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下大势分久必合,合久必分,这一句话很好地形容了三国时期的情况。东汉末年汉室统治力下降,众多诸侯纷纷趁机壮大势力以此来瓜分汉室天下。众多势力交错林立,相互之间摩擦不断。最终三股势力脱颖而出成立三国形成三国鼎立之势,这三国便是魏国,蜀国,吴国。
成王败寇,这是每一个争天下人所需要知道的一点。不论是实力多么强大,只要你统一了天下才有资格书写历史。三国时期最大赢家是谁?魏国的司马家族。魏国末期司马懿将曹氏家族架空,自家成为了魏国真正的统治者,最后司马炎统一天下。其实除了魏国之外,曾经的蜀国也有争取天下的机会,这一切都在关羽败走麦城失去荆州后改变了。关羽为死前刘备便结束了川蜀的战争,他将川蜀纳入了自己的版图。
从这个时候开始,刘备的地盘是三国中最大的。我们来分析一下刘备占领了川蜀之后的情况下,看一下魏国和蜀国的地盘面积。首先说一下魏国,魏国地盘上东至幽州(燕山一带),西到凉州(甘肃省),南到荆州(湖北中部)。而当时刘备地盘北至汉中(陕西省),南到益州(西藏附近)、秦州(甘肃省),东到荆州。从这里便可以看出来蜀国和魏国的地盘有很多接触地方,而从面积上面来看蜀国似乎比魏国还大上一点。
而且刘备所占领之地都是些易守难攻的地方,各个地方的守军都不需要超过十万便可轻松守下来,所以刘备的地盘说是非常的稳当,只是需要一步一步慢慢蚕食魏国即可。可是事与愿违,关羽不听诸葛亮的建议执意要攻打魏国。攻打魏国也罢了,他却惹怒吴国的孙权,导致自己南北受夹击,最后被吕蒙所杀。关羽死后荆州附近的大片地盘被吴国和魏国所瓜分。
先是关羽死在吴国手中,后是张飞死在叛国士兵手中。因为这两件事情,刘备对吴国的仇恨到达了极点展开了伐吴之战。可最终中了陆逊的火烧连营之计大败而归,蜀国的大片地盘也由此丢失,刘备因为战败气急死在了白帝城。蜀国本有大好局势可以统一天下,可最后却被桃园三坑丢掉大半,可惜可惜!
首先肯定的回答,不会!
======================================================
1.刘备东征是错误的吗?
当时天下三分,魏强而吴、蜀弱,孙、刘戮力抗曹已经是必然之势,然而孙权却因贪图荆州而背弃盟约不顾,乘关羽北伐之危阴袭其后,夺荆州,杀关羽。失荆土丧大将,覆荆州军,这是惨重的损失;而国家又蒙受巨大的耻辱,不得不改变对吴国的态度——两国建交,而一国竟背信弃义如此,另一国还能无动于衷继续欢好如旧吗?这一切使得刘备由他一生事业的鼎盛瞬间跌进了低谷,而罪魁祸首,或最直接的造成者,毫无疑问,是孙权。关羽、张飞与刘备,是有着特殊情谊的。他们两人跟随刘备最早,情谊很深
---------------------------
史载:“先主於乡里合徒众,而羽与张飞为之御侮。先主为平原相,以羽、飞为别部司马,分统部曲。先主与二人寝则同床,恩若兄弟”,
--------------------------
关羽死后,魏国议论刘备会不会兴兵伐吴为关羽报仇
--------------
魏刘晔以为“关羽与备,义为君臣,恩犹父子;羽死不能为兴军报敌,於终始之分不足”
--------------
都表明了刘备和关羽之间的情谊,的确如兄弟一般。因此,孙权的所为,不单给刘备的事业、脸面造成巨大的打击,甚至也对刘备的情感造成巨大的打击。
起初,刘备据有荆州的南郡和江南武陵、长沙、桂阳、零陵总共五郡,后又夺益州,实力本以超过吴国,但孙权见刘备得益州便使诸葛亮兄诸葛瑾索要荆州诸郡,刘备自然不会乖乖地给孙权,便推托说要得了凉州之后再把荆州给孙权。孙权大怒,使吕蒙率兵两万夺长沙、零陵、桂阳三郡,刘备见势便自督兵五万下公安,使关羽率兵三万争三郡,大战一触即发,但曹操破张鲁据汉中,又使夏侯渊督张郃、徐晃等平巴郡,使得刘备后方告急,乃求和于孙权,两家中分荆州。但在荆州彻底在孙权之手后,刘备又折关羽、荆州军后,实力显然是三家之中最弱的了。
刘备有雄心,性格又坚定不拔,不会因为挫折就轻易放弃他的志向,如刘晔所言:“蜀虽狭弱,而备之谋欲以威武自强,势必用众以示其有馀”。所以,在刘备匆匆称帝之后,便率众东征。
============================================
2、为什么东征?
