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首页 >> 诸子百家 >> 历史探究

孙权早年带领东吴励精图治,晚年时间为什么变化如此之大

以史为鉴 2023-06-19 21:50:02

孙权早年带领东吴励精图治,晚年时间为什么变化如此之大

今天小编给大家带来孙权晚年,感兴趣的读者可以跟着小编一起看一看。

《三国演义》是我国四大名著之一,受到很多人的喜爱,很多人也因此酷爱三国史。在三国中,除了曹操刘备等英雄外,还有一人由于作者的喜好,笔墨不多,但却不能不忽视的英雄,那就是东吴主公孙权。早年的孙权雄才大略,带领东吴励精图治,位列三国之一。但是其晚年却废太子,赐死儿子,杀掉重臣,导致东吴走向衰败,这是为何呢?

三国魏蜀吴领军人物

三国演义,魏蜀吴三家争霸天下,其中以魏蜀的名气相对要大一些,吴相对来讲笔墨不多,戏份也不够,但是其实东吴的实力是不容小觑的,甚至比刘备的蜀国还要强上一筹。

在东吴,孙权更是年少成名。在其9岁的时,就能洞察世事,有着非常之高的判断能力和战略力,更是得到了曹操如此之评价:“有子当如孙仲谋”。能到到曹操如此评价,可谓是三国第一人。其实孙权并不是孙家的第一位继承人,哥哥孙策从父亲孙坚的手中接过家业,并发展壮大,然而建安五年,孙策遇刺身亡,孙权便接过重任成为了一方诸侯,此时孙权仅仅才18岁。此后,他分析天下大势,与刘备建立孙刘联盟,并在赤壁之战中击败曹操,从此奠定了天下三分,魏蜀吴三国鼎立的基础。后来又派吕蒙成功袭取刘备的荆州,拿回了“借出去的荆州”,大大发展了自己的势力,至此江东基业在他手里一步步发展壮大,真正成功站稳脚跟,形成三足之一。

少年孙权

纵观孙权的前半生爱护臣下,礼贤下士任才尚技,带领东吴励精图治,东吴国力蒸蒸日上。打下基业的孙权,早早册封长子孙登为太子,然而由于他晚年性情大变,终究没能避免争储的悲剧。

孙权

首任太子孙登好学上进,性格谦和恭敬,东吴的大臣们也都颇喜欢这个太子,但是偏偏35岁的孙登英年早逝,因此孙权再立太子。孙登死后孙权将三子孙和立为太子,但是这次立储却为后面的帝位之争埋下了引子,引发了一些问题。孙权立孙和为太子后,却又开始宠爱四子鲁王孙霸,甚至给了孙霸和太子一样的待遇。这明里暗里的信息,导致鲁王孙霸得到了错误了判断,误以为自己也参与帝位之争,滋生了孙霸争储的欲望。

孙权

此时天下局势为此短暂的和平,外部没了曹操刘备这样的大威胁,东吴朝堂也不再铁板一块,纷纷开始了权力之争,他们立刻分成了太子派和鲁王派,结果朝堂之争愈演愈烈,最终太子孙和被废,鲁王孙霸被赐死,丞相陆逊也被杀死了,一批批人被诛杀流放,凡是参与争储站队的大臣几乎都没有好下场,一时之间东吴翻天覆地的变化,废掉太子赐死儿子,又解决了一批大臣使得朝局不稳,元气大伤的也就埋下衰败的种子。

东吴陆逊

也有人说,这不过是帝王权术罢了,是孙权故意为之,其目的是借着两宫之争,一举打下了江东士族。这样一折腾,各方势力是均衡了,但是东吴也没了什么可用之人,此时孙权又立了幼子孙亮为太子,孙权死后,年仅十岁的孙亮继位,许多孙吴元老也相继死去,年幼的太子根本就不足以掌控东吴局势,更无法控制一众朝臣,最终孙氏宗亲很快把持了朝政,东吴走向衰败也就是早晚的事了。

三国地图

孙权在继承人问题上反复无常,最终引致群下党争,朝局不稳。不论是孙权是玩弄帝位权术还是真正的年老昏庸,东吴政权的衰败都与孙权又着直接关系,真乃:“成也孙权,败也孙权”。

孙权早期带领东吴励精图治,晚年为什么会杀掉重臣?

