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首页 >> 诸子百家 >> 历史探究

身为抗倭英雄的胡宗宪,为何会贪扣军饷呢

揭秘历史故事 2023-06-20 04:31:17

身为抗倭英雄的胡宗宪,为何会贪扣军饷呢

嘉靖三十三年(1554年),东南沿海倭寇猖獗,胡宗宪临危受命,出任浙江巡按御史,他出发前立下誓言:某此行,不擒汪直、徐海,靖东隅,誓不回京。说到做到,他来到浙江后,整肃军纪,训练士兵,在短时间内打造了一支强有力的军队,为了重金犒赏士兵,甚至不惜贪扣军饷。而这也是胡宗宪被人诟病的地方。

胡宗宪之前,朝廷投入了大量人力物力抗倭,结局都是失败,胡宗宪仔细分析情况后,决定不走之前的战略老路。他发现真正可作为敌人的只有倭寇首领—汪直和徐海,这二人机敏狡猾,根基深厚,只要撼动了他们,其余鼠辈自然四散。

有了策略方向后,胡宗宪放弃了以暴制暴,准备首先智取汪直。此时,明军抓了汪直的妻子、母亲等人,将他们关在监狱,胡宗宪却将他们放了,并妥善安置。同时,胡宗宪派密探去日本探查、招抚汪直,对他软硬兼施,汪直见亲人心切,报告了徐海的行踪。接下来,胡宗宪又成功擒杀徐海,明朝几十年的匪患得以缓解。

然而前方将士浴血奋战,后方朝廷各方势力却风起云涌,紧接着就发生了“内阁首辅严嵩义子赵文华以祭海为名来浙江考察军务”的事情,胡宗宪再次陷入困局:要么依附严嵩父子,继续掌握抗倭大权;要么拒绝依附,黯然回京。胡宗宪权衡之后,最终选了依附之路—小人掌权,他只能低头。果然,在赵文华的大力推荐下,胡宗宪晋升为封疆大吏,手握重权。从此,胡宗宪和严嵩父子息息相关。

胡宗宪作为严嵩推荐的人才,每一次胜仗都是严嵩的功绩,在嘉靖面前,胡宗宪成了严嵩获得信任的重要人物。不过,胡宗宪也是个明白人,他知道严嵩一党对自己的期望,那就是常打胜仗诛杀倭寇,但不可将倭寇杀尽,杀尽了,功绩就没了。于是,战事在胡宗宪的掌控下,时而胶着,时而大捷。直到严嵩死后,胡宗宪贿赂严世蕃的证据被翻出来,随后入狱。他在狱中写下万言书《辩诬疏》,却被嘉靖无视。胡宗宪彻底绝望,自杀身亡,死前写下“宝剑埋冤狱,忠魂绕白云”,时年54岁。

纵观胡宗宪的生平,他抗倭的功绩比戚继光大,世人为何却只知戚继光而多数不知胡宗宪呢?原因之一是,他为达目的不择手段,给自己的功劳簿抹上了一笔黑。还有一层原因是,胡宗宪死后,严嵩的死敌徐阶上位,徐阶不会给严嵩一丝一毫翻盘的机会,胡宗宪作为严嵩附属,自然功绩清零。

而且嘉靖年间,政治波谲云诡,民间疾苦、臣子含冤,大都是某些政治家向上的台阶,置身其中的胡宗宪只能深陷困局,不得挣脱。遥想多年前他出生时,胡父给他取名宗宪,这个来自《诗经》的名字,本就是寄托了家国梦想。而他也圆满完成了父亲的期望—保家卫国,续写英雄传奇,享高官厚禄,成栋梁之材。

只是,英雄也是人,胡宗宪虽然不是严格意义上如岳飞那样毫无瑕疵的英雄,但他贿赂严嵩父子、贪污金银,最终却保护了海疆、犒赏了士兵,以至于多数人对胡宗宪的评价仅限于德与才无法平衡导致,殊不知处于政治不清君不明的嘉靖年间,臣子想建功立业很难做到一身干净。对于胡宗宪来说更是如此,权力与民心相悖,赤胆与奸佞依存,那个王朝有善恶,却没有对错!

抗倭英雄为何遭到如此抹黑?

