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小编给大家准备了赵匡胤的故事,感兴趣的小伙伴们快来看看吧!
赵匡胤,北宋王朝开国皇帝,庙号太祖,谥号孝皇帝,按照惯例史称宋太祖,或者根据谥号称宋孝帝,不过很少这样称呼。
宋太祖一直是后世热议的历史人物,关于他的话题实在太多了,最著名的一个当然就是杯酒释兵权。
杯酒释兵权指的是宋太祖登基称帝建立北宋王朝,并且基本统一华夏大地之后,为了避免开国功臣兵权过重,重蹈唐朝末年因为地方藩镇势力过大而导致的分裂覆辙,剥夺了所有开国功臣的兵权。
杯酒释兵权对北宋王朝统治起到了稳定作用,但后世认为这是宋朝积贫积弱的原因,总之杯酒释兵权既有正面意义,也有负面意义。
从杯酒释兵权,可以看出宋太祖强大的政治思想和深谋远虑,但是宋太祖千算万算,却算漏了一位开国功臣,结果多年后,这位开国功臣真的谋朝篡位,抢了宋太祖的皇位。
这位开国功臣就是赵光义,也就是宋太祖的弟弟宋太宗,毫无问题,宋太宗也是北宋王朝的开国功臣。
宋太宗是宋太祖同父同母的亲弟弟,宋太祖是老二,他是老三,上面还有一个老大但是老大死得早,所以宋太祖一直承担着长兄为父的责任,使得宋太祖和宋太宗两兄弟的感情非常好,做什么事都兄弟两人一起上阵,应了那句打虎不离亲兄弟。
唐朝末年,华夏大地因为地方藩镇势力过大,导致了严重分裂,民间还有黄巢之乱等农民起义,总之华夏大地一片混乱。所幸的是,宋太祖和宋太宗两兄弟出身武将世家,仍能接受到良好的教育,兄弟两人年纪轻轻就文武双全、精通文韬武略。
后来宋太祖决心投身军旅,希望通过自己的努力拯救天下百姓,所以进入了后周,成为一名武将,而宋太宗紧跟兄长,成为兄长的得力副将。
宋太宗的军事才能同样出色,不逊色于兄长宋太祖,两兄弟在后周对外征战期间屡立战功,先后得到后周太祖郭威和后周世宗柴荣的赏识和重用,在后周朝廷位高权重。
到了公元960年,宋太宗极力主张兄长宋太祖称帝,这样才能真正拯救天下百姓。在弟弟和其他心腹部下的支持下,宋太祖正式发动陈桥兵变,拿着后周的巨额遗产建立北宋王朝。
所以,北宋王朝的开国功臣除了赵普、曹彬、潘美等谋士和武将,还有宋太祖的亲弟弟宋太宗。
所以从某种程度来说,唐太宗李世民和他的凌烟阁二十四功臣,都是唐朝开国功臣,因为建立唐朝的是唐高祖李渊,唐朝真正的开国功臣是刘文静、裴寂等人。
后来,宋太宗跟随兄长宋太祖南征北战,先后灭掉了十国中仅存的荆南、后蜀、南汉、南唐等割据政权,基本完成了中国统一,此时十国仅存吴越和北汉两个割据政权还没消灭,但北宋王朝如日中天,吴越和北汉已经不足为患,灭掉只是时间问题。
到了公元976年的一天夜里,宋太祖和宋太宗在商讨北宋王朝的未来,就在这天夜里发生了著名的烛影斧声事件,宋太祖突然在这天夜里暴毙而亡,死因真相到底如何,恐怕只有宋太宗一人知道。
由于宋太祖没有指定皇位继承人,于是宋太宗就以自己位高权重,且拥有兵权为由继承王位,所以后世一直怀疑是宋太宗杀害了宋太祖,是卑鄙无耻的篡位者,这一切,都是源于当年宋太祖杯酒释兵权的时候算漏了亲弟弟宋太宗。
不过前面已经说到,宋太宗也不是省油的灯,他的军事能力也是很强的,他成功把剩余的吴越和北汉灭掉,至此除了被北方辽朝占领的燕云十六州之外,分裂百年的华夏大地重归统一,宋太宗是真正的统一中国的北宋皇帝,而宋太祖是奠定了坚实基础。
宋太宗除了军事能力很强,对内文治也非常出色。由于华夏大地多年战乱,到处都是百废待兴,宋太宗知人善任,采用休养生息的政策,令全国经济和民生开始复苏,并进入经济繁荣期,为后面宋仁宗开创的北宋极盛时期仁宗盛治奠定基础。
宋太宗唯一可惜的是,他几次北伐辽朝,都以失败告终,他实在打不过强悍的契丹人,所以他不得不对辽朝采取守势,以换取北宋的经济繁荣。
公元997年,宋太宗因病驾崩,终年58岁,庙号太宗,谥号德皇帝,继承他皇位的是儿子宋真宗。
杯酒释兵权是指发生在宋朝初期,宋太祖赵匡胤为了加强中央集权,同时避免别的将领也“黄袍加身”,篡夺自己的政权,所以赵匡胤通过一次酒宴,在酒宴中发表意见,以威胁利诱的方式,要求高阶军官们交出兵权。赵匡胤与汉高祖大杀功臣的行为相较,被视为宽和的典范。
杯酒释兵权只是宋太祖为加强皇权,巩固统治所采取的一系列政治军事改革措施的开始,其后还在军事制度方面进行了多项改革。“杯酒释兵权”做为一个成语,逐步引申为泛指轻而易举地解除将领的兵权。
事件经过
建隆二年(公元961年)七月初九日晚朝时,宋太祖把石守信、高怀德等禁军高级将领留下来喝酒,当酒兴正浓的时候,宋太祖突然屏退侍从叹了一口气,给他们讲了一番自己的苦衷,说:“我若不是靠你们出力,是到不了这个地位的,为此我从内心念及你们的功德。但做皇帝也太艰难了,还不如做节度使快乐,我整个夜晚都不敢安枕而卧啊!”石守信等人惊骇地忙问其故,宋太祖继续说:“这不难知道,我这个皇帝位谁不想要呢?”
