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首页 >> 诸子百家 >> 历史探究

岳飞忠心耿耿却下场悲惨,论岳飞之死看职场人性!

揭秘历史故事 2023-06-19 13:03:29

岳飞忠心耿耿却下场悲惨,论岳飞之死看职场人性!

今天小编就给大家带来论岳飞之死看职场人性!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

岳飞的故事,我们从小听到大,小时候听到岳飞的故事,我们都会痛恨秦桧的阴险,埋怨皇帝的昏庸,但工作后再思考岳飞的故事,又有了不一样的解读。作为一个将领,岳飞无疑是优秀的,能征善战,纪律严明;但是作为皇帝的下属,他又是不合格的,犯了职场大忌,所以才会惨遭杀害。

01岳飞:抗击金军有功,却因莫须有罪名被杀

岳飞小时候非常好学,从小跟着师傅周童学习武艺,一手沥泉枪,耍的是出神入化。20岁时枪挑小梁王、成为武状元。

岳飞青年时代,正值大宋与金军常年战争不断,人民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所以毅然投身到军中,成为已经士兵。上了战场,岳飞表现得非常勇猛,很快得到了晋升。而他的晋升之路也离不开一个人的帮助,那就是宗泽。

岳飞打仗常出其不意,往往打的金兵落花流水。宗泽非常欣赏岳飞,就把他招致麾下,给了他很大的帮助,尤其是战略方面,指导岳飞很多兵法战略,所以他才能在后来的抗金战役中屡建奇功。

岳飞做了统帅后,军队纪律严明,多次打败金军,后来金军中甚至有:撼山易,撼岳家军难的说法,可见岳家军的厉害,也足见岳飞治军严明,能征善战。

当时连年战争,岳飞一直在与金军作斗争,但是朝廷中却有不同的看法。当金军面对节节败退的局势,就起了要议和的心思。朝廷中秦桧一派主张议和。秦桧曾经跟着徽宗钦宗在金国当了好多年俘虏,对金军在心理上是非常惧怕的,当金军愿意和谈的时候,他非常痛快的就答应了。但是岳飞是主战派,他当时坚决要抗击到底,但是皇命不可为,皇帝用12道金牌将岳飞从前线召回,并在风波亭以莫须有的罪行将其杀害。

至此这位为了南宋打了一辈子仗的统帅,就这样结束了自己的一生。

02被杀原因:犯了皇帝大忌

岳飞的被杀,不仅仅是因为秦桧与他的政治立场不同,还与当时朝廷的环境以及历史问题有关。

其一,当时局势,都猜忌武将。

岳飞的岳家军在战场上威名显赫,随着战争的推进,南宋渐渐在战争中占据了有利地位。然而在后方的朝廷里,文臣的地位受到威胁,皇帝心中也对岳飞功高盖主颇有微词,岳飞的功劳越大,皇帝心中的猜忌就越大。军中将士对岳飞也推崇备至,岳飞军功显赫,这是不容忽视的现实。无论是文臣还是皇帝都惧怕手握重兵的岳飞,害怕他会因此造反,对岳飞怀有忌惮之心。

自古文官瞧不起武官,认为他们都是一群草莽,而武官也瞧不起文官,认为他们手不能提肩不能挑,百无一用是书生,一旦岳飞打败了金军,他的军功将无人能及,而皇帝怕自己的皇权受到威胁,也不愿意看到岳飞继续打仗。毕竟岳飞一直都想迎回宋徽宗、宋钦宗,但是宋高宗惧怕迎回父兄后,自己皇位不稳,并不愿意迎回二圣。这是岳飞被皇帝所不喜的真实原因。

其二,岳飞对选立太子表现得过于热心

父兄被金人扣押,宋高宗因此才上位,他对任何会威胁自己皇位的人或事情都非常敏感,而岳飞在选立太子这件事情上表现得过于热心,在皇帝心中留下了不好的印象。

岳飞得到消息说金人想扶持宋钦宗的儿子在开封做傀儡皇帝。岳飞知道后就建议高宗皇帝尽快立太子。而月飞的这个建议,威胁到了一些人的利益,所以他们就在皇帝面前进言岳飞提议立太子一事目的不纯;而高宗皇帝则认为,岳飞是拥立新君,让他退位,故对岳飞已经有了杀心。

