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朱棣秘不发丧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
永乐二十二年(1424年),永乐大帝朱棣在北征班师的路上,走到榆木川时,病死在军营中,朱棣死时,六十五岁,不算长寿,也不算短命。
然而,皇帝驾崩,并没有立即发丧,而是选择封锁消息,秘不发丧,甚至每日继续正常给死去的朱棣上膳食,那么,当时封锁朱棣病死的消息,到底害怕什么呢?
当时,朱棣病死的时间,非常特殊,大明王朝的主要的军队都在外面,即六师在外,京城无主,这时候,如果突然宣布皇帝驾崩,很有可能被居心叵测的人钻了空子,因此,当时朱棣身边的人经过紧急商议,一致同意,绝对不能泄露皇帝病死的消息,以防不测。
可是,接下来一个问题来了,皇帝驾崩了,肯定不能露面,时间长了,外面肯定会怀疑,怎么才能不让外界怀疑呢?怎么才能做到不泄露消息呢?
这时候,有个内臣,也就是太监叫马云,他与大学士杨荣、金幼孜秘密商议,立即把军中的锡器全部收集到一起,用火融化,做成一个棺材,然后,将朱棣的尸体放在棺材里收敛好,再把锡做的棺材放在皇帝乘坐的辇上,每天早晚时间,按时给死去的朱棣继续上膳食,每日正常请安。
也就是说,给死去的朱棣继续上饭菜,以此“证明”皇帝朱棣还活着,一切都是很正常的。这样,外人看到皇帝每天都在正常吃饭,当然不会怀疑了。
《明史·本纪第七·明成祖三》:太监马云密与大学士杨荣、金幼孜谋,以六军在外,秘不发丧,熔锡为椑以敛,载以龙举,所至朝夕上膳如常仪。
一切准备工作做好,确保滴水不漏,万无一失之后,大军继续向京师前进,同时,立即派人快马加鞭,偷偷地向太子朱高炽报告情况。
朱高炽得知情况之后,立即派他的儿子朱瞻基出京迎丧,由于大臣们的周密安排,一切平安如常,没有出现什么叛乱,使得朱高炽顺利继位。
当时,秘不发丧,主要怕什么呢?
朱高炽当太子,他的两个弟弟朱高煦和朱高燧,都有野心,虽然他们兄弟三人,都是一个爹和一个妈(徐达长女徐皇后)生的,但是,心却不在一起。朱高煦一直觊觎太子之位,一直都想找机会将太子搞下去,然后自己上位。朱高燧和朱高煦是一伙的,一起排斥朱高炽。
据说,朱高煦曾经和大哥朱高炽一同去拜谒孝陵,大哥朱高炽身为太子,但身体比较肥胖,而且还患有足病,走路比较困难,由两个太监搀扶着,在这种情况下,朱高炽还是跌了一个跟头。这一幕,恰巧被朱高煦在后面看到,朱高煦讪笑说,前人蹉跌,后人知警。这句话,不仅有讥讽而且意味深长,这时,朱高炽的长子朱瞻基在旁边,他很聪明,立即答道,更有后人知警也。朱高煦一听,大惊失色。
从这件事,就可以看出,当时朱棣病死,秘不发丧是对的,否则,还真不知道会出现什么大乱子。
朱棣为什么在朱元璋死后才造反,他真的不敢对抗朱元璋吗?
