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首页 >> 诸子百家 >> 历史探究

晚清皇帝出逃两次,他们为何会弃祖宗牌位于不顾呢

揭秘历史故事 2023-06-20 08:34:51

晚清皇帝出逃两次,他们为何会弃祖宗牌位于不顾呢

清朝对于官员的法度还是比较严的,别的不讲,单守土有责一项就挺要命的。闹太平军的时候,翁同龢的哥哥翁同书做安徽巡抚,城破而未殉节,有失土之责,慈禧太后看在其父是同治皇帝师傅的分上,未加追究。但曾国藩却死咬不放,接二连三指使李鸿章上奏,硬是把翁同书流放了才算罢休。若是没有靠山的,基本上早早就准备好了毒药,先把老婆孩子打发走,城一破,就吞药自尽,给自己的儿子留个“烈士之子”待遇,为的是在功名和仕途上有诸多的优待。

但是,这样的法度与皇帝本人没有干系。晚清时节,皇帝一共跑路两次,谁也不敢说半点不是。

武昌起义爆发,当时的湖广总督瑞澂很不争气,那边楚望台的炮一响,瑞澂就在后花园挖了个狗洞,一溜烟跑到楚豫号兵舰上,给下属树了一个随时可以溜号的榜样。当然,余下的人也就没有斗志了,一夜之间,武昌易色。

对于这样的人,朝廷给的处分是革职留任,要他把丢了的武昌夺回来。按清朝惯例,如果瑞澂后面表现稍微好一点,位子一般是可以保住的。可瑞澂无所作为,不仅没有拿回武昌,反而祸延全国,把大清江山活生生给丢了。所以,后来的遗老遗少们很是气愤,说当时内阁总理大臣的奕劻力主从严惩治瑞澂,但隆裕太后不肯,让瑞澂捡了便宜。

其实,这个说法毫无根据。就当时而言,朝廷只能这样处理。因为瑞澂虽然摆了一个要跑的架势,但毕竟没离开武昌江面,严格来讲,还不能说他是逃走。起义事起仓促,朝廷调兵不及,让瑞澂戴罪立功,也不算过分。这样的事,在清朝一直都有先例。况且,在满族官员里,瑞澂一直有能吏之名。后来陆军大臣荫昌率兵南下平叛,连湖北境内都不敢进,而把司令部设在河南的信阳。

官员的弃城叫逃,皇帝弃城就不是逃,甚至连这样的概念都不会有。君臣之间,相隔犹若天壤,天王圣明,臣罪当诛,岂可适用一种评判尺度?官员守土有责,是因为他们要对君主负责,丢了君主的城土,当然要被杀头治罪。

那么,君主对谁负责呢?理论上要对自己的祖宗负责,但祖宗已经成了牌位,成了影像,所以皇帝怕死想逃,逃就是了。虽然清朝皇帝的第二次弃城,倒未必是皇帝的主意,还有消息说他倒是想留下来,但真正的当家人慈禧太后不允许,他还是得逃。逃走了的皇帝,连祖宗的影像以及牌位都给丢了,哪还去管祖宗的脸面!第一次逃跑的咸丰皇帝,听说圆明园被焚抢,哭天抢地,让大臣偷偷回去找一下留在园子里的先帝影像。大臣找倒是找到了几张,但已经被践踏得不成样子,怎敢这样拿回去复命,只好一把火给烧了,回去蒙皇帝,说是都烧光了。

到了官员弃城逃走,皇帝都无力进行惩治之时,皇家的天下也就塌了。所以说,太平天国时遍地烽火,大半个中国都丢了,但清朝能缓过来;可辛亥革命时,革命的地方还没太平天国多,清朝却非完不可。严格地讲,君主专制体制就是一个没人负责的制度。家天下,貌似是皇帝一家的天下,但有的士大夫并不真的认这个账。有时,为天下苍生计,需要抛弃这个富有海内的皇帝。刻意保皇的人,都为皇帝一人负责,可一旦皇帝自己都不想负责了,也就没人负责了。其实历朝历代,当皇帝感觉江山已经不是他们家的时候,这种不负责任就会表现出来。而当时的体制,还真是没法追究这样的逃皇帝。

为何嘉靖差点把明成祖的牌位请出太庙呢?

要问明朝最出色的皇帝,很多人就会想到朱元璋好朱棣这俩人,朱棣以藩王身份起兵造反,并成功问鼎宝座,还开启了世界航海之旅,把明朝的文化传播四方,但就是这样一位伟大的藩王,在死后却遭到了子孙的嫌弃,连牌位都差点被扔出太庙,这到底是怎么回事呢?

这场斗争的焦点就是朱厚熜想让自己的父亲兴献王朱佑杬进入太庙,但是按照大明的规定,其父亲朱佑杬只不过是一个兴献王,没做过皇帝,根本不能进入太庙,而且当时朱厚熜是以明武宗朱厚照继承人的身份继位的,应该封朱厚照为先皇、皇考,但朱厚熜不同意,坚决要尊自己的父亲为皇考。

而为了让自己的统治名正言顺,只有父亲进了太庙,朱厚熜才是正儿八经的皇帝,后来他下诏,要给自己的父亲上册表,祭告天地、社稷,这就引起了大臣们的强烈反对,200多大臣在宫门前垂足大哭,拼死抵抗,嘉靖帝也很震怒很多人都遭到了鞭刑,甚至还打死了几十人,这就是历史上有名的?大礼议之争?。

就这样,嘉靖帝不顾大臣们的反对,硬是给自己的父亲在太庙的东边建了一座祭祀的庙宇,然而意想不到的是在嘉靖二十年的时候,太庙遭遇了一场大火,大批建筑遭到了焚毁,只有一座庙宇没有受到波及,那就是嘉靖当年为父亲建造的那座,到了嘉靖二十二年的时候,在原址是重建太庙,也就是现在的劳动人民文化宫的那个太庙。

新的太庙建成后,在嘉靖皇帝的高压下,大臣们没有办法只得妥协,同意将嘉靖帝的父亲朱佑杬的牌位放入太庙。

但是问题来了,按照规定,明朝的太庙正殿只能摆设9位皇帝牌位,其他皇帝牌位摆在殿后,但是到了嘉靖帝时,太庙牌位已经摆满了,嘉靖帝想让父亲的牌位进太庙,就必须移除一位皇帝的牌位到后殿去,那到底该移除谁呢?

