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首页 >> 诸子百家 >> 历史探究

唐太宗最宠信的大臣

说历史 2023-06-08 00:10:31

唐太宗最宠信的大臣

唐太宗最信任的大臣

李世民是唐朝历史上第二个皇帝,也是最为出色的一个皇帝,如果没有他,就没有我们后来所知道唐朝盛世,李世民在用人方面是不拘一格的,不分他出身尊卑,只要有突出的才能,哪怕以前是针锋相对的人,李世民也能够把他争取过来为自己所用。在电视剧中,我们只是看到他手下那几位大将,但是李世民手下还有这样一位将军,曾经为唐朝立下了汗马功劳,但是我们却很少听到这个人的名字。

这个人就是郭孝恪。当年李世民带领军队去讨伐王世充,王世充因为自知敌不过唐朝军队,于是向窦建德寻求。援助。本来李世民征讨王世充的军队是完全有把握跟胜利的,后来加上窦建德的军队就有点吃力了。这时候就有人给太宗提议,说先撤退为好,一旦被围攻就很糟糕。然而郭孝恪却建议太宗不要撤退,因为窦建德他们虽然人多,但是他们士兵经过长途跋涉,粮草运输不方便。

只要唐朝军队断了他们的粮食供给,等到他们军心涣散之后,再一举进攻,是完全可以取得胜利的。与李世民听从了他的建议,因此也大获全胜,歼灭了王世充和窦建德,郭笑克也因此立下汗马功劳,被封为了诸国。后来郭孝恪负责镇守我国西北边疆,西北远离中原,即将有各个小国的入侵。自从郭笑克上任之后,平定了各个来犯的小国,他的名声从此传播开来。

后来又有小国叛乱,郭孝恪率领军队去征讨,在攻破了这个国家都城之后,让他留在了都城内,但他却偏不听,他认为城外还有许多的叛军,并且非要让大军驻守在城外,结果城内遭受了叛军的夹击,唐朝军队因此损失惨重,然后他也在这场战争当中去世,李世民知道之后,只是冷冷的说,他咎由自取,并且还免除当了官职,因为他的一个错误,就被贬为了平民。

转载声明:感谢您对不回头网的支持,读史使人明智,以史观今,让我们通过历史中一个个的典故故事去了解历史。喜欢的朋友欢迎转载唐太宗最宠信的大臣

初唐三大名将,位居凌烟阁之首的功臣是谁?

若是想要创造一番大事业,仅仅只靠自己的力量,是远远不够的,还需要他人的帮助,等到自己功成名就之时,也就需要好好地回报那些帮助过自己的人。李世民能够创造贞观之治,能够成为一代明君,也需要感谢手下的那帮有功之臣。李世民为了感谢功臣,为他们建立了凌烟阁,选出了24位臣子,将他们的画像供奉在凌烟阁。

李世民能够登上皇位,要感谢的功臣可不少,而在这些功臣当中,这三位武将的付出更是不容小觑。初唐时期的这三位名将,尉迟敬德、李靖和秦琼,都荣登凌阳阁,而在他们之中,谁的排名更高呢?

尉迟敬德排名第七,是三大名将中的首位。他之所以能够如此被李世民看重,主要是因为他智勇双全,为李世民立下了汗马功劳。尉迟敬德是初唐时期的名将,他出生在一个普通的家庭,之前还曾经为刘武周效力,可惜的是,刘武周不敌李世民,刘武周离世后,尉迟敬德就只能投降李世民。在一开始,尉迟敬德并没有得到唐军的信任,有很多将领向李世民谏言,希望李世民将尉迟敬德这个手下败将处死,但李世民没有听从这些将领的意见,坚持任用尉迟敬德。

尉迟敬德因此而对李世民感恩戴德,后又在战场下,为李世民立下许多功劳,从而更得李世民的看重。在玄武门之变中,尉迟敬德的功劳也不少,他亲手杀死齐王李元吉,李世民因此更为看重他,在建造凌烟阁时,让其排名第七,是武将之首。

初唐时期的三位名将,尉迟敬德排名第七,李靖排名第八。李靖生在官宦之家,从小就受到良好教育,文武双全的他,也抱有远大志向,希望能够建立一番大事业。跟随李世民后,李靖更是将自己的军事才能表现出来了,熟读兵书的他,善于谋略,总是能够为李世民提供各种有用的计策,被李世民所器重。李世民在表彰有功之臣时,也没有忘记李靖,让他登上凌烟阁,排名第八。李靖虽然被李世民所器重,但他并没有因此而骄傲自得,反而更为谦逊,就是因为他谦逊的个性,让其安度晚年,终身无患。

相比较而言的话,初唐三大名将中的秦琼,在凌烟阁中的排名就比较低,他排名二十四。秦琼本来是隋朝官员,后来投降李密,李密战败后,秦琼跟随李密投降王世充,因对王世充的人品感到不满,秦琼后投奔李世民。李世民对秦琼的武才还是比较认可的,曾经多次称赞他勇猛过人,但可惜的是,秦琼投奔李世民时,已经不再年轻,为唐朝所立下的功劳并不多,不能和尉迟敬德、李靖等人相提并论,因此李世民在图形凌烟阁时,仅仅只将秦琼放在第二十四位。

