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羽是三国少有的忠、勇、谋兼具的武将,他年轻时候虽然勇猛却没有名气,后来流落至河北,碰见了刘备和张飞,此后三人共同谋定天下。其忠肝义胆的品行被同时代的人认可,更受到后人的万世景仰。在他巅峰时期,曾经掌控着半个荆州,中原人们敬畏他的名声,连孙权都想和他结为亲家。死后曹操、孙权都侯爵规格为他下葬,刘备更是为他尽起蜀国之兵,相比那些一怒为红颜的事迹来说,这场兄弟之情显得非常悲壮,更让人难忘。他的一生有平淡有精彩,有成就也有过失,我们该如何评价他的一生?
史载刘备在起兵的时候,关羽就跟着他了,那时候关羽很辛苦,一旦是在公共场合,就需要立在刘备身后。当然私底下俩人的关系还是很亲密的,甚至能够睡在一张床上。能够“侍立终日”,这说明关羽很有韧性,而受到刘备如此青睐,那说明他为人不错,俩人关系很好,所以日后才会有刘备为他被害感到愤怒,并且发兵攻打东吴之说。后来刘备做了平原相,关羽就被任命为司马,可见他们关系依旧很好 ,而且能做别部司马,说明行事很有一套。
公元199年,刘备夺了曹操的徐州,他自己带兵去小沛驻守,而让关羽以太守的身份,驻扎在下邳。当时刘备最大的敌人就是曹操 ,因为他刚刚看过衣带诏不久,正想从此对抗并推倒曹操,而小沛又是离兖州很近的地方,所以刘备能自己去驻守,而不是让关羽去,说明关羽的才能很可能比不上刘备。想守城光靠武力是不行的,刘备的这个选择,说明综合来看,他这个当大哥的却是要比二弟要强。
不过能去下邳做太守,那足以说明在理政方面也是有点本事的,也许正是在下邳理政的时间里,让刘备对这个二弟刮目相看,所以才会在日后将整个荆州地盘都让他来看管。在正史之中,关羽确实是投降曹操了,不过刘备在小沛驻扎,他的妻子也在那里,刘备也是率先被曹操击败的,他的妻子也在这次战斗中被俘。而关羽则是随后被击败的,所以关羽投降曹操,可不是因位要保护两位嫂嫂的缘故。
所以这里不能作为关羽忠义的证明,不过关羽受到曹操的厚爱这是真的,关羽也因此生出回报之心,这次有了斩杀河北名将之事。不过他和曹操的交情也就到此了,报恩完毕后,听闻兄长的消息,就选择了离开,所以,在投降曹操的时间里,至少能看到关羽的两个方面——其一是他的勇猛, 其二就是他的忠义。
后来赤壁之战以后,他做了襄阳太守,而且在兄长西行入蜀之后,他还全权都督荆州之事,起初还有诸葛亮的帮助,后来干脆就剩下他一个人了。此时刘备还未打下益州,就把自己的临时根据地完全让关羽照料,这让我们不得不感慨:人家这兄弟做得真是好,彼此非常信赖。所以这不但从侧面再次证明了他的忠心,还说明了他的才能——能治理四郡之地,这光凭一身蛮力是行不通的。
关羽还有“刮骨疗伤”之说,史载他边手术的时候,还在和将士们一起吃喝,“言笑自若”。那个时代是没有麻醉药的,即便有某些压制疼痛的东西,效果大概也为零,而他能压下剧痛,和众人饮酒,足见其豪迈。这么看来,关羽一身居然都是优点了,但是,这可能吗?其实他也有不少毛病, 但是最严重、最致命的,只有一个,就是他的“傲”。
马超是西凉猛将,在归顺之后,关羽却觉得有点看不起他,于是就给军师写了一封信,信里问得很直接:马超这个帅气级别,大概和谁是一个层次的?诸葛亮也是无语,不就回信一封,像哄小孩一样说:他比不上拥有美髯的你!关羽于是很开心。由此可见,关羽有自己的骄傲,而对于陌生的降将这么留意,那也许就能说明,他这个傲有点过头了。后来他还拒绝过孙权的联姻,更对部下糜芳等人态度不好,于是他的傲最终引发了樊城战斗的转折,最后不幸被害。
所以关羽这一生经历很多,活得是真的精彩。要评价他的一生,可以概括为几个字:忠,勇,智,傲。也许是时人觉得他活得很壮烈,所以给他定的谥号是“壮缪侯”。
关公是怎么死的?
