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说起伊尔根觉罗氏的话,各位一定都有所耳闻吧。
相信我们各位在很多古装剧中都了解到了,乾隆一生多情,有过四十多个女人,而他对继后辉发那拉氏特别宠爱,但事实并不是这样,皇宫里的每个女人恩宠都不是一直不断的,任谁都喜欢年轻漂亮有活力的女人,因此在乾隆年过五十的时候还不知足,还在往皇宫里招纳妃子,而且都是一些年轻貌美的女子,但皇宫的女人,都是只见新人笑不见旧人哭,可能一生地位低下,其中,在乾隆六十六岁的时候娶了一位十九岁的美女,乾隆的一个举动却吓死了她,一生也是很悲惨。那这是怎么回事呢?怎么会被吓死呢?今天,小编就来给大家讲一下原由。
这位年仅十九岁的女子是伊尔根觉罗氏的女子,出生地位不高,没有家族的支持,在宫里的生活也是很艰难,都说一入宫门深似海,她便把这句话表现的淋漓尽致。进宫的时候正是她最美丽最清纯的时候,因此,乾隆对着如此年轻的面孔难免会心动,对她也是甚是宠爱,一举封了循嫔,然而,事情并不如期望的那样美好,在册封典礼就要举行的时候,皇太后却突然去世了,册封典礼遇上丧礼便推迟了,直到乾隆四十四年的时候才举行,而乾隆对待这个面孔已经没有了新鲜感,逐渐冷落了她,不在宠幸她了,而她也被大家遗忘,家世不好,也没有什么可以留住乾隆心的能力,失宠是迟早的事了。
乾隆五十九年,伊尔根觉罗氏被晋封为循妃,但是,却是因为乾隆念在她把青春都献给了自己,复宠已经不可能了,只能这样度过余生了。历史记载,不知哪年,她的生辰马上要到了,但是内务府却提前把礼物送了过来,这样便会坏了规矩,之后乾隆狠狠的呵斥了内务府,而她也害怕皇帝会因为这个事情降罪到自己头上,便每天担惊受怕,而且她熬了这么多年也不容易,害怕自己的妃位不保,自己也没有家世,乾隆也不宠爱自己,一旦被降便再无机会,整天担心,抑郁不安,逐渐的身体也禁不住了,不久便去世了,乾隆知道后觉得自己疏忽了她,便以贵妃的礼仪下葬,也算是对她的补偿了,这也相当是追封她为贵妃了,也算是光宗耀祖了。
对于这位女子,小编想说,她的一生真的很坎坷,也很悲惨,十九岁的芳龄进了宫,嫁给比自己大四十七岁的乾隆,虽说这是很大的荣耀,同时也是地狱,一入宫门便再无重新开始的可能了,终生便会在宫中甚至是冷宫里度过。
乾隆生有17子 10女 爱新觉罗·永璜,长子,定安亲王。母哲悯皇贵妃富察氏(时为宝亲王侧妃) 爱新觉罗·永琏,次子,端慧太子。母孝贤纯皇后富察氏(时为宝亲王嫡妃) 爱新觉罗·永璋,三子,循郡王。母纯惠皇贵妃苏氏(时为宝亲王侧妃) 爱新觉罗·永珹,四子,履端亲王,出为履懿亲王爱新觉罗允祹后。母淑嘉皇贵妃金佳氏(时为嘉嫔) 爱新觉罗·永琪,五子,荣纯亲王。母愉贵妃珂里叶特氏(时为海贵人) 爱新觉罗·永瑢,六子,质庄亲王,出为慎靖郡王爱新觉罗允禧后。母纯惠皇贵妃苏氏(时为纯妃) 爱新觉罗·永琮,七子,哲亲王。母孝贤纯皇后富察氏 爱新觉罗·永璇,八子,仪慎亲王。母淑嘉皇贵妃金佳氏(时为嘉妃) 爱新觉罗·永瑜,第九子,早殇。母淑嘉皇贵妃金佳氏(时为嘉贵妃) 爱新觉罗·永玥,第十子,早殇。母舒妃叶赫那拉氏。 爱新觉罗·永瑆,十一子,成哲亲王。母淑嘉皇贵妃金佳氏(时为嘉贵妃) 爱新觉罗·永璂,十二子,贝勒。母继皇后乌喇那拉氏。 爱新觉罗·永璟,早殇。母继皇后乌喇那拉氏。 爱新觉罗·永璐,早殇。母孝仪纯皇后魏佳氏(时为令妃) 爱新觉罗·颙琰,十五子,清仁宗,嘉庆帝。母孝仪纯皇后魏佳氏(时为令贵妃) 未 命 名,第十六子,早殇。母孝仪纯皇后魏佳氏(时为令贵妃)
