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人都不了解曹髦杀司马昭的事情,接下来跟着小编一起欣赏。
公元260年五月初七,曹髦在经过了一夜的思索后,还是决定不能妥协,他要与司马昭一决生死,在这样的情况下,曹髦拔剑登辇,率领殿中宿卫和奴仆共计数百人呼喊着出了宫。当时曹髦并没有直接遇到司马昭,而是在东止车门遇到了司马昭的弟弟屯骑校尉司马伷及其部众。当时曹髦左右的人怒斥司马伷一行人,以至于司马伷的士兵都被吓得逃走了。此时中护军贾充赶了过来,迎面与曹髦战于南面宫阙之下。当时曹髦连自己的性命都豁出去了,他料定贾充不敢直接杀他,于是他亲自用剑拼杀,以至于贾充军抵挡不住,就在此时,骑督成倅之弟太子舍人成济询问贾充应该如何是好,贾充称司马昭养着他们这些人,就是为了今天。正因为贾充的唆使,成济才抽出长戈上前刺杀曹髦,将曹髦弑杀于车下。曹髦这一次率领奴仆诛杀司马昭之事也就此告终。
有人认为,曹髦当时之所以不能成功,主要是因为曹髦行事太过鲁莽,他这样草率的行事方式,自然无法成功。但实际上,曹髦还是有一定的机会可以成功,只要他能成功诛杀司马昭。由于司马氏夺权的方式不正,一旦司马昭倒下,曹髦就有可能重新获得曹魏的政权。不过曹髦杀了司马昭的可能性并不大,毕竟当时曹髦手中只有数百人,而这些人也不是正规军,即便当时没有人去告密,曹髦的行动顺利进行,同时贾充关键时刻掉链子,成济又不在,曹髦也很难将司马昭诛杀,他最多只能将司马昭赶出洛阳城。
毕竟当时司马昭控制着洛阳城中的禁军,即便曹髦再不怕死,也没有人敢伤害曹髦,但曹髦终究不能以一敌百,他手下的数百名杂兵也不可能将洛阳城里的禁军完全诛杀,因此即便曹髦没有被成济诛杀,司马伷等人被曹髦击退,他们也有保护司马昭逃跑的能力,毕竟都是司马家的人,总不能坐视司马昭被曹髦杀死。
即便司马昭被曹髦逼退出了洛阳,曹髦控制了洛阳一城,接下来曹髦能不能战胜司马昭,就看各地的将领到底支持谁了。当时督荆州诸军事的王基立场不太明显,由于他和曹魏皇室关系也不密切,因此很有可能观望。而接替王基都督扬州诸军事的石苞是司马懿提拔的人,后来他还劝说过司马炎称帝,因此他定然是支持司马昭的。都督豫州诸军事的陈骞也在后来劝说司马炎称帝,而且他曾与夏侯玄不合,因此他也是支持司马昭的。都督淮北诸军事的卢钦应该也是偏向司马昭的,毕竟他的父亲卢毓与曹爽有矛盾。青州刺史且都督徐州的钟毓曾被曹爽贬官,且曾经被司马懿重用,因此他也定然是支持司马昭的。当时的司隶校尉钟会在后来支持司马昭伐蜀,可见当时他也是司马昭的人。
不难看出,当时各方将领大多都是支持司马昭的,即便不支持司马昭,也是出于观望的态度,而明确支持曹髦的人基本没有。因此即便曹髦顺利拿下洛阳也没办法击败司马昭。除非当时做这件事的是曹芳,毕竟在司马昭根基未稳时,曹芳是有机会诛杀司马昭,而当时地方上依然有忠于曹魏的将领,只可惜曹芳没有曹髦的勇气,他不敢诛杀曹髦,这才导致了后来曹魏政权的断送。
