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首页 >> 诸子百家 >> 历史探究

刘娥是什么身世北宋的武则天

众妙之门 2023-06-20 18:16:13

刘娥是什么身世北宋的武则天

小编知道读者都很感兴趣北宋皇后刘娥,今天给大家带来了相关内容,和大家一起分享。

刘娥出生在一个普通的平民之家,襁褓之中便失去了父亲。性情刚毅的母亲带着刚满周岁的刘娥离开了夫家,自己承担起了抚养女儿的责任。

十四岁那年,在家人的安排下,怀着相夫教子的朴素心愿,刘娥嫁给了银匠龚美做妻子。婚后的刘娥只一心想着如何帮衬丈夫维持生计,如何约束自己成为贤妻。为生活而挣扎的刘娥肯定不会想到,今日一无所有的自己,将来会坐拥整个北宋天下。

迫于生活的压力,刘娥跟着丈夫来到北宋都城寻觅出路。然而,丈夫的事业并未如愿发展,二人在京城的生活陷入进退两难的窘境。为了生存,刘娥只好走上街头卖艺,用击鼓说唱的表演方式来养家。没想到,这一唱居然艳惊四座,刘娥很快成为了京城街头巷尾的名角。

声名大作后,色艺双绝的刘娥引起了襄王府张给事的关注,这也让刘娥的丈夫龚美看到了新财路。几经思考后,龚美决定隐瞒实情,谎称二人是表兄妹,把刘娥卖给了张给事。

史书中没有记载刘娥对此事的心境,史家的笔锋也将这一场浩瀚波澜,描绘成一片云淡风轻。也许,面对丈夫的决定,刘娥真的不悲不怨,亦不言不语。因为,悲怨和言语在现实面前都太过无力。

她只是默默地收起了曾经的明艳欢快,开始变得越来越沉稳冷静。

2

张给事购得刘娥后,将她进献给了襄王。才貌双全的刘娥果不其然地受到了襄王的宠爱,并且艳压群芳,成为一枝独秀。这份专宠惹怒了襄王的皇帝爸爸宋太宗,太宗认定刘娥是个祸水,下令将刘娥逐出了襄王府。

面对皇帝的敕令,襄王妥协了。刘娥又一次经历了抛弃,但她依旧没有悲泣,没有怨责。她悄悄地躲到了张给事家中,开始刻苦学习文化知识。王府生活让刘娥意识到了自己的学识不足,要强的刘娥不满足于做一个徒有外表的女子。于是,在接下来的十年里,她博览群书,畅游书海,把自己修炼成了一个博闻强识的才女。

这十年间,风云变幻,襄王的太子哥哥被皇帝爸爸废黜,襄王被立为新太子。皇帝爸爸驾崩后,昔日的襄王,北宋的真宗皇帝继承了皇位。当上皇帝的宋真宗立即将刘娥接到了宫中,册封为美人。

但此时的刘娥已经不是当年那个击鼓唱词的卖艺女了,她已经成长为一个博古通今的女学者。回到真宗身边后,刘娥用自己渊博的学识帮助真宗处理了一系列政务,身份也从美人一步步升至皇后。

乾兴元年,宋真宗去世,刘娥的养子,十一岁的仁宗皇帝继承了皇位。因为皇帝年幼,身为太后的刘娥接掌了国家的至高权柄。

刘娥执政十余年间,天下兴隆。她乾纲独断,指点江山,甚至身着天子服饰,代替皇帝举行祭天仪式,俨然就是北宋王朝的最高统治者。于是,有大臣进言,劝刘娥效仿唐代武后,登基称帝。但刘娥果断拒绝了这个建议,并且在不久后,归政于仁宗。

后世史家谈及刘娥时,赞她有大德。但是,刘娥拒绝权与利的诱惑,真的是因为有德吗?其实未必。

3

在讨论刘娥的德行问题前,我们先列举几个刘娥反其道而行的事例。

按照人情的常态,一个宠冠六宫的女子难免会和后宫其他妃嫔有些过节。但是,刘娥是一个例外。她不仅没有和妃嫔交恶,还在后宫找了一个呵护终生的妹妹杨氏。

刘娥对杨氏可谓关爱有加,每当皇帝提升刘娥的品级时,刘娥就会同时要求晋升杨氏的品级。当刘娥一路从美人升至皇后,杨氏也一路从才人变成了淑妃。刘娥临终前,仍然牵挂杨氏,于是在遗诏将杨氏封为太后。一名太后册封另一名女子为太后,这也是亘古少有的事情。

