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首页 >> 诸子百家 >> 历史探究

田氏伐齐后,田氏为何沿用了“齐”这个国号没有改呢

众妙之门 2023-06-20 06:38:48

田氏伐齐后,田氏为何沿用了“齐”这个国号没有改呢

今天小编为大家带来了一篇关于田氏伐齐的文章,欢迎阅读哦~

春秋时期田氏代齐以后,居然没有改变“齐”这个国号,一直沿用。这一点,似乎是不太让人理解的。因为历史上某个大臣篡位,取代原来的政权,建立新政权的情况不少。但是却很少有像田氏那样,连国号都不改的情况。甚至可以说,几乎没有这种情况。可是为什么,田氏代齐以后,却竟然沿用了“齐”这个国号呢?

之所以很多大臣在篡位以后,一定要改变原先的国号,这也是由中国人的性格及文化心理决定的。有个学者曾说,中国人作为一种“利他主义者”,最明显的特点就是,他一生想做的事情,只对两类人负责。一类人就是他的儿子,也就是所谓的“封妻荫子”。一类人就是他的祖先,也就是所谓的“光宗耀祖”。他一生的努力,只要对得起这两类人就可以了。至于他自己,倒是无关紧要的。

既然要对祖先和后代负责,因此就需要开创一代基业。只有开创了基业,才会让人感觉江山是自己的。因此,那些篡位的大臣,都会着急地改一个属于自己的国号。比如春秋时期的韩赵魏三家分晋以后,就改为自己的国号。后世的王莽篡汉后,也改为“新”。武则天篡唐以后,也改为“周”。所以说,无论是从理论推演,还是从现实例证来看,田氏代齐后,竟然没有改国号,显然是让人不太理解的。

田氏之所以要这样做,显然有他的理由。而田氏的理由肯定就是,这样做有利于他获得老百姓的拥护,有利于新政权的稳定和长治久安。

实际上,田氏在整个篡位的过程中,一直是非常注意这一点的。而田氏之所以能够篡位成功,正是因为他获得了老百姓的拥护。

在整个春秋战国时期,所有的诸侯都在争夺利益。无论是向外国索求利益,还是向本国其它诸侯乃至国君索求利益,大都是使用战争的方式。也就是说,是利用强权让别人臣服。但是,这种利用强权让别人臣服的方式,很难让所征服地方的老百姓心服口服。这在那时候已经发生了很多次,虽然被征服了,但接着又再次复国的情况。比如吴国在伍子胥的带领下灭掉了楚国,接着楚国又重新复国。越国被吴国打败,差不多亡国了,不久越国也再次复国,还反过来消灭吴国。之所以这样,就是被征服地的老百姓不屈服,要反抗。

而田氏在替代姜齐的过程中,却不是采用战争的办法,而是采用“收买民心”的办法。他先是通过打击国内的其它豪强贵族获得土地,随后就把这些土地划拨给别人,扶持一大帮新贵族起来。他这种方式,和当年周天子分封疆土的方式,几乎是一模一样的。因此,他获得了国内很大一部分新贵族的拥戴。

除了培养新贵族,获得新贵族的支持外,他还通过借粮食给平民百姓,不让他们还,或者是就算还,也是“大斗出小斗进”的方式,向这些平民老百姓施加恩惠。

同时,田氏的这种做法,与那时候士人们所提倡的“仁爱”价值观,也是非常契合的。连晏婴这样清醒的士人都认为:“田氏虽无大德,以公权私,有德于民,民爱之。”而且他还断言:“齐政卒归田氏。”

田氏获得新贵族的支持,又获得平民百姓的支持和士人的支持。因此,他们在国内获得了极高的支持率。而这种超高的支持率,也使得田氏几代人在发展过程中,就算专权,就算把齐国的国君放逐,都没有引起国人的反感,国人还是一如既往地支持田氏。因为大家认为,田氏之所以这样做,是要赶走荒淫无道的君王(就像西周初年赶走荒淫无道的纣王一样,可以说,田氏完全是在对西周的做法有样学样),给老百姓带来快乐安康的生活。

因此,假设田氏在取代了姜齐政权以后,立马改国号为“田”,或者改为原先的“陈”,又或者改为别的什么国号。这样一来,国人就会觉得田氏其实并不是为了老百姓的幸福安康,而是为了自己的江山基业。如此一来,老百姓自然就不会拥戴田氏了。

在后世中,当王莽篡汉后改为“新”,武则天篡唐后改为“周”,国人一下就看出了他们的私心,因此对他们并不信服。而他们所建立的成全,也很快就被推翻了。田氏代齐,没有改变国号,这使得田齐的江山得以一直往下延续,一直到战国结束。

田氏夺走了姜子牙的齐国,为什么不改国名?