秦桧等人的行为只是一个导火索,给了皇帝一个理由处死岳飞。后人多是把岳飞被害的原因归结为秦桧等奸臣当道,却忽略了真正想杀岳飞的人是皇帝。

03这样做,才能赢得领导信任。

过河拆桥,在职场上也是常有的事情。很多人功成那一天并不是名就那一天,很多人功成那一天,也是领导卸磨杀驴的时候。那么要如何在职场中避免这种情况呢?

(1)站在领导立场思考问题;

工作的时候一要考虑工作本身,二要站在领导的立场思考问题。像岳飞就只是一心干好自己的工作,却没有考虑领导需求。领导好容易上位了,岳飞在前方打仗能稳固皇帝的皇权,但是打胜仗的最终结果是迎回皇帝的老上司就不妙了。所以皇帝才会卸磨杀驴。

而在职场中,一定要站在领导的立场思考问题,你的工作对领导有什么影响?如何做才能更符合领导的利益,这些都要考虑进去。不然就会像岳飞一样,工作干得好,最后威胁到了领导,最后落得性命不保的现场。职场中不会危机到个人性命,但是会威胁到职场性命。职场上被打压,没有人脉的话很难在职场上立足。

(2)人前维护领导面子,有问题私下提出;

岳飞一心迎回二圣,其实就是落了皇帝的面子。毕竟把宋徽宗、宋钦宗迎回来。高宗要怎么办?难道要把皇位还给自己的父兄吗?这显然不符合高宗皇帝的利益。

在工作中,要学会维护领导的面子。如果领导工作出现了问题,不要在公众场合提出来,你要面子,难道领导就不要面子吗?所以即使领导工作确实出现了问题,在人前也要维护好领导的面子,有问题私下提出来,既维护了领导的面子,让领导对你有了好感,又解决了问题,一举两得,何乐而不为?

(3)时时汇报,让领导有最终决策权

岳飞最为军中最高的统帅,有将在外军令有所不受的特权,但是对于战役的进展情况,一定要及时向皇帝汇报。岳飞一意孤行要打败金军,其实是不符合皇帝的利益的。岳飞主战,而皇帝主议和,这就是双方的矛盾。

溥天之下,莫非王土;四海之内,皆是王臣。岳飞就是没有参透这一点,所以得罪了大BOSS,最终惨遭杀害。

当我们在工作中,与领导有分歧的时候,一定要让领导做出最终决策,而不是坚持做自己认为对的。有异议可以反馈,但是最终的决策权一定是在领导手中。

你认为岳飞到底是忠心耿耿的名将,还是图谋不轨的军阀呢?

我认为岳飞是名将。因为假若他是心怀不轨的军阀,他根本没有必要因宋高宗的十二道金牌退兵,还在退兵回朝之后被剥夺兵权,最后落得冤死于狱中的悲惨下场。北宋末年,普通农户出身的岳飞在二十岁时投身于军营之中。岳飞此人本就孔武有力,再加上曾读过兵书,还曾拜师学过刀枪、武艺,所以他投身军营之后很快便因表现出色而脱颖而出。宣和四年岳飞自请前去捉拿贼寇陶俊与贾进,随后他带领着百名骑兵,利用伏兵之计将这二人成功擒获。

表现如此出色的岳飞本应在军营中一展抱负,但是好巧不巧的是他的父亲在这一年不幸病逝。因为父亲的逝世,岳飞只能告别军营回乡守孝。待守孝期满,岳飞为缓解家中生计再一次入伍。此次入伍的第二年,宋朝遭遇金军的大举进攻,最后因实力不敌而选择议和。不过当时的宋朝皇帝钦宗事后又临时反悔,从而导致宋金两军字再一次开战。处于战争劣势的宋军被打得节节败退,岳飞也于战乱中再一次回到家乡。但是回乡没多久,岳飞便因不忍宋朝百姓一再受到金军的杀戮与奴役而再一次投军。

