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首页 >> 诸子百家 >> 历史探究

刘邦和朱元璋为什么都喜欢杀功臣,仅仅看出身就清楚了

众妙之门 2023-06-18 12:47:34

刘邦和朱元璋为什么都喜欢杀功臣,仅仅看出身就清楚了

很多人都不了解刘邦朱元璋杀功臣的事情,接下来跟着小编一起欣赏。

中国历史上朝代众多,但是,其中真正由汉人实现统一的,便是秦、汉、隋、唐、宋、明。其余的多数时期,都处于混战之中,不然,便是由少数民族统领。但是,对于宋朝则至今尚存在些许争议,尽管在相对强盛的北宋,国土面积也大概只有同时期辽国的一半左右。南宋时期更加不堪,只能在东南临海一角偏安一隅,谈不上统一,更不要说开国了。

秦国之后,隋、唐和宋朝的建立者,都是旧王朝的贵族。隋文帝杨坚在受禅之前就已是身居高位,位居上柱国公大司马;唐高祖李渊更是出身大家,起兵之前已经是独守一方的统领,任“太原留守”;宋太祖赵匡胤在发动陈桥兵变之前,已经担任了殿前都点检一职,其地位可谓是“一人之下,万人之上”。而“黄袍加身”,只不过是走了个过场罢了。

故而,在所有的汉族人开国皇帝之中,只有刘邦和朱元璋两位属于真正的草根出身。

两人一个出身贫农,一个当过乞丐,其中,刘邦小时候还被人称为刘季、刘三或者刘四,连个大号都没有,凭借着一身无赖本领混了个泗水的亭长。

有人可能会说,亭长一职看上去虽然不是什么高官,但至少也算是一个官。其实,并不是这样,亭长在当时的地位,连乡一级政府都算不上。按现在来说,大概也只是一个大村的“片书记”或小村的“治保主任”。说是官职,其实,连俸禄都不一定能拿得到,只能靠着一身无赖行径从中偷取油水。

朱元璋的处境比刘邦更加艰难,由于年少时家境贫寒,多数时候连饭都吃不起,只能跑去庙里当和尚。说好听点是个和尚,其实,就是披着袈裟的乞丐罢了。由此,可以看出,刘邦和朱元璋虽然都是平民出身,但都不是什么良家平民,身上都多少带着点豪气或匪气,与前面那些贵族出身之人根本不能相比。

在这里,值得一提的是,东汉和三国蜀汉的开国皇帝刘秀、刘备两人,虽然,从小家境贫苦,却算不上是草根出身。刘秀的家族本就是汉朝宗室,况且,他的父亲刘钦也曾担任过县令,算起来,刘秀还是一个地地道道的革命干部家庭出身。

然而,刘备虽然曾流落到“织鞋贩履”的地步,但是,却有着“中山靖王之后”这一层身份的存在,刘备便不能算是草根出身。尽管这一层身份一直遭到许多人的质疑,但是,对于那些愿意拉拢他的人来说,其真实性反倒没那么重要了。

况且,在那个十分注重出身门第的年代,假冒皇室宗亲几乎没有可能,更不用说是冒充当今皇上的皇叔。而刘备,在认亲的时候也是受过考察的,其宗族族谱上写得明明白白。再者,刘备年轻时家里也并非完全揭不开锅,甚至,还能筹钱让他外出游学。

在求学途中与公孙瓒、刘德然一同拜卢植为师,后来,更是与公孙瓒相识相交,结为好友。那时候的贵族子弟,在结交朋友的时候,往往要看对方的出身,刘备能够得到公孙瓒这些人的认可,也可知其贵族门风尚存。

熟悉历史的朋友,都会发现,上述几位开国皇帝中,出身皇亲贵族的刘秀、刘备和原本执掌大权的杨坚、李渊、赵匡胤等人,在对待开国元勋的问题上都表现的非常礼敬宽容。

但是,草根出身的刘邦和朱元璋两人却大开杀戒,几乎将功臣屠戮殆尽。

刘秀作为东汉的开国皇帝,在皇帝当中一直享有很高的声誉,不论是文韬武略还是品信相貌,刘秀都几乎达到了无人能比的地步。

同时,他另一个最明显的优点便是仁德,不管是对待自己的子民百姓,还是对待自己的开国功臣,刘秀都做到了以德服人。在对待开国功勋这件事情上,刘秀大概是历朝历代皇帝当中做的最好的一个,不仅在生活上给予他们很高的标准,政治上也给予了他们很多权力,生前死后都让他们享受到了诸多荣誉。

