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小编给大家带来清朝出过几个“铁帽子王”?感兴趣的读者可以跟着小编一起看一看。
两千余年封建帝制中,除了秦朝,汉、晋、隋、唐、宋、元、明、清等帝国建立之初,都对皇室子孙进行大规模册封,让其共享荣恩。封王,自然是有“实”,有“虚”,有“高”,有“低”。所谓实,就是有实际权力,相当于土皇帝;所谓虚,就是拿着俸禄,当米虫,其他不能管;所谓高,就是地位高,且可以世袭罔替,也就是常说的铁帽子王;所谓低,爵位传到下一代后自动降级,最终沦为一般平民百姓。所以,当王爷就得当铁帽子王,世袭罔替,让子孙后代享福,让他人羡慕。清朝国祚268年,总计有12位铁帽子王,其中8位是清初册封,都是战功赫赫之名将。那么,这8位铁帽子王,其结局如何呢?其实,他们很惨,一个比一个惨。
01.礼亲王代善,此人是野猪皮努尔哈赤第2个儿子,亲哥哥是褚英,也就是被废掉并处死哪位哥们。褚英被弄死后,代善凭借一路杀来之军功,且出众之政治谋略,很快就被确立为太子,成为努尔哈赤的继承人。当时,代善手握正红、镶红两旗,势力最强大,无人敢与之争锋。可惜,代善太过心急,与多尔衮母亲阿巴亥偷偷约会,结果被废掉储君之位。皇太极时代、多尔衮时代,因代善势力过于强大,便经常被打压;代善从大局出发,只能忍奈,还被迫杀了儿子、孙子各一人。
02.郑亲王济尔哈朗,此人是努尔哈赤弟弟舒尔哈齐之子,哥哥是桀骜不驯,后被皇太极囚禁致死的阿敏。皇太极即位后,开始重用济尔哈朗,让其制约其他三大贝勒,算是亲信大臣。皇太极死后,多尔衮想当皇帝,结果被豪格阻止,双方准备火拼,一决胜负。此时,济尔哈朗提出拥戴福临(顺治帝),本人与多尔衮为摄政王,各方只好接受其意见。多尔衮没能即位,十分恼火,于是便经常打击同为摄政王的济尔哈朗,并最终将其排挤出局。
03.成亲王岳托,此人是代善儿子,却不受待见,还差点被杀了。岳托,打仗绝对是一把好手,是智勇兼备型之战将,是八旗大军之开路先锋。皇太极能够顺利继承皇位,岳托功不可没;岳托不支持父亲,更鄙视当时没啥军功的多尔衮。但是,岳托为人比较残暴,攻克城池后喜欢劫掠,甚至放火烧毁之。1639年,岳托在中原劫掠一番后,染上了天花,死于军中。当然,他是第一个死于天花的铁帽子王,但不是最后一个。
04.颍亲王勒克德浑,此人是代善孙子,文武双全的萨哈廉之子,也是一员勇猛善战之悍将。清军入关后,勒克德浑与多铎一起带兵南下消灭弘光政权,期间连克30余城,震慑江南。拿下南京后,勒克德浑继续率军南下追击明军,夺取湖南、江西,擒拿何腾蛟,战功赫赫。但是,勒克德浑与多尔衮走得太近,多尔衮死后,顺治便将其冷落一旁,后染上天花而死。
05.庄亲王硕塞,此人是皇太极第五子,也是顺治皇帝的哥哥,也是一位骁勇善战之名将,曾在消灭大顺军、大西军、南明弘光政权、征讨喀尔喀蒙古中立下赫赫战功。硕塞还是一位艺术家,尤其善于绘画,并留有《奇峰飞瀑图》、《夏山图》等名画存世。多尔衮时代,皇太极子孙都受到压制,硕塞也是如此,还一度被削爵位,冷落一旁。多尔衮死后不久,硕塞迎来人生转折,却染上天花而死。
