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编知道读者都很感兴趣岳云的故事,今天给大家带来了相关内容,和大家一起分享。
提到岳飞,自然是无人不知无人不晓。岳少保连接河朔、收复襄阳,将要北伐中原,直捣黄龙之际,却冤死风波亭,留下千古遗憾。不过许多人忽略的是,与岳飞一同被杀的,还有他长子岳云和部将张宪。这就涉及到一个问题,既杀岳飞,为何还要杀岳云和张宪?
历史上,皇帝诛杀大将功臣并非没有,而是很多,比如刘邦杀韩信、彭越都夷其三族、李善长、蓝玉、胡惟庸都被灭族,问题是,他们的罪名都是谋反,谋逆是超级重罪,按律法是要牵连全家。
而其他一些,远至秦国战神白起,功高震主,只是被赐死。唐朝开国将领侯君集的罪名虽然是谋反,但李世民还是只杀了他一人,没有动他妻儿。唐朝名将高仙芝被杀,家人无事。明朝开国将领冯胜被赐死,家人平安。袁崇焕被凌迟,家人被流放但并未被杀。清朝大将军年羹尧,被列大罪九十二条,也只是被赐自尽。
可见,除非是被按了谋反的重罪,一般即使皇帝要杀大将,如果不是有谋反的实锤,一般不会杀其子女,更不会连部将一起杀害,那么,是什么原因,使得岳云连同张宪被一起杀害呢?
可能有人认为,很简单,是因为怕杀了岳飞后,激怒岳云谋反,这有一定道理,但是诺大岳家军十余万之众,杀害了岳飞岳云父子,不怕更加激怒其部下将领,适得其反吗?比如崇祯逮捕袁崇焕后,就激怒了祖大寿等部将,直接将辽东军带走,最后还是要靠袁崇焕手书才能召回。岳飞手下将领众多,又皆愿效死力,除了岳云、张宪,难道就不会有人出头了?
这就牵涉到岳云、张宪是什么样的人,以及岳家军的性质。
岳家军是在名义上归朝廷节制的一支地方军队,本质上是一支私兵,从一千多人发展到十余万之众,都唯岳飞马首是瞻,这同唐末的节度使手下众地方军实际上差别不大,有区别的只是岳飞忠义报国,没什么其他私心,但假设一下如果岳飞如同安禄山一般包藏祸心,那安史之乱再上演一次也不是没有可能,唐朝距离宋朝并不太遥远,赵构当然知道这点。
岳云年少英雄,是员勇将,这是公认的,十二岁从军,在军中度过了少年和青年时期,如果说他在军队里呆了十几年,一点人脉都没有,那是谁也不会相信的,何况他每次作战,身先士卒,率领的又都是精锐中的精锐,而对军人来说,最钦佩的当然就是“勇”字。张宪也是如此,排在岳飞岳云之后,是岳家军第三号人物,军功卓著。
岳云被捕后,一并由大理寺审讯,由秦桧的心腹万俟卨罗汝楫主审,实际也相当于秦桧主审。对于秦桧来说,他只是同岳飞有矛盾,与岳云张宪并无太大过节,所以对他来说,揣摩上意,觉得处死岳飞就已经够了,没必要再牵连广大,一番商议之下,大理寺得出这样的判决:
岳飞私罪斩,张宪私罪绞,岳云私罪徒。看详:岳云因父罢兵权,辄敢私通主兵官张宪,节次催令得与心腹兵官擘画,因此 致张宪要提兵谋叛。及传报朝廷机密,惑乱军心。 及传报朝廷机密,惑乱军心。情朝廷机密,重奏裁。对岳云的具体判决是:其岳云,合比加役流私罪断,官减外,徒三年,追一官,罚铜二十斤入宫,勒停。可以看到,秦桧所掌控的大理寺对岳飞张宪是判的死罪,岳云只是判免官坐牢三年,完全够不上死刑。但最后的决定权并不在大理寺,也不在秦桧手中,最后做决定的,只能有一个人。
赵构最后的裁决结果?岳飞特赐死,张宪、岳云并依军法施行,令杨沂中监斩,仍多差兵将防护。
为何赵构会做出这样的裁决?这就需要分析一下宋高宗赵构这个人。赵构命运也算坎坷,本无可能成为皇帝的他经过一系列离奇的遭遇,突然成为了皇帝,民间甚至有“泥马渡康王”的传说,不过这个皇帝当的并不安稳,除了被时刻要担心金人打过来,自己重蹈父亲和大哥的覆辙之外,国家内部也是纷争不断,先是苗刘兵变,后是淮西军变,两场兵变使得赵构对于武人更加心存疑虑。
而这时国内最大的军事集团就是岳家军,看看这名号就能明白赵构会有多么地不舒服,天下都是我赵家的,赵家的军队却被称为岳家军,而这岳家军的首脑还是个不听话的刺头,身为武将上书奏请立太子已是大逆不道,又连续违抗十一道圣旨,这种刺头掌握着军权,赵构的心理阴影面积有多大?
