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首页 >> 诸子百家 >> 历史探究

三国时期的街亭在现在什么地方,这个地方为什么对蜀国如此重要

以史为鉴 2023-06-19 19:12:08

三国时期的街亭在现在什么地方,这个地方为什么对蜀国如此重要

对三国街亭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

读过三国的人都听说过“诸葛亮挥泪斩马谡”的故事。说诸葛亮北伐时派自己十分欣赏的马谡去守重用据点街亭,却因为马谡不听从别人劝解,刚愎自用而导致街亭失守,使得诸葛亮北伐失去重要据点因此只得斩马谡的故事。

然而街亭这个军事要地在今天哪里呢?为什么它这么重要?可能不知道吧,今天就来聊聊街亭。

兵家要塞的街亭在哪?

街亭古战场,位于今甘肃天水市秦安县陇城镇,是一处宽约六公里,长达十几公里的宽阔地带,当然了可能随着时间推移,现在的地质样貌相比古代可能早已改变很多。但是在三国时期,街亭却是“五路总口”,乃是关陇地区的咽喉要地,在冷兵器战争年代,那是兵家必争之地。

其实只要看地图,就能理解街亭对于诸葛亮北伐战争的重要性,街亭可以说是守住诸葛亮北伐大军大后方的一个咽喉。街亭之战也是诸葛亮北伐战争中一场决定性战事。

那年,诸葛亮率军北伐攻打曹魏,并且大张旗鼓佯作由斜谷道攻取郿县,同时派赵云、邓芝为疑军,据箕谷,诸葛亮则亲率诸军进攻祁山,发动第一次北伐。诸葛亮的北伐令关中震动,惊得魏明帝亲身到长安督战,并派张郃迎战进攻祁山的诸葛亮。

然而在诸祁山之时,众人都建议用旧将魏延或者吴懿等人,但是诸葛亮决定任命自己十分赏识的参军马谡,诸葛亮对于的街亭的要求也不高,只要守住就行,所以在众将眼里,马谡几乎就是去领功的。但没想到的是马谡在街亭却违反诸葛亮的举措,犯了兵家大忌,舍弃水源,选择登上南山据守准备放箭射曹魏的军队,而非占据山下的城镇,禆将王平曾多番规劝,但马谡并不采纳。于是被后来的张郃包围,又断绝山上马谡军的水源,马谡失守街亭后,诸葛亮因为失去这个重要据点,进退无据,无法再战,于是马谡与将领张休等人被处死。

诸葛亮对街亭要地的战略评估

诸葛亮北伐时选择了作为粮食补给通道有利于战事的陇山道,运用平取陇右蚕食雍凉,兵出祁山,绕道陇右,夺取长安的持久战略计划。具体步骤就是说兵出祁山攻占天水,守街亭,迂回潼关直捣洛阳。这条坦道虽非常迂回,但非常适合大军进攻,他在紧盯祁山的时候,就想着固守街亭。对街亭的战略地位有明确的认识和充分的估价,那就是守住就好。诸葛亮认为“吾从陇右取平坦大路,依法进兵,何忧不胜!”,此次北伐,被诸葛攻打的地区被山脉围住,能走的只有三条路,曹魏走塞北救陇右是要绕路的,渭河谷道,据点上邽,郭淮第一时间就跑到这里集结部队了。

陇山大道,据点街亭,而街亭是其中一条路的道口,所以魏国要救人肯定会发生战争、正是看重了祁山、天水、街亭等战略要地与联合诸戎备战的优越性。诸葛亮才认为街亭虽小但是战略地位十分重。认为街亭有失则大军休矣。而马谡的任务就抢占这里,堵路口,

街亭对于蜀国的重要性

在《三国演义》中诸葛亮七伐祁山,然而除了第一次,后面的六次几乎都是无功而返的情况,自第一次北伐失去街亭这个战略要冲之后,蜀国的北伐变得越来越无力。

本来在真正历史中,蜀国的军事实力和魏国本身根本就是不对等的,魏国的整体实力要比蜀国高很多。所以蜀国如果不靠奇招,而是真要从正面对抗魏国,那是不可能取得最终胜利的。

在第一次北伐中原的时候,诸葛亮趁曹魏准备不足,一举攻下天水等三郡,如果马谡守住街亭,蜀军就可以将北部拿下,到时候整个陇右和凉州都可以归蜀国,再假以时日,蜀国还可能让自身实力再上一层与曹魏对抗。然而,街亭一丢,诸葛亮都只能全线撤退转向守势。

所以说街亭一丢,几乎等于让蜀汉恢复大汉的梦想给打破了。

马谡丢掉的街亭位于什么地方,在古代它的军事意义为何如此重要?