刘娥对仁宗生母的处理方式也非常特殊。按照人情的常态,刘娥将仁宗收为养子之后,不应该再留下仁宗的生母李氏。但刘娥却剑走先锋,她不仅善待了李氏,还将李氏从宫女晋升为妃嫔。刘娥去时后,得知了身世实情的仁宗,对自己的养母仍然心怀敬意。

同时,刘娥对外戚的态度也非常特殊。按照人情的常态,女主掌权之后,都会重用自己的亲眷。但刘娥的外戚中,唯一一个入朝为官的,就是她的前夫。刘娥封后之后,将前夫认作了兄长,当年卖妻求荣的龚美终于依靠前妻当上的了国舅。但由于尴尬的身份,龚美也不敢多有奢望,一直都非常安分守己。

古往今来,很多人因为刘娥的言行,赞扬刘娥道德高尚。但是,道德是一个太过玄妙的概念,她是真的上善若水,还是心中另有算计,除了当事人,无人能辨真伪。所以,站在旁观者的角度,我们不敢轻易评判他人的道德,不妨换一个角度来解释她的行为。

纵观刘娥的一生,尽管久经磨难,但她很少怨天尤人。并不是因为她个性温柔,而是因为她能看清现实。她不自怨自艾,是因为抱怨会让自己变得更无能;她不结仇于人,是因为仇恨会令出路变得更狭隘。

每当时运不济时,她都会坚强地去寻找解决的方法,而不是原地等待他人的救赎。因为在刘娥的心底,对旁人没有依赖亦不抱希望。她所表现的平和,并非因性情宽容所致,而是对时事考量所得。

人性的善良,是发自感性的。而刘娥的善举,却是源自理性的。所以,刘娥的善行依靠的不是个人的品德,而是一份纵观全局的智慧。这不是善与恶的区分,而是利与弊的权衡。

可刘娥的经历证明了,理性的权衡比感性的善良更有效用。一个足够理性的人,就不会因是非束缚他人的言行,就不会因仇恨屏蔽自己的交往,就不会因情绪左右时局的判断,就不会因利益斩断可能的退路。这样,不仅成全了别人的生活,也宽阔了自己的道路。

纵观历史风云,真正危害社会的,往往不是肆无忌惮的恶人,而是自以为是的好人;真正发展社会的,也往往不是大德大贤的高尚者,而是稳步前进的实践人。

社会情绪总会闭塞理性,裹挟大众走向愚蠢。所以,我们需要时刻警醒自己,避免陷入疯狂。先人的经历告诉我们,真正的智慧,不是放肆冲动的感性情绪,而是拥有自己的价值判断。

刘娥为什么自愿放弃皇位?她是否能成为第二个武则天?

刘娥是宋朝皇帝正宗的皇后,也是宋朝第1个亲自去摄政的皇后,在位时期也立下了很多的战功,所以很多人都会拿武则天和吕太后与之相较。不过刘娥当时一直都在辅佐宋仁宗,到了后期的时候自己也甘愿放弃了皇位,不愿意成为第2个武则天,所以历史书记载,刘娥是有?吕武之才,无吕武之恶?。

刘娥在历史上也是一个比较传奇的皇后,刚开始的时候只是一个当街卖艺的姑娘。虽然刘娥出身比较低微,但是人长得非常好看,宋真宗也非常喜欢,在郭皇后病逝之后,宋真宗就想把刘娥立为皇后,但是刘娥没有什么子嗣,出生又比较低微,当时朝中很多人都反对,不过宋真宗宁愿把后位空置,也不愿意立别人。过了几年之后,刘娥身边的李氏怀孕了,然后宋真宗就对外宣称,是刘娥怀孕第2年的时候生下了后来的宋仁宗。

有了子嗣之后,刘娥就光明正大的成为了皇后,但是自己并没有专宠,也没有像其他的嫔妃一样去勾心斗角。刘娥的记性比较好,而且通晓史书,所以每次送真宗批阅奏折的时候都会带着刘娥一起,让她当参谋。宋真宗去世的时候,宋仁宗也才11岁,所以就下令让刘娥去辅佐皇帝。宋真宗去世之后,刘娥虽然独揽大权,但是治国能力非常出色,兴修水利,还大力扶持自己的儿子。