那为什么要杀岳云?想想当初赵匡胤杯酒释兵权时对部下说的那番话就明白了:你们虽然无异心,然而你们部下如果想要富贵,把黄袍加在你的身上,你即使不想当皇帝,到时候恐怕也是身不由己了。
赵家的天下就是这么来的,即便岳飞没有异心,难保他部下不想荣华富贵,再来一出黄袍加身,普天下恐怕无人能当岳家军锋芒,就算杀了岳飞,岳云久在军中,深得军心,即使岳云没有异心,万一部下不服,拥戴其举兵为岳飞报仇,到时候恐怕他也是身不由己了。而杀了岳云,一则可以立威,二则可以在岳家军异姓部将中进行分化瓦解,如果谁再想举兵,就不会又那么大的号召力。
事实上,赵构的策略是成功的,岳飞岳云被杀后,岳家军被分解裁撤,原来那些部将,有些为自保而背叛了岳飞,比如王贵,也有激烈抗争的,比如牛皋,最终被暗害,更多的服从了命运安排,或辞官或继续从军,还有一些,则干脆投降了伪齐或金国,岳家军,从此再也不复存在。设想一下,假如岳云仍在,赵构的策略是否会存在一些变数?
但如果就此认为赵构是昏君,那就太小看赵构了,也低估了皇帝这个职业的技术含量,说到底,杀死岳飞和岳云,在当时对赵构来说,是经过反复衡量之下的最稳妥方案,秦桧当然是帮凶是刽子手,但有宋一朝,没有宰相能起到左右皇帝的作用,做最终决断的还是皇帝自己,所以不管是岳飞之死,还是岳云之死,都是这个策略的体现。杀害了岳家军的一二三号人物,其余人等,已掀不起太大风浪,赵构的本意,在意的是岳家军的潜在威胁而不是所谓迎回二圣之类,对赵构来说,除掉岳飞岳云张宪三人,才是完美的执行。
当然即便到了几十年后岳飞平反,由于为尊者讳的原因,皇帝的坏话还是说不得的,这也是历史的另一面罢了。
岳飞之死——岳飞打着迎“二帝”旗号扩军抗金,若真的把赵构的父亲和哥哥救出来,那宋朝就三皇帝了。一个国家三皇帝,不乱套了。迎回微、钦二帝,叫赵构让位,赵构不可能这么大义,出于无奈才杀愚忠岳飞的。但他要找个大臣站出来指正当替罪羊。就算秦宰相不诬告岳飞,也会有张宰相、李宰相杀岳飞的。
秦桧之冤——宰相这官多大,在当今好比国务院部长,元帅好比军区司令员。一个部长就能把军区司令员告倒吗,自然是不可能。赵构叫秦桧诬告岳飞,要不去,叫你下台,跟岳飞同谋罪,诛灭九族。我再换别人当宰相,一样能有理由杀岳飞。秦桧在知道赵构下令杀岳飞,私下数十次去劝说岳元帅,就是头天斩首晚上, 秦桧还亲自见岳飞最后一面,叫他跟金国打仗不怕,别迎二帝。愚忠岳飞不听,认为我迎二帝没错。
赵构之意:宋大祖陈桥兵变,黄袍加身!曹操狭天子已令诸侯,这些赵构能不考虑过。岳飞功高震主,不怕一万,就怕万一,真要狭天子做皇帝呢。当然岳飞冤死了,那要不是,历史有可能被改写。就算杀错了,平反就完了,把罪名赖在秦桧身上,从古自今,除亡国之君外,统治者没有犯政治错误,有也不许说,找个替罪羊。
岳飞说:“要用我的七魄点化七位学者,让他们给秦桧平反,抹掉他为我背黑锅,当替罪羊!告知世人别骂他了,你们有谁不是秦桧那么的官迷呢,谁愿意当我这样的愚忠人呢?哪位家长都是这样教育孩子好好念书,长大当官,眼睛往钱看。既然这样,有谁能为了我这样的人愚忠丢官位呢!我到觉得秦桧比你们强,因为他敢暴露自己的负面,可你们呢,就知道贬低他人,不照照镜子看自己的缺点。”
岳飞的愚忠一世英明,秦桧的明忠千古骂名。
2006年的秦桧遗嘱发掘,能够证实他一直被冤枉的。政府已经考虑了拆除秦桧夫妇跪像,换成秦桧的遗书。现正在大力宣传纠正历史真相,想必不出几年就会把真相大白于天下。