今日就胡宗宪的部分事迹简单谈一下,算是为之平冤

功业之始:

胡宗宪早年考中进士后,被安排在刑部观政,学习政务。从此,胡宗宪开始了仕途生涯。嘉靖十九年(1540年),胡宗宪被授官为山东青州府益都县的县令。上任后,胡宗宪就显示出他的政治才干。他先组织广大人民扑灭多年不遇的旱蝗之灾,后又对益都当地的强盗进行招降。盗贼在益都为害多年,胡宗宪用安抚劝降之策,即使群盗解散,还将其中可用的千人左右编为义军。胡宗宪日后抗击倭寇的文韬武略,在治理益都时就已初步展现

功业之末:

嘉靖四十一年,内阁首辅严嵩被罢官,其子严世蕃被逮,严党所有人都诚惶诚恐,情况岌岌可危。胡宗宪是由严嵩义子赵文华的举荐而屡屡升迁的,很多大臣的眼里,他属于严党。赵文华已死,严嵩失宠,胡宗宪的处境也开始变得岌岌可危。果不其然,就在这年年底,在新任内阁首辅徐阶的授意下,南京给事中陆凤仪就以贪污军饷、滥征赋税、党庇严嵩等十大罪名上疏弹劾胡宗宪。王世贞曾说:“我知道胡宗宪的功劳,可他被徐阶所压制,不能表白他的冤屈。”看来,这一切都是新任内阁首辅徐阶直接操纵的,胡宗宪自然无力与其抗衡。

而事实证明,胡宗宪的确贪污,不过在当时的明朝除了那几个特别出名的清官,何人不贪?之所以死,只是政治斗争的需要。胡宗宪,只是个政治斗争的牺牲品。

胡宗宪,出生在豪门望族,并且还是个天才,无论是处理政务还是平息战乱,都表现出了非同寻常的才能,在现在可以说是个学霸高富帅

胡宗宪就像当时很多有志青年一样,立志报效国家,为国效力。可是混迹官场多年依旧没有多大的提升。在理想面前,他选择利用当时的严党。

他接近赵文华,不顾别人的鄙夷,巴结他,拜会他,笑脸相陪,耐心的听他吹牛逼。这对出身高贵,具有强烈自尊意识的胡宗宪来说,这是很痛苦的,也是自己及其厌恶的。可是,就当时的形式来看,想要快速升官报效国家,这是最好的办法。

在接受诏令前往浙江之前,他还立下如此誓言:“此去浙江,不平倭寇,不定东南,誓不回京”

如此之人,怎能谓之佞臣?

在任职期间,胡宗宪听闻俞大猷聪明绝顶,并且深知兵法。便招取当幕僚。随后派手下请有“三大才子”之称的徐渭出马(就连当时的唐伯虎都没有入列),当然啦,既然是才子,面子可不是一般的大,果断回绝并要求胡宗宪亲自来请,听到这个消息的胡宗宪并没有在意而是立刻亲自去请。任职期间,胡宗宪也是对其及其的容忍和报容,他的手下对此都很诧异,因为胡宗宪平时可是很暴脾气的。就这样,两个人度过了磨合期之后,徐渭也不负胡宗宪之望,展示了他非凡的才能。

就从这件事上来看,胡宗宪便是位非凡的强者。

随后,在两位幕僚的帮助下下,用尽手段和计谋搞掉了徐海和汪值所部的这两大沿海祸乱。并第一次建立了明朝真正的水师。当然,他的功绩数不胜数,在此就不详细说明了,

总的来说胡宗宪是个好官,为国为民,保卫国土。虽说也贪污,但不过分,虽说也利用自己势力给别人谋官职。但,这些在当时有算得了什么呢?他,仅仅是做了政治斗争的炮灰。他死亡的背后,是权力间的角力

好官和清官并不是划等号的,他们之间有着质的区别。

抗倭名将胡宗宪结局如何?历史上胡宗宪怎么死的

  嘉靖三十三年(1554年),东南沿海倭寇猖獗,胡宗宪临危受命,出任浙江巡按御史,他出发前立下誓言:某此行,不擒汪直、徐海,靖东隅,誓不回京。说到做到,他来到浙江后,整肃军纪,训练士兵,在短时间内打造了一支强有力的军队,为了重金犒赏士兵,甚至不惜贪扣军饷。而这也是胡宗宪被人诟病的地方。