刘备东征,原因是多方面的,为关羽报仇雪恨,固然不会是唯一的原因,但却不应完全排除掉,因为,孙权所为,对蜀汉也造成了巨大的伤害和侮辱,刘备兴兵报仇,不单为关羽,也为他的国家、他个人的尊严!应该说,这是三位一体的。
失掉荆州无疑对蜀汉的实力会造成巨大的负面影响,也使得蜀汉自此自困于蜀地,刘备若欲有所为,荆州这个“用武之国”是万万不可少的,同样的,有荆州,对东吴,也是个有力的威吓,而在两国实力相等的基础上,政治谈判的筹码也更多。夺回荆州,才足以显示刘备并不因此放弃他的雄心,才足以显示他的威武自强。我想,无论是出于报仇雪恨还是重新振奋,东征都是必然之举,否则刘备会给人以何等懦弱的印象?而如此懦弱的他,又何以服国服民?说到会破坏吴、蜀之间的同盟关系,吴国又是怎么做的?既然孙权不考虑,刘备又何必必须考虑?何况,两国已经是仇国了,吴国不是向魏国称臣了吗?背弃盟友,夺地杀将,投臣敌国,刘备东征以报仇雪恨,可谓名正言顺、正义之师了。
-------------
史载:“先主既即尊号,将东征孙权以复关羽之耻,群臣多谏,一不从。”
---------------
其实依我看,群臣的考虑,多是与吴开战,势必会给魏国以可乘之机,而吴国也并非弱国,并非一朝一夕就可制服的。诸葛亮不发表意见,很可能因为他的兄长诸葛瑾在吴,而且他也可能认同刘备东征。但毫无疑问,“群臣”能比刘备这个枭雄更有胆量、气魄,更伟大吗?项羽击秦、曹操拒袁绍,皆是敌强我弱,若只考虑时势、利害,那么都投降不打了。政治、战争,像是赌博,拼勇气、智慧还有运气,所以有赤壁之战孙、刘联合战胜了兵势、智谋、胆识都强人一筹的曹操,而按吴下群臣的意思,孙权投降最好!而刘备自认也戎马一生,虽不及曹操,但汉中之战也将其逼退,吴国周瑜、吕蒙等能征惯战、智谋出众之将又已死,自己所率又是正义之师,何以能败?不错,夷陵之战以刘备的大败告终,吴国因为年轻的统帅陆逊扑灭了身为一世枭雄的刘备那仇恨的火焰,拯救了自己。但是,如果东吴没有这个续周瑜而出现的杰出统帅呢?如果他不是天才地以较小的损失击败刘备呢?想必结果都是不可想象的,因为魏国,在虎视眈眈。刘备东征是错误的吗?要我说,不是,那是所处他那个位置、他那种人格的人的必然选择。不以成败论英雄,他失败了又怎么样呢?假如他没有选择东征,蜀汉又能有何作为呢?诸葛亮、姜维数率军北伐,皆以失败告终,这无疑地验证了失去荆州,蜀汉唯有据险守境而已。长江后浪推前浪……曹操赤壁败于周瑜,刘备夷陵败于陆逊,皆是年轻的江东英俊保住了由同样年轻的孙策创造、孙权守护的事业,不正是对这句话最好的验证吗?