笔者认为,如果曹芳和曹髦互换一下位置,那曹髦或许能大有可为,只可惜曹髦继位时,曹魏政权的各路将领早就臣服于司马氏,因此曹髦已经没有了任何机会。
曹髦(cáo máo)是曹魏第四任皇帝,是魏文帝曹丕之孙,东海定王曹霖之子,谥号:魏少帝。在曹髦上位之时,曹家的天下几乎已经完全被司马家架空了,曹髦的情况就和汉末的汉献帝如出一辙。但是曹髦却和汉献帝刘协不一样,坐着等死,他选择了与司马家殊死一搏,去刺杀当时司马家的当权者司马昭。
见《三国志》记载如下:
帝见威权日去,不胜其忿。……帝遂帅僮仆数百,鼓噪而出。——《三国志·魏书·少帝纪》可见《三国志》明确记载,只带了几百个奴仆前去刺杀司马昭。可是当时的司马昭已经贵为大将军,专揽国政,位高权重,这点人去杀他显然是不够看的,可是曹髦还是选择这样做了,其原因主要有下三点。
一:不能坐受废辱
当时司马昭的想法和曹髦的爷爷曹丕是一样的,他们曹魏的天下本就是这样得来的,也就是“司马昭之心,路人所知也”,而曹髦对司马昭的想法更是一清二楚。而曹髦本身又是个极为烈性的人,不是汉献帝那种软弱的皇帝,他忍受不了和汉献帝一样被废的羞辱,所以只得和司马昭拼死一搏。不得不说曹髦还是极为有气节的一位皇帝。
“司马昭之心,路人所知也。吾不能坐受废辱,今日当与卿*[等]*自出讨之。”——《三国志·魏书·少帝纪》
二:曹家兵甲寡弱
当时曹家的权柄几乎已经被司马家架空了,真正忠于曹家的曹魏老臣也几乎死绝了。司马家掌控朝政已经很多了,朝廷上下几乎全部都在暗地里跟司马家表达了善意,也就是说不会听曹家的话了,曹魏的兵马几乎全部都在司马家手里。
在这种情况下,曹髦根本就调不到更大的人马,只有手底下区区的几百奴仆。
今权在其门,为日久矣,朝廷四方皆为之致死,不顾逆顺之理,非一日也。且宿韂空阙,兵甲寡弱,陛下何所资用——《三国志·魏书·少帝纪》
三:人多不便躲藏
这一点纯粹就是我个人的看法了。毕竟司马昭那时候势大,兵马的调用肯定都逃不过他的耳目。如果曹髦动了大批人马去刺杀司马昭,司马昭肯定一早就知道了,哪里还会给他机会?而曹髦就算能动用更大人马,算起来也至多不过几千,这么点人,无法躲藏去和司马昭硬干,无疑是以卵击石要知道那时候曹魏大部分兵马全在司马昭手里,不能隐藏消息,直接去对抗就是找死。
被成济用长剑刺死的。
甘露五年五月初七(260年6月2日),曹髦拔剑登辇,率领殿中宿卫和奴仆们呼喊着出了宫。在东止车门遇曹髦一行遭遇司马昭的弟弟屯骑校尉司马伷及其部众,曹髦左右之人怒声呵斥他们,司马伷的兵士都吓得逃走了。
中护军贾充从外而入,迎面与曹髦战于南面宫阙之下,曹髦亲自用剑拼杀。众人想要退却,贾充军将败,骑督成倅之弟太子舍人成济问贾充说:“事情紧急了,你说怎么办?”贾充说:“司马公养你们这些人,正是为了今日。
今日之事,没什么可问的!”于是成济立即抽出长戈上前刺杀曹髦,把他弑杀于车下。曹髦死时尚不满19周岁。
司马昭闻讯,大惊,自己跪倒在地上。太傅司马孚奔跑过去,把曹髦的头枕在自己的腿上哭得十分悲哀,哭喊着说:“陛下被杀,是我的罪过啊!”
