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小编给大家带来堪称中国第一杀手的刘桃枝,感兴趣的读者可以跟着小编一起看一看。
在中国的古代有很多的帝王为了便于统治,为了巩固自己的江山排除异己,便在自己的手下豢养了许多的死士。这些死士便是他们手中的刀,用他们来除掉对自己有威胁的人。
比如最典型的就是在明朝的时候,朝廷设立了锦衣卫,他们的职责便是监督百官和百姓,防止他们有异动。同时,也可以做一些暗杀的行动,来除去统治者的心头之患,用来稳固他们的地位。当然在古代时,历朝历代当中都会有这些组织,来供那些上位者的驱使,从而达到他们的某些目的。
不过我们今天来讲的是一位在中国北朝时期的御用杀手,一个鹰爪。他就是南北朝时期北齐的刘桃枝。他的人生就像一把刀一样,为帝王除去所有的有危险的人。死在他手中的王侯将相,可以说是非常的多。而他最终的结局也在历史上成为了一个谜。像他这样一生手上沾满了血腥的人,最终并没有人知道他到底去了何处。他的结局也无人知晓。
刘桃枝出身于奴隶。在南北朝时期,凡是是身为奴隶的人,他的子孙后代也定然是奴隶,他们的地位十分的低下。不过,他比别人庆幸的是他的主子是北齐的皇帝,所以在他的人生当中,从一开始就是帮助王侯将相来办事。这样也让他从小就有了野心,希望能够有一天经过自己的努力摆脱奴隶的身份,让自己能够抬头做人。
他本身就力气巨大,他在当奴隶的时候,他的主子就说过:有他一个人就相当于有一群侍卫,像他这样也十分的难得。不过后来高澄被人刺杀身亡,高洋便登上了皇位,这个时候刘桃枝便成为了高洋的手下。高洋成为皇帝之后性情暴虐,反复无常,而且非常没有主见。最可怕的还是他疑心病比较重,一直疑神疑鬼,怀疑有人要谋他的江山。因有一次遭到小人挑拨,说到高阳的手下高德政有谋逆之心。
在此之后高洋变得疑神疑鬼的,一直都看高德正不顺眼。再有一次宴会上,高洋居然拿起刀连桶高德政数刀,就这还觉得不过瘾。居然还威胁自己的手下刘桃枝也要捅高德政,他被逼之下刘桃枝才下了手。这是他第一次对人下手,当时害怕极了。
不过,人们都说有什么样的主子,就有什么样的手下。正是因为跟着这种变态皇帝时日长久。刘桃枝从一个连鸡都不敢杀的人,变成了一个专门刺杀王孙贵族的杀人狂魔。他也成为了帝王手上的一把刀。
一般像这种人手上沾满了血腥,最终一定不会有什么好的结局。但是在历史上刘桃枝在杀了北齐一位顶梁大将之后,北齐再也没有了能够防御守卫江山的大将了,最终导致北齐破灭。在北齐破灭之后,刘桃枝的下落也因此不明,再也找不到关于他的任何消息。他的一生都是被人在操纵着,说起也是可悲。
符合这个条件的人是北齐刘桃枝,他一生历经北齐六代君王,从开国国君高欢的儿子高洋到亡国之君幼帝高恒,随着北周大破北齐,想要逃亡前往江南的刘桃枝为部下所杀,从此,他一生的杀戮也迎来了尽头。
刘桃枝原本是高欢的苍头奴,为高欢所用,因为刘桃枝实力强悍,恰逢高欢打仗,就多次随高欢上战场。后来高欢逝世,高欢长子继位,但可惜长子高澄命不长,被一个家奴谋杀。这就有了北齐开国皇帝高澄的弟弟高洋上台。