商朝末年,在其残酷、腐败、黑暗的统治下一步步走向衰败,而西方的周国却悄悄地发展起来,尤其是周文王即位以后,他励精图治,四处延揽人才,而此时的商纣王刚愎自用,觉得天下人除了他没有能人了,这样一来就导致很多人才得不到重用,其中有一位就是姜子牙。

姜子牙剧照

姜子牙本来是东海人,很有抱负,也想在事业上有所作为,而此时的商纣王根本不在乎他,姜子牙在商朝没有发展空间,他想去周国碰碰运气。但是周文王并不是想见就能见到的,后来姜子牙在周文王常常路过的地方垂钓,而且还不放鱼饵,他不是钓鱼,他想钓周文王。

周文王见到姜子牙以后,经过一番交谈,瞬间变得大喜,他说:?你就是我祖父所需要的人才?,姜子牙从此在周国得到了重用。周武王即位以后,经过十几年的努力,在姜子牙的谋划下,于公元前1046年,发兵攻打商朝,商纣王兵败自杀。

武王伐商,姜子牙是总策划师,而且他亲自率领百名敢死队与商军死战,所以姜子牙是功不可没。西周建立以后,周武王论功行赏,把富庶的营丘封给了姜子牙,建立齐国。那么田氏是如何反客为主,又为什么不改国名呢?

周武王剧照

(一)姜齐是如何衰败的?

姜子牙建立齐国以后,大力推行仁政,树立了良好的国风。到了姜子牙的第十一代孙齐僖公时,齐国开始变强,齐僖公被誉为春秋三小霸之一。

到了姜子牙的第十二代孙齐桓公时,齐桓公重用大才子管仲,推行新政,把齐国推上了霸主的宝座,齐桓公一跃成为春秋五霸之首。

齐国能够稳坐霸主的宝座,跟管仲的治国方略密不可分,而齐桓公在位期间扮演的角色是甩手掌柜,把政务都交给了管仲。甩手掌柜可不能享一辈子清福,自己的靠山不在了,那么麻烦也会随之而来。

管仲弥留之际,齐桓公也很焦虑,他问管仲:你百年归世以后,谁可以接替你?你觉得易牙怎么样?

管仲:易牙为了讨好您,连自己的儿子都可以舍弃,这样的人他能效忠您吗?

管仲画像

齐桓公后来又连问公子开方和竖刁怎么样,这两位也被管仲否认了,管仲还叮嘱齐桓公离这三位远一点。齐桓公最开始是听了,把他们都打发走了,可是没过多久齐桓公又思恋他们,又把他们召了回来。

齐桓公晚年,由这三位奸臣掌权,他们都不是省油的灯,在齐桓公病重之时,易牙与竖刁发动政变,把齐桓公立的太子赶出齐国,拥立公子无亏,从而引发了五公子之乱,五公子是指齐桓公的五个儿子,他们相互争权夺利,齐桓公被饿死于病榻之上。

虽然五公子之乱最后被平息,太子也回到齐国即位,但是内乱并没有彻底解决,五公子的狼子野心还在。此后,齐国30多年内,齐桓公的儿子们发动了几次政变,五个儿子都轮流做了一回君主。齐国经过多次内乱之后,被搞得乌烟瘴气,开始走下坡路。

一波未平一波又起,内乱带来的伤害还未消除,齐国又陷入高氏、国氏、庆氏、栾氏之乱,齐国从此再也无力争夺霸主之位,公族势力一落千丈。

姜子牙剧照

(二)田氏是如何反客为主?

