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小编就给大家带来宋高宗的故事,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
前提:宋高宗无后。
1127年二月,汴京陷落,北宋灭亡。金人《宋俘记》载:“既平赵宋,俘其妻孥三干余人,宗室男、妇四千余人”宋朝近支宗室几乎被扫荡一空。
同年五月,流窜在外的康王赵构登基,改元建炎,建立南宋,是为宋高宗。
宋高宗此前只有五个女儿,全都被金人掳走,但称帝一个月后,他就迎来了第一个儿子——赵旉,这也是他唯一的亲子。
虽然当了皇帝,但宋高宗仍然喜欢逃跑,金人一攻他就跑,刚出生的赵旉也跟着颠沛流离。赵旉出生在宋朝的南京(今商丘),不过宋高宗觉得这地离边境太近又无险可守,不可久留,就南奔到了扬州。
1129年,金兵入侵淮南,宋高宗又跑到了临安(今杭州),并在此遇上了苗刘兵变。宋高宗被愤怒的军人赶下了台,幼子赵旉登上皇位。
一个月后,勤王军攻入临安,宋高宗复位,赵旉被册立为皇太子,随后随宋高宗抵达建康(今南京)。
在南京,3岁的赵旉夭折,宋高宗哭得死去活来,原因很简单,他已经失去了生育能力。这还不是什么秘闻,三天后就有人上书进言宋高宗:“择宗室之贤者,使视皇太子事俟。皇嗣之生,退居藩服。”
此时宋高宗才23岁,如果他生育能力正常的话,也没谁敢这么直白。事实的确如此,宋高宗追封赵旉为元懿太子后,再也没有生出一儿半女,不得不考虑选养子的事。
借口:太祖之后当有天下
《宋史·孝宗本纪》:及元懿太子薨,高宗未有后,而昭慈圣献皇后亦自江西还行在,后尝感异梦,密为高宗言之,高宗大寤。会右仆射范宗尹亦造膝以请,高宗曰:“太祖以神武定天下,子孙不得享之,遭时多艰,零落可悯。朕若不法仁宗,为天下计,何以慰在天之灵!”于是诏选太祖之后。
宋太祖赵匡胤死后,皇位传给了弟弟宋太宗赵光义,之后宋朝皇帝都是宋太宗的后人。直到宋高宗这一代,他扯了句“太祖之后当有天下”,这是瞎话。如果宋高宗有亲子的话,打死他都不会这么说,因为他砍了不止一位这么说的宗室。
《宋史·宗室四》:初,昌陵复土,司天监苗昌裔谓人曰:“太祖后当再有天下”。子崧习闻其说,靖康末起兵,檄文颇涉不逊。子崧与御营统制辛道宗有隙,道宗求得其文,上之。诏年史往案其狱,情得,帝震怒,不欲暴其罪,坐以前擅弃城,降单州团练副使,谪居南雄州。绍兴二年赦,复集英殿修撰,而子崧已卒于贬所。
赵子崧是宋太祖六世孙,靖康之变时任淮宁知府,起兵勤王,被康王赵构任命为大元帅府参议官、东南道都总管。可宋高宗称帝次年,就找个借口把他贬到南雄州(在今韶关),赵子崧最终死在了流放地。
赵子崧的悲惨下场源于他是宗室,且带兵,尤其他是太祖系宗室,应了司天监那句预言,自然要咔嚓。同时期起兵勤王的太祖系宗室,也多是凄凉收场,如赵叔近和、赵叔向都被捕杀。
对于宋高宗而言,金人不是主要威胁,宗室才是,金人来了可以跑,宗室发难可就没地跑了,一切可能威胁他皇位的因素,都要扼杀,决不能成长起来。
在这种情况下,他选太祖之后继位的原因绝不是向把皇位还给太祖一系,而是因为这样对他有好处。
前车之鉴:“濮议”
在宋高宗之前,宋朝皇帝就有绝嗣的,那就是大名鼎鼎的宋仁宗。
宋仁宗有三个儿子,全部夭折,加上他的兄弟也都早夭,不得不选堂兄濮王赵允让的儿子为养子,为其更名赵曙,即后来的宋英宗。
宋仁宗离世24个月后,“濮议”开场。
顾名思义,“濮议”就是一场关于宋英宗生父濮王名分的讨论,宋英宗为此与群臣开撕长达18个月。
