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首页 >> 诸子百家 >> 历史探究

盘点诸葛亮的三大衣钵传人,他们分别是谁

以史为鉴 2023-06-20 03:02:40

盘点诸葛亮的三大衣钵传人,他们分别是谁

今天小编就来说一说诸葛亮三大衣钵传人:一个英年早逝,一个纸上谈兵,一个得其真传。

世人皆知死难于绵竹之战的诸葛瞻是诸葛亮的儿子,其实在诸葛瞻之前诸葛亮还有一位儿子诸葛乔,不过诸葛乔非诸葛亮亲生子,而是其兄长诸葛瑾的次子,很早就过继给了诸葛亮。

诸葛亮对诸葛乔视如己出,诸葛乔原来的表字是仲慎,过继后诸葛亮特意将其改为伯松,明显是把诸葛乔当作嫡长子来看(古代伯仲叔季这样的表字排序只有嫡子才有此待遇,从中也能看出诸葛亮盼子心切),所以他对诸葛乔的要求也很严格,不仅经常把他带在身边言传身教,而且还让诸葛乔和普通士兵一起参与督运军粮等艰苦工作,很明显的是把他当作自己的衣钵传人来培养的。

可惜诸葛乔英年早逝,《三国志》记载诸葛乔死于建兴元年(223年),时年二十五岁,陈寿对诸葛乔的评论是:“与兄元逊俱有名於时,论者以为乔才不及兄,而性业过之”,认为他才能不如其兄长诸葛恪(诸葛恪是诸葛瑾的长子)。

马谡

有理由相信马谡是诸葛亮看中的第二个衣钵传人,这是因为:第一,“马氏五常,白眉最良”,马谡虽然比不上其兄马良,但是马氏五兄弟名声在外;何况马良和诸葛亮关系相当好,本人又死难于夷陵之战,于情于理诸葛亮都会对马谡另眼相看。

第二,诸葛亮对马谡的才能极为认可,《三国志》记载马谡“才气过人,好论军计,丞相诸葛亮深加器异。”第三,诸葛亮悉心教导的第一个衣钵传人诸葛乔英年早逝于223年,也就是刘备病死白帝城和刘禅登基的同一年,诸葛亮一身本领肯定要寻找个合适的传入,此时33岁正值壮年之时又深受自己看重的马谡无疑是个合适的人选。

所以即便刘备临终前曾告诫诸葛亮不要重用马谡,但是诸葛亮仍然是”犹谓不然,以谡为参军,每引见谈论,自昼达夜。”诸葛亮之所以任用马谡驻守街亭,其实就是想要重点培养马谡;可惜的是马谡没有学到诸葛亮的精髓,他可能是一个出色的参谋人员,但是只会夸夸其谈和纸上谈兵,却并非一位合格的统兵大将,可惜了诸葛亮的一番心血。

真正得到诸葛亮真传的是228年诸葛亮第一次北伐中投降的姜维,姜维投降后不久马谡被杀,此时的诸葛亮已经48岁了,之前悉心教导的两个衣钵传人也先后去世,所以诸葛亮对姜维可谓是寄予厚望,他对姜维的能力也是赞赏有加:““姜伯约忠勤时事,思虑精密,考其所有,永南、季常诸人不如也”,认为姜维比马良还厉害,除此之外诸葛亮对姜维军事上的能力也很认可:“姜伯约甚敏於军事,既有胆义,深解兵意”。

当时蜀汉人才凋零,参谋人员和统兵大将或许有不少,但是像姜维这样文武全才者却是凤毛麟角,诸葛亮感到很欣慰在他将近五十岁之时终于遇到一位称心如意的衣钵传人,所以他言传身教把毕生所学都传授给了姜维,当然姜维也没辜负诸葛亮的悉心培养,不仅得其真传,而且先后十余次北伐中原,是蜀汉秉承诸葛亮遗志最彻底之人。

《三国史话》36:诸葛亮的衣钵继承人姜维

姜维是《三国演义》书中后期的重要角色,也是现在人们很推崇的一个英雄人物。千百年来,姜维孝义精神感动天地,其“但有远志、不在当归”的英雄品质气贯长虹。每逢姜维诞辰,其家乡甘谷县都要举行隆重的祭祀活动。而在姜维衣冠冢和姜维纪念馆前,有杨某某将军亲笔题写的“姜维故里”碑。这一回书评就来看看诸葛亮的衣钵继承人姜维的故事。