田氏的祖先叫陈完,他是陈国国君的儿子,后来因内乱逃往齐国。陈完来到齐国以后,受到齐桓公的热情招待,齐桓公提出封他为卿,陈完却没有同意,他认为自己逃难到了齐国,是齐桓公给了自己一条活路,他能够在齐国谋生已是老天爷大发慈悲,不敢再奢望。

齐桓公为人豁达,也不勉强陈完,给了陈完?工正?的官职,就是管理工业生产的小官吏。陈完在齐国定居下来以后,娶了姜姓女子为妻,他为了过上安稳的日子,改姓氏为?田?。

齐国的工商业发动,田完算入对了行,工正这个行业很吃香,也容易发财,田完为田家积累了不少财富。田完为人宽厚仁慈,待人恭逊,其子孙后代以他为榜样,并以此为家训。

田氏一族慢慢发展壮大,到了田完第五代孙田乞时,他的官职做到了大夫。田乞做官期间,四处邀买人心,他不按常理出牌,替国家放粮贷时,用大斗借出,小斗收贷,连他把自己家的田租给老百姓时,也采用大斗出、小斗进的策略,

晏婴画像

不仅如此,田氏家族平时还做木材、海货的生意,并且以进价卖给别人,不加任何中间价,做赔本生意。这就是田氏聪明之处,经济上损失点没有关系,换来的可是老百姓政治上的支持。

齐相晏婴为姜氏担忧,他常常劝诫齐景公不要贪玩,要多体恤百姓,笼络人心,可是齐景公不听,任由田氏在齐国施恩。虽然晏婴为了齐国做了很多努力,但是也延缓不了?田氏代齐?的步伐。

到了田乞的孙子田襄子时,他把自己的同宗兄弟任命为朝廷官员,还私底下与三晋搞好关系,田襄子去世以后,他的儿子田白继任齐国国相,此时田氏家族的势力无人能及。田白去世以后,其子田和掌握大权。

公元前391年,田和把齐康公赶到一座孤岛上,给了他一座城作为食邑,让他祭祀先祖,不过后来连这座城也被没收了,田氏让他在岛上自生自灭,齐康公只能在地上挖洞做饭吃。公元前379年,齐康公在孤岛上一命呜呼,享年76岁,姜氏统治了几百年的齐国彻底被田氏取代。

姜子牙剧照

(三)田氏为什么不改国名?

田氏取代姜氏以后,仍然沿用以前的国号?齐?,篡权后不改国号,确实比较少见,一般推翻一个政权以后,成功者都要改国号来代表自己的名正言顺,后来的朱元璋也是如此,他建立明朝以后,向邻国发通知,就怕别人不知道大陆已经改朝换代,那么田氏为什么不改国号呢?

第一、田为了树立良好的形象

春秋时期,受礼乐文化的影响,两国交战大多讲究一个?礼?字,推崇的是?以德治国,以礼治军?,篡权本来就违背了礼乐的宗旨,田氏不妨给自己留点口碑,他们可以借此宣杨:代齐的目的不是为了灭掉齐国,而是齐王太昏庸,只顾享乐,我们是为了解救老百姓于苦难之中。

第二、齐国国名已深入民心,改了怕引来动乱

齐国的国名已经用了几百年了,大家觉得自己始终是齐国人,有邦国情怀,大家可不要小看邦国情怀。秦始皇统一六国后,不是把六国都灭了吗?可是等他死了以后,六国又复兴了,楚人想复兴楚国,齐人想复兴齐国,连张良都想复兴韩国,而且在当地还特别有号召力。所以说田氏不改国名是他的大智慧,承认自己是齐国人。

第三、为了与诸侯搞好关系

春秋时期为了正义而战的不在少数,当初齐桓公搞了个?葵丘会盟?,立了五条规矩,其中有一条就是不要废黜已经立好的太子。当初周惠王已经立好太子,受惠后的影响,想废长立幼。周惠王死后,齐桓公打着正义的旗号,把太子扶上了天子的宝座。

姜子牙剧照

此类事情在春秋时期发生很多,田氏不想故伎重演,他们为了篡权已是煞费苦心,经过几代人的努力才把姜氏拉下马,而田氏代齐的杀手锏就是得民心,自然不会为了一个国名而功亏一篑。

战国田氏在谋权篡位代齐后,却不更改国号,究竟是何故?