除此之外,刘秀还让手下为二十八位功臣画下肖像并悬于凌云阁中,称为“云台二十八将”。而且,这些功臣也没有辜负刘秀的美意,最后大都能够善始善终。刘备则更不必说,他的仁德之名一直广受赞誉,对待从自己落魄时候就一直跟随在身边的关羽张飞二人,他将之视为兄弟,更是说出“视兄弟如手足,视妻子如衣服”的名句。

后来,关羽兵败身死,刘备悲痛之下,甚至杀死了自己的义子刘封,更不惜违逆当时的局势,发兵攻打吴国,最终,死在复仇的烈焰中。刘备礼贤下士,“三顾茅庐”一直是广为流传的一段佳话。对待诸葛亮,刘备几乎做到了完全听信的地步。

即使最后身死白帝城的时候,刘备还是将后事尽数托付给了诸葛亮,并告诉对方,如果看到自己儿子刘禅不能成事,便取而代之。

为了回报刘备的信任,诸葛亮一直为蜀国尽心尽力,最终,病逝在五丈原。

再看看隋、唐两位开国之主,他们对待开国元勋也是极为优待。

其中,李世民还效仿刘秀,命人在皇宫凌烟阁内,悬挂二十四位开国功臣的肖像,常常仰望怀旧。后来,“凌烟留名”更是成为了臣子建功立业,皇帝封侯拜将的代称。

到了宋朝,赵匡胤为了防止部下像自己一样黄袍加身造反,按理来说应该是杀尽功臣,但是,赵匡胤却于心不忍,便想出了“杯酒释兵权”的高招,不仅化解了潜在的危险,还保全了功臣的性命。另外,对功臣们养老钱财的奖赏,更是做到了君主的最后一点仁义。

然而,不同于上面这些贵族出身的皇帝,这两位草根出身的皇帝,则可以称得上是心狠手辣。其中,刘邦几乎是将所有的功臣都屠戮殆尽,以诛杀居功至伟的韩信最具代表性,刘邦的天下几乎有一半是韩信打下来的。

韩信自从领兵以来,很少打过败仗,每次面对强敌都能攻克,如果没有韩信,刘邦也不可能坐上皇帝的位置。为了赏赐韩信的功绩,刘邦还答应对方“三不杀”,即见天不杀、见地不杀、见铁不杀,意思是只要能看见天地铁器,刘邦便不能杀死韩信。

但是,后来吕后却污蔑韩信想要造反,对韩信下了毒手。她将韩信悬挂在一个笼子里,让对方看不见地,又用白布蒙上对方的双眼使他看不见天。最后,用削尖的木头将对方活活捅死,连“不见铁”这一条也没有违反,使天下人自然不能说刘邦言而无信。

由此可见,只要得罪了皇帝,就算是有无数的诺言又有什么用呢?欲加之罪,何患无词?欲致人死,何患无方?连韩信这样的功臣都惨遭这般杀害,那其他臣子又哪能躲过劫难呢?

朱元璋比起刘邦可谓是有过之而无不及,在天下刚刚安定的时候,朱元璋就开始了诛杀功臣的计划。他不仅杀死了华云龙和廖永忠这样的名将,并且,连急流勇退、早早就辞官还家的刘伯温,都没能幸免。真正令人心寒的是,胡惟庸和蓝玉两人的冤狱。这次冤案的涉及范围之广,甚至,波及到了数万人,此次案件之后,朱元璋的开国元勋几乎被彻底清洗干净。

朱元璋先是以谋反罪诛杀了宰相胡惟庸等一系列旧将功臣,其中,包括大小官员一万五千余人。紧接着,他又追杀胡党,先后灭了唐胜宗、李善长等开国功臣。开国之初,朱元璋对李善长的分封赏赐不可谓不丰厚,高官厚禄子辈世袭、俸禄四千、人臣之极。但是,最终的下场,却是如此令人唏嘘,而唯一能够享受的恩典,也只是留了一个全尸。