石守信等人听了知道这话中有话,连忙叩头说:“陛下何出此言,现在天命已定,谁还敢有异心呢?”
宋太祖说:“不然,你们虽然无异心,然而你们部下想要富贵,一旦把黄袍加在你的身上,你即使不想当皇帝,到时也身不由己了。”
这些将领知道已经受到猜疑,弄不好还会引来杀身之祸,一时都惊恐地哭了起来,恳请宋太祖给他们指明一条“可生之途”。
宋太祖缓缓说道:“人生在世,像白驹过隙那样短促,所
以要得到富贵的人,不过是想多聚金钱,多多娱乐,使子孙后代免于贫乏而已。你们不如释去兵权,到地方去,多置良田美宅,为子孙立永远不可动的产业。同时多买些歌儿 *** ,日夜饮酒相欢,以终天年,朕同你们再结为婚姻,君臣之间,两无猜疑,上下相安,这样不是很好吗!”
石守信等人见宋太祖已把话讲得很明白,再无回旋余地,当时宋太祖已牢牢控制着中央禁军,几个将领别无他法,只得俯首听命,表示感谢太祖恩德。
第二天,石守信、高怀德、王审琦、张令铎、赵彦徽等上表声称自己有病,纷纷要求解除兵权,宋太祖欣然同意,让他们罢去禁军职务,到地方任节度使,并废除了殿前都点检和侍卫亲军马步军都指挥司。禁军分别由殿前都指挥司、侍卫马军都指挥司和侍卫步军都指挥司,即所谓三衙统领。在解除石守信等宿将的兵权后,太祖另选一些资历浅,个人威望不高,容易控制的人担任禁军将领。禁军领兵权析而为三,以名位较低的将领掌握三衙,这就意味着皇权对军队控制的加强,以后宋太祖还兑现了与禁军高级将领联姻的诺言,把守寡的妹妹嫁给高怀德,后来又把女儿嫁给石守信和王审琦的儿子。张令铎的女儿则嫁给太祖三弟赵光美。这就是历史上着名的“杯酒释兵权”。
此番任免后,宋太祖当年执掌兵权的结义兄弟的禁军职务全部被解除,从此也不再授人。石守信虽然保留着“侍卫都指挥使”的头衔,却已没有任何实权。[18]另一方面宋太祖又派李汉超镇守关南、马仁r镇守瀛州、韩令坤镇守常山、贺惟忠镇守易州、何继筠镇守棣州、郭进镇守西山、武守琪镇守晋阳、李谦溥镇守隰州、李继勋镇守昭义、赵赞镇守延州、姚内斌镇守庆州、董遵诲镇守环州、王彦升镇守原州、冯继业镇守灵武,“管榷之利,悉以与之,其贸易则免征税。故边臣皆富于财,以养死士,以募谍者,敌人情状,山川道路,罔不睹而周知之。故十余年无西、北之尤也”。
评价
“杯酒释兵权”这个历史事件是宋朝加强中央集权制度的重要反映,宋太祖“杯酒释兵权”却使用和平手段,不伤君臣和气就解除了大臣的军权威胁,成功地防止了军队的政变,这是历史上有名的安内方略。但是其历史影响却远远不是这样简单。
不同意此观点的人认为宋太祖专力巩固中央政权,“杯酒释兵权”含有对内严防的性质,直接造成内 *** 朽。在外患强烈的背景下,削夺大将兵权也削弱了部队的作战能力,原因是皇帝直接掌握兵权,不懂军事的文官控制军队,武将频繁调动,致使宋朝与辽、西夏、金的战争连连败北,无力解决边患。军事积弱,还使两宋亡于社会制度落后于自己的游牧民族。
宋朝确立的文人治军的军事制度,其目的是为了彻底消除造成强唐灭亡的藩镇军制,其出发点是好的,结果是富有成效的,思想也是先进的。而两宋亡于游牧民族原因则是多方面的,与两宋朝对峙的先是辽、夏,再是辽、金,最后是金、蒙,从作战态势来看,北宋面临的是两线作战只能主守;更重要的是此时的游牧民族不但具有勇猛强悍、灵活机动的特点,而且已经跨过农业社会门槛,实现了封建化,农业生产力得到了初步发展,兼具游牧社会和农业社会的优点。
太祖
自古以来,每一个朝代的开国皇帝都面临着一个问题,那就是如何处理那些和他们一起南征北战,最后拥他上皇位的大功臣。宋太祖赵匡胤通过杯酒释兵权的方式,既不伤害那些功臣,又能将权力收回,然而明朝的开国皇帝朱元璋却没有这么做。下面就来讲一讲这个故事吧!
