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首页 >> 诸子百家 >> 历史探究

揭秘,诗人李商隐与女道士宋华阳真的相恋过吗

众妙之门 2023-06-19 11:35:12

揭秘,诗人李商隐与女道士宋华阳真的相恋过吗

小编知道读者都很感兴趣李商隐的故事,今天给大家带来了相关内容,和大家一起分享。

对于李商隐爱情生活的研究,以苏雪林的《李义山恋爱事迹考》(1927)最为著名。此书在1947年曾再版,更名为《玉溪诗谜》。苏雪林的研究,继承了程梦星、冯浩等人的成果,拓宽和丰富了这一领域的内容。例如,通过她的考证,多数人接受了李商隐与女道士的恋爱经历。

盛唐时道教颇为兴旺,有名道长司马承贞曾受到大唐三代帝王召见。开元二十年(724年)唐玄宗又送其妹玉真公主到王屋山出家并拜承贞为师。和李商隐同时代先后就有自请或被送而为道士的公主有文安、浔阳、平恩、邵阳、永嘉、永安、义昌、安康诸公主。公主入道,当然要带一些漂亮的宫女一同出家,以便侍奉。同时中晚唐还有有大批贵族女子、宫女及歌妓进入女冠之列。钟磬梵歌,道乐玄理本是文人所好,超越尘世,怡养情性,还有高山青松,幽谷云影和风流妩媚的女道士作伴,唐朝理念开放,而且道教不象佛教那样提倡禁欲,对于当时的文人来说更是别有一种吸引力。

流传的故事大概是这样的:在王屋山主峰玉阳山有东西对峙的两座山峰,其上各有一座道观,东玉阳山叫灵都观,西玉阳山叫清都观。李商隐刚上玉阳山学道时,还是很认真的,他对道家经典《道藏》下过苦功,以致于后来他情诗里的许多用句和隐喻都是源出于《道藏》。据说,有一天,李商隐在清幽的山间小路突然邂逅貌美如花的宋华阳,那是一见钟情了。宋华阳是侍奉公主的宫女,随公主入山修道,住在玉阳山之西峰的灵都观里。道心未成,爱情却不期而至。因为和李商隐常在两峰之间来往,年轻貌美的她很快就和风流才子李商隐双双坠入了情网。激情的后果是宋华阳怀孕了。上头降下旨来:男的被逐下山,女的被遣返回宫。等待他们的是永远的别离-----

摘录苏雪林《玉溪诗谜》:义山所爱女道士之姓名义山所爱之女道士系姓宋名华阳,义山有《赠宋华阳真人兼寄清都刘先生》诗云:“沦谪千年别帝宸,至今犹识蕊珠人。但惊茅许同仙籍,不记刘卢是世亲。玉检赐书迷凤篆,金华归驾冷龙鳞。不因杖履逢周史,徐甲何曾有此身?”

《重过圣女祠》云“上清沦谪得归迟。”此云“沦谪千年别帝宸。”上清、帝宸,本指天上及仙人所居之所,但在此诗中则为帝王居处之代名词。可见宋华阳乃是由宫女出身。“茅许同仙籍”言宋与刘同在道门。“刘卢世亲”则刘宋系亲眷,冯氏引《唐文粹·冯宿撰刘先生碑铭》,及《唐书·敬宗纪》,谓刘清都先生即道士刘从政,号升元先生,初栖王屋山,其后迁居都下。可见刘清都乃年高有道之士。或者即系义山之师,亦未可知。义山虽与宋华阳有情,而对于刘清都,却非常恭敬,但观其以徐甲自比,以周史比刘,(徐甲事见《神仙传》),可见他们有师生的关系。

《赠宋华阳诗》因兼寄刘先生,故语意甚庄,看不出什么恋爱痕迹。至于《月夜重寄》的一首便不是这样了。“偷桃窃药事难兼,十二城中锁彩蟾。应共三英同夜赏,玉楼仍是水晶帘!”

“偷桃”乃义山最惯用的典故,诗中引用不止一处,如“瑶地归梦碧桃闲”,“王母不来方朔去”,“玉桃偷得怜方朔”,“惟应碧桃下,方朔是狂夫!”按中国文人好将两性间恋爱关系,用极香艳,极漂亮的文词来描写,什么采兰呀,赠菊呀,窃玉呀,偷香呀,都成了幽期密约的代名词。但是义山所恋爱的,并非平常女子,却是一个出家的人。他既然能用仙女的典故,来影射她的身份;难道于偷情方面,寻不出一个巧妙而恰当的仙家故事吗?所以他便采用东方朔故典,用“偷桃”来代表仙家的窃玉偷香,这真可谓聪明绝顶了。“窃药”亦义山惯用的文词。《淮南子》羿请不死之药于西王母,羿妻窃以奔月------遵守宗教清规,就不能和男子往来,和男子往来,便不能守清规,两者居于反对地位,自然兼并不得。但绮年玉貌,消磨于凄凉寺院之中,每遇美景良辰,未免有情,谁能遣此?所以义山又有“嫦娥应悔偷灵药,碧海青天夜夜心!”之句。

宋华阳观中规则大约有时较严,晚间不许出外,故有“十二城中锁彩蟾”之语。又有《昨日》有“未容言语还分散”之句。均足见女道士之不自由。又《无题》诗一绝云:“紫府仙人号宝灯,云浆未饮结成冰。如何雪月交辉夜,更在瑶台第一层?”