从一定程度来说,杀了岳飞并非是秦桧一个人的意思,更多的是宋高宗赵构的意思。无论怎么说,岳飞也是南宋一员大将。秦桧就算他身为一国丞相,但杀将军可不是一个闹家家的事情,若是没有皇帝的允许,秦桧就算他长10个脑袋,也不敢在风波亭以一个莫须有的罪名将岳飞给杀了。
现在各界比较认可的一个观点就是,在风波亭杀岳飞应该是宋高宗的意思。秦桧只是一个具体的执行者。当然在岳飞被害这件事情上秦桧也有着不可推卸的责任。宋朝后世皇帝为岳飞平反的时候,自然不会将这个错记在了宋高宗身上,所以便将所有的罪责都按在了秦桧的头上。
按照宋朝的律法来说,一般情况下?刑不上士大夫?,这是当年赵匡胤建立宋朝是立下的一个祖训。因为赵匡胤提出的一个概念就是君与士大夫共治天下,所以杀岳飞已经是一个例外了。
大家认为秦桧害岳飞的一个重要原因,秦桧是主和派,私下里和金人应该有沟通。秦桧为了能巴结到金人,从金人那捞到好处,也就搞死了金人对手主战派的岳飞。但是秦桧他就算再大胆,也不敢逾越了赵匡胤的祖训,就算秦桧到金人那里能够换得荣华富贵,但轻易逾越赵匡胤祖训那可是立马就要掉脑袋的事,唯一敢逾越祖训的只有赵构了,一直想要提倡和谈的其实也是赵构 。?不得杀士大夫及上书言事人?宋太祖太庙庙碑。
宋高宗之所以不想让岳飞活下来,是因为岳飞在北伐的时候喊的口号是对的,但是北伐目的是错的。当年赵构在偏安一隅之时,声称自己只是做临时的皇帝,若是有幸能够赢回徽钦二帝自己定会拱手将皇位让出去。在他登基之后曾表示,无论如何都要夺回被金人所占领的江山,再加上有很多北方的难民跟着朝廷逃到了南方,所以整个南宋境内的北伐情绪特别的高。
不过虽然口号天天喊的这么响亮,但宋高宗心里未必真想北伐。他倘若不是在应天府被几个老臣拥护称帝的话,可能宋朝早就灭亡了。南宋的建立完全是他的功劳,如果真将好不容易稳住的江山在拱手让给别人自然不情愿。
虽然宋高宗喊的的口号喊的口是心非,但岳飞他不明白这一点。他训练岳家军时给大家定的一个目标就是驱逐金人迎回徽钦二帝。如果真的救回徽钦二帝赵勾该怎么办?所以在岳飞的打到朱仙镇的时,离开封府只有一步之遥,这个时候赵构就慌了。
如果金人突然将徽钦二帝放回开封府并扶持一个傀儡政权,赵构的地位就尴尬了。所以赵构正是害怕金人被逼急了所以才会连下十二道金令召回岳飞。
倘若岳飞收到命令之后按兵不动让赵构的使臣去谈,岳飞还不至于被杀,但岳飞却违命不从坚持北上,这明显就是挑战宋高宗的权威。就算岳飞能从金人手中夺回开封城,但从宋高宗的角度来说,岳飞是留不得的。
其次岳飞当时的表现让赵构有点害怕,宋朝的建立就是赵匡胤黄袍加身夺取了政权。当时在整个南宋境内岳飞的呼声要比宋高宗还要高。虽然岳飞是一个大忠臣,但赵构非常害怕岳飞在攻下开封府之后,黄袍加身篡夺皇位。
而且岳飞不止一次直接反对赵构的意见,甚至有时候这个还要摆出一种商量的态度跟岳飞沟通。因此对于赵构来说,岳飞有时候更像是一种威胁。
虽然主和派与金人和谈的时候确实有点丧权辱国的感觉,但纵观当时的历史条件,和谈也许是南宋和金人之间维持和平损耗最低的一个方式。虽然岳飞不断的从金人手中夺回城池,但同时也付出了巨大的代价。
无论在什么时代,打仗都是一个特别烧钱的事情,尤其是冷兵器时代,长期的战争对于劳动力的消耗非常严重。当时南宋国家内部开始凸显出各种的矛盾,比如说打仗必须要吃粮食,朝廷不得不增加赋税,但是增加赋税的同时又没有那么多劳动力去耕种,导致老百姓的压力过高。
