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首页 >> 诸子百家 >> 历史探究

曹魏四朝元老蒋济,揭秘其传奇的一生

众妙之门 2023-06-19 17:22:58

曹魏四朝元老蒋济,揭秘其传奇的一生

今天小编就给大家带来蒋济的故事,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

蒋济,字子通,楚国平阿县人,历仕曹操、曹丕、曹睿、曹芳,为四朝元老重臣。

有一天,蒋夫人梦见去世的儿子哭着对她说:活着与死后是两个不同世界,活着的时候是公卿王侯的子孙,死后在阴间却只是泰山东岳大帝手下一个差役,不仅工作劳累,生活还很困苦,实在苦到不知道能说什么了。现在太庙西边住着一个名叫孙阿的歌者,即将过世,他已经被内定,死后就会被阴司任命为泰山县令,希望母亲您替我去告诉父亲,请他去拜托孙阿照顾我,把我调到比较轻松的职位。

儿子说完,蒋夫人就惊醒了。第二天,蒋夫人把这个梦告诉蒋济,蒋济安慰夫人说:梦都是虚幻的,不值得相信。

到了晚上,蒋夫人又梦见儿子说:我前来迎接新的县令孙阿,现在正在太庙里歇息。趁还没出发之前,暂时可以回来一下。新的县令明天中午就要出发赴任了,届时事情繁琐,我就不能再回来,所以先和您就此永别了。父亲封侯后,气势旺盛,我无法靠近托梦给他。所以我只能向母亲您诉说,希望您再去劝劝父亲大人,为什么就不去孙阿那里查证一下呢?于是儿子详细描述了孙阿的长相。

天亮后,蒋夫人再劝蒋济:虽然您说,梦里的事不值得相信,但接连二夜都梦到同样的事也太巧合。你就去孙阿那里查证一下好吗?

蒋济为了夫人安心,遂派人到太庙附近寻找是否有孙阿这个人,果然真有此人,而且他的外貌长相,都和儿子梦中说的一模一样。蒋济难过的流着泪说:我差一点辜负了我的儿子啊!

于是蒋济召见孙阿,详细地说明此事。孙阿听后,并不因自己将死而害怕,反而为死后能当泰山县令感到高兴,但他对蒋济所说半信半疑,就对蒋济说:如果真像将军所说,那也是很好的。不知道那时贵公子想得到什么样的官职?

蒋济说:按照阴间的规矩,随便给他个凉差即可。

孙阿说:好,我就任后立即按您的吩咐去办。

蒋济赏赐他优厚的财物以为回报,然后送其回家。孙阿回家后,离中午还有一段时间,但蒋济想快一些知道结果,便从他领军将军府上大门起,一直到太庙边,每十步安置一个人,用来传递消息。

辰时传来孙阿心痛的消息,巳时心痛剧烈,到了中午孙阿果然闭气而亡。蒋济听完孙阿的死讯后说:我虽然对于儿子不幸过世感到伤心,但也为还能得知他死后的情况而感到高兴。

一个多月后,儿子又来托梦了,他告诉母亲说:我已经调任文书类的官员了。

在中国的志怪小说中,像蒋济亡儿这种相信阳世的关系可以延续到死后,其实并不罕见。这反映了古人的思维,并不认为帮子女走后门这种行为是不对的,同样的,鬼差监守自盗,为自己谋取福利,这跟阳间的人又有什么不一样呢?

关内侯详细资料大全

关内侯是爵位名。秦汉二十等爵位中第19等,仅 低 于彻侯(即列侯,亦称通侯)。有其号,但无封国。一般乃对立有军功将领的奖励,封有食邑数户,有按规定户数征收租税之权。

自魏晋以后,逐渐实行虚封,关内侯与其他爵位一样,仅是爵位名称。为关内侯者,一般称“君”,如褒成君等,亦有称侯者,如刘敬所封建信侯。

商鞅变法,实行20等二十制。汉承秦制,亦为二十等爵。分别为:

一,公士;二,上造;三,簪袅;四,不更;五,大夫;六,官大夫;七,公大夫;八,公乘;九,五大夫;十,左庶长;十一,右庶长;十二,左更;十三;中更;十四,右更;十五,少上造;十六,大上造;十七,驷车庶长;十八,大庶长;十九, 关内侯 ;二十,彻侯。

