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首页 >> 诸子百家 >> 历史探究

饱读诗书的班超为何要投笔从戎出使西域呢

众妙之门 2023-06-19 23:19:19

饱读诗书的班超为何要投笔从戎出使西域呢

还不知道班超的读者,下面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

班超,字仲升,扶风平陵(今陕西省咸阳市)人,著名史学家班彪的小儿子。

班超为人有大志,不修细节,内心孝敬恭谨,居家常亲事勤苦之役,不耻劳辱。能言善辩,涉猎书传,能够权衡轻重,审察事理。

汉明帝永平六年(公元63年),班超的长兄班固被汉明帝征召到朝廷任校书郎,班超与母亲一起跟随到洛阳生活。因家境贫寒,班超靠替官府抄写文书来维持生计。

班超每日伏案挥毫,重复着单调而乏味的工作,某日实在是烦了,忍不住将笔一扔,大吼道:“大丈夫即使没有其他宏大的志略,也应当效法傅介子、张骞立功异域,以取封侯,岂能浸泡在笔墨间直至老死!”

周围的人先是被他的吼声吓了一跳,听了他说话的内容,一起捂着肚子笑。

人家傅介子、张骞都是什么样的人?张骞两通西域,累功得封为博望侯;傅介子带随从数员出使西域,计斩不肯臣服于汉的楼兰王,得封为义阳侯。你能比得了吗?再说了,就算是你的才能堪与傅介子、张骞相比,也要有他们的际遇,得到汉昭帝、霍光和汉武帝的赏识才能展翅高飞,施展才华啊。

班超生气地说:“小子安知壮士志哉?”为了证实自己绝非等闲之辈,他去找相面的人看相。相面的人是这样忽悠他的:“看你的长相,应当封侯于万里之外!”

“封侯于万里之外”,什么意思?相面的人摇头晃脑,慢条斯理地说:“你生得燕颔虎颈,可飞而食肉,所以是万里封侯之相啊!”

可是,班超鹏飞万里的机会一直迟迟不来。直到汉明帝永平十七年(公元74年),他才有崭露头角的机会。且说,匈奴是秦汉以来对中原政权最具威胁的敌人。

东汉初年,匈奴经常寇略边境,支持地方势力控制了五原、朔方、云中、定襄、雁门五郡。光武帝鉴于建国伊始,忙于整顿内政,稳定社会秩序,恢复发展生产,无力顾及。因而,在建武年间,面对匈奴连年不断的袭扰,只是采取消极防御的方针和权且忍让的策略,“增援边兵郡数千人,大筑亭候,修烽火”以备匈奴,同时,不断迁边民入常山关、居庸关以东,以避匈奴寇掠。政治上,遣使匈奴赠送金币以通旧好,缓和与匈奴的关系。

匈奴面对东汉这种对策,虽然间或互派使节往来,军事上仍然保持南侵之势,步步进逼,并乘机控制了西域北道诸国。

西域东起玉门关、阳关(今甘肃省敦煌一带),西至葱岭(今帕米尔高原),中以天山分为南北二道,面积包括了今天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甚至更大的广袤地区。汉武帝时,朝廷派张骞通西域,并在汉宣帝神爵二年(公元前60年)前后,设立了管理西域地区的军政合一的西域都护府,开始了对西域地区三十六国的管辖。汉王朝先进的科学、文化技术也由此自西域各国向西方更远的地区传播,开创了中国历史上著名的丝绸之路,使得汉民族扬名世界,中国的科学技术不断地领先世界而又被世界所尊崇。

汉光武帝建武十四年(公元38年),西域莎车王贤和鄯善王安遣使入朝,请求东汉帝国派置西域都护,以保护自己。

光武帝却以“天下初定,未遑外事”为由,予以拒绝。

汉光武帝建武二十一年(公元45年),车师前国、鄯善、焉耆等十八国派遣王子入汉都洛阳为人质,再次请求派遣都护,光武帝仍以“中国初定,北边未服,皆还其侍子,厚赏赐之”,没有同意。

从此,莎车王贤便依附了匈奴,准备兼并西域。

鄯善等十八国大为忧恐,苦苦哀求汉朝将其侍子留下,并尽快派出都护,以制莎车。

光武帝很无奈地传谕:“今使者大兵未能得出。如诸国力不从心,东西南北自在也。”从此,“闭玉门以谢西域之质”。

车师、鄯善、龟兹等国也就先后投靠了匈奴。

汉光武帝建武二十二年(公元46年),匈奴遭受到严重灾荒,内部矛盾重,对东汉帝国来说,这正是剿灭匈奴的大好良机,可是光武帝自觉无力发兵,最终还是放弃了。

汉光武帝建武二十四年(公元48年),匈奴分裂为南北二部,南匈奴八部大人共议立比为呼韩邪单于,“款五原塞,愿永为藩蔽”,请求内附东汉帝国,以“磗御北虏”,与北匈奴对抗。