06.肃亲王豪格,此人是皇太极长子,从军征战之履历比多尔衮还早,是努尔哈赤孙子辈中最能打仗的悍将,但结局非常惨。皇太极死后,豪格本可以继位,却故意谦虚一番,结果被福临逆袭,错失良机。当然,这还不要紧,跟多尔衮对立才是问题。豪格征讨张献忠获胜,结果却被多尔衮投入监狱,两个月后就不明不白的死了。豪格死后,多尔衮、多铎兄弟俩直接瓜分其妻妾,据为己有。
07.豫亲王多铎,此人是努尔哈赤第15子,是一位嗜杀成性的屠夫,却在影视剧中被打造成一位悲天悯人,为汉族女子而哭的暖男。多铎打仗确实厉害,但太过残暴,攻打扬州时,明明说好要安民,结果破城后直接玩“扬州十日”,80万人命丧其手。如此,多尔衮只好将其召回北京,改由明朝降将洪承畴督师,继续追杀明军残余。从扬州回来后不久,多铎染上了天花,很快死去。
08.睿亲王多尔衮,此人时努尔哈赤第14子,也是清宫剧中的超级“暖男”,为了孝庄太后可以放弃一切,包括到手的皇位。当然,历史上的多尔衮没有这么大方,不可能为了孝庄而放弃帝位,而是自己能力不足,不敢罢了。多尔衮没能当皇帝,但也差不多就是皇帝了;其摄政期间,顺治被架空,如同傀儡。关内局势稍微稳定后,多尔衮一步步朝着皇位迈进,可中途暴毙,彻底没戏了。多尔衮死后,顺治先是假装隆重厚葬,大哭一场,还追封他为“清成宗”。两个月后,顺治便将其一撸到底:剥夺一切荣誉,挖掘坟墓鞭尸,砍断尸体,就差没挫骨扬灰了。
综上所述,代善、济尔哈朗、岳托、勒克德浑、硕塞、豪格、多铎、多尔衮等这清初八位铁帽子王虽然战功赫赫,为清朝入主中原而拼杀,但结果都是比较惨,一个比一个倒霉。其中,多尔衮最惨,被一撸到底;豪格也倒霉,连自己的夫人都保护不了。这8大铁帽子王之结局表明,清朝入关前后,内部权力斗争非常激烈,他们并非铁板一块;若是崇祯不瞎折腾,熬过小冰期,守住江山没啥问题。
历史上康熙十三子的结局是积劳而逝。
雍正七年(1729年)秋冬,胤祥的身体已经非常不好了,雍正令太医院使刘声芳任户部侍郎,就是让他在胤祥身边为其随时诊疗病情。可胤祥还是亲自和高其倬一起翻山越岭,这种身心俱疲的状态加重了他的病势。
雍正八年(1730年)正月初八,北运河青龙湾修筑减水坝,胤祥想要去现场勘察已不可能,只好奏请将此事交与侍郎何国宗(清朝数学家)督理监修,三个月后怡亲王就因病去世了。
同年二月,先农坛的亲耕礼胤祥没有参加(此前他每年都参加)。三月,雍正连下两道圣旨,让别人代理营田和传教士事务。胤祥病后,雍正对他十分好,他为了宽慰雍正,挺着病体觐见。雍正八年(1730年)五月初四,胤祥病故,年仅四十四岁。
扩展资料
爱新觉罗·胤祥(1686年4月16日—1730年5月4日),清圣祖康熙帝第十三子,生母敬敏皇贵妃章佳氏。胤祥与雍亲王胤禛关系最亲密,雍正帝待他也非寻常。
康熙六十一年(1722年),四皇子胤禛继位,胤祥被封为和硕怡亲王,又出任议政大臣,处理重要政务。雍正元年(1723年),命总理户部。
自此即全力辅佐风根治理国家,胤禛亦对其十分信任。雍正三年(1725年),总理京畿水利营田事务。雍正七年(1729年)因准噶尔部窜扰边陲,命其办理西北两路军机,叙协赞功待诏增仪仗一倍。
因胤祥对雍正朝的治绩助力甚大,遂得世袭罔替的许可,为铁帽子王。清朝有史以来第九位铁帽子王。雍正八年(1730年)五月初四日(阳历6月18日)去世,时年45岁。