在讨论中,群臣分裂成两个阵营。以王珪为首的一派认为,宋英宗已过继给宋仁宗为子,以皇子身份继位,濮王为宋仁宗之兄,宋英宗应称其为皇伯;以韩琦、欧阳修为首的一派认为,宋英宗应称濮王为皇考(考是对已去世父亲的称呼)。
双方争夺多时,最终以皇考派胜利告终,濮王赵允让称皇(不是皇帝),三位王夫人并称为后(不是皇后),不过宋英宗短命,在位四年即去世,还没来得及给父母上谥号,所以濮王的谥号仍是王,妻子的谥号仍是王夫人。
宋英宗因短命而没做全套,但也足够给宋高宗敲响警钟了。宋英宗可是宋仁宗实实在在的养子(尽管宋仁宗只是拿他当备胎,后宫一有动静就把他赶回濮王那里),也是以皇子身份继位,最后也能让宋仁宗没了儿子。如此看来,选近支宗室继位,风险很大啊。
决断:选择远支弱小宗室
虽然宋高宗的兄弟子侄在汴京团灭了,但不代表宋朝宗室被团灭了,事实上,宋朝宗室还有很多人。
宋朝的宗室管理比较宽松,宗室子弟既可以参加科举,也可以当官。而且宗室聚集地不止汴京一处,还有西京洛阳的西外宗室和南京商丘的南外宗室。
靖康之变后,西外宗室、南外宗室、汴京逃出的宗室和各地的宗室,组成了宋朝的宗室人员。这其中,出了一百多年皇帝的太宗系势力是最强的,尤以濮王系为最,毕竟宋仁宗以后的皇帝都出自这一系。
单宋高宗叔祖辈的,就有担任知西外宗正事的嗣濮王赵仲湜(原来的嗣濮王被掳走了)和担任知南外宗正事的赵仲儡;宋高宗叔伯辈的也有四人担任过这两个职务。
最强的还是齐安郡王赵士㒟,靖康之变时,他就是是权同知大宗正事,是宗室的代表人物。跟孟太后一样,他是宋高宗继位的法理依据;苗刘兵变时,也是他发密信让张浚勤王;岳飞被诬陷下狱时,他上书:“中原未靖,祸及忠义,是忘二圣不欲复中原也。臣以百口保飞无他。”
管中窥豹,濮王系宗室的人数就相当可观了,宋高宗能够选择的子侄辈,绝对有数百人,但一看濮王系这势力,还是算了吧。
那濮王系以外的太宗系宗室呢?他们也足够远,宋高宗要是想找,绝对能够找到势力小的,但选他们的话借口不好找,选太祖系宗室来一句“太祖后当有天下”,说的宋高宗道德水准都上了一个台阶,可濮王系以外的太宗系,总不能来一句“某王后当有天下”吧。
既然不能选太宗系,那就只能是太祖系,选没当过皇帝的赵廷美后裔就太说不过去了。
太祖系里面最强的是燕王系,从宋神宗时期开始,燕王赵德昭直系后代可世袭安定郡王,成为北宋宗室中第二个可世袭的王爵(第一个是嗣濮王)。
整个宋高宗时期,安定郡王这个爵位一直在“令”字辈宗室手里传承,直到他退位快二十年了,才转到“子”字辈(宋高宗同辈)。
把时间退回宋高宗选养子的时候,燕王系的人数说不定比濮王系还多,只是政治地位没那么高而已。这样,燕王系也被排除。
宋太祖只有两个儿子活到了成年,排除燕王赵德昭,只剩下秦王赵德芳,最后继承宋高宗皇位的宋孝宗,就是赵德芳的六世孙,其生父赵子偁只是个从八品的文官。
宋孝宗的竞争对手赵伯玖,连是太祖哪一系都不清楚,生父赵子彦是个从八品武官,地位比赵子偁还要低。
幻想:生个儿子
收宋孝宗为养子时,宋高宗才26岁,尽管他丧失生育能力已成为朝野公论,但这个年纪大人,怎么可能轻易放弃,像宋仁宗是一直拖到五十多岁病重了才死心,立宋英宗为皇子。
一方面,宋高宗顶不住朝野压力,要收养子以防万一。另一方面,宋高宗不甘心,还想自己完成传宗接代。
一旦他成功了,这个备胎养子自然从哪来回哪去。如果他选择大宗为养子,凭借那些宗正、郡王的势力,那就真是请神容易送神难了,还有可能威胁到自己亲子的地位。就算是没成功,大宗之子闹“濮议”这种破事也是容易得多,必须断绝此等风险。
随着宋高宗年龄增长,这种不甘心反而强烈了起来,宋高宗为了不让宋孝宗产生必定继承皇位的心思,特意再收一个养子,即赵伯玖。宋高宗不顾朝臣反对,故意给了两个养子同等地位,明确告诉他们:老实点,皇位指不定是谁的呢!