三家分晋以后,分别有了韩赵魏三个国家。大家认为田氏代齐也应该换个国号,为了表示和前朝不同。比如王莽篡汉,之后建立的是新朝,而田氏代齐和王莽一样都是不正当手段得来的。但他们却还是沿用了旧号,也没有像韩赵魏一样。其实,那块土地就是叫齐地。不论是谁统治,称号都是齐。齐除了是诸侯国的国号之外,还是一个地名。春秋战国时期,是有统一国号的。那就是?周?,齐国和他们的情况不同,完美的继承了其所以的领地,并没有出现分裂等情况。

不只是田氏没有改号,就连姜太公获得封地的时候也没有改。齐国并不是一个新生国家,而是在商朝的时候就存在的。不论是谁统治,首都并未改变。还是在营丘,也就是齐。对于田氏而言,改不改名字作用不大。他们不像王莽一样,掌权以后,要把地名全部改一遍。而且在刚刚当政的时候,还没有得到周天子的认可。如果贸然改名,就会给予他人以口实。

得民心者,得天下,田氏之所以能够在姜姓吕氏的国度大行其道,李代桃僵,是因为他们赢得了普通民众的支持。不管是伪善也好,真性情也罢。有了老百姓的支持,才能够如此顺利的将姜家赶下台来。虽然后期的姜家对百姓不是很好,但毕竟他们是法统上名正言顺的国家主人。

齐国曾经给当地的百姓带来过骄傲和自豪,他们对其也是有一定感情的。只不过因为统治手段太差,而遭到了排斥。而此时再有别有用心之人,打出复齐的旗号,必然会一呼百应。甚至,有可能会招致其他诸侯的攻伐。而他们如果接着就将国号改成?田?或者?陈?,大多数人一看田氏这是在利用自己而上位。他们还是想通过施舍恩惠,建立自己的国家。出于这个原因,田氏还是选择了稳妥的办法。就是继续沿用齐这个国号,而统治者则由姜姓换成了自己家。不论从哪个角度来讲,田氏的做法都是没有问题的。也极有可能,他们根本就没有考虑过更改国号这个问题。

公元前三八六年,田和封自己为国君。当时,上报到了镐京,而周天子也允许了田氏的上位。但是,姜氏毕竟对伐纣有功,对于周朝的建立也是做出过突出的贡献的。虽然天子自己没有实力能够再次辅佐姜姓上位,但内心中也是有恻隐之心的。田氏如果要改国名,则必须要经过周天子的首肯。这个历经几代人的努力,才起来的政权,也会刹那间灰飞烟灭。周天子能够在这方面做出妥协,其实是很大的让步了。

齐除了是个地名之外,还代表了周王室对于姜姓的肯定。因为姜太公的功劳太大,能够与天相齐,所以才赐此国名。如果田氏悍然更名,就等于不承认周天子天下共主的地位。别说他不会同意,其他的诸侯也不会同意的。而田氏是绝对没有能力,与天下为敌的。也不敢公然违背,先周天子之训。田氏所需求的就是齐国的统治权,至于它的国名为何,那都是无关紧要的。如果为了与前朝做出隔绝,而改了名号,必定会引起轩然大波。

他们的上位手段不光明,而且祖先曾经受过姜姓的恩惠。这等于是恩将仇报,背信弃义。要是连名字都改了,就会永远的钉在了历史的耻辱柱上,而无法翻身。就像王莽篡汉之后,更名为?新朝?,而武则天称帝,便将唐改成了?周?,如此一来,大家都看出了其野心,也看到了已经改朝换代。天下群起而攻之,这两个政权都没有长久。田氏的成功标志,就是姜姓绝嗣而周天子承认了其地位,给了他封地。

田氏抢了姜子牙的齐国,为何连国名都不改?

齐国是周代的诸侯国,分吕氏齐国和田氏齐国两个时代,自周平王东迁以后,周代各诸侯国之间战争不断,历史进入春秋时期,齐桓公打出?尊王攘夷?的旗号率先称霸,齐国便成为春秋时期最早称霸的诸侯国。由于齐国公族势力日益下降,被田氏所取代。公元前386年,周天子正式将田和列入诸侯,田和沿用齐国名号,史称?田齐?,那么田和为何不改国名呢?