我们都知道,街亭之战是诸葛亮北伐战争中一场非常重要的战役了,同时也是北伐战争中一场决定性的战役了。为什么这么说呢?

诸葛亮亲自率蜀军进攻祁山,浩浩荡荡地开始了第一次北伐战争。诸葛亮的北伐首先令天水、南安和安定三郡瞬间归降,消息传来以后,魏国朝野震动,人人自危。曹叡更是亲自前往长安督战,同时,并排遣张郃前往西线战场准备抵御乘势而来的诸葛亮的蜀国大军。


当时,朝中有许多能征善战的武将,像魏延之类的,但由于马谡苦苦哀求,诸葛亮无可奈何,只得派遣马谡驻守街亭,并派副将王平前去辅助,然而由于马谡的过度自信,最终导致了街亭的失守,也直接导致了第一次北伐的失败,那么街亭到底在哪呢?

一种说法是在今秦安县厅东北45公里的陇城镇一带


街亭这一位置,可谓战略的重中之重了。如果可以拿下这个地方,那么诸葛亮进可北上,直逼许昌,退可以回到蜀地,来去自由,战局的主动权可以完完全全掌握在自己的手里,然而这一下街亭的失守,可以说诸葛亮已经没有办法掌握战局的主动,也就一定程度上预示着北伐战争的失败,诸葛亮可以回到属地准备开始第二次北伐战争了。

另一种说法是位于甘肃省天水市麦积区的街亭古镇

这种可能性其实很小,因为大地在运动,时过境迁,谁也不知道街亭具体在哪里。

马谡战败于街亭是史实吗?街亭在什么地方?

很多人都不了解马谡战败于街亭是不是真的?接下来跟着我一起欣赏。

唐国强版的《三国演义》第七十一集中,诸葛亮挥泪马谡的桥段令人印象深刻,尤其是诸葛亮怒斥马谡丢失街亭时的痛心疾首及马谡被推出账外斩首时的于心不忍,令观众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演员们以高超的演技、声泪俱下的情节,将诸葛亮与马谡之间特殊、复杂的情感演绎得淋漓尽致,非常具有感染力。但是演得再好始终还是演义,跟真实的历史情节还是有差距的。

首先,马谡战败于街亭确有其事。关于这一场战役,在《三国志》中有多处记载,发生于蜀建兴六年(公元228年);其次,马谡也确实是在街亭战败后被斩。诸葛亮为了取得北伐的胜利,精心准备多年,结果因马谡的过失付之东流,到了不杀不足以平民愤的地步。演义与史实不同的地方主要有两个。首先是马谡镇守街亭并非主动请缨,而是诸葛亮力排众议的结果;其次,马谡战败后并没有主动请罪,而是选择了潜逃,期间还有大臣为其打掩护。不过,最终马谡还是被捕下狱,定罪处斩。另外,马谡死后诸葛亮确实哭过,但是诸葛亮为什么哭?是痛惜马谡之才,还是为自己的过错而哭?这其中的原因就不得而知了,

那么,马谡惨败的街亭究竟在哪里呢?笔者根据史料记载,对“街亭”这一争议颇大的地方做一个简单的介绍。关于三国时期街亭的位置,一直以来都是一个争议较大的话题。从隋唐至今,关于街亭的位置大致有九种说法,分别是:城固说、南郑说、勉县说、陇县说、西县说、韩店说、龙山说、街子说、陇城说。

其中,“城固说”来自于《大清一统志》、《中国古今图书集成》,具 *** 于今陕西省汉中市城固县县西十五里;“南郑说”来自于宋代的《太平寰宇记》,具 *** 于今陕西省汉中市南郑区境内;“勉县说”来自于《隋书地理志》,具 *** 于今陕西省汉中市勉县境内;“陇县说”来自于《唐书地理志》,具 *** 于今陕西省宝鸡市陇县县北,陇山东侧一带;“西县说”来自于《五代史》,具 *** 于今甘肃省天水市西南的西县故城。

“韩店说”、“龙山说”皆来自于清代的《一统志》、《秦安县志》、《秦州志》等史籍,具 *** 于今甘肃省平凉市庄浪县东南的韩店镇、今甘肃省天水市张家川县西北的龙山镇。因为庄浪县的韩店镇与张家川县的龙山镇接壤,所以这两个地方实际上说的是一处;“街子说”来自于元代的《通鉴释文辩误》,具 *** 于今甘肃省天水市麦积区街子镇;“陇城说”来自于《后汉书》、《通典》、《元和郡县图志》、《甘肃省通志》等史籍记载,具 *** 于今甘肃省天水市秦安县东北的陇城镇。

以上九种说法各自都有史料出处,都称是当年马谡兵败之地。不过,近代学者们通过考证及实地考察,已经将城固、南郑、勉县、陇县、西县这五处排除在外。而剩下的四处地点中,尤以“陇城”的史料出处最多,与三国时期街亭的位置最为贴切。上世纪八十年代以来,当地的考古工作者在该处发掘了大量三国时期的遗迹与文物。其中,在发掘过程中出土了一件带有“蜀”字字样的弩机。因此,秦安县陇城镇就是三国时期马谡战败之街亭也成了现在的主流说法。那么,陇城镇真的是街亭所在吗?