为什么宋太祖要杯酒释兵权,而不是直接从那些功臣手中夺回权力呢?是因为宋太祖重情义,不忍心杀掉曾经一起并肩作战的兄弟们吗?其实不是的,追根究底还是因为宋太祖没有能力杀掉他们,如果可以,宋太祖也没有必要这么麻烦,弄一个杯酒释兵权来安抚那些功臣。那么宋太祖作为一个皇帝为什么没有权利杀掉臣子呢?这就要从宋朝当时的局势来说了。宋太祖是乱世之中崛起的,和他一起建国的不仅是他的部下,更多的是一些和他一样的人,所以这一类人,宋太祖不敢对他们太过强硬,只能够对他们以礼相待。
所以宋太祖才弄了一个杯酒释兵权,把他们手中的权力用富贵去换回到自己人的手中。虽然权利是拿回来了,但是宋太祖也不敢杀掉那些人,以至于后来那些人干了一些违法乱纪的事,官府都只能睁一只眼闭一只眼。不得不说,宋太祖真的是养了一群大爷。同样的问题,朱元璋就要杀伐果决得多了,完全没有让宋朝时期的现象发生。朱元璋想要那些人手中的权利,都是直接要,不给就杀,对于那些胆敢仗着功劳就无视法纪的人也是绝不手软。那么是什么原因让朱元璋没有选择杯酒释兵权呢?
最主要的原因是因为明朝的开国功臣大多是朱元璋曾经的小弟,他们没有敢和朱元璋叫板的实力,再加上朱元璋本身拥有的权力就十分的大。所以朱元璋完全没有杯酒释兵权的必要,他也没有非要拿回来的权力,只是那些人心不足,想要得到更多的人的权力才会被朱元璋收回,并且严惩他们。
就这样,朱元璋因为自身的权力高度集中,所以当他并没有像宋太祖那样弄一个杯酒释兵权的形式来收回兵权。不得不说的是,那些功臣如果能够安分守己,也许就没有那么多事了。
历史上有些事情总是那么的相似,成就大业后帝王,都会在政权建立之初,第一件事就是对一起开疆扩土的功勋大臣做一番清理,汉朝的刘邦将异性诸侯纷纷诛杀,明朝朱元璋的开国功臣则都被他一一铲除,皇帝们这样做的心思自然是害怕有朝一日,功臣们拥兵自重,不服管教,真实起兵谋逆。
赵匡胤在黄袍加身篡权夺位后,建立了宋朝,但是他也有着诸位皇帝的忧虑,毕竟他这个皇帝就是名不正言不顺的当上的,后来又出了前朝的昭义节度使和淮南节度使起兵某乱的事,赵匡胤的担心便愈加严重,于是就有了后来杯酒释兵权的典故。
石守信石守信是赵匡胤最信任和器重的人,曾经担任过赵匡胤的副手,在他卸下兵权后,被派到了山东东平县一带,随后他便不问政事,专心敛财,攒下了万贯巨财。石守信在东山待了 十七年,宋太宗时,曾被在度启用,征战大辽,获封卫国公。太平兴国九年,石守信去世,享年五十七,被赐谥号?武烈?,追封威武郡王。
高怀德高怀德是赵匡胤的妹夫,卸下兵权后,改任德军节度使,后加任同平章事一职。宋太宗即位后高怀德又兼任检校太师和侍中。太平兴国七年,高怀德改任武胜军节度使,七月就去世了。朝廷先是追任中书令,又追封渤海郡王,赐谥号武穆。
王审琦王审琦交出兵权后,在京人忠正军节度使,开宝二年以后担任过御营四面都巡检,许州镇守,同平章事。王审琦于开宝七年过世,享年五十岁,朝廷追赠中书令,追封琅琊郡王,下葬之日,太祖又为他停朝致哀,后又加封秦王,赐谥号正懿。
张令铎张令铎卸任后,被派到了镇宁军任节度使,张令铎的女儿后来嫁给了太祖的三弟赵光美。开宝二年入朝后,便因病留在京城,第二年开春就病逝,享年六十岁。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lishitanjiu/28010.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