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起范仲淹,或许你最先想到的,就是他那句“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名言。而他并不是嘴上说说罢了,范仲淹一直在用自己的行动,向世人证明,什么叫忧国忧民。
范仲淹出身官宦世家,先祖就是唐高宗时期的宰相范履冰,时人称其为“良相”。高祖范隋是唐懿宗时期的丽水县丞。唐朝灭亡后,范仲淹的曾祖、祖父、父亲都先后为吴越国效力。吴越王归顺宋朝后,其父范墉也跟着到了宋朝为官,任武宁军节度掌书记。
北宋淳化元年,父亲范墉去世,此时的范仲淹年仅两岁。母亲为了养活年幼的儿子,只好带着他改嫁朱文翰,范仲淹也就随继父姓朱,改为朱说(音同“悦”)。
范仲淹从小就喜爱读书,他立志将来要报效国家。在他22岁那年,知道了自己的家世,伤感不已,于是毅然辞别母亲,到应天府求学。
大中祥符八年,范仲淹以“朱说”的名字,考中进士,授广德军司理参军一职。虽然只是个九品芝麻官,但范仲淹知道,凡事不能一步登天。而且这个职位负责掌管讼狱、案件事宜,他认为可以为民请命,是件很幸福的事。
此时的范仲淹,已经有了朝廷俸禄,于是他便将母亲接来奉养。由于他就任期间刚正廉直,所以很快就升为文林郎、任集庆军节度推官,朝廷特意恩准他恢复范仲淹之名。
皇祐元年,宋仁宗任命范仲淹为杭州知州,谁知他杭州的第二年,就遇到百年一遇的大灾荒,一时间饿殍满地,惨不忍睹。在这种情况下,杭州的米价还在持续上升,已经到了一百二十文钱一斗的地步,灾民根本就买不起。
此刻身为杭州知州的范仲淹,自然要为百姓解决生存问题。然而在这样情况下,范仲淹却下令继续涨价,更奇怪的是,事后灾民还连连称赞他是个好官,这是怎么回事?
在范仲淹的命令下,原本一百二十文一斗的米,涨到了一百五十文。很快这一消息就传到京城,朝中大臣纷纷上疏弹劾他不顾灾民死活。然而范仲淹并未受这些人影响,反而继续他的涨价命令。
原来范仲淹这样做,是利用了商人逐利的特点。提高杭州的米价后,商人们便以为,这里有利可图,于是纷纷将大米往杭州送,希望在这里大赚一笔。时间一久,杭州的大米就越来越多,逐渐达到饱和状态。在这个时候,范仲淹再下令开仓放粮,一来百姓都有大米可以领,二来商人的米就卖不出去了。
商人的米卖不出去,那么就只有降价,慢慢杭州的米价便恢复到正常水平。米价一低,即使之后放粮结束,灾民也能买得起米了。所以经过此举,百姓都纷纷称赞范仲淹是个好官。
皇祐四年,范仲淹调知颍州,他带病前去赴任,结果到徐州就病逝了,享年64岁。范仲淹这一生忧国忧民,尽管他的仕途算不上一帆风顺,可他始终将百姓放在第一位,真正做到了“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他去世后,宋仁宗为他亲书“褒贤之碑”,追赠他为兵部尚书,后来又累赠太师、中书令兼尚书令,追封楚国公,谥号“文正”。值得一提的是,“文正”是古代文官梦寐以求的谥号,统治者并不会轻易赐这一谥号。历史上得到这一谥号的人,大多都是深受文人及后世敬仰的人。所以世人也称范仲淹为“范文正公”。
根据历史上的评价可以总结出:
1.出身名门
在历史上,对于出身名门其实还是有一点在乎的,对于一个人的第一印象,那么范纯仁出身于名门世家,所以在古代做官是一个很好的通行证。范纯仁是范仲淹次子,官宦世家出生,以父恩荫蔽入仕。因为他父亲在朝为官,且功绩卓着的原因,在范纯仁考中进士之前,范纯仁就已经进入官场了。范纯仁是北宋着名政治家、军事家、文学家范仲淹的次子,其本人的政治成就也不低,在北宋一朝坐到宰相的位置,人称“布衣宰相”。
2.孝悌尤佳
范纯仁是一个非常孝顺的人,“三纲五常,孝字为先”,范纯仁是这句话最好的体现。范纯仁说到做到,双亲在世的时候,他一直在家孝顺父母。一直等到范仲淹去世之后,范纯仁才正式进入仕途。
3.不畏权贵、正直不阿
范纯仁是一个不畏权贵,正直不阿,廉洁奉公的好官。在他为襄邑知县的时候,有一个卫士在治下牧场中牧马,放纵马匹踩坏了农民的农作物。范纯仁将这个卫士抓起来,并且给予杖刑的处罚。有官员说:“这是为陛下尽忠的宫廷值宿护卫,你一个小小的县令,怎么敢做出如此处置。范纯仁丝毫不惧,仍然给卫士用了刑。后来卫士将此事状告到皇帝那儿,范纯仁尽管职位低,却丝毫不惧。侃侃而谈,表明农业是国家财政主要来源,如果放任大家糟蹋老百姓的作物,那么百姓们又如何安心生产,缴纳赋税呢?皇帝听了范纯仁的说法,不仅没有处罚他,反而赞扬了他。
4.节俭如一
范纯仁是一个非常节俭的人,不管官位高低,他都始终如一。历史上有太多的权臣贪官,他们虽然过着骄奢享乐的生活,但是却到底失去了自己的原则和底线。范纯仁一生从微末到庙堂之高,依然秉持着节俭的作风。
5.心系国家、推荐贤才
他位居高位之后,多次向朝廷举荐人才。举荐人才,历史上大多数宰相都会干这件事儿。其他人在举荐人才的时候,肯定都会向被举荐人表明是自己举荐的。这些人以后上位之后,久打上了这位宰相的标签。就算没有加入宰相的阵营,但是到底有提携之恩,所以或多或少都会亲近宰相。
范纯仁却不是这样,他举荐了不少的人才,但是却并没有透露出是自己举荐了他们。有些人对此十分奇怪,说:“担任宰相,怎么能不罗致天下的人才,使他们知道出自自己的门庭之下呢?”
但是范纯仁却说,自己提携这些人,是为了国家效力,而不是为了一己之私。那么不知道是自己举荐了他们,又有什么关系呢?
只有真正心系国家,一心为国为民的好官,才会忘记私利。范纯仁如此高风亮节,令人钦佩。
综上所述:范纯仁是一个心系国家,荐贤任能、简洁朴素,孝悌尤佳,不畏权贵、正直不阿,一代为国为民的好官。
环庆路的羌属非常多,范仲淹到环庆时,得知六百多名羌族酉长受赵元昊利诱,曾为夏军攻宋作向导。范仲淹深入边界一带巡视,以朝廷名义犒赏、慰问羌族,巡视了诸羌人马,与他们订立条约,让他们在抗击元昊中发挥作用。为了进一步加强招抚羌人的工作,范仲淹特意奏请朝廷,把种世衡调到环州。种世衡调到环州后,冒着严寒冰雪,深入到汉朝官员从未到过的险地群山,对羌族进行访问招抚,这使羌人非常感动。种世衡让他们备置烽火,当西夏进犯时,以烽火相告,驱马相救。种世衡就因此多次击破西夏的掠劫。羌族对种世衡十分敬服,当种世衡兵援泾原时,有几千名羌兵随从。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lishitanjiu/29500.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602607956@qq.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