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首页 >> 诸子百家 >> 历史探究

明朝是如何丢掉云南100万平方公里的土地的

网络 2023-06-18 20:54:36

明朝是如何丢掉云南100万平方公里的土地的

明朝时期,在东南半岛北部存在一些册封的土司,后来将之统称为“三宣六慰”。这些土司名义上接受明朝的册封,但是实际上明朝并未派遣一兵一卒、一官一职到这里,因此明朝在这里的控制十分薄弱。也因为如此,在缅甸东吁王朝建立之后,这些土司就纷纷投降于缅甸,从而使得西南地区的疆界线大为缩减。

“三宣六慰”的来源,要追溯到元朝。元朝建立后,在云贵地区推行了土司制度,并且驻扎军队,设置路府州县,实行了“土流并治”。而当时的中南半岛,存在着越南陈朝、缅甸蒲甘王朝、泰国素可泰王朝、柬埔寨吴哥王朝、老挝澜沧王朝、占城等国家。元朝不断对这些王朝发动了远征,由于蒙古军队不擅长在热带山地作战,因而这些战争大多都是以元朝失败结束。不过,战争后,这些国家都选择臣服于元朝来换取和平,成为了元朝的藩属国。

元朝时期的东南亚

不过,其中的缅甸则相对特殊。1277年,缅甸蒲甘王朝对金齿的长官臣服于元朝的行为不满,发兵进攻金齿。于是元朝立即发兵38000人进攻缅甸,缅甸大败,元军直到江头城才撤回。元军撤回后,缅甸继续发动进攻金齿。1280年,元朝第二次出兵缅甸,一直打到了太公城(德冈),缅甸国王惊恐不已,赶紧向元朝投降。正当此时,缅甸发生了内乱,蒲甘王朝陷入四分五裂,这些分裂的势力有的投降于元朝,有的俯首于暹罗(泰国)。此后,元朝在缅甸曼设置了邦牙、云远、蒙光、木邦、蒙憐、蒙莱、通西、孟併、孟广等土司,归云南行省管辖,这是在东南亚第一次设置土司。

蒲甘王朝

除了缅甸以外,元朝设置的土司还分布在老挝和泰国北部地区。早在两宋时期,今天老挝、泰国北部的猛老、兰那就属于景咙的一部分,而景咙又是大理的附属。蒙元灭大理后,在景咙设立彻里(车里)路军民总管府。但是此时猛老、兰那已经从景咙分离了出去,于是元朝在猛老设立蒙庆宣慰司,在兰那设立八百宣慰司,后来又合并为八百等处宣慰司。1338年,又在老挝设立老告军民总管府。元朝设置的这些土司,主要是泰族(在中国称为傣族,在缅甸称为掸族)聚居区,他们语言相通,文化相同,地域相连。到如今,缅甸的这些地区依然叫做“掸邦”。

元朝时期的云南行省

明朝建立后,继承了元朝对东南亚土司的册封,并且根据其势力的变化做出了一些调整。明朝初期,朱元璋曾在1382年设置孟养、木邦、缅甸三府,到了永乐年间分别改设为孟养宜慰司、木邦宣慰司、缅甸宣慰司。永乐四年(1406年),明成祖又册封缅甸南部的孟人 、 克伦人、掸人聚居地为大古剌宣慰司和底马撒宣慰司,永乐二十二年,明成祖又大古剌之地设底兀剌宣慰司。从此,明朝在东南亚就册封了孟养、木邦、缅甸、大古剌、底兀剌、底马撒六个宣慰司。除了六个宣慰司之外,这里还有一些小土司,如永乐三年册封的孟艮御夷府;成化二十年(1484年),分木邦西部地置孟密安抚司等。

中南半岛的宣慰司分布

在泰国和老挝北部,明朝同样继承了元朝在此的册封。洪武十六年(1383年),“麓川、缅甸、车里、老挝、八百皆内附,准为宣慰司”。永乐二年(1404)年,老挝内附,永乐帝册封为老挝宣慰司。

在永乐时期开始,缅甸南部的大古剌、底兀剌、底马撒三个宣慰司被孟人建立勃固王朝控制,从此和明朝失去了联系。因此,到了宣德年间,在中南半岛存在的宣慰司只有6个,并称为了“六慰”,名义上隶属于云南省的“外夷”地区。在宣德年间,明朝灭麓川二宣慰司,将之分为南甸宣抚司、干崖宣抚司、陇川宣抚司,并称为“三宣”,属于云南省的“内属”地区。而“三宣六慰”也就成为了云南土司的总称。

和元朝的有军事势力深入东南亚不同,明朝并未曾向中南半岛的土司地区派遣一官一职和一兵一卒,仅仅停留在了册封的层面。因此,明朝对该地区的土司控的控制力是远远不及云贵内部的土司的。在经济上,东南亚土司并没有向明朝缴纳税收的任务,而双方则以“朝贡”的贸易方式联系。终明朝一带,老挝宣慰司对明朝朝贡了30次,而缅甸宣慰司方面则只有5次。这些土司向明朝“进贡”驯象、象牙、犀角、香料、金银器等,主要是归明朝皇帝享用,而明朝则在“薄来厚往”的思想指导下,进行了大量的“回赐”。然而在民间贸易方面,明朝就严格进行了限制,甚至禁止。这也使得东南亚的土司和云贵经济难以融合起来。