随后又分别有五代君王继位。而北齐的历代君王都没有杀死刘桃枝,反而利用他杀害朝廷权臣。王侯将相,死在刘桃枝手上的数不胜数。从宰辅高德政,烧死的永安王和上党王,到简平王,咸阳王,琅琊王,平秦王,赵郡王等等,都是死在刘桃枝手下。而刘桃枝非但没有因此遭受什么巨大的损失,反而是荣华富贵尽享,成为了北齐的御用杀手。
按道理说这样一位赫赫有名的杀手,不管后世如何看待,应当历史留名,但是事实并非如此。不仅史书中难以找到和他有关的痕迹,就连零散的资料都是千金难求,所以他的一生我们只能说是略知一二,但是事实到底如何,或许在以后历史文物或文献的进一步发现和考究中我们才有机会清楚一些更为详细的信息,也或许从此以后我们所能知道的并不会比现有的更多。
这样一个一生历经整个北齐,能为北齐历代君王所用,王侯将相无所不杀,尽享人间富贵繁华,总在国破之时,难逃一死的传奇杀手,他神奇的面纱还需要时间慢慢揭开。
读古书,经常见到的一种杀人方式:拉杀。
例如,当年倒霉的鲁桓公,带着自己老婆去齐国大舅哥齐襄公家里做客。
万万没想到,自己的老婆跟自己的亲哥哥当年没有出嫁的时候,就有不伦之恋。
后来妹妹嫁到鲁国,哥哥做了齐襄公,两人也就只能苦相思了。
这次归宁,兄妹俩再次相见,免不了就要再温鸳梦。
鲁桓公发现帽子被大舅哥给绿了,肯定生气啊。
只不过齐国是大国,鲁国是小国,他不敢公开和大舅哥翻脸,就关起门来训斥老婆。
老婆被训斥自然要向哥哥兼情人的齐襄公哭诉,齐襄公一听,竟然敢欺负我妹妹,那还了得。
他就设下了鸿门宴(抱歉,这个词属于借用),把鲁桓公灌醉,然后让手下的大历史彭生抱他上车。
彭生是大力士嘛,这劲头难免就用得大,结果拉杀了鲁桓公。
这件事就引起了国际纠纷,齐襄公对此事向鲁国道歉,方式就是杀了彭生。
倒霉的鲁桓公应该是有记载的第一个被如此杀害的人,其后这么死的人便不绝于书了。
《晋书》上石虎杀金紫光禄大夫逯明便是是“遣龙腾拉而杀之”。吕纂杀弟弟吕弘,则是“纂遣力士康龙拉杀之”。
甚至还出现了专门这样杀人的杀手,最著名的两个,一是丁旿,一是刘桃枝。
丁旿是南朝宋第一位皇帝刘裕手下的御用杀手。
刘裕看谁不听话,都是秘密命令丁旿杀了对方,丁旿最爱用的杀人方式就是“拉杀”。
当时有民谣就说:“莫跋扈,有丁旿。”
丁旿杀诸葛长民便是拉杀,刘裕早就有了杀他的心,但是见面还是笑嘻嘻,谈笑风生一阵。
诸葛长民告别,丁旿窜出来拉杀了他。
刘桃枝则是北齐皇帝的御用杀手,专杀王侯将相。
赵郡王高叡、琅琊王高俨都是被他“拉杀”的。
就连大名鼎鼎的斛律明月也是被他拉杀的,
斛律明月乃是北齐名将,光明正大对打,刘桃枝未必是他对手。
但架不住刘桃枝偷袭。
刘桃枝请了三个大历史作为帮手,还带了弓弦。
就等斛律明月拜见皇帝的时候,他们四个一起跳出来,三个大力士按住了他,刘桃枝用弓弦勒住了斛律明月脖子,拉杀了他。
那么到底什么是拉杀呢?
我们可以总结以下上面几个杀人案例的几个共同点:
一是杀手都要力气大,所以刘桃枝杀斛律明月就带了三个大力士。
二是杀人都出于某种需要,要暗杀,不能光明正大地杀。
柏杨在《白话资治通鉴》里说拉杀就是大力殴打,打断肋骨而死。
也就是说这里的拉等同于摧枯拉朽的拉,就是摧折。
但是打断肋骨并不能马上致命啊,从这几个案例上来看,他们既然是暗杀,必然要让对手迅速死掉,而不是慢慢被折磨,否则,那不就泄露了风声吗?
