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邦称张良和韩信萧何为三杰,为何不提陈平。下面小编为大家详细介绍一下相关内容。
刘邦称帝后,和一些功臣吃个饭,席间就随便聊聊,为了避免冷场,刘邦就先抛出话题,大伙都说说我为啥能打败项羽,为啥能取得天下?
大臣们说了一通,都没说到重点,刘邦补充说到:“夫运筹策帷帐之中...吾不如子房...此三者,皆人杰也...,此吾所以取天下也。”古今史事用一句短话来说:谋有张良,将有韩信,粮有萧何,有这三牛人是我取天下的原因。
事实上,在刘邦称王称帝过程中,还有一位不可或缺的重要谋士,他也是大汉开国功臣——陈平!那么为什么刘邦评出“汉初三杰”,却不提陈平呢?
根据史料记载:陈平先到魏王咎的单位上班,后来觉得还是项羽厉害,又跳槽到项羽单位去了,直到在历史上那场著名的饭局“鸿门宴”上遇到刘邦,《史记》记载:“项王使都尉陈平召沛公”,又觉得刘邦才是理想上司,又跳槽到刘邦单位来了。
自从跟随刘邦之后,可以说在刘邦每一次关键的时刻,都有陈平的身影,其中有三件事,陈平的作用尤其明显。当然,同时也可以看到陈平的另一面。
离间项羽范增:话说楚汉之争刘邦打不过项羽了,被围困了,刘邦急的团团转,这时候陈平陈秘书来了,说道:我有一计可解主公之忧。《史记》记载:“项王使者来...,详惊愕曰:吾以为亚父使者,乃反项王使者。更持去,以恶食食项王使者。”
大概意思假装以为是亚父范增的使者就好酒好菜的招待,当知道是项羽使者的时候,上的却是粗茶淡饭。项羽知道后“果大疑亚父”。范增气的在回家路上气死了。范增对于项羽的作用有多大?用刘邦的一句话“项羽有一范增而不能用,此其所以为我擒也!”可以看出。
利用替身突围:范增气死后,项羽才知道中计了,霸王很生气,后果很严重!率大军猛攻刘邦,刘邦又急的团团转,陈平又有一计可解主公之忧。
据史料记载,陈平忽悠一位叫纪信的将军因和刘邦长的像,假扮刘邦去诈降。后来陈平,张良和刘邦顺利逃脱,那么纪信呢?在《项羽本纪》记载:“项王烧杀纪信”,烧死了!直到现在后世人们感念纪信的忠义,很多地方城隍庙中的城隍爷供奉的都是纪信。
诱捕同事韩信:话说刘邦登基后就把最初封为齐王的韩信改封为楚王,为啥?怕落地生根培养势力,不管怎么改封,刘邦的疑心都在,当有人告发韩信可能谋反的时候,刘邦自知打不过韩信,就问陈平咋弄?陈平虽然不想说,最终还是选择了出卖韩信。
陈平的计谋,根据《史记》记载:“陛下弟出伪游云梦...,信闻天子以好出游,其势必无事而郊迎谒。...此特一力士之事耳。”让刘邦假装去韩信地盘上旅游,在韩信尽地主之谊作陪的时候,一个力士就把韩信拿下了。
刘邦没有杀韩信,而是贬低一级,封为淮阴侯,留在首都了,实际上不就是软禁么。当初封韩信齐王的时候是陈平的主意,抓韩信又是陈平的主意,真乃王也陈平,侯也陈平!
通过这三件事我们不难看出,陈平是有真实才能的,他对刘邦的作用可以说不亚于张良,那么为什么同是谋士,刘邦把张良评为三杰之一,却不提陈平?
其实原因很简单,虽然都是谋士,纵观张良和陈平二人的经历,张良是阳谋,而陈平是阴谋。关于陈平的为人,记得项羽说过一句“陈平有才无德!”不否认陈平的功劳和才能,但是陈平这样的人,搬上台面是不是不太好看呢?所以还是贵族出身的张良更适合装点门面!