关公死了,只有58岁。
公关死的很难看,没有死在对阵的疆场,死在了逃亡的路中;没有死在和他同重量级的大将之手,死在了无名之辈手下。所谓的一代英雄,死的很不服气,以至于死后阴魂不散,漫天直呼“还我头来!” 谁取了关公的头?是他自己。
是关公自己把他的头不当回事,以至于饮恨黄泉。 作做为刘备的二兄弟,关公在刘氏集团中的地位很高,刘备,包括诸葛亮也把他作为有勇有谋之人看待。
所以在刘老大和孔神仙领兵西下,再进益州的时候,把几十年连哭带赖得来的荆州大地交给了可爱的关公。到最后呢,这位有勇有谋的忠义之士,不但把荆州丢的没影了,还搭上了自己的性命。
原因何在? 首先,关公没有始终遵照“联吴搞魏”的战略方针。孔神仙临行的时候,给他讲的明明白白,一定不要四面树敌,南联孙吴,北拒曹魏。
可他老人家呢,一掌权,就和东吴搞的关系十分生硬,占着人家地方,人家拿着刘大哥的文书来取,他就是不给。不给也便罢了,可以再耍赖嘛,可这位仁兄硬是生生地把人家的使者骂跑,把人家派来的接收大员打了回去,你说东吴能不生气?好在东吴把这件事没有完全放在心。
过了一阵,又来要和他联亲。多好的机会啊,女儿可以不答应嫁给她,一个方法是委婉说明虎女已经有佳偶,另一个方法是可以答应,先不送嫁。
总之呢,要把联吴大计放在首位才好。可这们关老爷,又把说媒的骂一通不说,还直接骂人家孙权是叛汉之贼,这不是没事找事嘛?孙权能高兴吗?人家不伺机打你才怪。
所以,这一桩官司都是他自己惹的。 其次,公关的骄傲自大葬送了自己。
关公在建立刘氏基业中,做了什么贡献?关公在自己的一生中,取得了什么令人骄傲的战绩?似乎不多。当他死后,阴魂寻头之时,玉泉山普净和尚曾问:“今将军为吕蒙所害,大呼还我头来,然则颜良、文丑、五关六将等众人之头,又将向谁索耶?”看看,他老人家杀的就是这几个人。
而且杀这些人时,并不曾直接为刘氏出力,且颜良、文丑只说是河北名将,如何之勇,并不见述;至于五关六将,无名之辈罢了,而这些竟成为关公一生的重要功绩。相比之下,下邳之失,概因匹夫之勇;投降曹操,时为权宜之计,后为华容道之祸根。
在刘氏建立基业的过程中,张飞、赵云、黄忠等都横枪立马,驰骋沙场,屡建奇功,只有他留下了什么刮骨疗毒之类的故事。赤壁之战,人家都有收获,唯他不但未有成就,反放了敌首曹操;在扩大荆州地盘的战役中,子龙和张飞分别以勇取桂阳和武陵,而关公却是与黄忠决战不下、最后以刘备和诸葛亮加入、黄忠归降而取长沙。
就这位老位,只因为资历比人老些,和刘大哥的关系比人铁些,可能还有就是保住了刘备的两个老婆,所以自我感觉好极了,不把任何人放在眼里。当刘备自封汉中王,给他封为五虎上将之首时,他竟然不乐意,原因是嫌有黄忠在其中,并认为张飞是他弟弟当然可以,马超的出身好,不辱没他,子龙救过主,也说的过去,只有黄忠,说嫌他太老,不愿为伍。
由此可窥其内心之骄傲和自我膨胀。所以东吴陆逊掌握了他的脾气,采取了衰兵之计,表面求和,暗底里运作,他关老爷取了戒备之情,放心地去打樊城了。
未曾想,出得荆州,再无归途。 最后一个原因,公关的人缘不好。
因为他脾气大,心眼小,所以,人们看在刘备的面子上,都在表面上怕他,但关键时候,都不管他了。身为将帅,身边没有聚拢一批文士武将,实为可怜。
比如,他退守麦城之时,派廖化去上庸求救兵,时刘备义子刘封和孟达在是不是发兵救援的问题上展开讨论,最后还是没发兵,什么原因?最主要的是,关大人平时把刘封没放在眼里,当初刘备收下这个义子时,他就不大乐意,最后刘备当汉中王后,要立后嗣,问关公时,关公说,螟蛉之子,不可立,并让刘备把刘封派到远处去带兵,离间人家父子关系。他就没想,他一生最能拿的出手的,就是一个“义”字,却偏偏在这个字上面害了自己,看来对他的“义”还得再重新看看呢。
结果到关键时候,才知道害了自己。何况,他自己和刘备就是义兄弟,自己也收了个义子关平,凭什么就看不起人家刘封呢?想不通。