所以我认为,拉杀不一定是打断肋骨,而是折断脖子。
例如刘桃枝杀斛律明月的时候还要用弓弦勒住脖子,后来吴三桂用弓弦勒死跑到缅甸的永历皇帝,想必便是拉杀了。
古印度称为人相学,手相术最早兴起于约五千年前的古印度,中国称为相术,也称相学
[相]
"相"包括两方面的含义:一指命相,一指看相。古人认为"人命禀于天,则有表候于体。"即是说,但凡人的一切外在表征都含有关涉到俱不同命运的深层意蕴。因此只要把握规律,也就可以探测出其中的命运消息。《史记·绛侯周勃世家》载:周亚夫为河南太守时,相士许负看过他的面相之后说:"您三年后将封侯,再过九年则饿死。"周亚夫不信,说:"既然封侯,又怎么会挨饿呢?"许负指着他的嘴说:"您嘴边有两条线纹入口,命相所定,必遭此厄。"后周亚夫果然饿死狱中。许负用以测断周亚夫命禄的依据是其体之"表侯",也即相学中所说的命相。按存在方式,命相可分为骨相、面相、色相等;按所示命禄的属性,则可分为福相、寿相、贫相、夭相等。既然确信外在表征含蕴着人的命运消息,也就自然会有人来解读这种命运密码。于是,就有了看相这种社会活动。看相,过去雅称"风鉴"。作为一种命学术数,其初时较为简单。汉初许负所著《相法十六篇》仅以人体十四个部位特征和行、声两项作为评判命相的依据,且各条自为一说,互相无涉。通过长期的历史发展,相士们不再简单地将人的某一部位的大致差别作为命禄的表征,而是通过归纳、分类,将它看作层次细腻、内容丰富的集合体。如耳朵的命相就可分为二十余种,面相更是细分为一百多个部位。同时,由过去从某一部位的特征孤立地推论命禄变为将人的形体部位看作有机的统一整体,依据各部位的相互关系来推测人的命运前景。论相谈命的内容也由最初简单的寿夭、贵贱,发展到人的仕途、职业、俸禄、疾病、子嗣、婚姻、家庭等,几乎将人生所有的生活内容全部囊括。后来在发展中还将气色说与形体部位的命相交融起来,以部位特征决定总的命运走向,气色决定某时空范围具体的吉凶福祸的变化,从而形成了一套既有相对稳定又变化无穷的看相方法。
[相学]
又称人相学。俗传通过观察分析人的形体外貌、精神气质、举止情态等方面的特征来测定,评判人的禀性和命运的学问。认为相是命运的一种显现形式,人相必然体现着命运。相学在中国有着悠久的历史。最早约可追溯到公元前七世纪的春秋之际。《左传·文公元年》载:一次会葬中,公孙敖听说周天子派来参加葬礼的内史叔服会看相,便让自己的两个儿子出来相见。叔服对公孙敖说: "谷可以祭祀供养你,难可以安葬你。谷的下颔丰满,其后代必定兴于鲁国。"《史记》、《吴越春秋》等史书中亦有关于姑布子卿、吴市吏等早期相者活动情况的记载。至战国,看相始流行。《增孔子·执节篇》载:魏安茵王问子顺,拜马回为相是否合适。子顺答曰:"长眼猪视者诡诈。"后马回为相,终以谄获罪。此时看相之术虽已流行,但主要作为一种参政手段被人注意,职业相士和严格意义上的相学理论尚未出现。两汉时期,相学得到迅速发展。仅刘邦一家看相的事迹,《史记》就有种种详细的记载。但凡汉代发迹显达之人,如丞相周亚夫,长平侯卫青,吴王濞,淮南王英布,将军李广,御史大夫倪宪等,都有命相故事传世。据《后汉书》记载:东汉时连皇宫挑选嫔妃、采女都须经相士过目。随着看相习俗的广泛流行,此时相学理论体系初步建立。