姜维(公元202-264年),字伯约,天水冀县(今甘肃省甘谷县)人。东汉末三国时蜀汉名将,官至大将军。

姜维少年时喜欢儒家大师郑玄的学说,因为父亲姜冏(音jiǒng,炯)战死,姜维被郡里任命为中郎。诸葛亮北伐时,姜维被迫投降蜀汉,被诸葛亮重用。诸葛亮去世后姜维在蜀汉崭露头角,在费祎死后独掌军权,率领蜀汉军队九次北伐中原,与曹魏名将邓艾、陈泰、郭淮等多次交手,互有胜负。

因蜀中大臣大多反对姜维北伐,宦官黄皓弄权,他只得去沓中屯田避祸。司马昭兵分五路伐蜀,姜维据守剑阁,阻挡钟会大军,却被邓艾从阴平偷袭成都,刘禅投降。后来姜维假意投降魏将钟会,打算利用钟会反叛曹魏以实现恢复汉室,但最终钟会反叛失败,姜维与钟会一同被魏军所杀,享年62岁。

姜维墓位于甘谷县六峰镇姜家庄村南将军岭靴子坪上,有姜维衣冠冢和姜维纪念馆等,1997年被公布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和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姜维本是曹魏的中郎将、天水郡参军,228年诸葛亮兵出祁山北伐中原,姜维被迫投降。229年,诸葛亮升姜维为仓曹掾,加奉义将军,封当阳亭侯。诸葛亮给蒋琬写信,称姜维是凉州上士,有胆略,并让姜维统领五六千虎步军,后迁升姜维为中监军征西将军。

在北伐中姜维身先士卒,和魏延同是蜀汉不可或缺的骨干将领。234年诸葛亮病逝于五丈原,遗命姜维负责断后。回到成都后,姜维被任命为右监军辅汉将军,封平襄侯。

243年,姜维迁升为镇西大将军,领凉州刺史。247年,姜维迁升为卫将军,与大将军费祎共录尚书事。

在北伐中原问题上,实际上的“一把手”费祎与之意见相左。253年春,费祎被刺杀身亡,独掌蜀汉大权的姜维终于开始了“九伐中原”进程。

253年夏,姜维率领数万人出石营,围攻南安,魏国雍州刺史陈泰率军前来救援,陈泰行军至洛门,姜维因军粮耗尽而退军。254年,蜀汉朝廷加姜维督内外军事。姜维率军出陇西,狄道长李简举城降。姜维进围襄武,杀败魏将徐质,并将其斩首,魏军败退。姜维乘胜追击,先后攻破河间、河关、临洮等地,拔其县民还蜀。255年,姜维率领车骑将军夏侯霸出狄道,在洮西大破魏国雍州刺史王经,王经死伤数万,退保狄道城,姜维围住狄道城攻打,魏国派征西将军陈泰前来解围,姜维退军驻扎钟堤。256年,姜维被迁升为大将军,整顿兵马,与镇西将军胡济两路出兵,约定在上邽会合,但胡济却没有来,导致姜维被魏将邓艾击败,姜维死伤很多,百姓因此埋怨姜维,而陇西也躁动不安。姜维于是请求自贬为后将军,行大将军事。

257年,魏国征东大将军诸葛诞在淮南举兵反抗司马氏,姜维趁魏关中空虚率兵出秦川,率领万人出骆谷。魏大将军司马望与邓艾据守长城,姜维驻军于芒水,依山扎营,司马望与邓艾坚守不出。258年姜维退兵回成都,刘禅恢复姜维大将军职位。

262年,姜维率军出击,被邓艾所击败,姜维退驻沓中。当时宦官黄皓弄权,想废掉姜维而培植右将军阎宇。姜维请求将黄皓斩杀,但刘禅不肯,姜维不敢回成都,在沓中屯田种麦。

263年,姜维听说钟会治兵关中,上表刘禅,建议派遣张翼、廖化分别驻守阳安关口、阴平桥头防患于未然。但黄皓听信鬼神之言,告诉刘禅敌军不会到来。

魏军五路伐蜀,姜维被邓艾所牵制,退驻阴平,钟会围攻汉、乐二城,又另派军进攻关口,蜀将傅佥战斗至死,而蒋舒却开城投降。钟会长驱直入,姜维和廖化只好放弃阴平,与张翼、董厥会合,退保剑阁。钟会写信劝降姜维,但姜维不作回应,钟会久攻不下商议准备撤兵。