东南土司的建立,主要主要在于元朝的征伐和缅甸、泰国的分裂提供了机会。到了明朝,没有军事力量深入东南亚,那么对这些土司的控制就显得很薄弱。一旦缅甸和泰国等国走向了统一,那么这些土司的沦陷也就成为了必然。在明朝初期,在缅甸形成了南北朝,其南部为勃固王朝,其北部为阿瓦王朝,两大王朝相互混战,长达四十年。当时的缅甸除了这两大王朝之外,还有东吁、木邦、孟养、孟密、阿拉干等国,他们有些名义上接受明朝的册封,但是实际上是缅甸诸侯之一。

巅峰时期的东吁王朝

1531年,东吁王朝建立,并很快消灭了勃固王朝和中南部的各大割据势力,走上了统一缅甸的道路。1551年,东吁王朝又灭阿瓦王朝,至此,缅甸再一次宣告统一。1556--1557年,东吁王朝又攻克翁榜、孟密、孟拱、孟养、孟乃、良瑞、耀绍、孟别等地,当地掸人纷纷归顺。到了1581年,东吁王朝的属国多达51个。此后,东吁王朝不断向明朝的“外野”宣慰司进攻,明朝也派军来战,双方的战争一直持续到了1606年,最终缅甸占据了木邦,标志着云南的“外野”土司全部沦陷。

搜索立即关注

你若喜欢,请点“在看”

元朝的版图为什么没有被继承下来?明朝丢掉了多少土地?

中国历史上版图最大的王朝非元朝莫属。元朝的版图面积超过了1400万平方公里,北到贝加尔湖,西到哈密,南到缅甸一带,东到朝鲜。而紧接着的明王朝其版图面积只有400万平方公里,足足少了1000万平方公里。

?

明朝失去了元朝北部的疆域,足足400万平方公里。尽管明朝驱逐了蒙古人,但是蒙古人在漠北还有政权,皇帝还在,自此朱元璋不断派兵北伐。但1372年朱元璋派出三支大军北伐蒙古遭遇重大挫折之后,明朝针对蒙古的战略由进攻变为了防守,开始大量的建造城墙。明朝和蒙古打打杀杀200年,谁也没有灭了谁,到了嘉靖时期,二者以长城为边界。东北地区属于蒙古草原的东部,这里囤聚着蒙古的三个部落,人口有20万人。1389年,明朝大军打败了蒙古部落,在这里建立了兀良哈3卫。完成了对这里形式上的统一,但是兀良哈太贼,首鼠两端,明朝和蒙古谁强依附谁,到明朝中后期瓦剌、鞑靼强盛之后,兀良哈彻底跟明朝翻了脸。

?

嘉峪关往西,囤居着属于窝阔台汗国的7个蒙古王公。明朝曾招降这7位王公,设立关西七卫,但是明朝没有派大军一兵一卒驻扎在这里,指望着蒙古人内讧,达到不治而治的目的,实在是太天真了。到了15 13年,吐蕃强大之后,攻占了哈密等地,明朝西部的边疆不得不缩回嘉峪关以内。元朝时期将整个西藏地区纳入了中国的版图,这在历史上是第1次。但到了明朝时期,明朝没有加强对吐蕃的管理,并没有派一官一职、一兵一卒入驻西藏。明朝和吐蕃除了茶马贸易,其他方式的经济文化交流都被限制或禁止。吐蕃对明朝从未有归属感。到了明朝后期,蒙古人在吐蕃直接建立了和硕特汗国,尊东北的皇太极为领袖,直接无视明朝,明朝又丢掉了250万平方公里的领土。

?

1411年,明朝为了加强对东北黑龙江流域的管理,设立了奴儿干都司,但是由于女真人的反抗,1433年便撤销了奴儿干都司,意味着明朝放弃了对黑龙江流域200万平方公里领土的管辖。明朝对元朝已经占据了的缅甸这一块领土,没有进行有效管理,导致缅甸人的反抗斗争获得胜利,1606年彻底丢掉了缅甸100万平方公里。