《汉书· 艺文志》载有《相人》二十四卷。据《怀庆府志》记载,仅当时的著名相士许负就著有相书《德器歌》、《五宫杂记》、 《听声相形》诸种。两汉以后,迨至李唐,看相成为重要的社会职业,相书多达三十余种,一百三十多卷。此后宋、明两朝,看相风气发展到颠峰。许多相士成为显贵,不少知识分子、上层名流以浓厚的兴趣研究相学理论,大量相书充斥书肆。明以后,相术逐渐流向民间,成为江湖术士敛财养家的手段。自此,无论相学理论还是看相技艺都少有新的发展。古代相学名流群芳灿若星辰,如春秋时期的姑布子卿,战国晚期的唐举,汉代许负,唐代袁天纲、李淳风, 宋初麻衣道者、陈搏,明代袁忠微,清代陈钊等,皆负盛名。其社会影响不在同时代的达官显贵、文人学士之下。古代相学著作多不胜数,但大多数是相互转抄,自成体系又较实用的主要有《麻衣神相》、《柳庄相法》、《神相全编》、《水镜集》、《相理衡真》等。其中又以托名五代术士麻衣道者的《麻衣神相》流传最广,托名宋代陈搏的《神相全编》体系最完备。
[风鉴]
原意指人的风度和见识。 《晋书》卷五十四《陆机陆云传》:"观夫陆机、陆云,实荆之杞梓……风鉴澄爽,神情俊迈,文藻宏丽,独步当时。"在相学中则指以风貌品评人物,即相术之别称。宋吴处厚《青箱杂记》卷四日:"余尝谓风鉴一事,乃昔贤甄识人物,拔擢贤才之所急,非市井卜相之流,用以贾鬻赀者。故《春秋》单襄公、成肃公之徒,每遇会同,则先观威仪,以省福祸……大凡相之所先,全在神气与心术,更或丰厚,其福十双。"《瑞州府志》亦有关于"精于风鉴者"的记载:"无名相士海州推官王务本言,筠州太守闻有一部民精于风鉴者,乃召宾僚,令遍视之。时曹利用为巡检,在坐。相者言利用后当极贵。坐客皆笑。守复问务本:'何时登第?'曰:'须巡检入两府时耳。'客皆曰:'乌有。'是后利用以使契丹有功,有阎门使,十年间历位枢府,而务本适登第,其言竟验。"
[人伦]
原意为人与人之间的关系,长幼尊卑的秩序。相学中指品评人物,亦指据人形貌测断祸福的相人之术。《青箱杂记》云:"昔人谓官至三品,不读相书,自识贵人,以其阅多故也。本朝臣公吕文靖、夏文庄、杨大年、马尚书皆有人伦之鉴,故其赏罚未尝妄谬,而任使之际亦多成功。"此言人伦,为晶评人物之谓。金人张行简有相学著作《人伦大统赋》传世,其所言人伦,即相人之术。《旧唐书·方技传》:"太子詹事卢齐卿童幼时,请问人伦之事。"宋张齐贤《洛阳捂绅旧闻记·齐王张令公外传》:"(诸葛)爽有人伦之鉴,睹王之状貌,待之殊厚。"二典所言人伦者,亦为相术之别称。
[相士]
为人看相的术士,又称相工或相人。《左传·文公元年》:"王使内史叔服来会葬,公孙敖闻其能相人,见其二子焉。"可见春秋时代已有善相之人。最初的相者主要为国家机构成员,他们凭借个人独特的专长为朝廷效力。此后随着笃信命相的人增多,看相发展为专门行业。《后汉书·皇后纪序》:"遣中大夫与掖庭丞相及相工于洛阳乡中,阅视食家童女十三以上二十以下,姿色端丽合相法者。"可见汉代已有职业相士。汉以后,相士多出自学子儒生或僧道之徒,仍主要服务于朝廷。他们大都享有很高的社会地位。史籍载,汉代太守法雄之子就因精通相术而被召至京师,专为朝廷选拔人才。相士许负还被刘邦封为鸣雌侯。唐相士袁天纲也曾多次被太宗李世民召见,以相术名世的李淳风则受封太史令。宋代陈搏,明代袁珙皆因善相而声位俱显。自明以后,相学流人民间,成为江湖术士敛财养家的手段,逐渐为文人学士所不屑,相士的社会地位也因之一落千丈。中国古代,王公将相、文人学子,乃至商贾百工之中,闲遐之余喜看相谈命者甚多,有人还有著作传世。从广义上讲,这些人也可列入相士之类。