基本介绍 中文名 :关内侯 性质 :爵位名 地位 :秦汉二十等爵位中第19等 奖励原因 :对立有军功将领的奖励 人物,汉朝,曹魏,晋朝,故事, 人物

汉朝

1.卫青 汉武帝时期,后来的大将军卫青第一次领兵与匈奴作战,武帝派出的四路大军唯独卫青部到达龙城斩首数百,皇上为此十分高兴,遂赐封卫青为关内侯。 2. 李敢 汉武帝时期,李广的儿子李敢跟随骠骑将军霍去病攻打左贤王,奋力作战,夺左贤王鼓旗,斩首多,赐爵关内侯。 3.陈汤 汉元帝时期,西域副校尉陈汤和西域都护甘延寿一起出奇兵攻杀与西汉王朝相对抗的匈奴郅支单于 ,元帝封甘延寿为义成侯,赐陈汤爵位为关内侯,各赏食邑三百户、黄金百斤,并拜陈汤为射声校尉。 陈汤 4.李息 长期征战于疆场的一员宿将。西汉北地郡郁郅人,即今庆城县人。少年从军,侍奉汉景帝;在汉武帝时,曾多次任将军,带兵征讨匈奴,镇守边邑。因军功封关内侯。 5.苏武 在昭帝始元六年,即公元前81年,苏武回到了长安。第二年,上官桀、上官安父子和桑弘羊被人控告谋反,苏武和上官父子、桑弘羊原来关系很好,加上他的儿子也参与其中,苏武被罢官。昭帝死后,苏武因为参与了拥立汉宣帝,被赐爵关内侯。 关内侯印 6.黄霸 五凤二年(前56年),宣帝下诏表彰黄霸的吏治之功,封为关内侯,赐黄金百斤,俸禄升为“中二千石”。几个月后,宣帝任命黄霸担任太子太傅,随后又提拔为御史大夫。

曹魏

1. 刘晔 ?—234年,字子扬,淮南成德人,光武帝刘秀之子阜陵王刘延的后代,于黄初元年(220年)任侍中,受封关内侯。 2 . 蒋济 188—249年,字子通,曹魏重臣,四朝元老,于黄初七年(226年)受封关内侯。 3.苏则 ?—223年,字文师,“则勒兵讨之。演恐,乞降。文帝以其功,加则护羌校尉,赐爵关内侯。” 4. 钟会 225年-264年正月,字士季,于正元元年(254年)十二月,受封关内侯。 5. 典满 陈留己吾(今河南宁陵西南)人,三国时期曹魏武将,典韦之子。典韦死后,曹操任典满为司马,曹丕即位后拜为都尉,赐爵关内侯。 6. 满宠 字伯宁,山阳昌邑人。三国时期魏国名将。太尉,征东大将军,扬州都督,建安十三年(208年),曹操赐爵关内侯,曹叡继位后,又晋封满宠为昌邑侯,諡号景侯。

