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小编就给大家带来戚家军最后的辉煌的文章,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
天启元年,3月12日,后金铁骑在努尔哈赤的带领下,前去围攻沈阳城。固若金汤不是白叫的,后金这一会依旧是难以有什么成果,但是明朝的守将,何世贤、尤世忠,因为贪图军功,竟然带着人马出城迎敌了。
之所以明军靠着边城,能够几次三番的抗击八旗兵,最大的原因就是因为明军是接着坚固的城池,和猛烈的火炮,在城墙上积极防御而完成的,比起实力来说,明军大部分都难以和八旗兵对抗,此番出城迎敌的结果,也没有什么悬念。
出城部队被消灭后,后金又一次对着沈阳发动了攻击,在沈阳城中,出来明军之外,还有数万人的蒙古百姓,他们,可都是饿了几天了。蒙古饥民和后金的军队里应外合,将落桥放下,很快,一天时间内沈阳全部被后金攻占,城中的7万军民,也都死在了八旗兵的手中。
沈阳城破,但是明军支援还没有赶到,先头的急行军,是川军和戚家军。
来到了浑河南岸,看着北岸的八旗兵们,大家心中都落上了一层阴影,此番已是进退两难了。前面的城池中,已经是八旗军的天下了,支援已经不可能了,撤退?人数差距之大,援军也还未到,贸然撤退,只会被追着打,溃败不说,迟早还要全军覆没。
将军们坐到了一块,开起了军事会议,最后商量了很久,大家终于是统一了部署,支持了由总兵陈策和童仲揆两个人的意见——“主动出击,以攻为守,血战待援!”
这一批先锋部队,人数不到万人,分成两支,发动了对后金的“自S式”进攻,川军的两个年轻将领-周敦吉和秦民屏两人,带着3000余人向着北岸八旗军冲杀。另一支,戚家军由戚继光的侄子,这支军队的主帅戚金指挥,在南岸摆开“车阵”,防御冲击骑兵,并提供火器的支援。
大家知道,川军是在用生命,拖着八旗军,为援军的到来争取时间,只要援军到来,或者固守到夜晚趁着夜色,大家就可以撤退了。
头也不回的川军将士3000余人,冲入八旗军中,先后将正白、正黄旗兵军团冲垮,击杀八旗军二千余,但此时沈阳城上,是投降将领李永芳,在指挥着向川军开火,靠着火炮掩护,八旗军随后一拥而上,川军终于被击垮了,除了少数几个人撤回了南岸,其余全部殉国。
最后的战斗开始了,这是戚家军的最后辉煌,也就在此一战中,戚家军展现了他无与伦比的光芒。
靠着人数优势,八旗军包围了戚家军,从左侧发动了攻击,摆好阵列的戚家军从容不迫,靠着火力消灭冲击的骑兵,冲击到跟前的八旗军,也被其“铁狼筅”刺杀倒地。
冲击持续了两波,后金损失人马三千余,双方僵持了起来,然一个不好的消息,传到了戚家军中,明军的3万援军,在“白塔铺”附近,被带有几千人马的皇太极打跑了,戚家军的援军,没有了。
绝路,戚家军的面前,已经是一条绝路了,另一边,努尔哈赤一声令下,八旗军开始了轮番的进攻,双方又一次陷入了防守和进攻的循环中。明军不利的是,火器,是需要弹药的。车阵终究支持不住了,戚家军迅速摆出了鸳鸯阵,开始了和八旗军的肉搏。
虽然消灭了很多的八期军,但是寡不敌众,包围圈被打的越来越小。总兵“陈策阵“,在斩杀了十余人后,力竭而死;总兵“童仲揆”看到局势后,欲撤出战场,但统帅戚金拉住了他的马,对他吼道:“大丈夫报国,就在今日!”听完,“童仲揆”转身又一次杀入了战场。战斗持续到了傍晚。
戚家军拼到了最后几十个站着的人,将戚金和童仲揆围到了中央,依旧保持着“鸳鸯阵”,四方的八旗军,已经没有敢上前肉搏的了,后退几步之后,一阵箭雨。这一场战役中,明军不到万人,拼光后,消灭八旗军上万余人,在有的史料中记载,称光在火炮射击时段,就已经射杀了数万人八旗军。
清朝的《明史》,或者是明朝的《明实录》,都对此一役中,血战的川浙军团表示出了无比的赞誉。幸存的几个突围或者是辽阳幸存的戚家军,明朝朝廷派人前来慰问,但这些士兵们都没有要朝廷的重赏,他们唯一的愿望,希望能够在去战场上,为死去的将士们报仇。“辽阳之战”后,他们也完成了自己的愿望,都牺牲在了此役中。
浙兵出自浙江,但连年的招募,此地的男丁已经非常少了,多地的县令上书奏明此事,终于,明朝也下令,不再此地在招募士兵了。从此之后,浙兵,戚家军,还有他们的战法,武器,也都随着消失在了历史中。纵观戚家军,从嘉靖38年成军,到最后几人战死在的辽阳之战中,一共歼敌大约20万人,平倭寇,镇蒙古,征朝鲜,东亚之内,百战无败,一败无军。