朱元璋是明朝的开国皇帝,朱棣是其第四子,被封为燕王,在朱元璋死后发动靖难之役,夺了自己侄儿建文帝朱允炆的天下。这里先说结果,朱棣确实是不敢对抗朱元璋的。朱元璋在位之时,有多起杀功臣的大案牵连甚广,但天下都很稳定,这与朱元璋铁腕反腐等举动,得到百姓的支持有相当大的关系。在朱元璋还活着的时候,朱棣是绝对不敢对抗朱元璋或者说根本连对抗的心思都没有。
朱棣为什么在朱元璋死后才造反呢?这个问题的答案与其说是朱棣如何惧怕朱元璋,倒不如说是建文帝朱允炆在朱元璋活着的时候不敢作死。朱棣发动靖难之役的直接原因,在于建文帝登基之后,急于削藩,并逼死藩王。当时还是燕王朱棣,甚至被逼得装疯避祸,最终朱棣为了自保才不得不起兵靖难。
朱元璋虽然对功臣狠,但是对朱家人还是很照顾的。分封藩王更是朱元璋亲自定下的制度,如果朱元璋不死,建文自然没法进行削藩,而无法削藩的话。后边的起兵靖难自然也就没有了。所以与其说朱棣是等到朱元璋死后才敢造反,不如说是朱允炆是等到朱元璋死后才敢作死。
朱棣靖难的根源与其说是朱棣有野心造反,不如说是迫不得已。朱棣起兵之初,还得靠装疯来拖延时间,当时的兵力更是远处于劣势,岌岌可危。所以与其说是朱棣野心在朱元璋死后才发作,还不如说是朱允炆在朱元璋死后才敢爆发其野心,想要完全掌控全国,削去藩王,才使得朱棣被迫起兵自救的。
综上所述,朱棣确实不敢对抗朱元璋,但他等到朱元璋死后才靖难的根本其实是朱允炆等到朱元璋死后才敢作死削藩的缘故
自古君王去世前,一般最后见到的皇子就是帝位的继承人,当时朱元璋已经立了皇孙朱允炆为太子,燕王朱棣是藩王,手握藩兵,如果朱元璋去世前朱棣回到京城,那么太子便可能不会那么顺利的即位,所以朱元璋临死前问众臣朱棣为何迟迟未来,没有人敢回到朱元璋,因为可能朱元璋召见朱棣的消息已经被当时拥护朱允炆的大臣们给封锁了。
朱元璋建立大明朝之后,便定下了立嫡长子为继承人的制度,但是很不幸,他的嫡长子朱标英年早逝,这个时候,朱元璋确实有些头疼,他的皇孙是朱标正统嫡出的继承人,但是他的皇四子朱棣也是非常优秀的皇子,按照当时他定下来的继承制度,应该在太子朱标一脉中挑选嫡长子继位,不过朱元璋非常喜爱皇四子朱棣,而且朱棣也是一位能力很强的皇子,但是很可惜当时朱棣还有两个哥哥在世,所以如果立下朱棣为太子,便会给他继位埋下隐患,因此朱元璋才会立朱标的儿子为太子。
但是当时朱允炆毕竟年纪比较轻,虽然朱元璋在去世前为朱允炆能够顺利继位做了很多准备,不过朱元璋还是担心朱允炆的帝位不牢靠。所以可能朱元璋去世前召见朱棣是想要他辅政朱允炆,但是当时那种情况,拥护朱允炆的大臣不可能冒险让皇子出现在病危的君王床前,因此朱元璋召见朱棣的命令应该是被这些大臣给拦截了。
因为当时朱元璋已经濒临死亡,这种背景之下所有人都异常敏感,没有人知道朱元璋召见朱棣的目的,所以为了不必要的政乱,所以众臣才会没有通知朱棣来京城,因此朱元璋问众臣,众臣才会无人敢回答。
纵观大明朝的二百七十六年,从“洪武之治”“永乐盛世”到“仁宣之治”,在大明开国创业的前七十多年,朝廷政治清明,经济发展,社会安定,国力强盛。正统十四年(1449)发生“土木堡之变”,英宗朱祁镇被俘,明军死伤几十万,自此,明朝国力严重下滑,开始走上下坡路。后虽有“弘治中兴”,但也难以力挽狂澜,无法阻止明朝的进一步衰亡。
有人说,“大明实亡于朱棣。”子孙后代守业不力,怎么就把这账算在朱棣头上呢?一起来看看,成祖朱棣究竟做了哪些事情,影响至整个明朝,甚至把王朝推向灭亡。
重用宦官,永乐朝始太祖朱元璋在建立明朝后,鉴于历朝历代宦官干预朝政,酿成祸乱甚至亡朝的教训,就立下一条规矩,不许宦官读书识字、兼任外官,官职不得超过四品等,并在宫中立一铁碑,上面写着:“内臣不得干预政事, 预者斩!”可见,太祖对太监的管制十分严厉。