还有,当失了荆州之后,自己的部下傅士仁和糜芳,还分别掌握着公安和南郡两城,而在大敌面前,都轻松地开城投降,其中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正如傅士仁所说:“关公去日,痛恨吾二人。偿一日得胜而回,必无轻恕,”那就降吧,两城就归孙吴了。
而关公此时,还在发书命二人筹十万石军粮送到前线,“如迟立斩”,这不是大脾气害了自己么。再看所领之兵,在吕蒙抚恤政策的 *** 下,纷纷倒戈,以至于最后逃跑时,所领几万大军,身边只有十数人。
城丢了,兵散了,将降了,救兵没了,就是有天大的本领,还是绊倒在了东吴小喽罗的套索之下,死的何其窝囊! 听风说,关公自己害了自己,不能怪别人。
关云长是怎么死的
关羽驻守荆州,擅自出兵围剿襄樊,后曹操援兵到来,关羽败走麦城,不测东吴吕蒙从后偷袭荆州,关羽腹背受敌,兵败被杀。
关羽去世后,逐渐被神化,被民间尊为“关公”,又称美髯公。历代朝廷多有褒封,清代奉为“忠义神武灵佑仁勇威显关圣大帝”,崇为“武圣”,与“文圣” 孔子齐名。
扩展资料: 在小说《三国演义》里将关羽塑造成为一个忠义仁勇的武将形象,出场时与刘备张飞桃园结义,打造兵器后参加镇压黄巾起义的战争中,而后虽然与刘备东奔西走,颠沛流离,但仍能斩将杀敌,大显神威。 此外,《三国演义》中以旁白视角叙事时,通常称关羽为“云长”或“关公”,极少直呼其名,而整部《三国演义》中除了对皇帝称帝号外,亦只有关羽、刘备、诸葛亮有此待遇。
参考资料:关云长 百度百科。
三国关羽是怎么死的
是年十一月,吕蒙率军隐蔽前出,进至寻阳(今湖北广济东北),把精锐士卒埋伏在伪装的商船中,令将士身穿白衣,化装成商人,募百姓摇橹划桨,昼夜兼程,溯江急驶,直向江陵进袭,一切都进行得十分隐蔽和诡密。
吕蒙知关羽兵少,料到他要逃走必然走麦城北边的通西川的小道,就事先派兵埋。十二月,孙权派使者到麦城劝关羽投降。关羽提出叫吴军退兵十里,然后在南门相见。吕蒙果然退兵十里,等候关羽投降。关羽及其长子关平趁机带着十几个骑兵,偷偷地出北门向西逃去,被吴将潘璋部司马马忠擒获,被缚见孙权,孙权招降关羽,关羽宁死不屈,与其子关平在临沮一起为潘璋所杀,死时年五十八岁,其次子关兴嗣“汉寿亭侯”之位。蜀汉怀帝刘禅在景耀三年(公元260年)追谥关羽为“壮缪侯”。
三国里关羽是怎么死的?
历史故事
汉建安二十四年,蜀将关羽在败走麦城时为吴将截获,被斩于临沮。后以"走麦城"喻陷入绝境。
东汉建安二十四年(公元219年),蜀将关羽失守荆州,退守麦城,在此演出了一场千古悲剧。麦城因此闻名中外。麦城现留有残垣断壁。南北长600米,宽100米,高30米,似一座小山,横卧在沮水河畔。
公元218年10月,南阳百姓因不堪剥削暴动,宛守将侯音乘机叛乱,致函关羽求助;关羽反应迟钝,侯音为曹仁所擒杀。
219年7月,关羽受刘备取汉中胜利鼓舞,北上取襄樊;曹操以于禁为将,督7军救曹仁,同时命徐晃率军进驻宛城。8月,山洪爆发,淹于禁等7军,关羽乘机攻击,庞德不降被杀,于禁投降;曹仁沉白马坚守樊城。关羽以偏将攻襄阳,自己亲自攻打樊城,并于樊城北布下阵地,以防北方曹军援兵;同时派人向附近郡县策反,荆州刺史胡修、南乡太守傅方投降,许昌以南部分官吏也暗中策应关羽;陆浑人孙狼聚众暴动,响应关羽,邺城魏讽乘机企图发动政变;即所谓“威镇华夏”。
曹操听取司马懿、蒋济等人意见,与孙权结盟,同时命徐晃率军救曹仁,并命名将张辽火速援曹仁。孙权故意派陆逊代吕蒙,关羽大意,遂抽走荆州部分守军;闰十月,孙权令吕蒙为大督,率军袭取江陵,孙皎后继,另派右护军蒋钦督水军进入沔水(汉水),防关羽顺流而下。吕蒙至寻阳(今湖北黄梅西南),将战舰伪装成商船,兵士扮为商人,昼夜兼程。