其实刘娥在大权独揽的时候,也有想过做皇帝,也曾经问过大臣,觉得武则天是一个什么样的人,其实这是一种试探,然后大臣就回答武则天是罪人。刘娥这个时候就沉默不语了,后来也有人建议刘伟给自己建立一个中药就像是武则天一样,不过刘娥犹豫了很久还是放弃了。有一年要进行祭祀的时候,已经是花甲之年了的刘娥想穿天子的衣服去祭拜,但是遭到了群臣反对,不过最后还是穿着天子的衣服去参加了。

刘娥的人物生平

刘娥祖籍太原,生于宋太祖开宝元年(968)正月八日(1月28日),祖父刘延庆在五代十国的后晋、后汉时任右骁卫大将军(后晋高祖石敬瑭起兵于太原南,而后汉则建都太原),父亲刘通是宋太祖时的虎捷都指挥使,领嘉州(今四川乐山)刺史,因此刘家举家迁至成都华阳。生刘娥之时,母亲庞氏曾梦到明月入怀,醒来后便生下一女,取名刘娥。然而刘娥出生不久,刘通便奉命出征,谁料牺牲于战场上,因刘通无子,家道中落,庞氏只好带着襁褓中的幼女寄居娘家。不知是否庞家穷困,还是刘通生前未敛财产,刘娥虽然身为刺史千金,读书识字,却学会一手击鼗的谋生技艺,善说鼓儿词。
但是从现有的证据来看,这些极有可能是刘氏编的,如果刘氏的家族真是如此显赫,为何刘氏会嫁于蜀地的一个银匠龚美为妻?宋真宗奶娘王氏又为何会说刘氏出身寒微?既然刘氏是豪门之后何来寒微之说?古代可不会只看一代人就评断一个人的贵与贱。如果刘氏真是刘通的女儿,她为何会擅长击鼗(就是拨浪鼓)的谋生技艺,这可是货郎的技艺,一个豪门之女如何会沦落至此?显然刘氏绝非刘延庆之后,其祖其父没有做过什么将军、刺史,很可能只是蜀地的小买卖人,刘氏这样做无非是想冒充北汉刘氏皇族的支属,来抬高自己的门望,这在极重视门第的古代不是什么新鲜事,这跟李唐统治者说自己是老子李耳的后人如出一辙。 刘娥十三四岁的时候,庞家就把她嫁给一名年青银匠,龚美。刘娥的姿容秀丽,龚美的妻子不能容她,龚美就带着她一起来到京城开封谋生。
龚美手艺出众,又为人和善,善于结交朋友,尤其与襄王府里当差的张耆交好。襄王正是未来的宋真宗赵恒,此时他的名字还叫赵元侃,尚未被册定为太子。
据宋史上说,十五岁的刘娥与赵恒初会,进襄王府,但是赵恒与刘娥同为968年出生,于十七岁才被封为韩王,端拱元年(988)才被封为襄王,时年已二十。
总之,赵恒当时尚未婚配,听说蜀女才貌双全,便让随从去暗暗物色一名。刘娥随夫抛头露面击鼗挣钱,自有美名在外,为赵恒的随从们所知,龚美得知是王府选姬,不愿放弃,改称是刘娥的表哥,让刘娥入王府。(不过关于这段故事,也有说法是刘家家道中落,刘娥举目无亲,好心人龚美收留她,让她一起跟着去开封,两人对外称是表兄妹,不是夫妻。反正,究竟是不是只有宋真宗知道了。) 刘娥天生丽质,聪明伶俐,与赵恒年貌相当,很快如胶似漆。然而赵恒的乳母秦国夫人看不起刘娥的出身,认为刘娥勾引赵恒上邪路,劝赵恒赶跑刘娥不果,只好报与宋太宗,太宗大怒,圣旨一道下来,命逐刘娥出京。并为十七岁的赵恒赐婚,此时赵恒被封为韩王,新娘为忠武军节度潘美的八女儿,十六岁的潘氏受封为莒国夫人。
然而,赵恒虽迫于皇命把刘娥送出王府,却不愿离开刘娥,把刘娥偷偷藏在王宫指挥使张耆家里,不时私会。这样偷偷摸摸,刘娥过了十五年。
宋太宗至道三年三月癸巳日,五十九岁的宋太宗赵光义病逝,遗诏传位于已立为太子两年的赵恒。赵恒继承大统,再也不用与刘娥偷偷来往了。
当年赵恒奉命娶的王妃潘氏,婚后六年便死了,死时年仅二十二岁,无子。潘氏去世两年后,太宗又赐婚于郭氏,宣徽南院使郭守文的次女。年十七的郭氏初封鲁国夫人,不久又晋封秦国夫人。 赵恒于三月即位,五月册立郭氏为皇后,六月追封潘氏为庄怀皇后(后来儿子宋仁宗改为章怀皇后)。虽然后宫三千佳丽,赵恒却并未忘情于刘娥,很快把刘娥接入宫里。景德元年(1004)的正月,封刘娥为四品美人,正式成为后宫妃嫔的一位(当时,郭皇后之下,只有刘美人最为尊,连王府姬妾杨氏都只被封为五品才人)。这时候的刘娥,终于可以正大光明地和真宗在一起了。刘娥虽然已经36岁,可是她聪慧温柔,一直获得真宗的专宠,很快晋封为二品修仪,又封为一品德妃。