当然,宋高宗最终失败了,幻想终成泡影,他不得不从两个养子中二选一,选出了宋孝宗继承皇位。终宋孝宗一世,提都没提尊崇生父的事,宋高宗的目的完美达成。
一说起宋朝皇帝,除了宋太祖赵匡胤外,知名度最高的恐怕就是宋高宗赵构了。然而和赵匡胤所不同的是,赵构虽然名气也很大,但多数都是负面评价,比如杀害忠臣岳飞、对金国卑躬屈膝求和等等。
赵构之所以干出这么多招致后世痛斥的行为,其主要目的是为了保住南宋的半壁江山和自己的皇位,由此可见他对皇帝宝座有多么迷恋。然而,在赵构五十五岁那一年,他却做了一件不可思议的决定:将皇位禅让给养子赵昚,自己当起了太上皇。那么问题来了,像赵构这样迷恋皇位的人,为什么会突然决定主动让位呢?
其实,赵构之所以会做出这样的决定,原因有多个方面。首先是皇帝的宝座虽然人人想坐,但真正坐上去后,其面临的压力也非常人所能想象。
赵构建立南宋后不久就遇到了一场生死考验。他手下的两名将领(苗傅、刘正彦)趁中枢空虚发动兵变,逼迫赵构将皇位禅让给年仅三岁的皇太子赵旉。最终兵变虽然被成功镇压,但赵构唯一的儿子赵旉却因受惊过度而吓死了。自此,赵构对武将产生了严重的信任危机,后来岳飞被杀也跟这场兵变有着很大的关系。
不过,皇帝宝座对赵构产生的煎熬还远不止如此。从南宋建立后到1141年《绍兴和议》签订前,宋金两国展开了激烈地交锋。这一阶段对赵构来说是非常纠结的时期。一方面他自然也希望能收复故土,重振山河。但另一方面,他又担心以岳飞为首的武将集团拥兵自重,形成尾大不掉之势。经过反复掂量利弊后,赵构最终决定接受秦桧的建议,同北方的金国握手言和,并冤杀了岳飞。
《绍兴和议》签订后,南宋以每年向金国进贡银二十五万两、绢二十五万匹为代价求得了和平。对历史有所了解的人想必都会知道,无论在何种形式下,只要有人签订这种屈辱协议,肯定会被国人戳着脊梁骨痛骂。赵构虽然身为皇帝,但也无法堵住天下百姓的悠悠之口。因此,他当时面临的压力也是可想而知的。
在此后的二十年时间中,宋金两国相安无事,赵构终于过上了他梦寐以求的生活。然而,到了1161年,金国第四任皇帝完颜亮撕毁和平协议,举兵南下,已过惯和平生活的赵构被这突如其来的变化吓得着实不轻。最终,金国因内部出现叛乱而导致这次南侵草草收场。但这场中途流产的军事行动却让赵构心中萌生退意。
1162年六月,做了三十六年皇帝的赵构正式将皇位传给了他的养子赵昚,是为宋孝宗。而赵构则当起了太上皇。
赵构禅让皇位除了不堪忍受皇帝这个职业所带来的沉重压力外,还有个重要原因就是他后来一直没有生育能力,没有自己的子嗣。因此他认为与其一直霸占着皇位不放手,让接班人等的怒火中烧,还不如自己主动退位让贤。如此一来,至少还能让赵眘感激他的恩情,他也可以因此得以安享晚年。
此外,还有一种说法指宋太祖赵匡胤托梦给赵构,要求他将皇位还给自己这一脉的子孙(汝祖自摄谋,据我位久,至於天下寥落,是当还我位)。虽然这只是野史上的说法,但日有所思,夜有所梦,也不能排除赵构或许真的有意无意间做过了这样一个奇怪的梦。
宋孝宗登基后立马就干了两件大事:一是为岳飞平反;二是下令宋军北上,收复中原故土,史称?隆兴北伐?。从宋孝宗干的这两件事上可以看出,宋高宗赵构在禅让皇位后,确实是做到了彻底放权。
1187年十月,当了二十五年太上皇的赵构病逝,享年八十一岁。中国历史上共有皇帝四百多人,其中超过八十岁的仅有五人,赵构成为其中之一,或许和他当年选择急流勇退有着莫大的关系。
宋高宗赵构虽然嫔妃如云,但亲生儿子只有元懿太子一人。偏偏这位太子还短命,年仅三岁就夭折了。据说,太子在睡觉的时候有宫女碰倒火盆,愣被吓死了。而在金兵南侵过程中,赵构不幸受惊吓而不复生育能力。为了延续赵家江山,他就只能从宗室择近挑选一位立为皇子,继承皇位。那么他自己身为太宗后裔,为什么却立了一位太祖后裔的人当皇子?