爱新觉罗·永璘,十七子,庆僖亲王。母孝仪纯皇后魏佳氏(时为令皇贵妃)
皇长女(1728~1729),雍正六年十月生,雍正七年十二月殇。母孝贤纯皇后富察氏(时为宝亲王嫡妃)
皇二女(1731),雍正九年四月生,当年十二月殇。母哲悯皇贵妃富察氏(时为宝亲王侧妃)
皇三女固伦和敬公主(1731~1792),雍正九年五月二十四生,母孝贤纯皇后富察氏(时为宝亲王嫡妃)
皇四女和硕和嘉公主(1745~1767),乾隆十年十二月初二生,母纯贵妃苏佳氏。
皇五女(1753~1755),乾隆十八年六月二十三生,乾隆二十年四月二十二殇。母继皇后乌喇那拉氏。
皇六女(1755~1758),乾隆二十年七月十七生,乾隆二十三年八月二十六殇。母忻嫔戴佳氏。
皇七女固伦和静公主(1756~1775),乾隆二十一年七月十五生,母孝仪纯皇后魏佳氏。
皇八女(1757~1767),乾隆二十二年十二月初七生,乾隆三十二年五月二十一殇, 葬于端慧皇太子园寝。母忻嫔戴佳氏。
皇九女和硕和恪公主(1758~1780),乾隆二十三年七月十四生,母孝仪纯皇后魏佳氏。
皇十女固伦和孝公主(1775~1823),乾隆四十年正月初三生,母敦妃汪氏。
养女和硕和婉公主(1734~1760),雍正十二年(1734)六月二十四日生,父为和亲王弘昼,母为福晋乌札库氏。
爱新觉罗·永璜:子绵德,袭郡王。坐事,夺爵。弟绵恩,袭。五十八年,进封亲王。嘉庆四年正月,封其子奕绍为不入八分辅国公。八年闰二月,有陈德者,匿禁门,犯跸,诸王大臣捍御。论功,赐绵恩御用补褂,进奕绍贝子。二十年,授御前大臣。道光二年,薨,赐银五千治丧,谥曰恭。子奕绍,先以上六十万寿进贝勒,至是袭亲王。十五年,奕绍年六十,封其子载铨为辅国公。十六年,奕绍薨,赐银治丧,谥曰端。载铨袭。
载铨初封二等辅国将军,三进封辅国公,授御前大臣、工部尚书、步军统领,袭爵。道光末,受顾命。文宗即位,益用事。咸丰二年六月,给事中袁甲三疏劾:“载铨营私舞弊,自谓‘操进退用人之权’。刑部尚书恒春、侍郎书元潜赴私邸,听其指使。步军统领衙门但准收呈,例不审办;而载铨不识大体,任意颠倒,遇有盗案咨部,乃以武断济其规避。又广收门生,外间传闻有定门四配、十哲、七十二贤之称。”举所绘息肩图朝官题咏有师生称谓为证。上谕曰:“诸王与在廷臣工不得往来,历圣垂诫周详。恒春、书元因审办案件,趋府私谒,载铨并未拒绝。至拜认师生,例有明禁,而息肩图题咏中,载龄、许诵恒均以门生自居,不知远嫌。”罚王俸二年,所领职并罢。九月,仍授步军统领。三年,加亲王衔,充办理巡防事宜。二月,疏请申明会议旧章,报可。四年九月,病作,诏以绵德曾孙溥煦为后。是月,薨。追封亲王,赏银五千两治丧,谥曰敏。