至公安,迫蜀守将傅士仁归降,继用傅士仁劝降了江陵守将糜芳,并厚待关羽将士眷属,释放关羽俘获的魏军将士,抚慰百姓。同时,令陆逊进至夷陵(今宜昌境),西防刘备。徐晃到前线后,与曹仁取得联系,曹仁军士气大增;为离间孙刘,从中渔利,乃令部将将孙权来信射入关羽营中,关羽见后,犹豫不决,军心动遥徐晃乘机大举进攻关羽据点,大破关羽,并乘机打通樊城路线。是时,洪水退,曹仁引军配合徐晃攻击关羽,文聘从水路短关羽粮道,关羽节节败退。关羽知荆州已失,急忙退军,士兵得知家属获厚遇,士气剧降;后关羽败亡麦城。
建安二十四年,关羽进攻樊城,曾水淹于禁七军,军威大振,曹操曾议迁都以避其锋芒。建安二十四年(219)十月,江东大将吕蒙乘关羽与樊城守将曹仁对峙之时偷袭荆州,攻占了关羽的大本营江陵。关羽两面受敌,急忙从樊城撤兵西还,驻扎在麦城。吕蒙采取分化瓦解的策略,使关羽的将士无心恋战,逐渐离散。关羽孤立无援,坚守麦城。孙权派人诱降关羽,关羽伪称投降,在城头立幡旗,假做军士,自己却逃走,只有十多骑跟随。孙权派朱然、潘璋断了关羽各路,在临沮捉获关羽和其子关平,随即将其处死。
关羽是怎么死的
大意失荆洲!!
太自负了,遇陆逊劲敌,被孙权活捉割头啦。
公亦与泣别。遂留周仓与王甫同守麦城,关公自与关平、赵累引残卒二百余人
,突出北门。关公横刀前进,行至初更以后,约走二十余里,只见山凹处,金鼓齐
鸣,喊声大震,一彪军到,为首大将朱然,骤马挺枪叫曰:“云长休走!趁早投降
,免得一死!”公大怒,拍马轮刀来战。朱然便走,公乘势追杀。一棒鼓响,四下
伏兵皆起。公不敢战,望临沮小路而走,朱然率兵掩杀。关公所随之兵,渐渐稀少
。走不得四五里,前面喊声又震,火光大起,潘璋骤马舞刀杀来。公大怒,轮刀相
迎,只三合,潘璋败走。公不敢恋战,急望山路而走。背后关平赶来,报说赵累已
死于乱军中。关公不胜悲惶,遂令关平断后,公自在前开路,随行止剩得十余人。
行至决石,两下是山,山边皆芦苇败草,树木丛杂。时已五更将尽。正走之间,一
声喊起,两下伏兵尽出,长钩套索,一齐并举,先把关公坐下马绊倒。关公翻身落
马,被潘璋部将马忠所获。关平知父被擒,火速来救;背后潘璋、朱然率兵齐至,
把关平四下围住。平孤身独战,力尽亦被执。至天明,孙权闻关公父子已被擒获,
大喜,聚众将于帐中。
少时,马忠簇拥关公至前。权曰:“孤久慕将军盛德,欲结秦晋之好,何相弃
耶?公平昔自以为天下无敌,今日何由被吾所擒?将军今日还服孙权否?”关公厉
声骂曰:“碧眼小儿,紫髯鼠辈!吾与刘皇叔桃园结义,誓扶汉室,岂与汝叛汉之
贼为伍耶!我今误中奸计,有死而已,何必多言!”权回顾众官曰:“云长世之豪
杰,孤深爱之。今欲以礼相待,劝使归降,何如?”主簿左咸曰:“不可。昔曹操
得此人时,封侯赐爵,三日一小宴,五日一大宴,上马一提金,下马一提银:如此
恩礼,毕竟留之不住,听其斩关杀将而去,致使今日反为所逼,几欲迁都以避其锋
。今主公既已擒之,若不即除,恐贻后患。”孙权沉吟半晌,曰:“斯言是也。”
遂命推出。于是关公父子皆遇害。时建安二十四年冬十二月也。关公亡年五十八岁
。后人有诗叹曰:“汉末才无敌,云长独出群:神威能奋武,儒雅更知文。天日心
如镜,《春秋》义薄云。昭然垂万古,不止冠三分。”又有诗曰:“人杰惟追古解
良,士民争拜汉云长。桃园一日兄和弟,俎豆千秋帝与王。气挟风雷无匹敌,志垂
日月有光芒。至今庙貌盈天下,古木寒鸦几夕阳。”
关公既殁,坐下赤兔马被马忠所获,献与孙权。权即赐马忠骑坐。其马数日不
食草料而死。
参考资料:cyet/encyclopedia/literature/ancient/collection/sanguo/shanguo077
关羽是怎么死的
被吕蒙用计弄死的。