晋朝

1 .孔夷 穆章皇后何法倪的外祖父,封关内侯。 2 . 向雄 ?— 286年,字茂伯,太康初(280年),为河南尹,赐爵关内侯。 3 .葛洪 284年—364年或343年,东晋道教学者、著名炼丹家、医药学家。字稚川,自号抱朴子,汉族,晋丹阳郡句容(今江苏句容县)人。三国方士葛玄之侄孙,世称小仙翁。他曾受封为关内侯,后隐居罗浮山炼丹。著有《神仙传》、《抱朴子》、《肘后备急方》、《西京杂记》。 故事 武帝即位之初,朝廷采用和亲的办法,羁縻匈奴,但匈奴野心不敛,仍派兵四处侵扰,使边疆动荡不安。随着西汉经济的进一步发展和军力的强大,汉武帝决定举兵反击匈奴。汉武帝元光二年(公元前133年),汉朝廷派李息为材官将军,随同御史大夫韩安国将兵30万驻守在马邑。他们派马邑人聂翁壹以献马邑城为饵,引诱匈奴单于孤军深入、一举歼灭。当单于亲率10万骑兵越过边界进入汉地、走到距马邑城还有100多里路的地方时,发现原野里布满牲畜却不见放牧的人员,感觉不对头,就停止进军。当他们捉住出来巡视的雁门都尉史,经过拷打审问,才知汉军的伏兵正在马邑一带张网以待,非常惊恐,立即下令退军,免遭了一次大难。匈奴从此发现汉朝廷已准备以武力与他们相对抗,从此,汉王朝同匈奴之间的大规模战争就开始了。后五年即汉武帝元朔元年(公元前128年),匈奴侵犯辽西、渔阳,杀死了辽西太守。武帝派卫青、李息分别出兵抗击,卫青攻雁门,李息攻代郡,共同打败了匈奴,,俘获数千人。接着在元朔二年(公元前127年),卫青、李息率军北上,突袭云中、高阙的匈奴军,又捕获数千人,牛羊无数。又过了3年,即元朔五年(公元前124年),卫青率兵3万出击朔方,李息与岸头侯张次公领兵出击北平,掩袭右贤王王庭,右贤王措手不及,仅带几百人仓皇出逃。这次战争,将匈奴牡羊王、楼烦王逐出汉境,俘获15000人,其中包括右贤裨王10多人,获得大捷。汉武帝拜卫青为大将军,封李息为关内侯;因李息身为将军,曾3次随卫青出征,有了丰富的临战经验,从此以后,常受朝廷委派,单独进行大的军事行动。匈奴浑邪王密谋归顺汉朝,当时李息正统兵在黄河边上修筑攻防城池,接待了浑邪王派来的使者,马上派人飞驰京师,上报朝廷。汉武帝接到讯息后,立即派将军霍去病领兵前往迎接。汉武帝元鼎元年(公元前116年),先零羌人封养牢俎与匈奴暗地里沟通,合兵10万余人围攻枹罕,李息与郎中令徐自为领兵10万将其讨平。事罢,朝廷在抱罕首次设定护羌校尉,派李息持节符领兵镇守。 关内侯 关内侯

高平陵之变中,司马懿为何能击败曹爽呢?

正始十年正月(公元249年),曹魏皇帝曹芳拜谒位于高平陵的魏明帝之墓,大将军曹爽兄弟及其亲信们皆随同前往。趁着这一机会,太傅司马懿以郭太后名义下令,关闭了各个城门,率兵占据了武库,并派兵出城据守洛水浮桥,从而发动了高平陵之变。在高平陵之变中,司马懿之所以能够击败曹爽,原因是多方面因素造成的,比如曹爽贪恋富贵,不敢抵抗到底,再比如司马懿蓄谋已久,准备充分等等。

当然,司马懿可以迅速掌控曹魏京城洛阳,除了司马师、司马昭、司马孚等司马家族的势力支持,也离不开众多朝廷大臣的帮助。如果没有这些朝廷大臣的支持,高平陵之变的走向显然是难以预料的。其中,就以下三位大臣,可以说是司马懿诛灭曹爽的关键力量。

蒋济(188年—249年5月18日),字子通,楚国平阿(今安徽省怀远县常坟镇孔岗)人。三国后期曹魏名臣,历仕曹操、曹丕、曹睿、曹芳四朝。早在东汉末年,蒋济出任九江郡吏、扬州别驾。后被曹操聘为丹杨太守,不久升任丞相府西曹属,成为曹操的心腹谋士。魏文帝曹丕在位时,蒋济出任东中郎将,代替曹仁统率大军,后升任尚书。

魏明帝时期,蒋济出任中护军,封侯关内,功勋颇多。曹芳这位皇帝在位时,转任领军将军,封昌陵亭侯,蒋济又代司马懿为太尉。因此,在曹魏的大臣中,蒋济位列三公,地位和资历完全可以和司马懿相媲美。

公元249年,高平陵之变正式爆发时,蒋济跟随司马懿驻屯洛水浮桥。其间大司农桓范出城投奔曹爽,蒋济说:“智囊往矣。”司马懿则认为曹爽必不会用桓范之计。在大将军曹爽犹豫不决的时候,蒋济又写信给曹爽,称司马懿只是想将他们免官,劝告他尽早交出权力投降,可以保他们爵位富贵。在大将军曹爽看来,蒋济作为曹魏四朝元老,应该不会欺骗自己,于是选择放弃了抵抗。但是,曹爽自愿交出权力后,立即就被软禁于府邸,随后即被司马懿指控谋反,曹爽被诛灭三族,司马懿开始掌控曹魏大权。


王观(?-260年),字伟台,东郡廪丘(今河南范县东南)人,三国时期魏国大臣。东汉末年,王观被曹操征召为丞相文学掾,又先后出任高唐、酂县和任县县令。

公元220年,曹操去世后,魏文帝曹丕即位,王观任尚书郎、廷尉监。后又先后出任南阳和涿郡太守。

魏明帝曹叡在位时,太尉司马懿请王观出任他的从事中郎,后先后转职尚书、河南尹和少府。但是,曹芳这位皇帝在位时,王观因为得罪了曹爽,所以曹爽将王观调任太仆,以方便自己执掌大权。

蒋济为什么要帮助司马懿发动高平陵之变?