扩展资料
身后之事
曹髦死后,司马昭进入殿中,召集群臣议论。尚书左仆射陈泰不来,司马昭让陈泰之舅尚书荀顗去叫他,陈泰说:“人们议论说我陈泰可以和您相比,今天看来您不如我陈泰。”
但子弟们里里外外都逼着陈泰去,这才不得已而入宫,见到司马昭,悲恸欲绝,司马昭也对着他流泪,说:“玄伯,您将怎样对待我呢?”陈泰说:“只有杀掉贾充,才能稍稍谢罪于天下。”
司马昭考虑了很久才说:“你再想想其他办法。”陈泰说:“我说的只能是这些,不知其他。”司马昭就不再说话了。因过于悲恸,不久吐血而死。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曹髦
曹魏尽管强劲,却也仅有曹操、曹丕和曹睿健在时,保住了曹家江山。直到年仅8岁曹芳上台时,曹魏政党已是司马家里的囊中之物了。实际上曹魏的内斗一直就没有没停,主要还是宗族和宗室之间的矛盾越来越激烈,而曹洪、曹真相继去世,让杜家宗族实力不如从前。而宗室每年都在招幕优秀人才,时间久了自然就会压到宗族。而司马懿做为宗室的头领角色,也是在曹芳当政时发动了高平陵之事情,最后夷了曹爽三族,完全空架杜家阵营,曹芳沦落傀儡皇上。但是在正中间杜家还有一次机会,便是在曹髦上台时,曹髦并不惧怕司马家里的威势,还想方设法祛除司马昭仅仅无可奈何最终没有成功。
可以这么说曹髦算得上继承曹操的顽强,在司马昭的威胁下,曹髦并没胆怯,都不怯懦,一直想制造机会让杜家再次抢回政党。那股精神实质在曹睿之后便还在没出现,虽然最后曹髦没有成功,但起码验证了她不想当初的汉献帝刘协只懂得掉以轻心,反而是要把运势把握在自己手中。
其实和刘禅、孙皓对比,曹髦也是最有顽强的那位,刘禅或许是继承刘备的忠义之情,应对魏军的进攻很早以前便选择放弃。曹髦能上台称帝跟当初汉献帝刘协的现象很像,但汉献帝刘协的一生就不用多提了,简直是汉代最没尊严的皇帝了。
司马师逼曹芳禅位后,破格提拔了曹髦上台,那时候曹魏的具体掌权人已经是司马家。司马师立曹髦魏皇后,目的就是为了要曹髦学当年的汉献帝刘协那般,只需乖乖的听司马家弟兄派遣就是。不过他们小看了曹髦的决心,曹髦不是一个倭瓜,他知道自身即使做了皇上没啥权力。但为了曹家江山还是决定放手一搏,一直在寻找可以祛除司马师和司马昭的机会。终究那时候曹髦仅有10多少岁,他等得起。
实际上在这里正中间曹髦本有一次好时机,但被错过。尽管司马家操控了曹魏政党,但司马懿的弟弟司马孚一直对魏帝忠心耿耿,自称愿做一辈子魏臣。因此司马孚的志愿填报和司马师也有司马昭是相违背的,只需让司马孚和他们变成对立,那曹髦就有机会逆风翻盘。
255年司马师病故,只需曹髦一声令下让司马孚当将军,那司马昭就不可以承继司马师进行权利工作交接了,并且司马孚也是司马昭的长辈,只有接纳这样的结果。但曹髦时下并没立刻作出决定,之后司马昭已经完成了支配权工作交接,曹髦也明白自身错过一个修复祖辈荣耀的大好时机。
但曹髦还是想制造机会祛除司马昭,便把一个人的亲信聚集在一起,讲出“司马昭的心昭然若揭”。但这一举动被司马昭安排的眼妆一览无遗,因此信息很快便传到了司马昭的耳里,最终司马昭设计方案弑杀曹髦,曹髦也是唯一一位当政被杀的魏帝。最后曹奂被帮扶即位,而以没什么抵抗的心,司马家朝代更替或早或晚了。
本文地址:http://dadaojiayuan.com/lishitanjiu/27420.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上一篇: 苏洵二十七始发愤的原因苏洵的作品权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