这一次投军岳飞开始真正崭露头角,其顶头上司为宗泽。但是一年多之后宋朝终是在金军的攻伐下走向灭亡,但是没隔太久赵构便又在宋朝遗臣的拥护下恢复宋朝统治,史称?南宋?。这番变故并未影响到岳飞的抗金决心,之后南宋建立之后他依旧跟随军队北上抗击金军。在抗击金军过程中岳飞一再立下战功,随着战功的日渐积累,他在军中的地位与声望也因此日渐得到提升。

因为有岳飞以及岳家军对战金军,南宋朝局日渐趋于稳定。在这种局势日渐好转的情况下,宋高宗却想要与金议和。岳飞一直致力于收复被金夺去的北宋故土,所以他十分不赞同与金议和的提议。就在岳飞率军成功挺进中原之际,宋高宗却不顾宋军刚刚取得胜利且战局逐渐好转,执意用十二道金字牌催促岳飞撤军回朝。岳飞虽百般不愿撤军却终究只说了一句?吾不得擅留?,之后便按照旨意撤军。

如果岳飞真的心怀不轨的话,当时手握兵权的他压根没有必要听从宋高宗让他撤军回朝的旨意。而待岳飞回朝之后,宋高宗便收回了他的兵权。不久之后,岳飞又在秦桧主导的陷害下被关进狱中。最后岳飞更是被秦桧所定义的?莫须有?罪名赐死于狱中,死后尸首险些无人敢帮忙收殓。幸亏有一位名叫隗顺的狱卒不忍这样一位忠臣就此曝尸荒野而偷偷为他收尸、下葬。

岳飞对朝廷忠心耿耿立下汗马功劳,为何宋高宗要杀了他?

抗金名将岳飞以“莫须有”的罪名被杀堪称千古奇冤,而宰相秦桧则被很多人视为制造冤案的罪魁祸首。然而,稍有历史常识的朋友都明白,秦桧充其量不过是个帮凶,真正想处死岳飞的只能是宋高宗。原因无他,如果高宗内心里真的信任岳飞,无论是谁,都不能说服他痛下杀手,而他之所以杀死岳飞,肯定有“苦衷”。笔者不揣冒昧,认为原因大概有以下三点:

岳飞不懂政治,一再触碰禁忌话题。在“伴君如伴虎“的帝制时代,避谈帝王心中的禁忌话题是官场生存的基本原则,哪些话不该说,哪些事不能办,都应当一清二楚。就宋高宗来讲,其内心深处有两个敏感话题禁止大臣们公开谈论,即迎回被金国囚禁的徽钦二帝和册立太子。就前者而论,虽然高宗在公开场合一再宣扬要迎回二帝,但内心深处却对此完全持反对态度,让父亲、兄长死在东北,才是他最乐意接受的结果。

宋高宗如此心口不一,不仅缘于他做皇子时备遭父兄的冷待,而且还跟皇权的排他性有关。试想,如果徽钦二帝被迎回后,他们将以哪种身份跟宋高宗相处,能否保障没有人会利用他们作乱?正因如此,宋高宗并不想真的迎回二帝。大部分臣子都看穿皇帝的心思,就连韩世忠、张俊这帮武将心里面也明白,因此口号虽然该喊还得喊,但从来没有较过真,更没有付诸实际行动。

然而,跟韩世忠、张俊等人的“讨巧”不同,心眼儿实的岳飞不仅在公开场合高调喊“赢回二帝”,在军中以此激励部下,甚至在与皇帝单独会面时也历陈迎回二帝的方略,一旦发觉宋高宗有片刻的迟疑,言辞间甚至还颇为激切,深恐皇帝对他的诚心有所怀疑。岳飞的举动固然出于忠心,但他却完全摸反了皇帝的心思,结果越努力越危险,不能不引起宋高宗的嫉恨

再说册立太子的话题。金兵第一次渡江南犯期间,宋高宗因为惊吓过度,竟然丧失了生育功能,而独生子赵旉不久也夭折,如何选择皇位继承人顿时成为难题。为此,宋高宗虽然收养宋太祖的两位七世孙赵伯琮(即后来的宋孝宗)、赵伯玖为养子,但却迟迟不肯择立其中一人为储君,原因在于他仍对恢复生育能力抱有幻想。不过,这种“难言之隐”纯属帝王隐私,宋高宗不会讲,大臣不能问,这是一种必要的默契。