关于这一问题,也有学者也提出了疑问。首先,带有蜀字的弩机只能说明蜀军曾经在此地驻兵或发生过战事,并不能证明此地就是街亭之所在。另外,据史料载,东汉初期的公孙述,也曾自称蜀王在四川地区割地建国,他的部队也多次进入陇右地区作战。凭着一个带蜀字的弩机,怎么就能确定一定是三国时期的蜀军、而不是东汉初期的蜀军遗留下来的呢?

其次,据《汉书地理志》载,略阳(秦安县汉末三国时的古称)虽然是陇右地区的重镇,但此地距离陇山较远,并非是重要的关隘咽喉所在地。马谡如果在这里驻军,自然也就失去了将曹魏大军阻击至陇右战场之外的意义。由此看来,陇城就是街亭的说法也不太稳妥。

那么,街亭的位置究竟在哪儿呢?据《晋书》载,诸葛亮率军进入陇右后,魏明帝命张郃率部经隃麋县(即今陕西省宝鸡市千阳县)沿千水河西进,经陇坻道、陇山进入陇右地区的汉阳郡。陇坻道是春秋时期开辟的通道,古代通过陇山的四条官道之一,以陇山南段的陇坻山得名。

据《水经注》载,陇坻道自长安沿渭水西行,经美阳县(今陕西省咸阳市武功县)、岐山县(今陕西省宝鸡市岐山县)、雍县(今陕西省凤翔县)、隃麋县、汧县(今陕西省宝鸡市陇县),大震关(今陕西省宝鸡市陇县西,又称陇关),过陇山后进街泉县、清水县(今甘肃省天水市清水县)、上邽县(今甘肃省天水市)、冀县(今甘肃省天水市甘谷县),后沿渭水向西北经南安至陇西。

在陇坻道途经各县中有一个值得注意的地方,那就是“街泉县”。由于该县在东汉时期被废,所以,后世对该县有两种说法,一说街泉故城在张家川 *** 自治县西北龙山镇一带,一说街泉故城在庄浪县东南的韩店镇一带。这也是清代史料中定位街亭位置的说法。不过,在上世纪末,当地县志办、文化馆及考古相关工作人员,对陇县至清水县中间的陇坻道及周边地区进行了多次实地考察与发掘,最后通过对发现的几处汉代遗迹进行对比研究得出了一个结论,认为街泉故城应该位于如今的张家川 *** 自治县东的恭门镇境内。笔者通过相关史料及文献记载推断,此处就是三国时期马谡兵败的街亭。主要原因有三个:

(一)据《水经注》载,从街泉向东至长安只有一条主道,而从街泉向西又分出了两条支道,一条可以直达冀县(今天水市甘谷县一带),另一条可以直通平襄县(今甘肃省定西市通渭县)。也就是说,魏军到达街泉故城以后有多条道路可以选择。据《三国志》载,蜀军进入陇右战场之后兵力已经分散到安定、陇西、南安、天水等几个郡,而张郃所率领的部队又是当时曹魏集团最精锐的机动部队。如果马谡不是在街泉故城驻守的话,张郃没有必要进入陇右后先找马谡决战。

(二)恭门镇至今仍保留了大量的汉代遗迹。该镇的上城子,依山傍水而建,南靠凤凰山,北临樊水,东西长约六百米、南北约五百五十米,一半依托山险,另一半遏制沟川,陇坻道正好从城中通过,是遏制陇坻道通过陇山的咽喉要隘。在上城子至大震关之间的山涧上,至今仍留存有一些古代的烽火台遗迹。从近几年发掘出来的各个朝代的兵器、甲胄及文物来看,此处自春秋战国时期便是关陇地区的兵家必争之地。如此重要的关险要隘,也是阻止魏军进入陇右战场的最佳地点。

(三)该处的地形、地貌及所处的位置与《三国志》中“(马)谡依阻南山,不下据城……(张) 郃绝其汲道”及《太平寰宇记》中“街泉废城在(陇城)东北六十里”的说法与描述基本一致。综上所述,笔者认为三国时期街亭的位置,就在如今甘肃省天水市张家川 *** 自治区的恭门镇境内。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lishitanjiu/31353.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上一篇:

下一篇: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