[相法]
看相的方法。相士要懂得一定的相学理论,尤其要熟练地掌握一整套看相的方法才能行业。古今看相之法名目繁多,据不同的相学原理可分为一般相法和特殊相法。一般相法以被相者的形貌气色、情态举止等外在特征为观察对象,据此推测个人的命运休咎。其中又可分为相面、相骨、相手、相痣、相卧、相行、相气色等多种,其中以相面之法最为复杂。由于相学流派众多,各派所本理论不同,因此对人的面部结构和面部器官的命相形成了多种说法。流行较广的有五星六曜说、五官五行说、六府三停说、十二宫五官说、十三部位说等。特殊相法主要有结穴相法、太素脉相法、三世相法、听声嗅物相法以及相心相德之法诸种。结穴相法取看风水的原理看相;太素脉相法以中医的切脉之道来阐释人的命相;三世相法则以人的现世生活情景来推测前世,预言后世;听声嗅物相法根据人的说话声音或所用器物来判断贵贱吉凶;相心相德之法则通过考察人的心术善恶、品性优劣来断其祸福。依据门户学派,相法还可以分为麻衣相法、柳庄相法、水镜相法等多种类型。其中以麻衣相法流传最广。相传此法为宋初僧人麻衣道者所创,有《麻衣神相》一书传世。时下民间术士多以此法为本。
[太素脉法]
以中医的切脉之道来预测人之贵贱吉凶的看相术。所本《太素脉秘诀》上、下二卷,不著撰者名氏,原序称其为仙人所遗。此书来源说法颇多,难以确考。一说明青城山人张太素从隐者董威等人密传而得;一说唐一樵夫于崆峒山得此书;一说宋隋州僧人智缘身怀此技,于嘉裕年间被召至京,对人传授,后由其徒整理成书。另据《张扩传》载:张扩年少时好医术,一日听说有名王朴者善切脉,并能以切脉来预测人之吉凶祸福,便拜其为师,从学一年,尽得其诀。王朴与智缘皆北宋时人,因一般认为太素脉法初行于北宋年间。其诀认为,人的脉象变化与五行八卦、河图洛书之理相通,故由此不仅可断人之症结所在,而且还能体察人之穷通祸福、贵贱寿夭。如诊人心脉,其诀即云:"心脉分明秀洪,此人必定是三公。专寻三按俱无绝,到老须持国柄雄。"即是说,凡心脉紧秀而洪大者,必为至贵之人,可居三公之位。又须详细指按,调理不绝。若人有此脉,则至老必为将相。相传太素脉法还可通过诊断父母的脉象来预言子女的命运。
[三世相法]
所谓三世,即前世、今世、来世。三世相法,指通过人的现世情景来推测前世,预言后世的看相法。其行业方式极为特殊,相士手持若干图册,各册画有不同家庭结构的种种情况:或画一夫一妇;或上有父母、下有子女;或父存母亡、有女无子;或母健父逝、有子无女;凡此种种,各不相同。相士据问命者相貌,翻开图册,照图所示,断言其家庭人口,生活情景,但凡六亲,一一论之。现世若言中,再看前世,或论未来之事。有问必答,不问则不主动测算。《古今图书集成·博物汇编·艺术典·星命纪事》引《可谈》云:"余幼时从母氏在常州时见钱秀才开图书知人三世姓,男子知妇姓,女子知夫姓,无不验。吾家三姊,长适吴氏,次适沈氏,钱阅书皆言夫姓吴,当时怪其差谬,后数年沈姊离婚,归宗嫁吴宽夫。"其言钱秀才所本之术,即为三世相法。此法不知从何而来,古籍中无明确解释。相传其源出福建一带,福建人通此法者甚多。但一般不以此法为本地人看相,而是作为一种游食外乡的谋生手段。直至近代,此法仍在江南农村流传,据说信者甚众,有时甚至要隔日预约,方可遂愿。