爱新觉罗·永琏,密储立为太子,乾隆帝次子。永琏这个名字是他的祖父雍正帝取得,据说含有将来要继承皇位之意。永琏生于雍正八年(1730年),生母是孝贤纯皇后。清朝前四个皇帝都是妃子所生,没有一个属于嫡出。乾隆帝决心从自己的儿子开始,由嫡出皇子继承皇位。永琏既是嫡出,又“聪明贵重,气宇不凡”,所以在乾隆元年(1736年)被密定为皇位继承人。未想两年多以後,永琏竟病死了,年仅九岁。乾隆帝极为伤感,赠给永琏的谥号为“端慧皇太子”。永琏於乾隆八年十二月十一日入葬端慧皇太子园寝。
爱新觉罗·永璋,(1735年-1760年),清高宗乾隆帝第三子,雍正十三年(1735年)五月廿五日生,母为弘历侧福晋即後来的纯惠皇贵妃蘇氏。初封循郡王。后母子二人均逝于乾隆二十五年(1760年),永璋于是年七月十六日去世,仅有一子,生于乾隆二十年十二月,母庶妃完颜氏,独子于乾隆二十一年正月夭亡。故以成亲王永瑆与其嫡妃富察氏(孝贤纯皇后弟大学士傅恒女)所生之子绵懿为嗣,乾隆四十一年袭贝子,後晋郡王。
爱新觉罗·永珹,清高宗乾隆帝第四子,乾隆四年正月十四日卯时生。母为嘉妃(淑嘉皇贵妃)金佳氏。乾隆二十八年十一月奉旨出继和硕履懿亲王允裪後,四十二年二月二日辰时薨逝,终年三十九岁,諡曰「端」。嫡福晋伊尔根觉罗氏,和硕额驸富僧额之女,侧福晋完颜氏,内务府大臣公义之女,还有妾侍高氏,夏氏和张氏。
永珹第一子,追封多罗履郡王绵惠,乾隆二十九年九月二十五日亥时生,生母侧福晋完颜氏。嘉庆元年八月六日亥时去世,当时三十三岁。绵惠嫡福晋博尔济吉特氏巴林亲王品级郡王巴图之女、妾赵氏赵升之女。有过继子奕纶,封多罗贝勒。
永珹其他子嗣如下:
第二子,未命名,乾隆三十一年四月二十三日未时生,母侧福晋完颜氏。当年十月二十九日丑时夭亡。第三子,未命名,乾隆三十二年八月十八日酉时生,母侧福晋完颜氏。三十四年十一月五日辰时夭亡,虚龄三岁。第四子,未命名,乾隆三十六年五月初十日生,母侧福晋完颜氏。当月夭亡。第五子,未命名,乾隆四十年四月三十日未时生,母妾夏氏,当年夭亡。第六子,未命名,乾隆四十四年九月十四日生,母妾张氏,当日夭亡。
爱新觉罗·永琪,为清朝第六世皇帝清高宗乾隆帝的第五子。永琪(1741-1766),字筠亭,生于乾隆六年(1741)二月初七日,卒于乾隆三十一年(1766)三月初八日。
生平幼年永琪 幼聪慧学,少习马步射,武技颇精。博学多才,娴习满语、汉语、蒙古语,熟谙天文、地理、历算。尤其精于天文算法,所书八线法手卷,至为精密。著有《蕉桐幐稿》传世。其算法传子绵亿,再传孙奕绘,奕绘著《本形篇》记其梗概。永琪工书善画,尤长于书,与其弟皇十一子成亲王永瑆齐名。乾隆二十八年(1763)五月初五日,圆明园九洲清宴殿火灾,永琪亲背乾隆逃出火中。三十年(1765)十一月,封和硕荣亲王。深得乾隆钟爱,曾属意其继承大统。永琪封王后即染病不起,四个月后不幸以26岁英年早逝,谥号“纯”,即“和硕荣纯亲王”。 封王 可以看到,荣王的博学多才,工书善画,恪尽孝道正是乾隆觉其“贵重”的主要原因。因为这几个方面正是乾隆帝所推崇并亲历实行的,荣王在这几个方面都做的十分出众。