后来,朱元璋的屠刀一直高举,直到再也看不见一个熟悉的面孔。在功臣中,只有两人能够保全性命,那就是汤和、沐英。汤和看到朱元璋这样对待功臣,连忙自卸兵权,对朱元璋谦卑顺从,最终,才得以寿终正寝。而沐英,之所以能够活下,也只不过是因为朱元璋需要一个人帮他征收西南地区罢了。

对于这些皇帝的不同行为,笔者认为,其原因归根到底还是性格的关系。刘秀、杨坚、李渊、李世民、赵匡胤等人出身贵族,在权力面前能够保持平常心态,愿意和别人一起享受太平天下。而出身平民的开国皇帝,其心态就好像暴发户一般,甚至更严重。

因为他们之前并没有见过多少世面,后来,一下子却成了九五之尊,其中带来的震撼难以言喻。而且,越是对权力的热衷,便越是担心权力会失去。所以,为了防止被别人染指,他们必须要排除一切可能存在的风险。

参考资料:

【《资治通鉴·汉纪》、《史记·高祖本纪》、《明史·太祖本纪》、《明史纪事本末》】

为什么古代帝王都那么喜欢杀功臣?

中国封建社会的朝代更迭是很快的,自秦朝统一全国,开始中央集权制之后,就没有任何一个王朝能超过三百年,三百年这个时间节点就好像一个魔咒一样,将中国历代王朝的命运定格那个时间节点之前。

《史记》中有一句我们耳熟能详的话是这样说的:“飞鸟尽,良弓藏,狡兔死,走狗烹”,我们都很熟悉的一句话,就是说,能陪皇帝打江山的人很多,但是大都不会有好下场,而历史上杀开国功臣的皇帝也很多,我们最熟悉的就是刘邦和朱元璋了,这两个皇帝都是布衣出身,与那些本身出身名门贵族的皇帝不同,他们当上皇帝后,特别害怕有人夺他们的皇位,因此上,他们在为期间就杀了很多的功臣,以确保后代子孙皇位的绝对安全性。

刘邦在夺取天下后,分别杀了与自己一起打天下的韩信、卢绾、彭越、英布等,而被杀的这些人中,大都是异姓王,刘邦辛苦几十年打下的天下,为了守住刘家天下,自然是不能允许对刘家天下有威胁的人存在的。而另外一位朱元璋,在称帝之后,杀得开国功臣那就更多了,其中胡惟庸和蓝玉案杀得最多,据说有三万多人,开国第一谋士李善长也是难逃一死。

开国皇帝如此的喜欢诛杀功臣,并不是说他们喜好杀戮,而是有一定原因的,在皇帝坐上龙椅之后,他的心思便和当初陪他打天下的大臣们不一样了,皇帝们心中想的是长治久安、这些人能继续辅佐自己,自己的皇位可以遗传万世,而大臣们心中想的则是要封疆裂土,成为一方诸侯,从此吃着俸禄,安度余生。而在起义之初,皇帝和大臣们有一个共同的目标,那就是推翻现任统治者,所以双方有一个共同得目标,因此可以相安无事,而一旦事成后,皇帝想着约束大臣,而大臣想着要享受一人之下,万人之上自由的权利,双方的矛盾也就此产生。

帝王心术向来可怕:朱元璋为什么非要杀功臣

帝王心术向来是很可怕的,比如朱元璋就杀掉了很多对自己有功的臣子,原因就在于朱元璋也算不上一个不多疑的人,他对自己的部下还是不放心的。朱元璋是一个白手起家的典型人物,内心还是善良的,元朝时期政治腐败腐朽,很多人苦不堪言,但是又无计可施。也有许多人进行了起义,但是他们的起义都是名义上的起义,很多起义的部队逐渐偏离初心,干扰子民,烧杀抢掠,算得上是无恶不作了,这对子民们的恶劣影响更大了。