配享太庙,上谥号为“贤”,另赐有匾额“忠敬诚直勤慎廉明”冠于谥前。将其名“允祥”的“允”字改回“胤”字,这成为有清一代臣子中不避皇帝讳的唯一事例。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爱新觉罗·胤祥
清朝的爵位传承主要分为两种,一种是世袭递降,即每继承一次,爵位降低一级;另外一种就是世袭罔替,即每次继承爵位的等级不变。世袭罔替的爵位,就被称为“铁帽子”。其中,亲王、郡王级别的世袭罔替爵位,整个清朝总共有十二位,即所谓的十二大铁帽子王。
满清建立之初,按照功劳册封了八大铁帽子王,分别是和硕礼亲王代善,努尔哈赤次子;和硕睿亲王多尔衮,努尔哈赤十四子;和硕豫亲王多铎,努尔哈赤十五子;和硕肃亲王豪格,皇太极长子;和硕庄亲王硕塞,皇太极五子;和硕郑亲王济尔哈朗,努尔哈赤弟舒尔哈齐六子;多罗克勤郡王岳托,代善长子;多罗顺承郡王勒克德浑,代善三子萨哈璘次子。
雍正时期,和硕怡亲王胤祥的爵位,经特许,世袭罔替,成了清朝第九个铁帽子王。
清末慈禧主政,又增加了和硕恭亲王奕?,道光帝六子;和硕醇亲王奕?,道光帝七子;以及和硕庆亲王奕劻,乾隆十七子永璘六子绵性长子,三个铁帽子王。
清朝的铁帽子王,前期八个,中期一个,后期三个,共计有十二个。
溥仪退位的时候,这些铁帽子王都是什么态度呢?我们逐个来看。
一、和硕礼亲王
和硕礼亲王,起自代善,一共传了十五位。道光三十年(1850年),年仅七岁的代善九世孙世铎袭爵,成为了第十二位礼亲王。世铎在同治年间任内大臣,光绪时入军机处,后又成了领班军机大臣,地位虚高。
世铎为人随和,听话,能力却很一般,甚至是有些昏庸。他对慈禧是言听计从,正符合慈禧需要一个傀儡装点门面的需要。因此,世铎的地位却非常稳固。
庚子国变后的第二年(1901年),慈禧从西安返京,打算实行新政,这才罢免了世铎的军机大臣职务,改任其为御前大臣。
宣统三年(1911年),即溥仪退位的前一年,世铎又改任皇族内阁弼德院顾问大臣。当袁世凯威逼利诱隆裕太后让溥仪退位之时,世铎已经是六十八岁高龄,再加上他原本就随和昏庸,只是唯太后谕旨行事,所以,隆裕太后说什么,他就做什么,隆裕的态度,就是他的态度。
二、和硕睿亲王
和硕睿亲王的爵位来自大名鼎鼎的多尔衮。可是,人尽皆知,顺治不喜欢多尔衮,所以,在其死后,睿亲王的封号被褫夺。直到乾隆时期,才恢复了睿亲王爵位的世袭罔替。
和硕睿亲王,一共传了十三位,其中五位是追封的。倒数第二位睿亲王魁斌,在光绪二年(1876年)袭爵。只是,魁斌的存在感很低。
最初,魁斌只是个管宴大臣、镶白旗满洲都统,主要负责日常祭祀工作。后来,他还染上了抽大烟的恶习,被解职,勒令戒除。清末进行政务改革,1910年,成立了资政院,魁斌就被钦定了一个资政院议员的闲职。
魁斌并没有什么呼风唤雨的能力,让他去对抗南方革命军,或者搞定袁世凯,没有那个本事。所以,魁斌对于清帝退位一事,也只能是随波逐流,听之任之了。毕竟,按照优待条件,铁帽子王还是可以继续世袭的。
三、和硕豫亲王
和硕豫亲王来自能征惯战的多铎一脉,一共传了十四位。清帝退位时,第十三位豫亲王懋林在任。这位懋林,除了王爵之外,更是连个像样的官职都没有,小透明一个。
清帝退位时,懋林应该很满足于继续领俸禄,王爵可以继续世袭的待遇了。即使他提出个反对意见,估计也没人理会。
四、和硕肃亲王
和硕肃亲王来自同样能征惯战的豪格,一共传了十三位。肃亲王一脉,除了追封的,和最后一位之外,其他的都有谥号,可见都是颇有能力之人。