很多东汉大臣都以为天下初定,国内空虚,南匈奴虚情假意,不可答应。光武帝却同意了。

他按西汉时对待呼韩邪附汉时之旧例,诏令其迁居云中郡,后又令徙居西河美稷,并通过各种笼络措施,让其“东捍鲜卑,北拒匈奴”,以夷制夷。

这种做法虽然在短时间内收到了一定成效,但东汉政府每年用于安抚南匈奴的费用极高,极大地加重了国内人民的负担,而且北匈奴南下的攻势却日盛一日。

汉明帝永平五年(公元62年)至汉明帝永平十三年(公元70年)间,北匈奴犹盛,数寇边,朝廷以为忧,“复数寇钞边郡,焚烧城邑,杀戮甚众,河西城门昼闭”。

由此可见,在北匈奴问题上继续实行防御政策对边郡安定是于事无补的,只有“以战去战”,以战争来结束战争,一次性地将北匈奴打趴打服,才可能得到边境的和平。

汉明帝永平十五年(公元72年),北匈奴仍旧不知死活地频袭边塞。

而经过光武帝和汉明帝父子两代人的努力,东汉帝国国内政治局面统一,社会秩序稳定,社会经济恢复并持续发展,百姓殷富,府库充实,国力强盛,已具雄厚的作战潜力。

“犯强汉者,虽远必诛”这句话虽然出自西汉人之口,可在东汉仍旧适用!

该是出手还击的时候了。

汉明帝永平十五年(公元72年)二月,东汉帝国兵分四路,分头对北匈奴展开打击。

其中,奉车都尉窦固领酒泉、敦煌、张掖三郡甲兵及卢水的羌、胡两部一万两千骑,自酒泉(郡治禄福,今甘肃省酒泉市)郡直袭白山。

班超,就跟随在窦固的军中,任假司马(即代理司马),奉命进攻伊吾,在蒲类海与匈奴作战。

该战班超斩俘众多,锋芒毕现,得到了窦固的青睐。

班超投笔从戎的故事,“投笔从戎”的来历出处?

东汉时期,不只是有开国皇帝刘秀,末期之后的三国纷争,在东汉的历史上,同样也有很多出彩的人物,比如投笔从戎的班超。班超的一家都是史学家,他的父亲、兄长、妹妹,都在历史上是很有名的人物,然而班超却并不愿意继承父亲的事业,偏偏要做出属于自己的一切,他放弃眼前的一切,披上战甲上了战场,这也就是?投笔从戎?的来历。

1.班超

班超,是西汉末期史学家班彪的幼子,班彪出身于一个显贵和儒学之家,在这样的环境之下,班超自然也是耳濡目染。班超还有一个哥哥班固,一个妹妹班昭,一家人都是史学家,当然,班超还是不能算在内,因为他后来没有继续完成写史的工作,他虽然博览群书,有做史学家的底子,但是他还是跑出去打仗了,写史的任务就交给了家里其他人。

后来的班超,离开了原本安静的生活,跑到战场上厮杀,他随军北征匈奴,出使西域。当时的汉朝周边小国众多,班超镇守边陲,朝廷担心他难以支撑,想让他回来,然而疏勒国、于阗都对班超十分不舍,班超决定继续留下来,并且提出?以夷制夷?的办法,得到皇帝的信赖。班昭在外数十年,老年之时越发思念家乡,请求回朝,七十一岁时病逝。

2.投笔从戎

投笔从戎,就是班超从?文人?变身?武将?的一个过程。他虽然出身文人之家,但是并不认为人生的意义就是应该在这些抄抄写写之间度过。或许因为班超的确不适合在这样的环境之下发展自己,哥哥班固曾经向汉明帝说到自己,于是班超被任命为兰台令史,掌管奏章和文书,但是没多久,班超就因为一些小事情被免职。

或许班超是从这一类的事情当中看出,自己并不适合在书案中度过,或许是班超不甘心一辈子坐在书桌后面,他想要有一番自己的功业,认为人生就应该像西汉时期的傅介子、张骞那样,为国家立下汗马功劳,投身军旅报效国家,所以他也这么做了,他毅然丢下手中的笔,拿起武器,走上战场,一点点让自己的生命变得更有价值。