尤其是九洲清宴殿火灾一事,乾隆当时曾因为和亲王爱新觉罗·弘昼没有及时前去救援一事大发雷霆,而荣王亲自将乾隆背出火中,想必在乾隆心中造成了不小的震撼,也就是在此事过后的第一个可以封王的年份(清廷亲王的册封每五年进行一次),乾隆就将年仅24岁的永琪封为荣亲王。 和硕荣亲王 应该注意到的是,荣王的册封是在其身前,而不是死后追封。这在乾隆的诸子中,只有三人有这样的殊荣:皇五子爱新觉罗·永琪(封荣亲王)、皇十一子爱新觉罗·永瑆(封成亲王)、皇十五子爱新觉罗·永琰(封嘉亲王,即嘉庆帝)。而永琪是最早享受这一荣誉的。 此外,“荣”字也是一个十分尊贵的字。清史上还有另一位荣亲王,就是顺治帝宠妃董鄂妃所生的皇四子,这位皇子只活了三个月便去世,顺治帝本想追封其为皇太子,但因孝庄皇太后阻拦,只得追封其为和硕荣亲王。由此可见,乾隆封永琪为“荣亲王”,本身就已说明了对他寄寓的厚爱的期望。 其次,荣王的谥号“纯”,也能说明乾隆对他的钟爱。因为乾隆自己的谥号也是“纯”,在乾隆帝诸多的儿女中,没有任何其他一个可以享受与父亲同用一个谥号的殊荣。从同用一个谥号来看,至少荣王和乾隆有很多相似之处,这也从另一个侧面证明了乾隆对荣王的喜爱。 实际意义上的“皇长子” 还有一点需要特别指出,在比对乾隆诸子的生平过程中,发现了这样一个事实:永琪曾在一段时间内当过实际意义上的“皇长子”。关注一下从皇长子永璜至皇五子永琪的生卒情况: 皇长子永璜,生于雍正六年(1728),卒于乾隆十五年(1750); 皇次子永琏,生于雍正八年(1730),卒于乾隆三年(1738); 皇三子永璋,生于雍正十三年(1735),卒于乾隆二十五年(1760); 皇四子永珹,生于乾隆四年(1739),卒于乾隆四十二年(1777),乾隆二十八年十一月(1763)出继为履懿亲王孙。 皇五子永琪,生于乾隆六年(1741),卒于乾隆三十一年(1766)。 也就是说,由于永璜、永琏、永璋均早逝,永珹又于二十八年过继给他人,在乾隆二十八年十一月至永琪逝世的三十一年三月初八日为止,永琪确确实实是实际意义上的皇长子。由于“皇长子”的身份在协助皇帝上必然有比其他皇子更多的机会和责任,乾隆也有更多的机会看到这位皇子的才能。想必也是乾隆喜爱永琪的另一个原因。 深受乾隆钟爱 另外,乾隆曾说:“其时朕视皇五子于诸子中更觉贵重,且汉文、满洲、蒙古语、马步、射及算法等事,并皆娴习,颇属意于彼,而示明言,及复因病旋逝。”此话是乾隆五十八年(1793)英使马戈尔尼谒见乾隆时,乾隆帝在谈到诸位皇子时提到的。在外国时节面前毫不讳言地指出要传位于荣王,又是在荣王逝世二十多年后,足以表现乾隆对荣王的喜爱和怀念。 编辑本段真正死因 其文自注曰:“王患附骨疮,不得溃,昨冬病中受封,今三月薨逝。”陈兆仑所说的昨冬病中受封,是指三十一年十一月二十六日,距离二月初三日,乾隆探视永琪之病差不多已间隔了十个月,而此时永琪病情一日重似一日——“因病剧,始加封为亲王”,这才促使乾隆封其为亲王,以慰其心。 附骨疮即附骨疽的讹写,据《医宗金鉴》所述,此“系调治可愈之证”,可见在当时并非绝症。“附骨疽生于大腿外侧,……由体虚之人露卧风,冷浴后乘凉寒湿侵袭,或房欲之后盖覆单薄,寒邪乘虚入里,遂成斯疾。初觉寒热往来,如同感冒风邪,随后筋骨疼痛,不热不红,甚则痛如锥刺筋骨,不能屈伸。”