然而,岳飞却完全不懂得避嫌,在绍兴八年(1138年)回朝述职时,竟然公开上书请求皇帝立储。岳飞此举不仅在公开场合暴露皇帝不能生育的隐私,而且还触犯宋朝武将不得干政的“家法”,因而令宋高宗大为震怒。据正史记载,宋高宗看完奏折后龙颜大怒,严厉斥责岳飞,给原本就很紧张、僵化的君臣关系再蒙上一层阴影。或许就在此时,宋高宗已经心生处死岳飞的决定。

岳飞屡屡跟皇帝唱反调,并以辞职要挟朝廷。虽然跟金国议和是一项极具屈辱性的举动,但它毕竟是宋高宗在深思熟虑后做出的决策,作为臣子,无论想得通还是想不通,都必须无条件的服从。然而岳飞却偏偏很任性,不仅通过扩大军事行动来破坏宋金议和的局面,而且在议和成功后公然上书反对,在反对无效后,更是以辞职相要挟,向宋高宗表达不满情绪。

早在遇害前5年(1137年),岳飞就因为和张俊闹矛盾,一怒之下擅自离职,害得宋高宗派使者苦口婆心地劝说6天后,才重新把他请出山。两年后,岳飞因对宋金议和不满,便上了一道札子请求辞职,但遭到宋高宗的拒绝。议和完成后(1140年),岳飞回朝述职,再次请求辞职,但再次被宋高宗以“未有息戈之期”为由挽留。短短4年时间里,岳飞一再跟朝廷唱反调,动辄以辞职相要挟,就算宋高宗宽宏大量,恐怕也难以忍受

岳飞手握重兵、功高震主,对宋高宗是莫大的威胁。宋朝立国300多年,始终奉行“崇文抑武”的国策,不但禁止武将干政,而且严格限制他们在战场上的自主性,对于武将在军中培植私人势力的做法,更是不能容忍。纵观南宋“中兴四将”,韩世忠、刘光世、张俊表现堪称明智,他们在行军作战时坚决服从朝廷的调遣,战事结束后立刻交出兵权,在朝时坚决不碰政治话题,让宋高宗极为放心。

但岳飞的表现却完全是反其道而行之。虽然身为武将,但岳飞却很喜欢谈论政治,经常就朝廷政策说三道四,甚至还触及宋高宗深为忌讳的敏感话题。不仅如此,岳飞还长期把持兵权,以至于由他统领的部队被称为“岳家军”,其战斗力之强,曾让金国发出“憾山易,憾岳家军难”的哀叹。然而,岳飞在军事上越成功,便容易引起宋高宗的猜忌,生命便越是危险。

原因无他,岳飞不仅公然破坏武将不得干政、不能在军中培植私人势力的国策,而且由他统领“岳家军”战斗力强大到连金兵都畏惧的地步,一旦岳飞心生非分之想而举兵向阙,试问还有谁能够阻挡他?宋高宗曾在“苗刘兵变”中体会到丢失皇位的滋味,他自然不能容忍武将对他的皇位再度构成威胁。因此,如果岳飞不主动解除兵权,被杀只是早晚的事儿

秦桧剧照正由于上述三点原因,岳飞尽管在抗金大业中立下丰功伟绩,无论是当时还是后世,都受到广泛的赞誉,但他最终还是难以逃脱被杀的悲剧。而站在宋高宗的位置来分析,他之所以一定要处死岳飞,也是有其不得已的“苦衷”。毕竟,没有哪个皇帝能够容忍一再挑战其权威、威胁其地位的臣子,历朝历代皆然。

