诸葛瞻你知道吗?不知道没关系,小编告诉你。
“虎父无犬子”一语恰好出自《三国演义》,是刘备对关羽之子关兴、张飞之子张苞的赞语。当时,刘备为报结义兄弟关羽尸首分离的血海深仇,大会诸将,分军八路,水陆俱进,东征孙吴。关兴、张苞踊跃争先,阵斩吴将周平、夏恂,大败韩当、周泰大军。在后面掠阵的刘备龙心大悦,挥鞭遥指,大赞:“虎父无犬子也!”
但是,世间出现“虎父犬子”的概率也是很大的。
冯梦龙写《东周列国志》,就用“虎父犬子”一词写了战国晚期赵国的赵奢、赵括父子。
而在三国,最著名的“虎父犬子”组合就是刘备和刘禅。当然,诸葛亮和诸葛瞻父子也是。
实际上,诸葛亮早就看出儿子难堪大任。《三国志·诸葛亮传》记:“建兴十二年,(诸葛)亮出武功,与(兄诸葛)瑾书曰:‘瞻今已八岁,聪慧可爱,嫌其早成,恐不为重器耳。’”蜀汉后主建兴十二年(公元234年),诸葛亮身死五丈原,享年五十四岁。往回推算,诸葛亮是在四十六岁才有儿子,算是老来得子,却戎马倥偬,操劳国事,偏又出师未捷身先死,没能对儿子施予严格的管教和悉心的培养,那么诸葛瞻成为“犬子”,也没有什么好奇怪的了。
话说,诸葛亮认为自己的儿子难成大器,临终前向后主刘禅连续推荐了蒋琬、费祎、姜维三人,只字不提自己的儿子。
不过,后主刘禅还是非常重视相父之子诸葛瞻的,在诸葛瞻十七岁时,许配以公主,拜骑都尉,次年升羽林中郎将。
之后,诸葛瞻坐火箭般直线高升,迁射声校尉、侍中、尚书仆射,加军师将军,最后任都护卫将军,掌管禁军,参与政务,与辅国大将军董厥共录尚书事,位极人臣。
诸葛瞻身居高位,职位与才能却不相匹配。单这样就算了,生活在其父光环下的他,还不知天高地厚,自诩大才盖世,目空一切。
诸葛亮推荐的蒋琬、费祎、姜维三人中,蒋、费两人相继去世,姜维独力支撑危局,诸葛瞻没有从中帮一把力,还处处使坏,打压和排挤姜维,《三国志·诸葛亮传》注引《异同记》记载:“瞻、厥等以维好战无功,国内疲弊,宜表后主,召还为益州刺史,夺其兵权。”致使姜维不得不到沓中种麦避祸。
可以说,蜀汉的衰败,就是诸葛瞻、董厥等人对于黄皓乱政“咸共将护,无能匡矫”所致。
而当邓艾轻取江油、进逼绵竹,派人前来招降之时,诸葛瞻仍对姜维耿于怀,慨叹说:“吾内不除黄皓,外不制姜维,进不守江油。吾有三罪,何面而反?”
不过,“犬子”诸葛瞻表现得比另一个“犬子”刘禅有气节得多,宁死不屈,以身殉国,铁骨铮铮,还不失是一个好男子、伟丈夫。
因为诸葛亮和司马懿性格见识不同,他们教育自己孩子的方法也是不同的,为什么这么说呢?我们都知道,诸葛亮会周易,而且可以用精通来形容,他对人的五官面相非常熟悉,在他孩子身上,他没有看到野心,虽然自己的孩子长得很漂亮,却难以成大事,这一点就注定了诸葛瞻不会成为和他一样名流千古的人,所以他不强求。
其次作为父亲,他只希望自己的孩子能够平安的长大,能够快快乐乐的享受人生,孩子想要做什么他都会去支持,他希望自己的孩子走出属于自己的道路,没有那么多为什么,可是司马懿不同,他作为父亲,更看重名利,他希望自己的孩子能够继承他的大业,两个人对待孩子的期望不同,培养方法不同,结果自然也是不同的。
当然,诸葛亮的儿子诸葛瞻没有大权在握还有一个原因,那就是诸葛亮不给他这样的机会,大家都知道诸葛亮为人清明正直,没有为自己铺路,也没有为自己的后代铺设道路,他只是想尽自己所能为主公谋划大业是现代人眼中的工作狂,而司马懿,却一直以来为自己的后代铺设道路,与此同时触犯了很多同为朝廷命官之人的利益,如果他的孩子不掌权,那么结果一定非常糟糕。?
能有这样的结果,也是属于前人栽树后人乘凉吧,不管怎么说,没有大权在握的诸葛瞻,一定会比司马师更幸福吧,因为他在走自己的路,而不是家族的傀儡,你是这样认为的吗?
诗句“出师一表真名世,千载谁堪伯仲间”描述的就是蜀汉一代名相诸葛亮的特点,他的一生都是比较传奇的,个人的才能也是举世闻名。但是,诸葛亮一生英勇,他的儿子却是一个庸才。按理说,他的儿子应该也是有很出色的才能和成就才对,这和诸葛亮的教育还是有一定的联系的。就像曹操的几个儿子那样,即使军事能力不行,但其他的文采或者才能方面还是很出色的。然而,诸葛亮的儿子诸葛瞻并不是这样的。
通过历史上的记载,我们只能了解到关于诸葛瞻很少的的记录,大部分就是说他小时候聪慧机敏,诸葛亮也对他有很大的期望,毕竟是自己47岁老来得子,即使他没有那么高的天赋,必然也是会全心全意的去教导。对比诸葛亮的一生,诸葛瞻所受到的教导自然比他的父亲要好,诸葛亮少年漂泊,学习和自身的努力在他日后的发展中是十分重要的。可以看出诸葛瞻受到的也是很多有才能的老师的教育,但是,猜测他没有很大才能的原因很大一部分是缺少自己父亲诸葛亮的教导。
因为诸葛亮受到的是正统的儒学教育,他自己文韬武略,自然也会是想让自己的儿子接收到全面的熏陶。但是,当时他已经在五丈原病逝,并没有足够的时间去亲自辅导儿子,缺乏父亲的陪伴和教育,诸葛瞻所接受的知识和思想品格,在他世界观形成的过程中可能就会有所偏差。况且就算诸葛亮仍在世,依照他对蜀汉尽心尽力的劲头,他肯定也是把自己所有的精力全身心的投入于政事上,由此仍然是缺少教育机会。
有才能的人我们通常都会说“虎父无犬子”但是在诸葛瞻的身上我们仿佛明白了一个道理,个人的成就是如何是会和自己的父辈有一定的联系,但最重要的其实是自己个人的努力。没有天赋但也要努力才是正确的出人头地的方法啊。?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lishitanjiu/32023.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上一篇: 太平公主是什么下场她为什么会惨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