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王允被杀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
人有时候就是很有意思,明明一手好牌,最后却因为自己的一些骄傲自满或者对形势的判断失误,导致最后一手好牌打得稀烂,历史上这样的人物或者事件数不胜数,其中最具有代表性的就是东汉末年的司徒王允。
公元192年,王允利用貂蝉刺激吕布,让吕布一举将把持朝政数年的董卓拿下,王允趁机铲除董卓三族,一时间大权在握,眼看汉朝就有希望继续恢复正常,可是为何王允却在2个月后被人所杀,并且东汉彻底瓦解,三国逐渐产生?其实仔细思考分析一下,我发现这3个原因十分重要。
独占功劳,引起不满
而素轻布,以剑客遇之。布亦负有功劳,多自夸伐,既失意望,渐不相平。
在铲除董卓的行动中,毫无疑问吕布是功不可没的,按照正常道理以及规矩来看,董卓铲除之后论功行赏应该好好奖励吕布一番才是,可是王允这个人比较自私,他觉得铲除董卓一事,从头到尾其实就是自己在谋划,吕布仅仅就是一个剑客而已,不应该给他什么赏赐,并且骨子里对吕布还有些看不起,这直接导致吕布对王允心有不满。
仅仅吕布不满也就算了,更为关键的是,在铲除董卓的时候,尚书仆射士孙瑞也是出了大力气的,事成之后,王允一样没有将功劳与之分享,而是占为己有,他觉得自己智慧超人,不需要别人的支持与帮助,也能继续成就大事,然而他其实整个铲除董卓的过程,都是靠得别人,他居然浑然不知。
因为独占功劳导致吕布以及一些参与此事的人都对王允有所不满,虽然董卓铲除了,大家心里并不高兴,因为王允与董卓一样骄傲自大,并且智慧还不如董卓。
误判形势,错失良机
除了因为独占功劳得罪人之外,王允还有另外一个严重的错误,就是对形势的判断严重失误,导致错失了最佳机会拉拢西凉部曲,要知道当时西凉部曲可是一支不可忽视的军事力量,对东汉的影响十分巨大,要是处理不好,很可能导致后果严重,可是王允并没有意识到问题严重性。
一开始的时候,王允对西凉部曲犹豫不决,既不采取和解措施,也不进行攻打,让人摸不着头脑,根本不知道王允下一步要做什么。原本按照当时东汉的混乱来看,最需要的就是拨乱反正,只要特赦西凉部曲,得到他们的支持,让其安定下来,东汉的局势就会得到稳定一些的发展。
允初议赦卓部曲,吕布亦数劝之。既而疑曰:此辈无罪,从其主耳。今若名为恶逆而特赦之,适足使其自疑,非所以安之之道也。——《后汉书·王允传》
犹豫不决也就算了,当西凉部曲在李傕和郭汜派遣使者乞求特赦和解的时候,王允居然以“一岁不可再赦”的理由拒绝了对方,因此让对方对和平解决双方关系一事上,产生足够的怀疑,可是对方这个时候还不敢轻易动手。
接下来,王允开始继续居功自傲,对董卓的部下处置方面,可以说残忍到了极致,完全没有政治头脑,比如对董卓旧部蔡邕,就让人十分不解,原本此人得到董卓的赏识“一月三迁其官,拜为侍中”,为报答知遇之恩跟随董卓,但是此人十分正直,对董卓的一些暴行都曾提过建议,只是董卓没有听从而已。在董卓被铲除之后,蔡邕为了能够活着完成汉史,曾经“乞黥首刖足”,汉朝很多大臣都劝王允饶他一命,王允却坚决不同意,最后在牢狱之中将其折磨致死。
