廷一纸命令说李膺诬告,反将李罢官系狱。
另外,还有一个刚正不阿之士叫陈蕃,当时任太尉,可谓官居极品了,但他不思持盈保泰,仍冒死进言。他曾说:“文武兼资,臣不如李膺。”见李膺遭受冤屈,不止次地进言李膺应官复原职,但桓帝置之不理。司隶校尉应奉乃独自上疏为李膺等鸣冤,出人意料地得到批准,于是李膺等被赦免出狱。
李膺遇赦后,被任为司隶校尉,负有督察官员责任。他虽遭遇过挫折,坐过牢,但仍一身正气。会有小黄门张让的弟弟张朔横行不法,因畏罪躲在哥哥家中,尽管他是宦官的弟弟,李膺亲率吏卒前往张让家捉拿,遍搜不得最后在一处夹墙中将张朔搜出,押解回衙,经审讯后,按律论罪,即将张朔正法。待张让派人前来说情,为时已晚。
张让闻知张朔已被处死便到桓帝处哭诉,说李膺擅权枉法。桓帝召见李膺责问,李膺历数张罪状,言明自己职责所在,桓帝无奈只好令李膺退出,张让亦无可奈何,不过“深仇”已经结下。经过李膺一番整治,不可一世的宦臣们竟然人人自危,不敢随意出入宫禁,桓帝问故,太监们说:“怕李校尉”。
后汉末年,太学生们对当时宦官专权、贪赃枉法异常不满,他们议论政治,品评人物,抨击宦官形成“清议”。太学生们见李膺为人刚直,敢于同恶势力作斗争,称之谓“天下楷模”,太学生首领郭泰等人纷纷主动与李膺相结交,以能面见一次为荣,称为“登龙门”。当时还有太尉陈蕃字仲举,尚书王畅字叔茂,都是刚直之士,与李膺齐名,数万太学生都钦佩他们,称他们为“天下楷模李元礼,不畏强御陈仲举,天下俊秀王叔茂”。这种情况的出现,被宦官们诬为“结党”。
这时,河内有个术士叫张成的,纵子行凶杀人,被李膺逮捕下狱,适逢朝廷大赦,李膺以该犯作恶多端,杀人应该抵命,将其处死。张成原与宦官们有来往,此时遂与张让勾结,暗中收人上疏说李膺交给太学生,成为一党,诽谤朝廷,图谋不轨。桓帝看了此疏,大为震怒,遂下令逮捕“党人”,先后将李膺等二百余人下狱。史称“党锢之祸”。
太尉陈蕃看到这种情况乃上疏为李膺等人辩护,疏中说:“夫谗人似实,巧言如簧,使听之者惑,视之者昏。”这是说桓帝听信谗言。又说:“昔禹巡狩苍梧,见市杀人
下车而哭之曰:‘万方有罪,在予一人。故其兴也勃焉。”这是要桓帝反躬自省,最后要求桓帝“除妖去孽”,矛头直指宦官。桓帝见疏当然不快,怀疑陈蕃是“党”中魁首,加上张让等宦官从中挑拨,遂将陈蕃免职。
永康元年(公元167年),桓帝死,刘宏即位,是为灵帝,改元建宁。这时,党锢问题有缓解,由窦太后作主,起复陈蕃为太傅,与外戚窦武共同主持朝政,辅佐少年皇帝。此时李膺亦免除“禁锢终(音zhong)身”之罪,得到赦免,出任长乐少府。
这时朝廷中再次形成了两派对立的局势,一派以陈蕃、窦武、李膺等为一方,一派以曹节、王甫等宦官为方。李膺等谋诛宦官,但宦官曹节、王甫等却先来发制人,他们先是劫持太后,抢去印信,然后去提陈蕃、窦武,窦武自杀,陈蕃被捕,在囚禁中被害死。李膺因陈蕃、窦武事件被连坐,再遭禁锢,但在民间,却声誉日隆,被称为八俊之一。针对此情况,阉党复在灵帝面前重申党(音dang)禁之事,灵帝时年十四,便糊里糊涂地下诏惩治。有人向李膺告知此消息,劝他逃避,李叹息说:“我年已六十,还能逃到哪去?”便“投案自首”,终被杀害。
“党锢之祸”是东汉行将灭亡,从而出现天下大乱的标志,此后东汉业已名存实亡,从此军阀豪强割据,整个社会剧烈动荡,人民处于深重灾难之中。开始进入中国历史上最混乱的三国时期。号称“天下楷模”的李元礼,即便是有心清政,也无力回天了。
一代名士李膺,因为仗义执言,产出奸贼,遭受极刑。是更是读书人的损失,更是东汉朝廷的损失。摇摇欲坠的东汉政权,正气渐渐被消耗殆尽,一批批乱臣贼子登上舞台,他们翻手为云覆手为雨,搞得朝堂混乱不堪,百姓苦难深重。
综上所述,关键时候还是需要涌现出一大批李膺像一样的读书人,需要一大批有识之士勇敢站出来,负担起天下兴亡的责任,拯救国家于危亡,匡扶社稷于灾难,挽救民众于水火,真正做到能够力挽狂澜,通过他们的不懈努力,实现造福于国家,造福于社稷,造福于泱泱中华民族,造福于千千万万人民。您看了本文对文中的人物事迹是怎么看的呢?欢迎留言讨论,记得点赞哦!