可是,到了明成祖朱棣时期,他经常选派宦官出使、征税、采办、监军,甚至还赋予镇守地方边防的重任,“七下西洋”的郑和就是朱棣身边的一个宦官。那么,朱棣为什么会如此信任、重用宦官呢?这要从朱棣还是燕王时说起。
燕王朱棣在起兵“靖难”的过程中,得到了一些宦官的帮助。比如郑和,他的原名叫马三宝,他在朱棣起兵过程中,跟随朱棣出生入死,并在郑村坝之战中立下赫赫战功,因此被朱棣赐姓郑。另外,朱棣攻打南京城前,正是得到宦官传递的“南京城内兵力空虚,可以攻打”的消息,才会放弃河北、山东战场,转而攻打南京。可以说,这些宦官是朱棣夺取皇位的功臣。
另外,朱棣的皇位终归是名不正言不顺,且其夺取手段也不光彩,当时的许多朝臣并不支持,所以,朱棣对这些朝臣们也不放心,于是就开始重用宦官。
到了他的孙子宣宗朝时,宣宗朱瞻基竟然在宫中设内书堂,并选年纪小、机灵的太监在书堂读书,从此宦官读书成为定制。不过,成祖、宣宗对太监们尚能严加管束,所以宦官们不敢放肆。但是,英宗年少,不知轻重,只在祖辈父辈这里耳濡目染,宦官可以委以大任,直接导致宦官王振专权,在王振的把持下,英宗朝的政治日渐败坏,而此时,北部边防正受到瓦刺等部的不断侵扰,朝廷对此却置若罔闻,不作积极防御,边防力量日益衰落,终于酿成“土木堡之变”。
重启锦衣卫,埋下祸根锦衣卫最初是由朱元璋设立的。朱元璋登上皇位后,对开国功臣、勋贵都不放心,多有猜疑。于是,他豢养了一批人,称为“检校”,专门替他刺探各类情报、窥探朝廷重臣的动向,并随时向他汇报。
大学士宋濂有一次在家请客,第二天下朝后,朱元璋假装不经意地问:“你昨天喝酒了?府上都有哪些客人?吃了什么菜?”宋濂虽然很吃惊,但还是老老实实地一一回答。朱元璋听了,发现与他掌握的情报一致,便高兴地对宋濂说:“你很诚实, 没有欺骗我。”
在“检校”的基础上,朱元璋设立了一 个兼具伺察、缉捕和办案的特务机构,这就是锦衣卫。锦衣卫是奉朱元璋的诏令抓人办案的,所以被人称为“诏狱”。
朱元璋对锦衣卫很是信任,重大案件一般都由锦衣卫处理。洪武朝的几次大狱,大都是锦衣卫负责办理的。因为非法凌虐大臣,诛杀众多,锦衣卫遭到人们的强烈不满。对此,朱元璋有所觉察,于是,在洪武二十年( 1387),下令罢撤锦衣卫狱,焚毁刑具,将囚犯统统交与刑部审处,并颁诏天下,表示以后一切案件全归三法司审理。
可是,明成祖朱棣夺得皇位后,他又宣布恢复锦衣卫,于是,锦衣卫作为一个固定的特务机构被保存下来,一直到明朝灭亡为止。
设立东厂,破坏祖制永乐十八年(1420),在锦衣卫的基础上,朱棣又下诏设立东厂,并“令内臣提督监控之”。自此,宦官迎来了前所未有的宽广的政治舞台,宦官的权势也开始渗透到司法等各个领域。到了永乐末年,宦官竟然开始替成祖朱棣批红,甚至朱棣死后,也是宦官与大臣们商议,决定秘不发丧的。
由此可见,在永乐朝时期,宦官的权势已经深入政治、军事、外交、司法等诸多领域。朱棣重用宦官的行为,破坏了太祖朱元璋定下的祖制,也给明朝的覆灭埋下祸根。
宦官在永乐朝开始登上政治舞台,逐渐演变成专权的局面,直接导致政治黑暗,朝廷党争,最终加速了明朝的衰亡。这一切难道不应该算在朱棣头上吗?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lishitanjiu/31907.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602607956@qq.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