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首页 >> 诸子百家 >> 历史探究

慈禧是真的害怕壁虎吗害怕的原因是什么

众妙之门 2023-06-20 01:16:29

慈禧是真的害怕壁虎吗害怕的原因是什么

慈禧为什么怕壁虎!下面小编为大家带来详细的文章介绍。中国五千年的历史当中,一直以来都是男人主宰天下,男人是历史的掌舵人,而女人只是男人权力之下的陪衬。但是中国历史也有几位巾帼不让须眉的女人,比如武则天和慈禧。武则天夺了李氏家族天下,建立大周王朝,虽然时间短暂,但却改变了整个大唐的命数。

慈禧是晚清中国最具权威的人,她虽不是皇帝,却胜似皇帝,甚至比皇帝更有权利。慈禧是咸丰皇帝的妃子,慈禧的儿子6岁的载淳继位,即同治皇帝。慈安皇后与慈禧并成为东西太后,两宫太后共临朝政,慈安死后慈禧则彻底掌控了大清王朝。

但是慈溪这个万人之上的女人,却十分惧怕壁虎这种小动物。说道慈禧惧怕壁虎,主要是由于为自己打造寝陵上的丹碧石上得出的。清朝祖制,皇帝后妃的丹碧石上有一副龙凤戏珠,龙凤戏珠的图案龙在上,凤在下,象征着皇帝为天,皇后为地,阴阳结合。

然而,慈禧却冒天下之大不为的将凤高高展翅在上,而龙在凤之下,最奇怪的是,这幅按照慈禧打造的丹碧石的右下角还缺了一小块。原来是工匠在打造的时候按照习俗在丹碧石下方龙爪处雕了一只惟妙惟肖的小壁虎,慈禧见了就命人把这只小壁虎给撬走了。

那么慈禧为何要怕一直小小的壁虎呢?清朝宫廷内历来沿行着一个祖传秘方,那时候皇宫的太监会饲养很多壁虎,喂以朱砂,三年时间就可以长到七八两重。把这种长成的壁虎杀死风干之后研磨成鲜红色细粉,把细粉点在女子的眉间辨别贞洁专情与否的标签和标志。

据说,皇宫里的皇后嫔妃如果有乱宫的男女之事眉间的红点就会自然消失,这就相当于人们古代所说的守宫砂,所以壁虎也被称为守宫。慈禧本是咸丰帝的妃子,咸丰帝死时她才二十八岁,那正是女人生理欲望比较旺盛的年龄,难耐宫廷寂寞的慈禧曾与太监们走得很近,后来与荣禄、恭亲王、甚至于英国画师等许多男人有染。

再后来,慈禧越发不可收拾,贴心太监李莲英还给慈禧在宫外物色男宠,甚至有一个琉璃商人还在宫里住了一个月之久。有野史记载,慈禧因为与这位琉璃商人有染还因此怀孕,慈安太后得知以后召礼部大臣要废掉慈禧,但废后之事被慈禧得知,就在当晚下毒毒死了慈安皇后。

但是史学家认为,这只是野史而已,并不可靠,但因为壁虎的特殊功能,所以天不怕、地不怕的慈禧也会惧怕一只小小的壁虎。

真实的慈禧太后究竟是什么样的?

慈禧太后有权谋有手腕,这是公认的一个事实,但如果慈禧太后不是生活在那个特殊的年代,或许她在历史上的地位和名气最多也就和吕后、萧太后等人差不多,但正因为她活跃于晚清时期,所以关于晚清的种种丧权辱国行为,慈禧太后都要担上责任。



但晚清面对列强表现得如此不堪,真的是因为慈禧太后个人性格懦弱,害怕西方列强吗?其实还真不是,据记载,在第一次鸦片战争时,慈禧太后还只是一个5岁大的孩子,而且第一次鸦片战争对清朝的伤害并不深,所以当时很多人对西方列强的舰船大炮并没有什么概念。

而在第二次鸦片战争的时候,慈禧太后已是咸丰皇帝的懿贵妃,清军在八里桥之战中遭到失败,英法联军进逼北京,咸丰皇帝决定逃往热河避暑山庄。当咸丰皇帝即将出发的时候,懿贵妃极力谏阻,请求咸丰皇帝留在北京,继续抵抗。为此,她触怒了咸丰皇帝,差一点引来杀身之祸。



后来恭亲王奕?与英法联军签订《北京条约》,懿贵妃深以为耻,力劝咸丰皇帝废约再战。但由于此时咸丰皇帝本来就身体虚弱,加上受惊过度,所以很快就病危了,废约再战的事情只好作罢。但慈禧太后心中憋了一股气,所以在后来中法战争时,已经掌权的慈禧太后将清军的接连失利归罪于奕?的“因循委靡”,免去他的一切职务,其他4位军机大臣也全部罢免。

但就算如此,朝中主战派和主和派的斗争依然非常激烈,直到法国军舰向福建水师发动突然袭击,导致福建水师全军覆没后。 慈禧太后终于忍不住了,谕令对法宣战,并将继续坚持和议的张荫桓等6位总理衙门大臣全部革职。可见此时的慈禧太后对西方列强的态度依然是十分强硬的。



那慈禧太后是什么时候逐渐转变对西方列强态度的呢?在法军攻占谅山后,慈禧太后开始转向主和。又由于镇南关的失守,导致慈禧太后更丧失了对战争胜利的信心。授权中国海关驻伦敦办事处的英国人金登干到巴黎与法国外交部秘密议和。但接连的失败,并没有让慈禧太后就此放弃,在战后,慈禧太后大力支持洋务派进行改革,希望能做到“富国强兵”。