因此在南宋当时看着表面上稳定,但实际上内部也是暗流涌起,百姓造反现象也相当严重。若是持续在打仗上就只会加剧国内的矛盾,从而不利于南宋朝廷的安稳。
当时在南宋境内主战派不仅有岳飞,还有韩世忠等人。南宋朝廷也不是傻子,虽然说主张和谈,但不能够彻底打压主战派,因为只有军队才是谈判的一个硬条件。所以当时南宋朝廷并没有想收拾主战派,只是想压一下主战派的气势。
而岳飞作为一个主战派的领头兵,在朝中也没有任何的势力。于是便将岳飞当成了出头鸟,当然最重要的还是因为岳飞不听命令。
不过话说回来,若是真的将岳家人赶尽杀绝的话,势必会让南宋诸多将士寒心,甚至会有人反对南宋朝廷,因此南宋朝廷也就没有杀害岳飞家人。
风波亭事变发生时,岳飞的大儿子岳云当时刚刚23岁,年轻气盛,而且战功赫赫,在军中的影响力非常之高,为了避免他生出事端,在岳飞被杀之后没多久高宗也顺便找个罪名将他杀了。而岳飞的大女儿则抱着银瓶投井自杀了。
岳飞的第2个儿子刚满16岁,年纪尚轻,无力反抗,就将他流放到了云南。而岳飞的夫人李氏和岳飞的其他几个孩子也都比较小,对于南宋构不成任何威胁,所以朝廷则就将他们流放到了岭南等地。
夫人李氏带着岳飞剩下的几个孩子,每天做着大量的工作,甚至每天给的口粮都不够吃。但在李夫人的呵护之下,这几个孩子仍旧都坚强的活了下来。
后来在岳飞被平反之后,他们一个个的也都回来了,还都被封了官做。
岳飞要杀岳云是因为军纪在身,即使岳云是他的儿子也不能网开一面,毕竟有那么多将士看着呢,如果自己贪恋亲情?,留下岳云不死,那么岳飞将无法率领士兵冲锋陷阵,而且自己的一世英名也将毁于一旦。所以为了天下,为了效忠于皇帝,岳飞不得已,只能杀掉儿子岳云,也算是为了严明军纪。也有说是赵构担心岳云的能力太强,威胁到自己的地位,在秦桧害死岳飞的时候,也借秦桧的手杀死了岳云,但是因为岳家一直忠心耿耿,所以我更倾向于前一点。
岳云虽然是岳飞的长子,可是小时候并不幸福。岳飞常年正站在外,岳云跟着母亲颠沛流离,好多时候连肚子都吃不饱。但是岳云随了父亲的性格,从小便立志做男儿要像父亲那样征战沙场才算是真英雄。都说虎父无犬子,岳云也确实值得岳飞骄傲,可是这个父亲,对自己的儿子却始终都是严厉示人。岳云刚成年,便被岳飞带到了军营里,成为了一名小士兵。可是虽然父亲是大将军,岳云并没有受到优待,甚至自己的训练强度比别人更大。
在一次骑马射箭的练习中,岳云不小心从马上摔了下来,按理说作为亲生父亲的岳飞应该去关怀一下,看看有没有伤到哪里,可是岳飞并没有这么做,而是劈头盖脸的一顿痛骂,如果你平时好好练习怎么会摔下来,还好这是在练习场,如果真的到了战场,你这样早没命了。可能也是由于岳飞的严厉,岳云一直都是打仗的好手。
后来金人南下,包围了赵括的京都,金军来的两个将领都是战功赫赫,岳飞怕现在出手会伤及赵构的性命,便挂出了免战旗。但是岳云不知道其中的缘由,年轻气盛的他一看,金人挑衅我们居然免战,便上去把旗子扯了个稀巴烂。也正是因为如此,岳飞要杀了岳云,不听将领指挥,扯坏军旗,也只能杀了岳云维持军纪。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lishitanjiu/27384.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602607956@qq.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