因为江东是一个奇怪的政权结构。

本地世家是以顾、陆、张、朱为首,四大家族及其姻亲占据一半以上的土地和人口,这是江东政权的政治和经济基础。

孙家只是江东的县级豪强,因孙坚、孙策的个人能力才占据江东,政权核心支柱就是以淮泗将领为主的中小世家豪强,还有拼命依附孙家以求晋升的寒门,比如吕蒙。

这就存在一个难以化解的矛盾。即淮泗流寓人士(大多数武将)和江东四大家族“顾,朱,陆,张”以及和孙氏家族之间的矛盾。

孙家想扩张,比如周瑜、吕蒙等人坚决要求占领荆州,因为占有荆州可以得到巨大收益,孙权占大部分好处,将领们占小部分好处。然而占据一半以上土地、人口的本地世家就不愿意,对外作战需要自己拿出最多份额的钱粮来犒赏士兵,获胜还好,能吃点残羹剩饭,失败的话,就是血本无归。

所以江东世家普遍要求画境自守。

因此,孙策、孙权只能拉拢外来户,比如张昭、诸葛瑾这些人,与淮泗将领共同压制四大家族。

不过,中小世家没有底蕴,寒门崛起更是一个笑话。扶持政策失败的孙权很焦躁,伴随周瑜、鲁肃、吕蒙这些人的死亡,加上淮泗将领纷纷老去,自己死后政权会不会变色?

孙权晚年,太子孙登去世以后,孙氏家族立刻陷入太子之争的危机,大臣参与其中,贯穿整个三国的士族,门阀和寒门之间的矛盾立刻凸显,孙权要稳定政权,平衡政权之中存在的矛盾,势必要打压一些人、一些家族,创造一个相对平稳的政治环境,不然等自己去世了,继承人没有能力缓和矛盾,影响到孙氏掌权。

所以,孙权晚年变得残暴也是没有办法的事情,矛盾就在眼前,又即将面临权力的过渡,不用雷霆手段怎么去震慑局面,稳定政权?要保证权力还在自己家族的手中,就要处理一些不稳定的因素。

年老的孙权为什么性情大变呢?

孙权从早年的守土明君到了晚年的多疑昏聩,这里除了孙权晚年精力不足,身体原因外。最根本的还是历史推动下,东吴政权体系的豪强士族从早年的奋斗崛起到逐渐腐朽的原因,如果不改革,东吴早晚有覆灭的危险。但是,东吴虽然抑制一些豪族,但是改革并不成功,再加上这件事也牵涉到孙权晚年的“储位之争”。所以,给我们一种感觉,孙权早年重情,晚年昏聩残暴,连儿子都杀。


孙权晚年如此,是有历史原因的,这个原因甚至影响着三国谁能一统天下。东汉从建国以来,最大矛盾就是土地兼并,豪强士族崛起,垄断了朝廷职务的问题。虽然,东汉末年,军阀并起,但是在历史的进程中,谁能解决豪强体制问题,谁就可能变大变强,直到统一天下。蜀汉因为东州集团,荆州集团流入,三大集团保持着一定平衡,抑制了本土豪强的发展,所以问题不突出。魏国到了曹丕时代,陈群的“九品中正制”,初步和短暂解决了这个问题。东吴也想解决高强士族垄断朝廷体系的问题,于是早在公元224年,孙权任用了暨艳作为“选槽尚书”,想从人才引进上,做出一些改革。结果,自然触动了豪强的利益,再加上暨艳的个性问题,很快诬告,被逼自杀,改革就此失败。

(东吴陆姓代表陆逊)