乾隆谈及永琪,曾不无遗憾的说“朕视皇五子于诸子中觉贵重,且汉文、满洲蒙古语,马步射及算法等事,并皆娴习,颇属意于彼而未名言,乃复因病旋逝。”可见永琪精于骑射,其病之起极有可能缘于风餐露宿骑马射猎所致。而因病旋逝,感觉病起仓促,可能即是因为陈氏所言的不得溃,此症状的特征是“三阴不足,外邪过盛,大腿通肿,皮色不变,疼痛日增不消不溃者,此属虚寒骨冷。” 特别需要说明的一点,附骨疽在现代医学也属于骨结核的一类,相关资料皆言其没有发现此症可以遗传,但是爱新觉罗家族患此症的不少,比如康熙十三子怡贤亲王胤祥及其子弘暾即患有此病,(稽古右文的交辉余韵版有相关资料,大家可对照看下)而光绪,我记得也有骨结核,如果说这种疾病并没有遗传,但是有可能和他们容易患天花且不易痊愈进而导致死亡一样,用乐乐的话说他们可能属于遗传易感,比别人患此病的几率要高很多。 编辑本段生母 生母为珂里叶特氏(又作海氏或海佳氏),其父为额而吉图,官员外郎。珂里叶特氏生于康熙五十三年(1714),雍正时入侍弘历藩邸。乾隆时初赐号为贵人。乾隆六年(1741)二月生皇五子永琪,十一月封愉嫔。十年(1745)十一月晋愉妃。五十七年(1792)五月二十一日去世,享年七十九岁。以贵妃礼葬。她是乾隆后妃中第二长寿者。 可以看出,愉妃虽然几乎与乾隆相伴一生,却一直不受乾隆宠爱,因为其出身较低,仅以贵人身份生下永琪,死时也只是妃位,仅只按皇贵妃例办理丧事。而且以她七十九岁的长寿,一生却只育有永琪一人,这正是不受乾隆宠爱的明证。 在子以母贵的清朝,这样地位的母亲,儿子能封为亲王,并被欲立为储,只能说明乾隆帝对荣王的钟爱来自于荣王本人,不像皇二子永琏、皇七子永琮是因为其母亲孝贤皇后的缘故。从这点上来看,荣王确实是一位优秀的皇子,同时也是合格的继承人。 编辑本段妻室和后裔妻室 荣王及其后裔属于右翼近支镶红旗,族分为第一族。 荣王计有嫡福晋一人,侧福晋一人,使女一人(各处记录不一,此处存疑)。永琪的嫡福晋为西林觉罗氏(汉姓鄂),是雍、乾时的大学士鄂尔泰的第三子四川总督鄂弼之女,镶蓝旗人。侧福晋为索绰罗氏, 左都御史观保之女 。乾隆对鄂尔泰极为重视,将其孙女配与永琪,也是乾隆看中他的重要佐证。反过来说,乾隆也想籍此拉拢西林觉罗一家,让其世代对清王室效忠。 结婚年月 关于荣王结婚的具体年份,并没有找到具体记录,只能根据旁证做大概断代。在《国朝公史》中有如下字样:“乾隆二十六年七月初一日”,“五阿哥福晋父鄂弼家”(全文见附录),所以荣王结婚不迟于乾隆二十六年(1761)。
爱新觉罗·永瑢,清高宗皇六子,质庄亲王,乾隆八年癸亥十二月十四日酉时生。生母为纯惠皇贵妃苏氏,时为纯妃。乾隆二十四年十二月奉旨嗣慎靖郡王允禧孙,降袭贝勒。五十四年十一月晋质亲王,五十五年庚戌五月初一日午刻卒,年四十七。谥曰庄。号九思主人,又号西园主人,著有九思堂诗钞。子六。
爱新觉罗·永琮,乾隆帝第七子,曰悼敏皇子、哲亲王。乾隆十一年丙寅四月初八日子时生。生母为孝贤纯皇后富察氏。乾隆十二年丁卯十二月二十九日亥时薨,年二岁。谥曰悼敏皇子。嘉庆四年三月,追封哲亲王。 随葬端慧皇太子园寝。无嗣。.