建安二十四年(219年)十月,曹操欲自许迁都避关羽锋芒,司马懿、蒋济等劝阻,认为孙权必然不愿看到关羽坐大,可联合孙权牵制关羽。孙权果然因为觊觎荆州而袭击关羽后方。曹操仍不放心,动员徐晃、张辽等将,及衮州刺史裴潜、豫州刺史吕贡等率军救援樊城,更准备亲自征讨关羽。而孙权也动用员主力部队,命吕蒙为主帅偷袭荆州,并亲自率军为后援,荆州重镇江陵守将麋芳、公安守将士仁因与关羽有嫌隙而不战而降,吕蒙、陆逊等遂次第攻陷荆州各地。
张辽等将未至,关羽便被徐晃一战击破。及后知悉后方生变,乃南撤,但水军仍然控制汉水。关羽军队家属多在荆州,得知荆州失陷,士卒渐渐溃散,退至麦城。十二月,关羽率数十骑出逃,一路突围至距益州不过一二十里的临沮(今湖北省襄樊市南漳县),遇潘璋部将马忠的埋伏,被捕,和关平于临沮被斩。孙权将关羽首级送交曹操,而曹操以诸侯之礼将关羽的尸骸下葬。景耀三年(260年)九月,蜀汉后主刘禅追谥关羽为“壮缪侯”。
历史上关羽是怎么死的
被孙权下令斩杀。建安二十四年,关羽发动襄樊战役,虽然水淹七军,威镇华夏,但最终却导致荆州失守,自身也为孙权所杀。上海大学历史系教授朱子彦在专业期刊《史学集刊》上撰文指出,关羽之败,败在吴魏联盟绞杀,但真正把关羽送上断头台的却可能是自家人诸葛亮。
扩展资料:
建安二十四年(219),关羽出兵取樊城,随后水淹三军,擒于禁斩庞德,威震天下。曹操是吓坏了,甚至准备迁都。可是司马懿看得清楚,他知道在魏蜀吴三家都不希望关羽走得太远的情况下,他一定走不远。
孙权行动了,吕蒙白衣入荆州,袭取了荆州。试想,如果此前诸葛亮派赵云来守荆州,十个吕蒙来也是白给。
前方,强弩之末的关羽终于被徐晃击败,于是退守麦城。这时,廖化前往上庸求援,上庸守将是谁?刘备的干儿子刘封。刘封竟然拒绝救关羽,这就让人看不明白了。如果没有刘备或者诸葛亮的明示或者暗示,他敢不救关羽?
就这样,正面曹操,背面孙权,再加上刘备不救,关羽纵有三头六臂也不能不败了。终于,关羽被吴国所擒。
参考资料:关羽-百度百科
关羽怎么死的
公元218年10月,南阳百姓因不堪剥削暴动,宛守将侯音乘机叛乱,致函关羽求助;关羽反映迟钝,侯音为曹仁所擒杀。
219年7月,关羽受刘备取汉中胜利鼓舞,北上取襄樊;曹操以于禁为将,督7军救曹仁,同时命徐晃率军进驻宛城。8月,山洪爆发,淹于禁等7军,关羽乘机攻击,庞德不降被杀,于禁投降;曹仁沉白马坚守樊城。关羽以偏将攻襄阳,自己亲自攻打樊城,并于樊城北布下阵地,以防北方曹军援兵;同时派人向附近郡县策反,荆州刺吏胡修、南乡太守傅方投降,许昌以南部分官吏也暗中策应关羽;陆浑人孙狼聚众暴动,响应关羽,邺城魏讽乘机企图发动政变;即所谓“威镇华夏”。
曹操听取司马懿、蒋济等人意见,与孙权结盟,同时命徐晃率军救曹仁,并命名将张辽火速援曹仁。孙权故意派陆逊代吕蒙,关羽大意,遂抽走荆州部分守军;闰十月,孙权令吕蒙为大督,率军袭取江陵,孙皎后继,另派右护军蒋钦督水军进入沔水(汉水),防关羽顺流而下。吕蒙至寻阳(今湖北黄梅西南),将战舰伪装成商船,兵士扮为商人,昼夜兼程。
至公安,迫蜀守将傅士仁归降,继用傅士仁劝降了江陵守将糜芳,并厚待关羽将士眷属,释放关羽俘获的魏军将士,抚慰百姓。同时,令陆逊进至夷陵(今宜昌境),西防刘备。徐晃到前线后,与曹仁取得联系,曹仁军士气大增;为离间孙刘,从中渔利,乃令部将将孙权来信射入关羽营中,关羽见后,犹豫不决,军心动遥徐晃乘机大举进攻关羽据点,大破关羽,并乘机打通樊城路线。是时,洪水退,曹仁引军配合徐晃攻击关羽,文聘从水路短关羽粮道,关羽节节败退。关羽知荆州已失,急忙退军,士兵得知家属获厚遇,士气剧降;后关羽败亡麦城。
关羽之死的另类说法
说关羽是刘备“假手于吴人”杀死的,人们从感情上难以接受,但此说或许有道理。
关羽死之前,已成为蜀汉阵营里“最不利安定团结”的严肃。
关羽拒荆州要地,不贯彻军师孔明《隆中对》所制定的“东联孙吴,北拒曹魏”的战略,与孙吴屡有摩擦。 而刘备、孔明都知道,唯有结好东吴,才有西蜀霸业。不执行这一战略,主公刘备何谈霸业?