岳飞之死

岳飞之死

  岳飞,字鹏举,南宋中兴四将之一。相信所有中华儿女对此英雄人物早已非常熟悉,其事迹自不必多说。千百年来,史学界对岳飞的真正死因众说纷纭,莫衷一是。大多数观点认为秦桧此前曾被女真人俘虏,已投降金国,后被放回宋国做内应,在其任南宋丞相期间力主议和,打压国内主战派的势力。岳飞是主战派的代表人物,因此受奸相秦桧迫害,高宗无能,最终葬送了这位优秀将领,秦桧是害死岳飞的第一恶人。

  秦桧是否真为金国内应,意在灭亡南宋已无迹可考。不过在中国历史上任何一个朝代,权相如未能掌握兵权,其对皇帝的影响都是有限的,关键还是皇帝的意向。

  且说宋高宗本人虽非雄才大略之主,但也绝不是一代昏君。靖康之变后,金国再次大举南下,希望一鼓作气灭掉刚刚建国的南宋,此时宋高宗仅带着千余名亲兵南逃。刚刚经历了汴京失守,北宋灭亡,二帝北掳,中原尽失,军心涣散,南宋初建又遭金兵追击等等不利因素的影响,宋高宗却在很短的时间内调集各路兵马坚决抵抗,守住了江淮一线,稳住南宋的局势,这岂是一个昏君所为?

  然而正当岳飞等人大举反攻,准备收复中原失地之时,宋高宗赵构却连下12道金牌勒令班师,岳飞叹道:?十年之功,废于一旦?。不得不下令回师。不过事情却远未结束,各路大军陆续班师回朝后,中兴四将被一一削夺兵权,岳飞更是因?莫须有?的谋反罪名惨死在风波亭上。

  宋高宗为何不愿收复中原,并且有意杀害忠良呢?在此说说我的一些看法。

  南宋初建,高宗不得不依靠各路军马抗击金军及伪齐政权。当局势稍稳时,一些将领在抗金斗争中逐渐发展壮大,直接威胁到南宋王朝的统治地位。赵构是在靖康之变,二帝北狩后建立南宋政权的。在当时很多人眼中他并非真命天子,更不是众望所归,真正的天子仍在金国大营中做俘虏,只是国难当头,不得不推举赵家后人招买人心,其威望可能远不如一些手握重兵的大将。而且,高宗经历了苗刘兵变,深知武将权势过大所带来的危险。所以,其第一步先是削夺兵权,逐步收回对各路军马的控制,使得日后兵不知将,将不知兵,一劳永逸。但是像岳飞这样身先士卒,能与军队同甘共苦的常胜将军,深得军人与百姓的爱戴,即使一朝失去军权,他日振臂一呼,必能重招旧部,东山再起,对皇权势力造成更大的威胁。鼎盛时期,岳家军拥有10万之众,主帅岳飞精通各种兵器,能挽弓三百宋斤,是南宋军人里的最高记录,且阵中有杨再兴,岳云,张宪等著名悍将(杨再兴早死,岳云、张宪随岳飞一同被处死,可见朝廷对岳家军骨干成员的惧怕程度)。此军精锐无比,是所有抗金大军中实力最强的一支,就连女真最精锐的骑兵组合?铁浮图?和?拐子马?都为之闻风色变。金军发出了?撼山易,撼岳家军难?的哀号。作为这样一支军队的最高统帅,即便岳飞本人一心为国,也难免日后会有部将为其黄袍加身。所谓功高盖主,高宗的先祖赵匡胤就是通过这样的方式夺取政权的。以史为鉴,赵构不得不杀岳飞,永除后患,且能振慑其他统兵大将,可谓一举两得,此其一也。