有人说是靖康之难,北宋灭亡,太宗这一支3000余人都被金兵带到漠北劳动去了,基本就剩他一个了,但是太宗后裔何其多,金兵带走的仅仅是宋徽宗一脉的相关皇族3000多人,太宗后裔并没有完全断绝,显然这一说法有些站不住脚,宋史的记载是(孟太后)尝感异梦,密为高宗言之,高宗大寤。”,从以上资料来看,这事史书上记载的颇为玄妙,说是孟太后做梦,梦见太祖托梦说帝位该回归到他一系了,孟太后告诉赵构,赵构就从太祖系里选俩孩子出来养在宫里了,但是做梦的事情太玄幻,靠一个梦境是远远说服不了赵构的。
上边说过了,宋徽宗这边的亲戚都被带到北边去了,逃到南方的太宗后裔基本和赵构八竿子打不着,赵构三代以内基本没有啥正经亲戚了,他不能指望太宗这边的亲戚血浓于水了,所以说选择太宗后裔和选择太祖后裔其实已经没有什么区别了,血缘关系都已经很远了,其实对赵构来说血缘已经不是其考虑的主要因素了,既然不考虑血缘,怎么也得考虑自己。赵构选太祖后裔,说到底还是为了自己的生前身后事,何为生前身后事?说白了就是活着的时候要好吃好喝地伺候着,要活得滋润,死了也得有个正经皇帝待遇,里子面子都得拿到手。
选择太祖后裔对赵构是个最佳选择,主要是因为太祖后裔流落民间,与一般平民百姓没有啥差别,这样一来,养子的家庭势力就会小得多,对自己的威胁也小。就算养子当了太子,朝中并无扶持其的现成势力,形不成党派威胁自己,只能仰赖自己,这样才能保证自己不大权旁落,混个安稳日子。事实也是这样,就算赵构退位以后当了太上皇,依然在一些政事上继续展现他的存在感,以保持对养子的压制,保证自己活着的时候享受荣华,毕竟这些奢侈享受是要靠权力支撑的,光靠求儿子是不靠谱的,他必须有自己的力量来保证自己舒服的享受。如果选了近亲宗室,其家庭势力要是来个逼宫,想想自己七老八十了还要被人拉出去砍头,这样的亏本生意赵构是不干的。
活着要享受好,死了也要享尽尊荣,他也不想死了之后被人鞭尸,落了个无名无分。这可是有前车之鉴的,当初宋仁宗没儿子,从濮王的儿子那领养了一个养在宫里,就是后来的英宗。按理说仁宗拿他当儿子养,还传位给了他,对他够好了吧?可是英宗压根不领情,仁宗的葬礼就称病不去(也许是真病),后来更是要认濮王为皇考,仁宗为皇伯。搅得朝廷一片鸡飞狗跳。气的仁宗的皇后当时的曹太后差点想废了他。韩琦为何后来被称为两朝顾命定策元勋,就是他在这个期间做了大量弥合两宫关系,后来甚至灌醉曹太后,逼太后撤帘的事。所以英宗这个不孝子干的事,就成了悬在后世没有子嗣需要过继子嗣的宋代帝王头上的一把剑!任谁都怕养这么个“孝子贤孙”出来。所以你说赵构怕不怕?他身为太宗后裔,为何不在太宗后裔里挑?原因就是离得太近了,离得太近,本家势力就强,本家势力强,新君继位后就会依靠本家势力而不会感恩戴德养父。赵构他太爷爷就是这样的,因为濮王家势力太强了。所以赵构千挑万选选出来两个几乎已经沦落为平头老百姓的太祖后裔,绝对不是因为孟太后说太祖托梦了。而恰恰看中的就是这俩小子没有任何可以依靠的宗室力量,只能依靠赵构自己,所以可以尽可能保证赵构身后的尊荣。
虽然赵构一辈子被人诟病,但是对于自己,他的算盘还是打得不错,事实证明,赵构的如意算盘打的确实响,他的这一举动使他生前享尽荣华,死后备受尊荣,也让养子成功的获得一个“孝”字。至于孟太后的梦不过是算盘打好以后两人演的一出戏给大臣们看罢了。