得罪孔明事小,若屡屡冲撞主公,关羽的处境就不妙了。
三国之中,刘备兵将最少,这一点刘备自己明白,所以要拔除一副求才若渴之态。
刘备拜马超为左将军,关羽不满;拜黄忠为后将军,担心关有意见,派专人通知关,还拜关羽为前将军,主公如此小心,关羽还是大骂:“大丈夫终不与老兵(黄忠)同列”是谁将黄与关同列?刘备。关怒骂黄,亦是骂主公刘备。
看比小说《三国演义》更真实的史书《三国志》就更明白。
刘备对关羽的“志骄意逸”亦有防备。刘备让关羽镇守荆州,为了监视关羽,又派妻弟麋芳为南郡太守,派同乡士仁为将军屯驻公安。关羽失荆州,两人立刻投奔孙权,是妻弟、同乡畏惧监军失职,将成为荆州失守的替罪羊。
《三国志·廖立传》中说“羽怙恃威名,作军无法,(刘备)直以意突耳”,“使关侯身死无孑遗”。设想:刘备在时,关羽如此骄横,若刘备死后,如此骄将岂不是蜀汉一患?何况后主阿斗又是个扶不起来的东西。
《三国志》还说:“关与备义为君臣,恩犹父子。”义,必须是在君臣规则里的义。
当年关羽从家乡河东解县投奔涿郡刘备,是在家乡杀人“亡命”而来。
刘备将关羽匿藏于军中,“恩犹父子”即是如此。
关羽的悲剧就在于仅仅把刘备当作义兄,君臣父子之礼全然不顾。而刘备乃一代枭雄,同姓族兄刘表可叛,刘璋的益州之地可夺,你关羽一个异姓兄弟,若是不讲君臣之礼,冒犯天颜,能不惹祸吗?
关羽临沮兵败,荆州失守,孔明不以一卒相援,或许孔明早就知道主公的心思,只是不愿挑明罢了。
而庞统早就对刘备进言,若得西川,则可放弃荆州。
国学大师章太炎说过:“关羽世之虎臣,功多而无罪状,除之则不足,不除则易世(刘禅登基)所不能御,故不惜以荆州之全土假手于吴人,以损关羽之命。”
章太炎之说不是定论,但功臣无过亦难免杀身之祸,若是骄横,就更难逃兔死狗烹的命运。
关羽死于刘备之手,亦是一说。
关羽是怎么死的
关羽是二三世纪之交、东汉王朝末年的名将,他的英勇被当时以及后世所肯定。然而,他在中国历史上的地位,和在人民心目中的形象,得以永垂不朽,历时一千六百年而始终光芒四射,却不由于他的英勇,而由于他对刘备个人的效忠,这项效忠,被解释为“道义”。尤其足十七世纪清王朝,以满洲民族控制中华民族之后,在关羽身上找到政治号召的取向,强调道义、强调满洲人跟中华人是异姓兄弟,海枯石烂,情义不变。不仅中华人崇拜关羽,就是在朝鲜半岛,也遍地都是关羽庙,受到万家香火。跨国英雄,关羽是第一人。
不过,抛开《三国演义》这本影响力最大的小说,仅就史书上提供的资料,关羽实在没有资格在历史上占据一席之地。他虽然英勇,但事实上不过一个莽汉,既缺谋略,又缺修养,而且心胸狭窄、不识大体。他眼睛中只有一个主子,和一个小圈圈。一开始就排斥诸葛亮,是刘备把他说服;继而排斥黄忠,如果不是费诗能言善道,谁都不能逆料它的演变:那将是,刘备如果不支持关羽,关羽可能生出二心;如果支持关羽,黄忠可能背叛,糜芳、傅士仁就是例证。
效忠,必须使被效忠的对象受益,才是真正的效忠。如果只能对自己有益——教头目瞧瞧,俺可是只能为你使出吃奶力气啊!那就不是真正的效忠,而是蠢血沸腾的表态。往往使被效忠的对象受害,替被效忠的对象,把天下人得罪净光。关羽之对待孙权和鲁肃,就是如此。本来可以亲密相处的至亲和盟友,却用粗暴愚妄的手段,逼成死敌。陆逊几封谦卑的信,关羽竟会心花怒放,证明他只是个浅碟子。而在失败后,又派人跟吕蒙交往,使节遂被利用,作为敌人的传信鸽,使全军瓦解。公元前482年,吴王吴夫差在黄池,探马驰报首都姑苏陷落,吴夫差立即诛杀探马灭口,为的是怕走漏消息,军心动摇。关羽如果稍有头脑,封锁都来不及,何至使节往返?而且不断往返。不知他希望获得什么?大军解围撤退,反击江陵之日,情势跟当年彭城落入刘邦之手,项羽敌前撤退,反击彭城一样,项羽一举就击溃刘邦部队,关羽复仇之师,却边走边散,这是什么样的统帅?