吕氏齐国

周武王灭商后,建立西周,实行分封制,周武王按照与周王室血缘关系的远近和功绩大小进行分封。姜子牙(吕尚)是周武王灭商的军事策略家,灭商的首席功臣,他被周武王分到营丘(后改为临淄)。

齐国土地肥沃,地理位置绝佳,适合发展农业和工商业,齐国到齐僖公时期,齐国实力开始壮大,齐僖公被称为春秋三小霸主之一。到了齐桓公时期,齐国在国相管仲的带领下率先称霸,齐桓公成为春秋时期第一位霸主。管仲去世后,齐桓公开始重用佞臣,齐国开始走下坡路。齐桓公去世后,齐国陷入内乱,五公子为了争权夺利相互攻打,此后,齐国国力衰退,从而失去霸主的地位。

齐桓公之子齐孝公去世后,太子被公子开方所杀,齐孝公之弟齐昭公夺位。齐昭公去世后,其子在位仅五个月,就被叔叔齐懿公杀害而夺位,齐懿公因不得人心被杀害,齐人拥立齐惠公为国君,一连串的夺位事件由此而告终,齐国国力进一步衰落。

公元前555年,齐国因违背盟约,十二家诸侯联合讨伐齐国,齐军大败,齐国从此再也无力争霸。

田氏齐国

田氏一族是陈国公子田完的后裔,田完因陈国内乱逃往齐国,被齐桓公任命为工正,到了田完四世孙田无宇之时,田氏一族常常施惠于民,备受百姓拥戴,百姓都向着田氏一族,田氏一族的威望日益强大。

田氏旁支田穰苴因打败晋、燕两军而立下大功,引起高氏和国氏的高度警觉,高氏和国氏是齐国的公族,都是姜子牙的后代,高国两氏诬陷田穰苴,导致田穰苴被罢官免职,田无宇之子田乞极其愤怒,下定决心要除掉高氏和国氏。

公元前489年,齐景公病危,任命国夏、高张辅政,不久田乞起事灭高、国两家,拥立公子阳生为君主,是为齐悼公。公元前485年,田乞之子田恒设计杀害齐悼公,立齐悼公之子公子壬为君,是为齐简公。


四年后,田恒再次起事杀害齐简公,拥立齐简公之弟公子骜为君,是为齐平公。从此以后,齐国大权落入田恒手中。与此同时田恒到处笼络人心,齐国公族势力直线下降,完全掌握朝中大权。田恒死后其子田盘为国相,掌握朝中大权,田盘对内将田氏兄弟封为大夫,对外与三晋搞好外交关系。

齐康公即位后,成谜于酒色,不理朝政,田恒之孙田和将齐康公迁至海上,自立为君。公元前390年,田和篡权一年后,他在浊泽会见魏文侯,魏文侯是魏国的开国国君,在篡位方面经验丰富,是老司机了。田和请求魏文侯帮忙在周天子面前美言几句。公元前386年,田和被周天子列为诸侯,沿用齐国名号,史称?田齐?。

田和为什么不改国名?

第一、春秋时期的战争大多为正义而战,没有足够的理由,会被世人诟病

周代自周平王迁都开始,周王室权威就开始衰弱,但是春秋时期能够称霸的诸侯,首先都是尊王的,郑庄公论作为强于宋襄公,但是郑庄公却没有列入春秋五霸,主要原因是因为他挑战王权。

晋国其实早在公元前453年就名存实亡,但是过了五十年韩、赵、魏才正式被列为诸侯,即便如此,还是引来很多人的指责。周王室势力衰弱,没有别的选择,只能答应三晋。晋国虽然被瓜分,依旧保存着晋国之名,三晋也并没有残忍对待晋国国君。

到了公元前376年,韩、赵、魏才彻底将晋国吞并,作为成熟的政治家田和很清楚,国号不能轻易更改,篡位也要留下美名。

第二、为了笼络百姓,与诸侯建立良好关系

田氏一族能够取前朝而代之,很大一部分原因是受到百姓的拥戴,如果废除齐国国号,会引来世人的诟病,而且也会引起邻国的不满,春秋时期为了正义而引发的战争不在少数,田和跟诸侯国之间需要建立良好的关系,国号不能随意更改。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lishitanjiu/32904.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上一篇:

下一篇: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