张良 萧何
汉朝的建立就离不开汉初三杰张良、萧何、韩信这三个人的名字。
汉高祖刘邦曾问群臣:“吾何以得天下?”群臣回答皆不得要领。刘邦遂说:“我之所以有今天,得力于三个人---运筹帷幄之中,决胜千里之外,吾不如张良;镇守国家,安抚百姓,不断供给军粮,吾不如萧何;率百万之众,战必胜,攻必取,吾不如韩信。三位皆人杰,吾能用之,此吾所以取天下者也。”但细分析一下,可以各自独当一面的汉初三杰里却是可以分出高下的。最下者可以说是有勇无智的韩信了。从军事统帅的角度来说,韩信可以算得上是千古难得的帅才了,他能够把弱小的军事力量的潜能发挥到极致,以至于最后在垓下设下十面埋伏将不可一世的楚霸王项羽彻底击败,一举奠定了建立汉王朝的基础,这是与他超人的军事指挥天赋分不开的。他曾经在与刘邦的闲谈中认为刘邦只有指挥十万军队的能力,而就他自己指挥军队的能力而言,却没有数量限制,指挥的军队越多越好(这就是“韩信将兵,多多益善”成语的来历)。韩信作为一位军事统帅勇有余,是合格的;但作为一位权力中枢的谋臣来讲显然是智不足,是不及格的。说句难听的话,韩信的权谋技巧只相当于小学生水平。他身处手握重兵、功高震主的极易招来杀身之祸的境地却毫无自我保护意识,多次受到猜疑诬陷却从不在意、不思改进,终于在未央宫阴谋中死于吕后之手,真可谓“英雄一世真豪杰,辜负胸中百万兵”!这里顺便说一句,史书里或多或少影射韩信有谋反的倾向,我认为这是天大的千古奇冤。从韩信的条件来看,他若真想造反,一百次也反成功了,可是他却始终没有反,直至被害死。
汉初三杰里的萧何却是一个很复杂的人物。若硬要用一句话来概括他,只能勉强说他智有余而仁不足。萧何的治理国家的行政才能我就不用说了,刘邦说的“镇守国家,安抚百姓,不断供给军粮,吾不如萧何"这句话就是对他的最确切的评价。尤其令人拍案称奇的是,他的卓有成效的施政方针不但没有随着他的辞世而重蹈人亡政息的惯例,甚至他的继任者曹参对萧何生前制定的各项法规、方针政策一字不改而自己只管吃喝玩乐,竟然也能政绩斐然、国泰民安。以至于这段脍炙人口的典故成了流传至今的成语“萧规曹随”。由此可见萧何的治理国家的行政才能是多么卓越!说起来萧何对汉朝的建立所作的最大贡献莫过于现在家喻户晓的“萧何月下追韩信”的典故了---韩信这位旷世帅才由于被刘邦大材小用地当作仓库管理员使用,被气得不辞而别,后被年老体弱的萧何星夜追回拜为元帅的千古美谈。但令人极为遗憾的是,在韩信问题上名扬后世的萧何在后来却因为韩信问题而为后人所诟病,那就是萧何明明知道韩信不会谋反,却在个人进退利害(可能包括避嫌)的考虑下与吕后一起设下圈套谋害了韩信。这就是令人感慨万千的“成也萧何,败也萧何”成语的来历。虽然纵观萧何的一生,这个不仁不义的污点也许可以算作瑕不掩瑜,并不能动摇萧何作为一代名相的历史地位,但污点毕竟是污点,与当时的历史条件下的完人标准相比较,还是有相当距离的。
在汉初三杰里唯有张良可以算得上仁、智、勇三者皆备的完人了。张良的智在刘邦说的“运筹帷幄之中,决胜千里之外,吾不如张良”这句话里可以得到最好的诠释,就不赘言了;张良的勇从他敢于和志同道合的力士一起在博浪沙刺杀由大批卫队护卫的暴君秦始皇的大无畏的行动中即可看出,也用不着多说;我认为张良的仁是值得大书一笔的。孟子认为理想的完人的气质应该是“富贵不能淫,威武不能屈,贫贱不能移”,张良完全作到了这一点。张良在汉朝建国后的封赏会上的表现使包括刘邦在内的所有人都感到吃惊:他谢绝了刘邦对他的万户侯的封赏(包括属地随便挑选的特权),在刘邦的一再劝说下,他只挑了一个没人要的偏远贫穷的小县城留县。张良说:“陛下实在要封赏我,就把我和陛下相识的地方留县封给我做个纪念吧,我哪里当得起万户侯。我昔日刺杀暴君秦始皇,天下震动;现在以三寸舌为帝者师,得到封万户侯的荣誉,这对我这个平民百姓来说太过分了,我真心地愿意放弃人间的富贵,过老百姓的日子。”而且张良说到作到,不但不作万户侯,连这个小小的留县县令也找了个机会放弃了。历史学家司马迁对张良赞誉有加:“运筹帷幄之中,制胜于无形;子房计谋其事,无知名,无勇功,图难于易,为大于细。”连轻易不肯赞誉他人的大文学家苏轼也专门为张良写了一篇著名的《留侯论》,文中对张良的品德感叹道:“古之所谓豪杰之士者,必有过人之节。人情有所不能忍者,匹夫见辱,拔剑而起,挺身而斗,此不足为勇也。天下有大勇者,猝然临之而不惊,无故加之而不怒。此其所挟持者甚大,而其志甚远也。”
秦末起义地图
秦末大起义中,有无数英雄出身于草莽之间,却成为大汉帝国的奠基人,比如骊山囚徒黥布,狗屠樊哙,吹鼓手周勃等等。也有一些无以谋生之人被历史浪潮推向权力巅峰,比如韩信和陈平。陈平是刘邦手下第二大谋士,曾经在瓦解项羽集团中起到关键作用,并多次救了刘邦的性命,但他除了没入围?汉初三杰?之外,还被评为最阴险的谋士,这到底是为什么呢?