李膺过于正直了,政治手腕不足。第一次党锢之祸,如果李膺别做的太高调,即使要杀死宦官张让的弟弟张朔,也别那么的大张旗鼓,能够慢慢来。要知道当时宦官的势力,并不是朝夕之间能够除掉的。其实第一次党锢之祸是可以避免的。宦官看到了这些书生的力量,那肯定得下死手啊。
因为党锢之祸让很多人失去了晋升途径,那些有才能却无法在仕途上一展才华的人,只好另辟新径。接下来,我们一起来看看党锢之祸的具体情况。
当时身为司隶校尉的李膺正好负责审理这个案件,没想到这期间朝廷大赦天下的命令果然下达了。
既然朝廷要大赦天下,那么张成的儿子也应该被释放。但是,李膺是当时有名的清流名士,平时就痛恨宦官,认为正是宦官专权才让政治黑暗。
想到这里,李膺气不打一处来,丝毫不顾及朝廷的命令,坚决地杀死了这个杀人犯。
结果,这可彻底得罪了宦官集团,张成让门徒们上书皇帝,状告李膺无视朝廷政令,擅自杀人。
除此之外,还控告李膺等人结党营私、和太学生互相勾结等罪状。
其实,汉桓帝早就对李膺等清流名士批判朝廷的行为非常不满,如今又把朝廷的大赦令放在一边不管,汉桓帝毫不犹豫地下令把李膺抓了起来。
除李膺被抓外,汉桓帝下令大范围搜捕清流名士,大量的清流名士锒铛入狱。
后来,在窦武等人求情下,汉桓帝没有大开杀戒,但对这些人做出了严厉的惩罚,不让他们做官。
这就是历史上著名的第一次“党锢之祸”。
所谓一朝天子一朝臣,新皇帝的即位,新的外戚也得到重用。窦太后的父亲窦武成为朝廷举足轻重的重臣。
而窦武也是清流派名士,外戚加清流名士的身份,让他的地位更加巩固,也让清流派名士“蠢蠢欲动”。
他们为第一次党锢之祸中的清流名士想方设法的翻案,并打算清理所有的宦官。这一幕,和东汉末年何进打算诛杀十常侍是何其的相似。
清流名士这种不分青红皂白、打算彻底清除宦官队伍的冲动,把宦官们逼上了绝路,逼迫他们抱成团。
为了生存,宦官们先下手为强,他们软禁窦太后,又把汉灵帝挟持,以皇帝和太后的名义下诏平乱。
仓促之间,窦武召集北军的五校尉去应战。但是,当这些士兵真的和皇帝的羽林军相遇后,他们胆怯了,这可是攻打皇帝的军队啊,弄不好要灭九族的。
不少士卒裹足不前,很快就纷纷倒戈,窦武很快就失败了,面对这一突然情况,他不知所措,被迫自杀。
窦武死后,宦官集团对清流名士迅速展开了大清洗,大量的清流名士被抓,并借机把不少不是清流名士的政敌也划入其中。
这一次,可没有人再给他们说清,受牵连锒铛入狱的人不计其数,被杀、被流放的多达六七百人。
相比于第一次党锢之祸,这一次更加残酷,大量官员直接被杀。
除了清流名士本人被杀、不得做官外,清流名士五服之内的所有亲属也不得做官,甚至他们的门生故吏也不得做官。
汉灵帝加冠后大赦天下,但是被处罚的党人却不在赦免之列。
这可是一件非常严重的事,意味着朝廷直接阉割了这些人和他们子孙的政治前途,朝廷直接否决了他们。
既然朝廷不再允许他们效力,他们只好另辟他径,这可是一支非常不稳定的因素。
为什么这么说?
你不看看清流名士都是些什么人?绝大多数都是读书人啊,你毁了读书人的前途,他们很可能就会毁了你的统治。
结果,随着黄巾起义的爆发,东汉王朝终于走向崩溃,昔日的清流名士投奔于各地的割据势力,东汉王朝再也无力回天。
可见,2世纪下半叶的党锢之祸,早已为东汉的灭亡埋下了伏笔。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lishitanjiu/34430.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602607956@qq.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下一篇: 从刘邦斩蛇起义,分析历史上真实的刘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