西凉部曲一看王允对待董卓旧部如此残忍,一时间谣言四起,他们觉得想要得到朝廷的和平解决,是断然没有任何希望了,为了保住性命,只能反抗方才是最佳方式。经过慎重思考,牛辅的谋士贾诩向李傕和郭汜献策:
京师不赦我,我当以死决之。若攻长安克,则得天下矣;不克,则抄三辅妇女财物,西归乡里,尚可延命。
两人听取建议之后,迅速联合樊稠、李蒙、王方等西凉诸将合兵十万余,一起奔赴长安,先下手为强,方才是最好的选择。
只用亲人,最终失败
王允最开始以为即使西凉部曲前来攻打东汉,自己也可以很好的解决他们,可惜他自己完全不懂军事,当时西凉部曲的十万余兵力,都是为了生存而战斗,可以说他们是有信仰的,而东汉当时的军队呢,实际上完全形同虚设,比如王允手中的长安禁军,这些人原本就是董卓旧部,根本就对王允很失望,不想为其所用,另外一些讨伐董卓的关东军,也就是东汉正规军,更是对王允不屑一顾,完全看不上王允,根本不可能为其所用,只有王允还乐观地以为自己手上有很多兵马。
军队不行,再加上王允只用亲人,不用贤才,当时的左冯翊、右扶风和京兆尹并称“三辅”,在王允控制大权之后,他任用自己的亲信宋翼和王宏分别出任左冯翊、右扶风,掌握了主要的军事力量,可惜两人能力不足,还贪生怕死。
在李傕进攻长安的时候,假传圣旨派遣两人,宋翼软弱无能,觉得“王命不可违”,想要听从调遣,而王宏判断出有诈,劝诫宋翼无果,最后自己觉得势单力薄,也就无所作为,任由李傕等人攻打长安,最后将王允直接杀掉,很多东汉重臣都被灭族,就此东汉彻底陷入混乱之中。
结语
要是王允稍微能够聪明一点,不要那么自私自利,更不要居功自傲,对待西凉部曲的处置方面能够采取一些和平方式处置,手上的好牌断然不会打得那么稀烂,可是纵观历史来看,凡是这种居功自傲且自负小气之人,又有几人能够有所建树呢?
东汉末年,宦官及其亲属争权,导致皇权一度衰落。董卓入京后,将献帝纳入麾下,导致朝政大乱。当时和董仲舒结成联盟,都想把董卓置于死地,朝廷内外很多人的理想就是这样董卓,以挽救日渐衰落的大汉王朝,其中司徒王允就是怨恨董卓如故,所以想密谋除掉董卓。
密谋除掉董。
曾有一次王允和世孙瑞、杨翰借着祭天拜神的名义密谋除董,但一番商量后却又觉得无从下手,于是王允想到了一个人,这个人就是董卓身边的武将吕布。吕布年轻勇猛,武力超群,一直受到董卓的重用,并始终与董卓在一起,负责保护董卓的安全,如果能让吕布成为董卓之内侍,可就大事了。于是王允伺机而动,等待机会说服吕布。
有一次,吕布不小心得罪了董卓,结果董卓大怒,便拿出一把兵器扔给吕布,幸好吕布躲得快所以逃过一劫,当时,吕布并没有顶撞董卓,而是跪下来认罪。事后,吕布与董卓的侍女私通,怕董卓知道后会在自己身上添罪,所以心中忐忑不安。王允得知后,将除掉董仲舒的阴谋告诉了吕布,并让吕布充当内应。
起初,吕布并不同意,认为他是董卓的养子,但王允对吕布说:"你姓吕,他姓董,你们之间没有血缘关系,而董卓是人人都想杀的贼,你还认他做父亲吗?他拿着刀和戟给你,你当儿子吗?"在王允的多次劝说下,吕布终于答应了王允,成为了内应。众将到了未央殿,吕布命李肃等人率领十余名亲兵前来埋伏。董卓走到侧门时,众人冲出来要杀他。董卓吓得大喊吕布快来救他。结果吕布大喊"杀贼上书,死有余辜",于是杀了董卓,也杀了他的三个宗族。就这样,汉奸董氏。