此时的刘娥,已非昔日击鼗的小妹,她长年幽居,博览群书,研习琴棋书画,早已才华出众。刘娥见举目无亲,便向真宗提出,愿让表哥改姓为刘美,做自己的兄长,继承刘家香火。其实,龚美早已跟随真宗,一直忠心耿耿,只对真宗效忠。刘美任官,既不阿附于权臣,对部属也关心备至,出任在外时他的随从兵卒,都按省籍定时轮换,从不培植自己的私人势力。
然而,景德初年,郭皇后的儿子赵佑夭折了,年仅九岁;半月后,另一名两月大的皇子也夭折了。真宗的五名皇子居然一个也没能活过十岁,此时真宗年近四旬,以防万一,养宗室之子于皇宫内。郭皇后前后生了三个儿子,只有赵佑能活到九岁,不想也不幸夭折,伤心过度,身子垮了下来。
景德四年四月十六日,郭皇后病薨,享年三十一岁,谥号为庄穆皇后(后改章穆皇后)。真宗心里虽然很想立刘娥为后,但是刘娥既无子嗣又出身低微,群臣们都不赞同,反而要求册立十四岁的才人沈氏为皇后。沈才人虽然是大中祥符元年才入宫的,然而她出身高贵,是宰相沈伦的孙女。真宗不悦,索性让后位空缺,不谈立后之事。 然而刘娥虽然长年受宠,却无法怀孕。她身边的侍女李氏,突然一日梦到仙人下降为子,真宗和刘娥大喜,想出“借腹生子”的方法来。大中祥符二年(1010)四月十四日,李氏生下一子,赵受益(即后来的宋仁宗赵祯)。皇子虽然是李氏所生,却只会认刘娥为母。真宗早在孩子出生三月前,便已宣布刘娥怀孕,册封刘娥为修仪,与刘娥交好的杨才人则晋封婕妤。皇子虽然是刘娥的儿子,刘娥却没有亲自抚养,而是交给杨婕妤抚养。杨婕妤亦是成都人,比刘娥小十六岁,与刘娥情同姐妹。真宗爱的既是刘娥,对杨氏也有好感,因此刘娥每每晋封,也少不了杨氏一份。时刘娥四十多岁,精力自然不如二十多岁的杨氏充沛,便让杨氏代行哺育之职。
然而,刘娥并未杀害真正的生母李氏,而封李氏为崇阳县君。不久,李氏又生下一女,晋封才人,正式进入妃嫔行列。不幸的是,小公主很快夭折。李氏自认命薄无福,终其一生,都并未与儿子相认。 身为皇后的刘娥,却不像其他妃嫔只知争宠,她才华超群,通晓古今书史,熟知政事,每每襄助真宗,真宗根本离不开她。每日批阅奏章,刘皇后必侍随在旁。外出巡幸,也要带上刘娥。
虽然刘娥贵为皇后,朝中反对刘娥掌政的人也不少,以寇准和李迪为首。刘娥也开始笼络自己势力,以钱惟演和丁谓为首:钱惟演之妹为刘美之妻,丁谓的儿子娶了钱惟演的女儿。
个中孰是孰非,后人只知表面,总之后来寇准落败,贬为相州知州(后为道州司马),丁谓也因为后来欺刘娥孤儿寡母想独揽大权而获罪。 天禧四年二月(1020),真宗患病,难以支持日常政事,上呈到皇帝那里的政务实际上都由皇后刘娥处置。后来,真宗更是病重,下诏:“此后由皇太子赵祯在资善堂听政,皇后贤明,从旁辅助。”此诏书便认可刘娥裁决政事的权力。
群臣不安起来,刘娥虽非太子生母,却对他视若己出,克尽母职,根本不是旁人所能离间。
乾兴元年(1022)二月甲寅,54岁的宋真宗赵恒病逝于延庆殿,遗诏曰:太子赵桢即位,皇后刘氏为皇太后,杨淑妃为皇太妃,军国重事“权取”皇太后处分。而小皇帝赵桢这时只有十一岁,实际上就是由刘娥处理政务。 然而丁谓想独揽大权,欺上瞒下,以为刘娥是女子无见识,刘娥虽然当初因为后位不稳培植他,多年下来早已查知丁谓的不法举动,此时更是怒不可遏,决心除掉他。当年六月,与丁谓勾结的宦官雷允恭被诛,丁谓罢相贬谪。丁谓被贬后,刘娥开始和仁宗赵桢一起听政决事,正式垂帘。
刘娥自知出身卑微,宋朝以士大夫为尊,因此大力抬高母家,一直追尊加封祖宗:曾祖父刘维岳成了天平军节度使兼侍中兼中书令兼尚书令,曾祖母宋氏最后封到安国太夫人;祖父刘延庆为彰化军节度使兼中书令兼许国公,祖母元氏封齐国太夫人;父亲刘通为开府仪同三司魏王,母亲庞氏封晋国太夫人。