而这时魏国另一名将领邓艾却在阴平小道偷袭,进兵到达绵竹,击破诸葛瞻,刘禅开城投降,并敕令姜维投降,姜维只好率军向钟会投降。

姜维投降钟会后,知道钟会有谋反之心,于是劝说钟会设计杀害魏将。钟会一方面陷害邓艾,一方面准备起兵造反,但事情败露,姜维、钟会及蜀汉将张翼等都被杀害,邓艾也被田续杀害。

《魏晋文学史》中说姜维在文学上有着独特的才能,有作品如《蒲元别传》等。姜维投降蜀汉后兢兢业业,勤勤恳恳,后世评价颇高。但现在也有些人站在不同的角度把姜维贬得一钱不值,说他是趋利小人,身背不忠(背叛祖国)、不孝(抛弃老母)、不义(频繁用兵)、不节(战败偷生)的四大罪名。我坚决反对离开当时的历史环境靠所谓的“分析推理”去给历史人物泼脏水。下面简单摘录几句后世评价,谨供大家参考。

善于识人的诸葛亮对姜维的评价是:“姜伯约忠勤时事,思虑精密,考其所有,永南、季常诸人不如也。其人,凉州上士也。”

与姜维同时代的蜀汉大臣郤正说:“姜伯约据上将之重,处群臣之右。宅舍弊薄,资财无余,侧室无妾媵(音yìng,应)之亵,后庭无声乐之娱。衣服取供,舆马取备,饮食节制,不奢不约,官给费用,随手消尽;察其所以然者,非以激贪厉浊,抑情自割也。直谓如是为足,不在多求。凡人之谈,常誉成毁败,扶高抑下,咸以姜维投厝(音cuò,错)无所,身死宗灭,异乎《春秋》褒贬之义矣。如姜维之乐学不倦,清素节约,自一时之仪表也。”

姜维手下大将廖化对他穷兵黩武很是不满:“‘兵不戢(音jí,吉),必自焚’,伯约之谓也。智不出敌,而力少于寇,用之无厌,何以能立?”

《三国志》作者陈寿对姜维也是持否定的态度:“姜维粗有文武,志立功名,而玩众黩旅,明断不周,终致陨毙。”

罗贯中先生有诗赞姜维曰:

黄其军

? ? ? 作于2018年4月22日 (古历三月初七)

白话《三国演义》第六回

胆识过人的重臣程昱

白话《三国演义》第五回

一代大儒郑玄

白话《三国演义》第四回

诸葛亮的现代后人有哪些?

诸葛亮是有后代的,具体介绍如下:

1、诸葛瞻。(227--263年)字思远,诸葛亮的儿子十七岁时,被后主刘掸招为驸马,历任骑都尉、侍中、尚书仆射加军师将军等职,公元261年后,与董殿共同执掌蜀汉军政。

2、诸葛尚。(247—263年),诸葛瞻之长子。公元263年,与父诸葛瞻同战死于四川绵竹。

3、诸葛京字行宗,诸葛瞻的次子。蜀国亡后,迁移到河东。在晋为官,初为眉县令,后为江州刺史。

4、诸葛质,诸葛瞻之子蜀亡后,刘禅之子、洮阳王刘恂不愿降

5、诸葛怀,诸葛亮幼子。晋太傅王览建议朝廷,召录汉代名臣之后裔到京城任职,惟诸葛怀未至。经查访得知,原打算给诸葛怀封爵,他推辞说生活可以自给,无才干补闰,愿终老于家。晋帝同意了他的请求。

诸葛亮人物简介:

诸葛亮(181年—234年10月8日),字孔明,号卧龙,琅琊阳都(今山东省沂南县)人,三国时期蜀汉丞相,中国古代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发明家、文学家。

诸葛亮早年随叔父诸葛玄到荆州,诸葛玄死后,诸葛亮就在隆中隐居。刘备依附荆州刘表时三顾茅庐,诸葛亮向刘备提出占据荆州、益州,联合孙权共同对抗曹操的“隆中对”策,刘备根据诸葛亮的策略,成功建立蜀汉政权,与孙权、曹操形成三足鼎立之势。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lishitanjiu/32418.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上一篇:

下一篇: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