明朝是如何治理云南的:内边区、外边区体制与西南边疆线的变化

明朝平定云南后,自洪武至正统年间(1368—1449),采取各种措施乃至战争手段,粉碎了分裂势力麓川引发的边疆危机,西南边疆版图得到极大拓展。 明朝版图最盛时几乎包括了今缅甸全境,传统的边疆政区体制已不能满足此时的边疆控制需要,为适应新形势下西南边疆的社会发展状况,明朝在西南边疆逐渐建立起一套「 ”内边区”与「 ”外边区”分层管理的政区体制,深刻影响了西南边疆的发展和疆域形成。 明朝云南地图 《景泰云南图经志书》所录「 ”直隶云南布政司”的政区为十二府、七军民府、三军民指挥使司、一州、二长官司,属于「 ”外夷衙门”的政区有六军民宣慰司、二御夷府、三宣抚司、四御夷州、二御夷长官司。 从地理分布格局来看,两套政区分野最明显的是边疆地理态势: 所谓「 ”直隶府、州、司”均为云南靠内地区,而「 ”外夷衙门府、州、司”都位于云南「 ”直隶府、州、司”的外围及边疆地区,由此形成直隶府、州、司为云南的「 ”腹里”和外夷衙门府、州、司的「 ”外边政区”格局。 明代云南的外边政区在洪武末年至永乐初年基本形成,主要是在以下三种不同的地区设置起来: 元末明初麓川势力扩展所侵占的地域 洪武年间(1368—1398)两次征讨麓川胜利后,为分解麓川势力,将麓川侵占之地从麓川平缅宣慰司中析出,「 ”设孟养、木邦、孟定三府,镇沅、威远二州,干崖、潞江、湾甸、大侯、者乐五长官司”, 初步形成以防御麓川为目的的「 ”御夷”外边政区。 麓川凭借强悍的战象在西南建立霸权 建文四年(1402),在原麓川军事控制区析置镇沅州,复置因麓川扩张所废威远府之地为威远御夷州。 永乐元年(1403)正月,析麓川平缅地置大侯御夷长官司、湾甸御夷州、者乐甸御夷长官司等。 永乐四年(1406)设孟琏长官司,此为分化孟定府内麓川爪牙的力量而设。 大明王朝领土及辖境 永乐七年(1409)七月,复置因麓川扩张所废镇康府之地为镇康御夷州。 经过一系列调整,到永乐八年(1410)前后,从麓川扩张区域析置的「 ”御夷”外边政区业已形成,即孟定、孟艮二御夷府及镇康、湾甸、大侯、威远四御夷州。明朝经营数年,「 ”麓川之地,可入版图矣”。 平定云南新附地区设置为宣慰司或军民宣慰司 明朝「 ”初定滇时,止车里、麓川二宣慰司,已又立缅甸、老挝、八百大甸、木邦、孟养皆为宣慰,皆百夷种类也。七宣慰司包西南夷,直尽南还,汉唐未有也”,西南边疆「 ”麓川之外有国曰缅,车里之外有国曰八百媳妇,皆内附”。 麓川之役后麓川放弃老巢瑞丽,收缩到缅甸北部的孟养 永乐年间(1403—1424),「 ”云南西南夷大古剌、小古剌等部落皆来朝,诏置宣慰使司二、长官司五以统之。”随后诏定平缅、木邦、孟养、缅甸、八百、车里、老挝、大古剌、底马撒、清定十宣慰司。 缅甸宣慰使司 永乐以后,各宣慰司纷争不断,明朝于大古剌、底马撒等甚为边远政区鞭长莫及,基本失控。故明朝中期以后能够长期维持管控的大抵为孟养、车里、木邦、老挝、缅甸、八百大甸六宣慰司,即「 ”六慰”。 三征麓川后析分麓川设置三宣抚司 到景泰年间( 1450—1456) ,形成了稳定存在的西南边疆外边政区体系,包括「 ”车里、木邦、孟养、缅甸、八百大甸、老挝六军民宣慰使司,孟定、孟艮二府,南甸、干崖、陇川三宣抚司,威远、湾甸、镇康、大侯四州,钮兀、芒市二长官司”。 缔造麓川巅峰时代的一代枭雄思汗法 明代西南边疆外边政区的构成是通常所说的「 ”三宣六慰”,以及特别冠以「 ”御夷”称号的二御夷府、四御夷州和二御夷长官司。 明朝后期政区调整和析置,外边政区数量略有增加,但区域仍然在云南直隶腹里政区的外缘地带,「 ”内”、「 ”外”圈层结构的格局没有变化。 明朝云南行省和三宣六慰 明代西南边疆的「 ”内”、「 ”外”分野不仅体现在政区名称上,从当时志书记载的云南关隘、交通和云南布政司辖属范围看,云南的西南边疆「 ”内”「 ”外”分野很明显,显示着明朝对西南边疆管理与控制的差异。 明代各书所谓「 ”云南布政司直隶府、州、司”范围,亦即云南的腹里(「 ”内”)地区,其统治和政区形式与内地一样。而在此区域外围则是云南的「 ”外夷衙门”政区。 明代云南「 ”内”、「 ”外”分野的两套行政区划方式充分反映了西南边疆的内边与外边圈层关系,表现了西南边疆复杂的地缘政治格局,这也是明朝国家疆域观指导下对西南边疆王朝版图控制和管理的创新体制。

本文地址:http://dadaojiayuan.com/lishitanjiu/28325.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上一篇:

下一篇: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