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首页 >> 诸子百家 >> 历史探究

孙策用传国玉玺和袁术换了三千兵马,孙策究竟是赚了还是亏了

揭秘历史故事 2023-06-19 10:56:36

孙策用传国玉玺和袁术换了三千兵马,孙策究竟是赚了还是亏了

很多人都不了解孙策用玉玺换兵马的事情,接下来跟着小编一起欣赏。

古代历史上,有件著名的宝物,相传是用和氏璧所雕琢的传国玉玺,起自秦始皇,此后代代流传,历来被皇帝们视为国之重器。

如此著名的传国玉玺,在汉末天下大乱时一度被扔到井里,后来被进入洛阳的孙坚发现并私藏,陈寿在《三国志》里也有记录。

不久后孙坚在攻打长沙时意外身亡,玉玺传到了他长子孙策手里。如果说孙吴政权起始于孙坚,那么孙策无疑是将其捏合成型承上启下的一个关键人物,没有孙策的努力,孙氏可能就湮没在汉末乱世之中再也籍籍无名。

不过孙坚身亡后,部众被袁术收编,年轻的孙策并没有足够的威望和实力形成自己的势力,他做出了一个大胆的决定,用传国玉玺向袁术换来了三千兵马。

玉玺是孙坚拿命换来的,更是无价之宝,秦王曾提出用十五座城池交换和氏璧而不得,孙策仅仅换来了三千兵力,这个交易是否有点亏呢?

其实一点都不亏,孙策实在是很有头脑。

在孙策所处的时代,传国玉玺承载着天命神授的理念,意义重大,多少人求之而不得,孙策敢于用这样一件重宝换来区区三千人马,是他头脑清醒的认识。

玉玺虽然是无价之宝,但说到底只是一枚图章,也就是说,它承载的只是虚名,并不能给志在开创一番事业的孙策带来实际帮助。而三千人马看似不多,实则他们是孙坚的旧部,别人统帅下,孙氏旧部未必能有多强大,但在孙策统帅下,他们的战斗力能得到最大发挥,这也是孙策对自己实力的自信。

孙策以玉玺交换军队的事,显然也不是心血来潮,而是做好了方案。他之后避开了群雄逐鹿的中原,向江东发展,击败了实力弱小的刘繇等人,建立起了江东政权的基础,而且基础打得很牢固,即使孙策在几年之后就遇刺身亡,在江东也没有人能站出来推翻孙氏的地位,才有之后在孙权手中成长为与魏蜀鼎立的孙吴。

这一切的一切,与孙策用玉玺交换兵马有重要关系,如果孙策守着玉玺,显然无法迅速崛起,三国乱世中形势瞬息万变,机会稍纵即逝,孙策这个举动,可以说是既有眼光,又有勇气,相当于成功的二次创业,把本来将要沦落的孙氏拉回到了时代舞台中央。

其实还可以说说袁术,如果孙策用玉玺交换兵马是赚了,那袁术是不是就亏了呢,那倒也未必。在那个时期,袁术是天下最强军阀之一,孙策虽然有了兵,也还是袁术的手下,他打下的地方还是归属于袁术,所以从袁术的角度来看,他也谈不上多亏。

袁术僭位称帝,是他的不智,但单看那个时期,如果说要挑一个最强的军阀称帝,那还非袁术莫属。不过光说玉玺这个事,袁术也算做了笔好买卖,只是孙策非池中之物,袁术没有手段长期控制他,这就是战略上的失策了,和玉玺没有多大关系。

从结果来看,孙策实现了自己的目的,格局从此打开,玉玺换军队非但不亏,简直是太值了。如果说孙策是孙吴最重要的创业者,我认为也称得上实至名归。

我们现代人站在上帝视角或许并不难做出判断,但考虑到孙策所处的年代是1800多年前,当时人们的思想和价值观与今天有很大不同,时局又是纷乱复杂,孙策这个决定既需要勇气又需要智慧还要有自信,称得上是难能可贵的。

孙策被誉为江东小霸王,巅峰时期的他在江东有多大基业?

东汉末年,曹操、刘备、孙权三人各占一方。曹操将广阔的北方地区收入自己的囊中,刘备则将云贵川三省作为自己修身养性的世外桃源,而长江中下游地区则被孙权占有,稻花飘香,好一个人间仙境。其实,早期江东地区并不属于孙氏一族,而是属于刘表,是孙权的哥哥孙策为了给自己的父亲报仇,下定决心要将江东地区收入自己手中,可是说孙权手中的江山是孙策为他打下的。

孙策年轻的时候便跟这着孙坚南征北战,所到之处没有一人不称赞他英勇无比,都说他将来会成就一番大事业,人们还给他取了一个外号叫做?小霸王?。后孙坚被刘表陷害致死,作为儿子的孙策立志要为父亲报仇。为了招兵买马,孙策把好不容易得来的传国玉玺交给了袁术,只为得到三千兵马,他还广纳贤士,只要愿意为自己效劳的,他都以礼相待。渐渐的,孙策的势力越来越大,在公元前195年,孙策带领的军队将江东地区全部收复。

江东地区在现代指的是长江以南的地区,包括湖南、江苏、安徽等地,这些地方不仅物产丰富,而且航运发达,古代许多商品买卖都会经过长江运输。孙策一人独占江东地区,可想他不仅在地区上占优势,在经济上也更胜曹操和刘备。吴国在慢慢变强大,孙策的名声也越来越大,来投靠他的人越来越多,军队的实力也在不断加强。对于江东地区的老百姓,孙策奉行不抢不偷的策略,人们都爱戴他,昔日的小霸王已经成长为一方霸主。

本以为吴国会凭借着得天独厚的地理条件,成为三国中最厉害的国家,但孙策的,不幸离世给了吴国致命的一击。在一次打猎的途中,孙策不幸中箭身亡,年仅二十六岁。没有了孙策的吴国,凭借着充裕的贮备物资,虽说在三国之中还有一席之地,但最终也没有逃过被灭的结局。

为何横扫江东从未失败的孙策死于毒箭之下?