陈平刚刚投奔刘邦之时,周勃、灌婴等人曾经私下对刘邦说:?平虽美丈夫,如冠玉耳,其中未必有也。臣闻平居家时,盗其嫂受诸将金,金多者得善处,金少者得恶处。平,反覆乱臣也?,将陈平早期的污点全都揭露出来。陈平早年曾经与兄嫂同居,但不事生产,完全靠兄长养活,后来被嫂子轰出家门,却撞上桃花运,娶了一个曾经?克死?五任丈夫的富家女,从此有了外出游历的资本。陈胜起义之后,陈平曾经追随魏王咎,后因谗言而逃亡。又追随项羽,因怕连坐而投奔刘邦,刘邦对他非常欣赏。而刘邦的老部下周勃、灌婴等人却对这个新兵非常排挤,所以才在刘邦面前说他的坏话。
自我辩解
汉高祖刘邦
陈平是通过魏无知的引荐才来到刘邦麾下的,刘邦听了周勃等人的话之后,便责备魏无知举荐失职,魏无知却说:?陛下为什么要用他的品行来衡量他的能力呢?现在楚汉相争,如果陈平能够辅助陛下获胜,即便他曾经盗嫂受金,又有什么关系??而陈平也自我辩解说:?我是听说大王您能够选贤任能才前来投奔的,我之所以受贿,是因为我只身前来,没钱就不能生活。如果您觉得我不堪任用,那我把钱退给你便是了。?刘邦听说之后,对陈平道歉,从此,再也没有人敢在刘邦面前说陈平的坏话。
离间楚国
西楚霸王项羽
刘邦曾经联合多个诸侯国,发兵56万攻打项羽,却被项羽的3万精兵杀得溃败,并被围于荥阳,危在旦夕。此时,陈平献策:?楚国的人才,不过是范增、龙且、钟离眜等人,但项羽本人多猜疑,如果您能多出点钱,用反间计,让楚国内耗,然后再发兵,楚国必然溃败。?于是刘邦?出黄金四万斤,与陈平,恣所为,不问其出入?。不久之后,范增果然因为受项羽猜疑而愤然离去,旋即病逝;钟离眜等大将也都因小人谗言而失去了项羽的信任,项羽集团内部出现了巨大动荡。
俘虏韩信
淮阴侯韩信
当刘邦听人告密韩信谋反之后,问百官应该怎么办,大臣们多表示?亟发兵坑竖子耳?,而陈平独言:?韩信现在不知道有人告他谋反,而且您也不可能打得过这位战神,所以不能发兵。最好的办法就是您出游云梦,大会诸侯,韩信必然亲自前来迎接。到时候解决韩信,只需要一个力士就行了,何必大费周章呢??刘邦听从陈平计策,将韩信俘虏。
汉七年(公元前200年),韩王信与匈奴联合反叛,刘邦御驾亲征,却被围困于平城,汉军断食七天。在关键时刻,还是陈平献密计,贿赂匈奴阏氏(即皇后),才让刘邦得以脱身。在随后平定陈豨、黥布叛乱中,陈平?凡六出奇计,辄益邑,凡六益封。奇计或颇秘,世莫能闻也。?意思是他曾经六出奇计,六次受封,但到底出的什么计策,没有任何人知道。
不杀樊哙
舞阳侯樊哙
平定黥布叛乱中,刘邦受重伤,此时他同年同月同日生的同乡好友燕王卢绾造反,便让连襟樊哙出征,樊哙刚走就有人告密,说樊哙等着陛下死了之后造反呢。刘邦听说之后大怒,他采用陈平的计策,命陈平与周勃一起追赶樊哙,并且下令:?(陈)平至军中即斩哙头?。但是陈平知道刘邦行将就木,而且樊哙既是刘邦故交,又是吕后的妹夫,所以此人万万不能杀,不如先囚禁樊哙,把他带回京城,交给皇帝亲自处理。当他带着樊哙返回长安之时,刘邦已经驾崩了,吕后立即赦免樊哙。
刘邦死后,吕后称制,她想扶植吕家势力,封诸吕为王。当她询问大臣的意见时,丞相王陵明确反对:?高祖早就说过,?非刘氏而王,天下共击之?,太后一族姓吕不姓刘,所以不能封王。?吕后非常不高兴,便问副丞相陈平的意思,陈平表示严重同意。王陵因此而责备陈平是反复小人,但陈平却说:?于今面折廷争,臣不如君;夫全社稷,定刘氏之后,君亦不如臣。?