东吴经过多年的发展,人才主要由北方避乱的人才构成的“新豪强士族”和本土原来的士族大姓,以“顾陆朱张”四姓为代表。孙权改革失败后,看到朝廷被这些“豪强”垄断,自然是“贼心不死”。于是,孙权又设置了中书,让吕壹,秦博等担任典校郎。吕壹无疑是小人,恰好为孙权所用,但是孙权这种“粗暴”的方式,导致陆逊气死,百官战战兢兢,凸显出孙权“无情”。最终,吕壹也因为诬陷朱治,被孙权处死来平息和安慰大臣们的情绪。这件事上,可以看出,东吴的豪强士族实力依然是强盛的。

(东吴顾姓代表顾雍)

孙权晚年的“立储之争”,这些世家也是分为两派,陆逊,顾雍,朱据等人支持太子孙和,步骘,吕岱,全琮等支持鲁王孙霸。由于两派的矛盾,斗争越来越激烈,孙权便利用“二宫之争”,废掉太子,赐死孙霸,清理了一大批豪强士族,然后东吴似乎进入比较稳定的时期。但是,朝廷的豪强体系并没有得到根本性解决,这也是东吴最终被体制更先进的晋国灭亡,最根本的原因。

(东吴大帝孙权)

因此,孙权一生的反复,其实都和治理东吴,君权和大臣之间的权力平衡有重大关系。东吴受限于地域,政治原因,远不如在中原,实力更雄厚的曹魏政权,也没有催生出类似“九品中正制”这样比较彻底的解决方法,这也是历史的无奈。

孙权晚年到底为什么会性情大变,成为了昏君?

三国时期孙权非常有名,他年轻的时候受到很多人的称赞,其中曹操就曾经说过生子当如孙仲谋,说的就是孙权。孙权在他父亲和哥哥死后,继承了江东基业,建立起了东吴政权,在三国时期使东吴占据了一席之地。孙权早年励精图治,但是到了晚年孙权性情大变,喜怒无常,杀死了很多大臣,甚至赐死了自己的儿子,变成了昏君。那么孙权晚年到底为什么会性情大变,成为了昏君呢?孙权晚年大权独揽,难免有骄纵之心,孙权在自己立的太子死后,为了让后代子孙控制政权,处死了很多士族,为后来皇帝扫清障碍,但是也因此被扣上昏君的帽子。

一、孙权晚年大权独揽,时间长了之后有骄纵之心。孙权年轻的时候继承了江东基业,那时候根基很不牢固,后来曹操攻打江东,孙权手下很多大臣都想投降曹操,后来他联合刘备战胜了曹操。后来孙权称帝,他的地位得到了稳固,到了晚年他的对手刘备和曹操早已经去世,其他两国都是小辈当皇帝,只有他一个人活着,他难免会得意,认为自己很了不起,因此孙权晚年有了骄纵之心,开始为所欲为,无所顾忌。

二、孙权晚年太子去世后性情大变,杀死了自己的儿子。孙权晚年的时候他亲自立的太子去世,当时他非常悲痛,但是无可奈何只能另立他人,但是他其他儿子认为这个太子不适合继承皇位,笼络了一批大臣,形成了自己的实力,结果两拨人闹得不可开交,孙权也非常不舒服,因此他废掉了太子,杀死了另外的儿子。这让很多人觉得孙权已经昏庸,不然不会杀死自己的儿子。

三、孙权为了对付当地士族,给后来皇帝扫清障碍,杀死很多权臣。孙权在死了一个太子,废了一个太子,杀死一个儿子之后,立自己年幼的小儿子为太子,但是他担心小儿子不能掌控朝政,因此他找了各种理由,杀死了很多出身士族的大臣,给未来的皇帝扫清障碍,这让很多人觉得孙权昏庸。

大家对孙权晚年成为昏君有什么看法,欢迎留言讨论。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lishitanjiu/31709.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上一篇:

下一篇: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