但满清的吏治在乾隆皇帝后期就已经腐朽不堪,嘉庆皇帝后更是彻底崩坏,虽然“洋务运动”的初衷是好的,也的确取得了不错的效果,但这都是表面的成果而已,本质仍是没有改变;所以在甲午中日战争期间惨败,“洋务运动”宣告破产;而后就是“戊戌变法”。



其实慈禧太后原本对“戊戌变法”还有点兴趣的,否则就那些只知道纸上谈兵的书生,慈禧太后分分钟就可以将他们给灭了,哪还会有来来的“百日维新”?但维新派的所作所为实在是太离谱了,基本上就没有落在实处的,而且他们还蛊惑光绪皇帝卖疆土换取财富,并且还想暗杀慈禧太后等人,终于惹怒了慈禧太后。

当然,“戊戌变法”并不是一点作用都没有,所以在慈禧太后晚年时期,对清朝体制层面上的变革,包括官制改定、准备立宪、废科举制度、禁止妇女缠足、兴办女学、新学、庚子退款建设教育事业等,但已是积重难返,而且受制于种种因素,所以变革并不彻底,或者说这次只是表面上的变革而已。



当然,这并不是为慈禧太后平反,历史上的每个人物都有两面性,慈禧太后虽然是一代女强人,但她终究只是封建社会时期的一个女人而已,无论是眼光还是格局都还是有很大的局限性;但就在当时,还真的没几个人能做得比慈禧太后更好的,别的不说,后世所称赞的“晚清中兴四大名臣”全是慈禧太后提拔的。而慈禧太后的过就不多说了,基本上看过历史书的都知道。

清朝末年,慈禧不顾百姓疾苦,敢和11国宣战,她哪来的底气?

大清王朝在签订了丧权辱国的《辛丑条约》后,使中国彻彻底底地沦为了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对于这样的一个结果,我们就不得不提及慈禧太后轻率地向11国宣战的事。可仔细想想,就当时的局势,慈禧究竟是出于什么目的竟敢于带领积贫积弱的大清朝向当时世界上最强大的11个国家宣战呢?真的是良心发现,为了弘扬民族大义么?

要解释这个问题,我们不得不先提一下慈禧太后的儿子光绪皇帝。早在1898年,光绪皇帝在以康有为、梁启超为首的维新派的怂恿下雷厉风行地进行维新变法,103天接连下了132道圣旨,改革过于激进,以至于触及了太多人的利益,甚至有消息传出要废除太后。

这事传到慈禧的耳朵里,那还得了,当机立断地绞杀了戊戌变法并软禁了光绪。而这时候山东又闹起了义和团,并逐渐成了燎原之势。从山东到天津、北京,义和团一路上烧教堂、杀洋人。这一下可把洋人惹急了,接二连三地宣布要以保护使馆为由出兵北京。慈禧一看这情况,心里不禁一阵哆嗦。

她为啥害怕?难道是害怕洋人打进北京屠杀老百姓?

非也非也。要知道,光绪帝虽被她软禁,可毕竟是皇帝,慈禧虽然手握兵权,可毕竟只是垂帘听政,本身就名不正言不顺。而光绪帝由于支持改革发扬维新,在洋人那里印象一直不错。因此,她害怕的是这次各种势力趁着大乱将她干掉,反倒将光绪帝扶植上位。

就这样,心机颇深的慈禧干脆一不做二不休,利用国内民众的爱国情怀,煽动全体军民和洋人开战,成功将矛盾集中并转移。至于这场战争能不能打赢,就不是她所能管得了的了。大不了逃出北京,然后割地赔款呗,只要不会损害到她日后继续独揽大权、享受荣华富贵即可。

基于这层考虑,慈禧便不顾普通老百姓的安危,正经八百地宣布大清王朝与11国列强宣战。而后面的八国联军侵华,大家也就都知道了。

为什么慈禧太后从紫禁城逃出来,却不带护卫保护她?

首先,因为慈禧太后不想让太多的人知道。慈禧太后能在晚清如此复杂的政治局面和政治斗争中获得晚清后期的实际统治权,凭借的绝对不只是运气,当然也离不开她的政治智慧但更多的是因为她的善于考虑,她不想让太多的人知道自己的行踪,所以不带侍卫。

其次,慈禧害怕百姓会阻止她。因为慈禧作为晚清最后的统治者,在这么内忧外患的情况下,居然放弃了抵抗自己逃跑,这样子的行为是会引起很多百姓的不满的,面对这样的统治者一般是会采取暴力的措施的,所以害怕的慈禧太后担心百姓阻止她,就不带侍卫以免走漏风声。

再者,慈禧担心侍卫会反叛,所以不敢带着侍卫。因为慈禧太后的卖国政策,使得天怒人怨,百姓时有造反之人,所以慈禧在这么关键的时候,自然不会带着有可能反叛的侍卫一同逃跑万一,他们叛变,那么慈禧的生命安全可就无法保障了。

不仅如此,慈禧太后也担心八国联军会得知消息。因为大家都知道,只要谁抓到了慈禧太后,就等于谁控制了大清王朝,所以如果带着侍卫,侍卫之中如果有被八国联军收买的人,那么自己的行踪就会被外国人知道,自己的生命也就会受到威胁了。

综上所述,慈禧太后是出于对自身安全的考虑,所以选择不带侍卫,她不带侍卫的行为是为了避免走漏风声而已。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lishitanjiu/32173.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602607956@qq.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上一篇:

下一篇: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