此诗与寄宋姊妹诗情境相类,想是同时所作。还有些小诗,都像在一时期内,为宋氏姊妹做的,试录如《袜》:

“尝闻宓妃袜,渡水欲生尘,好借嫦娥著,清秋踏月轮。”还有《房君珊瑚散》等诗。因宋华阳为观中规则所拘,不敢于晚间出门,十二玉楼不啻为水晶帘所隔。义山于极寂寞无聊中,只好想象她们在观中赏月的光景,恨不借宓妃之袜,使她们可以踏月而来。至于“桂子捣成尘”可为她们单调厌倦的生活写照。

最后,义山还与女道士失和------女道士既与义山决裂,而义山余情不断,尚不胜其眷恋之意----女道士之厌弃义山不知何故,或即因他言语不慎吧?所以义山有“《武皇内传》分明在,莫道人间总不知”的辩护。李义山固不能以汉武自比,但借《汉武内传》里上元夫人与西王母故事,以影射出家的公主及女道士等,故不妨如是云云。

后来,李商隐再上王屋不见女道士之惆怅按义山于太和九年来往京师,开成元年至三年常留京。二年自兴元归,路过所爱女道士所居,则女道士已迁往他处。故他集中有一首五排的《圣女祠》写不见女道士之惆怅。“杳霭逢仙迹,苍茫滞客途;何年归碧落?此路向皇都。消息期青雀,逢迎异紫姑。肠回楚国梦,心断汉宫巫。从骑裁寒竹,行车荫白榆。星娥一去后,月姊更来无?寡鹄迷苍壑,羁凰怨翠梧。惟应碧桃下,方朔是狂夫!”

望高人赏析「无题」李商隐?

在晚唐诗坛上,李商隐是一位大家,当时与杜牧齐名。不过,若就对后世的影响而言,他是超过了杜牧的。李商隐在诗歌史上的一个重要贡献,是创造性地丰富了诗的抒情艺术。他的诗歌创作,常以清词丽句构造优美的形象,寄情深微,意蕴幽隐,富有蒙眬婉曲之美。最能表现这种风格特色的作品,是他的七言律绝,其中又以《无题》诸作(多为七言近体)堪称典型。诗以“无题”命篇,是李商隐的创造。这类诗作并非成于一时一地,多数描写爱情,其内容或因不便明言,或因难用一个恰当的题目表现,所以命为“无题”。其中有的可能别有寄寓,也可能有恋爱本事以为依托,虽有不少学者对此进行考索,但是在没有确凿的证据以证明确有寄托或确依何事之前,主要应该以诗歌形象所构成的意境为依据,把它们作为一般爱情诗对待,这并不妨碍认识它们的艺术价值。下面这首《无题》,大家就是把它视为抒写爱情的名作去欣赏的:
  
  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
  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晓镜但愁云鬓改,夜吟应觉月光寒。
  蓬山此去无多路,青鸟殷勤为探看。
  