公元249年,70岁的司马懿发动高平陵之变,控制皇宫和京城洛阳,以郭太后名义下令,免去大将军曹爽之职。此时,距离曹操去世已有29年,他的老部下大多作古,可是有这样一位老部下,不但没有阻止司马懿发动高平陵之变,还助纣为虐。正是由于他给曹爽写了一封信,向曹爽保证只是将其免官,可以保住荣华富贵。不料最后司马懿翻脸不认人,诛灭曹爽及其党羽三族。

他是谁呢?他就是太尉蒋济。那么,蒋济为何要帮助司马懿夺权啊?他之所以站在司马懿这一边,写信劝降曹爽,有下面三个原因。


其一,蒋济和司马懿多年共事,关系密切。

在曹芳继位之后,蒋济因功转任领军将军,封昌陵亭侯,后来他成为太尉。蒋济和司马懿同朝为官,经常打交道,有公务来往,一来二去,两人关系密切。如蒋济和司马懿都当过丞相府的属官,蒋济为主簿兼西曹属,司马懿为主簿兼东曹属。两人是天天见面的同事,关系相处融洽。在关羽水淹七军,威震华夏时,蒋济和司马懿两人同时劝说曹操,没必要太担心,不能迁都,应该和东吴联盟,共同夹击关羽。


其二,蒋济不满曹爽架空自己。

景初三年(239年),魏明帝曹叡驾崩,齐王曹芳即位,蒋济平调为领军将军,进封昌陵亭侯。不久,曹爽采用亲信丁谧的计谋,采用明升暗降之法,将太尉司马懿升为?地位尊崇,没有实权?的太傅,又将领军将军蒋济升迁为太尉,这样,领军将军一职就空缺了。此时,曹爽任命他的二弟曹羲为中领军,曹训为武卫将军,曹彦为散骑常侍,至此,曹爽兄弟完全掌握京师禁军。

本来蒋济担任领军将军,掌握实权,却被升为太尉,权力受到约束。换做谁,心里也不会满意的。于是,他和韬光养晦的司马懿等暗中谋划,准备寻找时机,干掉曹爽,恢复自己的权势。蒋济和司马懿都是被曹爽架空,都失去实权,?同是天涯沦落人?。《三国志》中记载如下:

齐王即位,徙为领军将军,进爵昌陵亭侯,迁太尉。


其三,蒋济可能真的为曹魏考虑。

当时,大将军曹爽排挤另一位托孤大臣司马懿,大权独揽,俨然一个权势滔天的大权臣。他幽闭郭太后,大力提拔自己的兄弟及亲信,排除异己,接收魏明帝曹叡的才人,独断专行。总之,此时的曹爽,太不像话了,需要有人出来整治一番。面对曹爽如此专政,法度多次更改,蒋济实在看不下去了,他向皇帝上疏道:


忧国忧民的蒋济,看到曹魏朝堂走偏了,提出自己的合理见解,无可厚非。而此时掌握大权的曹爽,对其反而更加反感,对其置之不理。这深深伤害了老臣蒋济的心,他和曹爽渐行渐远,向司马懿这一边靠拢了。

总结:以上三点就是蒋济为什么帮助司马懿,写信劝降曹爽的原因。其实除了这三个原因外还有一个可能的原因就是,司马懿作为士族的代表,和曹魏宗室争权。蒋济虽然是曹操当年的老部下,可是时过境迁,曹操早已去世几十年了,情分淡了。

不同的是,蒋济或许真的为曹魏健康发展着想,他想的是罢免专权的曹爽,并不是要对其赶尽杀绝,没想到司马懿将其连根拔起,灭其三族。蒋济也羞愧难当,于同一年去世。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lishitanjiu/31108.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上一篇:

下一篇: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