清帝退位时,在世的肃亲王是豪格的第十世嫡孙善耆。啊自幼习武,能力出众。
庚子国变时,一同西狩的善耆,特奉慈禧之命回京,同庆亲王奕劻处理善后事宜。可以看出,善耆的办事能力应该是很强的。
善耆曾做过崇文门税监,工巡总局事务大臣,后来还担任过民政部尚书,工作都做得非常出色。他赞成君主立宪,同情革命(只是对待革命没那么残酷,不等于支持革命),还是现代警察制度的奠基人之一。
善耆是坚定的君主立宪派,他反对清帝退位,所以,拒绝在清帝的退位诏书上签字。善耆还联合数名爱新觉罗宗室,成立了“君主立宪维持会”,即“宗社党”。他们反对跟南方议和,主张罢黜袁世凯,组织忠于清室的军队与南方革命军决战到底。
不过,宗社党的重要成员良弼,在被革命党人炸伤死亡后,他们的士气大落,纷纷逃匿。溥仪退位后,善耆也逃到旅顺,投奔了日本人。历史上有名的日本女间谍川岛芳子,就是善耆最小的女儿金壁辉。
善耆忠于清皇室,天天做着复辟梦,却跟着日本人干了不少分裂国家的事情。果然是方向错了,能力越大,越努力,带来的破坏越大呀。善耆干了一件逆历史潮流的事情,所以,从历史的角度来看,他还不如那些随波逐流的铁帽子王。
五、和硕庄亲王
庄亲王最初是追封给清太祖努尔哈赤的同母弟弟舒尔哈齐的,而顺治的哥哥硕塞最初是承泽亲王。硕塞的儿子博果铎袭爵时被改为了庄亲王。因其无子,康熙第十六子胤禄奉旨过继。实际上,庄亲王是顺治、康熙一脉的后人。
如果算上舒尔哈齐,庄亲王共传了十三位。
光绪二十八年(1902年),载功袭和硕庄亲王。庄亲王一脉,与皇室血脉较近,地位和恩封却很少。载功的哥哥载勋,在义和团运动中,还算是折腾了一番,和刚毅一起,极力主张借助义和团的力量遏制洋人。庚子国变之后,载勋被指为祸首,成了替罪羊,被革职夺爵赐死。
载功袭爵后,应该是吸取了他哥哥的教训,什么事也不管。闲极无聊,他就跟睿亲王魁斌一样,沾染了抽大烟的恶习,结果被一起解职,勒令戒烟。清帝退位,他也只是一个旁观者。
六、和硕郑亲王
郑亲王的始封者是舒尔哈齐的儿子济尔哈朗。郑亲王共有十八位,是传承数量最多的一个铁帽子王。
最后一任郑亲王照煦,出生于1900年,1902年两岁时袭爵。1912年清帝退位时,照煦才12岁,还是个半大小子,最多列席一下御前会议。对他而言,隆裕太后说什么就是什么了。
七、多罗克勤郡王
大贝勒代善的长子岳托最初被皇太极封为成亲王,获封的第二年,因罪被降爵,死活追封克勤郡王。克勤郡王一共传承了十七位。
最后一任克勤郡王晏森,在宣统元年(1910年)袭爵,年仅十四岁。宣统退位时,他才十七岁,而且没什么才能。所以,他也只是一个旁观者。民国初期,这位克勤郡王将王府、祖坟全部变卖,挥霍一空,成了著名的“败家子”。溥仪接济过他,赐给他不少财物,又被挥霍一空,然后下落不明。
八、多罗顺承郡王
顺承郡王同样出自大贝勒代善家族,是代善的孙子勒克德浑。顺承郡王一共传承了十七位。
溥仪退位时,顺承郡王是在光绪七年(1881年)袭爵的讷勒赫。他还算是一位有能力的郡王,当过镶红旗宗室总族长,管理过正白旗觉罗学事务,主要负责旗内宗室内务。讷勒赫还出任过镶黄旗蒙古都统,任职过宗人府右宗人和镶红旗满洲都统。他还曾经受任禁烟大臣,做过一些有益的事情。
溥仪退位的前一年,他获任正白旗满洲都统,官职不算高。从一定程度上而言,也是官微言轻,所以,他并没有反对溥仪退位。