   这首诗,以女性的口吻抒写爱情心理,在悲伤、痛苦之中,寓有灼热的渴望和坚忍的执着精神,感情境界深微绵邈,极为丰富。
   开头两句,写爱情的不幸遭遇和抒情主人公的心境:由于受到某种力量的阻隔,一对情人已经难以相会,分离的痛苦使她不堪忍受。首句的“别”字,不是说当下正在话别,而是指既成的被迫分离。两个“难”字,第一个指相会困难,第二个是痛苦难堪的意思。前人诗中曾有“别日何易会日难”(曹丕《燕歌行》)“别易会难得”(宋武帝《丁都护歌》)等句,都是以强调重聚之难而感叹离别之苦。李商隐从这里推进一步,表明因为“相见时难”所以“别亦难”——难以割舍、痛苦得难以禁受。诗人在一句之中两次使用“难”字,第二个“难”字的出现,因重复而给人以轻微的突兀感,造成了诗句的绵联纤曲之势,使相见无期的离别之痛因表达方式的低回婉转而显得分外的深沉和缠绵;这样的缠绵情态,在“别易会难得”等平直叙述中是不易体会的。这位抒情主人公既已伤怀如此,恰又面对着暮春景物,当然更使她悲怀难遣。暮春时节,东风无力,百花纷谢,美好的春光即将逝去,人力对此是无可奈何的,而自己的境遇之不幸,和心灵的创痛,也同眼前这随着春天的流逝而凋残的花朵一样,因为美的事物受到摧残,岂不令人兴起无穷的怅惘与惋惜!“东风无力百花残”一句,既写自然环境,也是抒情者心境的反映,物我交融,心灵与自然取得了精微的契合。这种借景物反映人的境遇和感情的描写,在李商隐的笔底是常见的。例如《夜雨寄北》的前两句:“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次句不仅象征诗人留滞巴蜀,而且反映了客子离人的百无聊赖,同“东风无力百花残”一样,写实与象征融为一体,赋予感情以可以感触的外在形态,也就是通常说的寓情于景的抒情方式。
   三、四句,接着写因为“相见时难”而“别亦难”的感情,表现得更为曲折入微。“春蚕到死丝方尽”中的“丝”字与“思”谐音,全句是说,自己对于对方的思念,如同春蚕吐丝,到死方休。“蜡炬成灰泪始干”是比喻自己为不能相聚而痛苦,无尽无休,仿佛蜡泪直到蜡烛烧成了灰方始流尽一样。思念不止,表现着眷恋之深,但是终其一生都将处于思念中,却又表明相会无期,前途是无望的,因此,自己的痛苦也将终生以随。可是,虽然前途无望,她却至死靡它,一辈子都要眷恋着;尽管痛苦,也只有忍受。所以,在这两句里,既有失望的悲伤与痛苦,也有缠绵、灼热的执着与追求。追求是无望的,无望中仍要追求,因此这追求也着有悲观色彩。这些感情,好象在无穷地循环,难以求其端绪;又仿佛组成一个多面的立体,光从一个角度是不能见其全貌的。诗人只用两个比喻就圆满地表现了如此复杂的心理状态,表明他的联想是很丰富的。“春蚕”句首先是人的眷恋感情之缠绵同春蚕吐丝绵绵不尽之间的联想,又从蚕吐丝到“死”方止而推移到人的感情之生死不渝,因此写出了“到死丝方尽”,使这一形象具有了多种比喻的意义。南朝乐府西曲歌《作蚕丝》:“春蚕不应老(不应,这里是“不顾”的意思),昼夜常怀丝。何惜微躯尽,缠绵自有时。”造意与《无题》的“春蚕”句相近。不过,这里的春蚕“何惜微躯尽”,是在料定“缠绵自有时”、前途颇有希望的情况下产生的意念。《无题》“春蚕”句则不然,就其表现追求精神而言,它表现的追求是无望的,却又是不计希望之有无的,感情境界有差异,联想也更为曲折。以蜡烛的燃烧比喻痛苦的煎熬,在李商隐以前的南朝乐府中,也不少见。如“思君如明烛,中宵空自煎”(王融《自君之出矣》),“思君如夜烛,煎泪几千行”(陈叔达,同题)等皆是。“蜡炬成灰泪始干”同样是用蜡烛作比喻,却不是单一地以蜡泪比拟痛苦,而是还进一步以“成灰始干”反映痛苦的感情终生以随,联想比前人深微复杂得多,形象的底蕴也因此而丰富得多了。
   以上四句着重揭示内心的感情活动,使难以言说的复杂感情具体化,写得很精彩。五六句转入写外向的意念活动。上句写自己,次句想象对方。“云鬓改”,是说自己因为痛苦的折磨,夜晚辗转不能成眠,以至于鬓发脱落,容颜憔悴,亦即六朝诗人吴均所说“绿鬓愁中改,红颜啼里灭”(《和萧洗马子显古意六首》)的意思。但是,《无题》“晓镜”句说的是清晨照镜时为“云鬓改”而愁苦,并且是“但愁”——只为此而愁。这就生动地描写了纡折婉曲的精神活动,而不再是单纯地叙述青春被痛苦所消磨这件事了。自己于夜间因痛苦而憔悴,清晨又为憔悴而痛苦。夜间的痛苦,是因为爱情的追求不得实现;次日为憔悴而愁,是为了爱情而希望长葆青春,总之,为爱情而憔悴,而痛苦,而郁悒。这种昼夜廻环、缠绵往复的感情,仍然表现着痛苦而执着的心曲。“夜吟”句是推己及人,想象对方和自己一样痛苦。他揣想对方大概也将夜不成寐,常常吟诗遣怀,但是愁怀深重,无从排遣,所以愈发感到环境凄清,月光寒冷,心情也随之更趋暗淡。月下的色调是冷色调,“应觉月光寒”是借生理上冷的感觉反映心理上的凄凉之感。“应”字是揣度、料想的口气,表明这一切都是自己对于对方的想象。想象如此生动,体现了她对于情人的思念之切和了解之深。
   想象愈具体,思念愈深切,便愈会燃起会面的渴望。既然会面无望,于是只好请使者为自己殷勤致意,替自己去看望他。这就是结尾两句的内容。诗词中常以仙侣比喻情侣,青鸟是一位女性仙人西王母的使者,蓬山是神话、传说中的一座仙山,所以这里即以蓬山用为对方居处的象征,而以青鸟作为抒情主人公的使者出现。这个寄希望于使者的结尾,并没有改变“相见时难”的痛苦境遇,不过是无望中的希望,前途依旧渺茫。诗已经结束了,抒情主人公的痛苦与追求还将继续下去。
   这首诗,从头至尾都融铸着痛苦、失望而又缠绵、执着的感情,诗中每一联都是这种感情状态的反映,但是各联的具体意境又彼此有别。它们从不同的方面反复表现着融贯全诗的复杂感情,同时又以彼此之间的密切衔接而纵向地反映以这种复杂感情为内容的心理过程。这样的抒情,联绵往复,细微精深,成功地再现了心底的绵邈深情。
   诗中一、三、四、五各句,都可以从李商隐以前的诗歌创作中发现相似的描写。在前人创作的薰陶和启发下,诗人有所继承和借鉴。但是他并没有简单地模仿前人,而是以很高的创造性,向前跨进了一大步,把原来比较朴素的表现手段改造得更曲折、生动,用以反映更为丰富、深刻的思想感情,实际上已经脱去旧的形迹,成为新的创造了。从这里可以看出,诗人丰富的文学修养与他对于意境和表现手段的探索,是这首诗取得成就的重要条件。

古代悲惨爱情的诗人

  李商隐画像李商隐的爱情生活,被许多研究者关注,部分原因在于李商隐以《无题》为代表的诗歌中,表现出一种扑朔迷离而又精致婉转的感情,容易被人视为丰富的爱情体验的表达。

  关于李商隐的爱情,猜测的部分远远多于有实际证据的,但这并不妨碍人们对此津津乐道,甚至象阅读侦探小说一样揣摩分析他的诗文,希冀发现切实的凭据。下面这些女子被认为是与李商隐有过感情纠葛的:

  柳枝。柳枝的名字出现在李商隐写于开成元年(836)年的一组诗(《柳枝五首》)中。他还为在这组诗写了一个长长的序言,讲述了柳枝的故事:她是一个洛阳富商的女儿,活泼可爱,开朗大方,在一个偶然的机会听到李商隐的诗(《燕台诗》),心生爱慕,于是主动与他约会。但李商隐失约了。他后来得知,柳枝被一个有权势的人收为妾。两人再也没有见过面。如果不是李商隐杜撰,这一段没有结果的感情很可能就是他的初恋。
  宋华阳。李商隐在青年时期曾经在玉阳山修习道术,因此有人猜想他在这期间与女道士发生过恋情。在《月夜重寄宋华阳姊妹》、《赠华阳宋真人兼寄清都刘先生》等诗中,李商隐提到了“宋华阳”的名字,于是宋华阳就被认为是李商隐的恋人。还有一种夸张的说法是:李商隐曾经和宋华阳姐妹二人同时恋爱。苏雪林在《玉溪诗谜》中[5]对于这个故事进行了最大限度的想象发挥。
  锦瑟。李商隐有一首著名的《锦瑟》诗,刘攽在《中山诗话》中提到,有人猜测“锦瑟”是令狐楚家的一位侍儿,李商隐在令狐家受学期间,曾与她恋爱,但终于没有结果。
  荷花。民间传说他在与王氏结婚前,曾有一小名“荷花”的恋人,两人十分恩爱。在他进京赶考前一月,荷花突然身染重病,李商隐陪伴荷花度过最后的时光。这段悲剧给他造成很大的打击,以后的诗中他常以荷花为题也是对旧情的眷恋。
  王氏。王氏是李商隐的妻子。但有人从李商隐《祭小侄女寄寄文》中(“况吾别娶已来,胤绪未立”)推断王氏为李商隐再婚的妻子。如果这种看法成立,李商隐应该还有一位初婚妻子,但关于这方面的信息几乎空白。李商隐与王氏的感情非常好,在王氏去世后,他写下《房中曲》等悼亡诗篇,情感真挚,语意沉痛。其中最著名的,是在他离家赴蜀地宦游途中所作《悼伤后赴东蜀辟至散关遇雪》:“剑外从军远,无家与寄衣。散关三尺雪,回梦旧鸳机。”
  对于李商隐爱情生活的研究,以苏雪林的《李义山恋爱事迹考》(1927)最为著名。此书在1947年曾再版,更名为《玉溪诗谜》。苏雪林的研究,继承了程梦星、冯浩等人的成果,拓宽和丰富了这一领域的内容。例如,通过她的考证,多数人接受了李商隐与女道士的恋爱经历。不过,苏雪林的猜测和推理几乎不加节制,从而构画出几段离奇的恋情,包括他曾与宫女偷情。
  觉得李商隐的《无题》诗等肯定是男女之情的诗句,而且不是一般的男女之情。唐人对于男女之情没有太多的约束,如果李商隐是和一般的歌女什么的来往,就可以像杜牧一样大大方方地说什么“楚腰纤细掌中轻”之类的话。联系到电影《花样年华》上那个周慕云最后也是一腔郁闷,想说又无处说,只好无奈地挖个树洞,把话说到树洞里,猜想李商隐多半是爱上了一位有夫之妇,而且这位有夫之妇的身份很不寻常,甚至可能是皇妃之类高贵的人,因为大家一会看下《碧城三首》那几首,暗喻了女主角的身份之高,恐怕只有皇室中人才够得上。在唐代,未婚男女间的私情以及官宦才子们和风尘女子的私情都是比较能被社会容忍的,像《莺莺传》和《李娃传》什么的都是这样,但有夫之妇和人偷情也是很危险的,像《非烟传》上,步飞烟和书生陆象私通,就被她老公绑在柱上活活打死了。所以李商隐这些《无题》诗作只能认为就是和那位和李商隐有情的美眉来往的诗作,并非全无李商隐所写。之所以这样说,是觉得《无题》诗中有一句““晓镜但愁云鬓改,夜吟应觉月光寒”太像美眉的诗了,只有美眉才会这样细致地注意到镜中鬓改的细节(美眉们都爱惜容貌嘛,哪个美眉一天不照上七八会镜子),唐朝还有位美眉诗人叫做薛媛,有首诗也不错,她诗就是这样写的:“欲下丹青笔,先拮宝镜寒。 已经颜索寞,渐觉鬓凋残。 泪眼描将易,愁肠写出难。 恐君浑忘却,时展画图看。”倒和“晓镜但愁云鬓改,夜吟应觉月光寒”同一机杼

  李商隐在一个偶然的机会里见到了锦瑟美眉(我们无从知道这位美眉的名字,就称她为锦瑟吧),但是锦瑟美眉是一位皇室的王妃,李商隐一见之下,心魂早飞进了九重宫门,于是就在一宫扇上写诗托人带给锦瑟美眉:
  霜月

  初闻征雁已无蝉,百尺楼台水接天。青女素娥俱耐冷,月中霜里斗婵娟。

  这首诗比较含蓄,初次投石问路,李商隐也不敢说的太过啦,所以写了一篇这样的诗句,但青女素娥的冷寂孤单之情,却打动了锦瑟美眉的心,锦瑟美眉提笔在一方锦帕上写了首诗回给李商隐:

  嫦娥

  云母屏风烛影深,长河渐落晓星沉。嫦娥应悔偷灵药,碧海青天夜夜心。

  锦瑟美眉以嫦娥为喻,倾诉自己虽然身份高贵但孤单寂寞的心情。就像《贵妃醉酒》的戏剧中杨贵妃抱怨还不如嫁个庄稼汉一样。李商隐看了后,当然也是辗转反侧,赶快又写了《碧城三首》给她:

  碧城三首

  碧城十二曲阑干,犀辟尘埃玉辟寒。阆苑有书多附鹤,女床无树不栖鸾。
  星沈海底当窗见,雨过河源隔座看。若是晓珠明又定,一生长对水晶盘。

  对影闻声已可怜,玉池荷叶正田田。不逢萧史休回首,莫见洪崖又拍肩。
  紫凤放娇衔楚佩,赤鳞狂舞拨湘弦。鄂君怅望舟中夜,绣被焚香独自眠。

  七夕来时先有期,洞房帘箔至今垂。玉轮顾兔初生魄,铁网珊瑚未有枝。
  检与神方教驻景,收将凤纸写相思。武皇内传分明在,莫道人间总不知。

  这三首诗,历来解说纷纷,清代姚培谦认为是“君门难进之词”(《李义山诗集笺》);朱彝尊谓,第三首末联的“武皇”,唐人常用来指玄宗,当是讽刺唐明皇和杨贵妃;纪昀认为三首都是寓言,然所寓之意则不甚可知,明代胡震亨则认为:“此似咏唐时贵主事……”都是瞎猜一通,江湖夜雨觉得这是李商隐写给锦瑟美眉的情书,开始“碧城十二曲阑干,犀辟尘埃玉辟寒”,碧城者,《太平御览》:“元始天尊居紫云之阁,碧霞为城。”这里形容皇宫之类的地方,也就是锦瑟所居之处,李商隐用“阆苑有书多附鹤,女床无树不栖鸾”等劝诱锦瑟和他相会,阆苑来指深宫,附鹤,指传书递信,栖鸾,鸾凤合鸣常用来指男女合好。“不逢萧史休回首,莫见洪崖又拍肩。”是说让锦瑟不要错过这个机会,以免天天还是“绣被焚香独自眠”。至于最后的那句
  “武皇内传分明在”,江湖夜雨觉得这里的“武皇”不是玄宗,而是女皇武则天,用武则天大胆放纵之行为再次劝诱锦瑟。当然由于这是比较隐秘的事情,所以写的并不是太清楚,有点扑朔迷离,但这是首情诗是肯定的。
  锦瑟美眉当然也是冰雪聪明的女子,从李商隐这三首语焉不详的诗句里猜出了他的本意。所以找了一个机会,在后堂和李商隐私自见了一面,李商隐事后写下了这一首《无题》:

  昨夜星辰昨夜风,画楼西畔桂堂东。身无彩凤双飞翼,心有灵犀一点通。
  隔座送钩春酒暖,分曹射覆蜡灯红。嗟余听鼓应官去,走马兰台类转蓬。

  李商隐和锦瑟在“画楼西畔桂堂东”相见,当下就一见钟情,所谓“身无彩凤双飞翼,心有灵犀一点通”,虽然不能身生双翅飞到一块儿,但是心中灵犀相通,结下难解之缘。但是时间仓促,李商隐要去上班“嗟余听鼓应官去”,这一面,见得实在是匆匆太匆匆。
  锦瑟美眉回去后也是心潮难平,也写了无题回赠李商隐:

  凤尾香罗薄几重,碧文圆顶夜深缝。扇裁月魄羞难掩,车走雷声语未通。
  曾是寂寥金烬暗,断无消息石榴红。斑骓只系垂杨岸,何处西南待好风。

  重帏深下莫愁堂,卧后清宵细细长。神女生涯元是梦,小姑居处本无郎。
  风波不信菱枝弱,月露谁教桂叶香。直道相思了无益,未妨惆怅是清狂。

  锦瑟也是重叙了当时相见的情景:“扇裁月魄羞难掩,车走雷声语未通”,锦瑟羞涩地没有说上一句话,锦瑟盼李商隐再来相会,但又觉得不可能,“神女生涯元是梦”,神女指巫山神女,常喻男女私会,那句“小姑居处本无郎”更是说的哀婉,充满诱惑。但锦瑟又心下忐忑,还是犹豫不决,只好无奈地说“直道相思了无益,未妨惆怅是清狂”。

  李商隐读了这二首心下更是郁郁,时逢春雨绵绵,李商隐写下了《春雨》一诗捎给锦瑟:

  怅卧新春白袷衣,白门寥落意多违。红楼隔雨相望冷,珠箔飘灯独自归。
  远路应悲春晼晚,残霄犹得梦依稀。玉铛缄札何由达,万里云罗一雁飞。

  李商隐只好隔着绵绵的雨幕无奈地望着锦瑟所居的遥远红楼,想捎去“玉铛缄札”为信物(这个可以参看元稹那篇中莺莺给他的玉环之类的东西),但又担心无法送到,在重重阻隔下送信给锦瑟,所以说成是“万里云罗一雁飞”(雁,指鸿雁传书之意)。

  锦瑟终于收到李商隐的信札后,感动不已,就写了这首《无题》诗:

  飒飒东风细雨来,芙蓉塘外有轻雷。金蟾啮锁烧香入,玉虎牵丝汲井回。
  贾氏窥帘韩掾少,宓妃留枕魏王才。春心莫共花争发,一寸相思一寸灰。

  锦瑟这首中提到两个偷情的美眉,像贾氏是晋朝大臣贾充的女儿,和美男韩寿偷情,而宓妃是指曹丕的皇后甄后,说她与曹植的爱情故事,但是锦瑟内心的矜持还是压倒了前面的充满诱惑的幻想(贾氏和甄后的故事),所以说:“春心莫共花争发,一寸相思一寸灰”。
  但是,锦瑟内心中的感情就像雨季中汹涌而来的洪水,很快理智的闸门就堤防崩溃,锦瑟和李商隐终于私自相会共谐鱼水之欢了。事后,锦瑟难舍难分地说:

  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晓镜但愁云鬓改,夜吟应觉月光寒。蓬山此去无多路,青鸟殷勤为探看。

  锦瑟知道这一次冒险相会后,再相见就难了,所以说“相见时难别亦难”,此后的日日夜夜,只好如春蚕吐丝、蜡烛滴泪一样至死相思不渝。最后的话是安稳李商隐的,“蓬山此去无多路,青鸟殷勤为探看”,我们离的并不远,我会派侍女等人和你通音信的。

  但是不久,李商隐由于要外出任职,不得不离开了京城,他悲伤地写下《板桥晓别》:

  回望高城落晓河,长亭窗户压微波。水仙欲上鲤鱼去,一夜芙蓉红泪多。

  看这里的红泪典故,是说魏文帝时的宫中美人薛灵芸离别亲人时所泣之泪用玉壶所承,呈为红色,李商隐用此典也是有来历的,正是为宫中的锦瑟美眉所发。
  锦瑟在宫中得知后,也是伤心不已,匆匆挥毫,写下这首《无题》:

  来是空言去绝踪, 月斜楼上五更钟。 梦为远别啼难唤, 书被催成墨未浓。
  蜡照半笼金翡翠, 麝熏微度绣芙蓉。 刘郎已恨蓬山远, 更隔蓬山一万重。

  李商隐再来相会已成了空言,原来所说聊以慰籍的“蓬山此去无多路,青鸟殷勤为探看”的情况也不存在了,怎能不让锦瑟痛断肝肠?
  李商隐一去之后,羁旅西南,归日无期,李商隐有首《夜雨寄北》说道:

  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

  这首诗,各本均作《夜雨寄北》,《万首唐人绝句》却作《夜雨寄内》,也就说是寄给“内人”(妻子)的,从内容来看,根本不像寄给朋友,说寄给妻子的倒还合适。但是江湖夜雨觉得既然各本都以《夜雨寄北》为名,那应该这个名字是对的,对于诗中的感情也好理解,因为北方还有那么一个让李商隐挂念的锦瑟美眉呀。
  就这样过了很多年,锦瑟美眉在思念中早早的故去了。李商隐来到陕西陈仓的圣女祠古迹前时,忍不住像《红楼梦》中的贾宝玉在水仙庵怀念金钏一样凭吊锦瑟,这就是那首《重过圣女祠》:

  白石岩扉碧藓滋,上清沦谪得归迟。一春梦雨常飘瓦,尽日灵风不满旗。
  萼绿华来无定所,杜兰香去未移时。玉郎会此通仙籍,忆向天阶问紫芝。

  看这首诗什么“尽日灵风不满旗”,分明有灵前伤悼之意,“玉郎会此通仙籍,忆向天阶问紫芝”,和长恨歌中“上穷碧落下黄泉”地寻找逝去的情人应该是相同的用意吧。
  而这首《锦瑟》更是李商隐将平生的无穷怅恨,生离死别的痛楚都倾注在内的力作:

  锦瑟无端五十弦,一弦一柱思华年。庄生晓梦迷蝴蝶,望帝春心托杜鹃。
  沧海月明珠有泪,蓝田日暖玉生烟。此情可待成追忆,只是当时已惘然。

  李商隐可能真的有一把锦瑟美眉送给他的锦瑟,“沧海月明珠有泪,蓝田日暖玉生烟”,也很让诗家费解,但说不定有个“沧海珠”是锦瑟送给李商隐的信物,“蓝田玉”是李商隐送给锦瑟的信物,现在锦瑟已不在人世,玉也随之烟灭,只剩下沧海珠伴他垂泪了。
  李商隐诗选

  锦瑟

  锦瑟无端五十弦,一弦一柱思华年。
  庄生晓梦迷蝴蝶,望帝春心托杜鹃。
  沧海月明珠有泪,蓝田日暖玉生烟。
  此情可待成追忆,只是当时已惘然。

  重过圣女祠

  白石岩扉碧藓滋,上清沦谪得归迟。
  一春梦雨常飘瓦,尽日灵风不满旗。
  萼绿华来无定所,杜兰香去未移时。
  玉郎会此通仙籍,忆向天阶问紫芝。

  霜月

  初闻征雁已无蝉,百尺楼高水接天。
  青女素娥俱耐冷,月中霜里斗婵娟。

  蝉

  本以高难饱,徒劳恨费声。
  五更疏欲断,一树碧无情。
  薄宦梗犹泛,故园芜已平。
  烦君最相警,我亦举家清。

  赠刘司户〔艹贲〕

  江风扬浪动云根,重碇危樯白日昏。
  已断燕鸿初起势,更惊骚客后归魂。
  汉廷急诏谁先入,楚路高歌自欲翻。
  万里相逢欢复泣,凤巢西隔九重门。

  悼伤后赴东蜀辟至散关遇雪

  剑外从军远,无家与寄衣。
  散关三尺雪,回梦旧鸳机。

  乐游原

  向晚意不适,驱车登古原。
  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

  北齐二首

  一笑相倾国便亡,何劳荆棘始堪伤。
  小怜玉体横陈夜,已报周师入晋阳。

  巧笑知堪敌万几,倾城最在著戎衣。
  晋阳已陷休回顾,更请君王猎一围。

  夜雨寄北

  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
  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

  忆梅

  定定住天涯,依依向物华。
  寒梅最堪恨,常作去年花。

  赠柳

  章台从掩映,郢路更参差。
  见说风流极,来当婀娜时。
  桥回行欲断,堤远意相随。
  忍放花如雪,青楼扑酒旗。

  宿骆氏亭寄怀崔雍崔衮

  竹坞无尘水槛清,相思迢递隔重城。
  秋阴不散霜飞晚,留得枯荷听雨声。

  风雨

  凄凉宝剑篇,羁泊欲穷年。
  黄叶仍风雨,青楼自管弦。
  新知遭薄俗,旧好隔良缘。
  心断新丰酒。销愁斗几千?