爱新觉罗·永璇(1746-1832),乾隆帝爱新觉罗·弘暦的皇八子,和硕仪慎亲王。生母为淑嘉皇贵妃金氏,上驷院卿三保之女,尚书金简之妹。乾隆十一年丙寅(1746)七月十五日午时生。乾隆四十四年三月初封多罗仪郡王。嘉庆四年正月晋封和硕仪亲王,命总理吏部事;二月自请罢管部务;七年十二月以劳加给其子一贝子爵;十八年九月以禁中制贼功开复所有处分;二十五年十月宣宗以王属尊行免宴见行叩拜礼。道光十二年壬辰(1832)八月初七日巳时薨,年八十七。是清朝最长寿的皇子。谥曰慎。
爱新觉罗·永瑜:子绵德,袭郡王。坐事,夺爵。弟绵恩,袭。五十八年,进封亲王。嘉庆四年正月,封其子奕绍为不入八分辅国公。八年闰二月,有陈德者,匿禁门,犯跸,诸王大臣捍御。论功,赐绵恩御用补褂,进奕绍贝子。二十年,授御前大臣。道光二年,薨,赐银五千治丧,谥曰恭。子奕绍,先以上六十万寿进贝勒,至是袭亲王。十五年,奕绍年六十,封其子载铨为辅国公。十六年,奕绍薨,赐银治丧,谥曰端。载铨袭。
载铨初封二等辅国将军,三进封辅国公,授御前大臣、工部尚书、步军统领,袭爵。道光末,受顾命。文宗即位,益用事。咸丰二年六月,给事中袁甲三疏劾:“载铨营私舞弊,自谓‘操进退用人之权’。刑部尚书恒春、侍郎书元潜赴私邸,听其指使。步军统领衙门但准收呈,例不审办;而载铨不识大体,任意颠倒,遇有盗案咨部,乃以武断济其规避。又广收门生,外间传闻有定门四配、十哲、七十二贤之称。”举所绘息肩图朝官题咏有师生称谓为证。上谕曰:“诸王与在廷臣工不得往来,历圣垂诫周详。恒春、书元因审办案件,趋府私谒,载铨并未拒绝。至拜认师生,例有明禁,而息肩图题咏中,载龄、许诵恒均以门生自居,不知远嫌。”罚王俸二年,所领职并罢。九月,仍授步军统领。三年,加亲王衔,充办理巡防事宜。二月,疏请申明会议旧章,报可。四年九月,病作,诏以绵德曾孙溥煦为后。是月,薨。追封亲王,赏银五千两治丧,谥曰敏。
嘉庆帝(1796-1820年在位)颙琰,清高宗弘历第十五子,满族。生于乾隆二十五年(1760),初名永琰,母孝仪纯皇后魏佳氏。乾隆五十四年(1789)被封为嘉亲王,乾隆六十年九月初三,乾隆帝宣布明年正月初一禅位,颙琰于是于次年登基,改元为嘉庆,在位25年。卒于嘉庆二十五年(1820)。终年61岁。庙号仁宗,谥号“受天兴运敷化绥猷崇文经武光裕孝恭勤俭端敏英哲睿皇帝”。葬于河北易县清西陵之昌陵。子五人:第一子未名夭。第二子宣宗。第三子敦恪亲王绵恺。第四子瑞怀亲王绵忻。第五子惠端亲王绵愉。
说到努尔哈赤的后妃,我们比较熟悉的有元妃佟佳氏、继妃富察氏、侧妃叶赫那拉氏(孝慈高皇后)与大妃乌拉那拉氏,此外,努尔哈赤还有数位侧妃与庶福晋,共击16位后妃。其中有一位姓钮祜禄氏的妃子,堪称钮祜禄家族嫁入清朝皇室中的第一人了,她就是努尔哈赤的庶妃钮祜禄氏。
说起钮祜禄氏这个家族,他们在清朝 历史 上的地位可想而知,这么说吧,清朝有两个家族出皇后最多,一个是蒙古科尔沁博尔济吉特氏家族,另一个便是镶黄旗的钮祜禄氏家族。
钮祜禄氏这个家族的兴起,与一个人有莫大关系,他就是努尔哈赤手底下最勇猛的战将额亦都。想当初,额亦都不顾姑妈的劝阻,执意要与志同道合的努尔哈赤打拼,事实证明,他的选择是对的。
额亦都为后金崛起立下了汗马功劳,后来被封为弘毅公,他的十六个儿子形成了庞大的后裔分支,清朝历代皇帝后宫中的钮祜禄后妃基本上都是出自这个家族,比如说孝昭仁皇后、孝圣宪皇后、孝和睿皇后、孝穆成皇后与孝贞显皇后。
那么,努尔哈赤的这位庶妃(小妾)与额亦都有关系没?