这个问题要分时间段,在二十岁之前,赵构肯定是生理正常的,一共生了五个女儿和一个儿子。不过在靖康之变中,五个女儿都被金兵掳掠到北方,其中三个女儿在途中夭折,另外两个女儿到了北方后都进了浣衣院供金人蹂躏。
《精忠岳飞》里的宋高宗
赵构唯一的儿子赵旉出生在1127年。后来南宋爆发了苗刘兵变,刚刚三岁的小皇子赵旉被推举当了一个月的皇帝,随后再度“让位”给他老爹赵构。但是赵旉在这次兵变中受的惊吓不浅,不久就生病了。当年七月,赵旉随赵构来到建康(南京),一天,伺候的宫女不小心踢倒了宫里的炉子,发出巨大的响声,小孩听到后嚎哭不止,病情加重,当月就死了。
从此以后,赵构尽管也非常勤奋的在后宫耕耘,但是后宫众多佳丽再也没有为他生过孩子。正史上没有记载赵构无后的具体原因,但是民间野史就开始到处风传赵构是因为被金兵追击受到惊吓,以致患上不可言说的疾病造成无后。
后宫佳丽三千却无一人生产
流传最广的是《朝野遗记》,上面记载“外传北风极劲,而汪、黄傲然谓无事,故上每不知虞。比江都宫中方有所御宰,而张浚告变者遽至,矍然惊惕,遂病董腐。故明受殂后,后宫皆不孕。”意思是金兵来势汹汹,可是大臣们都报喜不报忧,以至于有一天,赵构正在跟嫔妃卿卿我我的时候,张浚突然跑来报告金兵杀到的消息,赵构当场吓得瘫软,从此就落下了病根。
当然野史可信度比较低,但是正史不会明说这种事,但是还是可以从正史中做个推测。
就在赵旉死后不久,赵构就在宗室里挑了两个孩子赵伯琮和赵伯玖作为自己的养子,这在历史上是罕见的,要知道赵构在收养赵伯琮时刚刚26岁,身体正是强健的时候,这么年轻就急着过继养子,很可能是他自己已经意识到真的那个方面不行了,因此要早作打算。
另外,赵构的生理毛病很可能朝中大臣也是知道的。绍兴七年,岳飞就曾经向赵构进言,请求他立赵伯琮为太子。当然岳飞说的理由是冠冕堂皇的,他说北方的金国正准备迎立宋钦宗的太子,希望皇帝早立太子,避免引起混乱。
岳飞像
不仅是岳飞,宰相赵鼎、大将张浚也分别向皇帝提出过及早立储的建议。但是赵构不为所动,两个孩子只是养在宫里,并没有给予太子的名分。可能他觉得自己才三十出头,有的是时间,假如病能治好呢。
当然赵构对自己的毛病还是采取了积极治疗的态度,《建炎以来系年要录》记载,他找了个医生叫王继先,据说这个人医术高明,赵构一度看到希望,甚至因此为他升官。他亲口说:“朕顷冒海气,继先诊视有奇效。可特书读。”有人推测,冒海气是赵构隐晦的说法,将自己的疾病说成在海上受了湿气。
但是不管赵构如何努力诊治,他最终还是没有再拥有亲生子女。1162年,56岁的赵构彻底死心,他立赵伯琮为太子,改名赵昚,并且将皇位禅让给他,自己做了太上皇。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lishitanjiu/29183.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602607956@qq.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上一篇: 荀彧为何跳槽他辅佐曹操的原因是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