[结穴相法]
结穴,原为堪舆学用语,指地中气脉在适当位置停蓄聚结。结穴相法,又称"铁关刀",是根据堪舆学原理来看相的一种术数。堪舆学认为土地禀五行之气而生,故有"生"、"死"之别,气运之异;人死之后葬于"生地",其所散发出来的"气"会使整个家族受到荫庇,以致累世门丁兴旺,子荣孙贵;反之,葬于"死地",整个家庭则会衰败,甚至遭灭族之灾。相学认为人法自然,地理环境与人的性情,形相以及贵贱祸福都有重要关系。于是有人将堪舆之法用于看相,便形成结穴看相之相学术数。此术在古代主要流行民间,相学典籍中仅列名目,并无具体记载。当今民间已不见有人采用此术,故对此术的源流及操作方法已难知其详。
[听声嗅物]
特殊看相法。不察形貌,据人之语声或所用器物来判断其贵贱吉凶。初时为盲眼术士所用,后推而广之。有以听声为先者,有以嗅物见长者,亦有两法兼用者。相书所载,皆言颇验。《三国事典略》载,后魏末,有吴市盲目而善听声,其至北方,渤海王高澄使试之。吴士闻刘桃枝之声曰:"当代贵王侯将相死于其手,然譬如鹰犬,为人所使耳。"闻赵道德之声,曰:"亦贵人也。"闻太原公高洋之声,曰:"当为人主。"后各人所为皆如其言。《杭州府志》云:"宋耿听声,不知何许人也,能听声而知吉凶贵贱,故名。其嗅衣物亦如之德寿。闻其名,取宫人扇百余,杂以上及中宫所御令小黄门持叩之。耿嗅中宫扇,曰: '此圣人也,然有阴气至上扇。'乃呼万岁。上奇之。呼入北宫,又取妃嫔珠冠十数示之。至一冠,奏曰:'此有尸气。'时张贵妃薨,此其故物也。家在候潮门内。夏震微时尝为殿帅,饮酒于耿,耿闻其声,知其必贵,遂以女妻其子。时郭棣为殿帅,耿谒之曰:'君部中有三节使,他日皆为三衙。'叩为何人,则曰:'周虎、彭辂、夏震也。'虎、辂时为将官,独震方为帐前佩印官。郭曰:'周、彭地位或未可知,震安得剧尔乎?'耿曰:'吾所见如此。'已而悉验。"
[相笏]
笏,又称手版。古代臣子朝见君王时手中所持记事版条。相笏;为古相术之一。术者用手抚摩问命者所用之笏,据以测断其官禄年寿。《太平御览》引《手版经》云: "相手版出萧何,或曰'四皓',初出殆不行世,东方朔见而善之,曰:'此非庸人所制。'卫司空陈长史见此书,叹伏,以示许士宗、韦仲将,管辂见而推叹之云云。"此术是否为萧何所创,无从确考。然《魏书·夏侯玄传》载有《相印书》、《相印书笏经》、《隋志》载有《相手版经》,由此推测,相笏之术始于汉代是可能的。相笏术在南北朝时已广泛流行。唐段成式《酉阳杂俎》载:南朝宋王休佑上奏时常使龙颜不悦,闻知庾道敏善相手版,托言他人之笏求相。庾相之曰:"此版乃贵,然使人多忤。"王便将己之笏与宠臣褚渊互换。他日褚渊上奏,"于帝前称下官,帝甚不悦。"至唐,相笏之风极盛。于康骈《剧谈录·龙待诏相笏》所载可见一斑。开成中,有龙复本者,无目,善听声揣骨,言休咎。象简、竹笏,以手循之,必知官禄年寿。宋祁补阙有时名,措绅神靡不倾属,时永乐萧相真亦居谏官,同日诣之,授以所持笏。复本听萧笏良久,置于案上。曰:"宰相笏。"次至宋笏,曰:"长官笏。"祁闻之不乐。而后悉如复本所言。