刘娥号令严明,赏罚有度,虽然难免有些偏袒家人,但并不纵容他们插手朝政。在大是大非面前,她更尊重士大夫们的意见,王曾、张知白、吕夷简、鲁宗道都得到了她的重用,刘氏姻族也没有做出为害国家的祸事。
刘娥也非常简朴,当初身为皇后时服饰简朴,当了太后依然未改习性。宫中侍女见皇帝侍女服饰华丽,觉得自己身为太后侍女,怎么能被比下去呢?报与刘娥,刘娥不为所动,“那是皇帝嫔御才能享用的,你们哪有这样的资格。”
虽然刘娥掌权日久,不愿把权柄交给仁宗,但她却依然是个慈母,仁宗少时体弱多病,刘娥忙于政务,让杨淑妃照顾,仁宗称刘娥为“大娘娘”,杨妃为“小娘娘"。 而仁宗生母李氏,刘娥也升封她为顺容,迁往真宗永定陵,成为守陵的先帝诸妃之一。而且早在真宗年间,便寻访到李氏家人封官,真宗去世后,刘娥依然沿用李氏,未下杀手。
明道元年(1032)二月,李氏患了重病,刘娥连忙派太医前去诊治,并晋封她为宸妃。然而李氏薄命,封妃当天,便病薨,享年四十六岁。起初,刘娥只想以普通宫嫔的身份殓葬了事,然而听了宰相吕夷简的劝说,刘娥以一品礼仪将李妃殡殓,在皇仪殿治丧,并给李妃穿上皇后冠服。李妃的父亲得到追封,兄弟李用和也再次晋升。 刘娥虽不愿还政于仁宗,却并未想过自立。程琳献图《武后临朝图》,刘娥亲掷于地,道:“我绝不会做这样的事!”
刘娥表态后,群臣如释重负,仁宗也心怀感激,恭孝唯谨,更于天圣七年(1029)九月颁布诏书,将太后生辰长宁节的仪礼升级到与皇帝生辰乾元节相同的程度。
明道二年(1033)二月,举朝要行祭太庙大典,刘娥自觉天命已不久,想要在生前穿一次天子衮冕,便提出自己要着衮冕祭祀太庙。群臣大哗,却只得将皇帝衮衣上的饰物稍减了几样,呈了上去。
二月乙巳这天,皇太后刘娥穿着天子衮衣、头戴仪天冠,在近侍引导下步入太庙行祭典初献之礼。为了将这场典礼搞得功德圆满,亚献者为皇太妃杨氏、终献者为仁宗皇后郭氏。仪式结束后,刘娥在太庙文德殿接受了群臣给自己上的尊号:应天齐圣显功崇德慈仁保寿皇太后。自此,彻底还政于儿子仁宗。
刘娥也萌发过称帝的念头。一次,她问鲁宗道:“唐武后如何主?”回答是:“唐之罪人也,几危社稷。”刘娥听后,沉默不语。有些庸臣试图向刘娥献媚取宠,例如,方仲弓奏表上疏,请刘娥像武则天一样建刘氏宗庙。一开始,刘娥飘飘然,却有些犹豫不决,跟老臣商量后,才放弃了这个念头。后来,程琳献上武后临朝图,称刘娥为当代武则天。刘娥立刻把图抛在地上,呵斥道:“我不能对不起先辈!我不是,也不想做武则天第二!” 明道二年(1033)三月,刘娥病重,仁宗大赦天下,四处征召名医,然而却无法挽留刘娥的命,三月甲午,刘娥病逝于宝慈殿,享年六十五岁。(三月,庚寅,皇太后不豫,大赦。丁谓特许致仕。甲午,皇太后崩于宝慈殿。)
第二日,仁宗在皇仪殿召群臣,哭道:“太后临终前数度拉扯身上衣服,可有什么心愿未了?”参知政事薛奎曰:“太后不愿先帝见她身穿天子服入葬。”仁宗恍然大悟,下令给刘娥换上皇后冠服。
仁宗正自伤感,群臣却纷纷上议,说刘娥并非他生母,生母是李宸妃,而燕王更说李宸妃是太后毒死的。仁宗震惊,派人召来李用和,让他亲自去查看李宸妃的棺木。见李宸妃葬品如一品夫人,甚至身穿皇后服,仁宗大悔,叹道:“人言岂可尽信。”来到刘娥牌位前拜谢自责:“从此后大娘娘的生平可清白分明了。”而上谥号之时,刘娥谥为四字:庄献明肃皇后(后改章献明肃皇后),而一般皇后只谥二字;生母李宸妃谥为庄懿皇后(后改章懿皇后)。 九月,仁宗下诏,刘娥和李妃同时迁葬永定陵。灵柩起驾这天,仁宗先为刘娥发引,不但执孝子礼,还不顾宰相们的劝阻亲自执绋之礼(牵引棺材的绳索),一直步行送出皇仪殿。随后他才再去往李宸妃下葬的洪福院为生母起灵,伏在棺木上痛哭道:“劬劳之恩,终身何所报乎!”
刘娥死后,刘氏家族受尊崇更胜昔日。刘娥曾有遗诏,命仁宗尊养母杨太妃为皇太后。仁宗遵其旨意,尊封杨氏为保庆皇太后,杨后虽未垂帘听政,仁宗却克尽孝道奉养。三年后,杨太后亦去世,享年五十六岁,谥为庄惠皇后(后改章惠皇后)。