陈平在随后诛杀诸吕,拥立汉文帝之时又立下大功,堪称官场不倒翁。但是陈平也很有自知之明,他曾经说:?我多阴谋,是道家之所禁。吾世即废,亦已矣,终不能复起,以吾多阴祸也?,意思是我平生多使用阴谋诡计,是折寿的事,我这辈子能够保住荣华富贵就算不错了,但我的后人,肯定不会再出人杰了。后来他的子孙果然因为强抢民女而弃市(在闹市被执行死刑),陈平当年取得的封国也被中央没收。
陈平一生中的确多次建立大功,为汉朝奠基及稳固都起到了非常积极的作用,但他多采用阴谋诡计,而且格局狭小,与?帝王师?张良相比,明显矮了一大截。
刘邦手下大将10位分别是:
1、韩信:
韩信,泗水郡淮阴县人。西汉开国功臣、军事家,“汉初三杰”,“兵家四圣”,古代“军事思想“兵权谋家”的代表人物,后人奉为“兵仙”、“神帅”。
2、彭越:
秦朝末年在魏地举兵起义,后来率兵归顺刘邦,拜魏相国,封建成侯,协助刘邦赢得楚汉之争,与韩信、英布并称汉初三大名将。西汉建立后,封为梁王,定都于定陶。
3、英布:
早年坐罪,受到黥刑,俗称黥布。初随项梁起义,迎娶吴芮之女,拥立楚怀王继位,封为当阳君。项梁阵亡后,成为项羽帐下将领之一,屡破秦军,封为九江王。受到汉朝游说,叛楚归汉,为楚将龙苴所败。辅佐刘邦打败项羽,建立汉朝,封为淮南王,与韩信、彭越并称汉初三大名将。
4、樊哙:
樊哙出身寒微,以屠宰为业,因迎娶吕雉之妹吕嬃,深得刘邦和吕雉信任。参加沛县起义,骁勇善战,为刘邦麾下最勇猛的战将,颇有功勋。鸿门宴时,曾出面营救刘邦。西汉初年,担任大将军、左丞相,封舞阳侯,参与平定臧荼、卢绾、陈豨、韩王信等。
5、周勃:
周勃弓马娴熟,孔武有力。秦二世元年,随沛公刘邦起兵反秦,历任五大夫、虎贲令、将军,封为威武侯。参加楚汉之争,攻打赵贲、大败章平、包围章邯,屡建战功。成皋之战时,留守镇关重地,突入成皋战场。带兵攻取曲逆、泗水、东海两郡,凡得二十二县。汉高祖六年,封为绛侯。
6、陈平:
秦二世元年陈胜、吴广起义后,六国贵族也纷纷起兵,陈平往事魏王咎。不久受谗亡归项羽,随从入关破秦。刘邦东征时,又间行降汉。拜为都尉,使参乘、典护军。
7、萧何:
萧何早年入仕秦朝,担任沛县主吏掾,辅佐沛公刘邦起义。攻克咸阳后,接收了秦丞相府、御史府所藏的律令、图书,掌握全国山川险要、郡县户口,对日后制定政策起到重要作用。
8、灌婴:
秦二世二年,灌婴参加刘邦军队,以骁勇著称。在随刘邦由汉中进取关中时,参与攻塞王司马欣,围雍王章邯。楚汉彭城之战后,被刘邦选为骑兵将领。
9、曹参:
初仕秦朝,起家沛县狱掾。秦二世元年,参加沛县起兵。身经百战,反秦灭楚,屡建战功, 攻下二国和一百二十二个县。刘邦定都长安后,论功行赏,功居第二,赐爵平阳侯。
10、张良:
张良先辈在韩国任过五代韩王之国相。力劝刘邦在鸿门宴上卑辞言和,保存实力,并疏通项羽季父项伯,使得刘邦顺利脱身。凭借出色的智谋,协助汉王刘邦赢得楚汉战争,建立大汉王朝,帮助吕后之子刘盈成为皇太子,册封为留侯。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lishitanjiu/33469.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