  胡宗宪之前,朝廷投入了大量人力物力抗倭,结局都是失败,胡宗宪仔细分析情况后,决定不走之前的战略老路。他发现真正可作为敌人的只有倭寇首领?汪直和徐海,这二人机敏狡猾,根基深厚,只要撼动了他们,其余鼠辈自然四散。

  有了策略方向后,胡宗宪放弃了以暴制暴,准备首先智取汪直。此时,明军抓了汪直的妻子、母亲等人,将他们关在监狱,胡宗宪却将他们放了,并妥善安置。同时,胡宗宪派密探去日本探查、招抚汪直,对他软硬兼施,汪直见亲人心切,报告了徐海的行踪。接下来,胡宗宪又成功擒杀徐海,明朝几十年的匪患得以缓解。

  然而前方将士浴血奋战,后方朝廷各方势力却风起云涌,紧接着就发生了?内阁首辅严嵩义子赵文华以祭海为名来浙江考察军务?的事情,胡宗宪再次陷入困局:要么依附严嵩父子,继续掌握抗倭大权;要么拒绝依附,黯然回京。胡宗宪权衡之后,最终选了依附之路?小人掌权,他只能低头。果然,在赵文华的大力推荐下,胡宗宪晋升为封疆大吏,手握重权。从此,胡宗宪和严嵩父子息息相关。

  胡宗宪作为严嵩推荐的人才,每一次胜仗都是严嵩的功绩,在嘉靖面前,胡宗宪成了严嵩获得信任的重要人物。不过,胡宗宪也是个明白人,他知道严嵩一党对自己的期望,那就是常打胜仗诛杀倭寇,但不可将倭寇杀尽,杀尽了,功绩就没了。于是,战事在胡宗宪的掌控下,时而胶着,时而大捷。直到严嵩死后,胡宗宪贿赂严世蕃的证据被翻出来,随后入狱。他在狱中写下万言书《辩诬疏》,却被嘉靖无视。胡宗宪彻底绝望,自杀身亡,死前写下?宝剑埋冤狱,忠魂绕白云?,时年54岁。

  纵观胡宗宪的生平,他抗倭的功绩比戚继光大,世人为何却只知戚继光而多数不知胡宗宪呢?原因之一是,他为达目的不择手段,给自己的功劳簿抹上了一笔黑。还有一层原因是,胡宗宪死后,严嵩的死敌徐阶上位,徐阶不会给严嵩一丝一毫翻盘的机会,胡宗宪作为严嵩附属,自然功绩清零。

  而且嘉靖年间,政治波谲云诡,民间疾苦、臣子含冤,大都是某些政治家向上的台阶,置身其中的胡宗宪只能深陷困局,不得挣脱。遥想多年前他出生时,胡父给他取名宗宪,这个来自《诗经》的名字,本就是寄托了家国梦想。而他也圆满完成了父亲的期望?保家卫国,续写英雄传奇,享高官厚禄,成栋梁之材。

  只是,英雄也是人,胡宗宪虽然不是严格意义上如岳飞那样毫无瑕疵的英雄,但他贿赂严嵩父子、贪污金银,最终却保护了海疆、犒赏了士兵,以至于多数人对胡宗宪的评价仅限于德与才无法平衡导致,殊不知处于政治不清君不明的嘉靖年间,臣子想建功立业很难做到一身干净。对于胡宗宪来说更是如此,权力与民心相悖,赤胆与奸佞依存,那个王朝有善恶,却没有对错!

戚继光、俞大猷等人抗倭的后台老板胡宗宪是个什么样的官员?