北宋刘娥升职记:从银匠之妻到北宋第一位垂帘听政的太后

宋仁宗赵祯在位四十二年,是北宋在位时间最长的君主。但是其四十二年的统治,以明道二年(1033)为界,因为实际执政者不同,可分为“刘太后垂帘听政时期(1022-1033)”与“仁宗亲政时期(1033-1063)”两大阶段。

而这位刘太后就是宋仁宗父亲宋真宗的皇后—刘娥,拜这几年关于包拯的电视剧所赐,这位作为在狸猫换太子这部传奇故事中的大反派,其名字也被慢慢知晓。

当然狸猫换太子这个故事是子虚乌有,但是领养其他贵妃冒充自己亲子确实是确有其事,直到刘太后死后,赵祯才知道自己的生母并非是刘太后。

而且相比较这个这个狸猫换太子的假故事,刘娥本身的经历更富有传奇性。在宋代的历代皇后中,刘娥的出身是最低微的,她是歌姬出身,并且其还是二婚嫁过人。

但是刘娥却是宋代诸位皇后中,权力最大的,争议最多的,甚至刘娥还差一点成为第二个武则天,登基称帝,成为中国 历史 上第二个女皇帝。

从四川一个孤苦无依的歌姬,到成为宋代第一位临朝称制的太后,刘娥究竟是怎么做到的?我们一起来看一下。

据《宋史》记载,刘娥祖籍太原,生于宋太祖开宝元年(968)正月八日,祖父刘延庆在五代十国的后晋、后汉时任右骁卫大将军,父亲刘通是宋太祖时的虎捷都指挥使,领嘉州刺史,因此刘家举家迁至成都华阳。

不过后人认为这不过是刘娥发迹后,为了自抬身价而进行的攀附。关于刘娥的出身宋史记载很模糊,只能确认其是个孤女,父母早逝,寄养在自己的外祖父家。

长大后,成为了一名善播鼗(就是拨浪鼓)的歌姬。并且早早的嫁给了一个名叫龚美的银匠,并且跟随龚美离开四川,来到东京城谋生,开始了自己的传奇生涯。

来到东京城的龚美夫妻以为人打造银饰谋生,龚美拉风箱打炼银饰、而刘娥则打鼓招揽生意,这两人相互依偎谋生的情景,颇有司马相如和卓文君当垆卖酒夫唱妇随的浪漫。

然而浪漫不能当饭吃,所谓贫贱夫妻百事哀,两人在东京城的谋生并不顺利,甚至在京师,龚美因生计艰难,打算将刘娥卖掉,再嫁他人。

恰好此时襄王赵恒此时还未娶妻,听说蜀地的女子大多美艳动人,便让家仆们为他留意一下。刘氏随夫抛头露面,自有美名在外,赵恒的心腹随从张耆将刘娥推荐给韩王,赵恒一见刘娥,大为爱。