[相面]
通过观察面相来断人命禄。古代相学关于面相的理论体系颇为完备。如十三部位说将人的颜面分为十三个部位,又分别领属一百多个子部,各部位都有相应的命理之说。相法上,有立足于面部结构与器官关系 来谈相论命的五官五行说、十二宫五官说、五星六曜说、五岳四渎说、六府三停说等多种命理之说,也有依据眉、眼、口、鼻、耳、颧、颏等部位或器官来论人命禄的相命之术。各种相法既相对独立.又相互关涉。相面术的渊源极其悠久。从"相学"条引《左传·文公元年》所载:可见早在春秋时期相面术就已流行。春秋以后的典籍中,关于相面的记载多不胜数。如《史记·秦始皇本纪》载:军事家尉缭以相面术来判断秦始皇的为人。曰: "秦王为人,蜂准,长目,鸷鸟膺,豺声,少恩而虎狼心,居约易出人下,得志亦轻食人。"《汉书·高帝纪》载:刘邦尚为亭长时,吕公 即看中了他。谓之曰: "臣少好相人,相人多矣,无如季(刘邦)相,愿季自爱。臣有息女,愿为箕帚妾。"《南史·李安人传》亦曰:"(宋)明帝大会新亭,接劳诸军,主樗蒲官赌,安人五掷皆卢,帝大惊,目安人曰:'卿面方如田,封侯状也'。"从这些记载可见相面术在古代朝野风行的情况。
[面相]
面部形相。包括面部的眉、眼、口、鼻、耳、额、颧、颏等各部位和器官的形相。相学认为: "列百部之灵居,通五脏之神路,惟三才之成象,定一生之失得,面也。"因此,把面部看成是断人吉凶旺衰最重要的部位。相学对颜面的部位和器官划分颇细。各自的命理之说异常繁 复,难以尽述。《神相全编·论面》概而言之,曰: "故'五岳'、 '四渎'欲得相朝,'三停'诸部欲得丰满,貌端静气和者,乃富贵之基也。若夫欹斜缺陷,色泽昏暗,不佳之相也。是以面色白如玉润、黑如漆光、黄如蒸栗、紫如绛缯者,皆属吉相。面色赤暴如火者,命短卒亡;面色尘埃,贫下夭死;面色怒变青蓝者,毒害之人,……人面皮厚者性纯而富,皮薄者性敏而贫。"古代典籍中有关面相定人休咎的记载颇多。《元史·王殉传》载:王询武力绝人,善骑射。三十岁时曾问命于一道士,道士谓其面相甚奇,他日因一青马而贵。殉旋即买回青马,乘之以战,果然"其进退周旋无不如意",因之屡立战功,迁兵马都元帅。不少古代相书中都有"媵蛇锁唇,梁武帝饿死台城"的说法。媵蛇,即鼻两旁至口边法令纹的别称。梁武帝面相中有此不吉之纹,后因侯景叛乱被逼台城,饮膳裁损,终于饿死。
。。。。。。。。。。。。。。。。。。。。。。。。。。。。。。。。。。。。。。。。。。。。。。。。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lishitanjiu/32172.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602607956@qq.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下一篇: 慈禧是真的害怕壁虎吗害怕的原因是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