九、和硕怡亲王
雍正的弟弟胤祥,在康熙年间的夺嫡之争中,坚定的支持了雍正。之后,又忠心耿耿的替雍正分忧解难,立功颇多。因此,雍正特别加封胤祥和硕怡亲王,允许世袭罔替。这是清朝中兴时期获封的唯一一个铁帽子王。
和硕怡亲王共有十四位,最后一位毓麒,出生于1900年,在1902年袭爵。1912年,年仅十二岁,就是一个旁观者。
十、和硕恭亲王
咸丰的同父异母弟弟奕?,是个非常有才能的人,差点被其父道光选为皇位继承人。咸丰死后,奕?帮慈禧解决了顾命八大臣,掌握了实权。他是洋务运动的主要发起人,曾任总理衙门首席大臣、领班军机大臣、议政王。
后来,奕?受到慈禧猜忌被革职。为了安抚奕?,慈禧特别允许恭亲王爵位世袭罔替,共传了三人。
1898年,奕?死后,其嫡孙溥伟袭爵。溥伟也非常有能力,曾历任官房大臣、满洲正红旗都统、禁烟事务大臣等职。慈禧死后,他曾与摄政王载沣谋划诛杀袁世凯,并参加了肃亲王善耆组织的“宗社党”。
溥伟既然跟善耆是一伙的,自然是反对清帝退位了。他也拒绝在清帝退位诏书上签字,之后一直积极支持善耆的各种复辟行动,并在伪满洲国任职。不过,他并没有得到溥仪的重用,最后贫病交加猝死。
十一、和硕醇亲王
醇亲王奕譞是道光第七子,其子载湉,即光绪,被慈禧选中,继承了大统。奕譞为了自保,辞去了所有官职。慈禧为了安抚奕譞,特旨醇亲王爵位世袭罔替。之后,奕譞的长孙溥仪又被选中,成为了清朝末帝。
醇亲王共传了两代。1891年,奕譞死后,其第五子载沣袭爵。载沣是溥仪的生父,被授监国摄政王,代理朝政。
载沣做事优柔寡断,非常谨慎小心。他应该是同意了隆裕太后的决定,遵太后之命辞去了摄政王之职,退居府邸,不再过问政事。载沣不主张武力对抗革命,也不反对溥仪退位。不过,载沣的这个态度,让溥仪很不满,认为他亲爹不能很好的给与他支持。
十二、和硕庆亲王
庆亲王始封于乾隆第十七子永璘,只是非世袭罔替。传承到奕劻时,因为其坚定支持慈禧解决了戊戌变法,囚禁了光绪帝,得到了慈禧的宠信。慈禧六十大寿时,特封奕劻庆亲王。
在庚子国变之后,奕劻又留京与各国议和,让慈禧对其是更加的器重。其后,奕劻又获授军机大臣,兼总理外务。慈禧去世前,为了进一步拉拢奕劻,巩固隆裕的地位,特许醇亲王爵位世袭罔替。
宣统三年(1911年),奕劻出任清朝内阁总理大臣,就是首相,组成了庆亲王内阁。南方起义爆发之后,奕劻成功被袁世凯收买,主动让贤,邀请袁世凯出任总理大臣之职。之后,又配合袁世凯劝说隆裕太后同意让宣统帝退位。因此,奕劻在溥仪心中,成了大清终结者。
总结起来,十二个铁帽子王中,庆亲王是主动劝说清帝退位的;醇亲王听从隆裕太后的谕旨;而肃亲王、恭亲王是坚决反对的。其他诸如礼亲王、睿亲王、豫亲王、庄亲王、郑亲王、克罗郡王、顺承郡王、怡亲王,都是随波逐流者,一切服从大局,没有态度就是态度。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lishitanjiu/27576.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602607956@qq.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