龚美为了自己和刘娥两人前程考虑,便声称自己和刘娥是表兄妹关系。当然这种掩耳盗铃的做法肯定瞒不过有心人眼睛的。

于是因为刘娥的出身实在太过卑贱,太子的乳母秦国夫人苦口婆心地劝说过赵恒,结果赵恒却充耳不闻,于是,她到宋太宗跟前告了一状。宋太宗听后,十分生气,要求太子立即把刘娥扫地出门。

宋太宗的命令赵恒不敢违抗,但是又十分舍不得刘娥,便把刘氏偷偷藏在自己的心腹张耆家里,时不时的过去私会。

据说此举让张耆连家都不敢回了,只能天天加班。刘娥在张耆家中居住的时候,张耆对待刘娥执礼甚恭,就跟伺候祖宗一样。

也是在张耆家中,刘娥在闲余时间博览群书,大大的提高自己的文化修养水平,就这样偷偷摸摸的幽居生活,刘氏过了十五年,直到宋太宗驾崩,宋真宗即位。

宋真宗即位后,立马将刘娥接入宫中 ,但后宫已经有了郭皇后和其他一众嫔妃,刘娥并无正经名分。毕竟刘娥的出身确实太低,刚即位的赵恒不想因为此事和大臣们起争执。

而入宫后的刘娥表现得也很聪明,不仅不与真宗后宫的皇后和嫔妃们争宠。还格外体谅宋真宗,表示不求名分只求和宋真宗厮守。并且后宫嫔妃中,刘娥也是一个都不得罪,做事是面面俱到,还和其他的宠妃成为朋友。

直到七年后,宋真宗景德元年(1004年),刘娥才被封为四品美人。地位仅次于郭皇后,此时的刘娥已经36岁了。

因为刘娥是个孤女,没有父母家人,为了掩人耳目和培植自己的势力,刘娥遂认龚美为兄,龚美也自此改姓刘。

景德四年,郭皇后因为自己的三个儿子接连夭折,伤心过度去世。此时宋真宗心里虽然很想立刘氏为后,但是她既无子嗣又出身低微,群臣们都不赞同。

反而要求册立十四岁的才人沈氏为皇后。虽然其年纪小,然而她出身高贵,是宰相沈伦的孙女。真宗不悦,索性让后位空缺,不谈立后之事。

此时真宗年近四旬,还没有一个儿子,为了以防万一,宋真宗只能养宗室之子于皇宫内。此时对于后宫的诸位嫔妃来说,谁能生下儿子,谁就有了成为皇后的资本。

因为刘娥此时的年纪太大了,生育子嗣的可能性很低,为了成为皇后,宋真宗和刘娥,想了一出“借腹生子”的办法。大中祥符三年(1010年)四月十四日,刘娥的侍女李氏生下一子赵受益(即后来的宋仁宗赵祯)。

但是一出生就被抱到刘娥那里,也因此皇子虽然是李氏所生,却只认刘氏为母。宋真宗早在孩子出生前,便早已宣布刘娥怀孕,而刘娥严禁宫人向孩子说明真相。拥有子嗣,对刘娥能册立为皇后,以及真宗死后能够垂帘听政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

到了大中祥符五年(1012 年)十一月,宋真宗总算得偿所愿,立刘娥为后,并给百官加官进爵,但是为了减少大臣反对,册后礼仪一应从简。

既不让官员进贺,也不搞封后仪式,封后诏书也回避朝臣公议,只下令将封后诏书传至中书省,自己家里宣布一下就完事。四十四岁的刘氏终于成为大宋王朝的皇后。

一个女人,尤其是封建时代的女人,要得到一个权力至高无上男人的持久喜欢,那可不仅仅是长得漂亮就可以的。古人云:以色事人者,色衰而爱弛。对于皇帝来说,什么样的女人他没见过,什么样的女人他得不到?