能够登上凌烟阁的臣子,都已经是那个时代的英雄人物了,不管是排名第七的尉迟敬德,还是排名第二十四的秦琼,都值得后人敬佩。

魏征和李世民的事情

一、任用:

武德九年(626年),李世民发动玄武门事变,将李建成、李元吉等诛杀,李世民见魏徵说话直爽赦免魏徵,并用魏徵为詹事主簿,贞观元年(627年),李世民登上帝位,任命魏徵为尚书左丞。贞观三年(629年),魏徵被任命为秘书监,开始参预朝政。

二、去世:

贞观十七年(643年)魏徵病死,李世民非常伤心,并为此废朝五天。追赠魏徵为司空、相州都督,谥“文贞”。?

李世民下诏厚葬魏徵,但魏徵的妻子裴氏以魏徵生平生活简朴朴素,豪华的葬礼不是亡者之志为由拒绝。裴氏只有小车装载魏徵灵柩,李世民召文武百官出城相送,并亲自刻书碑文,同年二月,李世民命阎立本画二十四功臣像置入凌烟阁,魏徵位列第三。

三、魏征进谏:

1、贞观八年(634年),陕县丞皇甫德参上书触怒了李世民,李世民认为这是毁谤。随后魏征上谏,李世民觉得魏徵说的有道理,下令赏赐给皇甫德参帛二十段。

2、贞观十年(636年),长孙皇后去世,葬于昭陵,谥号文德皇后。长孙皇后入葬昭陵后,李世民对她思念无法停止,为了缓解思忆之苦,便在宫中建起了层观,终日眺望妻子的陵墓,经魏征进谏后,李世民拆掉了层观。

3、贞观十一年(637年),李世民东巡洛阳,住在显仁宫,因州县官吏供奉不好,大都受到了谴责。魏徵告诉李世民当初隋炀帝杨广曾在此让附近的百姓上贡,贡品吃不完就扔掉,十分浪费。

4、贞观十二年三月,李世民对侍臣说:“贞观以前,跟随我平定天下,辗转奔波于乱世,这是房玄龄的功劳。贞观之后,尽心对我,进献忠直的劝告,安国利民,敢于冒犯国君尊严直言规劝,纠正朕的过失的,只有魏徵一人而已。古代的名臣,也不能超过他们。”于是亲自解下佩刀,赐给他们两人。

5、贞观十三年五月,魏徵乘李世民诏五品以上官上封事之机,全面地、系统地总结了政事不如贞观之初的事实,上奏《十渐不克终疏》。李世民看完奏疏后,欣然接纳。

6、贞观十四年(640年),魏徵向李世民上谏,让李世民要善始善终。

三、魏征进谏之中上奏《十渐不克终疏》最为有名。

扩展资料:

一、魏徵以直言敢谏而闻名,据《贞观政要》记载统计,魏徵向李世民面陈谏议有五十次,呈送给李世民的奏疏十一件,一生的谏诤多达“数十余万言”。其次数之多,言辞之激切,态度之坚定,都是其他大臣所难以伦比的。

二、历史评价:

王珪:每以谏诤为心,耻君不及尧、舜,臣不如魏徵。

李世民:魏徵、王珪,昔在东宫,尽心所事,当时诚亦可恶。我能拔擢用之,以至今日,足为无愧古人。贞观之后,尽心於我,献纳忠谠,安国利人,成我今日功业,为天下所称者,惟魏徵而已。古之名臣,何以加也。为政者岂待尧、舜之君,龙益之佐,自我驱使魏徵,天下乂安,边境无事,时和岁稔,其忠益如此。今魏徵殂逝,遂亡一镜矣。?

长孙皇后:尝闻陛下敬重魏徵,殊未知其故,而今闻其谏,乃能以义制人王之情,真社稷臣矣。愿公常保此心,莫移今日。喜闻公言,故令将物相赏。公有事即道,勿为形迹也。

常衮:武德贞观之间,有若魏徵、王珪、李靖、李勣、房玄龄、杜如晦等,扶翼大运,勤劳王家,尊主庇人,匪躬致命,咸有一德,格於皇天,缅然长怀,风烈犹在。

权德舆:我太宗文皇帝之有天下也,魏徵、王珪等危言正词,上裨大化,无疆之祚,实兆于斯。

独孤及:魏徵以王道佐时近“文”,爱君忘身近“贞”,二者并优,废一莫可,故曰文贞。

刘素:魏徵有大志,大耻小节,博通群书,颇明王霸之术。?

李绛:昔太宗之理天下也,房玄龄、杜如晦辅相圣德,魏徵、王珪规谏阙失,有温彦博、戴胄以弥缝政事,有李靖、李勣训整戎旅,故夷狄畏服,寰宇大安

参考资料:魏征-百度百科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lishitanjiu/2818.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602607956@qq.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上一篇:

下一篇: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