关羽从没有指挥过大兵团作战,突然发动灭国性攻击,乘人不备,创造了震撼全国的奇迹,但徐晃不过二流角色,都无法克制,不得不解除樊城之围。吕蒙背后还没有下手,关羽已经在疆场上战败。即令战胜,大军北进,跟沙场老将曹操面对,我们没有理由相信关羽定会获胜。更显出关羽低能的一件事是,他把基地托付给恨他入骨而又被他轻视的两位将领。刘邦成功,靠萧何主持关中;刘秀成功,靠寇恂主持河内;曹操成功,靠枣祗主持许县屯田。只有关羽的基地建立在火山口上。刘邦对萧何不断加官晋爵,为的是把萧何套牢,免得他发生变化,关羽却宣称回军之后,要惩处二位留守主管,不像是一个历经沧桑的大将,反而像是一个纵情任性的暴发户。
关羽基本的错误是他破坏了诸葛亮十二年的《隆中对策》,如果像《隆中对策》设计的,跟孙权保持和睦,汉中方面同时出军,局势当可改观。由于关羽一人的冲动,遂使全盘战略,成为虚话。
三国演义中关羽怎么死的
关羽是在败走麦城之后,遇到埋伏被擒,然后被孙权斩首的。
建安二十四年,关羽的手下守南郡的太守糜芳,将军士人平常皆受关羽的轻视感到不满,孙权派人来诱降,二人便投降了孙权。吴军以蜀军将士的家属为人质,出兵配合曹军,前后淹击蜀军,蜀军溃败。
关羽仅带着少量的随从向蜀军控制的上庸撤退,他们日夜兼程,连续数日未休息,十分疲累。在接近蜀境关羽竟被吴军的一个小将马忠生擒。关羽被擒后,坚决不降,被东吴斩杀,死时约五十六岁。
扩展资料
关羽本字长生,后改字云长,早年因犯事逃离家乡至幽州涿郡(今河北省涿州市)。
中平元年(184年),汉室宗亲刘备在涿县组织起了一支义勇军参与扑灭黄巾军的战争,关羽与张飞同在其中。
刘备辗转担任许多官职后,投奔昔日同窗公孙瓒,被封为平原相,任关羽、张飞为别部司马,分统部曲。三人情同兄弟,常一起同床而睡,当刘备坐下时,关、张二人更不辞辛劳随身守护。
建安五年(200年),曹操派刘岱、王忠攻打刘备,却被刘备击败,曹操于是亲提大军出征,刘备败逃投奔袁绍,关羽战败被生擒,不得已而投降,曹操待以厚礼,任命为偏将军。
后袁绍派大将颜良、文丑、郭图等攻东郡太守刘延于白马,曹操亲自率军救援,并命张辽与关羽为前锋。关羽望见颜良的麾盖,策马冲锋,斩杀颜良于万军之中,枭首而归,袁军将领无人能挡,白马之围被解,关羽被封为汉寿亭侯。
三国演义》第二十五回题为“屯土山关公约三事,救白马曹操解重围”。其中写到关羽被困土山,曹操遣张辽劝降。辽说其不降则有三罪,降则有三便,而关羽更提出了三个条件,要曹操都答应,自己才肯投降。曹操也果然大度能容,一口应允..我们就暂且说到这里打住,因现在要讨论的便是关羽降曹时,事前究竟是否有约。接下来,我们也试看看史书《三国志》对此事的记载:关羽传:“建安五年(200),曹公东征,先主奔袁绍。曹公禽羽以归..”武帝纪:“备走奔绍,获其妻子。备将关羽屯下邳,复进攻之,羽降。”先主传:“五年,曹公东征先主,先主败绩。曹公尽收其众,虏先主妻子,并禽关羽以归。”很明显,三段记载中都没有支言片语提及“约三事”。于是,大多数读者认为此又是《三国演义》作者的生花妙笔,纯属虚构。此议似乎已成盖棺定论,无庸质疑。但是,我想说明的是,史书上没有记载的事情就一定没有发生过吗?况且古人们撰写《三国演义》时所能引用的史料与现在我们能够见到的应该也有些差异吧!谁又知道有多少在当时也已成盖棺定论的史料已失传了。这里首先请大家注意一点,关于“约三事”应该不会有太多人知晓,否则以后每降一个敌方将领便来它个什么约五事、约七事的怎么办。应仅限于曹操、关羽和受命劝降者知晓。于是,便出现了关羽留书出走时曹操左右欲追之这一幕。