  其二,自古以来,中国的统一都是由北向南,至少在南宋之前都是如此。北方多骑兵,南方多水军,南方军在陆上的战斗力远不如北方骑兵。北方游牧政权的实力一直很强,且看女真金国灭大辽用了11年(女真族刚起兵时兵力较少),灭北宋仅用了2年,可见其战斗力之强。即使后来南宋出现了岳飞,吴阶,韩世忠,刘光世这样的军事能人,取得局部战场上的胜利也无法改变金强宋弱的局面。中原大地人口众多,富庶繁华,岂是江南可比。且东北地区乃女真龙兴之地,民风彪悍,尚武成风,为金国源源不断地输送着虎狼之师,可以说女真族是蒙古兴起之前亚洲地区的一支绝对劲旅。所谓一着不慎,满盘皆输,宋高宗非常清楚双方的实力对比。这么大的赌局对于一位有知而无志,有才而无德的皇帝来说是无论如何也不会下注的。因此,高宗根本无意北伐收复中原,只想偏安一隅,与金国议和以求自保。在对外策略上,坚持北守南扩的方针,在对内策略上坚持保上压下的策略。而岳飞却时时刻刻都在坚持北伐的军事行动,明显有违圣意。北伐需要耗费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对于一个刚刚经历了亡国之痛,又初建不久的弱国来说,是难以承受的重担。因此,高宗只有先夺岳的兵权,再图谋杀之,以打消其他主战将领北伐的念头。

  其三,南宋抗金诸将中,岳飞善攻,其余众将皆善守。作为有一个有正常思维的皇帝,高宗不可能不想收复中原,既而开疆拓土,无耐国力有限,当初起用岳飞也只是为了抵御金国,并无意北伐。但是岳飞至死不渝的理念是:收复中原,直捣黄龙,迎回二圣!仅凭这一点,他就必死无疑。为何?高宗在百姓心目中并没有得到多少拥戴,甚至得到了一个?逃跑皇帝?的雅号,更多的人还是思念着在金国受苦受难的徽钦二帝。金兵围困东京时,宋钦宗只是命康王赵构去金国求和,并未付之实权。靖康之变后,徽钦二帝被掳,赵构未经皇帝授权私自任河北兵马大元帅,且他不是储君,更没理由直接称帝与金国为敌,这明显属于特殊篡位,按律当斩。早期坚决抗金的宋高宗,使二帝处于更危险的境地,早已让在金国做人质的父兄恨得咬牙切齿。如果岳飞真能彻底打败金国,收复中原,迎回二圣,高宗的皇帝宝座能保得住吗?失去皇帝宝座事小,恐怕掉脑袋事大。也许这正是赵构的真实想法,借金国之手除掉二帝,自己则名至实归地当皇帝。岳飞在战场上有勇有谋,但是在政治上却不懂得迎合圣意,这正是中国古代多数忠勇武将的通病,也是他被害的一个重要原因。

  其四,岳飞在战场上取得了一定的胜果,得到高宗初步信任,可能心里也有点骄傲,居然劝高宗早定立太子大事。按照北宋太祖定下的规矩:武将不得干涉朝政。在高宗看来,这已有不臣想法。况且高宗仅一独子,早年夭亡,他又在南逃路上因惊吓过度,失去生育能力,这本是难言之隐,被岳飞问及痛处,当然不会让岳飞好过。立储本是皇帝老儿自家大事,自古以来又是一件极难处理好的事情,弄不好将会出现刀光剑影,血流成河的惨景。除非皇帝有意让各位大臣公开讨论此事,早定大计。否则,任何外臣将领私自向皇帝问及此事都会引起皇帝深深地猜忌。这恐怕又不是岳飞所能想到的。当然这并非岳飞愚蠢,只是他缺乏政治敏感性。一个勇猛的将领考虑得最多的是如何赢得战场上的胜利,而一位皇帝考虑得更多的是如何能保住皇位,保住江山,如何能使自己的血脉延续下去,这就是作为一个高级政治家最最关心的问题。岳飞实际上是死于一场政治谋杀。

