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论在中国历史上,还是在民间,诸葛亮向来是位大红大紫的风云人物。早年隐居乡间,以耕种维持生计,期间还娶了个黄发、黑肤的丑女为妻,刘备闻其名而三顾茅庐,诸葛亮为刘备作《隆中对》,自此全力辅佐蜀汉打天下。诸葛亮才智过人,帮助刘备建立魏蜀吴三足鼎立的局面,他用兵如神,常有妙计化解危难于无形。而诸葛亮人生最后一个计谋没有用在鞠躬尽瘁的蜀国身上,而是用在了自己的身后事上,而且比以往任何一次都要“妙”。
曹操生前曾设有七十二疑冢,其目的就是为了防盗。据说在安葬他的那一天,邺城所有的城门全部都打开,七十二具棺木分别从东西南北四个不同的方向同时从城门抬出,可谓是声势浩大啊,事实不就是为了迷惑世人的眼睛嘛。
既然曹操都能想到,那么比曹操还要聪明的诸葛亮又怎会想不到呢?他早已料定,蜀汉不久将被魏所亡,自己与司马喜懿交兵多年结有深仇,如果自己的墓地被敌人知晓,尸首肯定不会得到安宁。
据传是诸葛亮的长眠之地,他在第五次伐魏失败后,积劳成疾,病逝于五丈原军中.蜀汉朝廷按其遗命,将他葬于定军山(现勉县定军山)下。武侯墓中最奇的是武侯墓旁两颗高大的桂树,史称“护墓双桂”,位于墓的正面,恰像二名护卫守护着诸葛亮的墓。此树高19米,直径1米以上,是三国时代所植。因诸葛亮辅佐刘备建立了蜀汉政权,官至丞相武乡侯,千百年来人们称这个墓地为武侯祠。
诸葛亮真身是否在此,千百年无人敢一探究竟。后来明朝有一个牛人叫刘伯温,刘伯温以智谋见长。因此,很多人也说他是诸葛亮转世。但是一统天下的刘伯温,怎能服气三分天下的诸葛亮!于是,他便率人去挖诸葛亮的墓。
待诸葛亮墓被挖开后,刘伯温立马服气。他到底在诸葛亮的墓里看到什么呢?刘伯温发现这墓乃是大碑套小碑,小碑上赫然写着:吾知后世有你,你知后世有谁?刘伯温一看这句话全身冒冷汗,当即跪拜,然后立马打道回府。
还有一种说法认为,没人找得到诸葛亮的墓地在哪儿,所以诸葛亮的墓地才得以完整保存。据说诸葛亮临死前,曾特别嘱咐刘禅让五个人抬棺材,向南走,绑棺材的绳子哪断,就葬在哪,结果抬了三天三夜,绳子没断,于是五个人,就地给葬了。
后来刘禅知道,就将五个人全部赐死。就这样诸葛亮的墓就无人知晓,躲过了那些仇恨他的人。于是有后人猜测,这或许是诸葛亮早就设计好的计谋,因为凭借诸葛亮的智谋,怎会不知新绳子的结实程度岂是几个人能轻松抬断的呢?
此外,善于心计的他也料定抬棺之人会偷懒,而且军人大多性情豪爽,口风不严,此事一旦被刘禅知晓,定不会轻饶了他们。这样一来,世上就不会有人知道他埋葬的真实地点了。
而我们现在所知的定军山的墓,经后人研究只不过是诸葛亮的衣冠,诸葛亮的真身所在,依然没人知道他的墓地在哪。这是个迷,不知道未来能不能解开。不过也从侧面体现了诸葛亮的英明睿智。
1、空城计
诸葛亮把大部分的部队都派去攻打魏军,城内只有一些老弱病残,这个时候突然听到魏军大都督司马懿带了15万大军来攻城。诸葛亮临危不惧还传令打开城门,派了人去城门洒扫,诸葛亮自己坐在城楼上弹琴,态度很是从容。司马懿看到这个情况感觉有埋伏,不敢贸然派兵,最后还是退兵了。
2、草船借箭
周瑜难为诸葛亮,要求他在十天之内造出十万之箭,这个要求实在苛刻,但是诸葛亮却说只要3天就可以完成,还立下了军令状。
前二天时间,诸葛亮都按兵不动,好像没事人一样。第三天他暗中安排鲁肃准备20只大船,上面绑着草人,半夜三更的时候,江上起了大雾,诸葛亮到曹军水寨前假装要打仗一样,曹军怕中计,下令弓箭手射箭。诸葛亮就这样轻松的完成了任务。
3、木牛流马
为三国时期蜀汉丞相诸葛亮发明的运输工具,分为木牛与流马。史载建兴九年至十二年(231年-234年)诸葛亮在北伐时所使用,其载重量为“一岁粮”,大约四百斤以上,每日行程为“特行者数十里,群行三十里”,为蜀汉十万大军提供粮食。
4、病重逝世
诸葛亮也对各将领交代后事,要杨仪和费祎统领各军撤退。由魏延、姜维负责断后。不久,诸葛亮在军营中与世长辞。而杨仪、姜维按照诸葛亮临终的部署,秘不发丧,整顿军马从容撤退。
司马懿认为诸葛亮已死,率军追击,姜维推出雕刻成诸葛亮模样的木雕并率领大军回返,司马懿看到诸葛亮(木雕),认为诸葛亮装死引诱魏军出击,赶紧飞马撤退,奔行数里,司马懿数次问左右将领:“吾头尚在否”?众将俱回:“尚在”。
司马懿不敢再追赶。于是蜀军从容退去,进入斜谷后,才讣告发丧,而此事后来也被百姓为之谚曰:“死诸葛走生仲达”, 司马懿听闻蜀军在斜谷发丧后自嘲道:“吾便料生,不便料死故也。”其后,司马懿视察蜀军遗留的营寨,感叹说:“诸葛亮真是天下奇才”。
5、初出茅庐
建安十三年(208年),刘表的长子刘琦十分器重诸葛亮。刘表之妻、刘琦后母蔡氏屡进谗言,刘表宠爱少子刘琮,对刘琦渐渐不悦。刘琦数次向诸葛亮请教自安之术,但诸葛亮每每推辞,不为之谋划。刘琦便在一次饮宴时用上屋抽梯之计令诸葛亮说出解决办法。
刘琦对诸葛亮说:“如今我们两个向上到不了天,向下接不到地,就我们两个人,话出自你口,进入我的耳朵,无他人知晓,现在可以说了吗?”