3.班超的功绩

班超出使西域,在那里三十多年的时间,他依靠自己的胆识智慧化解危机,的确也为汉朝与西域的和平做出了不可磨灭的大贡献,可以说在很多西域国家眼中,没有班超就没有他们的和平,而西域有五十多个国家都归附汉朝,班超的人生理想终于就此实现,万国封侯。

班超投笔从戎的故事简介

东汉时期有位著名的将军叫班超,他从小便志向远大,因家境贫寒,班超找了个替人抄书的差事挣钱养家。 可班超是个有远大志向的人,日子久了,他再也不甘心做这种乏味的抄写工作了。

一天,他正在抄书的时候,觉得很闷,忍不住站起来,丢下笔说:“傅介子和张骞两个人,生在西汉,曾经出使西域,替西汉立下无数功劳。

大丈夫应该像他们那样,在战场上立下功劳,怎么可以在这种抄抄写写的小事中浪费生命呢!”后来,班超出使西域,终于立了功被封了侯,之后他当上了一名将军在对抗匈奴的战争中,取得胜利。 接着,他建议和西域各国来往,以便共同对付匈奴。

公元73年,朝廷采取了班超的建议,就派他再次出使西域。班超克服重重困难,联络了西域的几十个国家共同对付匈奴,为保卫国家做出了卓越的贡献。 投笔从戎的意思是,扔下笔去参军,指文人从军。

扩展资料:

一、文学常识

投笔从戎:班超投笔从戎是历史的美谈。后来他果真率领30多人奔赴西域制止了匈奴对鄯善的挑拨,巩固了汉在西域的统治。在西域活动前后达31年,封为定远候,如愿以偿。后人用《投笔从戎》来形容文人从军和弃文就武。投:扔掉。指弃文从武,投身疆场,为国立功,施展抱负。

二、相关人物简介

1、班超简介

班超,字仲升,汉族,汉扶风平陵(今陕西咸阳东北(人,是东汉著名的军事家和外交家。班超是著名史学家班彪的幼子,其长兄班固、妹妹班昭也是著名的史学家。

班超为人有大志,不修细节,但内心孝敬恭谨,审察事理。他曾出使西域,为平定西域,促进民族融合,做出了巨大贡献。班超死后葬于洛阳邙山之上。

2、兄长班固简介

班固东汉官吏、史学家、文学家。史学家班彪之子,字孟坚,汉族,扶风安陵人(今陕西咸阳东北)。除兰台令史,迁为郎,典校秘书,潜心二十余年,修成《汉书》,当世重之,迁玄武司马,撰《白虎通德论》,征匈奴为中护军,兵败受牵连,死狱中,善辞赋,有《两都赋》等。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班超投笔从戎

课外知识-投笔从戎的典故及启示

   投笔从戎的典故及启示

  班超是东汉一个很有名气的将军,他从小就很用功,对未来也充满了理想。班超在少年时代,也读过许多历史等方面的书籍,但是,往往只读个大概。对于张骞、傅介子等历史人物,班超非常赞赏。西汉武帝时的张骞、昭帝时的傅介子都曾出使西域,为促进汉朝同西域各国的政治经济文化的.交流、巩固边防作出很大贡献,班超立志要象他们那样为国立功。

  公元62年(汉明帝永平五年),班固被明帝刘庄召到洛阳,做了一名校书郎,班超和他的母亲也跟着去了。当时,因家境并不富裕,班超便找了个替官家抄书的差事挣钱养家。但是,班超是个有远大志向的人,日子久了,他再也不甘心做这种乏味的抄写工作了。

  有一天,他正在抄写文件的时候,写着写着,突然觉得很闷,忍不住站起来,丢下笔说:大丈夫应该像傅介子、张骞那样,在战场上立下功劳,怎么可以在这种抄抄写写的小事中浪费生命呢!后来,班超出使西域,终于立了功被封了侯。傅介子和张骞两个人,生在西汉,曾经出使西域,替西汉立下无数功劳。

  因此,班超决定学习傅介子、张骞,为国家作贡献。后来,他当上一名军官,在对匈奴的战争中,得到胜利。接着,他建议和西域各国来往,以便共同对付匈奴。

  公元73年,朝廷采取他的建议,就派他带着数十人出使西域。他以机智和勇敢,克服重重困难,联络了西域的几十个国家,断了匈奴的右臂,使汉朝的社会经济保持了相对的稳定,也促进了西域同内地的经济文化交流。班超一直在西域呆了三十一年。其间,他靠着智慧和胆量,度过了各式各样的危机。

  他为当时的边境安全,东西方人民的友好往来做出了卓越的贡献。

  投笔从戎的启示:树立远大的志向,为实现自己的理想而努力。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lishitanjiu/31908.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上一篇:

下一篇: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