后来朱元璋招贤纳士,势力逐渐大,也有了自己的军队,已经具备了和元军抗衡的资本。朱元璋本人虽然很有谋略,但是没有他招揽的这些人才帮他一起出谋划策,朱元璋是很难成为后来的明太祖的。比如攻打滁州的时候,就是朱元璋的一个手下提出了很多建议,朱元璋才能一次成功。但是正因为手下人的才能很大,而且帮助了朱元璋很多,这也成了朱元璋的一块心病。

朱元璋成为明太祖之后,心中不放心自己曾经的那些部下,也就是现在他的大臣们,因为他自己是白手起家的,通过武装起义,打仗走到这个位置的。所以他其实心里也很害怕,会不会有一天他的政务没有处理好,他的部下也会跟朱元璋自己一样,推翻朱元璋的朝廷,自己新建一个朝廷做君主。

人的猜疑是很可怕的,朱元璋越想越不对劲。但是其实他的部下都对他忠心耿耿,朱元璋心里也许也知道他们可能并无二心,可是凡事就怕一个?万一?二字,朱元璋还是觉得死人更加的靠谱,于是在得到了江山之后慢慢地把曾经的功臣杀掉了,所以说,帝王心术是真的很可怕的。

为什么历史上的开国皇帝喜欢杀功臣?

在中国历史上,不少开国皇帝在打江山的时候,和底下一帮“兄弟”肝胆相照,生死与共。可是一旦打下江山后,却很快就翻脸不认人。比较厚道的皇帝会通过各种办法削弱这些功臣的实力,比如宋太祖的“杯酒释兵权”。而不厚道的皇帝就直接采用简单粗暴的方式,即杀掉功臣,一劳永逸。其中,最著名的两个不厚道皇帝要属汉高祖刘邦和明太祖朱元璋了,刘邦将自己亲手册封的异姓王一网打尽,朱元璋则是把当年一起打江山的“兄弟”几乎全部杀光。为什么这些开国皇帝要杀功臣呢?

首先,功臣们都手握兵权,而且经过多年战场历练,个个能征善战。他们打天下时是把好手,可万一不听话造起反来,那就是很可怕的对手了。所以到了坐天下时,皇帝首先要考虑的就是如何解决这种潜在威胁。但权力如同毒品,一旦尝到了味道,谁都不愿意撒手。皇帝如此,功臣们也是如此。与其绞尽脑汁想办法夺取功臣手中的兵权,还不如直接将其杀掉,简单、高效,后患极小。

其次,对于像刘邦、朱元璋这样泥腿子出身的皇帝而言,早年丢人的事肯定没少干。而这些陪他们一起艰苦创业的小伙伴们,对皇帝当年的糗事自然知道的一清二楚。当大家都还是屌丝的时候,一起喝个酒,互相说说当年的糗事,也算是忆苦思甜了。可到了老大成为皇帝的时候,小伙伴们要是还拿这些糗事出来回忆,那就是找死了。皇帝正在想尽办法找茬削你,你却自己主动送上门,不砍你砍谁?

此外,也并非所有开国皇帝都杀功臣。真正对功臣进行“大清洗”的就是刘邦和朱元璋这两个草根出身的皇帝,反倒是那些贵族出身的皇帝在坐天下时,对待自己身边的开国元勋待遇方面都还是挺不错的。这倒并不是说贵族出身的皇帝宅心仁厚,平民天子心狠手辣,而是由于君臣之间实力博弈所决定的。

贵族出身的皇帝,陪着一起打天下的小伙伴们也都是贵族。在古代,贵族世家往往都是传承了数百年,历经多个朝代,根深蒂固。对于这样的门阀世族,皇帝自然要好生安抚。如果妄动生杀大权,一旦处理不好,后果不堪设想。

草根出身的皇帝,身边的功臣也都是草根出身。这些功臣虽然在战争年代功勋卓著,手握兵权,但他们并没有稳固的根基。只要皇帝找到合适的借口,很轻松就能将他们处理掉了。对皇帝而言,能用杀人解决的事情,何必还要跟你晓之以理,动之以情呢?

因此,古代的开国皇帝要杀功臣,在当时的历史背景下,只能说是个必然的选择。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lishitanjiu/26583.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602607956@qq.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上一篇:

下一篇:

相关文章