处理不当
董卓被杀后,王允作为除了董卓之外最重要的人,自然受到朝臣和百姓的爱戴,时间久了,王允开始变得骄横起来,他觉得自己连董卓都能除掉,还有什么可怕的?于是开始居功自傲,当曹植听到董卓死了,他叹了口气,结果被王允痛骂了一顿,并将蔡邕的罪责问了一遍,另外,王允在处理董卓旧部的问题上也做得不对,他认为董卓的旧部有罪,所以应该受到惩罚,所以不想赦免董卓的旧部。这些老董卓于是听从贾诩的建议,召集军队,决心战斗到死。
于是凉州军将领李傕、郭汜率领凉州军起兵反叛,他们将凉州的将士集合起来,誓要拿下长安,随后开始向长安进军。结果,东汉的将士不堪一击,没过多久凉州兵就落到了长安,吕布见大势已去,于是领兵逃走,并让王允一起走,但王允对吕布说道:"我愿用我的一生来报效朝廷,如今皇上还小,只能靠我们来辅佐,如今国家遭灾,我们若弃皇上只为逃命,实在不忍心,另外,我身为丞相,没能让天下太平,反而导致了叛贼的谋反,我的责任重大,请你转告关东大侠,要更加想念皇上!"于是,王允没有离开长安,被凉州军阀所杀。
在汉末想要当官,才华是次要的,名气才是主要的,只有出了名,有人推荐你,你才能入仕当官。在这种机制中,名门之后自然占据极大优势,毕竟他们家族的长辈就拥有推荐特权,走动一下就能混个脸熟,不必像寒门士子那样想尽办法博取眼球。
王允就是这么一个官N代,他出身太原王氏,世代为州里冠族,加上王允也有才华,从小就志在立功,通习经传,早晚练习骑射,同郡名士郭泰曾称赞他“王生一日千里,王佐才也。”
有了家室加成与名士点评,王允在十九岁那年成了郡中一名小吏,不过这个小吏的胆子很面子都不小。当时宦官专权,大大小小的宦官都很嚣张,太原郡下的晋阳就有一个宦官赵津仗着上面有人,肆意妄为,王允一声令下,派人把赵津杀了。
这种事一个小吏是很难做到的,王允应该是说服了太守,所以当中央宦官向皇帝进谗言的时候,暴怒的汉桓帝杀的是太守刘瓆。
自己得了名,却让上司遭了殃,王允过意不去,为刘瓆送葬回到平原,还为他守了三年的丧。三年后王允再次出仕,因为劝谏太守王球用人不当,被王球抓了准备处死。
关键时刻,名气的好处体现出来了,并州刺史邓盛听说了王允的名声,把他辟为州驾从事。老大发话了,王球自然不敢不从,派人把王允从监狱里请出来,送到州里。
经刺史中转,王允的名气又传到了中央,三公争相征辟王允,王允挑选后,做了司徒府的侍御史,负责监察事务。
中平元年(184年)黄巾起义爆发后,洛阳为之震撼,为聚拢人心,汉灵帝下令解除党锢,任用了大批的名士,王允就被任命为豫州刺史。
在刺史任上,王允一边刷黄巾副本升经验,一边搜集证据告宦官,几次下狱都相安无事。几年一晃而过,汉灵帝挂了,真正的汉末乱世即将开启。
皇帝驾崩,王允前往京师奔丧,正好碰上何进谋划诛杀宦官,王允这个活跃在告发宦官的一线人物也被拉入这个群,做了河南尹,可惜这场谋划失败得很彻底,主谋何进死了还是小事,大事是搬来了董卓。
董卓进京后擅行废立,直接促成了军阀间的对立,轰轰烈烈的军阀混战就这么开场了。
而王允却在董卓手下身居高位,汉献帝继位时他就升任太仆、尚书令,相当于国家总理。之后又升任司徒,兼任尚书令。
这些都是王允用依附董卓换来的,董卓迁都长安后,自己仍留洛阳对付关东联军,长安的大小事务都交给王允处理,足可见他对王允的信任。