  梦泽

  梦泽悲风动白茅,楚王葬尽满城娇。
  未知歌舞能多少,虚减宫厨为细腰。

  寄令狐郎中

  嵩云秦树久离居,双鲤迢迢一纸书。
  休问梁园旧宾客,茂陵秋雨病相如。

  杜工部蜀中离席

  人生何处不离群?世路干戈惜暂分。
  雪岭未归天外使,松州犹驻殿前军。
  座中醉客延醒客,江上晴云杂雨云。
  美酒成都堪送老,当垆仍是卓文君。

  隋宫

  紫泉宫殿锁烟霞,欲取芜城作帝家。
  玉玺不缘归日角,锦帆应是到天涯。
  于今腐草无莹火,终古垂杨有暮鸦。
  地下若逢陈后主,岂宜重问后庭花。

  二月二日

  二月二日江上行,东风日暖闻吹笙。
  花须柳眼各无赖,紫蝶黄蜂俱有情。
  万里忆归元亮井,三年从事亚夫营。
  新滩莫悟游人意,更作风檐夜雨声。

  筹笔驿

  猿鸟犹疑畏简书,风云常为护储胥。
  徒令上将挥神笔,终见降王走传车。
  管乐有才真不忝,关张无命欲何如。
  他年锦里经祠庙,梁父吟成恨有余。

  无题二首(其一)

  昨夜星辰昨夜风,画楼西畔桂堂东。
  身无彩凤双飞翼,心有灵犀一点通。
  隔座送钩春酒暖,分曹射覆蜡灯红。
  嗟余听鼓应官去,走马兰台类转蓬。

  无题四首

  (其一)

  来是空言去绝踪,月斜楼上五更钟。
  梦为远别啼难唤,书被催成墨未浓。
  蜡照半笼金翡翠,麝熏微度绣芙蓉。
  刘郎已恨蓬山远,更隔蓬山一万重。

  (其二)

  飒飒东风细雨来,芙蓉塘外有轻雷。
  金蟾啮锁烧香入,玉虎牵丝汲井回。
  贾氏窥帘韩掾少,宓妃留枕魏王才。
  春心莫共花争发,一寸相思一寸灰。

  (其四)

  何处哀筝随急管,樱花永巷垂杨岸。
  东家老女嫁不售,白日当天三月半。
  溧阳公主年十四,清明暖后同墙看。
  归来展转到五更,梁间燕子闻长叹。

  谒山

  从来系日乏长绳,水去云回恨不胜。
  欲就麻姑买沧海,一杯春露冷如冰。

  花下醉

  寻芳不觉醉流霞,依树沉眠日已斜。
  客散酒醒深夜后,更持红烛赏残花。

  曲江

  望断平时翠辇过,空闻子夜鬼悲歌。
  金舆不返倾城色,玉殿犹分下苑波。
  死忆华亭闻唳鹤,老忧王室泣铜驼。
  天荒地变心虽折,若比伤春意未多。

  落花

  高阁客竟去,小园花乱飞。
  参差连曲陌,迢递送斜晖。
  肠断未忍扫,眼穿仍欲稀。
  芳心向春尽,所得是沾衣。

  柳

  曾逐东风拂舞筵,乐游春苑断肠天。
  如何肯到清秋日,已带斜阳又带蝉。

  为有

  为有云屏无限娇,凤城寒尽怕春宵。
  无端嫁得金龟婿,辜负香衾事早朝。

  无题

  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
  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晓镜但愁云鬓改,夜吟应觉月光寒。
  蓬山此去无多路,青鸟殷勤为探看。

  碧城三首(其一)

  碧城十二曲阑干,犀辟尘埃玉辟寒。
  阆苑有书多附鹤,女床无树不栖鸾。
  星沉海底当窗见,雨过河源隔座看。
  若是晓珠明又定。一生长树水精盘。

  端居

  远书归梦两悠悠,只有空床敌素秋。
  阶下青苔与红树,雨中寥落月中愁。

  咏史

  北湖南埭水漫漫,一片降旗百尺竿。
  三百年间同晓梦,钟山何处有龙盘。

  齐宫词

  永寿兵来夜不扃,金莲无复印中庭。
  梁台歌管三更罢,犹自风摇九子铃。

  十一月中旬至扶风界见梅花

  匝路亭亭艳,非时袅袅香。
  素娥惟与月,青女不饶霜。
  赠远虚盈手,伤离适断肠。
  为谁成早秀?不待作年芳。

  马嵬二首(其二)

  海外徒闻更九州,他生未卜此生休。
  空闻虎旅传宵柝,无复鸡人报晓筹。
  此日六军同驻马,当时七夕笑牵牛。
  如何四纪为天子,不及卢家有莫愁?

  富平少候

  七国三边未到忧,十三身袭富平候。
  不收金弹抛林外,却惜银床在井头。
  彩树转灯珠错落,绣檀回枕玉雕锼。
  当关不报侵晨客,新得佳人字莫愁。

  宫辞

  君恩如水向东流,得宠忧移失宠愁。
  莫向尊前奏花落,凉风只在殿西头。

  代赠二首(其一)

  楼上黄昏欲望休,玉梯横绝月如钩。
  芭蕉不展丁香结,同向春风各自愁。

  楚吟

  山上离宫宫上楼,楼前宫畔暮江流。
  楚天长短黄昏雨,宋玉无愁亦自愁。

  板桥小别

  回望高城落晓河,长亭窗户压微波。
  水仙欲上鲤鱼去,一夜芙蓉红泪多。

  银河吹笙

  怅望银河吹玉笙,楼寒院冷接平明。
  重衾幽梦他年断,别树羁雌昨夜惊。
  月榭故香因雨发,风帘残烛隔霜清。
  不须浪作缑山意,湘瑟秦箫自有情。

  夕阳楼

  花明柳暗绕天愁,上尽重城更上楼。
  欲问孤鸿向何处,不知身世自悠悠。

  晚晴

  深居府夹城,春去夏犹清。
  天意怜幽草,人间重晚晴。
  并添高阁迥,微注小窗明。
  越鸟巢干后,归飞体更轻。

  龙池

  龙池赐酒敞云屏,羯鼓声高众乐停。
  夜半宴归宫漏永,薛王沉醉寿王醒。

  泪

  永巷长年怨绮罗,离情终日思风波。
  湘江竹上痕无限,岘首碑前洒几多。
  人去紫台秋入塞,兵残楚帐夜闻歌。
  朝来灞水桥边问,未抵青袍送玉珂。

  流莺

  流莺飘荡复参差,渡陌临流不自持。
  巧啭岂能无本意,良辰未必有佳期。
  风朝露夜阴晴里,万户千门开闭时。
  曾苦伤春不忍听,凤城何处有花枝?