中国历代王朝的宗法制度是?亲尽则祧?,就是超出了与现任皇帝的亲缘关系的皇帝牌位,可以放到太庙后面的偏殿中单独供奉。

那么谁和嘉靖帝的关系最远就移除谁的牌位,这样看,应该移除朱元璋或朱棣的牌位了,但朱元璋是开国皇帝,老祖宗的牌位那是钉子户,雷打不动的。

接下来的就是朱棣的牌位了,可朱棣也是牛逼哄哄的,英明神武,为明朝作出了相当大的贡献,去了朱棣的牌位就等于丢了大明的江山,满朝的大臣更是不同意,他们为了保护朱棣的牌位,想到了一个好办法,就是把朱棣的庙号由?太宗?升格为?成祖?,这样朱棣也成了一个钉子户,因此朱棣的牌位有惊无险地被保留了下来。

那么既然朱棣的牌位不能动,那就只能动下一位了,下一位就是朱棣的儿子朱高炽,这位皇帝做太子时不受待见,在位一年就死了,是个十分可怜的皇帝,这个时候也是柿子捡软的捏,朱高炽的牌位就被仍出太庙,放在了后殿的角落里。

朱高炽也太冤了,太庙里本来就有他的专属位置,却被后世的无知小辈们挤了出来,没办法谁叫自己活得太窝囊了被后人瞧不起。

嘉靖帝顺利地封自己的父亲兴献王朱佑杬为明睿宗,于嘉靖二十九年入太庙,假皇帝鸠占鹊巢霸占了真皇帝的尊位。

明成祖朱棣虽然躲过了被移除太庙的命运,可他的儿子就没有办法跟他一样幸运,惨被嘉靖皇帝的父亲所取代,实在令人唏嘘,嘉靖帝也够奇葩的,公然枉顾祖上训规,自然会遭到后人的唾弃,到了万历朝的时候,又将嘉靖帝的父亲的牌位移出了太庙,放到他该去的地方。?

明成祖朱棣死后,真的被后世子孙嫌弃,牌位差点被扔出太庙吗?

朱棣以后的明朝皇帝,都是朱棣的子孙,试问,朱棣的子孙怎么可能嫌弃朱棣?这岂不是大不孝?

退一步说,即使朱棣的子孙嫌弃朱棣,又怎么可能把他朱棣的牌位扔出太庙?扔出太庙意味着什么?不承认朱棣是大明皇帝的祖宗,然而,朱棣以后的大明历代帝王,其皇位是继承自朱棣,否定朱棣的身份,不等于否定自己皇位的合法性吗?

事实上,朱棣的子孙们既没有嫌弃朱棣,更没有想过把朱棣的牌位扔出太庙,恰恰相反,他们一直对朱棣崇拜不已。

那么,?朱棣的子孙嫌弃朱棣,想将他的牌位扔出太庙?的历史谣言,从何而来?

应该与嘉靖年间的大礼议有关。嘉靖皇帝是以藩王身份入继大统。嘉靖的前任是明武宗正德帝,明武宗死后无子,以内阁首辅杨廷和为主的朝臣,只好把明宪宗之孙、明武宗的堂弟、兴献王朱祐杬的次子朱厚熜扶立为天子,是为明世宗嘉靖帝。

明朝的皇位继承,严格遵循父死子继的原则,而嘉靖帝显然是兄终弟及,所以,为了捍卫父死子继的传统,嘉靖帝必须认明武宗的父皇明孝宗为父,以明孝宗之子的名义继承皇位,如此一来,嘉靖帝就只能认生父兴献王朱祐杬为叔叔。

然而,嘉靖是个非常孝顺的人,他拒绝认明孝宗为父,拒绝以明孝宗之子的身份继承皇位,但同时,他也要做皇帝。非但如此,他还想追尊自己的父亲朱祐杬为皇帝,庙号为睿宗,还要将他的牌位放入太庙。

此举遭到朝廷上下的群起反对,但最终在嘉靖的强烈坚持下,并残酷地用廷杖报复抗议的朝臣,导致近20名大臣惨死廷杖之下,反对的浪潮被压制下来。

然而,追尊生父为皇帝的问题虽已解决,但嘉靖仍不轻松,因为他又遇到了一个很大的问题,那就是把生父的牌位放入太庙。

群臣都已同意追尊兴献王为皇帝,把牌位放入太庙不是水到渠成吗?为何会成为一个很大的问题?

原来,大明的太庙只供奉九位皇帝,其他帝王的牌位,只能放在太庙的后殿。而嘉靖皇帝即位时,太庙恰好供奉满了九位皇帝。

他们分别是:明太祖朱元璋、永乐帝朱棣、明仁宗朱高炽、明宣宗朱瞻基、明英宗朱祁镇、明宪宗朱见深、明孝宗朱佑樘、明武宗朱厚照,以及明太祖朱元璋的高祖父德祖朱百六(建文帝被朱棣?开除?,景泰帝不被明英宗承认,所以其牌位没有进入太庙)。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lishitanjiu/33165.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602607956@qq.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上一篇:

下一篇: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