董卓回到长安后,要封王允为温侯,食邑五千户,王允推辞不过,只接受了两千户。
明面上,王允是董卓的心腹,背地里,他却在联络士孙瑞、杨瓒、吕布等人,谋划刺杀董卓。
这次谋划很成功,董卓被杀,朝廷没了大敌,如果王允能够妥善处理各派势力的关系,安排好凉州兵马,汉室或许还有那么一丝复兴的希望。
可惜,王允除掉董卓之后,为手中的权力所醉,既与吕布及董卓旧部不和,又与反董群臣不睦。
此时的汉朝,已经弱到了极点,政治、经济、军事、文化、社会,全都乱成一锅粥。这个时候最需要的是各方妥协,建立最大的盟友团,重新恢复朝廷的实力和权威。
王允不听吕布的劝说,没有赦免近在咫尺的凉州兵,又杀了为董卓叹息的大儒蔡邕,更增加了凉州兵的疑虑,叹息都杀,更何况手下?于是李傕、郭汜杀向长安,吕布抵挡不住走了,临走时招呼王允一起,王允拒绝了:“若蒙社稷之灵,上安国家,吾之愿也。如其不获,则奉身以死之。朝廷幼少,恃我而已。临难苟免,吾不忍也。努力谢关东诸公,勤以国家为念。”
既然不能复兴国家,那就以身殉职,这大概是王允作为一个忠臣最后能够做的,毕竟以当时的情况,他就算走了也不可能再复兴汉朝,一手好牌都打烂了,更何况从头再来?
凉州兵杀入长安后,王允被杀,三个儿子和族人几乎全部遇害,只有哥哥的两个儿子逃脱。
王允明明是个忠臣,但是最后却落得个惨死的结局,原因在于他在杀死董卓之后招起了董卓部下的反攻,他的部下带着西凉军进攻皇城,最后他们抓住了王允,面对残暴无比的军队,王允只能落得个惨死的结局。
要说清楚这些事情的前因后果,还得从王允的角度和董卓部下西凉军的角度进行深入分析,才能够完整地拨开历史迷雾,揭开历史背后的不为人知的真相。
在大将军何进将董卓招进皇城之后,原本就不稳定的朝政局面,在董卓的搅和之下变得更加的混乱和一塌糊涂。董卓不顾群臣的反对,目中无人随意地废除皇帝,引起了群臣的忌惮,朝中大臣皆想杀之而后快。
王允就是这些朝中大臣的其中之一,作为汉室的老臣,也作为这些群臣的首脑,他义无反顾地肩负起了刺杀董卓,恢复汉室的重任。
王允采取的计策是美人计,他利用貂蝉挑拨吕布和董卓的关系,直接导致吕布亲手将董卓杀害,为汉室朝廷除去了董卓这一个大祸害,还汉室朝廷一个安宁,还朝政一片祥和。
除去了奸臣董卓之后,汉室朝廷确实是恢复了短暂的和平,此时的王允放松了下来。这一次放松,导致了他看不见潜藏在皇城周围的危险。因为董卓不仅仅是一人进城的,他还有大量的军队屯扎在皇城附近,那就是他一手带领出来的西凉军和他的属下。
在董卓被杀害之后,他的手下不断的寻找机会,伺机为他报仇。王允的这一次轻敌大意,直接断送了他的性命。
董卓的部下率领西凉军浩浩荡荡地攻进了皇城,皇城内没有人能够阻挡,甚至还有人投降。没有御敌之力的王允被抓住了,最后被残暴的西凉军残忍地杀害了,一代忠臣落得个惨死的结果,令人唏嘘不已。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lishitanjiu/33166.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602607956@qq.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