  吴宫

  龙槛沉沉水殿清,禁门深掩断人声。
  吴王宴罢满宫醉,日暮水漂花出城。

  嫦娥

  云母屏风烛影深,长河渐落晓星沉。
  嫦娥应悔偷灵药,碧海青天夜夜心。

  忆住一师

  无事经年别远公,帝城钟晓忆西峰。
  炉烟消尽寒灯晦,童子开门雪满松。

  细雨

  帷飘白玉堂,簟卷碧牙床。
  楚女当时意,萧萧发彩凉。

  无题二首

  凤尾香罗薄几重,碧文圆顶夜深缝。
  扇裁月魄羞难掩,车走雷声语未通。
  曾是寂寥金烬暗,断无消息石榴红。
  斑骓只系垂杨岸,何处西南任好风。

  重帷深下莫愁堂,卧后清宵细细长。
  神女生涯原是梦,小姑居处本无郎。
  风波不信菱枝弱,月露谁教桂叶香。
  直道相思了无益,未妨惆怅是清狂。

  贾生

  宣室求贤访逐臣,贾生才调更无伦。
  可怜夜半虚前席,不问苍生问鬼神。

李商隐的爱情故事

导语:李商隐,字义山,号玉溪生,又号樊南生,和杜牧合称“小李杜”,与温庭筠合称为“温李”。下面是关于李商隐的爱情故事,欢迎参考!

中国古代的诗人都有一颗想要入仕的心思,但是大部分诗歌文学成就较高的文人,在仕途上都不顺利,以至于古往今来的隐逸派诗人只多不少。李商隐也是其中的一员,虽自称是皇室宗亲,但是却无人理他,估计是很远的皇室宗亲了吧,这对他的仕途没有任何帮助。文人都需要推荐和知遇,因为文人本身,说得不好听是生活水平比较一般,有些甚至比较穷,不事生产,根本活不下去。

前半生的他基本上平平淡淡,直到19岁时,才被当时的'牛党要员太平军节度使令狐楚赏识,令狐楚对李商隐有知遇之恩,有了一个好的靠山之后,李商隐便能专心科考,可惜的是晚唐官府渐渐腐朽,李商隐考了多次还是没考上,令狐楚的儿子一次便考上了,这当然不是才华能力的问题,大家都懂的,后来李商隐实在太烦躁,就给令狐楚的儿子写了一封信,发发牢骚,当年中举,与令狐楚的施压脱不了关系。但是可惜的是,晚唐时期牛李之争如火如荼,刚考上进士不久的李商隐被王茂元给招为了女婿,把女儿王晏媄嫁给了他,但是王茂元当时与李德裕交好,被视为李党。这下子,李商隐就开始被唾骂了,说他抛弃对自己有知遇之恩的令狐家,离开牛党去了李党,中间的波折起伏不多赘述。

李商隐的成就是诗,而且广为人知的是他的情诗。部分原因在于李商隐以《无题》为代表的诗歌中,表现出一种扑朔迷离而又精致婉转的感情,容易被人视为丰富的爱情体验的表达。诗人重感情,李商隐是其中的翘楚。

李商隐在得到令狐楚的赏识之后,便跟随在令狐楚的身边学习,令狐楚还有一个女儿,叫令狐函玉,青梅竹马的桥段就来了,但是李商隐这个人是很有自知之明的,他认为自己出身不高(虽自诩李唐宗亲,但是那并没有什么作用,他自己也明白),又没钱,还没有考取功名,于是,一段姻缘便错过了。

之后,太和九年,李商隐上玉阳东峰学道,遇到了一个女道士宋华阳,李商隐有诗《赠华阳宋真人兼寄清都刘先生》曲折的记述了这一件故事,但是超出常规戒律,道士的清规戒律可一点都不比佛教的弱,这段感情被发现后便只能悲痛分离。

在二十三岁时,李商隐寄居在堂弟家中,遇上了一个商人的女儿,叫柳枝,柳枝此女对李商隐的诗歌极其喜欢,所谓有共同爱好,更容易迸溅出爱情的火花,两人以诗歌作为桥梁,热恋了起来,但是李商隐被令狐楚的儿子叫去考科举,等考完了归来之后,佳人已嫁作他人妇。这段故事在《柳枝诗》隐约有记载。

李商隐的情史之中,最出名的估计是两位宫嫔了,《杜阳杂编》中有这样一段记载:“宝历二年,浙东贡女二人曰飞鸾轻凤。帝琢玉芙蓉为歌舞台,每歌舞一曲如鸾凤之音,百鸟莫不翔集。歌舞罢,令内人藏之金屋宝帐,宫中语曰‘宝帐香重重,一双红芙蓉!’”这里面讲述了两位宫嫔,一个叫飞鸾,一个叫轻凤,李商隐在参加一次贵妃的宴会上结识了二人,开始了约会,后阴差阳错,二女私藏的李商隐的玉盘被查出,畏罪自杀,香消玉殒。

后来,李商隐在29岁的时候,娶了王元茂的女儿王氏,王氏个性温婉,夫妻二人颇为恩爱,但是李商隐也因此卷入牛李之争,在夹缝中郁郁不得志,但是李商隐却并不后悔娶了王氏。在结婚后,李商隐洁身自好,但是红颜薄命,王氏患病逝去,我们所学的《夜雨寄北》:“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整首诗表达的意思就是,他思念归家,想与妻子共话巴山夜雨,共剪西窗之烛。实则不然,这首诗作于其妻死后三年。他的痴情,由此,可见一斑,之后,他再也没有娶妻,每逢七夕,必做一首诗来怀念亡妻,直到47岁时在积郁难消的愁苦中离开了人世。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lishitanjiu/30338.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上一篇:

下一篇: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