正因其不知早与曹操有约。因此,此事不载于史籍亦没什么好奇怪的。本文仅限于讨论造成关羽降曹的最大动力,即“三者,但知刘皇叔去向,不管千里万里,便当辞去。”关羽传:“初,曹公壮羽为人,而察心神无久留之意,谓张辽曰“卿试以情问之。”既而辽以问羽,羽叹曰“吾极知曹公待我厚,然吾受刘将军厚恩,誓以共死,不可背之。吾终不留,吾要当立效以报曹公乃去。”辽以羽言报曹公,曹公义之。及羽杀颜良,曹公知其必去,重加赏赐。羽尽封其所赐,拜书告辞,而奔先主于袁军。左右欲追之,曹公曰“彼各为其主,勿追也。””如果关羽当初是无条件投降的话,我们可以理解为他不想就这么死了(或如某些人所言“怕死”)。从他最后仍亡归刘备阵营来看,他不想死的原因是为留下有用之身以图将来。那么,他便应该严守心中真实的想法,因为若被曹操知道的话,极有可能给自己招来杀身之祸。而从关羽本传中的记载来看,他却又直言不讳地对曹方将领张辽说出了“终不留”的话语。根本未将生死放在心上,摆明立场,决不屈服。这便违反了他当初忍辱负重以保全性命报效国家的本意。这皆不前后矛盾吗?既然现在能讲这段话,难道当时就不能讲吗?既然已经不怕死了,还会无条件投降自己的敌人吗?这是否说明了一点,既关羽当初投降是有附带条件的。那么一个败军之将留着这条命是为了什么呢?那便是“但知刘皇叔去向,不管千里万里,便当辞去。”这个条件应该是造成关羽投降的最大动力。因为他和刘备虽战败了一次,但只要他们都没有死而且能再团聚,就有了再战的本钱。毕竟胜负乃兵家常事,不需要为了一时的输赢而葬送性命。当然,对关羽来说前提条件是还有再来一次的机会。曹操亦正因为事前有约才会任其归刘。因此,虽然“约三事”为小说家之言,但关羽降曹时,曾达成过某种协议应该是有很大可能的。我们不能因为没有确如小说家的“约了三件事”而否定这个可能性。我们再来谈一下关羽到底是如何回到刘备身边的。武帝纪:“(建安五年200)(袁)绍骑将文丑、刘备将五、六千骑前后至..(曹)公还军官渡,绍进保阳武。关羽亡归刘备。”先主传:“曹公与袁绍相拒于官渡,汝南黄巾刘辟等叛曹公应绍。绍遣先主将兵与辟等略许下。关羽亡归先主。”依以上记载推知,关羽斩颜良后,袁绍便派遣刘备和文丑出战,而此时关羽亦在曹操军中效力。两人应于同一战场上得知对方消息。文丑军败被杀,刘备逃回,袁绍又派遣刘备到汝南扰乱曹操后方大本营许昌。按曹仁传:“绍遣刘备徇隐强(汝南属县)诸县,多举众应之。自许以南,吏民不安,使曹仁将骑击破之。”按《中国历史地图集》第三册三国西晋时期,隐强县为汝南郡最为接近许昌之地。刘备应至隐强或路上便开始与关羽联系商议其与刘备家眷安全归来的计划。关羽当从官渡返许昌接回刘备家眷(或其时他们本已在许昌),而其时刘备刚好发兵“略许下”,其实只为掩护关羽等人撤退。武帝纪和先主传并言关羽当时是“亡”归先主,关羽本传虽言曹操令左右勿追之语,但关羽并不知晓。史书上言其“拜书告辞”,应为将书信交予曹操府前门卫后,未待曹操召见便立即出发,如若其直接拜书于曹操的话,则不会出现“左右欲追之”之语,而是“阻之、就地杀之”了。他可是抱着“玩”命的态度来完成此一壮举的。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lishitanjiu/28261.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602607956@qq.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