答案是有的。
据史料记载,庶妃钮祜禄氏的父亲名叫博克瞻,是额亦都的族叔,也就是说,这位钮祜禄氏是额亦都的族妹。当时,额亦都在战场上奋勇拼杀,广立战功,将其族妹纳为妾室,也是对钮祜禄氏家族的一种拉拢,看似一次不起眼的纳妾,其实也蕴含着政治寓意。
1577年,19岁的努尔哈赤与佟佳氏(哈哈纳扎青)成婚,成了佟家的上门女婿,这个时期的努尔哈赤只有佟佳氏一个妻子,确实,如果做了人家的上门女婿,再纳妾的话,就有点不像话了。
到了1584年,此时,努尔哈赤的身份不一样了,他可是堂堂建州左卫都指挥使,好歹不说,手底下也有了一支兵马。而且,此时的努尔哈赤正值二十五六岁的阳刚之年,是事业的上升阶段,当然,这一年,对于努尔哈赤来说,也发生了一件大事。
这一年,努尔哈赤在攻打翁科洛城时,被两名敌兵射中了脖子,伤势比较严重,当时,妻子佟佳氏衣不解带地照顾他,可是此事过后,佟佳氏便在史料中消失了,没有人知道她去了哪里。
分析有两种可能,第一,佟佳氏可能在战场上身亡,或者病逝。第二,佟佳氏也有可能被努尔哈赤休弃了。
不管怎样,佟佳氏在史料中的记载被定格在了1584年。
也就在这一年,努尔哈赤纳了两个小妾,一个是兆佳氏,另一个便是博克瞻的女儿钮祜禄氏。
到了第二年,即1585年,按照满洲“兄死弟妻其嫂”的习俗,努尔哈赤娶了堂兄戚准的妻子富察衮代为继福晋,这说明,佟佳氏真的是不在了。
虽然钮祜禄氏在努尔哈赤妻妾中的地位不高,但好歹也是建州老大的女人啊,事实证明,在嫁给努尔哈赤的最初几年里,钮祜禄氏还挺得宠,1585年,钮祜禄氏为努尔哈赤生下第四子汤古代,1588年,钮祜禄氏又给努尔哈赤生下第六子塔拜。
其实,努尔哈赤的那些儿子们,比如说褚英、代善、莽古尔泰、皇太极、多尔衮等等,他们个人能力强是一方面,此外,生母的身份也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他们的地位。
就像汤古代和塔拜,虽然也是努尔哈赤的儿子,但他们的母亲只是一个小妾,因此,能力再强也会被别人瞧不起,不要说他们,就连侧福晋伊尔根觉罗氏所生的第七子阿巴泰,按照战场表现,也是一个不可多得的将才,但地位还是远低于比自己小许多的多尔衮兄弟。
子以母贵,从来就不是一句空话。
比如说第四子汤古代,努尔哈赤在世时,就根本没正眼瞧过这个儿子,也没有对他进行任何册封,一直到皇太极称帝后,才封了一个镇国将军,说实话,就连这个镇国将军,也是看在汤古代是太祖之子的份上,才给他的。
至于另一个儿子塔拜,也没好太多。
塔拜比胞兄汤古代要好一丢丢,他在1625年曾与三哥阿拜征讨东海女真北路呼尔哈部,立下战功,因此被三等轻车都尉的世职,皇太极继位后,又先后将这个哥哥晋封为一等轻车都尉与辅国将军。
庶妃钮祜禄氏与她的两个儿子汤古代、塔拜,在 历史 上没有什么知名度,没想到,钮祜禄氏有一个孙子却在康熙初年声名鹊起。
此人名叫班布尔善(巴穆布尔善)。
话说,塔拜一共有八个儿子,这八个儿子全部是嫡福晋乌苏氏所生,班布尔善排行老四。
皇太极称帝后,班布尔善开始在战场上厮杀,于崇德元年随大军征讨朝鲜,并在崇德四年承袭了兄长额克亲三等奉国将军的爵位。顺治元年,班布尔善随睿亲王多尔衮入关,多次击败农民军,于顺治八年晋封为辅国公。
康熙四年,班布尔善被任命为领侍卫内大臣,开始成为朝廷一品大员,按理来说,班布尔善身为皇室宗亲,应该维护皇权才对,没想到他却依附于权臣鳌拜,唯鳌拜马首是瞻。当然,也确实得到了好处,康熙六年被擢升为秘书院大学士。