  其五,绍兴七年,高宗解除了中兴四将之一刘光世的兵权,本欲将其淮西军队拨给岳飞指挥。岳飞闻言大喜,当即提出北伐,犯了皇帝大忌。高宗临时变卦,拒绝履行承诺。岳飞一怒之下,愤然离开本军驻地鄂州,以为母守孝为由上了庐山,这种行为分明是要挟君主。作为一名统兵大将,在战争期间擅离职守本是死罪,当时金国威胁尚在,一旦金军再次南下,后果不堪设想。高宗不得不再三下诏,敦促其下山。六月,岳飞返朝向高宗请罪,高宗以太祖?犯吾法者,惟有剑耳?的话以示警告,言语之间已暗藏杀机。绍兴十一年正月,金国大将兀术统领10万大军卷土重来,高宗命岳飞率军增援淮西。但岳飞援军未到战场,淮西军已大败金兵。统帅张俊想独吞战果,便打发岳飞回军,不料金军又攻陷亳州,重创杨存中和王德军,岳飞再次率军赶到时,金军已安然渡淮北上。岳飞素以用兵神速著称,这两次赴援淮西行动迟缓,贻误战机,属军事失误,按律需定罪,其中岳飞定有对高宗不予其淮西军指挥权及阻挠北伐的不满情绪。此事造成张俊对岳飞的极度不满,使得张俊日后成为陷害岳飞的主谋之一(顺便说一下,张俊与岳飞、韩世忠、刘光世并称南宋中兴四将,实权颇大,在高宗与秦桧面前有很大的话语权)。

  由此看来,当时并非皇帝昏庸,奸相弄权,实权一直牢牢地掌握在高宗皇帝手中。实则岳飞不懂迎合上意,一昧犯上,最终遭来杀身之祸。在封建社会,等级制度森严,皇帝的旨意就是法律,作为臣子,只有服从,没有抗拒之理。哪怕此道旨意明显是错的,也要坚决执行下去。

  岳飞当初拥有10万岳家常胜军,手下猛将如云,常年在外征战,如要谋反,易如反掌,疲弱的南宋王朝如何能控制得住?但在接到12道金牌之后,明知此行凶险,岳飞仍意无反顾地决定班师,可见其绝无反心。百姓闻之,结队拦于马前,苦劝岳飞不可南归,凶多吉少,所谓将在外,君命有所不受。且岳飞一走,中原已收复故地会再落入敌手,百姓因资助岳军日后会遭到金兵疯狂报复。岳飞无耐,取诏书以示众人,于是众人哭声震野。岳飞心系百姓,决定留军五日,以便众人南迁,并故意放言次日将渡黄河以击金国,金军主帅兀术闻言大惊,遂率部北返。此时,一个 *** 的书生纵马狂奔,追上兀术,告之岳飞军已撤,兀术于是再度南下,岳飞在中原所收复的土地重新落入金人之手。回程途中,岳飞不断北望故土,无耐、失落、愤恨的情绪深深地刻在他的脸上,正是《精忠报国》里面的一句歌词:马蹄南去人北望!当岳飞听到来自中原宋军的败讯,只能长叹:所得州郡,一朝全休!江山社稷,难以中兴!干坤世界,无由再复!

  各大将领回到临安,高宗立即夺去岳飞、张俊、韩世忠三大将的兵权,三将所辖军队从此只听命于皇帝一人。不久,高宗授意张俊、万俟卨等上章弹劾岳飞,抓住他曾经擅离职守,私上庐山,没有及时增援淮西等问题上大做文章,并胁迫岳飞部将诬告岳飞谋反,将岳飞打入大牢,由大理寺审理。御史中丞何铸反复审问,并未发现岳飞有任何谋反的证据,又见其身上刺有?精忠报国?四字,便知其清白,向秦桧力辩其冤,秦桧告之此乃圣意,何铸愤怒,从此不肯再审此案。秦桧便奏请高宗,改命其死党万俟卨任御史中丞,锻铸冤狱。岳飞身受酷刑,在狱中悲愤地写下?天日昭昭!天日昭昭!?八个大字。

  1142年,岳飞在大理寺狱中被狱卒拉肋而死,时年39岁。可怜一代名将,竟落得如此下场。其功过是非,自有后人评述,在此无需多言。

  20年后,孝宗即位,下诏 *** 岳飞,追封鄂王,谥武穆!并立庙祠于现湖北武昌,额名忠烈。

  100多年后,当陆秀夫背着南宋最后一个小皇帝赵昺跳海时,心里仍念念不忘岳飞这位南宋初期的民族英雄。

?

  800多年后,孤灯下一个叫做星梦的书生在电脑桌前无法抑制地抱头痛哭,为了岳王,为了那个心系家国的血性男儿!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lishitanjiu/30536.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602607956@qq.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上一篇:

下一篇: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