关羽被杀、荆州被夺后,刘备如果听从劝告不去为关羽报仇,他不仅无法统一全国,而且情况会更糟糕。刘备的问题不在于出兵报仇,而在于没有把复仇之战打好。
1、孙权突然背叛联盟杀害关羽,这是大仇也是大耻,如果刘备没有反应,不仅丢人而且没法向蜀汉将士百姓交代
刘备跟孙权是同盟关系,这一点自赤壁之战前就已确立,中间通过赤壁之战、借荆州、刘备娶孙权之妹以及益阳城外单刀会等事件一再加强或明确。
当然,二者之间也有利益上的分歧,有时闹得还很不愉快,但总体而言这个联盟双方是认可的,即便单刀会那样的情况下,双方仍达成了和解,刘备之所以让出湘水以东的3个郡,为的就是维护双方的联盟关系。
关羽北伐,打击的是双方共同的敌人曹魏,这一点孙权也是承认的,孙权先派人增援关羽,之后又表示自己将亲自前往荆州助战,尽管这是孙权的花招,但在形式上孙权不否认孙刘联盟。
因此,孙权的背叛就更带有欺骗性和突然性,性质十分恶劣,加上杀害了关羽,夺取了荆州,无论面子还是里子,刘备都输得一踏糊涂,如果这里还顾虑重重,不敢发兵向孙权讨说法,刘备这个“昭烈皇帝”干脆别干了,回家卖红薯算了。
2、荆州是许多蜀汉官员和将士的家乡,那里有他们的亲人和祖产,现在沦陷于敌手,刘备不赶紧带着大伙“打回老家去”,蜀汉将人心涣散
刘备在成都建立了政权,但他是个外来户,丞相诸葛亮等人也都是外来户,刘备初入蜀中时,自己带着3万多人,诸葛亮、张飞、赵云等后来入蜀助战,又带来数万人。
这先后入蜀的两批人马就有近10万人,再加上他们的部分家属以及随他们入蜀的官员、商人和百姓,人数更多,这些人大部分来自荆州,因为刘备当年初入荆州时顶多只带着几千人。
荆州、益州本联为一体,入了益州的荆州人,亲属和一部分家眷还有荆州,在荆州的房屋、田地等都搬不走,荆州丢了,他们的老家就丢了,所以都急于“打回老家去”,刘备必须给予响应,如果瞻前怕后,下不了决心,反而会失去人心。
3、刘备即使不伐吴,也拉不回孙权,孙权将更为远离蜀汉,随着蜀汉国力一天天衰弱,蜀汉别说统一天下,它将率先退出三国鼎立的格局
刘备夺得汉中后,孙权的心态不断发生着变化,他对刘备的态度陷入矛盾之中,出于抗衡曹操的需要,孙权不希望刘备太弱,但显然他也不希望蜀汉太强。
孙权战略的改变其实早在益阳城外相争时就表现出来了,刘备正在跟曹操争汉中,孙权如果真的维护孙刘联盟,他这时应该从合肥方向向曹魏发起进攻,以缓解刘备的压力,但孙权没有这样做,反而趁机敲刘备的竹杠。
孙权在益阳得手,占了很大便宜,按理说应该知足了,但孙权觉得,他即使实力不如曹操,但至少不能输给刘备,所以仍在设法削弱刘备,这才有了背后一击。
从中可以看出,孙权的战略方针很明确且很坚定,那就是不断地打击和削弱刘备,刘备再退缩和让步也无法将孙权拉回,怎么才能维护联盟?那就是斗争,通过斗争才能赢得真心的合作,实力决定的合作才更可靠。
4、刘备在夷陵之战中并非没有取胜的机会,但刘备急于求成,采取了错误的战法,暴露了自身破绽招致大败,这才是问题的关键
刘备要伐吴,黄权、赵云等人都来劝他,但这二人并非反对给关羽报仇和夺回荆州,而是对报仇的方式有分歧,黄权认为刘备不必亲征,可以派别人去,他就愿意打头阵,赵云说的是先伐魏再攻吴。
过去都认为,诸葛亮没有在这时说话,有负丞相的职责,康熙皇帝就曾这样指责过诸葛亮。其实,诸葛亮未必反对伐吴,从感情上说,诸葛亮在荆襄的亲友最多,他最渴望打回去;从理性上说,诸葛亮并不觉得伐吴完全没有胜算。
夷陵之战结束后大家进行反思,诸葛亮说假如法正在,悲剧就不会发生。大家认为,诸葛亮的意思是法正如果在的话,就能劝住刘备,其实诸葛亮未必是这个意思,法正又不是蜀汉除刘备以外最牛的人,他怎么就有把握劝住刘备呢?诸葛亮的意思大概是:如果有法正在刘备身边出谋划策,夷陵就不会失败。
为什么这样理解呢?在夷陵之战中,刘备亲自上阵指挥,他也使了一些计策,比如诱敌出动等,但效果都不佳。刘备是统帅,不是高参,在谋划方面他不如庞统、法正,庞统帮刘备夺了益州,法正帮刘备夺了汉中,如果没有他们二人,刘备大概还要走不少弯路,甚至未必能成功。
可以用曹操的话做个例证,汉中之战时,刘备打得相当出色,老对手曹操不相信这是刘备的本事,后来听说是法正在为刘备出谋划策,曹操说“吾故知玄德不办有此,必为人所教也。”
夷陵之战中没有庞统、法正,也没有诸葛亮,刘备又急于求成,战法上出现了严重失误,比如有些轻敌,将人马分散使用,结果才导致失败,如果稳扎稳打,再从长江防线的南北两侧 不断向外扩散力量,面对区区5万吴军,刘备取胜的可能性其实非常大。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lishitanjiu/30407.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602607956@qq.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