令人没想到的是,班布尔善有点小看了自己的侄子康熙(班布尔善是顺治帝的堂兄),康熙帝在康熙八年将鳌拜擒拿于宫廷,身为鳌拜党羽的班布尔善不可避免地被下狱治罪。
康熙罗列了班布尔善的二十一条罪行,下令将其绞杀,时年53岁,至于班布尔善的那些儿子们,如郭礼、博礼、七十七、观音保,都被罢黜宗室,革去了黄带子身份。
身为努尔哈赤十六位王妃中的一员,钮祜禄氏的地位是比较低的,看看她的两个儿子就知道了,不了解清史的,甚至都不知道他们的身份。相对来说,反而是钮祜禄氏的孙子班布尔善,倒是一个颇有能力的皇室宗亲。
可不要小看了这个人物,但凡是能被后人铭记的,他都是有能力的,虽然班布尔善只是一个投机者,虽然他最终的结局是惨遭绞杀,毕竟也风光过嘛。
人生就是这样,有些人平安一生,确实碌碌无为,不被 历史 所记,而有些人却风光一时,轰轰烈烈,虽然下场不好,但最起码他被人们记住了。
如果是你,你会选择哪一种活法?相信应该会有不同的答案。
参考资料:《清史稿》《清太祖武皇帝实录》《清皇室四谱》
豪格有几个儿子分别是谁?豪格的儿子结局怎样
豪格(1609年3月13日-1648年),清王朝宗室,满洲正蓝旗人,爱新觉罗氏,号太岳。清太宗皇太极长子,母为继妃乌喇纳喇氏。初封贝勒,天聪六年七月,晋和硕贝勒。崇德元年四月,以军功晋肃亲王。六月,命掌户部事。八月,以事降贝勒。三年八月,副奉命大将军多尔衮攻明。明年四月,凯旋。八月,仍命管户部事。九月,复以功晋亲王。六年三月,以事降郡王。七年七月,以功仍晋亲王。顺治元年四月,以事削爵。十月,仍封亲王。三年正月,授靖远大将军,征四川。十二月,灭张献忠。五年二月,凯旋。三月,被多尔衮构陷削爵,幽系。四月,自杀,年四十,以庶妃三人殉。七年正月,多尔衮与兄阿济格各纳其福晋一人。八年二月,昭雪,追复封爵。十三年九月,追谥武。乾隆四十三年正月,配享太庙。特诏改现袭爵位之显亲王,复始封王号曰肃,世袭罔替。八月,入祀盛京贤王祠。
豪格共有七子,其中两人被封爵:
长子,齐正额。生母为妾那拉氏。天聪八年九月二十六日生。康熙十六年二月因罪处死,黜宗室,年四十三。嫡妻觉特氏,杜达礼之女,无子女。
次子,固泰,已革辅国将军。生母为庶福晋黄氏。崇德三年元月二十八日生。康熙四十年七月十五日卒,年六十三。嫡妻佟佳氏,西伯礼之女。
第三子,握赫纳,辅国将军。固泰同母弟。崇德四年二月初三日生。康熙元年九月十三日卒,年二十三岁。嫡妻伊拉里氏,富喀之女。一子:已革奉国将军武礼。
第四子,富绶,显懿亲王。生母为继福晋科尔沁博尔济吉特氏。崇德八年五月十七日生。袭爵,改显亲王。康熙八年十二月二十日卒,年二十六。
第五子,猛峨,温良郡王。生母为侧福晋硕隆武氏。崇德八年十一月十一日生。康熙十三年七月十一日卒,年三十一。
第六子,星保,头等侍卫。生母为庶福晋宁古塔氏。崇德八年十一月十六日生。康熙二五年四月二十五日卒,年四十三。嫡妻赫舍里氏,三等护卫穆淑之女。
第七子,舒书。生母为妾伊尔根觉罗氏。顺治二年元月二十六日生。康熙二十四年十月初六日卒,年四十岁。嫡妻觉特氏,社达礼之女。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lishitanjiu/32905.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