所谓伴君如伴虎,要想得到皇帝的长久喜爱,除了美色还要有智慧。要超凡脱俗,时常能够给皇帝以新鲜的感受,要做到博览古今,跟得上皇帝的思路,听得懂潜台词,能让皇帝倚为智囊。

纵观刘娥的经历,当初她应该文化不高,但从后来的发展看,她绝对冰雪聪明。 《宋史》有这样一段关于她的评价:“后性警悟,晓书史,闻朝廷事,能记其本末。 真宗退朝,阅天下封奏,多至中夜,后皆预闻。宫闱事有问,辄傅引故实以对。”

从这段话就能看出,刘娥绝对是一个冰雪聪明的女人,作为一个年老色衰出身卑微的皇后,刘娥非常懂得如何利用自己的智慧,来为自己赢得宠爱。

并且宋真宗在处理某些朝廷大事的时候, 常常同刘娥交流看法,征求一下她的意见,说明宋真宗不仅将其视为自己的女人,更是将其看作是自己的智囊。

而且从宋真宗对刘娥的宠爱日深的情况来看,刘娥的智囊团工作应该做得很到位。也是因此,宋真宗越发的离不开她。每日批阅奏章,刘娥必侍随在旁。外出巡幸,也要带上刘娥。

大约从天禧年间(1019)开始,由于宋真宗体弱多病,不能坐朝,便将政事交刘娥处理,“帝久疾居宫中,事多决于后”。也是在这个时期,刘娥开始培植自己的势力,其团体以钱惟演和丁谓为首脑。

凭借这些人皇后刘娥渐渐把持了朝政,宋真宗心中不安,怕刘娥危及赵氏江山 ,遂向心腹周怀正透露了自己有让太子监国之意。宰相寇准得知这个情况,找机会进宫,与真宗密议“太子监国”之事。事情极为隐秘,包括皇后刘娥在内,都不让知晓。

出宫后,寇准马上让杨亿连夜秘密起草“太子监国”的诏书。不料事情还是败露,摇摆不定的宋真宗以“不记与准初有成言”为由,把事情全部推给了宰相寇准。在刘娥、丁谓等人的压力下,寇准被罢相。丁谓则取代寇准,成为宰相。

寇准一党的周怀正是“太子监国”事件的主要参与者,见谋划失败,知道刘娥、丁谓掌控朝政后必然打击寇党成员,遂铤而走险,策划发动兵变,废皇后刘娥,杀宰相丁谓,寇准复相,让太子登基,真宗退位为太上皇。

周怀正的手下在兵变的前一晚向丁谓告密,丁谓深夜去见曹利用谋划应对,曹利用进宫,将此事密告皇后刘娥。 第二天一早,周怀正及其党羽均被收捕,很快,周怀正被杀。之后,丁谓等又借“伪造天书”一案,进一步打击寇准和寇党势力。寇准在永兴军的心腹朱能,不愿坐以待毙,起兵反抗,不久兵败自杀 。

刘娥趁机矫诏,削寇准莱国公头衔,将寇准贬官赶出中枢。对此,宋真宗并不知情,一日,问左右为何多日不见寇准,左右之人都不敢回答。至此,刘娥彻底掌握了中枢大权。

乾兴元年(1022 年)二月,54岁的宋真宗赵恒病逝于延庆殿,太子赵桢即位,是为宋仁宗,皇后刘氏为皇太后,军国重事“权取”皇太后处分。而小皇帝赵桢这时只有十一岁,实际上就是由刘娥处理政务。

刘娥掌权第一件事就是,将寇准一党(包括寇准、周怀正、李迪等)的“罪状”昭告天下。同时,再贬寇准至雷州(广东雷州半岛),以李迪为寇准朋党,贬至衡州(湖南衡阳)。并且趁机株连,将反对势力彻底赶出中枢 。

然而此时,因为最强大的反对势力寇准的离去,刘娥的同党丁谓想趁机独揽大权,欺上瞒下,其以为刘太后不过是个出身卑微的女子,根本没有什么政治见识,所以在朝堂上是嚣张跋扈,不将刘娥刘太后放在眼中。

却不知,刘娥深知丁谓的为人品性,虽然当初因为后位不稳而培植他,但是多年下来早已查知丁谓的种种不法举动,见其已经失去控制,便下定决心除掉他。当年六月,与丁谓勾结的宦官雷允恭被诛,丁谓罢相贬谪。

经过这多番的人事调动,刘娥算是彻底的将朝政掌握在自己手中。朝中再也无人敢忤逆她的旨意。至此,刘娥这位出身低微的歌姬,终于实现了人生最华丽的逆袭,成为这个帝国真正的执掌者,开始了长达十一年显赫一时的垂帘听政生涯。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lishitanjiu/34424.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602607956@qq.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上一篇:

下一篇: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