孙策是汉末三国时期的名将,也是诸侯。他的儿子跟随父亲的脚步,统一了江东,为孙吴的称霸打下了坚实的基础。那么,孙策好吗?他有多好?


历史上有一个三国武将的排名:一个鲁,两个赵,三个典韦,四个关隘,五匹马,六个张飞,两个夏侯将军黄泰,两个徐庞干,枪神和。虽然他们很勇敢,也很无助,但他们的生活太悲伤了。三国二十四将,打败邓艾、姜维。这里第三句中的“孙”指的是霸王孙策。能看出孙策厉害吗?孙策不仅是三国时期二十四大名将之一,还是第九号领军人物,真的是相当厉害。


虽然电视剧里孙策的戏份不多,但在现实历史中,孙策确实是个硬汉角色。孙策从小随父作战,在战场上英勇善战。孙坚死后,孙策继承父业,在国家传下来的圣旨的基础上,向袁术借兵,横扫江东。对外重用程普、黄盖、韩当等老将,后又安抚太史慈。对内重用张昭、周瑜,开创了江东大一统的霸权。曹操曾评价孙策:“狮子难敌!”袁术曾感叹,“若有孙郎这样的儿子,何苦恨死?”这说明孙策也是厉害的。


孙策虽然骁勇善战,但也是智勇双全。更致命的是,他傲慢任性。江东初,孙策不听劝谏,嗜猎成性,骄横勇武,不屑护卫侍从。他被偷袭暗杀,忍气吞声。


临终时,他把吴栋交给了他的弟弟孙权。孙策死后,被孙权追封为长沙桓王,孙策的独子孙绍被封为吴王,后改为豫王。孙绍死后,孙策的孙子孙凤继承了侯钰的王位,但最终被孙权的儿子孙皓所杀。从此,孙策的第一滴血彻底断绝,被自己的亲侄儿断绝,真是悲哀又讽刺。


借袁兵与孙策的印信。


这里孙策的“借敕印”指的是传下来的敕令。英雄们讨伐董卓的时候,孙策的父亲孙坚率先到了洛阳,在一口枯井里发现了一个宝箱,其中就是传下来的圣旨。这个时候抢国家法令的人很多。孙策的弟弟孙权认为玉玺只是一块惹祸的石头。但孙坚舍不得放弃玉玺,为了保住玉玺,他死了。这时,玉玺到了孙策手里。


孙坚死后,孙策被逼得腹背受敌,暂时投靠袁术。几年后,他遇到了想和孙策成大事的周瑜。因为孙策的才华和背景,在战斗中帮助袁术屡立战功,被封为“小霸王”。袁术不想放孙策走,但又对孙策缺乏信任。于是孙策和周瑜商量后,想出了一个妙计,就是拿袁术梦寐以求的玉玺做抵押,向袁术借兵。


果然,当孙策把玉玺呈给袁术时,袁术失去理智,当场答应,向孙策借了几千兵。孙策毫不犹豫地带着从袁术那里借来的兵马,赶往家乡江南。袁术借的千军万马,为孙策创立的后来的吴国打下了良好的基础,也是吴国发展以后,三足鼎立局面的开始。


以上是我个人对孙策借印袁兵典故由来的理解。现在这个典故多用来指目光短浅的人。告诫后人不要把一些事情看得太重,要学会取舍。不要吝啬付出,不要害怕失去,懂很多东西。放弃也是一种回报。塞翁失马,焉知非福。


孙策对太史慈


谁相信大家都很熟悉三国时期吴、王的长兄孙坚的儿子孙策?但是谁是太史慈呢?在嗨


孙策攻打太史慈的故事,始于对孙策和太史慈的了解。“不打不相识”这句老话用在孙策和太史慈身上再合适不过了。孙坚死后,孙策一直待在袁术家门口,过着寄人篱下的生活。他吃不饱穿不饱,想脱离袁术的控制。他带着传家宝玉玺和袁术换了一些兵马,他以山为王。


毕竟孙策有野心,想成立土匪联盟。刘繇闻之,欲邀孙策上山饮酒,遂差太史慈去邀孙策。太史慈的直脾气和愚蠢的嘴让孙策误会他想抓住自己,他们打了起来。以太史慈的名义,我想我是奉命来请你喝酒的。如果你不来,我会抓住你的头盔,为你保留一些肉。于是我用孙策的头盔夹了一块猪后腿给孙策。后来,孙策知道了真相,就邀请太史慈去他家喝酒。


后来,当孙策看到太史慈留给自己的那块肉时,非常感动,就把这块肉牺牲了。崇拜太史慈为将军。从此,太史慈跟随孙策征战沙场,结下了深厚的友谊。据说在黄山一带,每一面墙上挂猪后腿的习俗都出自此地。一战期间,孙策和太史慈成了好朋友,留下了一段佳话。

孙策拿玉玺向袁术借了多少兵马?

三国初期,盟军平董卓乱,孙策的父亲孙坚趁乱在宫中发现传国玉玺,并据为己有,还因此与袁绍决裂。后来孙坚战死,其子孙策依附袁术,但不甘屈居其下,以去江东平乱为名,以玉玺为凭向袁术借雄兵三千,从而在江东逐渐发展起来手下:太史慈.周瑜.虞翻 陈武 华歆 朱治 张昭 孙静 蒋钦 凌操 程普、韩当、黄盖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lishitanjiu/30255.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上一篇:

下一篇: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