在历史,胡宗宪是大奸臣严嵩的人,由于站位问题,一直被低估了。客观上来讲,明朝嘉靖中期,倭患猖獗,朝廷以胡宗宪担任抗倭总督后,才基本奠定了抗倭战争的胜局。不过由于胡宗宪依附权臣严嵩、赵文华,长期以来,对他的评价都是以贬居多。 一、抗倭有功 胡宗宪是安徽绩溪人,他们胡家后来还出了个大人物。胡宗宪是嘉靖十七年的进士,这在当时绝对是一件光宗耀祖的事情。那个时候一个读书人只要中了进士,前途无量。因为大明朝当时规矩便是高级官僚全部来自进士,换句话来说进士只要不犯什么错误,正常情况下是不用担心什么的。 胡宗宪也是如此。他是1538年中的进士以后、历任益都、余姚、后来成为了御史、巡按宣府、大同。十几年后,他便成了浙江巡按、巡抚、抗倭总督、兵部尚书。据说他当初在大同的时候,正好赶上了大同左卫军哗变,胡宗宪单骑前去将此事平息。可知,他气魄非常人所能比。 他在历史上最大的功劳便是抗倭。我们知道明朝嘉靖年间,倭寇祸害东南,老百姓饱受其苦。针对这种局面,正如他自己说「 ”贼一日不除,则臣一日不离军营;海上一日不靖,则臣一日不敢离海上”。 他领导抗倭战争七、八年,参加了大小数十百战,立下了赫赫战功。难能可贵的便是胡宗宪身为总督,能够身先士卒,与将士同甘共苦。 当然,最重要的还是胡宗宪抗倭策略得当。总的来说, 胡宗宪抗倭有三大措施: 第一、水陆并举,建立沿海防御体系。胡宗宪上任以后,十分重视加强海防,并且把苏、松地区作为重点,主张「 ”防海之制谓之海防,则必防于海”。他针对倭寇飘忽不定,沿海地区随时遭受倭寇侵略,组织人员把沿海倭情,地理形势和抗倭措施汇编为《筹海图编》,指导抗倭战争。同时,他还建造战船千艘,多配置火器,由俞大猷、戚继光分别巡视沿海。福建沿海等地设立五大水寨,派军驻守,而浙江沿海设立三大水寨,以四参将六总兵统领。 第二,减免租税、不「 ”为倭寇殴民”。嘉靖年间,老百姓的日子是非常困难,因此很多百姓为了活命被迫依附倭寇。胡宗宪针对这个问题,请求朝廷宽限江南地区的赋税,以及免除倭患重灾区的钱粮。在胡宗宪的争取下,朝廷多次大规模免除严重倭患地区的钱粮,这有力的调动了广大民众的抗倭积极性。 第三、重用有才能的将领,严明军队纪律。很多著名的抗倭名将都是受胡宗宪提拔重用,比如如戚继 光 、俞大酞、 刘 显、谭纶、 唐顺之等人。明朝对军队控制比较严格,将领往往需要先报告朝廷才能够实行,可是这样往往会贻误战机。因此,胡宗宪往往给予将领必要权力,紧急情况,将领可以自行处理。 这些将领中,胡宗宪最器重的便是戚继光、俞大猷,他充分发挥二人的军事才能。比如,嘉靖三十五年,胡宗宪推荐戚继光担任参将,镇守倭患最激烈的宁波、绍兴、台州一带。后来戚继光在义乌募兵组建戚家军,也是受胡宗宪支持才能完成的。 明朝中期以后,军队腐败,很多部队作战的时候往往临阵脱逃。比如总指挥王鹏「 ”备御无方”,使得百余倭寇流毒三郡,数百军民被害。他为逃避责任,居然割下阵亡将士的首级去冒领战功。对此,胡宗宪向朝廷报告他们的罪行,严明军纪,使得赏罚制度化。 二、宝剑埋冤狱、忠魂绕白云。 很多人看到这里会想,为什么胡宗宪会默默无闻呢?其实不光知道胡宗宪的人不多,历史上的胡宗宪也没有落下好下场。 原因便在于当时严嵩当政,胡宗宪依附了严党。胡宗宪便是靠着严嵩干儿子赵文华的推荐才成为了抗倭总督。为了讨好严嵩,胡宗宪是贿赂过严嵩、张文华的。 严嵩倒台了以后,胡宗宪麻烦便来了,他受到了弹劾,后来被迫自杀于监狱之中。即使如此,对于这个抗倭英雄,老百姓还是为他修建了胡公祠。隆庆六年,胡宗宪便被昭雪了。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lishitanjiu/32617.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602607956@qq.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上一篇:

下一篇: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