明朝的统治者, 一直都没有看出来,戚家军的善战,不是因为浙兵的善战,他们之所以强,是靠的严明的军纪,是靠的长久的训练,还有一颗不畏生死的心,明朝士大夫们,他们不懂这些,“兵怂怂一个,将怂怂一窝”,明末的局势,很乱,但又很明白。
戚家军最后一战
——萨尔浒之战埋葬帝国最后精锐
公元1621年三月十二日,努尔哈赤率领大军围攻沈阳。明朝守将何世贤、尤世忠因怒出城与敌接战,中伏双双战死,城中上万蒙古饥民斩关落桥内应后金军,号称固若金汤的沈阳一天便被攻破,城内兵民被杀者七万人。
明末辽东形势图
出战
当时急行军驰援的明朝川军和浙江戚家军刚赶到浑河南岸,进退失据陷入绝境。军事会议上陈策、童仲揆两位总兵在敌强我弱的情况下,最终做出了主动进攻、以攻代守、血战待援的部署。不足万人的队伍,被分成了两个部分,向强大的后金军发动自杀式攻击。戚家军主将、戚继光的侄子戚金指挥火器见长的戚家军,在浑河南岸迅速摆开著名的车阵。年轻的川军将领周敦吉、秦民屏率领3000余川兵从浑河浮桥过河,排开阵势向北岸八旗军冲去。戚金知道,这些头也不回的川军是用生命给自己争取时间,只要能固守到后援的明军到来,或者坚持到夜晚,尚有一线生机。
血战浑河
失利
士有必死之心的川军先后击溃正白、正黄二旗,杀伤后金士兵2000余人。后来,抚顺降将李永芳指挥从沈阳城头发炮,完全覆盖整个川军的阵地,后金军队一拥而上,终于冲垮了这支勇猛的川军,周敦吉、秦民屏等大部战死,只有少数人冲过了浮桥回到了戚家军的浑河南岸阵营。
最后时刻
决战
决战的时刻终于到来,后金军渡过浑河,从四面围了上来,并很快先以四旗的兵力从左翼发起进攻。匆忙摆好阵势的戚家军利用车阵和训练有素的火铳三叠阵迎敌,但还是有凶猛的后金军骑兵,突破火力网冲击到了车阵前,此时明军中马上冲出手持戚家军特制兵器——铁狼筅的士兵将其刺倒。两轮进攻之后,后金兵坠马伤亡者达三千多人。双方僵持之时,一个噩耗传来——外围打援的皇太极在白塔铺一带,竟然以几千之众击退3万明朝援军。戚家军外援断绝,已无退路。努尔哈赤连下死令,让八旗不计伤亡轮番攻击。一方死攻,一方死守,明军最后弹尽矢绝,车阵终于被打破。后金军突入车阵之后,戚家军立刻以哨为单位组成名震天下的鸳鸯阵,与敌展开惨烈的肉搏,每个队形中狼筅手、藤牌手、刀手相互掩护配合与敌鏖战,特别是使用由凶猛的日本刀改进而来的戚家刀,给后金兵大量杀伤,但终因寡不敌众,且连续两天的急行军和激烈战斗造成体力不支,包围圈逐渐被压缩。总兵陈策阵斩十余名敌人后,力尽而亡。总兵童仲揆想撤离战场,戚金一把拉住他的马,大喝:“大丈夫报国就在今日!”童仲揆立刻和戚金一起又转身杀入战场,战至傍晚,仅存的几十名戚家军士将戚金、童仲揆围在当中,他们的鸳鸯阵依然不乱,犹如惊涛中的礁石。暮色中,后金兵四面围定,但他们已经失去了近战肉搏的勇气。最后,万箭齐发……
此一战,明军牺牲近万人,后金八旗兵也付出了伤亡上万人的代价。(也有史料称,戚家军此战中以数千火枪兵击毙满清两白旗两黄旗精锐上万人,并在炮队轰击之下苦撑数日,最终弹尽粮绝,全军覆没。) 无论是明朝的实录还是清朝修的明史中,无一不对浑河血战中川浙军团的勇敢大加赞誉,称此一战为“凛凛有生气”“时咸壮之”、“辽左用兵以来第一血战”。
军纪严明的戚家军
消逝
只有很少数先期突围和辽阳留守的戚家军幸存,明廷派员来抚慰劳军,许以重赏,这些士兵竟然流泪拒绝,不求赏赐,只求再上战阵,誓要给戚金等阵亡将士报仇。朝廷官员和百姓都由衷赞叹说,这些普通的士兵竟都有国士之风!
十天后的辽阳之战中,这些战士亦全部战死。
不久,浙兵的主要征召地——义乌、宁波等地县令上书,说国家连年征战,因浙兵善战,不断地被征召和伤亡,此地的男丁已经十去七八。明朝终于开恩,不再从这些地区招兵。自此,浙兵、戚家军、以及与他们有关的鸳鸯阵、狼筅等等一切,全都湮没在历史的长河之中… …
戚家军自嘉靖三十八年成军,到辽阳之战,戚家军共斩级近二十万级。先后剿灭倭寇,击破蒙古铁骑,赴朝抗倭,纵横东亚,百战唯一败,一败之后世间再无戚家军!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lishitanjiu/29180.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