诸葛亮无奈之下对刘琦说:“你难道看不见历史上申生在国内导致祸患,重耳逃亡在外而获得生存吗?”刘琦意识到诸葛亮让他外出以自保。当时黄祖被东吴杀害,刘琦便上荐为江夏太守外求自保。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诸葛亮
这个问题不好回答哎,他的聪明是世人称赞的标榜,至于他到底为什么这么聪明又有几人能够知道,我想他关键是自己的勤奋与自己天生的聪颖。
诸葛亮少时就饱读诗书,诸葛一族各个都是有识之士,个个都十分聪明,知识渊博,他的哥哥诸葛瑾也是孙权帐下一名重要的谋士。并且诸葛亮后来娶了黄公的丑女儿,但是其岳父的才智更是惊世之才,所以在娶了他的女儿以后,诸葛亮肯定得到了其岳父的点拨。
所以诸葛亮有如此的才识,也应该是理所应当的事情了。还有就是,古人对圣人有着很夸大的描述,所以,其实诸葛亮其实并没有三国志
三国演义中那般的聪明啦。呵呵~~~
诸葛亮临死设的计策千古未解是他的墓穴位置,诸葛亮一生聪明,所以对自己的身后事也是早有安排,他不想让自己的墓穴被很多人知道,于是就对刘禅说,他死后让四人抬棺,向南而行,到哪里绳子断了就下葬。
在三国的时候其实盗墓挺猖獗的,曹操就为了军饷盗墓。所以诸葛亮就做出了这样的决策,当时刘禅听了是不同意的,因为诸葛亮在三国时期也是名人,而且还是自己国家的丞相,就这样简单的埋了不符合他的身份,因为古代越是有钱越是在意自己的墓穴,好多达官贵人都在自己墓穴中放置了大量的金银珠宝为自己陪葬,诸葛亮这样就显得太过寒碜。
但是诸葛亮却不介意这样,他深知盗墓贼的脾性,越是简陋,自己死后越是清净,就算到时候墓穴被人发现了,也没人会相信这是一代明相诸葛亮的坟墓,刘禅见诸葛亮这么坚持也就同意了。在诸葛亮死后就找了四个身强力壮的人给诸葛亮抬棺,这四个人走了好久,走的筋疲力尽抬棺绳还是没有断,于是四人就把绳子割断然后回去复命,但是刘禅也不是傻子,刘禅知道绳子不可能这个时候就断了,于是就对四人严刑拷打,四人就说了是自己割断的,刘禅就把四人杀了,也没有问具体地址,这下诸葛亮的坟墓地址就成了谜。
诸葛亮除了因为盗墓这部分考量,还有就是为蜀国考虑。当时的蜀国岌岌可危,如果自己的死讯传了出去,到时候各国就会攻打蜀国,所以就决定简陋下葬,这样也可以迷惑敌人,为蜀国争取更多的机会,由此我们可以看出诸葛亮一生对蜀国兢兢业业,死后也在为蜀国打算。
诸葛亮和司马懿两个人生前就是宿敌,在很多方面也都是比较有默契的。就连他们对于身后事的安排也是非常的雷同,他们都竭尽全力的把自己隐藏起来。
司马懿和诸葛亮这两个人在三国中是非常有名的人物,他们两个人不光在智慧方面,还是在谋略方面都不相上下,而且他们都是国家重臣,但是他们两个人的性格不一样,诸葛亮一生尽忠职守,为了蜀汉,鞠躬尽瘁死而后已。而司马懿却是一个很有野心的人,因为他们两个人立场不同,各为其主,所以他们成为了敌人,这两个人在能力上是不相上下的,所以一辈子都在不停的斗。
诸葛亮是卧龙,而司马懿外号是冢虎,他们都是不世之才,诸葛亮从一开始就跟随刘备,一心想要复兴汉室,后来刘备死了以后,诸葛亮成为了托孤大臣,担负了蜀汉的的所有。不仅要稳定朝局,还要继承刘备的遗志,继续北伐,为复兴汉室而努力。而司马懿一个不甘人下的人,他很善于谋划,更加善于隐忍,也正是因为如此,司马懿熬死了他所有的对手,成功的上位。
司马懿和诸葛亮一生都是敌人,然而他们也是最了解彼此的人,在很多方面,也是比较有默契的,虽然他们是对手,但更多的时候,就像是知音,比如说他们为了各自的目的,合伙设计了张郃,由此可以看得出来,他们两个人非常有默契的,而这种默契不仅体现在身前,对于身后之事的安排也是很雷同。那就是他们两个人都极尽所能的让自己最大程度的隐藏起来。诸葛亮死的时候让人抬着他的棺材围着定军山饶,走到哪里,绳子断了,就葬在哪里,为的就是不让敌人知道自己的坟墓在哪里。而司马懿也是这样,他死了以后,命令人薄葬,甚至不允许子孙去祭拜,就是为了把自己隐藏的更深。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lishitanjiu/28922.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